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绩效管理手册

2009-03-25 15:38:54| 分类:绩效管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目录

第一部分绩效管理方案说明(初稿)

一、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概念

二、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三、考核(评价)什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1、考核的内容要点

2、考核的种类

3、不同职类的绩效指标(KPI)与考核标准

(1)各级管理者或部门绩效指标的制定

(2)基层专业人员绩效指标的制定

4、考核频度和时间

四、怎么考核——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五、谁考核谁——考核的主体与客体

六、考核后怎么办——考核结果的应用

七、绩效考评应具备的条件

八、绩效考评注意事项

九、公司现状

十、绩效考评开展计划

第二部分绩效管理制度(略)

第一部分绩效管理方案说明(初稿)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就是以最大的绩效为目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和分析,改善员工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在绩效管理中,“沟通”和“教练”处于中心位置。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已。绩效管理应该包括绩效计划(目标)、绩效沟通(辅导)、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等四个基本的环节。如果只强化绩效考核,而忽略了绩效计划的可行性,忽略了与被考核者的沟通,忽略了对被考核者的辅导,员工就会认为绩效管理是“秋后算账、克扣工资”的手段。而绩效管理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并不是如何惩罚员工,而是“如何提升绩效”,也就是说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产生绩效”和关注达成战略目标的“驱动因素”。因

此,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不能仅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要通过目标、辅导、评价、反馈等环节,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绩效管理的循环过程见图1。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以提高管理者人力资源为管理现任的绩效管理循环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人事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与员工确定绩效计划,绩效标准,对员工进行过程辅导以及对员工进行激励都是作为直接管理者的一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一线经理要承担起对人的管理的责任(见图2)。

二、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各级管理者和所有员工的工作好坏,是一个单位能否发展的重大问题,而怎样去评估、考核一个管理者或一个员工的工作业绩,直接影响着单位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绩效管理就是为了实现单位的目的而对员工所实施的一种具体的衡量手段,它是对单位内员工的工作进行的识别、测量和反馈的过程。任何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在考核、评估上做文章。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只有两个:通过绩效评价为价值分配提供依据;作为管理的工具,寻找企业经营的短板所在并不断改进。我们只有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进行明确的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相应的评价办法和制度。具体来说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绩效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引导员工提高绩效,达到培养员工、提升员工能力的目的。

2、加强公司的计划性,改善组织的管理过程,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和贡献,为薪资调整、绩效薪资发放、职务晋升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

4、反馈员工的绩效表现,加强绩效过程管理,促进管理者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下属。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

三、考评什么——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标准

每个单位的考核评估标准都应体现这个单位的特性。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功能:①准确地测评出每个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行为;②明确识别一个员工的缺点和不足;③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去发扬好的、纠正错的、改进差的;④及时地给予员工以测评结果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⑤有一个连续性的、跟踪性的记录,以便于员工今后的发展、晋升和调动等。

1、考核的内容要点

绩效考核是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落实公司目标的手段,也是营造、强化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绩效考核关注过程或是关注结果,考核的内容各有侧重,适用的情况也不一样,体现两种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

关注过程的绩效考核注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员工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努力程度和工作态度。它营造的是一种比较感性、和谐的文化氛围。在完善的考评体系下,员工依照公司的期望和要求付出努力,就应该出现与公司期望相近的结果。否则,管理者就要重新审视考核标准,以及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过程的绩效考核多为考评工具较科学、企业文化更倾向于“以人为本”的公司所采用,它也较多地用于新员工的短期绩效考核。

关注结果的绩效考核注重工作的最终业绩,以工作结果为导向,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工作的实际产出。它营造的是一种比较理性、任务导向的文化氛围。这种情况下由于过于看重最终的结果,可能忽略了过程,导致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许多组织在采取关注结果的

绩效考核时,往往辅以针对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人事考核。当公司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时,会倾向于采用这种考核方式。

针对目前公司的生存现状和企业文化氛围,我们采取偏重结果又不忽视过程的考评内容,即关注结果(绩效业绩或目标)约占70%,关注过程(能力和态度)约占30%。这是我们制定具体考评方案的指导原则。但不同职务、不同岗位的具体考评标准或指标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职务对绩效或目标、能力和态度的标准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做的是不同的工作,所以用不同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1)工作业绩(关键绩效指标KPI)

——效率、效果(正确性、速度、质量);

——任何考核最终都要以业绩为最重要内容;

——其一体现在基本职责的履行程度;

——其二体现在考核期制定的目标任务计划完成的程度、质量、速度。

(2)工作能力

A、职务知识——为圆满执行所担任的职务,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一般性知识的程度。

B、解决问题能力

理解/分析力——迅速准确地掌握与业务有关的问题、状况及方针、指示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活用各种方法和经验,分析和掌握为解决课题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

判断力——根据对问题或状况的正确认识,能够总结出符合现实之结论的能力。

企划力(战略设定能力)——设定目标及为了有效地促进战略、具体执行程序、实现方法等,进行系统地计划、立案的能力。

业务促进力——迅速决定目标达成的可行性方向,使用最佳方法,在规定期限内达成目标的能力。

C、表现力/交涉力(管理统帅力)——对自己所要传达的意思和想法能够逻辑地、具体地表达,并说服他人;与公司内外有关人士进行适当的交涉及协助能力。

(3)工作态度

A、热情意识——对所有工作拥有强烈的热心,主动执行的意志和态度。

B、安全/遵守纪律意识——优先考虑公司的纪律和安全的态度。

C、共同体意识——为了部门和组织,协作的意志和态度。

D、顾客精神——业务计划和履行上能站在对方(顾客)的立场思考并行动的态度。

E、道德/伦理意识——道德品行要端正的意志和态度。

(4)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

工作能力是员工的基本素质,工作态度是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客观条件是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工作业绩是能力和态度在客观条件下转化的结果。

2、考核的种类

不同的岗位考核标准(具体指标)不同,但由于公司里的岗位很多,为了简化考评工作,有必要对被考评的对象进行分类。

根据员工在企业中承担的责任不同,或者工作的性质对员工进行区别对待,设计分层分类的绩效管理体系。首先要从任职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要求,以及从工作责任的相似性角度进行职类职种的划分,确定各职位对任职者知识、技能、应负职责及对企业影响大小的相对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管理体系。

(1)分类方法一。按照员工在企业中承担的责任不同,划分为3个层次,建立适应不同层次的绩效管理体系(见表1)。

表1 职层划分

职层划分标准类别

高层1、依据环境变化,把握企业经营方向,主持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或某一业务发展目标,主持规划设计和改进业务系统,组织实施业务领域的创新(如事业领域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2、后备继任者以及中坚人才。

中层1、参与企业或某一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依据企业战略规划要求,站在战略和业务系统的高度和角度建立所在业务系统的业务标准及作业规范;监督、判断和指导下属或下级的业务工作,落实企业和部门目标,不断研究和开发业务技术与方法,推进工作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所在部门及业务系统的效率。2、指导下属或下级的职业生涯设计,培养下属或下级的核心专长与技能。

基层1、在各自的岗位上严格执行业务标准,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方法,依据标准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能够对工作方法进行技术革新。2、在生产一线流程岗位上,对保证生产设备的高效运转承担直接责任;对产量、质量、生产成本及完成任务的及时性承担直接责任;对生产各环节的服务质量与及时性承担直接责任。

(2)分类方法二。依据工作性质不同设计不同的绩效管理方式(见表2)。

表2 职类划分

职类划分要素

管理类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各项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承担直接责任。

技术类对企业产品和技术在行业中的先进性承担直接责任。

作业类对产品产量、质量和生产成本承担直接责任。

市场类对企业产品的品牌及市场占有率承担直接责任。

专业类对为行政管理系统提供的专业管理资讯与参谋及管理服务的质量承担直接责任。

(3)我们公司的考核分类。由于我们公司的组织结构是职能型,也就是说我们是按专业化(工作性质)进行分工和设置部门,因此考核分类选用方法二,经过对每个职类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将工作特点相似,可以采用同种绩效评价方式的职种合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

表3 公司职类职种考核分类

职类职种职种定义评价方法

管理服务类总经办与经营管理确定公司的大政方针,主要是决策,重点是战略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和风险决策以及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以实现公司决策。以MBO(目标管理)为中心来评价,评价方法为:绩效= 综合业绩评价(即目标达成度评价+难易度/贡献度评价+业绩加减分)+能力评价+态度评价+下属培育度

财务负责资产的计划,管理,使用与评估工作,对企业财经系统的安全与效益承担责任。

人力资源开发依据战略要求,保障人才供给,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的有效运营承担责任。

