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

《民法学》电子脚本
首页设计成彩页(蓝色),同时显示文字:民法学;讲授:关永宏;内容目录;习题;案例;参考资料;常用法规;动画。
C000101
绪 论
[导读]
绪论主要讲解三个问题:
一、民法在西方国家和产生、发展及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二、民法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三、民法主要内容
重点:了解民法的历史起源及发展过程中的各重要阶段,掌握我国民法引进、发展的经过及民法典制定的概况。
难点:民法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民法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发展及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一)罗马法––––民法产生及体系初步建立时期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6世纪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
罗马法主要罗马私法、罗马公法(国家法、刑法)构成,其中罗马私法对后世影响最大。
罗马私法在体系上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
罗马私法的内容主要是包括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公元528-535年由查士丁尼 皇帝主持编纂)。
C000102
(二)1804年法国民法典––––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资产阶级国家民法典。
该法典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该法典在拿破仑主持下由1800年开始起草,1804年正式颁布,由三编构成:人法;物法;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计2281条内容。
优点:(1)结构严谨、概念清晰、通俗易懂、语言精炼
(2)确立了私权神圣、平等自由、契约自由的民法原则
(3)立法技巧、新颖、高超。
C000103
(三)1900年德国民法典––––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代表性民法典
1871年德国统一后,于1874年开始起草民法典,1896年8月24日正式颁布,1900年1月1日施行。
该法典由五编构成:总则;债的法律关系;物权;诉讼法;继承权。计2385条内容。
优点:(1)体制编排具有创造性,如:把总则列为第一编等。
(2)具体民事制度规定上具有创新性,如:首次规定了法人制度和法律行为制度;在侵权行为责任中增设了无过失责任等。
(3)结构严谨、表述准确
缺点:语言难懂、条文冗长、内容庞大、条文参证过多
C000104
(四)1922年苏俄民法典––––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民法典
该法典由四编构成:总则;物权;债;继承。
该法典主要调整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平等的商业经济关系。
1994年10月2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动画](从前到后顺序显示):
罗马私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世界各国民法典

民法产生→民法初步发展→民法基本完善→民法繁荣兴盛
C

000201
二、民法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一)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民法的引进
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法典编撰,基本是刑法,其中包含民法、婚姻法、诉讼法和行政法内容,形成中华法系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僵化法律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采取重农抑商的治国方略,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因此,缺乏民法萌动和发展的土壤。
1911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局面下,为图革新,派沈家本、俞廉三等会同聘请的日本法学家,起草了《大清民律草案》,分5偏:总则;债权;物权;诉讼;继承。计33章,1569条。该草案未颁行。
C0000202
(二)1931年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国最早颁布实施的民法典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1930年先后颁布:总则;债;物权;诉讼;继承5编,共1225条。1931年5月实施。现仍在中国台湾地区适用。
(三)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新中国第一部民事基本法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不被认同,因此,民法制定、适用就失去了生产关系基础,造成了30多年中国没有民事基本法的奇特现象。
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和发展,民法的制定就具有了迫切性和必然性,1983年开始起草《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民法通则有九章156条,在立法体例上具有独到之处;内容以大部分属于传统民法总则的内容,但相关制度规定的过于简单、抽象。
C000301
三、民法的主要内容
(一)民事主体制度——自然人;法人;合伙
(二)物权制度——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三)债和合同制度——合同之债;侵权之债;其它债
(四)继承制度——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C010101
第一编 民法总论
[导读]
本编共8章内容
重点:民法调整对象;民事主体制度;法律行为制度;诉讼时效。
难点:民法基本原则、法律行为制度。
C010102
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和适用
[导读]
第一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分析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1.人身关系,基于人格和身份而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分为: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
人格,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被承认为法律上人的状态,或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被法律赋予权利能力的状态。
身份,基于的血缘(或扶养)关系、婚姻关系而致特定民事主体相互处于相对固定的地位。
[示例]:小李打伤了小王,小李与小王就对小王身体

利益(人格)受损而发生了人格关系;老张是小张的父亲,小张是老张的儿子,基于血缘关系,老张要小张问题产生了父子身份关系。
C010103
2.财产关系,特定财产之上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财产,是指具有效用性、稀缺性、合法性,并能为人们支配控制的劳动产品和非劳动产品。
[示例]: 1.工厂生产的灯泡是财产;农民生产的2000斤苹果是财产;
2.国有土地使用权是财产;天然金块、钻石是财产;
3.日、月星辰不是财产;学位、职称、军衔、荣誉不是财产。
C010104
3.平等是限定民法调整对象之范围的标准
平等,指在社会交往关系中,当事人意志自由、互不隶属、地位同等。
只有地位同等,才能意志自由;只有意志自由,才能行为独立;只有行为独立,才能责任自负;只有责任自负,商业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统一由民法调整,不平等的人身关系由刑法、行政法等其它部门法调整。
平等的主体间财产关系统一由民法调整,不平等的财产关系由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其它部门法调整。
[动画](从上到下顺序显示):
民法调整对象

