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地大酒店设计计算书

金地大酒店设计计算书

金地大酒店设计计算书
金地大酒店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设计的基本资料

§1.1 初步设计资料

一、工程名称:金地大酒店

二、建设地点:

三、工程概况:建筑总高26.4m、共6层,2-6层层高 3.5m,底层层高4.5m,室内外高差0.45m。

=0.25KN/㎡

四、主导风向:全年为东南风,基本风压

五、地面粗糙类型:C类

六、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地基土沉积及环境较简单,自上而下分别见下表(表中承载力、桩周〈侧〉阻力均为标准值,单位均为KN/㎡):

七、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土为Ⅰ类。

八、建筑物安全等级:Ⅲ级。

九、材料选用:

1、混凝土采用C25、C30。

2、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扎钢筋HRB400、其余采用热扎钢筋HPB235一级钢筋。

3、墙体:内、外隔墙采用水泥空心砖,其尺寸外300mm×250mm×110mm,重度r=10.3KN/m。

4、窗:铝合金门窗r=0.4KN/m。

5、门:木门,r=0.15KN/m。

十、的平面布置如图1-1,框架计算单元如图1-2,框架轴线尺寸见图1-3。

图1-1 柱的平面布置图

图1-2 框架计算单元图1-3 框架轴线计算单元

§1.2 结构选型

一、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二、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屋盖,柔性防水屋面,屋

面板厚100mm 。

三、楼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板厚100mm 。

四、楼梯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1.3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基顶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

内外高差-0.45m ,基础埋深定为-0.50m ,底层柱高为 5.45m ,其余

各层取3.5m 。

一、梁的截面尺寸

L=6600mm ,h=(1/8~1/12)L=825mm~550mm ,取h=600mm

b=(1/2~1/3)h=300mm~200mm,取 b=300mm

故:框架梁初选截面尺寸为b ×h=300 mm ×600 mm

同理中间过道梁的截面尺寸b ×h =300 mm ×600mm

二、柱的截面尺寸

按层高确定柱截面尺寸,取底层 H=4950mm

b=(1/15~1/20)H=330mm ~247.5mm

初选柱截面尺寸:底层 b ×h=400mm ×700mm

其它层 b ×h=400mm ×600mm

三、梁柱线刚度计算

由于楼板采用现浇,所以中间梁的线刚度I=2I 0根据公式

i=EI/L ,就可以得出梁、柱的线刚度如下:

梁: i

边跨=EI/L=4371064.51226.03.0100.3?=?????KN ·m i

中跨=EI/L=4371091.46.61226.03.0100.3?=?????KN ·m 柱: i

底层=EI/L=4371029.645.51227.04.0100.3?=?????KN ·m i

其余=EI/L=4371017.65.31226.04.0100.3?=?????KN ·m 令i 余柱=1.0,则其余各杆的相对线刚度为:

97.01017.6106 i 44

=??='边跨梁

8.01017.61091.4 i 44=??='中跨梁 02.110

17.61029.6 i 44=??='底柱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1-4所示,作为计算各节点杆端弯矩

分配系数的依据。

图1-4 梁柱相对线刚度

第二章 荷载计算

§2.1 恒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一、屋面

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KN/m 2

找平层:20mm 厚水泥砂浆 0.015m ×20KN/m 3=0.30KN/㎡

保温层:80mm 厚矿渣水泥 0.08m ×14.5KN/m 3=1.16KN/㎡

找坡层:水泥珍珠岩找坡 2%(5.4m ×2+6.6m)×1/2×2%×

1/2×11=0.96KN/㎡

结构层:100厚现浇钢筋混泥土 0.1m ×25KN/m 3=2.5KN/㎡

吊顶:V 型轻钢龙骨 0.2KN/㎡

合计: 5.62KN/㎡

二、各走廊楼面及标准层楼面

水磨石面层??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水泥砂浆打底面层mm 20mm 10 0.65KN/㎡