行政管理及安全管理负责公司行政后勤管理以及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基建负责组织厂区建设与整改的计划申报,总体规划,工程设计工作,组织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采购,负责工程造价,施工,技术,质量和工期的管理,组织工程的竣工验收,负责基建办的财务,物资,材料,设备的管理工作。

生产中心综合管理负责生产中心的考核、培训以及其他行政事务工作,协助生产总监协调各部门工作,组织中心推行5S,持续改善。

市场类营销支持:客户服务与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为营销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品牌的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承担责任。

销售部从事产品市场拓展与商务处理工作,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对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覆盖面承担责任。

资源采购负责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对材料成本负责

续表3 公司职类职种考核分类

职类职种职种定义评价方法

研发生产类电力电子研究、技术管理、产品技术认证从事产品及相关技术等的研发、创新与专利等工作,对确立产品及技术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承担责任。以工作内容为中心来评价,评价方法为:绩效= 业绩评价+能力评价+态度评价+贡献及参与度评价+重大事件加减分或者绩效=能力及任务完成度评价+态度评价+贡献及参与度评价+重大事件加减分

质量管理负责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工作,对产品质量负有指导与监督责任,维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信息中心根据公司信息战略,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建立与完善信息化制度(含网络商业机密安全等),建设公司网络与维护IT方面的软硬件等;协助财务部、技术、生产中心、人力资源部管理信息项目实施及其他软件的应用支持和优化。

生产计划、物料计划、采购、仓储与包装运输进行生产产能及订单负荷分析,制定生产计划排程表,负责对生产、外协加工进度状况追踪与协调;根据生产计划、合同评审表、出货计划及安全库存量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统计其缺料状况,制定物料请购计划,并对其进行跟催,汇总物料齐料情况,定期核对与统计各个批号套料进料状况与缺料及过剩材料明细,定期提报呆滞品、不良品;保障原辅料的有效供应,对原辅料的质量以及供应的及时有效承担责任;凭单收发物料及货物,对物料进行先进先出式管理,做好现场的5S,保存物料出入库的完整规范,定期盘存盘点,检察帐卡物是否相符合。

电源车间、金工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对生产各工序、人员和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度,提出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的工时、工序及工艺流程,对生产环节进行统计分析,估算工厂的产能负荷,为合理调度积累统计数据,做好现场的5S管理工作。

生产工艺部负责公司场地的工艺布局、工艺策划、工艺改进和定置管理工作,拟定生产品的工艺标准、工艺文件,制定工时定额。监督检查产线作业人员的工艺纪律,持续做好生产过程中工艺改善,协助生产部门的岗位技能培训。

设备工程部全面负责公司机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指导车间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分工到人,做好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负责公司水电管理事务;做好特种设备以及特殊工种的管理工作,保障安全生产。

特殊职位类司机公司的专职司机。以岗位的特殊性为中心,特殊职员工评价采用不符合项扣分法。基准分为100分,被评价者在工作中出现评价细则中的不符合项,评价时按相应标准进行扣分。

门卫行政管理部的保安。

餐饮行政管理部从事餐饮服务人员以及外包方的餐饮服务人员。

清洁行政管理部从事清洁工作人员以及外包方的清洁工作人员。

备注:不论部门与职种,公司三级副(含)以上的管理者都必须并入管理服务类进行绩效评价。

3、不同职类的绩效指标(KPI)与考核标准

任何战略或目标的实施,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行为。如果企业内各级员工的行为失去企业整体目标的牵引,而仅仅是按照职位的专业内容开展工作,其结果必然会发生“目标稀释”现象。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员工的工作努力与企业整体的发展规划方向背道而驰。因此,必须通过绩效目标的制定使企业的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使企业中每个职位都被赋予目标责任(见图3)。

制定不同职类的绩效指标(KPI)时,一般从两方面进行考虑:对结果的关注和对过程行为的关注。但是对处于不同层次的人员,由于承担的责任范围不同,结果指标和行为指标所占的权重是不同的。承担管理责任的各级管理者,往往更多的是对结果承担责任,工作内容更多的是决策和管理,需要的是灵活性和艺术性,对其在达成结果的过程中的行为很难进行严格规范,因此绩效指标也是以KPI为主。而基层员工往往不能直接对结果承担责任,或者说基层员工对结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行为规范性来决定的,因此对基层员工来说过程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绩效指标时对基层员工来说行为指标占了较大权重,而结果指标占的权重则较小。

(1)各级管理者或部门业绩指标的制定

各级管理者作为企业或部门的负责人,主要工作就是领导和带领团队成员完成团队目标,因此各级管理者的业绩目标就是其领导的部门或团队的目标(见图4)。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状况的变化,管理者在不同时期会设定不同的目标,管理者在不同时期的关注重点也会有所区别,这种变化必须通过绩效指标的变化和调整来引导员工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当期的经营重点。将企业在不同时期关注的KPI体系称为战略导向的KPI体系。考核期内的公司级KPI就是根据当期公司目标和经营重点从KPI体系中提取。

怎样建立KPI体系?

建立KPI体系一般有两条主线:按组织结构分解;按主要流程分解。基于建立KPI体系的两条主线,通常有三种方式来建立企业的KPI体系:依据部门承担责任的不同建立KPI体系;依据职类职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KPI体系;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KPI体系。

依据部门承担责任不同建立KPI体系的方式,主要强调部门从本身承担责任的角度,对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进而形成评价指标,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突出了部门的参与,但是有可能导致战略稀释现象的发生,指标可能更多的是对于部门管理责任的体现,而忽视了对于流程责任的体现。

基于职类职种划分建立的KPI体系,突出了对组织具体策略目标的响应。各专业职种按照组织制定的每一项目标,提出专业的响应措施。但是,这种设置指标的方式增加了部门的管理难度,有可能出现忽视部门管理责任的现象。而且依据职种工作性质确定的KPI体系更多的是结果性指标,缺乏驱动性指标对过程的描述。

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财务指标,它所关注的是股东的利益,即公司是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是否为股东创造了价值,是对企业过去经营情况的评价。其缺点在于只能反映短期绩效,不能反映长期绩效;只能反映最终结果,不能反映关键过程;只能度量产出绩效,不能明确地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不能度量绩效驱动因素。

信息时代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持续投资和管理,依赖于从职能专业化向基于顾客的流程运作的转变。顾客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要求不断提高系统的柔性及快速响应、创新和优质服务水平。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改进将日益取决于员工职业化技能的提高,以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内部关键流程的协同作用。

当企业面临这一转变时,其成功(或失败)是不能用传统的、短期性的财务指标衡量的,必须从多方面考虑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必须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员工管理四个方面关键要素的提炼,形成财务策略目标、客户策略目标、内部运营策略目标以及员工管理策略目标,进一步将关键要素转换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员工管理四个方面的指标,通过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见表),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即一方面通过财务指标保持对组织短期业绩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员工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产品、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共同驱动组织未来的财务绩效,展示组织的战略轨迹。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公司级KPI 体系示例如表4所示。

表4 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公司级KPI体系

指标类别指标侧重指标名称指标因果关系

财务指标财务效益状况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运营状况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偿债能力状况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净资产收益率

发展能力状况销售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流动资产率,流动负债率

客户指标价格状况价格波动比率

服务状况客户满意度,客户档案完整率

品牌状况投诉处理及时率,信息反馈及流向,相对市场占有率

内部运营指标质量状况原辅料采购计划完成率,原料质量一次达标率,正品率,工艺达标率

成本状况采购价格综合指数,原辅料耗损率,单位成品原辅料成本

效率状况配送及时率,设备有效作业率,产品供货周期,生产能力利用率

学习与发展指标学习指标培训覆盖率,核心人才流失率,人才适配度

发展指标技术与产品储备度,产品创新程度

在部门二级KPI的制定过程中,由于部门不仅承担企业一级KPI直接分解的指标,还应当包括部门本身组织建设、工作改进等责任,因此部门KPI的来源包括(见图5):

A、公司一级KPI直接分解;

B、部门策略目标(平衡记分卡原则)分解确定出的KPI。

KPI体系建立以后,我们会发现指标非常多,得出的一套指标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如果直接以这些指标进行监控的话,指标会显得太多,管理者根本不可能对这几十个指标给予同等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当期公司目标和经营重点对KPI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选择,以确定公司当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业绩指标。

(2)基层人员业效指标的制定基层专业人员的业绩指标来源于两个方面:

A、来源于由公司目标层层分解的部门目标,体现对业务执行流程的支持,对流程终点的贡献。

B、来源于职位应负责任,体现对业务管理流程的支持,对部门管理的贡献。因此,基层专业人员的绩效指标包括了个人承担的KPI和行为指标两部分,即结果性指标和过程行为指标的结合(见图6)。

①个人KPI的确定

个人具体岗位的KPI主要是由部门目标分解得出的,但是分解过程往往要同岗位应负责任分析和工作模块分析结合在一起。分解得出的指标要经过筛选,确定出确实能够反映岗位绩效的指标,作为岗位的KPI进行评价,确定流程如图7所示。

首先各个岗位依据岗位应负的责任对部门的指标进行分解。通常一个部门指标并不是由一个岗位承担完成的,而是由几个岗位共同承担。在这个过程中,部门应该召开会议,在会议上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指标的分解,但是往往部门在分解指标的时候并不会以指标的形式分解,而是以布置工作的形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员工在会后须制定工作计划,并提出具体的指标。制定工作计划和提出指标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目标/计划迫使员工认真思考要干什么和怎么干,即使最终结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本身就很有价值。员工在制定计划和确定指标的时候,除了对部门落实到本岗位的指标进行细化外,还应当对本岗位的工作进行分析。因为越是基层的员工越难与企业或部门的KPI建立直接的联系。有些岗位甚至根本无法与企业或部门任何一个指标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员工除了对企业的目标承担流程责任外,还应当对部门的业务管理承担责任,以体现对部门的贡献,而且员工的日常工作也应该纳入绩效考核范畴。经过岗位工作模块分析得出的指标是比较多的,涵盖了企业和部门KPl分解细化的指标、岗位日常工作指标、需要短期关注的指标以及需要改进的指标等,可以说这些指标基本上是该岗位所有KPI的罗列,因此必须对罗列的指标进行筛选。对于罗列出的指标可以通常进行两次筛选,在筛选前首先需要制定出KPI筛选的原则,第一次筛选主要是为了去掉互相重复的指标、岗位完全无法控制的指标、影响不太大的指标、管理成本过高或者计算过于复杂甚至不能计算的量化指标。第二次筛选时要求将指标根据对企业经营和经济效益影响力的大小进行排序,选择最重要的几项指标作为最终确定的岗位KPI。通常规定每个岗位的KPI总数应该控制在5个以上,10个以内。指标太少则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职位的关键绩效水平,指标太多会导致重点不突出,而且在分配权重的时候比较分散,体现不出激励。

②个人行为指标的确定

对员工行为的要求来自企业职业化要求,企业的经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战略层面,主要体现为企业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的确定;第二是组织层面,主要体现为企业业务的组织流程和组织结构;第三是个人层面,主要体现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行为。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的业务模式,不同的业务模式又决定了不同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中不同职位要有相应能力的人员来承担并履行该职位应负的责任,而业务流程则要求员工要遵循企业特有的行为方式来工作,尤其是基层人员更需要按照企业要求的行为方式开展工作,否则很难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个人层面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能力是任职资格制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任职资格管理的两个重点就是能力管理和行为管理。能力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能力标准,通过能力标准有效地界定了员工的能力水平,解决了不同能力的员工如何区别评价的标准问题。同时通过能力标准还能够明确员工与岗位要求能力的匹配程度,使得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合理的运用于员工职位的调整。行为标准描述的是每个职种不同级别员工的业务行为规范,员工据此开展工作更容易取得高绩效。行为标准同时也对不同级别的员工从事同一工作所应当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此行为标准也成为对员工达成绩效的行为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

具体岗位行为指标的确定必须是在员工任职资格确定的基础上进行,任职资格管理制度为不同职种的员工划出了各自的发展通道(见图8),员工任职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员工的任职资格级别,而薪酬待遇、绩效标准以及发展空间等又都是由任职资格标准决定的。每个职种的任职资格等级划分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定义不同,所对应的能力标准和行为标准也不同。每个级别的能力标准都是由知识、技能、专业经验与成果构成,行为标准是由行为模块细分为行为要项而产生的(见图9),绩效考核中的行为指标就是源于行为要项。表5为销售类任职资格行为标准示例。

表5 销售类任职资格行为标准示例

行为模块行为要项行为标准项

市场公关活动公关计划……

公关活动……

项目任务执行项目计划1、收集项目(需求)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与项目组共同对客户的产品结构、业务类型及发展需求、历史付款情况、客户资信等进行分析,寻找机会点和问题点。2、根据项目总体策划方案,制定个人项目实施计划,计划要明确个人的任务要点,工作步骤及时间要求等。3、按公司的规范要求上报工作计划,并通过上级主管认定,及时归入项目档案。

项目跟踪1、协助组织相关资源,与客户进行技术,产品交流,并做好相应记录。2、把握客户信息和竞争信息,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按公司规范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汇报。3、协助项目组并参与项目分析会,进行汇报,分析,以高速地保证工作方向。

技术、商务谈判……

订单流程……

任职资格的行为标准是基于员工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得出的,涉及的行为贯穿全流程。通常情况下员工不可能在一个考核评价期内出现标准中所有的行为,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员工的考核期内涉及的或者需要重点关注与改进的行为并进行评价。因此,经过筛选,最终可能选择行为要项中的项目计划(3项行为标准项)作为考核的关键行为指标。

4、考核频度和时间

一般来讲,企业各层级绩效考核频度的设计原则是:员工的考核频度大于部门的考核频度,部门的考核频度大于公司的考核频度。依据这个准则,大多数企业的考核频度是:员工的考核频度是月度或季度考核,部门的考核频度是季度或半年考核,企业的考核频度是年度考核。

公司的绩效评价以1年(1月1日——12月31日)为一个评价年度,一个评价年度,不同评价类别设定不同的实施频度和评价时间,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珠江公司的考核频度和时间

类别绩效评价方式实施频度评价时间

各级管理者业绩(KPI)+能力+态度+下属培训一年一次(有不定期的中间检查,如述职报告、经营分析、例会等)12月下旬

服务类、市场类、生产研发类业绩(KPI+行为指标)+能力+态度+贡献及参与度每季度一次(每季只评分不定等级)每季最后一个月下旬

生产操作类能力及个人任务完成度+态度+贡献及参与度每日记录月度考核下月上旬

特殊职种类行为考核每日记录月度考核下月上旬

公司高层对各级管理者的考评实施频度为一年一次,但中间有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依靠述职报告、经营分析和总监例会等关注绩效变动状况,动态协调工作关系,及时提供关键资源和重点支持。

四、怎么考核——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1、评价尺度

部门评价是绝对评价,评价结果划分为S、A、B、C、D共5个等级;个人先进行绝对评价得分并排名次,按照所在部门的等级及个人等级比例确定最终个人评价等级,等级划分为S、A、B、C、D 共5个等级。

(1)评价尺度基准(部门和个人绝对评价,表7)

表7 评价尺度基准

业绩评价(目标完成度)能力/态度/下属培育度评价

100(90-110)超过目标水准相应职级中卓越

80(70-89)超过目标水准(成绩补台明显)相应职级中优秀

60(50-69)完成目标水准相应职级中一般

40(30-49)没有达到目标(差一点)相应职级中差

20(0-29)没有达到目标水准相应职级中很差

详细评价基准以“评价尺度标准”为基础,根据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沟通情况,具体设定并实施各评价等级别目标水准为原则。比如,设定销售额2.0亿为60分,每递增250万增加1分,因此销售额为2.5亿得分为80分。

(2)部门评价级别评分基准(表9)

表9 部门评价级别评分基准

评价等级S(卓越)A(优秀)B(一般)C(差)D(很差)

分数范围90-110 70-89 50-69 30-49 0-29

总监级的评价等级等同于二级部门的评价等级;经理级的评价等级结果在公司排名;普通员工的最终评价等级以个人别绝对评价分数和部门内等级构成比例为基准,确定个人别最终评价等级。

2、考核的程序

(1)个人绝对评价的程序(图10)

员工自评(自我鉴定)不计入绩效考评的成绩,他只是给直接上级一个参考,如果绩效考评的成绩与员工自评的成绩相差甚远,就表明员工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或者公司的评价有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引起直接上级和人力资源部门的注意,积极地与员工进行沟通,认真调查原因。

员工的直属上司为一级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公正、客观性负责;直属上司的上级主管(主管领导)为二级考核者,对考核结果负有监督、指导责任,保证一级考核者之间考核结果的一致性。若二级考核者修改了一级考核者的考核结果,应向一级考核者反馈或责成一级考核者重新考核。