平等 平等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人格关系 身份关系 财产占有关系 财产流转关系
C010105
(二)民法调整对象的抽象分析
成文法,指在生效前由制定机关以书面予以公布的法律。
成文法作用:约束执法者;约束大众行为
成文法的最高形式是:法典法。
成文法具有:普遍性、确定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民法通过成文法的形成,以权利、义务为范畴调整了民事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主体与国家公权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民事主体之间权利的平衡和民事主体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平衡,建立有序的社会生活、生产、交换秩序。
(三)研究民法调整对象问题的意义
1.是立法的需要
2.是厘清与其他部门法界限的需要
3.是加深对民法自身法的需要
C010106
二、民法的调整方法
调整,是法律凭借其权威对社会关系施加影响、进行规范的过程。
[动画](由上到下顺序显示):






[示例]:某甲在与某乙订立买卖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依法订立,这是合同法发挥了事前调整作用;某丙向某丁借了2万元,到期后某丁3年未向某丙主张权利,如某丁向法院起诉,法院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驳回某丁起诉,这属于民法的事后调整。
C010201
第二节 民法的性质
一、民法为权利法
1.民法的内容是规定和保障民事权利

,是权利的集大成法
2.民法规范多为授权性规范
3.民法是实现人权的手段
私权神圣是指:人格权神圣;财产权神圣;契约神圣。
动画(设计一个人高兴的说话):
说话的内容为:“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继承权、知识产权……,谁要侵权就告他。”
C010202
二、民法原则上为私法
罗马大法兴家之一乌尔比安认为:“公法的规范不得由个人之间的协议而变更”。“私法是有关个人利益的规定”。
在我国,公法是指国家直接干预且干预较多的法律部门,如宪法、刑法、行为法;私法,是指国家干预较少且以间接方式干预的法律部门,如民法、商法。
公法主要是强制性的规范;私法主要是任意性规范。
三、民法为市民法
市民,是指依法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市民具有自利性,是“自私自利”的人。
市民是“经济人”,不同于“道德人”。
通过合法手段、合理途径增进自己的财产利益和精神利益的人,应受社会的尊敬,如果压制人性、灭人欲,个人即无创造性、积极性,个人发展无动力,社会的繁荣、财产的累积就成为空谈。
[动画]: 一动漫人物说:“小河有水,大河满。”
另一动漫人物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010301
第三节 民法与相邻的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民法与商法
商法,是指调整商事主体在各类商事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部门。商法主要由商法人实施,商事活动主要在流通流域实施。
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与商法同为私法。
二、民法与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干预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部门。
经济法以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核心建立自己的体系;经济法主要是公法;经济法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后,我国1979年后才出现经济法这一法律部门。
民法调整横向经济关系,经济法调整纵向经济关系;民法为私法,经济法为公法。
C010401
第四节 民法的渊源
法律的渊源,指法律内容借以表现的外在形式。
动画:(从上到下顺次分层显示内容):






C010501
第五节 民法的适用范围、解释和适用
一、民法的适应范围
我国民法适用了我国境内的一切人:我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我国境内的本国法人和外国法人。
(二)对空间的适用范围
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以属地法为原则,凡在中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活动,原则上都适用中国法。
(三)对时间的适用范围
民法公布的时间与生效时间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民法原则上没有溯

及力。
[自测题]:1.美国人露西和乔治在中国上大学,两人结婚时,应适用( )。(单选题)
A.中国婚姻法 B.美国婚姻法
2.中国甲公司和香港乙公司在中国订立一份融资租赁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争议应适用( )。(单选题)
A.双方当事人选择的任一国或地区法律 B.中国法律
C010502
二、民法解释学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解释学,是研究寻法活动的实用科学。民法的适用,是寻找和解释法律以及恰当地应用于具体案例之中。
民法的解释或适用都是寻法活动。
民法解释学就是在承认成文法存在局限的前提下,根据法律的公平目的对现行法的规范进行整理、补充、变通的科学。
民法解释的特征:实用性、创造性、拘束性、与合同解释的相关性。
(三)民法解释学的方法
1.在法学的可能文义范围可解决问题时的方法
2.在法学的可能文义范围内不能解决问题时的方法
[自测题]:某甲生前有合法妻子情况下,与某女乙长期同居并生一女孩,甲病重时立公证遗嘱,遗嘱中有:某甲遗产6万元由某女乙获得所有权。甲死,某女乙向甲妻主张受赠甲的6万元遗产,甲妻不允,某女乙持遗嘱起诉甲妻,法院审理后以“民法通则”中民事行为不得违反社会公德的原则为依据,判决公证遗嘱无效,某女乙无权受遗赠。问:
法院采用的是哪一种民法解释方法,为什么?
社会学解释
C020101
第二章 民法基本原则
[导读]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 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民法基本原则,是效力贯彻民法始终的民法根本规则,是一种克服法律局限性的立法技术。
效力仅局限于民事关系的某一范围,不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而是民法的具体原则。如:情势变更原则、过失责任原则等。
法律的局限性:
1.不合目的性,适用法律达不到公平、正义的目的。
2.不周延性,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缺漏明显;
3.滞后性,法律与社会生活脱节。
处理法律局限性的方法:
1.无法司法
2.综合利用规则的因素与人的因素
C020102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一)非规范性
(二)不确定性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立法指导的功能
(二)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
(三)授权司法机关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功能
C020201
第二节 各民法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平等,指社会所有成员同受普遍法律的约束而无例外,而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地位同等、互不隶属。
民法的平等观必然是程序的平等观。
二、意思自治