结构层:100mm 厚现浇钢筋混泥土板 0.1m ×25KN/m 3=2.5KN/㎡

吊 顶: V 型轻钢龙骨 0.2KN/㎡

合计: 3.35KN/㎡

三、梁自重 25KN/m 3×0.3m ×(0.60m -0.1m )=3.75 KN/m

四、柱自重:底层 0.4×0.7×25=7 KN/m

其它层 0.4×0.6×25=6 KN/m

五、基础梁(b ×h=300mm ×500mm )

基础梁自重 25KN/m 3×0.3m ×0.5m =3.75KN/m

六、外墙自重

250mm 厚水泥空心砖 0.25m ×10.3KN/m 3=2.58KN/㎡

外墙面:20mm 厚水泥砂浆刷涂料 20KN/m 2×0.02m =0.4KN/㎡

内墙面:20mm 厚混合砂浆刷涂料 17KN/m 2×0.02m =0.34KN/㎡

合计: 3.32KN/m

七、内墙自重

250mm厚内墙:

250mm厚水泥空心砖 0.25m×10.3KN/m3=2.58KN/㎡墙面:两面各20mm厚混合砂浆刷涂17KN/m2×0.02m×2=0.68KN/㎡合计: 3.26KN/㎡八、110mm厚内墙:

110mm厚水泥空心砖 0.11m×10.3KN/m3=1.13KN/㎡墙面:两面各20mm厚混合砂浆刷涂17KN/m2×0.02m×2=0.68KN/㎡合计: 1.81KN/㎡

§2.2 活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一、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查得

1、楼面:2.0 KN/m2

2、走廊:2.5 KN/m2

3、房间:2.0 KN/m2

4、不上人屋面: 0.5 KN/m2

二、雪荷载 S K=1.0×0.3KN/m2=0.3KN/m2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大值。

§2.3 荷载计算

屋面板传来荷载:板传主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荷载的传递如图2-1。

图2-1 板传荷载示意图

一、A~B、C~D轴间框架梁

1、屋面板传荷载:

a=1.65m/5.4m=0.31

q=(1-2×a2+a3)=(1-2×0.312+0.313)q′=0.838q′

恒载: 5.62KN/m2×1.65m×0.838×2=15.53KN/m 活载: 0.5KN/m2×1.65m×0.838×2=1.38KN/m 梁自重 3.75KN/m 2、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3.35KN/m2×1.65m×0.838×2=9.3KN/m 活载: 2.0KN/m2×1.65m×0.838×2=5.53KN/m 墙自重: 3.26 KN/m2×(3.5m-0.6m)=9.45KN/m A~B、B~C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75KN/m+15.53KN/m=19.28KN/m

活载=板传荷载

=1.38KN/m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自重

=3.75KN/m +9.3KN/m +9.45KN/m =22.5KN/m

活载=板传荷载

=5.53KN/m

二、B ~C 轴间框架梁(两侧房间)

1、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5.62KN/m 2×1.125m ×8

5×2=7.9KN/m 活载:0.5KN/m 2×1.125m ×

8

5×2=0.7KN/m 梁自重:3.75KN/m

2、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3.35KN/m 2×1.125m ×8

5×2=5.23KN/m 活载:2.0 KN/m 2×1.125m ×

85×2=2.81KN/m 梁自重:3.75KN/m

(1)、B ~C 轴间(两侧房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75KN/m +7.9KN/m =11.65KN/m

活载=板传荷载=0.7KN/m

楼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自重

=3.75KN/m +5.23KN/m+9.45 KN/m =18.43KN/m

活载=板传荷载=2.81KN/m

(2)、B ~C 轴间(走道)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75KN/m +0KN/m =3.75KN/m