(2)相对评价程序(图11)

根据各部门别的年度评价等级,确定部门内个人别的最终评价等级(S、A、B、C、D)分配比例。由个人的直接上级根据个人的评价标准,评价出个人的最终得分,确定排名序列,然后对照部门内个人别的最终评价等级依照排名序列确定最终的个人评价等级(副三级经理或等级别以下人员在部门内进行排序,副三级经理或等同级别及以上人员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排序)。

(3)评价等级别相对化构成比(图12)

五、谁考核谁——考核的主体与客体

绩效评价的原则是“谁负责谁评价、谁执行评价谁原则”。因此,考核、评估是管理者的事,但管理者本身也在考核、评估的范围内。

在遵循“谁负责谁评价、谁执行评价谁”原则的前提下,不同类别、不同类别里的不同评价项目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作适当取舍。二级部门(总监级及助理级)的评价由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负责,绩效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亲自领导,其成员包括总经办、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确保公司的经营目标能层层分解到部门及员工个人,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不仅管理员工的绩效,而且使团队、部门、公司整体的绩效有机地联系起来,得到很好地管理。

三级经理级别的评价者是直接上级总监(占80%权重)和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占20%权重)。

六、考评结果的应用

为了把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于开发利用员工的能力、应用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做法如下:

1、考核结果的反馈

2、考核结果分析

(1)工作业绩:基层偏向于短期物质奖励;越向高层越偏向于长期激励。

(2)工作能力:用作员工晋升、降职、辞退等人事调整依据,以使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3)工作态度:从中判断企业的凝聚力、员工的忠诚度、目前存在的问题、该员工的个性特征等。

3、考核结果应用(责、权、利结合的体现)

(1)奖金及提薪

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奖金发放及升(降)薪的参照依据。

(2)人事调整

管理者在进行人员调配、岗位或工作调动时,应该参考绩效评价的结果,把握员工适应工作和环境的能力,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思想。

(3)晋升

在依据任职资格制度进行晋升晋级工作时,应参考绩效评价的结果。

(4)培训开发

管理者以及教育工作负责人,在考虑教育开发工作时,应把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参考资料,借此掌握教育培训、开发、利用能力工作的关键。

七、绩效管理应具备的条件

绩效管理系统同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应避免在导入和实施绩效管理时仅着眼于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忽视甚至割裂绩效管理同企业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我们应利用绩效管理系统向企业所有员工发出完整的、正确的信息: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该战略(目标)?公司关注、注重的是什么?公司重视并奖励员工的何种行为?如何创造价值?……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是最适合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向员工传达企业的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目标,给员工描绘企业大的“图画”,激励全体员工为达成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而努力。

因此,在绩效管理中,只有对公司的发展状况、战略和经营目标、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进行充分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能解决本公司绩效问题的良好方法。

若硬性地将绩效管理这个系统以“填埋”甚至“注射”的方式挤入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之中,那么,绩效管理系统反而可能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产生很大的杀伤力,出现“排斥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很多准备工作,这主要表现在硬件准备和软件准备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

硬件准备主要是指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职位分析和职位设计是否规范、流程和责任的划分是否明确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包括任职资格体系和薪酬体系等),甚至包括是否有清晰的战略和员工共同认可的愿景。硬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绩效不佳的责任很难分清楚,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对绩效结果不具有可控性。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考核再精细、再科学,指标再全面,最终的结果也无法为大家所接受,同时若没有任职资格体系,绩效标准就没有依据,也可能造成人岗不匹配,最终无法实现目标,薪酬体系不合理就会造成收入不公,即使绩效管理做得好,奖金分配合理,也可能造成优秀员工收入不如一般员工。

2、软件方面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最核心的内容,一是公司领导人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对绩效是否真的非常关注,重视绩效的氛围是否已经形成,从而为绩效文化的塑造打下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基础。二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总监级和经理级)是否能够真正承担起管理的角色,尤其是对于自己所应当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是否有明确的认识。在硬件设施健全的情况下,要想绩效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导入,还需要企业在软件因素方面做好上述两个方面的准备。在这方面,沟通以及必要的培训先行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等到强制推行时遇到冲突和矛盾才想起来沟通的问题就为时已晚了。

在软件方面,有些企业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公司内部斗争严重,同事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将绩效考核当作斗争的工具。如此滥用“绩效管理”,其结果便不难预知了。因此,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价值”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管理者的正直精神,是绩效管理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否则,再好的管理方法都会失去它的功效。“价值导向”,就是以业绩的大小论英雄!而非以领导的好恶、关系的亲疏、资历的深浅作为衡量标准。软件因素是绩效管理的生存土壤,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健康存活。

八、考评的注意事项(误区)

1、指标过多,简单问题复杂化

为了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可能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的专业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但事实上,作为绩效管理,应该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因此,应当通过建立KPI体系将绩效管理与员工的业绩结合在一起,引导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战略目标。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是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对员工的行为是无法起到引导作用的。因此,在对考核指标的把握上宜遵循:贵精不贵多,5个左右即可满足;贵明确不贵模糊,缺啥考啥;贵敏感不贵迟钝,能被有效量化;贵关键不贵空范,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

2、防止目标偏离

绩效考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而企业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又是由部门绩效目标驱动所实现的,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又是由员工个体绩效目标所驱动。这样整体绩效考评就由三

个层次的绩效考评所构成。忽略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层级的绩效考评,都将对整个绩效考评的效果和绩效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的影响。

3、绩效考核失败的原因

(1)组织方面

组织结构不合理,流程不完善,职责不清。

(2)主管方面

考核者本身不能以身作则。喜欢做老好人,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客观的看待事实;或公报私仇;或故意打击下属等。

(3)被考核者

他们认为考核过程不够周密,往往自己最好的一面很难有机会以常态展示给主管。

(4)考核体系缺乏必要的支持

对考核的结果运用不够完善,或与之配套的激励制度、薪酬制度、职务晋升制度不够完善;甚至根本不理会考核结果,造成考核制度两张皮。

(5)其他

A、考核标准不完善,不准确。

B、考核流程设计不当,引起被考核者的抗议,最终成了闹剧。

4、各级管理者在绩效管理中的主要责任和工作。

绩效管理是保证战略实施的有效管理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所有管理者都应当承担绩效管理的责任。绩效管理成为所有管理者的主要管理工作,但是不同层次和不同职能的管理者在绩效管理中的责任是有所区别的。

高层管理者在绩效管理的不同阶段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

主要责任包括:

●确定企业战略规划;

●组织制定企业年度经营管理策略目标,提供资源和政策支持;

●组织制定企业一级KPI体系;

●定期重点关注企业一级KPI变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评估;

●定期召开经营分析会,对阶段性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检讨,制定对策;

●指标分解到部门,审核部门二级KPI,并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

●组织开展中层管理人员的述职。●明确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挂钩系数,明确考核结果与晋升级数的关系,明确考核结果与奖金福利分配等的关系,明确考核结果与干部调配的关系。中层管理者的主要作用是分解部门承担的组织目标,并指导和帮助下属完成计划目标,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关键主体之一。在绩效管理中,中层管理者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

●依据企业发布的战略规划及一级KPI体系,明确本部门年度及季度的策略目标和经营管理重点;

●设计部门二级KPI,从部门职责响应企业战略和一级KPI体系;

●部门绩效执行计划的设计和职位KPI的设计;

●参加公司中层述职;

●组织部门绩效考核;

●与下属沟通确定绩效改进目标与计划。

不同的职能部门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责任也是不同的,只有对这些部门的责任进行清晰的定位,才能真正使各部门都参与绩效管理中来。人力资源部门分管绩效考核和考核结果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分管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及绩效监控,财务部门分管绩效监控。

九、公司现状

绩效管理实施结果的好坏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绩效方案的合理性;二是实施绩效管理的硬件条件;三是实施绩效管理的软件方面。

公司从2003年就开始实施较为全面的绩效考核,属于绩效管理范畴的销售激励制度和技术激励制度的实施时间更早,但效果都不太明显,我感觉几年来的绩效管理工作基本停滞不前,除了绩效管理制度本身原因之外,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1、硬件方面

(1)公司目标(KPI)

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公司的目标,因此首先要明确公司的目标(近期和远期),但从以往情况来看,我们只关注财务目标,有时财务目标也不清晰,没有关注发展的目标,公司目标不合理或不清晰使绩效管理失去了方向。

(2)组织结构、流程及职责

从目前通信电源市场的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公司应该实行低成本业务战略,低成本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应该是职能型结构,总体上按专业化来设置部门,局部少量业务功能除外,这样才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应该实行集权(权力上移),通过指令减少二级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项目管理也设在经营管理部门,这样有利于项目的进度控制。

