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科专科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神经内科专科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神经内科专科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神经内科专科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神经内科2015年6月第3次修订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2014)第二章科室专科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脑梗塞/脑血栓/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第二节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第四节面神经炎/亨特氏综合征分级护理标准

第五节癫痫分级护理标准

第六节重症肌无力分级护理标准

第七节格林-巴利分级护理标准

第八节帕金森氏症/小舞蹈病分级护理标准

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脑梗塞/脑血栓/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

【特级护理】

一、分级依据

1. 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2.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二、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2.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3. 观察瞳孔变化情况及意识状态。

4. 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性状、量。

5. 观察各种管路的引流情况。

三、护理措施

1.24小时专人护理,建立特级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随时记录。

2. 每15分钟~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取下活动性假牙,牙齿松动有脱落可

能的患者,请口腔科查看后拔除松动牙齿,防护误吸发生。长时间进行血压监测的患者,24小时更换一次测压手臂,血压袖带内垫薄毛巾或纱布,保护测压手臂皮肤。

3.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双侧瞳孔散大或缩小或一大一小,应立即准备好甘露醇及其他抢救用药,并通知医生处理。

4. 患者若收缩压高于160mmHg低于100 mmHg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 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内发现有红褐色物质时,应留取化验标本,告知医生并送检。

6. 高热患者实行物理降温;将冰袋,冰囊放于患者腋下及大动脉搏动处,或使用降温贴,用药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

7. 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1 )晨间护理,包括整理床单元,面部清洁,梳头,口腔护理等。

(2 )晚间护理,包括整理床单元,面部清洁,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足部护理等。

(3)协助患者每两小时翻身、叩背排痰一次,按摩骨隆突处皮肤,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发生,给予舒适卧位。

(4)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留置尿管患者每日2次尿道口周围护理,放逆流尿袋7天更换一次,及时准确记录尿液情况。

(5)患者躁动应在家属及本人同意并签字下适当使用约束带,床挡保护。

8. 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械,保持性能良好,配合医生抢救。

9?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

10. 做好各种管道护理,保持其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打折,脱落。防止管路受压,保护患者皮肤。

11. 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或留置胃管鼻饲饮食,鼻饲患者建立鼻饲

食物配餐计划,按时给予鼻饲。注意观察鼻饲后消化情况,出现消化不良及腹泻症状应立即

查找原因,调整鼻饲配餐计划。每餐进食时间、进食量、消化、排泄情况及时准确记录。

12. 有血糖监测的患者,按医嘱给予血糖监测。血糖高于14mmol/l或低于4mmol/l时,

应立即通知医生,使用胰岛素调节血糖患者,监测血糖变化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

反应发生。配置胰岛素时,双人核对,双人计算,双人配置使用。随时根据患者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输注速度。

13. 使用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胺碘酮、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药物时,护士应在药品输注结束前,提前15分钟询问医生是否需要继续使用,需要使用的维持生命体征的药物,医生未及时开立医嘱的,可先行给予使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医生补开医嘱。

14. 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尽力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民族宗教习惯,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安慰。对于临终的患者,尽力维护患者尊严,保持患者仪表整洁。

四、记录要点

1. 书写要求:字迹清晰、准确客观、记录及时

2. 记录内容: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律

(2)意识、瞳孔(意识障碍程度,瞳孔直径、对光反射) 、压眶反射。

(3)皮肤情况(皮肤完整性,受损部位处理情况,受损皮肤恢复情况) 、采取保护皮肤措施(翻身、叩背、气垫床等)

(4)吸氧情况、氧流量

(5)特殊用药的剂量、速度、余液量。(非常规静点、

静注类药品)

(6)患者病情发生的变化(注意病情加重患者)

(7)记录各种引流量时需记录引流颜色、性状、量,引流管通畅情况。

(8)监护患者至少每1小时记录一次、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交接班时需记录患者交接情况,女口:意识、瞳孔、监护项目、皮肤情况、吸氧情况、各管路情况等。无高热患者,按日4次温时间记录体温数值。高热患者,记录降温方法及降温后体温。

3. 特级护理患者/抢救记录单书写要求(包括以上一、二项内容),有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病情变化。所有输液的更换都应记录在内,更换输液时:记录输液药物名称、剂量、

时间、用法,输入完成液体量。排便、吸痰、倒尿或倾倒其他引流及患者发生呕吐时,及时记录量、描述颜色、性状。白班与夜班交接班时,记录余液种类、量,小结需计算并记录出入量(单蓝线)。夜班与白班交接班时记录余液种类、量。需计算并记录总出量和总入量,并记录入体温单内。(出量包括:尿量、引流量、排泄量、呕吐量等。入量包括:

液体量,进食量)夜班书写总结,总结内容模板如下:患者,张一,男,54岁,因左侧

肢体活动不灵两天于2015-6-12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脑梗塞”收入我科,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于2015-6-13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