活载=板传荷载=0KN/m

楼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75KN/m +0KN/m =3.75KN/m

活载=板传荷载=0KN/m

(3)、B~C轴间框架梁集中荷载为:

a=1.125m/3.3m=0.34

q=(1-2×a2+a3)=(1-2×0.342+0.343)q′=0.729q′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5.62KN/m2×1.125m×0.729+5.62 KN/m2×1.05m= 11.01KN/m 活载: 0.5KN/m2×1.125m×0.729×2+0.5KN/m2×1.05m=0.98KN/m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3.35KN/m2×1.125m×0.729+3.35 KN/m2×1.05m=5.56KN/m 活载: 2.0KN/m2×1.125m×0.729+2.5KN/m2×1.05m=4.44KN/m 顶层梁集中荷载:

恒载:7.9KN/m×1.125m+3.75KN/m×(1.125m+6.6m)+11.01KN/m

×6.6m= 110.52KN 活载: 0.7KN/m×1.125m+0.98KN/m×6.6m=7.26KN/m 楼面梁集中荷载:

恒载: 5.23KN/m×1.125m+(3.75KN/m+9.45KN/m)×

(1.125m+6.6m)+5.56KN/m×6.6m= 144.55KN 活载: 2.81KN/m×1.125m+4.44KN/m×6.6m=32.47KN/m 框架恒载、活载作用分布图见图2-2、图2-3。

将集中荷载等效为梁上的均布荷载后的荷载作用分布图见图2-4、图2-5。

三、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1、顶层柱:

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800mm,100mm的混凝土压顶,压顶宽300mm,压顶及女儿墙两侧粉刷20mm厚的水泥砂浆。)

0.8m×0.25m×10.3KN/m3+25KN/m3×0.1m×0.3m+0.9 m×

20KN/m3×0.02 m×2=3.53KN/m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3.53KN/m×6.6m+3.75KN/m×(6.6m+5.4m-0.5m-0.25m)

+5.62KN/m2×6.6m×5.4m/2=162.95KN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0.5KN/m2×6.6m×5.4m/2=8.91KN

2、标准层柱恒载:

外墙自重=[]0.42.1m m 8.10.6m)m 5.3()0.5m m 6.6(??+-?-KN/m 2×

3.32KN/m ×2=36.66KN

内墙自重=3.26KN/m ×(3.5m -0.6m )×5.4m =51.05KN

梁自重=3.75KN/m ×(6.6m -0.6m +5.4m -0.25)=42.19KN

板传荷载=3.35KN/m 2×6.6m ×5.4m/2=59.7KN

标准层柱恒载=外墙自重+内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36.66KN +51.05KN +42.19KN +59.7KN=189.6KN

标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2KN/m 2×6.6m ×5.4m/2=35.64KN

3、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纵墙自重+基础梁自重

=3.32KN/m 2×(5.45m -0.6m -0.5m )×(6.6m -

0.4m)+3.75KN/m ×(6.6m -0.4m )

=89.54KN +23.25KN =112.79KN

四、B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1、顶层柱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m 25.10.25m)(5.4m 0.3m)0.25m m 3.3(m 6.6)0.5m m 6.6(+-+--++-

×3.75KN/m +5.62KN/m ×6.6m ×(6.6m +5.4m)/2

=304.49KN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0.5KN/m 2×6.6m ×(6.6m +5.4m)/2=19.8KN

2、标准层柱恒载:

250mm 内墙自重=[]{m)25.0(3.3m 1.125m 6.6m m)25.0m 4.5(-+++-×

(3.5m -0.6m )-})m 1.2m 9.02(??×

3.26KN/m 2+2×0.9m ×2.1m ×0.15KN/m 2

=138.8KN

110mm 内墙自重=[)m 21.0m 8.03.5m m 07.2(?-?× 1.81KN/m 2+

1.91KN/m ×(3.5m-0.6m )+0.15KN/m 2×

0.8m ×2.1]m ×2=37.2KN

梁自重=3.75KN/m ×(5.4m -0.25m +6.6m -0.5m +6.6m +6.6m/2

-0.25m-0.3m +0.125m )=77.72KN

板传荷载=3.35KN/m 2×6.6m ×(5.4m +6.6m )/2=132.66KN

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

20000t/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年**月

第一章概述 1.1总则 ***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通用产品畅销全球。 公司注册资金10800万元,占地面积60000余平米,拥有各类生产检测设备60余套,高、中级工程师20多名,一级建造师7名,二级建造师10名。公司还与国内外相关行业设计院所及大专院校进行项目合作,不断研发制造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先后获得14项国家技术专利。 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级资信企业”等荣誉称号;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公司业务涉及项目合作、运营(BT/BOT/PPP项目),工程总承包及水处理设备制造。公司现拥有三大不同板块产品,分别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自来水处理设备。 公司在“清污净水,保护环境,优质美观,诚信服务”的企业宗旨下,不断拓展自己的环保治理之路,已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投资运营多个污水处理厂,总承包20多个污水处理厂工程,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伊拉克、古巴、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 产权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通用人承载着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使命,正迈向全球的舞台,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清污净水,智慧环保,************集团! 1.2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市政污水,处理水量为830m3/h。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设 计:****** 1. 设计概述 为了使出水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在一般生物法处理工艺前面会设置一个初沉池,它可以去除部分的悬浮物,对SS 的去除率能达到50%,另外初沉池对COD ,BOD 的去除率也能达到10%,较大的减轻了后续工艺的负担。 本设计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该竖流沉淀池采用多个污泥斗,这可以降低沉淀池的高度。设计规模为100m3/h ,为两池并联设计。 2. 竖流沉淀池构筑物工艺计算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当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若设计水质生活污水,则需要在前期处理中采取设置初次沉淀池,减小后续工艺的负担。 在此设计中由于水量较小,且竖流沉淀池的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当中有较多的实际经验,故采取竖流沉淀池作为初次沉淀池。《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上 规定:竖流式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h m m ?-2 3/2.18.0,中 心管流速不大于s mm /30,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m 3.0,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0 。

图1 竖流沉淀池俯视图 设计计算: (1)中心管面积f(m 2) 取中心管流速为v=0.025m/s ,沉淀池分两池并联、共壁合建,单池处理流量为:100/2=50m 3/h ,以下设计以单池处理流量50m 3/h 来考虑, 则有单池中心管面积: 26.060 60025.050m V Q f =??== (2)中心管直径 0d (m 2) 由中心管面积可以得到: m m d 874.014 .36 .040=?= ,取d 0=900mm ; (3)中心管下端(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 3(m ) 喇叭口的管径取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则有 mm mm d d 121590035.135.101=?=?=,设喇叭口和反射板之间的缝隙 水流速度 v 1=0.02mm/s ,则有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设 计:****** 1、 设计概述 为了使出水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在一般生物法处理工艺前面会设置一个初沉池,它可以去除部分的悬浮物,对SS 的去除率能达到50%,另外初沉池对COD,BOD 的去除率也能达到10%,较大的减轻了后续工艺的负担。 本设计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该竖流沉淀池采用多个污泥斗,这可以降低沉淀池的高度。设计规模为100m3/h,为两池并联设计。 2、 竖流沉淀池构筑物工艺计算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与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当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若设计水质生活污水,则需要在前期处理中采取设置初次沉淀池,减小后续工艺的负担。 在此设计中由于水量较小,且竖流沉淀池的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当中有较多的实际经验,故采取竖流沉淀池作为初次沉淀池。《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上规 定:竖流式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h m m ?-23/2.18.0,中心管 流速不大于s mm /30,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与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m 3.0,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0。

图1 竖流沉淀池俯视图 设计计算: (1)中心管面积f(m 2) 取中心管流速为v=0、025m/s,沉淀池分两池并联、共壁合建,单池处理流量为:100/2=50m 3/h,以下设计以单池处理流量50m 3/h 来考虑, 则有单池中心管面积: 26.060 60025.050m V Q f =??== (2)中心管直径 0d (m 2) 由中心管面积可以得到: m m d 874.014 .36.040=?=,取d 0=900mm; (3)中心管下端(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 3(m) 喇叭口的管径取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则有 mm mm d d 121590035.135.101=?=?=,设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 水流速度 v 1=0、02mm/s,则有 m m d v Q h 2.0215 .102.014.336005086400113=???=?=π;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厌氧塔计算手册