目前公司的组织结构(职能型)、流程和职责总体上没有大的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几点:①公司组织结构虽然实行的是职能型,但职能型结构最关键的一点是权力的集中上移缺位;②少部份业务的分工值得探讨,比如合同评审,由于各部门专业分工的工作量不是很大,而我们的合同又是以订单生产为主,对交货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按专业分工降低的成本小于跨部门分工造成的协调成本(时间成本),因此建议合同评审工作尽量合并;③部分业务职责不清,比如合同变更或修改,由于市场的原因导致部分已生产出来的合同货物要变更,最终的审批权限放在哪一级没有规定清楚,同时造成的损失怎么核算和控制也不清楚。

(3)任职资格制度(标准)

任职资格管理制度为不同职种的员工划出了各自的发展通道,同时明确具体岗位所需要的员工能力要求,这样可以达到合适的事由合适的人去做,员工任职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员工的任职资格级别,而绩效标准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晋升及调岗)都是由任职资格标准决定的。

(4)薪酬制度

当员工完成目标后,如果价值分配(薪酬及奖金等)不合理,那么他就不会努力完成下一次的目标,企业的薪酬制度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的管理制度,它更是一种机制,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保障。企业确定了自己核心竞争能力所需要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后,企业薪酬设计就应该向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倾斜,这样公司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薪酬分配中必须考虑到外部竞争性原则和内部公平性原则。

公司目前没有完整的薪酬制度,所用的工资标准是在2003年前确定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薪酬级别设置不合理,不是按照岗位在公司当中的相对重要性设置的,没有与岗位的工作业绩相联系,导致了岗位差异的弱化,关键岗位的重要性得不到突出,出现同酬不同工的现象,或者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引起内部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薪酬结构不合理,没有考虑资历、技能和绩效等。

(5)任职资格、绩效管理、薪酬之间的关系(图13)

如果员工个人感到个人努力与工作业绩之间、工作业绩与奖赏之间、奖赏与个人目标的满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那么他就会付出高度的努力;反过来,每一种联系又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对于努力与工作业绩之间的关系来说,个人还必须具备必要的能力(由任职资格标准来确保,若能力不行,个人怎么努力可能也完成不了组织的业绩目标),对员工进行评估的绩效评估管理系统也必须公正、客观,否则有能力的员工也不会努力工作。对于工作业绩与奖赏之间的关系来说,如果个人感知到自己是因业绩因素而不是其他因素而受到奖励时,这种关系最为紧密。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必须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其他业务板块相互配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单纯将绩效管理作为一种专业技术,认为掌握或提高了这项技术的操作能力就能够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错误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由任职资格、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等多个业务板块共同构成的。绩效管理必须基于任职资格制度,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以及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结果将应用于价值分配,以及后续培训、岗位晋升等方面。只有整个系统的有机协同才能对员工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

2、软件方面

绩效管理实施的关键在于公司全体员工能够正确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员工就绩效管理的程序和重要性进行沟通。各级管理者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关键主体,若各级管理者都不清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目的及程序,绩效管理就不可能得到支持,若单方面强力推行绩效考核制度,这种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和缺乏理解的绩效考核体系就像是一座空中楼阁,其失败也就不难理解。

十、开展计划

要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就应该做好整体的方案规划,在目前公司的这种现状条件下,应该有步骤地做好以下工作:

1、重视思想引导,观念先行

以绩效管理为切入点,大力贯彻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被考核),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绩效管理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相关硬件

完善公司年度经营发展计划(KPI)、局部组织结构的调整、顺畅的工作流程和清晰的岗位设置等前提条件以及任职资格体系和薪酬体系的重新修订。

3、培训

无论考核者、被考核者都要参加有关培训。

绩效管理是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目标制定、如何实现目标而达成的共识的过程,以及促使员工成功地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既然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那么真正的主角只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也就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绝不是其他部门或者其他人。人力资源部作为服务性的职能部门,在绩效管理中只能起到组织、支持、服务和指导的作用,而不是绩效管理的主体。因此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培训是绩效管理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对考核者(评价者)进行培训还要达到以下的目的:

(1)为了理解绩效评价制度的内容和结构;

(2)为了确认评价规则;

(3)为了统一评价者的评价尺度。要使绩效考核结果真实有效,就必须首先保证考核者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能力。要保持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和效能,就必须加强对考核者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有关考核的知识,考核方法的正确使用、尺度准确把握、容易导致偏差的原因等。可以反复进行模拟考核训练,让每一位考核人员参与考核训练,然后对他们得出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偏差和错误。

总之,绩效考核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环节繁多的系统工程,在实际运行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按正确的方法组织实施,使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积极作用。

(一)平衡记分卡操作步骤与方法

1、组织发展战略的分析

2、组织发展战略的形成

3、战略目标到绩效目标的转化

4、绩效指标设定

5、目标的分解、下达与落实

6、工作流程改进或再造

7、考评组织实施

8、总结、分析和调整

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管理制度汇编

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管理制度

1KPI指标体系说明 1.1每个岗位的KPI指标由KPI组成表、KPI说明表(对某些KPI专有名词的解释)、软指标评分表、 考核流程图四部分组成,部分岗位由于KPI指标有约定俗成的解释,略去KPI说明表,在KPI 组成表的KPI说明一栏给予简短的说明。 1.2考评周期:指的是考评的频度,即多长时间考评一次。 1.3考评标准:指的是各考评项目获得满分时需要达到的标准。 1.4KPI说明:对KPI指标内容的详细介绍,考评人和被考评人在确定KPI指标时需要就KPI内容达 成共识。 1.5KPI权重:根据组成某岗位的3-5个KPI指标对岗位业绩影响的大小确定它们各自的权重,KPI 权重随着不同阶段工作重点而进行调整,为了使岗位员工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展某项工作,公司 将加大该项工作的权重。KPI权重通常在每年初确定KPI内容时确定。 1.6计算方式指的是计算该岗位员工实际得分的方法,其中硬指标在KPI组成表中直接列出记算方 法,软指标在后面的软指标评分表中列明打分方法。 2目的 2.1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各部门以及公司成员的具体行动,以促使各部门及各级 员工的价值创造为公司战略目标服务,并使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公正合理,同时最大限度地 提高激励效果,从而确保的经营绩效不断提高,保证的持续发展。 3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思想诠释 3.1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战略管理的过程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 3.2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组织以及组织行为的方向指引和结果评价的标杆。 3.3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组织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持续努力,是组织按科学的方法,遵循明晰路径, 执行现实目标的过程。 3.4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就是把企业宏观的战略目标科学地转化为组织和组织成员行动的管理过 程。 3.5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各级主管参与的管理过程,是全员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 3.6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把个人、团队、组织的目标和绩效与价值分配进行有机结合和管理的过 程。 4关键结果领域(KRA)和关键绩效指标(KPI)概念解释 4.1关键结果领域(KRA):是对公司使命、愿景及目标达成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和直接贡献的领域。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样表)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解释评价标准 项目决策20 项目目标 4 目标内容 4 目标是否明确、细化、量 化 目标明确(1分),目标细化 (1分),目标量化(2分)决策过程8 决策依据 3 项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 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 划;是否根据需要制定中 长期实施规划 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 分),根据需要制定中长期 实施规划(1分) 决策程序 5 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申报、批复程序是否符合 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 是否履行相应手续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2分), 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2分),项目实施调 整履行相应手续(1分) 资金分配8 分配办法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 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 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 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办法健全、规范(1分),因 素选择全面、合理(1分)分配结果 6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项目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 分),资金分配合理(4分) 项目管理25 资金到位 5 到位率 3 实际到位/计划到位 ×100% 根据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 计划的比重计算得分(3分)到位时效 2 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若未 及时到位,是否影响项目 进度 及时到位(2分),未及时到 位但未影响项目进度(1.5 分),未及时到位并影响项 目进度(0-1分)。 资金管理10 资金使用7 是否存在支出依据不合 规、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 用项目资金情况;是否存 在超标准开支情况 虚列(套取)扣4-7分,支 出依据不合规扣1分,截留、 挤占、挪用扣3-6分,超标 准开支扣2-5分 财务管理 3 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 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 行;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财务制度健全(1分),严格 执行制度(1分),会计核算 规范(1分)。 组织实施10 组织机构 1 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机构健全、分工明确(1分)

