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情感行为_模板

认识情感行为_模板

认识情感行为_模板
认识情感行为_模板

认识情感行为_模板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认识行为感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如前图)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

1、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当今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实验之初,通过摸底,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

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徇私舞弊。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

2、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外国人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 “红岩精神”是重庆地方特有的教育资源之一。针对摸底调查中学生对”红岩”知之甚少的现状,我们在”读书月”活动中开展了红岩系列教育”五个一”活动:读一本红岩的书,记一篇读书笔记,作一次参观寻访,讲一个红岩故事,写一篇红岩日记。在读书活动小组内,中心组成员创立了以奖优为序、轮流阅读、互相交流的激励机制;寻访活动中同学们驻足聆听,对小萝卜头等红岩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会上大家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红岩日记中,孩子们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书海漫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成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3、社会调查,明确责任感之重要。

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在前面的活动中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让他们迫切地感受责任感的重要,不容半点忽视,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大小巨细的事情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决定开展”社会调查”大行动。孩子们走向街头巷尾,来到企事业、机关单位,调查了各行各业中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其中,公安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张杰欣同学的母亲作为水文勘测人员的精益求精,个体户张司机几十年如一日安全驾驶等事例令同学们啧啧称道,而设计人员错写了三千瓦为三瓦的事例、电力安装工人粗心少写了一个”不能合闸”的警示牌而造成四十万元的损失等惨痛教训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灾无情人有情,抗洪精神驻我心!九八抗洪精神是战士们崇高责任感的浓缩,战士们奏响了高度责任感的最强音。通过抗洪故事的讲述,画面、诗文的赏析,同学们被深深地感动了。责任感对于各行各业显得多么的重要啊!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是同学们从小抓起,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这次活动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动力,是促使学生从知到行转化的动力。

4、生活聚焦,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可贵,令人敬佩,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我认为,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的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于是,我重视把各种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作为契机,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

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利用及时激励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具有责任

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

[1] [2] 下一页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地区农机局的业务指导下,以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认真贯彻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农机化发展进程,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机化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农机干部队伍建设是各项农机工作的基础,建设一支思想红、作风硬的农机干部队伍是发展农机事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力保证。大力开展宗旨观、政绩观教育,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不断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开展改革观、发展观教育,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民主观、法制观教育,坚持充分发扬民主,重视群众参与,牢固树立行政必须依法、用权必须监督的理念,努力做到诚信理政。同时,在活动中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强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抓好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机关部门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弘扬求真务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的有效保证。我局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农业农村工作主题,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我局联系本单位实际,制定了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将有关内容列入部机关内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各负其责,科室负责人抓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把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效能建设活动的开展,我局干部提高了思想认识,大家认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工作作风、美化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落实县委政府提出的目标和全面完成今年工作任务的有效保证;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现实需。

三、加强依法行政建设

我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建设,促进农机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成立了和田县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工作的组织实施、措施执行、人员培训、两制宣传。制定了和田县农牧机械管理局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工作方案,农机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守则、农机行政执法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农机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农机行政执法公示制、执法人员培训计划、执法人员绩效考核制等规范了和田县农机行政执法行为,推进农机行政执法建设步伐。为了加强农机局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成立和田县农牧机械管理局农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和田县农牧机械管理局农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计划,达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的目的,促进了和田县农机行政执法建设进程。

四、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机械管理局和财政厅新农计[****]**号《关于印发《****年度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今年自治区给我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万元,为了保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我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第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我局成立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一把手负总责,将补贴政策、登记审核等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协调与沟通,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把“好事”办好,确保购置补贴全部落到农民手中,让[1] [2] [3] [4] 下一页

进入2008年以来,物资公司认真按照《神华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和集团公司2008年安全工作会有关加强班组建设工作部署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在各配送分部积极开展了创建安全班组活动,在具体工作中,公司要求各配送分部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安全促生产,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学习,在“灌输”上做文章。