径约为3mm对光反射迟钝、压眶反射迟钝。遵医嘱给予重症护理,给予多功能监护,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波动在68-78次/分之间,呼吸波动在12—16次/分之间,血压

波动在188/95 —195/100Mm Hg之间,血氧饱和度波动在92-96%之间。持续低流量吸氧。间断吸痰,吸出痰液为黄色粘稠痰液。口咽通气,固定良好。留置胃管一枚,长度约55

厘米,管路固定良好、通畅。留置尿管1枚,尿管通畅,固定良好,引流出尿液呈浅黄色。左上肢留置针1枚,固定良好,输液通畅。右下肢留置针1枚,固定良好,输液通畅。患者皮肤完整无破损,给予翻身床治疗,请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双红线)

【一级护理】

一、分级依据

1 ?病情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

2?意识障碍,躯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的病人。

3?年老体弱,需卧床休息,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4. 智能障碍、易走失、精神抑郁有自杀倾向,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5. 动脉溶栓术,脑血管接入治疗后的患者

二、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2.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3. 观察瞳孔变化情况及意识状态。

4. 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性状、量。

5. 观察各种管路的引流情况。

6. 观察患者心理状态。

7. 动脉溶栓术,脑血管接入治疗后的患者,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侧下肢皮

肤色泽、皮温、肢体感觉。手术切口包扎、渗血情况。

8. 观察降纤药物、尿激酶使用后的副作用,如出血等。观察第一次使用“尤瑞克林”后

是否有血压下降。如遇上述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三、护理措施

1. 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随时记录病情变化,治疗及护理情况。

2. 每1小时巡视观察病情一次,取下活动性假牙,牙齿松动有脱落可能的患者,请口腔科查看后拔除松动牙齿,防护误吸发生。

3. 每日常规监测生命体征4-6次,监护患者,根据病情随时监测。长时间进行血压监测

的患者,24小时更换一次测压手臂,血压袖带内垫薄毛巾或纱布,保护测压手臂皮肤。

4.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双侧瞳孔散大或缩小或一大一小,应立即准备好甘露醇及其他抢救用药,并通知医生处理。

5. 患者若收缩压高于160mmHg低于100 mmHg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6. 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内发现有红褐色物质时,应留取化验标本,告知医生并送检。

7. 高热患者实行物理降温;将冰袋,冰囊放于患者腋下及大动脉搏动处,或使用降温贴,用药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

8. 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1)晨间护理,包括整理床单元,面部清洁,梳头,口腔护理等。

(2)晚间护理,包括整理床单元,面部清洁,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足部护理等。

(3)协助患者每两小时翻身、叩背排痰一次,按摩骨隆突处皮肤,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

发生,给予舒适卧位。

(4)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留置尿管患者每日2次尿道口周围护理。

(5)患者躁动应在家属及本人同意并签字下适当使用约束带,床挡保护。

(6)躯体移动障碍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发生,观察骨隆突处及易受压部位皮肤情

况,必要时使用减压贴预防压疮,已有的压疮或皮肤破损部位给予适当处理,可以请我院伤口护理小组(骨科李秋菊护士长负责,我科室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刘梦乔/姜丽)给予处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更换床单或衣物时,注意避免拖、拉、拽动作。

9. 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械,保持性能良好,配合医生抢救。

10.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

11. 做好各种管道护理,保持其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打折,脱落。防止管路受压,保护患者皮肤。

12. 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或留置胃管鼻饲饮食,鼻饲患者建立鼻饲

食物配餐计划,按时给予鼻饲。注意观察鼻饲后消化情况,出现消化不良及腹泻症状应立即

查找原因,调整鼻饲配餐计划。每餐进食时间、进食量、消化、排泄情况及时准确记录。

13. 有血糖监测的患者,按医嘱给予血糖监测。血糖高于14mmol/l或低于4mmol/l时,

应立即通知医生,使用胰岛素调节血糖患者,监测血糖变化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

反应发生。配置胰岛素时,双人核对,双人计算,双人配置使用。随时根据患者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输注速度。

14. 使用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胺碘酮、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药物时,护士应在药品输注结束前,提前15分钟询问医生是否需要继续使用,需要使用的维持生命体征的药物,医生未及时开立医嘱的,可先行给予使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医生补开医嘱。

15. 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尽力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民族宗教习惯,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安慰。

16. 对于智能障碍、易走失、精神抑郁有自杀倾向,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要加强看护防止走失或意外发生。

17. 动脉溶栓术,脑血管接入治疗后的患者,每30分钟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一

次,并观察术侧下肢皮肤色泽、皮温、肢体感觉。手术切口包扎、渗血情况。如有异常立即

通知值班医生。

四、记录要点

1. 书写要求:字迹清晰、准确客观、记录及时

2. 记录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