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绩效管理手册 2009-03-25 15:38:54| 分类:绩效管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目录 第一部分绩效管理方案说明(初稿) 一、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概念 二、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三、考核(评价)什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1、考核的内容要点 2、考核的种类 3、不同职类的绩效指标(KPI)与考核标准 (1)各级管理者或部门绩效指标的制定 (2)基层专业人员绩效指标的制定 4、考核频度和时间 四、怎么考核——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五、谁考核谁——考核的主体与客体 六、考核后怎么办——考核结果的应用 七、绩效考评应具备的条件 八、绩效考评注意事项 九、公司现状 十、绩效考评开展计划 第二部分绩效管理制度(略) 第一部分绩效管理方案说明(初稿)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就是以最大的绩效为目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和分析,改善员工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在绩效管理中,“沟通”和“教练”处于中心位置。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已。绩效管理应该包括绩效计划(目标)、绩效沟通(辅导)、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等四个基本的环节。如果只强化绩效考核,而忽略了绩效计划的可行性,忽略了与被考核者的沟通,忽略了对被考核者的辅导,员工就会认为绩效管理是“秋后算账、克扣工资”的手段。而绩效管理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并不是如何惩罚员工,而是“如何提升绩效”,也就是说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产生绩效”和关注达成战略目标的“驱动因素”。因

此,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不能仅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要通过目标、辅导、评价、反馈等环节,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绩效管理的循环过程见图1。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以提高管理者人力资源为管理现任的绩效管理循环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人事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与员工确定绩效计划,绩效标准,对员工进行过程辅导以及对员工进行激励都是作为直接管理者的一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一线经理要承担起对人的管理的责任(见图2)。 二、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各级管理者和所有员工的工作好坏,是一个单位能否发展的重大问题,而怎样去评估、考核一个管理者或一个员工的工作业绩,直接影响着单位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绩效管理就是为了实现单位的目的而对员工所实施的一种具体的衡量手段,它是对单位内员工的工作进行的识别、测量和反馈的过程。任何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在考核、评估上做文章。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只有两个:通过绩效评价为价值分配提供依据;作为管理的工具,寻找企业经营的短板所在并不断改进。我们只有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进行明确的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相应的评价办法和制度。具体来说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绩效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引导员工提高绩效,达到培养员工、提升员工能力的目的。 2、加强公司的计划性,改善组织的管理过程,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和贡献,为薪资调整、绩效薪资发放、职务晋升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 4、反馈员工的绩效表现,加强绩效过程管理,促进管理者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下属。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 三、考评什么——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标准 每个单位的考核评估标准都应体现这个单位的特性。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功能:①准确地测评出每个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行为;②明确识别一个员工的缺点和不足;③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去发扬好的、纠正错的、改进差的;④及时地给予员工以测评结果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⑤有一个连续性的、跟踪性的记录,以便于员工今后的发展、晋升和调动等。 1、考核的内容要点 绩效考核是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落实公司目标的手段,也是营造、强化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绩效考核关注过程或是关注结果,考核的内容各有侧重,适用的情况也不一样,体现两种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 关注过程的绩效考核注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员工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努力程度和工作态度。它营造的是一种比较感性、和谐的文化氛围。在完善的考评体系下,员工依照公司的期望和要求付出努力,就应该出现与公司期望相近的结果。否则,管理者就要重新审视考核标准,以及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过程的绩效考核多为考评工具较科学、企业文化更倾向于“以人为本”的公司所采用,它也较多地用于新员工的短期绩效考核。 关注结果的绩效考核注重工作的最终业绩,以工作结果为导向,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工作的实际产出。它营造的是一种比较理性、任务导向的文化氛围。这种情况下由于过于看重最终的结果,可能忽略了过程,导致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许多组织在采取关注结果的

《华为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构建》

《华为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构建》 ——华为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案例分享 著名IPD、项目管理咨询专家黄飞宏主讲 课程背景: 华为的人才激励体系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积极性,打造高绩效的团队,是确保企业战略执行的基础。 企业的考核与激励体系建设是一个难点,如何进行目标设定?如何进行考核指标设计?如何量化考核指标?如何设计考核权重?如何把考核结果和激励结合?如何把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进行系统设计?都是企业留人的苦恼。 黄飞宏老师结合10多年的管理工作和咨询经验,结合20多个咨询项目的咨询经验,融合管理咨询的方法,采取互动、研讨、讲解、点评和现场问题解答的方法,和企业一起分享如何建立科学、公正、公平、可量化的考核与激励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留住优秀人才。 参加对象: 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行政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其他与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主管 课程特点:理论讲解40% + 案例分析30% + 实战演练20% + 总结分析10% 课程收益: 1、学习行业优秀企业的考核与激励体系 2、掌握企业的目标设计方法 3、掌握企业KPI的设计思路 4、掌握KPI指标量化的方法 5、了解四项激励体系设计思路 课程大纲: 第一章企业的考核与激励体系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案例分析:华为的考核与激励体系设计 第三章华为企业的考核与激励体系设计思路 1.企业考核与激励体系设计原则 结果导向原则 阶段性原则 指标量化原则 指标关键原则 2.考核权重设计 3.不同领导的权重设计思路 4.考核周期设计 5.考核结果的应用 6.激励体系设计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 7.华为的股权激励制度 案例分析与练习:如何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和激励体系?第四章KPI指标设计 1.KPI指标设计的难度 2.如何进行KPI指标设计? 3.如何对KPI指标进行量化? 4.如何形成公司KPI指标库? 5.如何使用公司KPI指标库? 6.如何设置合理的考核过程?

(KPI绩效考核)华为公司公司级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

总裁寄语 “建立完善统一、合理、平衡,不断强化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和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 “减人、增产、增质、增效,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我们考核各级干部能力的主要指标。” ——摘自《管理要点》 刊号:第80期 标题:各系统对公司级KPI体系的讨论意见 内容: 2月3日到2月5日,公司各系统对“华为公司公司级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草案)”进行了认真讨论。经过讨论,对本次制订公司级KPI的思路、原则有了更深入和更具体的理解,尤其是增强了对强化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形成连带责任和坚持最终成果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的全面理解。 研发系统的讨论要点及修改建议 大家共同感到,本次公司级KPI体系简练、重点突出、主线清晰,兼顾了公司规模的成长扩张,人均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控制,指标间相互制约,有利于形成面向市场最终成果的良好运作模式和运作机制。 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几个关键矛盾上。(1)强调了新产品销售额比率的增长,会不会忽视老产品的稳定和优化;(2)强调了成本控制,会不会忽视质量;(3)强调了人均新产品毛利的增长,会不会产生短期行为,只重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和潜力的增长;(4)如果市场部不积极销售新产品,影响了研发系统关键绩效指标的达成怎么办。 经过反复讨论和争论,大家的认识逐渐趋向下述观点: (1)新产品销售比率和人均新产品毛利的增长,是研发系统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的责任和贡献,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短期行为,应对“新产品”的概念合理定义,使之能够包括老产品的优化与稳定,以及为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对老产品的完善和改进。此外,为防止短期行为,应坚持数年地推行这一指标体系,以形成有利于长期效益增长和公司潜力增

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找专业人才上一览爆破英才网 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绩效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调动和激发企业生产和创造更高绩效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动力。然而,由于目前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不完善,使许多企业对绩效评价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评价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因此,分析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发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绩效评价与战略柔性的界定 1、绩效评价的界定 要评价绩效,必须先对其进行界定,弄清楚它的确切内涵。Bate和Holton指出“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从管理学的角度,绩效是企业期望的结果,是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展开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企业经营效益水平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2、战略柔性的界定 (1)基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企业外部的环境来特征来界定战略柔性,认为战略柔性是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高绩效,增强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竞争优势。从柔性的起源看,柔性和柔性战略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战略柔性的界定的确首先与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处于相对静态环境中的企业不确定因素较少,竞争优势的来源可能依然来自于规模、范围、成本等传统要素所带来的高效率;而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则更加倚重于预测、多样化、快速反应和战略联盟,以增强战略柔性,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在这个层面上,战略柔性的实质就是企业面对多变或不确定性环境的适应性或战略灵活性,企业要依据环境变化的程度,实现战略柔性与企业效率的平衡。 (2)基于企业内部系统可调整性当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或不确定事件的影响时,企业总是要作出各种反应来应对这些变化,从而势必通过对企业内部系统的调整和变革实现对资源的重新配臵。比如,企业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需要调整产品的品种结构或产量结构,而品种结构或产量结构的调整依赖于设备、技术、人力、组织等系统的调整。如果企业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系统调整,实现产品品种、产量的变化,则具有较高的战略柔性;如果某些系统的调整成本太高,代价太大,资源重组就难以实现,企业就难以对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意味着这些系统是缺乏柔性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战略柔性还应是企业内部系统所具有的属性特征,是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重新配臵和运用资源时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整、可变革性。 综上所述,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来界定战略柔性,认为战略柔性是企业在面对大规模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对企业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快速的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是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重新配臵和运用资源时系统所表现出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整和可变革性,其实质是增加企业在面临环境变化时的选择权,使企业在转变策略时能够付出较小的成本持续地实现优势绩效,获取竞争优势。

