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笔字楷书的临摹与创作探究

毛笔字楷书的临摹与创作探究

毛笔字楷书的临摹与创作探究
毛笔字楷书的临摹与创作探究

毛笔字楷书的临摹与创作探究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东坡集》里记载“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认为具有良好的楷书基本功,能够为以后学习行草书打下坚实基础。提到了学习楷书的重要性。

标签:楷书;临摹;创作

《辞海》对楷书的定义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本身是一种具有巨大表现潜能的书体,从总体上看楷书比隶书笔划更加横平竖直,折角明快,撇捺利落。书写也更加灵便快捷,能够较好地兼顾日常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终成为书法精英和民间爱好者所共同推崇的五大主流书体之一。为此,我针对楷书的临摹与创作,谈谈一些感想。

一、碑、帖结合,选择适合的字帖

近代的书法家陆维钊先生在《中国书法》中曾撰文到“碑可以强其骨,帖可以养其气”。他认为无论是学碑还是学帖都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多练习碑版字帖可以强健字的筋骨,多练习墨迹字帖可以培养字的神气,最好能够做到“碑、帖结合”。这样既能“强健筋骨”又能“颐养其气”。以学习“褚体”楷书为例,可以将《大字阴符经》和《雁塔圣教序》进行结合研习,既能参悟出《大字阴符经》的灵动用笔,又能直观其笔法的流变性;而研习《雁塔圣教序》则能领会到褚遂良的线条刚劲有力和绵力藏针的线性质感,较一般人只能看到褚体的“柔媚”一面,要高出一筹。从而达到“柔而不媚、挺健有力”的艺术效果。

二、关于临帖前的准备

拿到字帖时应当认真研读,了解字帖的时代背景和历代名家对它的评价以及其学习心得;仔细研究字帖的风格取向,揣摩作品的突出特征,与其他字帖对比其结构用笔,领略其中的审美意趣,这样方便在学习的时候提醒自己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此提高学习的效率。有书家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读帖”。正迎合了当代学者吴玉如“临古人碑、帖,先须细心玩读而后临之”的观点。可以说“读帖”这个过程是尤为重要的,对学习书法有较大帮助,但是经常被人们所忽视。临摹字帖务必要求“像”。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却是很难达到。因为我们的视觉神经是有错觉的,当我们看到眼前一个字的结构时,常常认为看得已经非常仔细非常准确了,实则不然。如果这时用纸蒙在原帖上照描一下,便立刻证明单靠‘看’还是不够精细的。所以,“摹”这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看似是个“笨办法”,实际却是最聪明便捷。通过描摹,我们可以准确的记住古人法书的实际结构和起收转之间的关系,甚至笔画的起收和提按都可以领会。这样才能明白书法的妙趣所在,为下一步的“临”创造基础。

三、多种方法临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