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设计和分析知识题目解析解析

实验设计和分析知识题目解析解析

实验设计和分析知识题目解析解析
实验设计和分析知识题目解析解析

《实验设计与分析》

习题与解答

P41 习题一

1.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浓度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

1x (1.540.01)mol /L =± 2x (1.70.2)/mol L =± 3x (1.5370.005)mol /L =±

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①计算权重: 21

1100000.01w =

= 2

12250.2w == 2

1

3400000.005w == 1:2:310000:25:40000400:1:1600w w w ==

②计算平均值 1.54400 1.71 1.5371600

1.538 1.5/40011600

x mol L ?+?+?=

=≈++

5.今欲测量大约8kPa (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①1.5级,量程0.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②标尺分度为1mm 的U 形管水银柱压差计;③标尺分度为1mm 的U 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①max 0.21000 1.5%3x kPa ?=??=

R E =3

100%37.5%8

R E =?=

②3

3

max 1109.8113.610133.4160.133x Pa kPa -?=????==

0.133

100% 1.66%8

R E =

?= ③33max

1109.81109.810.00981x Pa kPa -?=???==

0.00981

100%0.12%8

R E =

?=

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测定。样本测定值为:3.48, 3.37, 3.47, 3.38, 3.40, 3.43,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准差s 、总体标准差σ、样本方差s 2、总体方差σ2、算术平均误差Δ和极差R 。

解:①算术平均值: 3.48 3.37 3.47 3.38 3.40 3.43

3.426

x +++++=

=

②几何平均值: 3.42G x == ③调和平均值:6

3.421111113.48 3.37 3.47 3.38 3.40 3.43

H =

=+++++

④标准差:

0.0463

s =

=

⑤总体标准差:

0.0422

σ=⑥样本方差:

()()()()()()2

2

2

2

2

2

2 3.48 3.42 3.37 3.42 3.47 3.42 3.38 3.42 3.40 3.42 3.4

3 3.420.00212

61

s -+-+-+-+-+-=

=-⑦总体方差:

()()()()()()222

222

2

3.48 3.42 3.37 3.42 3.47 3.42 3.38 3.42 3.40 3.42 3.43 3.420.00176

6

σ-+-+-+-+-+-=

=⑧算术平均误差:

3.48 3.42 3.37 3.42 3.47 3.42 3.38 3.42 3.40 3.42 3.43 3.42

0.0383

6

-+-+-+-+-+-?=

=⑨极差:R=3.48-3.37=0.11

7.A 与B 两人用同一分析方法测定金属钠中的铁,测得铁含量(μg/g )分别为: 分析人员A :8.0,8.0,10.0,10.0,6.0,6.0,4.0,6.0,6.0,8.0 分析人员B :7.5,7.5,4.5,4.0,5.5,8.0,7.5,7.5,5.5,8.0 试问A 与B 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α=0.05) 解:①算术平均值:

8.08.010.010.0 6.0 6.0 4.0 6.0 6.08.0

7.210

A x +++++++++=

=

7.57.5 4.5 4.0 5.58.07.57.5 5.58.0 6.5510

B x +++++++++==

②方差

2222222222

2(8.07.2)(8.07.2)(10.07.2)(10.07.2)(6.07.2)(6.07.2)(4.07.2)(6.07.2)(6.07.2)(8.07.2) 3.7

101

A

s -+-+-+-+-+-+-+-+-+-==-2222222222

2(7.5 6.55)(7.5 6.55)(4.5 6.55)(4.0 6.55)(5.5 6.55)(8.0 6.55)(7.5 6.55)(7.5 6.55)(5.57.2)(8.0 6.55) 2.3

101

B s -+-+-+-+-+-+-+-+-+-=

=-③统计量

3.7

1.6

2.3

F =

= ④临界值

0.975(9,9)0.248F = 0.025(9,9) 4.03F =

⑤检验

∵0.9750.025(9,9)(9,9)F F F <<

∴A 与B 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无显著性差异

8. 用新旧两种工艺冶炼某种金属材料,分别从两种冶炼工艺生产的产品中抽样,测定产品中的杂质含量(%),结果如下:

旧工艺:2.69,2.28,2.57,2.30,2.23,2.42,2.61,2.64,2.72,3.02,2.45,2.95,2.51

新工艺:2.26,2.25,2.06,2.35,2.43,2.19,2.06,2.32,2.34

试问新冶炼工艺是否比旧工艺生产更稳定,并检验两种工艺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α=0.05) 解:

(1)①算术平均值:

2.69 2.28 2.57 2.30 2.23 2.42 2.61 2.64 2.72

3.02 2.45 2.95 2.51

2.5713

x ++++++++++++=

=旧

2.26 2.25 2.06 2.35 2.43 2.19 2.06 2.32 2.34

2.259

x ++++++++=

=新

②方差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2.69-2.57)(2.28-2.57)(2.57-2.57)(2.30-2.57)(2.23-2.57)(2.42-2.57)(2.61-2.57)(2.64-2.57)(2.72-2.57)(3.02-2.57)(2.45-2.57)(2.95-2.57)(2.51-2.57)13-1

0.0586

s

++++++++++++=

=旧

222222222

2(2.26 2.25)(2.25 2.25)(2.06 2.25)(2.35 2.25)(2.43 2.25)(2.19 2.25)(2.06 2.25)(2.32 2.25)(2.34 2.25)0.0164

91

s -+-+-+-+-+-+-+-+-=

=-新③F 统计量

0.0586

3.570.0164

F =

=

④F 临界值

0.05(12,8) 3.28F =

⑤F 检验 ∵0.05F>(12,8)F

∴新冶炼工艺比旧工艺生产更稳定 (2)①t 统计量

t x x -=

=

②自由度

2

22

2

2

22

2220.05860.0164139df -2-2=200.05860.016413913191

11

s s n n s s n n n n ????