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的意志自由,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
意志自由→行为独立→责任自负→商业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C020202
三、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活动参与者应遵守诚实不欺、恪守信用的基本价值准则,诚信原则被称为民法的帝王条款。
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虚构行为的存在。
诚实信用是道德规范(自律)的法律化(他律)。
在民事活动中违反诚信原则,会导致法律行为的无效或可撤销或效力待定的不利后果,会造成当事人利益的失衡及当事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失衡。
四、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在法律附予的权利界线内活动,严格履行应负义务,不得曲解权利的内容和行使方式,不得无故不履行义务,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
C030101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导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加以调整的结果。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民事法律的主体地位平等
2、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根据当事人的意志产生
3、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一)人身权关系和财产权关系
(二)绝对权关系和相对权关系
(三)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动画:(从左到右顺序显示)





[自测题]:某甲收养某乙为养子,甲与乙的关系是( )。(单选题)
A.绝对权关系 B.相对权关系
C.人身权关系 D.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C030201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
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能否成为民法主体,主要看在民事活动中,有无自己的独立意思能力。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1.自然人
2.法人
3.合伙
C030202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所承担的商事义务。
(一)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是法律

为经济民事主体实现某种利益的意见而允许其行为的界限。
权限、权能与民事权利有密切的关系。
依不同的标准民事权利可分为:
1.以标的不同––––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
2.以作用方式不同–––支配权、请求权、形式权、抗辩权
3.以权利构成要件是否全面––––期待权与既得权
4.以权利间依存的关系––––主权与从权
5.以权利间服务关系––––原权与救济权
民事权利应按诚信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行使。
民事权利可以采用公力救济及自力救济来保护。
(二)民事义务
民事义务,是民事主体为了实现其他民事主体的权利而使自己的意志受到限制的状态。
民事义务以义务人行为方式不同可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合同关系中的附随义务,在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之外,基于诚信原则需要而产生的义务。
[自测题]:某公司向银行借款500万元,将10间厂房抵押给银行,银行对该10间房屋
抵押权是( )。 (多选题)
A.物权 B.支配权 C.人权 D.原权
[动画]:一动漫人物对另一个说:“你吃饭不给钱,请把手表留下”。
另一个作惊讶状:“……”
C030203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有:人格和身份;物;行为;智力成果
(一)人格和身份
(二)物
物,能满足人的需要,具有效用性、稀缺性和合法性,能为人所支配、控制的物质对象,民法上的物就是我们讲的财产。
依不同标准,可对物作如下分类:
1.有体物和无体物。房屋、树木等为有体物;股票、期货、知识产权等为无体物。
2.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
3.动产和不动产。土地、房屋为不动产、其它物(除过权利)为动产。
4.特定物和种类物。每套单元房、名人字画、古董等为特定物,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粮食、酒、水等为种类物。
5.主物和从物。电视机与遥控器、房屋和院墙等为主物与从物关系。
6.可分物和不可分物。冰箱、一套商品房等是不可分物;粮食、水、气体等是不可分物。
7.原物和孳息。母牛和小牛,存款本金与利息等为原物与孳息关系。
8.可消耗物和不可消耗物。
9.单一物、合成物的聚合物。
C030204
(三)行为
行为,民事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
行为主要是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四)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指人类运用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
[自测题]:某甲得一