1. 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 5.0 /( 3 / ) N v kgCOD m d 进出水 COD 浓度 C 0 2000( mg / L) , E=0.70 QC 0 E 3000 20 0.70 8400m 3 3 V= 5.0 ,取为 8400 m N v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 m 3 / d C 0——进出水 CO D 浓度 kgCOD/ 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 3 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 h 17.0m 则 横截面积: S V 有效 8400 =495(m 2 ) h 17.0 单池面积: S i S 495 165(m 2 ) n 3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 1.2 : 1 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 D 15 m ,则高 h D*1.2 15 * 1.2m 18 ,设计中取 h 18m 单池截面积: S i ' 3.14 * ( D )2 h 3.14 7.52 176.6( m 2 ) 2 设计反应器总高 H 18m ,其中超高 1.0 m 单池总容积: V i S i ' H ' 176.6 (18.0 1.0) 3000( m 3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 D H φ15m 18m 反应器总池面积: S S i ' n 176.6 3 529.8(m 2 ) 反应器总容积: V V 'i n 3000 3 9000(m 3 )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高效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工艺 工艺概述: 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 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 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 该工艺特殊的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 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工艺原理: 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 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 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 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 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 的矾花,这种高密度的矾花使得污泥在沉淀区的沉降速 度较快,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高效沉淀池工艺结构图 在澄清区,矾花慢速地从预沉区进入到沉淀区使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进入斜管沉 淀区完成剩余矾花沉淀过程。矾花在沉淀区下部累 积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 斗上部,经泵提升至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一 层位于排泥斗下部,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优点: ● 絮凝体循环使用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节约10%至30%的药剂; ● 斜管的布置提升了沉淀效果,具有较高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 /h-40m /h ; ● 排放的污泥浓度高:可达30-550克/升。一体化污泥浓缩避免了后续的浓缩工艺,产 生的污泥可以直接进行脱水处理。 ● 耐冲击负荷:对进水波动不敏感。

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 ▲应用领域: ◎饮用水:地表水的澄清和(或)软化; ◎工业自来水:工业自来水的制备; ◎城镇污水:初级沉淀和(或)深度除磷; ◎雨水处理:雨水收集处理后回用; ▲配套设备 1、反应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反应区设备由导流筒及提升式混合搅拌机组成。 结构说明: 导流筒由圆筒体、锥体及稳流栅组成。稳流栅的作用是消除上升流体的旋涡。 提升式混合搅拌机主要由减速机、立轴、搅拌桨叶(轴流式)及电控箱组成。减速机采用搅拌专用减速机,能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作用;立轴采用管轴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搅拌桨叶采用轴流提升设计,具有低扬程,大流量的特性;电控箱内设变频装置,可通过调节搅拌机的转速,实现最佳的搅拌、混合效果。 主要特点: ①特殊的轴流叶轮设计,提供大循环流量。 ②变频调速,适应性强。 ③搅拌专用减速机结构简单。 ④叶轮与导流筒间隙的合理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原水、絮凝剂和回流污泥的混合。 ⑤稳流栅内外双层的特殊设计,完全达到消除漩涡的目的。 2、澄清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澄清区设备主要由中心传动浓缩刮泥机、出水槽、斜管及支撑板组成。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0.70 V= 3 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 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2 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 m n S S i ==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2: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 .714.3)2 ( *14.32 2 2'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1.0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2430002 3h m m S Q V r =??=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1.7.2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0)./(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 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 ' m l b ==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 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某12000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