物资公司各配送分部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安全班组创建工作,不断加强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班前会、周安全活动分析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员工学习集团公司有关生产安全管理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从保障物资安全,强化库区“四防”(防火、防盗、防汛、防破坏)工作,以及在物资装卸运输过程中,消灭违章作业等具体工作为突破口。一是认真总结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二是针对其他单位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三是认真分析习惯性违章的“三个”危害性:一、因为习惯养成不易矫正,长此以往,必酿大祸。二、承袭不良的作业传统,侥幸过关,还以为是经验,容易产生麻痹松懈思想,使本来就很薄弱的安全防线不攻自破,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三、习惯性的做法易被人接受,从而使违章面不断扩大,造成恶性循环。

通过组织讨论和学习,使物资公司全体员工强化了安全生产的忧患意识、顶真意识和到位意识,转变了部分职工安全生产与己无关的观念以及逆反心理,树立起了“安全是法”、“安全是效益”、“安全为自己,安全在自己”等安全文化理念,逐步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二、抓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突出一个“实”字。

物资公司各配送分部首先从安全操作规程做起,要求装卸人员上岗必须穿戴劳动保障护具,装卸人员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始终保持着齐备的劳保穿戴。在日常工作中,各班组按照安全操作规定,认真执行安全岗位操作规则,坚持物资装卸运输“三不动”的原则,即:物资运输车辆性能不正常不动;起重设备性能、状态不清楚不动;车辆装载货物不正确不动。从而保证了物资装卸运输的安全。在日常的巡检工作中,各班组对检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发现的事故隐患始终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隐患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操作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三、加强安全自查自纠活动,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在工作中,物资公司充分发挥部门、班组第一安全责任人和安全质量监查员的工作职能,认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工作,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有效消灭现场各专业安全隐患。作为各配送分部的安全重点,各分部每月组织人员对总仓库进行一次专项安全检查,在检查中,重点对库区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物资装卸设备、库区防盗设施、门卫管理制度、库区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各类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力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各分部组织各科室和总库根据公司的部署和要求,加大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活动,采取了自查、互查、抽查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从严从细的查堵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使各班组的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得以保持。特别是验收配送部银北分部,在每月一次重点检查以外,还专门制定了每周总值班带班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为了充分发挥总值班员个人对安全防范的想象力和综合判断能力,他们采取了安全检查三不规定的做法,即:对安全检查的内容不做规定,对安全检查的时间不做规定,对参加检查的人员不做规定。通过采取这种创新式安全检查方式,给银北分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也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检查的实际效果。

四、抓各项活动的开展,在“结合”上下功夫。

今年,物资公司各配送分部作为物资公司安全工作重点单位,他们按照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会议要求以及集团《关于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安排》神宁社发[2008]11号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安全生产活动月”工作安排》,通过在工作现场张挂宣传横幅、标语等,进一步营造出“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并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利用每周一次学习日机会,对员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认真把“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主题思想落到实处。并且,他们还在党员身边开展了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的“三无”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生产骨干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联保互保。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门、部门保全局”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为了强化员工的安全管理,物资公司着重从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入手,注重安全培训质量的提高和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根据集团公司培训计划,物资公司先后安排各配送分部从事特殊工种的员工参加了集团公司人力资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从而使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同时,各分部按照物资公司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仓储消防技能演练、各操作岗位和技术工种的专业比武等活动,在各配送分部形成了岗位学技术热潮。各分部总仓库还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各班组坚持开展”每日一题”活动,利用每周“安全例会”和“班前班后安全会”强化操作规程学习,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的原则,全面提高员工现场安全操作水平,从而为公司创建安全生产工作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XX区卫生局《关于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执业行为,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现将我院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总结如下:

一、此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明确,普法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治国方略。卫生系统学习法律法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管理,依法执业,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就医质量和就医安全。在全社会“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带动下,我院在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言行,积极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努力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此次活动已被我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为了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担任组长,并且明确科主任为科室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院科两级普法网络。医院领导班子带头组织学习院内定期安排的法律知识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交流学习体会,增强班子成员处理医院工作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此次活动确保了经费到位,从不打任何折扣,宁可其他方面节省一点,也要保证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卫生法律法规书籍达到人手一册。

三、此次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内容丰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对与医疗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条例,医院还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四、此次活动作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疗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同考核,保证将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我院于10月13日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了一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通过这次考试,不仅使全体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也充分反映了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效。