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绩效考核的定位模糊 很多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之所以达不到良好效果,原因是通过考核解决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缺乏清醒认识。而仅仅定位于一种管理手段,为了考核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会对员工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会加大员工心理上的负担,久而久之使员工对考核产生逆反心理。 2.领导者对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但都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这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3.考核者本身造成的偏差 员工绩效考核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考核者本身的偏差问题,这也是导致考核效果欠佳的最直接原因。这些偏差主要有:●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居中趋势●从众心理 ●相似性错误●以偏概全●过宽偏误与过严偏误●对比效应●个人偏见 4.考核标准在制定中存在的问题●考核标准设定的不合理。●考核标准太笼统、不明确。●考核标准的可衡量性太差。 5.考核使用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员工绩效考核中,往往采用上级对下级进行的单一考核及评定。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级,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喜好等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核的结果。 6.考核使用的方法不恰当 员工绩效考核使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有评级量表法、图尺度评价法、交替排列法、强制比例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评定法、目标管理法等。但由于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性缺乏必要的了解,选用不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方法,也会导致考核的效果不佳。 7.考核周期的设置不合理 绩效考核周期的设置一般与绩效考核的目的有着必然联系。多数企业每年都进行一次年终考核,而实际上,从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来看,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 8.考核的结果无反馈 但很多考核者缺乏这种反馈意识。一是不懂得考核结果对员工的激励教育作用;二是担心考核结果一旦反馈给员工,会使其产生不满的情绪和行为。 事实上,在反馈过程中,就考核结果向员工进行说明和解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说明不足之处,并为其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提供一个参考意见,是非常有益的。 9.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缺乏有效地沟通 绩效沟通不仅指绩效考核完成后的绩效反馈,还指在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中,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相互交流、共同沟通以分享有关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员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如何才能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等。 问题 1.绩效考核办法过于粗旷,绩效考核结果的处理非程序化,缺乏有效的申诉机制。 2.绩效考核的结果同职业晋升、薪酬分配挂钩过于简单化,人才的选拔和任免主观偏好较大。 3.缺乏系统的人才晋升通道,内部晋升通道设计与执行不合理,薪酬分配缺乏合理的业绩依据,薪酬与岗位职责、业绩考核脱节。 4.对高层管理人员缺乏明确而持续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未加具体分析,员工行为偏离企业总体目标,缺乏有效的导向和制约纠偏机制。 改进:

绩效考核体系有效实施五大步骤

绩效考核体系有效实施五大步骤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绩效考核。对于绩效考核实施的目的和绩效考核实施的步骤,如何落地实施,却是绩效考核的难点,有效设计实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步骤: 1、较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 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参考数据:一般贸易型企业10人以上了,产值300万以上;生产型企业人数50人以上,产值500万以上),要梳理出较为明确的组织结构,同时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不是说再小的企业就不需要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而是当老总觉得员工相互扯皮现象增多,效率降低,一个人管不过来时,就需要相对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设计好一个人做什么事将是设计考核指标的基础。当然,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的梳理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进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考核指标要尽量“精” 考核指标的设定一方面来自于岗位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来自于公司的整体工作任务。我的意见是:指标设定既要有过程指标、也要有结果指标,这二项总分设定为100分,对工作的态度和能力的考核采用另外加减分的方法(优秀的事迹、改善建议加分;配合度不佳,推

脱责任减分)。总的考核指标一般不要超过6个,对当月实在不能确定的任务可以用上级临时交代的任务描述,但分数不能超过20分。 3、考核人考核要“准” “准”:一方面指的是考核的方法要准,考核的评分方法在设计月度考核指标时就要设定明确,有些是采用比值法,有些项目就要采用否决法(没通过就零分),凭个人主观打分的比率应少于20分;另一方面指的是收集的考核信息的要准,考核指标的信息应该在半小时内能准确收集到。准确与否是考核有效的关键。当然管理者的一听、二看、三感觉也非常重要,毕竟在工作中的了解最为真实、贴切。 4、考核结果使用要“快” 一旦考核结果经双方确定后,考核成绩当月就要体现在员工的浮动薪酬中,同时上级对考核人的考核面谈要让下属体会到您对考核结果的关注。同时考核成绩半年、一年的汇总可以和员工培训、晋升、年终奖金挂钩起来。最大程度去激励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 5、对考核流程的过程要监督指导 前文有提到,绩效考核有时会变成一部分管理者“人情”的工具,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

关于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 首先,企业实施绩效考核之前,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和注意事项。 1、公司高层必须对绩效考核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否则即使好的方案也会流于形式。 2、企业必须要有清晰明确并且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通过组织内部自上往下逐层传递,使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目标统一,共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另外,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也是一纸空文。 3、合理的组织结构,清晰的责权利以及流畅的业务流程也是绩效考核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另外,完善的岗位职责体系是衡量各岗位员工绩效好坏的基础。 结合以上三点前提条件,企业实施绩效考核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战略目标为根本,以结果为导向。 2、考核指标尽量量化,并且能有客观的数据支撑(企业信息化系统)。 3、公司全体成员应积极参与。 4、结果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既要看最终结果,又要看努力程度。 5、多种考核方法综合运用,例如KPI考核+关键事件法+360°综合评价 6、考核结果要与薪酬挂钩,达到激励作用。

7、加强沟通和培训,因为绩效沟通是贯穿整个绩效管理始终的。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才能引导员工积极主动改进绩效。另外,还需要针对不同层级员工进行绩效管理培训,力争与企业达成共识。 基于以上的前提条件和注意事项,搭建绩效考核体系须走以下几个步骤。 一、设计原则 1、结合公司经营管理实际和业务特点,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且切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 2、通过绩效管理,致使员工工作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并引导员工积极主动改进个人绩效,以达成企业发展目标,最终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局面。 3、打破大锅饭,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激烈的竞争机制。 4、减少管理层级和人员冗余现象,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施策略 企业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公司总裁作为最高决策者,也是绩效管理的主导者,中层管理者在绩效管理活动中是主要角色,因此中层执行力如何将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所以建议重点考核中高层,以循序渐进,不断完善,逐步推广的管理策略。 三、考核方式 KPI考核指标为主,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年底综合素质评估相结合。

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管理文件

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管理文件 1目的 1.1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各部门以及公司成员的具体行动,以促使 各部门及各级员工的价值创造为公司战略目标服务,并使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 公正合理,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激励效果,从而确保的经营绩效不断提高,保证 的持续发展。 2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思想诠释 2.1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战略管理的过程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 2.2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组织以及组织行为的方向指引和结果评价的标杆。 2.3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组织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持续努力,是组织按科学的方法, 遵循明晰路径,执行现实目标的过程。 2.4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就是把企业宏观的战略目标科学地转化为组织和组织成员 行动的管理过程。 2.5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各级主管参与的管理过程,是全员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 2.6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把个人、团队、组织的目标和绩效与价值分配进行有机结 合和管理的过程。 3关键结果领域(KRA)和关键绩效指标(KPI)概念解释 3.1关键结果领域(KRA):是对公司使命、愿景及目标达成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和直 接贡献的领域。 3.2关键绩效指标(KPI):是衡量公司及各责任中心关键成功要素的量化的衡量措施; 是依据企业组织、成员行为与战略目标之间的价值创造关系、因果关系建立起来 的指标体系。 4适用范围 4.1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制定原则、使用方法及体系运行机制。 4.2公司关键绩效指标(KPIs)体系维护与管理。 4.3全公司以及各部门、各职位的KPI的制定、修正、更改。 5设计关键绩效指标(KPI)应遵循的原则 5.1战略目标性原则: KPI体系是公司战略目标的具体标志,也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过程关键路径的指引,是战略目标指标化的分解。因此,KPI设计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了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KPI最终应体现公司战略的行动策略,即: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员工如何行动。 5.2关键性原则: KPI应是完成最终绩效的关键行为的标杆,是行为和绩效因果关系的逻辑交点。 为了管理的明晰和直接有效,各部门的绩效应体现在关键指标上,一般指标数量不能