块手表,这块手表是( )。 (多选题)
A.种其物 B.动产 C.原物 D.不可消耗物
E.流通物 F.有体物
[动画]:一动漫人物(作思考状)头脑中出现:“房屋、手机、酒、牙膏等物形状,它们各自都是什么物呢?”
C030301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民法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民事法律事实的特征:
1.法律事实是一种客观现象
2.作为法律事实的客体现象必须同一定的法律效果相联系
3.作为法律事实的客观现象必须符合民法的规定
C030302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根据与当事人意志是否有关系,可把法律事实分为:
(一)行为––––与当事人意志有关
1.表意行为——即法律行为。 如:订立合同行为、书立遗嘱行为、委托代理行为等
2.非表意行为–––分为事实行为和非法行为 如:发现埋藏物、拾得遗失物、侵权行为
(二)事件––––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
人的出生及死亡、自然灾害等皆为事件。
三、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指解决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几个法律事实的总和。
[案例自测]:施某与金仲淑(女)结婚后无生育,1937年收养施德玉为女。1938年施又与金仲钰结婚生一子一女。1956年施德玉结婚时,养母金钟淑将自己的金戒指1枚、金项链1条、人民币5000元赠给她作结婚礼物。68年、70年金仲淑和施某去世。1979年国家发还了施某被抄家物资人民币12万元和房产一处。施德玉知道后,要求共同继承遗产。金仲钰及子女拒绝,成讼。问:
(1)本案有哪些民事法律关系?各自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什么?
(2)各民事法律关系分别是由哪些法律事实引起的?
C040101
第五章 自然人
[导读]
第一节 自然人的能力
自然人,是因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包括:内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自然人的能力由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
一、自然人的权利能力
(一)权利物力的概念和特征
权利能力(即人格),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只有具备权利能力,才能参加民事活动,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
权利能力虽人人拥有,但不是天赋和与生俱来,而是法律授与。
权利能力的特征: 1.平等性–––人人享有权利能力,平等。
2.不可转让性–––转让即抛弃生存权。
(二)权利能力与权利的区别

[动画]:(从前到后顺序显示)


C040102
(三)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
我国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从自然人“活着出生”开始计算,但:(1)胎儿享受继承权力能力采用“受孕说”;(2)结婚权利能力自自然人达到法定年龄才享有。
我国自然人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死亡,指呼吸、心跳、脉搏停止,瞳孔放大。但:(1)自然人名誉权的权利能力在自然人死亡后继续存在。(2)作者著作人身权的权利能力,在作者死亡之后仍由作者享有;著作经济权利能力,作者死亡后可再享有50年。
C040103
二、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指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确定自然人是否具有行为能力的法定标准是年龄、实质标准则是自然人的智力发育程度。
行为能力的分类: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又无精神病的成年人。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完辩认
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辩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
C040201
第二节 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和监护机关
监护是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
监护依设立方式分为:法定监护、指定监护。此外还有遗嘱监护。
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应当为其设立监护人。
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由法律规定(参考《民法通则》第16条、第17条规定)
监护机关是行使监护职能的人或组织分为:监护权力机关;监护监督机关;监护执行机关;监护保障机关。
二、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利
(一)职责: 1.担任法定代理人
2.保护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3.承担对外侵权责任
4.赔偿被监护人损失
(二)权利: 1.辞职权
2.轮流担任权(指精神病人)
3.不负扶养义务权
[自测题]:小李15岁,在学校学习期间打伤同学小王,应由( )来赔偿责任。(多选题)
A.学校 B.小李 C.小李父母亲 D.小李和学校
C040301
第三节 住所
一、住所的概念和法律意义
住所,是一个人以久住的意思经常居住的某一处所。由心素和体素构成。
居所,是无久住的意思,但经常居住的处所。
经常居住地,指为离开住所地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住院治病除外)
确定住所在法律上的意义:
1.确定准据法
2.确定管辖法院
3.计算失踪时间的起点地
4.确定债务履行地
5.继承地点之一
6.法律文书送达地
二、自然人的身份证、护照和户籍
C040

401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或居所,生死不明达2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自然人为失踪人的制度。
宣告失踪结束了财产关系的不确定状态,是为保护失踪者利益和利害关系人利益。
宣告失踪的条件:
1.下落不明满2年
2.利害关系人申请
3.法院宣告––––公告期3个月
二、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一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宣告死亡是法律推定制度,结束了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不确定状态,重在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自测题]:某甲被宣告死亡期间所为法律行为( )。(单选题)
A.无效 B.有效 C.具体分析
C050101
第五章 法人和合伙
[导读]
第一节 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概念和特征
法人,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或目的性财产。
法人特征: 1.是集合性主体
2.拥有独立的财产
3.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
[动画]:(从左到右顺序显示)
自然人–––合伙–––无限公司–––股份公司(公司法人)–––有限公司(公司法人)
(二)法人的分类
▲大陆法系法人分类: 1.公法人和私法人
2.民法法人和商法法人
3.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4.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
▲英美法系的法人分类:集体法人和独任法人
▲我国对法人的分类: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捐献法人。
[自测题]:华南理工大学是( )。(多选题)
A.民法法人 B.社团法人 C.公益法人
D.集体法人 E.事业单位法人
C050102
二、法人的成立
(一)成立条件:1.依法成立
2.有必要财产和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或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成立程序:1.据法律或行政命令成立。如:机关、事业法人
2.通过核准登记成立。 如:公司
3.经民政机关登记取得。如:社会团体法人
4.人行审批、民政发许可证。如:基金会法人
三、法人的能力
(一)权利能力––––指法人依法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权利能力受其登记的经营范围或批准的职能范围的限制。
法人的越权行为不宜一概认定无效。
(二)行为能力––––指法人以自己的行为开展民事活