五、如今院领导自觉运用法纪知识指导行政和医疗管理工作。在日常事务中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医疗纠纷,未发生重大违法行政行为,无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并且未发现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以及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收入;药房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各功能科室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未出现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的情况;院内财务科室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没有设立帐外帐、“小金库”等;防疫科消毒、灭菌、隔离等制度齐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门诊和住院病

[1] [2] 下一页

认识情感行为_模板

认识情感行为_模板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认识行为感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如前图)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 1、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当今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实验之初,通过摸底,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

认识--情感--行为工作总结与议案的写作格式及范文合集

认识--情感--行为工作总结与议案的写作格式及范文合 集 认识--情感--行为工作总结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 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认识行为感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第1 页共8 页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如前图)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 1、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情感、理性、认知

情感、理性、认知 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 ——题记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或物之间的理解与探知铺就了通途!情感与认知之间,本就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 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原因何在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的评价!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封王封侯,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开国元勋、元老,诸如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导致苦心经营的大好山河断送人手,石达开愤然率天国精锐出走天京,韦昌辉滥杀无辜酿成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是当时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了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的"亲情"葬送了太平天国以及千百年来农民斗争的血泪结晶! 历史的硝烟,并不曾掩去人们心申的理性。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毅然拒绝调用湘潭老家的亲友赴京任职的请求,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上抗美援朝的前线,提拔任用党内外有识之士,为共和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任人唯贤的典范! 用理性的思维来衡量感情与认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求一个和谐的统一,不失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的绝佳手段! 俗语说得好:帮理不帮亲!先人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今人又将以理性的天平衡量情感与认知,打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大学生情感认知

《大学生情感认知》学习体会 姓名马姣姣 看过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书籍,也听过一些或励志或煽情的讲座,但却没有听人讲过情感,于是,在课程上看到有这门课,便毅然选了,如愿。不敢说“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更不敢说“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之类太空的话。但确实是让我有所想,有所思,有所得。于是我打开以前做的作业,对比现在的认识,写了这个学习体会。 一、九次思维碰撞,有感醍醐灌顶 课程主要讲了亲情,爱情,友情三个大的方面,中间也穿插有为人处世的一些技巧。 1.亲情 通过观看日本记录片《狐狸的故事》,思考亲情的实质,父母家庭教育的实质,以及独立的生存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的情感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观看电影《女大学生宿舍》,对匡与妈妈关系的思考与解析。 在第一部影片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种严格的爱,是为了子女能够独立,更能适应这个社会。 那么,我的收获是什么呢?有什么变化呢?首先,我抱怨的次数少了,对于选择来到外地上学这个决定,我的内心没有那么排斥了,人总要学着长大,不能总依靠父母,现在看来,我应该感谢家庭共同做的这个选择。对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示范与引导这句话我很赞同,我庆幸有一个乐天派的爸爸,虽然妈妈的有些做法与老师讲的面对有些事情家长的正确做法不同,但至少我有在反思以后如何做一个好的家长,教育子女。现在在每次与父母的交流中,他们真的会感觉我不在他们身边,他们做事情也很舒服,家里一如既往的好,他们会很鼓励我多出去走走,不管是看演出还是去旅游。还有一个小变化是,在外地,我自己买了电脑买了相机,像这种大设备,以前的我绝对不会自己去买的。这也算是我正在逐步独立的体现吧。 2.爱情 通过观看电影《咱们的牛百岁》,思考什么是打情骂俏并想出一种情感表达或吸引异性的方法?通过看电影《天云山传奇》,思考人性与情感,社会环境变化对情感的影响?什么是情伤?如何疗伤?什么是乐观?以及对情感的影响等问题。通过阅读小说《拉斯维加斯,钱来了》思考小个子为什么总是吸引大美女?什么是情感、情怀、情调,以及调情?如何吸引异性?通过看电影《女大学生宿舍》思考辛甘表白被拒后恢复那么快,有什么启发?关于爱情,讲的应该是最多的。 我的收获是:打情骂俏是异性增进关系的方式,男生的相貌不一定重要,但有责任心,体贴,会关心人的一定是会受欢迎的。女生要靠关心去打动别热,要有热情,要认真,够意思,会害羞,比较贼(选自老师微信文章《女生好找对象