某12000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 一、设计水量 Q=12000m3/d=500m3/h=0.14m3/s 二、构筑物设计 1、澄清区 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0 m/h。 ——斜管面积A1=500/20=25m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 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0.4=0.9×(1.5×0.14)0.4=0.48m 取B=0.6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 X?X1=8.3 ——① (X-2)?(X-X1-0.4)=25 ——② 可以推出:A=X3-2.4X2-33.3X+16.3=0 当X=7.0时 A=8.6>0 所以取X=7.0。即澄清池的尺寸:7.0m×7.0m×6.7m=328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14=2342s=39min; X1=8.3/X=1.2 , 取X1=1.2m,墙厚0.2m 斜管区面积:7.0m×5.6m=39.2m2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4/39.2=0.0035m/s=12.6m/h

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1.2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14÷0.05÷7=0.4m。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14/1.86×7)2/3=0.046m。则流速为0.23m/s。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1.05m的水层高度。 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4 min。 V=500×3/60=25 m3 则宽度:25÷2.65÷7=1.34m,取1.5m。 2、污泥回流及排放系统

UASB的设计计算书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成厌氧消化的全过程,由于二菌种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二者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反应器的效率。1971年Ghosh和Poland提出了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通过调控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参数,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实现完整的厌氧发酵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 (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反应器内,并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使它们能够发挥各自最大的活性,较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Yeoh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为0.168m3CH4/(KgCOD Cr?d)明显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0.055m3CH4/(KgCOD cr?d)。 (2) 反应器的分工明确,产酸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为产甲烷反应器提供 了更适宜的基质,还能够解除或降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硫酸根、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变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减少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和影响,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产酸相的有机负荷率高,缓冲能力较强,因而冲击负荷造成的酸积累不会对产 酸相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造成危害,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 力。 (4) 产酸菌的世代时间远远短于产甲烷菌,产酸菌的产酸速度高于产甲烷菌降解酸的速率[4,5],产酸反应器的体积总是小于产甲烷反应器的体积。 (5) 两相厌氧工艺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悬浮物浓度很高的污水、含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和污泥。 2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现状 2. 1反应器类型 从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系统研究所采用的工艺形式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两相均采用同一类型的反应器,如UASB反应器,UBF反应器,ASBR反应器,其中UASB 反应器较常用。第二种是称作Anodek的工艺,其特点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 (即完全式反应器后设沉淀池,同时进行污泥回流),产甲烷相则采用其它类型的反应器⑹。 王子波、封克、张键采用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 (35 ±)C。当酸化相进水COD 为(6.771 ?11.057)g/ L ,SO42-为(5.648?8.669) g/

竖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 设计概述 因本次设计的设计流量不大,拟采用竖流式沉淀池. 设计参数 ①池的直径或池的边长不大于8m ,通常为4~7m 。 ②池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3。 ③中心管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 ④中心管下端应设于喇叭口和反射板,反射板距地面不小于,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 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 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⑤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 范围内时,缝隙中污水流速,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30mm/s ,二沉池不大于20mm/s 。 ⑥池径小于7m 时,溢流沿周边流出,池径大于7m 时,应增设幅流式集水支渠。 ⑦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 ⑧浮渣挡板距集水槽~,淹没深度~。 设计计算 ⑴ 中心管面积 设中心管流速=m/s,采用池数n=2,则每池最大设计流量为 s m n Q q /029.02 058.03max max === 则中心管面积 20max 96.003 .0029.0m v q f === ⑵ 沉淀部分有效面积 设表面负荷q1=)/(2 3h m m ,则上升流速

s m h m u v /0007.0/52.20=== 2max 43.410007 .0029.0m v q A === ⑶ 沉淀池直径 ()()m m f A D 835.714 .396.043.4144<=+?=+= π ⑷ 沉淀池有效水深 设沉淀时间T =h,则 m vT h 78.336005.10007.036002=??=?= ⑸ 较核池径水深比 39.178 .335.72<==h D ∴符合要求 (6)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 S L S L D q q /9.2/26.1100035.7029.0max 0<=??==ππ ∴符合要求 ⑹ 中心管直径 m f d 11.114 .396.0440=?==π ⑺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 m d v q h 31.05 .114.302.0029.011max 3=??=??=π 式中: h3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m v1 ——污水由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缝隙流处的流速,m/s d1 —— 喇叭口直径; d1==×=m ⑻ 污泥斗及污泥斗高度 取α=60°,截头直径1 d =m,则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