+ ?+ ?

??

??==???????? ? ? ? ?

????+????

+++++新

旧旧新新旧新旧旧新 ③t 临界值

0.025t (20) 2.086=

④t 检验 ∵0.025t >t (20)

∴两种工艺之间存在系统误差

9. 用新旧两种方法测得某种液体的黏度(mPa ·s ),如下: 新方法:0.73,0.91,0.84,0.77,0.98,0.81,0.79,0.87,0.85 旧方法:0.76,0.92,0.86,0.74,0.96,0.83,0.79,0.80,0.75 其中旧方法无系统误差,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检验新方法是否可行。 解:

t 检验法(成对数据的比较)

① t 统计量

d i 分别为-0.03,-0.01,-0.02,0.03,0.02,-0.02,0.00,0.07,0.10

1

0.03(0.01)(0.02)0.030.02(0.02)0.000.070.10

d 0.0156

9

n

i

i d

n

=-+-+-+++-+++=

=

=∑

若两种方法之间无系统误差,则可设d 0

=0.00

s 0.044

d

t d d ② t 临界值

0.025t (8) 2.306=

③ t 检验 ∵0.025t

秩和检验法

①数据排序

R 1=1+5+6.5+9+11+12+14+15+18=91.5 ③秩临界值 T 1=66 T 2=105 ④秩检验 ∵T 1

10.对同一铜合金,有10个分析人员分别进行分析,测得其中铜含量(%)的数据为:62.20,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33,71.38(%)。问这些数据中哪个(些)数据应被舍去,试检验?(α=0.05) 解:

拉依达检验法

(1)①平均值62.20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

69.96710

x +++++++++=

=

∵最大值的偏差71.3869.9671.413-= 最小值的偏差62.2069.9677.767-= 7.767>1.413 ∴首先检验62.20 ②样本标准差

2.79

s 2s=5.58 ③检验

62.2069.9677.767p d =-=

∴2p d s > ∴62.20应该被去除

(2)①平均值'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70.839

x ++++++++==

最小值的偏差69.4970.83 1.34-= 0.55<1.34 ∴首先检验69.49 ②样本标准差

0.615

s

2s=1.23 ③检验

'69.4970.83 1.34p d =-=

∴'

2p d s > ∴69.49应该被去除 (3)

①平均值''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70.9988

x +++++++==

∵最大值的偏差71.3870.9980.382-= 最小值的偏差70.3070.830.8-= 0.8>0.382 ∴首先检验70.30 ②样本标准差

''0.38

s

2s ’’=0.76 ③检验

''70.3070.9980.698p d =-=

∴''

2p d s <

∴70.30不应该被去除

∴只有62.20和69.49应该被去除

格拉布斯检验法

(1)①平均值

62.20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

69.96710

x +++++++++=

=

最小值的偏差62.2069.9677.767-= 7.767>1.413 ∴首先检验62.20 ②样本标准差

2.79

s ③临界值

(0.05,10) 2.176G =

④检验

∵(0.05,10) 2.176 2.79 6.07G s =?=

62.2069.9677.767p d =-=

∴(0.05,10)p d G s > ∴62.20应该被去除 (2) ①平均值'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

70.839

x ++++++++=

=

∵最大值的偏差71.3870.830.55-= 最小值的偏差69.4970.83 1.34-= 0.55<1.34 ∴首先检验69.49 ②样本标准差

0.615

s

③临界值

(0.05,9) 2.110G =

④检验

∵'(0.05,9) 2.1100.615 1.2871G s =?=

'69.4970.83 1.34p d =-=

∴'

(0.05,10)p d G s > ∴69.49应该被去除 (3)

①平均值''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70.9988

x +++++++==

∵最大值的偏差71.3870.9980.382-=

0.8>0.382 ∴首先检验70.30 ②样本标准差

''0.38

s

③临界值

(0.05,8) 2.032G =

④检验

∵''(0.05,9) 2.0320.380.77G s =?=

''70.3070.9980.698p d =-=

∴''''(0.05,9)p d G s <

∴70.30不应该被去除

∴只有62.20和69.49应该被去除

11.将下列数据保留四位有效数字:3.1459,136653,2.33050,2.7500,2.77447 解:依次为3.146,1.367×105,2.330,2.750,2.774

12.在容量分析中,计算组分含量的公式为W=Vc ,其中V 是滴定时消耗滴定液的体积,c 是滴定液的浓度。今用浓度为(1.000±0.001)mg/mL 的标准溶液滴定某试液,滴定时消耗滴定液的体积为(20.00±0.02)mL ,试求滴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①各变量的绝对误差 Δc=0.001mg/mL ΔV=0.02mL ②误差传递系数 1.000/W

c mg ml V ?==? 20W

V ml c

?==? ③滴定结果的绝对误差

1.0000.02200.0010.04W W

W V c mg V c

???=

?+?=?+?=?? ④滴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0.04100%0.2%1.00020

R W E W ?=

=?=?