认知与情感教学设计

认知与情感教学设计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teaching design

认知与情感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生物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对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分类,有认 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但同时也指出,情感目标常常被“消蚀”掉。情感目标被消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无法根 据情感目标评定学生的成绩;第二,教师难以区分真诚的反应与 只是为了取悦于教师的反应;第三,情感目标实现起来较为缓慢。所以不少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常常像强调认知目标一个 去强调情感目标,但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很快就把情感目标忽 略掉了。 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我觉得这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 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的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情感目标对认知目标 的促进作用。应该这样看待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间的关系,认 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目标的成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成分。有时,认知目标是达到情感目标的手段;有时,情感目标是达到 认知目标的手段;有时,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是同时实现的。既 然目标可以作为实现认知目标的手段,我们何不通过情感目标的

实验来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实现认知目标呢?因为各人的情感需 求不同,我们在课堂上在谈特谈如何要对学习感兴趣,可能收效 甚微,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课后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 展开“情感攻势”,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经常找些同 学谈话,给予鼓励,有不少效果非常好,如去年高三(8)班的李觅,高二时数学考过7分的,但我教他如何学好生物来弥补数学 上的不足,他对生物表现出了极浓的兴趣,生物成绩当然差,总 是班上前几名,这又找他,让他如何把学习生物的成功方法迁移 到别的学科上去,后来化学也逐渐赶了上去成为优势学科,语数 外也有一定的提高,后来考上了本科。今年我刚接手的新同学中,也有这样的学生,高二时经常逃课,生物期末没有成绩,我了解 了情况以后,找他谈话,现在也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试 成绩一次比一次提高,现在经常主动问问题,发下去的练习,他 做完以后迫不及待地就到我那儿去对答案,我看到他生物成绩提 高了,又已经找他谈过话了,要他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其它各门功课。我相信他会逐步提高的。 拿什么奉献给学生,拿情感、爱心,你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你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你的奉献才会有回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完整版)认知、情感、意志的关系

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 一意志和认识的关系 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意志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自觉的目的性。人的任何目的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在确定目的时要分析客观条件回顾过去的经验设想将来的结果要拟定方案、编制计划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过程才能实现。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志活动。 2、意志也对认识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要认识要探究就要不畏劳苦不怕困难这就需要人的意志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了意志行动才能使人的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和持久如观察活动的组织、有意注意的维持、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的开展等都离不开认得意志努力。 二意志和情感的关系 1、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阻力。积极的情感对人的意志活动起推动作用会增强人的意志消极的情感对人的意志活动起阻碍作用会削弱和瓦解人的意志。如人们在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时积极的情感就成为以资鼓励行动的强大推动力。如果从事自己不乐意去干的活动时“不乐意”的情感对于这项活动而言是一种消极的体验它妨碍着意志行动的进行。 2、意志可以控制情感使情感服从于理智。人们常说“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指人们根据理智的认识凭借意志的力量对妨碍行动的消极情感的抑制或控制。生活经验和科学实验都告诉我们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控制消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的干扰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意志薄弱的人往往容易被困难吓倒使行动半途而废。 三情感和认识的关系 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和前提。人只有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才能了解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从而产生情感。没有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判断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就不能产生情感。“有所知才有所感”。例如聋者没有听觉对噪音就不会产生厌恶盲者没有视觉对美丽的颜色就不会产生喜悦。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入产生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越深厚这就是“知之深 爱之切”的道理。 2、情感即可以成为认识的动力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力。一般说来积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它能够促进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去认识事物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阻力它会阻碍人们认知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降低认识活动的效率和水平。例如只有对科学寄予极大热情的人才会不辞劳苦不畏艰难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学生学习落后原因固然很多但由于消极情感的减力作用却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是人在后天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是各科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把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变成锻炼学生意志的实践场所。 1、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武装青少年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伟大的毅力是为崇高的目的产生的只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使学生具有高

高考满分作文:情感理性认知

情感、理性、认知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题记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或物之间的理解与探知铺就了通途!情感与认知之间,本就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 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原因何在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的评价!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历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领导 农民起义,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封王封侯,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开国元勋、元老,诸如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导致苦心经营的大好山河断