高效沉淀池技术 工艺概述: 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该工艺特殊的 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工艺原理: 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反应区:泥渣、药剂、原水在混合反应区通过搅拌快速混合、凝聚,并在叶轮的提升作用下进入推流反应区完成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 应区)可以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水中的悬浮物以这种矾花为载体,可以在沉淀区快速沉降,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澄清区:矾花慢速的从推流反应区进入预沉区,使得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 余矾花在斜管沉淀区沉淀进入浓缩区累积、浓缩,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浓缩区絮体经泵提升回流至反应池进水端循环利用,以保障系统絮体的浓度,增强系统的抗负荷能力;集泥坑内絮体及污泥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工艺优势:

?絮凝体循环利用,可节约10%至30%的药剂。 ?沉淀区布置斜管,提升了沉淀效果,出水水质好。 ?矾花密度高且均质,使系统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h-40m/h,有效的减小了占地面积。 ?排放的絮体浓度高达30-550g/L,可直接进行脱水,无需经浓缩池浓缩处理。 ?采用絮体回流技术,有效的保障了系统絮体浓度,使得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 应用领域: ◎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 ◎中水回用的预处理。 ◎自然水体的初级絮凝沉淀。 ◎原有水厂提标改造。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 V= 3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m n S S i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714.3)2 ( *14.3222 '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h m m S Q V r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m l b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一、前言 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理论依据: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二、设计内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7000 m3/d,变化系数为1、65 ,CODCr450 mg/l,BOD5220 mg/l,SS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工艺的初次沉淀池。

三、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v作竖向流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①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②当u=v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③当u

高效沉淀池施工方案.

南京浦口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高效沉淀池施工方案 审核: 编制:

一.工程概况 (3) 二. 编制依据 (7) 三.施工准备及人员安排 (8) 四、主要施工方法 (9) 4.1 施工程序 (9) 4.2 工程测量 (9) 4.3 基础降水 (10) 4.4 基础开挖 (10) 4.5 级配砂石垫层施工 (12) 4.6 钢筋施工 (12) 4.7 模板施工 (14) 4.8 混凝土施工 (16) 五、季节性施工措施 (19) 5.1施工准备工作 (19) 5.2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9) 六、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20) 6.1质量保证措施 (20) 6.2工程质量目标 (20) 6.3质量保证体系 (20) 6.4工程施工依据 (21) 6.5保证工程质量主要措施 (21) 6.6工期保证措施 (21) 七、确保工程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22) 八、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24)

一.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浦口经济开发区污水厂一期工程位于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桥林镇高旺河下游入江口附近。污水处理厂厂址处现为一片农田,地形相对较平缓,大部分区域现状地面标高为6.5m(吴淞高程系),高旺河入长江口处,多年平均水位为6.6~6.8m,设计洪水位11.00m。 考虑厂区雨水的排放、周边道路、厂区防洪及土方平衡等因素,污水处理厂设计地面标高确定为8.00m 污水厂一期工程土建5万m3/d,设备2.5万m3/d。 本工程污水处理采用多模式A/A/O工艺。主要工艺流程见下图 1.2 现场条件及同围环境 (1)本工程施工现场已经具备施工条件,道路交通及施工用临时用水用电均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等情况已现场踏勘为准。 (2)将施工所需的水、电线路接至施工场地的时间、地点和供应要求:合同签订后发包人提供水、电接口,土建中标人负责布设工地现场的临时供水、临时供电设施并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以保证满足整个工程期间(包括最高峰值时)的需要,所发生的布设维护管理费用含