3.在利用某种细菌发酵产生纤维素的研究中,选用甘露醇作为碳源,发酵液pH

值和残糖值随发酵时间而发生变化,试验数据如下:

发酵时间/d 0 1 2 3 4 5 6 7 8 pH值 5.4 5.8 6 5.9 5.8 5.7 5.6 5.4 5.3 残糖量/(g/L) 24.5 13.3 11.2 10.1 9.5 8.1 7.8 7.2 6.5

以及发酵时间与发酵液残糖量的关系曲线,并根据图形说明变化规律。

解:

图2-3 发酵时间分别与发酵液pH值和发酵液残糖量的关系说明规律:pH值与发酵时间有一个极值,而残糖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减

4.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某种天然棕色素的实验中,以每克树脂的吸附量作为试验

指标,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筛选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试验数据如下表表示。试选

树脂型号DA-20

1

NKA-9 AB-8

D-400

6

D-101 S-8 NKA-Ⅱ

吸附量

/(mg/g)

17.14 17.77 1.87 13.71 0.55 13.33 3.67

解:

图2-4 树脂型号和吸附量的关系

5.试根据以下两个产地几种植物油的凝固点(℃)数据,画出复式柱形图或条形

植物油

凝固点

植物油

凝固点

甲乙甲乙

花生油 2.9 3.5 蓖麻油-0.1 0.5 棉籽油-6.3 -6.2 菜籽油 5.3 5.0

图2-5 凝固点和植物油种类的关系

《实验设计与分析》

习题与解答

P81 习题三

1. 某饮料生产企业研制出一种新型饮料。饮料的颜色共有四种,分别为橘黄色、粉色、绿色和无色透明,随机从五家超级市场收集了前一期该种饮料的销售量(万

解:

1

2)计算离差平方和

222T SS (26.528.7)(28.728.7)(32.828.7)115.9

=-+-+

+-=

2222A SS 5[(27.328.7)(29.628.7)(26.428.7)(31.528.7)]76.8=?-+-+-+-=

e T A SS SS SS 115.976.839.1=-=-=

3)计算自由度

T df n 120119=-=-= A df r 1413=-=-= e T A df df df 19316=-=-=

4)计算均方

A A A SS 76.3MS 25.6

df 3

=

== e e e SS 39.1

MS 2.4df 16

=

== 5)F 检验

A A e MS 25.6

MS 10.5MS 2.4

=

==

从F 分布表查得 F 0.05(3,16)=3.24 F 0.01(3,16)=5.29

∴F A> F0.01(3,16)

∴饮料的颜色对销售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Excel计算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

橘黄色 5 136.6 27.32 2.672

粉色 5 147.8 29.56 2.143

绿色 5 132.2 26.44 3.298

无色 5 157.3 31.46 1.658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76.8455 3 25.61517 10.4862 0.000466 3.238872

组内39.084 16 2.44275

总计115.9295 19

∵饮料的颜色P-value=0.000466<0.01

∴饮料的颜色对销售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2. 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电解液中微量杂质铜时,研究了乙炔和空气流量变化对铜在某波长上吸光度的影响,得到下表所示的吸光度数据。试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乙炔和空气流量的变化对铜吸光度的影响。

1)计算平均值

X 75.3=

2)计算离差平方和

()()()s

r 222

22A i j 1i 1

SS (X X)580.075.3(79.575.3)74.575.367.175.3537.6

==??=-=?-+-+-+-=??∑∑ ()

()()()()r

s

2

2222

B j i 1j 1

SS X X

474.575.376.875.376.075.373.175.335.5

==??=-=?-+-+-+-=??

∑∑

r

s

2e ij i j i 1j 1

SS (X X X X)75.2

===--+=∑∑

T A B e SS SS SS SS 537.635.575.2648.3=++=++=

3)计算自由度

A df r 13=-=

B df s 14=-=

e d

f (r 1)(s 1)12=--=

fT A B e d df df df 19=++=

4)计算均方

A

A SS MS 179.2r 1

=

=- B

B SS MS 8.9s 1

=

=- e

e SS MS 6.3(r 1)(s 1)

==--

5)F 检验

A

A e

MS F 28.6MS =

= B

B e

MS F 1.4MS =

= 0.05F (3,12) 3.49=

0.01F (3,12) 5.95=

A 0.01A F F (df ,dfe)>

∴乙炔流量对其有非常显著影响 0.05F (4,12) 3.26= B 0.05B e F F (df ,df )<

∴空气流量对其无显著影响

Excel计算

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SUMMARY 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

1 5 399.9 79.98 3.137

1.5 5 397.6 79.52 5.507

2 5 372.7 74.54 4.528

2.5 5 335.5 67.1 14.485

8 4 297.9 74.475 96.7425

9 4 307.3 76.825 42.2625

10 4 303.8 75.95 27.89667

11 4 304.3 76.075 21.4625

12 4 292.4 73.1 15.9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行537.6375 3 179.2125 28.61486 9.44E-06 3.490295

列35.473 4 8.86825 1.415994 0.287422 3.259167

误差75.155 12 6.262917

总计648.2655 19

∵乙炔流量P-value=9.44×10-6<0.01

∴乙炔流量的变化对铜吸光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空气流量P-value=0.287422>0.05

∴空气流量的变化对铜吸光度有无显著的影响

《实验设计与分析》

习题与解答

P81 习题三

1. 某饮料生产企业研制出一种新型饮料。饮料的颜色共有四种,分别为橘黄色、粉色、绿色和无色透明,随机从五家超级市场收集了前一期该种饮料的销售量(万

解:

1)计算平均值

2

222T SS (26.528.7)(28.728.7)(32.828.7)115.9

=-+-+

+-=

2222A SS 5[(27.328.7)(29.628.7)(26.428.7)(31.528.7)]76.8=?-+-+-+-= e T A SS SS SS 115.976.839.1=-=-=

3)计算自由度

T df n 120119=-=-=

A df r 1413=-=-= e T A df df df 19316=-=-=

4)计算均方

A A A SS 76.3MS 25.6df 3

=

== e e e SS 39.1

MS 2.4df 16

=

== 5)F 检验

A A e MS 25.6

MS 10.5MS 2.4

=

==

从F 分布表查得 F 0.05(3,16)=3.24 F 0.01(3,16)=5.29 ∴ F A > F 0.01(3,16)

∴饮料的颜色对销售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Excel 计算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组 观测数 求和

平均

方差 橘黄色 5 136.6 27.32 2.672 粉色 5 147.8 29.56 2.143 绿色 5 132.2 26.44 3.298 无色 5 157.3 31.46 1.658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76.8455 3 25.61517 10.4862 0.000466 3.238872 组内 39.084