送人手,石达开愤然率天国精锐出走天京,韦昌辉滥杀无辜酿成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是当时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了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的"亲情"葬送了太平天国以及千百年来农民斗争的血泪结晶! 历史的硝烟,并不曾掩去人们心申的理性。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毅然拒绝调用湘潭老家的亲友赴京任职的请求,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上抗美援朝的前线,提拔任用党内外有识之士,为共和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任人唯贤的典范! 用理性的思维来衡量感情与认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求一个和谐的统一,不失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的手段! 俗语说得好:帮理不帮亲!先人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今人又将以理 性的天平衡量情感与认知,打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63335:认识情感行为工作总结

认识情感行为工作总结 一、引言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 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 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 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 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 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 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 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 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 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 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 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 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 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 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

认知和情感

认知 定义: 认知—cognition ,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来源: 外延: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Encoding & Coding)、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感觉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个体在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都有相应的信息编码方式。信息的贮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在记忆活动中,信息的贮存有多种形式。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来。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信息的编码,外部客体的特性可以转换为具体形象、语义或命题等形式的信息,再通过贮存,保持在大脑中。这些具体形象、语义和命题实际就是外部客体的特性在个体心理上的表现形式,是客观现实在大脑中的反映。认知心理学将在大脑中反映客观事物特性的这些具体形象、语义或命题称为外部客体的心理表征,简称表征(Representation)。通常,“表征”还指将外部客体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大脑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又称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个体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这种偏爱。 3、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导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瞬间进行多种操作,为了顺利地加工大量的信息,人只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在每一时刻选择特定的信息进行操作,并将整个认知过程的大量操作组织起来。因此,认知策略对认知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十分重要的。 4、元认知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份组成:一是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元认知监控主要包括确定认知目标、选择认知策略、控制认知操作、评价认知活动并据此调整认知目标、认知策略和认知操作等环节。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最重要的心理成份。 情感 定义:

班主任工作总结_认识情感行为

班主任工作总结_认识--情感--行为 --"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小学高段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认识行为感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

《普通心理学》 意志与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觉目的性,而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时,才能确定行动目的,并选定实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列宁说:“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若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意志行动也无从产生。其次,意志行动还要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通过认识活动把握事态发展,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决定是加速意志行动过程,还是调整意志行动的进程和方向。再次,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而对困难性质和大小的估计,是离不开认识过程的。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严重性估计不足,就可能使人盲目地采取行动,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却事与愿违,半途而废。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离不开精细的观察、持久的注意和专注的思考,没有意志的参与,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另外,在认识过程中常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也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认识过程中,一些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不懈的人,学习和工作也缺乏成效,不能承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意志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首先,情感过程推动或阻碍着意志行动的实现。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斗志旺盛,对人的行动起促进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人的斗志,阻碍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会含辛茹苦,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则会不思进取,对教育教学敷衍了事,最后可能不得不离开教育岗位。当前很多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音乐或练体操,孩子以一种“不乐意”的情绪被迫去学,缺乏主动积极的意志活动的参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控制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我们说“理智战胜情感”,也是指在理智认识的基础上靠意志的力量去克服和抑制不合理智的情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念师友之情,挥泪斩马谡;一个得悉亲人遭遇不幸的演员强忍悲痛,按时登台表演,都是意志对情感直接控制的例子。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常常受情感左右,或者是一次失败就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或者是难以控制不良情绪,导致背离理智的冲动行为。

认识 情感 行为

认识情感行为 ————二OO四学年第二学期工作小结 在彷徨与懵懂之中,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通过校领导及各部门老教师、同事的帮助指导,我感到从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到情感的投入,乃至对班级的管理行为实施使我成长了很多。我深深体会到在工作中除了思想上要积极上进以外,更需要一份激情,要尽自己得力量去踏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诚然,在此过程中,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1.增强管理意识,健全落实班级管理体制,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经过上学期的努力,班级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学生行规范基本纳入正轨,班级情况基本正常,教学秩序尚可。在本学期的管理工作方面,开学初我就决心以健全班干部队伍强化管理意识为指导思想,来提高班级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战斗力,从而更好得为班集体服务,是其他班级工作上一台阶! 本学期中,我经常不定期组织召开班干部、课代表、寝室长例会,来布置总结班级的日常工作,提高班级凝聚力。同时对班内学生灌 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理念,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抓起、防微杜渐(诸如:倡导学生讲卫生、爱护校园班级环境、讲究语言文明、完善自我形象等等),以营造健康良好舆论,建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得学生身心受到潜移默化、达到陶冶情操、明辨是非、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之目的。 2.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班级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在工作摸索中,我感到要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出了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还需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开学初,针对班内寝室卫生状况不稳定之状况,我采用鼓励为主之方针,自费购买一些生活用品、闹钟、水果等作为奖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广播操等团队活动方面,我身先士卒,积极与学生同操,用自身行为来感染激励学生,对于做操不规范的学生,即时给予纠正,少一分指责,多一份鼓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班的广播操始终走在学校的前列。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时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接近学生的心灵至关重要。我班的潘俞同学性格豪爽、讲义气,在学生中有一定