IC厌氧塔

产品描述: 一简介 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 成。 二工作原理 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 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倍。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 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 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的温度下自动运行; 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 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该设备有效容积200L,底面直径40cm,高200cm,净重150kg。其优点为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抗压强度高,温度适应范围广,适用于科研单位、工地现场中试模拟运行。 四订货须知 1、用户应注明设备的材质及防腐要求。 2、用户应提供详细的水质化验单以便于我公司计算反 应器各部件的尺寸。 3、若用户有详细的加工图纸,可按用户要求进行生产。 4、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制造。 天津国韵生物科技的限公司绍兴女儿儿酒有限公司山西 长冶金泽生化有限公司等 厌氧塔是本公司承接,效果很好~! 联系电话: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 设置沉淀池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个,为使每个池子的人流量均等,要在人流口处设置调节阀,以便调整流量。池子的超高不能小于0.3m,缓冲层为0.3m~0.5m。 (2)一般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不能小于1h,有效水深多为2~4m(辐流式沉淀池指周边水深),当表面负荷一定时,有效水深与沉淀时间之比也为定值。 (3)沉淀池采用机械方式排泥时,可以间歇排泥或连续排泥。不用机械

排泥时,应每日排泥,初沉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沉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后不应小于0.9m。 (4)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没单独的排泥管和阀门,排泥管的直径不能小于200mm。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采用方斗时不能小于60°,采用圆斗时不能小于55 (5)当采用重力排泥时,污泥斗的排泥管一般采用铸铁管,其下端伸入斗内,顶端敞口伸出水面,以便于疏通,在水面以下1.5~2.0m处,由排泥管接出水平排泥管,污泥借静水压力由此管排出池外。 (6)使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时,排泥管长度应在15m以内,排泥管管径150~200mm,孔径15~25mm,孔眼内流速4~5m/s,孔眼总面积与管截面积的比值为0.6~0.8,孔眼向下成45°~60°交错排列。为防止排泥管堵塞,应设压力水冲洗管,根据堵塞情况及时疏通。

(7)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由配水井池壁接人,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沉淀池进、出水区均应设置整流设施,同时具备刮渣设施。 (8)沉淀池的出水整流措施通常为溢流式集水槽,出水堰可用三角堰、孔眼等形式,普遍采用的是直角锯齿形三角堰,堰口齿深通常为50mm,齿距为200mm左右,正常水面应当位于齿高的1/2处。堰口设置可调式堰板上下移动机构,在必要时可以调整。 (9)沉淀池最大出水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9L/(s·m),二沉池不宜大于1.7 L/(s·m)。在出水堰前必须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措施,如果使用机械排泥,排渣和排泥可以综合考虑。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DOC)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总则 (1) 1.2方案说明 (1) 第二章方案基础 (2) 2.1设计依据 (2) 2.2设计原则 (2) 2.3项目范围 (3) 2.4设计进水水量 (3) 2.5设计进、出水水质 (3) 2.5.1设计进水水质 (3) 2.5.2设计出水水质 (3) 第三章工艺设计 (4) 3.1处理方案选择 (4) 3.2工艺选择 (4) 3.2.1 混合 (4) 3.2.2 反应 (4) 3.2.3 沉淀 (5) 3.2.4工艺比选 (7) 3.3原则流程 (7) 3.4工艺说明 (8) 第四章工艺单元设计 (9) 4.1主要工艺构(建)筑物、处理设备 (9) 4.1.1加药系统 (9) 4.1.2高效沉淀池 (10) 4.2管材及防腐、防渗措施 (11)

4.2.1 管材 (11) 4.2.2 防腐措施 (11) 第五章电气设计 (12) 5.1设计依据 (12) 5.2设计范围 (12) 5.3电动装置控制要求 (12) 第六章自动化系统及仪表 (13) 6.1设计依据 (13) 6.2防雷、接地 (13) 6.3自控要求 (13) 第七章建筑结构设计 (14) 7.1设计依据 (14) 7.2建筑装修 (14) 7.3抗震等级 (14) 7.4耐火等级 (14) 7.5地基处理 (14) 第八章环境保护、节能与劳动卫生 (15) 8.1环境保护 (15) 8.2节能措施 (15) 8.3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15) 第九章设备(构筑物)材料 (16) 第十章运行成本分析 (17) 第十一章质量及售后服务承诺 (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