16 2.44275

总计

115.9295 19

∵ 饮料的颜色 P-value=0.000466<0.01 ∴ 饮料的颜色对销售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2. 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电解液中微量杂质铜时,研究了乙炔 和空气流量变化对铜在某波长上吸光度的影响,得到下表所示的吸光度数据。试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乙炔和空气流量的变化对铜吸光度的影响。

解:

1)计算平均值

X 75.3=

2)计算离差平方和

()()()s

r

222

22A i j 1i 1

SS (X X)580.075.3(79.575.3)74.575.367.175.3537.6

==??=-=?-+-+-+-=??∑∑ ()

()()()()r

s 2

2222

B j i 1j 1

SS X X

474.575.376.875.376.075.373.175.335.5

==??=-=?-+-+-+-=??

∑∑

r

s

2e ij i j i 1j 1

SS (X X X X)75.2

===--+=∑∑

T A B e SS SS SS SS 537.635.575.2648.3=++=++=

3)计算自由度

A df r 13=-=

B df s 14=-=

e d

f (r 1)(s 1)12=--=

fT A B e d df df df 19=++=

4)计算均方

A

A SS MS 179.2r 1

=

=-

B

B SS MS 8.9s 1

=

=- e

e SS MS 6.3(r 1)(s 1)

==--

5)F 检验

A A e

MS F 28.6MS =

= B

B e

MS F 1.4MS =

= 0.05F (3,12) 3.49=

0.01F (3,12) 5.95=

A 0.01A F F (df ,dfe)>

∴乙炔流量对其有非常显著影响 0.05F (4,12) 3.26= B 0.05B e F F (df ,df )<

∴空气流量对其无显著影响

Excel 计算

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SUMMARY 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

1 5 399.9 79.98 3.137

1.5 5 397.6 79.52 5.507

2 5 372.7 74.54 4.528

2.5 5 335.5 67.1 14.485

8 4 297.9 74.475 96.7425

9 4 307.3 76.825 42.2625

10 4 303.8 75.95 27.89667

11 4 304.3 76.075 21.4625

12 4 292.4 73.1 15.9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行537.6375 3 179.2125 28.61486 9.44E-06 3.490295 列35.473 4 8.86825 1.415994 0.287422 3.259167 误差75.155 12 6.262917

总计648.2655 19

∵乙炔流量P-value=9.44×10-6<0.01

∴乙炔流量的变化对铜吸光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空气流量P-value=0.287422>0.05

∴空气流量的变化对铜吸光度有无显著的影响

《实验设计与分析》

习题与解答

P123 习题五

1.已知某合成试验的反应温度范围为340~420℃ ,通过单因素优选法得到当温度为400 时,产品的合成率最高,如果使用的是0.618法,问优选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共需做多少次试验。假设在试验范围内合成率是温度的单峰函数。 解: X 1=340+(420-340)×0.618≈389

X 2=420-(420-340)×0.618≈371 比较,去掉(340,371) X 3=371+(420-371)×0.618≈401 比较,去掉(371,389) X 4=389 +(420-389)×0.618≈408 比较,去掉(408,420) X 5=408-(408-389)×0.618≈396 比较,去掉(389,396) X 6=396+(408-396)×0.618≈403 比较,去掉(403,408) X 7=403-(403-396)×0.618≈399 比较,去掉(401,403) X 8=401-(401-396)×0.618≈398 比较,去掉(396,398) X 9=398+(401-398)×0.618≈400 综上,共需做九次试验。

2.某厂在制作某种饮料时,需要加入白砂糖,为了工人操作和投料的方便,白砂糖的加入以桶为单位。经初步摸索,加入量在3 ~ 8桶范围中优选。由于桶数只宜取整数,采用分数法进行单因素优选,优选结果为6桶,试问优选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假设在试验范围内试验指标是白砂糖桶数的单峰函数。

解:试验范围为3~8桶,中间相差5桶,第一次试验点在3/5处,即6桶,第二次试验点在3/5的对称点2/5处,即5桶,相比而言,优选结果为6桶。

3.某厂在某电解工艺技术改进时,希望提高电解率,作了初步的试验,结果如下表

2222221232313124123231312222222y (x x )y (x x )y (x x )1x 2y (x x )y (x x )y (x x )

194.3(7480)98.9(8065)81.5(6574)294.3(7480)98.9(8065)81.5(6574)

-+-+-=

-+-+--+-+-=-+-+- 71≈℃

《实验设计与分析》

习题与解答

安规基础知识

安规基础知识 灯具安规基础知识 一、灯具防护等级分类 灯具的分类方法很多,依照安全防护等级可以分为0类、I类、II类、III类。 1、0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基本绝缘,而无其他防触电保护措施的灯具。此类灯具安全性能较差,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允许生产销售。0类灯具无符号标识。 特征:高压、无接地线、单层绝缘。 2、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单层绝缘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地作为防触电保护的灯具。 I类灯具无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类结构,即I类灯具内部分电气结构可以采用双绝缘的方式。 特征:高压、有接地、单层绝缘。 3、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双层绝缘的灯具。 II类灯具用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I类结构。特征:高压、无接地、双层绝缘。 4、I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安全电压的灯具。 III类灯具用符号 标识。 特征:安全电压供电。 二、绝缘 1、基本绝缘 基本绝缘是灯具中用于带电体防触电保护最基本的绝缘,基本绝缘应能通过2U+1000V~的高压测试。 灯具的结构应能保障正常非拆卸状态下基本绝缘不能被手(测试手)触摸到。 2、补充绝缘 在基本绝缘基础上增加的一层绝缘,用于当基本绝缘失效时的防触电 保护,补充绝缘必须要固定。补充绝缘应能通过2U+1750V~的高压测试。 3、双层绝缘 基本绝缘、补充绝缘同时合并在一起称为双层绝缘,双层绝缘也称双绝缘、双重绝缘。双层绝缘应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4、单层绝缘 单层绝缘就是指基本绝缘,其各方面要求与基本绝缘相同。 5、加强绝缘 加强绝缘也叫增强绝缘,其绝缘效果与双重绝缘相当的一种单一绝缘体。从其结构来看一般仅有一层,或由不能单独分割测量的多层组成。 加强绝缘与双层绝缘一样要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三、安全距离 1、爬电距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解析 (1)