认知与认识的关系及特征

认知与认识的关系及特征 【作者】杨俊亮说到认知,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它是记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当认识过的事物再现时的“再认”和“认出”。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的便是认知现象。可从80年代后,国内一些心理学者把60年代在国外出现的以信息加工理论的方法研究认识现象的心理学称作认知心理学之后,有些同志又把认知视作认识的同义语。近年来,有些同志提出,不能用“认知”取代“认识”,但又同时认为,“认知”只是“再认”。[1]于是,如何看待认知与认识的关系便成了认识论研究中有待讨论、澄清的一个问题。笔者不赞同把认知等同于认识,认为认知只是认识之一种,同时亦不赞同把认知仅视为再认。下面便对此作些说明。一、认知是实践活动中的认识方式说到认识,我以为不管是传统观念还是当前国内,都有一些误解,这就是把认识只当作科学认识,即科学中的认识。其表现有二。其一,有的同志把认识只视作科学中的理论认识。如有的同志在谈到文学艺术与认识论的关系时说:“认识论也不能完全说明文学的特殊性。不错,文学体现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但是,艺术的认识不同于科学的认识。……认识,指的是科学思维、理性思维”。[2]这里指出了艺术认识不同于科学认识,但又把认识只看作科学中的理论认识。其二,有的同志把认识只看作科学中对认识对象客观属性本身的反映。如有的同志谈到艺术的情感特性时指出,认识是“就对象本身来反映对象”,情感才“就主体的某种需要出发来反映对象。”[3]国内几本有影响的美学著作在谈到美感中的情感体验时也认为,“跟认识过程不同,情感和情绪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对象与主体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4]“情感反映的对象与认识不同,它不仅反映对象本身,而且反映对象对人的一种关系。”[5]言外之意,认识只是反映客观对象本身,只对客观对象本身的属性作出反映。而这种对认识的偏见,又源出于心理学界对认识的解释。如80年代初出版的《心理学》教科书认为,“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是对事物的一种好恶的倾向,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6]其他几本有代表性的心理学著作,如《普通心理学》、[7]全国九所综合性大学编写的《心理学》[8]以及80年代后期出版的《心理学原理》[9]等同样坚持此论。倘若追溯得更远,西方的认识论研究则从古希腊开始,便侧重于对科学认识的探讨,致使人们误以为认识便只是科学认识,是对对象客观属性本身的认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便坚持这种认识观,以致他在《判断力批判》中说:“审美判断力对于它的对象的认识……无所贡献”[10],“因为它是一审美的而不是认识的判断。所以,这判断不涉及对象的关于性质的概念。”[11]这说明,康德便把认识只看作“对象的认识”,即对认识对象本身属性的认识。然而笔者以为,对客观对象本身属性的认识和作为认识理性阶段的理论认识,它只是科学认识的特点,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高级阶段的认识的特征,而我认为,认识并非只是科学认识和理论认识,在自然科学实践活动中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同样存在着认识。我们知道,人类的原始意识只是一种现实意识、具体意识、直接意识。只有当人类把在劳动实践中意识到的事物之间的恒常关系——俗常所说的认知图式或逻辑格用于意识操作时,才产生了理论认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证明,个体认识的发展也是由具体运演向形式运演转变的,这同样说明,人类的理论认识