动的资格
法人行为能力由其机关或代表实现;法人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取得、终止时间一致。C050103
四、法人的机关和民事责任
(一)法人的机关:意思机关;执行机关;代表机关;监察机关。
(二)法人的责任––––指法人负债后以什么财产来履行
1.对外:
法人——以全部独立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以经营管理的财产对外承担有限责任。
法人资本金不足或被股东抽走等,债权人可“撩开法人的面纱”,追讨其后的股东责任。
2.对内:
法人与其机关、成员、雇员间责任应当划分清楚。
[自测题]:李某是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代表甲公司开展业务活动时应( )(单选题)
A.甲公司授权 B.不必经甲公司授权 C.有时需授权、有时不必授权
C050104
五、法人的变更、消灭和清算
(一)法人变更––––组织及其他重要事项发展变化
法人组织形式变更: 1.合并–––新设合并;吸收合并
2.分立–––新设分立;派生分立
3.责任形式变更–––无限变有限;有限变更股份有限等等
(二)法人的消灭–––被撤销、解散、破产等
(三)法人清算––––分为:非破产清算和破产清算。
法人破产宣告后破产财团具有人格
清算完毕应办理注销登记
[自测题]:H公司欠银行贷款200万元。现H公司将一部分资产分离出去,另成立J公司,对于公司分立后200万元债务清偿问题,下列哪一种是正确的?(单选题)
A.由H公司清偿 B.由J公司清偿
C.由H公司和J公司连带清偿 D.由H公司和J公司按约定比例清偿
C050201
第二节 合伙
一、合伙的概念和种类
合伙,是依法设立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合伙分类: 1.民事合伙和商事合伙
2.显名合伙和隐名合伙
3.法人合伙和个人合伙
4.家庭合伙与一般合伙
我国民法通则第30条规定的个人合伙是指自然人合伙。
C050202
二、 合伙成立的条件
1.合伙人达到法定人数,且都依法承担无限责任。
2.有书面合伙协议。(家庭合伙有特殊性)
3.有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
5.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事业必要的条件
C050203
三、合伙的能力和责任
(一)合伙能力,是国家赋予合伙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合伙能力的行使:1.全体合伙人行使
2.委托合伙事务执行人行使
3.聘请第三

人行使
(二)合伙责任,合伙责任是团体的或连带的无限责任,即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
合伙的到期债务先由合伙财产清偿,不足部分才由各合伙人的财产清偿。
双方优先规则:在合伙破产与合伙人破产同时发生时,合伙财产优先偿还合伙债务;合伙个人财产优先偿还个人债务。
C050203
四、合伙的变更、终止和清算
(一)合伙变更
1.主体变更–––入伙或退伙
入伙应经全体既有合伙人的同意——书面同意
退伙分为:声明退伙;法定退伙;强制退伙。退伙时应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人对退伙前的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其他变更:企业形式变更;合伙协议中的相关事项变更。
(二)合伙的终止:解散;破产
(三)合伙的清算
在合伙企业破产、解散后,合伙人对合伙债务仍承担连带责任,但债权人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要求的,该责任消失。
[自测题]: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了A合伙企业,经营一年后,以外负债30万元,这笔债务应( )。 (单选题)
A.由甲、乙、丙三人连带清偿
B.由A合伙企业清偿,不足清偿由甲、乙、丙三人连带清偿
C.由甲、乙、丙三人中有清偿能力的人清偿
C060101
第六章 法律行为
[导读]
第一节 概述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行为, 是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特征:
1.法律行为是人为的法律事实。
2.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表意行为的行为人具有导致一定法律效果之发生的意图。
3.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将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意图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过程。
4.法律行为大部分是合法行为。
[动画]:





C060102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3. 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
4.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5.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6.独立的法律行为和辅助的法律行为。
7.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
8.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
9.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
10.生前行为和死因行为。
三、法律行为的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又分一般书面形式、特殊书面形式。特殊书面形式又分公证形式、鉴证形式、审核登记形式。
3.推定形式
4.沉默形式
C060201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有效
一、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按照法律规定成立法律行为所必不可少的事实要

素。
法律行为一般成立要件为:
1.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中必须包含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将要设立、变更或终止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必需内容。
3.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在合同行为、要物行为和要式行为的成立中,除了须具备一般成立要件外,还须具备特别成立要件。
C060202
二、法律行为的有效
法律行为的有效,指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律规定而获得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法律效力。有效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获得法律保护。
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为: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内心意图与外部表达相一致的状态。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法律行为的内容必须确定和可能
通常情况下,法律行为具备一般有效要件就生效,但特殊情况下,法律行为生效尚需特别有效要件。如:附条件、附期限法律行为;遗嘱行为等。
[动画]:








三、法律行为成立和有效的关系
法律行为的成立,属于事实判断问题;法律行为的有效属于价值判断问题。法律行为有效性的欠缺,是可以弥补的,而法律行为构成要素(成立)的欠缺是无法补救的。在大部分法律行为中,行为的有效与成立时间是同步的,但有时法律行为的成立时间和生效时间可以不同。
C060301
第三节 欠缺有效要件的法律行为
欠缺有效要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由于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而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
一、无效法律行为
无效法律行为(绝对无效),是指已成立但欠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自始不能发生法律约束力的法律行为。
无效法律行为包括:
1.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的行为。如:某甲9岁,未经父母同意把家里的摩托车卖给了的行为。
2.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法律行为。主要指:因欺诈、胁迫而致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并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3.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行为。主要指:恶意串通行为;虚构的法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行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行为。
4.内容缺乏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法律行为。如:某甲卖给某乙一台永动机的行为。
自1999年合同法实施以后,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C060302
二、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相对无效),是

指法律行为欠缺合法性,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依其自主意思使法律行为之效力归于消灭的法律行为。被撤销的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包括:
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法律行为。误解是表意人的相对人对意思表示之内容了解错误,并基于这种错误了解而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原因在表意人的相对人方面。
2.显失公平的法律行为。是非出自愿的原因,对一方当事人过分有利、对他方当事人过分不利的法律行为。主要指:因欺诈、胁迫而损害私人利益的法律行为;乘人之危的法律行为。
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1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
C060303
三、 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
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已经成立而法律效力处于未定状态,有待追认权人予
以确定的行为。
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包括:无权处分行为;无权代理行为。
四、无效、被撤销法律行为的后果
1.财产返还
2.赔偿损失
3.其它法律后果,如:追缴财产
C060401
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样式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效力的开始或终止取决于将来不确定事实的发生或不发生的法律行为,这里所说的条件包括延缓条件和解除条件。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是指以一定期限的到来为效力开始或终止原因的法律行为。这里的期限包括延缓期限和解除期限。
三、附负担的法律行为
附负担的法律行为,其效力受当事人设定负担影响的法律行为。负担,是为权利取得人设定的、具有合法性的特别义务。
[动画]:(从上到下依次显示)






[自测题]:某甲常为乙制作手工制品,历来都是乙按数量向甲支付一定的预付款。这次由于数量较大,乙提出要书面合同。在书面合同中乙将预付款改为定金。由于甲是文盲,乙又听甲讲合同内容与以往做法完全一样,甲签字。该合同是什么性质法律行为?(单选题)
A.可撤销行为,因甲受欺诈 B.无效,因甲受欺诈
C.无效,因甲意思表示虚假 D.可撤销,因乙乘人之危
C070101
第七章 代理
[导读]
第一节 代理概述
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独立与第三人进行的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代理的特征是:
1.代理人以意思表示为使命。
2.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
3.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代理制度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使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

扩展;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C070102
二、代理的种类
1.委托代理,是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发生的代理,又称为意定代理。委托代理通过委托合同和委托授权行为产生。
委托代理分为:直接代理(显名代理)和间接代理(隐名代理)。
在间接代理中被代理人享有介入权;第三人享有选择权。
2.法定代理,指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代理。
法定代理主要适用于被代理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情况。
3.指定代理,指基于法院或有关机关的指定行为发生的代理。
[动画]:(由上到下依次显示)









C070201
第二节 代理权的行使
一、代理人的义务
1.为被代理人的利益实施代理行为的义务;
2.亲自代理的义务;
3.报告义务;
4.保密义务。
二、代理权的限制
1.自己代理之禁止:禁止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与自己为法律行为。
2.双方代理之禁止:禁止一个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为法律行为。
3.代理人懈怠行为与诈害行为之禁止。
三、复代理
复代理又称为再代理,是代理人为了实施代理权限内的全部或部分行为,以自己的名义选定他人担任自己的被代理人的代理人,该他人称为复代理人,其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C070301
第三节 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无权代理,是代理人不具有代理权所实施的代理行为。
无权代理包括:根本未经授权的代理;超越代理权的代理;代理权已终止后的代理。
无权代理的特征为:
1.行为人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符合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
2.行为人对所实施的代理行为不具有代理权。
二、无权代理生效和无效
1.无权代理行为通过被代理人的追认,可使无权代理行为中所欠缺的代理权得到补足,转化为有权代理发生法律效力。
2.无权代理行为未被被代理人追认时,不产生法律效力,其无效性溯及于代理行为成立时。
C070302
三、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是被代理人的行为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基于此项信赖与无权代理人进行交易,由此造成的法律效果强制被代理人承担的代理。
表见代理发生的原因:1.因授权表示而产生
2.因授权不明而产生
3.因将具有证明代理权存在意义的文件交给他人而产生
4.因未采取措施公示代理权终止的事实而产生
5.因知道他人以自己名义活动而不置可否
表见代理的被代理人承担法律后果后,有权向无权代理人请求赔偿。而第三人可自由选择:主张表见代理或主张