教师招聘考试经典例题 一、单向选择(70 题) 1、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程度分类,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C.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D.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2、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3、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 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4、我们说一个学生的智力好,通常是指学生在认识方面的综合能力强,其核心是() A.记忆力 B.想象力 C.注意力 D.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5、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6、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 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 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之为()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7、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C.学生和教科书 B.教师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8、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明学习成绩差,还经常破坏课堂纪律。学校为了保证升 学率,就把小明开除了。该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A.人格尊严 C.人身权 B.名誉权 D.受教育权 9、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 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 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 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 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 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的()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11、教育系统最基本要素是() A.教育媒介 B.教育内容 C.学生和老师 D.过程与活动 1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A.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B.五四以后

历年天津武清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历年天津武清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规律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2.小亮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求知内驱力 D.附属的内驱力 3.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因素?() A.社会文化背景 B.座位的排列 C.师生关系 D.校风 4.教学中,王老师发现有些学生精力不集中,于是突然加重语气、提高声调,学生立刻打起了精神。王老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学习兴趣 D.学习动机 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中心效应 B.晕轮效应 C.天花板效应 D.刻板印象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7.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8.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 A.桑代克 B.夸美纽斯 C.斯金纳 D.布鲁纳 9.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 A.移情 B.强化 C.赞同 D.期望 10.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1.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知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12.相对而言,更擅长于抽象与数学推理的学习者是属于() A.主观型 B.幻想型 C.感觉型 D.直觉型 13.写作构思的技能、速算技能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逻辑技能 D.识记技能 14.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5.刘老师对教学勤恳认真,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的讲满整节课,可是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刘老师最应该反思的是()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广东药学院自编教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2014.8

第一章绪论 在医药卫生、食品等专业研究领域,常需要开展大量的试验来确定或验证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提出的科学假设,例如临床上研究某种新的降糖药的疗效时,研究者需要将研究对象(如糖尿病患者)随机地分组,使其中一组患者服用研究中的该降糖药,另一组患者服用传统的降糖药,进而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但在具体的试验实施之前,研究者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如试验中试验对象应如何选择和分组?如何在试验过程中避免服用不同试验药物对试验对象心理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最终疗效的判断?选择什么样的指标可更好的反映药物疗效?样本量需要多少?试验数据应如何收集以及运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等等问题。因为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病情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方法使这些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均衡,就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为使科学研究在消耗最少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获得科学可靠的结论,需要在研究开始之前对整个试验过程做出精心安排,制定详细具体的试验实施方案,即进行试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一个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试验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医学试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处理因素、试验对象和试验效应。如研究某降糖新药的疗效,处理因素为降糖新药及比较的传统降糖药;研究者需用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效应是能反映药物疗效的指标,如患者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下降。处理因素作用于试验对象后产生试验效应(图1),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因此试验设计时要先明确三个基本要素,再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1. 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treatment)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试验对象,以考察其试验效应的因素。如临床上研究降糖药的疗效,降糖药即为处理因素。在试验过程中处理因素的状态称为水平(level),如比较降糖新药和传统降糖药的疗效,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实验(Experiment):指由研究者主动地决定给予部分实验对象某种处理,给予另部分对象某种对照处理的研究设计形式,这种处理的分配常常是随机的。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通过良好地计划对象的选择、处理因素的分配、结果指标的测量和资料分析来保证比较组间对象和实验条件是均衡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并且较好地控制误差以能用较小的样本获取可靠的结论。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根据研究目的,对受试对象施加的某种措施,称为处理因素。 注意:①抓住主要因素。 ②控制混杂因素(“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应尽可能相同)。 ③标准化(处理因素应该标准化,即研究过程中处理应该自始至

终保持一致,不能因任何原因中途改变。) 2.受试对象(subject):动物——种类,品系,窝别 人——诊断,依从性 注意受试对象的同质性(homogeneity) 3.实验效应(effect): 指标选择:有效,客观,灵敏,精确。(头痛,发烧) 指标观察:对人的观察应注意避免偏性,提倡盲法。 主观指标的量化:如划记评分。 完全不满意完全满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实验研究的分类:根据实验的对象不同,实验分成三类。 1.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2.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3. 现场干预试验(Intervention trial) 三.实验中的变异及其来源: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对象自身特点、实验条件的变化和实验结果测量的不确定性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值的差别称实验误差,根据统计分析上的处理不同,实验误差分成两类: 1. 随机误差:由大量、微小的、偶然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称随机误差。如在实验中,温度、湿度、风向、振动、试剂、仪器、操作员等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 随机变异是没有倾向性的,在大量观察条件下,随机误差的分布呈标准N。随机误差的规律可以用统计方法分析。 正态分布()1,0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在对象选择、处理因素分配的不随机、测量结果的不准确造成实验结果有倾向性地偏离真值称系统误差,或称偏倚