商业广告中的情感与认知

当前,企业所策划的商业广告的终目的就是要把产品和服务顺利推销出去。而广告最需要的就是要从心理的角度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使其产生知晓、理解、喜欢、偏好、信服等一系列的变化,进而促使其购买行为。这种心理的影响分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所以,无论是情感广告还是认知广告,它都必须是与消费者从个人情感,到社会价值观的一系列价值取向产生共鸣。企业策划一个广告的核心就是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情况和趋势,并针对产品本身、企业发展战略和前景、市场变化与趋势等方面综合决策出应该才采用那种形式的广告。 一.就产品而言。 1)产品本身。产品本身是在策划广告时需要率先考虑的。不同性质的商品拥有不同性质的价值属性,许多商品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处于稳定的地位,消费者对该商品所能承受的广告已有基本的认知与了解。像一些新开发的、掌握核心技术与功能的、消费者尚未了解的商品,就适合认知广告,比如高端电子产品、全新口味的食物等;而像酒类、化妆品等商品就更适用于情感广告,因为与其他同类竞争产品相比,他们的功能、性质都差不了多少,而更多的是需要用情感成分区别产品,进行宣传。 2)价格。价格是把商品和消费者进行区分的重要手段。对于价格较高较昂贵的商品而言,若其身份地位属性等衍生价值属性远远大于其自身固有属性,那消费者在购买该类商品时则更加感性,比如奢侈品等等就适用于情感广告;而那些价格与价值基本一致的商品,消费者的购买则趋于理性消费,所以适合认知广告。

3)产品渠道。产品若没有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而是通过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大型零售终端等中间商进行渠道营销。那么商品广告的选择就更多的依赖于渠道商的地理位置、当地文化、人口情况等因素的特点,对其进行区分,针对其特点来选择。 4)促销。认知和情感广告本身就是一种促销手段。这其中人员促销就更适用于情感广告,因为销售人员的口才与沟通技巧更有利于情感宣传。当然,这些人员促销、网络营销还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用不同的手段,采用情感与认知广告的方式就更加灵活,像购买日常消费品的中老年消费者就更多的使用认知广告。 二.就企业发展战略和前景而言。 企业的性质、发展战略与前景对广告的选择都非常重要。因为企业对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已有深刻的认识,企业需要以广告的形式感染消费者,扩大知名度,促进未来的发展。所以一般具有较强的实力、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想进一步打开市场并迅速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的跨国性企业,都比较倾向于情感广告,这样可以用文化来影响消费者,比如奔驰公司。 三.就市场变化与趋势而言 市场永远都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部分。市场变化和趋势能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给企业,为企业做出决策和把握市场提供重要依据,这其中,消费者的喜好、地域特点、市场需求趋向等等都是选择认知或是情感广告考虑的因素。因此,针对市场的变化才能更加正确的选择情感或是认知广告。

普通心理学:意志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意志与认识 过程情感过程的关系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一、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觉目的性,而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时,才能确定行动目的,并选定实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列宁说:“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若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意志行动也无从产生。其次,意志行动还要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通过认识活动把握事态发展,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决定是加速意志行动过程,还是调整意志行动的进程和方向。再次,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而对困难性质和大小的估计,是离不开认识过程的。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严重性估计不足,就可能使人盲目地采取行动,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却事与愿违,半途而废。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离不开精细的观察、持久的注意和专注的思考,没有意志的参与,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另外,在认识过程中常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也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认识过程中,一些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不懈的人,学习和工作也缺乏成效,不能承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意志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首先,情感过程推动或阻碍着意志行动的实现。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斗志旺盛,对人的行动起促进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人的斗志,阻碍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会含辛茹苦,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则会不思进取,对教育教学敷衍了事,最后可能不得不离开教育岗位。当前很多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音乐或练体操,孩子以一种“不乐意”的情绪被迫去学,缺乏主动积极的意志活动的参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控制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我们说“理智战胜情感”,也是指在理智认识的基础上靠意志的力量去克服和抑制不合理智的情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念师友之情,挥泪斩马谡;一个得悉亲人遭遇不幸的演员强忍悲痛,按时登台表演,都是意志对情感直接控制的例子。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常常受情感左右,或者是一次失败就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或者是难以控制不良情绪,导致背离理智的冲动行为。

认识--情感--行为--工作总结

认识--情感--行为--工作总结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 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认识行为感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

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

认识--情感--行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认识--情感--行为 认识--情感--行为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认识行为感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