无权代理。
C070401
第四节 代理关系的消灭
一、代理关系消灭的原因
(一)委托代理关系的消灭原因
1.代理期限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
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
3.被代理人或代理人死亡
4.代理人失去行为能力
5.法人消失使代理关系消失
(二)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关系的消灭原因
1.被代理人已取得或恢复行为能力,使代理成为不必要。
2.被代理人死亡或代理人死亡、丧失行能力
3.指定机关撤销对指定代理人的指定
二、代理关系消失的效果
1.代理人不得再以被代理人名义活动。
2.向被代理人或其利害关系人移交代理事务。
3.交回代理证书及其他证明代理权的凭证。
[案例分析]:2000年-2001年夏某是公司业务员,经手向乙公司卖出一台价值12万元的产品,货款未收回。2002年1月夏某从甲公司离职,甲公司未通知乙公司。2002年3月夏某伪造甲公司收款授权书,打着甲公司名义到乙公司处收款。乙公司分三次以现金和现金转帐的形式将12万元支付给夏某。夏某去向不明。问:
(1)夏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代理?为什么?
(2)甲公司如起诉要求乙公司付款,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C080101
第八章 诉讼时效和期限
[导读]
第一节 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效概念和种类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时效一般分为: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概念、意义
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权利人,使其丧失在诉讼中的胜诉权的法律制度。
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在于:
1. 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2.对怠于行使权利者进行制裁,从而使权利义务关系确定化;
3.有利于法院调查取证和及时正确处理民事纠纷。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有明显区别。
C080102
三、诉讼时效的种类
诉讼时效可分为以下三种:
1.普通诉讼时效,指由民法统一规定的,普遍适用于法律没有作特殊诉讼时效规定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时效。《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了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为2年。
2.特别诉讼时效,指由民事基本法或特别法就某些民事法律关系规定的短于或长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时效。
3.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民事权利从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权利人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C080201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一、诉讼时效的起算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1.诉讼时效的中止。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

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进行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诉讼时效可以中止的时间段,为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为此时发生中止事由,可能导致权利人无足够的时间行使权利。
2.诉讼时效的中断。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因:当事人提起诉讼;权利人主张权利;义务人认诺等而发生中断。
3.诉讼时效的延长。指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未能行使权利确有正当原因,法院可适当予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的制度。
诉讼时效的延长是对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制度的补充。
[动画]:(从上到下依次显示)





C080301
第三节 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效果
一、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
诉讼时效届满或完成后,不及时行使权利的权利人不丧失起诉权,仍可向法院请求发动诉讼程序,法院查明确认诉讼时效已完成,并无中止、中断或延长事由后,将驳回权利人之诉讼请求。
二、义务人之自愿履行
诉讼时效完成后,义务人自愿履行其义务的,权利人可受领其履行,不构成不当得利。
[动画]:一个动漫人物头脑里想:“王二赖欠我5万元三年没有还,法院还管不管呢?”
C080401
第四节 期限
一、期限的概念和意义
期限,是指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时间,分为期日和期间。
期限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和约定期限。
任何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没有期限,即不能确知和确定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消灭和持续的时间。
二、期限的计算
期日为不可分的特定时间点,不发生计算问题。
期间为一定的时间段,有自然计算法和历法计算法两种方法。
[自测题]:甲公司欠乙公司20万元货款,三年后乙公司起诉甲公司要求还款。法院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驳回乙公司起诉。后在乙公司多次讨要下,甲公司重新向乙公司出具了20万元的欠条,乙公司持此欠条又起诉甲公司。问:法院是否应判决甲公司还款?



“民法通则”五章,第四节 人 身 权
第98条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第99条 公民享有姓名权、 有权决定、 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第100条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

民的肖像。
第101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102条 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
第103条 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权, 禁止买卖、 包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第104条 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105条 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



第九章 人身权概述
[导读]
第一节 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
系统保护人身权:1.直接维护了精神利益安全和有尊严的生存
2.间接保障了财产权利的享有和行使
二、人身权的法律特征
1.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紧密联系,不可分离。
2.人身权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
3.人身权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
三、人身权与人权
人权,是人基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固有的基本权利。相当于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权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民事权利;社会文化权利。
C090201
第二节 人身权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人身权法制度
真正的人身权法律制度尚未形成
二、近代人身权法律制度
初步形成了一套人身权保护民事法律制度
三、社会主义国家人身权法律制度
我国人身权保护立法是从确认人身权种类和禁止人身权侵权行为两方面进行。具有全面明确、保护有力的特征。
C090301
第三节 人身权法律关系
人身权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一定社会中的民事人身关系而在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一、人身权法律关系的主体
是指参加人身权法律关系并享有人身权或承担民事人身义务的人。
二、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人身权法律关系特定权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不特定义务主体所负有的义务。
三、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指人身权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人身利益。具体指:生命、健康、肖像、姓名和名称、名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荣誉、职称等。
C0100101
第十章 人身权种类和内容
[导读]
第一节 生命、身体、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是指公民对已身所享有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生理机能完整的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一、生命权
生命权,是自然人以