【备考指导】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之案例分析题答题攻略

【备考指导】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之案例分析题答题攻略 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中,案例分析题占的分值比重较大,往往是令考生头疼的题型。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针对案例分析题提出如下答题攻略,仅供考生参考。 首先,在复习备考时要做到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对教育综合知识中常考案例分析的知识点要重点理解记忆。下面将为考生呈现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案例分析常考知识点,建议考生在把这些知识复习完之后,尝试对着目录来回忆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把这些知识都能串联成一个知识网络。也就是我们说的要在头脑里形成“记忆树”。只有这样,考生在看到题的时候,才能快速的在头脑里检索出相对应的知识点。 教育学: 1、学生:(1)学生权利:人身权和受教育权(2)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教师:(1)教师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2)教师专业发展: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3)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新课程改革:(1)学生观(2)教师观(3)教学观(4)师生关系(5)教育评价观 4、教学:(1)教学规律(2)教学原则(3)教学方法(4)一堂好课的标准 5、德育:(1)德育规律(2)德育原则(3)德育途径(4)德育方法

6、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3)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4)班级管理模式 心理学: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物体恒存)、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单向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去自我、多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2)一般条件: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5、教学评价分类:(1)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3)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 6、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3000题

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3000题 目录: 2018年天津市和平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1000题. 2019年天津市生态城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汇编及答案1000题. 2019年天津市西青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1000题. 全文内容下载: 百度:星宿人才网 搜索: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 2019年天津市西青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1000题 一、单选题 1.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主要是()。 A、随机应变提出的问题 B、为调整课堂教学节奏提出的问题 C、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提出的问题 D、备课时设计的问题 【答案】D 【解析】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这是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备课时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深思熟虑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主要是备课时设计的问题。故选D。 2.下面对班主任工作基本职责的认识,正确的观点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 B、全面了解学生,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C、与家长保持联系,教育好每个学生 D、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学生班集体得以良好发展 【答案】A 【解析】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等起主导作用。A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职责。故选A。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D 【解析】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

历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历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安规基础知识培训

产品安规培训教材 一、电器名词解释 基本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提供基本保护以防触电的绝缘。 附加绝缘:不基本绝缘失效,为了对电击提供防护而对基本绝缘另外施加的独立绝缘 系统。 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两种绝缘组成的绝缘。 加强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的一种单一绝缘系统,它提供的防触电保护程度相当于双 重绝缘。 爬电距离:沿着绝缘物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电器边界面之间的 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通过空气测得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电器边界面之间的最短距 离。 控温器:一种热敏装置,其工作温度可以固定的或者是可调的。在正常工作期间,通 过自动开闭电路,保持电路的或电器部件的温度在某个范围之内。 温度限制器:一种热敏装置,其工作温度可以是固定或可调的在正常工作期间,当被 控制体的温度达到预定值时,便关完备电路或开启电路。 电子元件:通过电子在真空、气体或半导体中运动而在理论上达到导电的元件。 额定电压:器具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时,其所考虑的那部分所承受的最高电压。 电子电路:至少装有一个电子元件的电路。 额定电流:由制造商为器具规定的电流。 二、电器分类 1.0类电器:依靠基本绝缘来防止触电的电器。 2.0I类电器:任何部分至少都是基本绝缘,并装有接地线端子,但具有不带 接地导 线的供电软线,而其插头则没有接地触点,不能插入有接地插孔的电器。 3.II类电器:防触电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具有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的电 器。例如: 装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但没有接地保护或依赖于安装条件的可靠措 施(依靠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防护触电的部件)。 4.III类电器:依靠安全超低电压供电来防止触电,而且不会在其中产生比安 全超低电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编码:10501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适用专业:资环、环科等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学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科学研究中的试验设计、抽样观测和统计推断,是一门应用数学。课程还同时融入国际权威的SAS统计分析,通过上机处理试验实例的数据,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统计原理及方法。课程不仅讨论如何科学地设计试验,而且还讨论如何科学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和做出结论,是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资环、环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 课程。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课下作业和上机数据处理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掌握试验数据处理的程式步骤和技能。 3、教学要求 针对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学科特点,结合专业的性质,讲授课程时理论与方法并重,力图把统计原理讲解的清晰易懂,使学生了解典型内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统计方法的理论背景,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二、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 掌握:(1)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2)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3)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了解:(1)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作用及其主要内容;(2)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发展概况;(3)错误与误差、准确性与精确性的概念。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2学时 一、试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试验研究的一般程式及过程 三、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涵义 四、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五、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六、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思考题: 1、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 2、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田间试验设计(6学时) 第一节田间试验设计基础 1、田间试验设计概述 2、试验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田间试验的种类 1、按试验性质分类

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试题解析

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试题解析 安徽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试题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办学条件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C.由合格的教师 D.有足够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答案】A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 【难度等级】★ 32.下列有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义务的是( )。 A.促进学生发展 B.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C.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D.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答案】ABD。解析: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

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 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 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 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 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C选项是教师权利。 【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 第九条 【难度等级】★ 33.小学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有( )。 A.强制性 B.自主性 C.灵活性 D.实践性 【答案】BCD。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包括: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过程上的实践性。 【知识点】教育学——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概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难度等级】★ 34.下列现象中能导致感受性提高的有(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嗅觉适应 D.感觉补偿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小学行为规范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超过() A6小时 B7小时 C8小时 D9小时 2.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 A以体验和辨析为主 B以活动和体验为主

C以游戏和模拟为主 D以游戏和辨析为主 3.关爱小学生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专业理念和师值中的() A职业理解和认识 B对待小学生的行为态度 C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 D个人修养与行为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活动实践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国家规定比进修的课程 B只在小学阶段开放 C目标是提高学生所学识让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D包括研究性学习 5.下列关于师生关系属性不恰当的是() A教育关系 B心里关系 C伦理关系 D合同关系 6.某老师讲授圆周的周长时,也讲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突出贡献,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理论这些知识,还增强了名族自豪感,这位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性原则 B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7.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合作教学 C复式教学 D班级教学 8.一位老师把大把时间放在维护自己与新同事关系上,说明其外在生长中的() A关注任务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教学