其性命维持和安全利益为内容的基础人格权。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权的享有是每个公民的最高人身利益。
生命权的内容为:1.生命安全维护权
2.生命利益支配权
3.司法保护请求权
[动画]:一动漫人物做沉思状,头脑中问题:“生命的价值不能用金钱量度,那用什么衡量?”
C0100102
二、身体权
身体权,为自然人对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依法享有维持完整和自行支配的人格权。身体是生命和健康利益的载体。
身体权的内容为:1.身体完整维持权
2.身体要素支配权
3.司法保护请求权
C0100103
三、健康权
健康权,是指人体各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为内容的人格权。
健康权的内容为:1.健康维持权
2.健康利益享有、支配权
3.司法保护请求权
[自测题]:1.小王负债不能清偿,与李某协议转让肾脏一个,价格5万。这一转让行为( )。(单选题)
A.合法有效 B.非法无效
2.小王身患绝症,十分痛苦,向医院申请安乐死。小王的行为是( )。(单选题)
A.违法处分生命利益 B.不合道德处分生命利益
C0100201
第二节 姓名权、名称权和肖像权
一、姓名权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姓名权包括三项内容:1.姓名的命名权
2.姓名的使用权
3.姓名的变更权。
公民享有姓名权,禁止干涉、盗用和假冒。如:甲在情人节假冒乙的名义向王小姐送花;丙盗用著名书法家丁的名义开办书法培训班。
C0100202
二、名称权
名称权,是法人及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等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其名称,并排除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
1.法人的名称通常必须反映其营业性质、业务活动范围、隶属关系,且只能使用一个名称。
2.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的名称,是指它们在经营活动中起的字号。
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的名称,必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中报登记,经批准方得使用,而且只准登记、使用一个名称。
C0100203
三、肖像权
肖像,是指公民的个人形象通过摄影、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的再现所形成的作品。
肖像权,是指公民对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
肖像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1.肖像再现权、
2.肖像使用权。
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的构成侵害肖像权。
[自测题]:甲医院为宣传计划生育,将拍摄的病历中的张女士裸照展览在公共场所,张女

士发现后十分气愤,要求医院承担肖像侵权责任。问:医院的行为是否构成肖像侵权?为什么?
C0100301
第三节 名誉权与荣誉权
一、名誉权
(一)名誉,是指社会或他人对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商誉、功绩、资历利身份等方面评价的总和。
公民的名誉,是指有关公民道德品质、生活作风及其他素质的社会评价。
法人的名誉,是社会对法人的全部活动的总的评价。
(二)名誉权,为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获得的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内容为:1.获得公正名誉权
2.名誉利益享有、支配权
3.排除他人侵害权
禁止以侮辱、诽谤或其他形式侵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C0100302
二、荣誉权
荣誉,是指特定的公民、法人从特定组织依法获得的积极评价。
荣誉权,则为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保持自己的荣誉称号,并不受非法剥夺的权利。
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
三、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别
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取得的方式不同;
2.范围不同;
3.内容不同;
4.消灭不同。
[自测题]:作家甲写了一部小说,抨击时敝,乙看了小说“对号入座”认为书中的贪污犯阿六是喻指自己,因此起诉甲侵害名誉权。问:应如何判断小说的内容确实侵害了名誉权?
C0100401
第四节 自由权和隐私权
一、自由权
公民享有的自由权主要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权;通信自由权;住宅自由权;婚姻自由权;以及隐私权。
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其人身和行动完全由自己支配而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限制或侵害的权利。公民不受非法拘禁、逮捕和搜查。
通信自由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运用信件、电报、电话等形式向他人表达自己意思的权利。
住宅自由权,是公民依法享有选择住宅并不受侵害的权利。
婚姻自由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自主自愿的结婚或离婚,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C0100402
二、隐私权
隐私,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私生活秘密。个人保有隐私利益是自由权在私人生活领域的体现。
隐私权,是指公民不愿公开或让他人知悉个人秘密的权利。
隐私权的内容:1.隐私保持权
2.隐私利用权
3.隐私侵害排除权
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区别:主体不同;性质不同;侵权的方式和后果不同;处分方式不同;保护方式不同。
[自测题]:甲开车撞伤李某,甲有可能判刑处理,后甲与乙密谋,由乙代甲承担全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