D关注学生 9.舒尔茨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收益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享用功能 10.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练习题

1. 研究变量间的关系用什么方法。回归相关 2. 比较多个平均数的差异用什么方法。方差分析 3. 方差组分估计解决的问题. 4.协方差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 5. 聚类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 7. 规划求解能够解决的问题。 8. PB 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9.主成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10.随机单位组试验设计允许试验单元有差异,要求是什么,它的模型是什么. 11.相关系数的意义. 12.12,x x 与 y 二元三次回归方程?y . 13通径分析中谁反映两变量间的综合作用,反映变量间的直接作用。 14.有1、2、3、4四个处理,要比较它们的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试验单元情况如下图,请进行试验设计: 变化方向 15.SPSS 运算得树状图如下,现要聚成二类、三类、四类,分别写出各类所含地块号。 16.因素A 有4个水平,因素B 有3个水平,共有11、…、43个不同搭配 (1) 要研究搭配的不同平均数一致否,请说明试验数据在SPSS 中的数据格式 (2) 要研究A 、B 有无交互作用,请说明试验数据在SPSS 中数据格式。 17. 为求1 2,,x x y 的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请说明数据在SPSS 中数据格式。能够 根据运算结果给出统计结论. 18.混料试验设计题(10分) y 与x 1、x 2、x 3有关系,x 1∈[0.2,1],x 2∈[0.1,1],x 3∈[0.1,1],现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请给出试验设计(每个试验x 1、x 2、x 3用实值)。 19.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题,y 与x 1、x 2有关系,x 1∈[3,11],x 2∈[6,10],现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请给试验方案(每个试验x 1、x 2用实值)。

安规基础知识

安规基础知识 什么是安规?有人把他定为安全规格,其实并非其真正意义上的安规。安规其实应当叫成安规认证才对。 简单地说,安规其实就是产品认证中对产品安全的要求。安规其实是中国人自己的产物,国外一般会叫成regulartory。 在国内,安规行业最为有名的网站正是叫安规网,该网站包罗了安规的大部分产品认证范围与方向,如UL认证、CE认证、CCC认证、CSA认证等,是国内最为有名的一家非盈利性安规技术讨论网站,网址为:https://www.doczj.com/doc/1b14652211.html,,其创始人为fasten。该站是国内最为专业,最具人气的安规门户网站。 安规其实分为很多部分,如产品相对于人的安全要求,产品相对于环境的安全要求,有的可能包含两大部分的安全要求。安规包含了美系和IEC系两大产品认证方向。美系以UL 和CSA为代表,IEC系以CB为总方向,最有名的又数欧盟的CE认证最具影响力。 安规基础知识 UL与 VDE的安全标准有本质上的差异,UL规格比较集中在防止失火的危险,而 VDE规格则比较关于操作人员的安全,对于电源供给器而言,VDE乃是最严厉的电气安全标准. 下面的安全件均需要有VDE and UL证书(如果到美国的机型还外加CUL证书): 1.变压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 2.滤波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 3.光耦 4. Y电容 5. X电容 6. PCB材质(并包括制板黄卡) 7.可燃性塑胶材质(包括前面板、电源板支撑胶柱、电源板绝缘PVC、保险管座、电源线插座VH-3等) 8.保险管 9.热缩套管 10.大容量的电解电容. 11.各类线材 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 / 电器间隙: 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 沿面距离(clearance) / 爬电距离: 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抗电强度:

成组实验设计方案及其统计分析

成组实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成组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1. 实验设计 设实验因素A有A1,A22个水平,将全部n(n最好是偶数)个受试对象随机地均分成2组,分别接受A1,A22种处理。再设每种处理下观测的定量指标数为k,当k=1时, 属于一元分析的问题。当k≥2时,属于多元分析的问题。 在成组设计中,因2组受试对象之间未按重要的非处理因素进行两两配对, 无法消除个体差异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因此,其实验效率低于配对设计。 2. 前提条件与检验法的选用 在分析成组设计资料前,需考察资料是否满足下述2个前提条件:①正态性,即各组数据应独立抽自正态总体。②方差齐性,即2组资料的总体方差应该相等。下面根据这2个前提条件的满足情况,给出统计检验法的选用办法: 前提条件满足情况可选用的统计检验法 ①、②均满足成组设计资料的一般t检验 ①满足、②不满足近似t检验,即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①不满足非参数检验 在后2种情形中,若资料经过某种变量变换后能满足①、②2个前提条件,则对变量变换后的数据可用成组设计资料的一般t检验来分析。 3.应用实例 (1)一元的情形 ①成组设计资料的一般t检验 [例2.2.8]随机将20只雌性中年大鼠均分为甲、乙2组,甲组大鼠不接受任何处理(即空白对照),乙组中的每只大鼠接受3mg/kg的内毒素。分别测得2组大鼠的肌酐(mg/L)数据,试检验2总体均数之间有无显著差别。 甲(对照)组: 6.2,3.7, 5.8,2.7,3.9,6.1,6.7,7.8,3.8,6.9 乙(处理)组: 8.5,6.8,11.3,9.4,9.3,7.3,5.6,7.9,7.2,8.2 [分析与解答]先假定此资料满足正态性这一前提条件(后面将用程序来实现)。 2总体方差的齐性检验:H0:σ12=σ22,H1:σ12≠σ22,α=0.05。 用计算器实现统计计算所需的公式: (2.2.4) 式中MS1为较大均方、MS2为较小均方,SS、df分别为离差平和及自由度。F~F(df1,df2), 拒绝域:F≥Fα(df1,df2),则P≤α。 本例的已知条件和中间结果: 甲组: n=10, df=9, ∑X=53.6, X-=5.36, ∑X2=313.26, SS=25.964, MS=2.884889 乙组: n=10, df=9, ∑X=81.5, X-=8.15, ∑X2=687.17, SS=22.945, MS=2.549444 显然,甲组MS大于乙组MS,故应把甲组的有关统计量放在式(2.2.4)的分子上。 代入公式(2.2.4)计算的结果: F=1.132 查方差齐性检验用的F临界值表,得:F0.05(9,9)=4.03,因F0.05,

2017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2017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客观题 1、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______ A. 梁启超 B. 魏源 C. 曾国藩 D. 谭嗣同 2、“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是______名言。 A. 亚里士多德 B. 毕达哥拉斯 B. 阿基米德 D. 牛顿 3、被誉为“两弹无勋”的科学家是______ A. 钱学森 B. 钱三强 B. 钱伟长 D. 邓稼先 4、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属于最早的______ A. 学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分科课程 D. 特色课程 5、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学法论论著的是______ A. 《大教学论》 B. 《雄辩术原理》 C. 《教育漫画》 D. 《普通教育学》 6、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活动,其基本要素都不包括______ A. 教育者 B. 学习者 C. 教育政策 D. 教育影响 7、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改造,该观点属于______ A.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B.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 教育的生活起源说 D.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8、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______ A.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形成 B.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C.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D.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_特点。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10、中国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系统是______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1、201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______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A. 2020年 B. 2025年 C. 2030年 D. 2035年 12、师生关系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A. 社会关系 B. 教育关系 C. 心理关系 D. 工作利益 13、“心理相容”是良好师生关系特征中师生之间的______方便表现。 A. 群体关系 B. 人际关系 C. 心理关系 D. 工作关系 14、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______ A. 夸美纽斯 B. 培根 C. 赫尔巴特 D. 康德 15、中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注意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是______ A. 《新教育大纲》 B. 《教育学》 C. 《大教学论》 D. 《教育与发展》 16、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______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动因论 D. 多因素论 17、人的生理成熟以______成熟为标志。 A. 神经系统 B. 生殖系统 C. 淋巴系统 D. 内分泌系统 18、下列关于教育惩罚的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 A. 教育中不能没有惩罚 B. 惩罚只有符合负强化的意义,才会产生最大的教育价值 C. 惩罚只限于知过能改的行为 D. 多用施予式惩罚,少用或不用剥夺式惩罚 19、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是______ A. 行动 B. 需要 C. 动机 D. 诱因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计算举例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举例 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拉丁方实验设计和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是四种基本的实验设计,复杂的实验设计大多都是在这四种形式上的组合。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假设、实验目的与条件使用不同的实验设计,但无论哪种实验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控制无关变异,使误差变异最小。 1.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采用随机化方法,通过随机分配被试给各个实验处理,以期实现各个处理的被试之间在统计上无差异,这种设计每个(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完全随机实验的方差分析中,所有不能由处理效应解释的变异全部被归为误差变异,因此,处理效应不够敏感。 例:研究阅读理解随着文章中的生字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自变量为生字密度,共有四个水平:5:1、10:1、15:1、20:1,因变量是被试的阅读理解测验分数。实验实施时,研究者将32名被试随机分为四个组,每组被试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并回答阅读理解测验中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施简单,接受每个处理水平的被试数量可以不等,但需要被试的数量较大,且被试个体差异带来的无关变异混杂在组内变异中,从而使实验较为不敏感。完全随机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果是单因素两组设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是单因素完全随机多组设计则采用一元方差分析(One -Way ANOV A)。 2.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也有两个或多个水平,并且自变量的水平与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当无关变量是被试变量时,一般首先将被试在这个无关变量上进行匹配,然后将他们随机分配给不同的实验处理。 例:仍以文章的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为例,但由于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可能对阅读理解测验分数产生影响,但它又不是该实验感兴趣的因素,于是研究者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实验实施前,研究者首先给32个学生做了智力测验,并按智力测验分数将学生分为8个区组,然后随机分配每个区组内的4个同质被试分别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和答案解析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一、判断题 1. 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时,若各区层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不同,则从各区层抽取单位数应根据其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按比例配置。(√) 2.二项分布属于连续型概率分布(×) 3.一般情况下,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的试验误差比正方形小区的大(×) 4.准确性是指在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5.调和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研究对象不同阶段的平均速率(√) 6.在计算植物生长率时,用调和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 7.就同一资料而言,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8.通常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9.正态分布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 10.统计分析的试验误差主要指随机误差。这种误差越小,试验的准确性越高(×) 二、填空题 1.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性质有正交性、代表性、综合可比性。 2. 两个变量数据依据确定性关系可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2种类型。 3.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直方图、多边形图、条形图、圆图这4种图形。 4.在田间试验中,由观察、测量所得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状资料两大类。 5. 小样本抽样分布主要包括三类分布:t分布、 X2分布和F分布。 6. 随机事件可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基本事件3种类型 7.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区组试验、随机裂区试验、拉丁方试验。 8.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分别相同水平正交表和混合水平正交表 9.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多级随机抽样 10. 试验地土壤差异测量的方法有目测法和肥力测定法 12. 试验处理重复的作用分别是估计试验误差和降低试验误差。 13. 试验地土壤肥力差异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肥力梯度的变化和斑块状变化。 14. 在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的相关关系中,其中种植密度是自变数,产量是依变数 15. 小麦品种A每穗小穗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8和3(厘米),品种B为30 和4.5(厘米),根据 CV A 大于_ CV B _,品种_ A _ 的该性状变异大于品种_ B _。 16.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和等 17.根据试验的内容将田间试验分为:品种试验、栽培试验、品种和栽培相结合的试验3种类型。 18. 统计学中,一般来说常见抽样的方法有典型抽样、随机抽样和顺序抽样3种方法。 19. 在Excel表格中计算正态分布概率值和反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别是NORMDIST 和NORMIN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