常见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常见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讲师:曹子祥 一、考核指标的常见类别 1.利润指标 总经理的考核指标是企业的“龙头”指标,在传统理念中,总经理的考核指标一定包括利润指标,利润指标是一个综合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销售收入-材料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税金 销售收入 通常来说,销售收入指标由销售部门承担,对于直线职能结构公司来说,总经理会用平移法与分拆法分派指标。其中,平移法,就是总经理把全部销售收入指标平移给销售总监;分拆法,是指总经理把全部销售收入指标拆分成若干个小指标,由多个销售部门共同承担。需要注意的是,利润指标是一个综合指标,不能使用分拆法。 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指标应该由采购、研发及生产部门共同承担。有些企业材料成本的主责部门是采购部,其他部门是从属部门;有些企业的主责部门是研发部,其他部门是从属部门。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指标主要由生产部门承担,另外,制造费用也与产品的研发设计有关,产品设计恰当,制造费用自然会下降。企业可以利用矩阵法分解并管理制造费用:制作一张成本分析表,分解制造成本的构成,列出各项成本的相关责任人。 管理费用 对管理费用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管理人员的编制来实现。管理费用是企业最有挖掘潜力的“金矿”,然而,很多企业的利润都被庞大的非生产、非销售人员消耗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财务费用 财务指标主要由财务部门承担。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差、与银行财务有关的办事费用、汇兑损益。 除了销售收入外,销售部门与其他企业费用也有密切的关系,如制造费用,如果销售部门与客户签署销售合同时能够合理安排生产交货周期,就能够保证企业的排产顺畅,使成本合理;反之,则打乱排产计划,甚至高价采购原材料,增加制造费用及其他费用。 企业制定的利润指标方案既要符合销售人员的业务实际,又要能够约束销售人员。 2.财务效益状况指标 效益类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3.资产运营状态(效率)指标 总资产周转效率

如何建立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价体系(带案例)

如何建立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评价体系、客观公平 替代关键词:业绩考核、业绩评价体系、客观公平 如何使企业绩效考核得到有效的落实?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评价体系、客观公平 替代关键词:业绩考核、业绩评价体系、客观公平 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环节之一,也是每一个企业所必做的日常功课,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考核,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公正的绩效考核离不开公平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然而,在现代企业实践中,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建立却是企业管理者难以解决的问题,企业种种的管理问题也常会阻碍绩效考核发挥良好的效果,而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价体系更无从谈及。 那么何谓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价体系?经过多年的企业实践与研究,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高级咨询顾问赵磊老师认为,企业要想实现客观公平的绩效考核,关键是要体现出企业的多劳多得和合理的评价的思想。然而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却没有兼顾这两方面,导致“大锅饭”现象和员工抱怨不公平现象等频繁发生。许多看似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仍存在着种种不公平的现象。 江苏省某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成立于2001年,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随着不断发展,暴露出一系列的绩效考核问题。目前,该公司的绩效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两部分,主要以直属领导打分为主,其中,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工作任务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效、同事认可、管理者的评价等。考核实施过程中,主要以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和记录文件为依据,由直属领导对下属的各个考核项目进行打分。公司领导认为,由上级给下级打分的方式比较合理,因为只有直接管理者最了解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这种方式可尽量避免信息失真。考核制度规定,员工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各等级的人数按照公司总人数的比例而定。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辞退、培训、发放奖励的依据,此外,为了不断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的质量,在该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入了末位淘汰制,对年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人员予以淘汰。在该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初期,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较好的提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即使员工的工作表现达不到要求也很少会被惩罚,更不用说被辞退了,员工的工作状态也逐渐恢复到实施绩效考核之前的状态。

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管理办法

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管理办法 1目的 1.1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各部门以及公司成员的具体行动,以促使 各部门及各级员工的价值创造为公司战略目标服务,并使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 公正合理,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激励效果,从而确保的经营绩效不断提高,保证 的持续发展。 2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思想诠释 2.1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战略管理的过程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 2.2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组织以及组织行为的方向指引和结果评价的标杆。 2.3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组织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持续努力,是组织按科学的方法, 遵循明晰路径,执行现实目标的过程。 2.4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就是把企业宏观的战略目标科学地转化为组织和组织成员 行动的管理过程。 2.5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各级主管参与的管理过程,是全员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 2.6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把个人、团队、组织的目标和绩效与价值分配进行有机结 合和管理的过程。 3关键结果领域(KRA)和关键绩效指标(KPI)概念解释 3.1关键结果领域(KRA):是对公司使命、愿景及目标达成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和直 接贡献的领域。 3.2关键绩效指标(KPI):是衡量公司及各责任中心关键成功要素的量化的衡量措施; 是依据企业组织、成员行为与战略目标之间的价值创造关系、因果关系建立起来 的指标体系。 4适用范围 4.1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制定原则、使用方法及体系运行机制。 4.2公司关键绩效指标(KPIs)体系维护与管理。 4.3全公司以及各部门、各职位的KPI的制定、修正、更改。 5设计关键绩效指标(KPI)应遵循的原则 5.1战略目标性原则: KPI体系是公司战略目标的具体标志,也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过程关键路径的指引,是战略目标指标化的分解。因此,KPI设计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了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KPI最终应体现公司战略的行动策略,即: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员工如何行动。 5.2关键性原则:

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咨询曾被称作中国企业十大管理难题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实践中,笔者也感到绩效管理的方案好做,困难在于实施。 那么,为什么绩效考核管理难于实施和落实呢? 需从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和企业实际情况两个绩效管理能够实施并见到实效,笔者认为,方面进行分析。 在绩效管理体系本身方面注意应该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很多企业对此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在一些领导者心目中, 而在员工的心目中则是认为绩效考核就亦即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考核无非就是奖优罚劣,performance “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没事找事”。其实,绩效管理即英文的所谓“”或心目当中的HRmeasurement”,基本都是针对组织和流程,而不是针对个人的。而在一般。所以,绩效考核是一个围绕绩效考核,在英文当中的准确翻译是“performance appraisal”公司目标而建立的促进组织成功的体系,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目标而不是评价结果。 其次,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性管理。 的循环过程。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绩效管理是一个PDCA都会绩效反馈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考核、因此,单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绩效水平,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最后纯的通过对员工最后产出水平的考核是很难让企业提高绩效水平的。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辅导;在在平时工作过程中,结果考核之前,要做好绩效计划的工作;进考核结果出来之后,上级管理者要与下级员工共同进行绩效面谈来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实现组织目标。经过这样的一个闭环绩效管理流程,企行绩效改进,推动员工素质的提高,业的绩效水平才会得到提升。 其三,绩效考核体系要做到健全合理。 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但凡绩效考评做得不够成功的企业, 谁来考四个方面梳都缺乏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我们必须在考什么、如何考、何时考、选拔与任用等配套制度完备后才算是基培训、理清楚外,还要对考评结果的运用以及申诉、不同战略背景下本建立了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此外,应当注意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绩效考核的目的、手段、结果运用等各不相同。 必须来源于员工工作内容且是其能够控考什么有针对性,”是指考核的内容必须完整、“ 有的考核有的企业考核指标对员工而言是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型的,制或者显著影响的。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考内容大多千篇一律,针对性不强,不同类型部门考核内容差别不大、核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 是指怎末组织考核,采取何种考核形式,采取上级评价还是述职评分的方式、”如何考“ 采取个体考核还是基于团队考核等等。 既不能太短考核周期应该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的差别,”何时考“是确定考核周期。导致整天忙于此事,又不能太长导致年底搞运动、搞清算。 ,要遵循谁了解、谁评价的原则。谁来考”至于“ 此外,在考核体系的制度管理上处理好以下若干考核失真的倾向: 两个方面。宽松倾向是指考核中所做出的严格”和“宽松”“1、宽严倾向。宽严倾向包括这

华为绩效评价体系

华为绩效评价体系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华为研发部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一、考核目的 为开发员工的潜能,使企业的目标得到层层贯彻,改善员工与企业的行为与绩效,达到持续激励员工、保持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实施细则 (一)考核频率 研发部人员的考核分为季度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两种,季度考核由研发部经理负责落实并实施,人力资源部给予指导与配合,年度综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二)使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所有研发部人员,除研发部经理。 (三)考核原则 1.考核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考核中存在舞弊行为或明显不公平的,员工可向分管领导投诉,也可以书面方式向行政人事部投诉或通过员工信箱进行揭发。对考核中实施舞弊行为的考核人按《员工奖惩制度》从重处理。 2.考核结果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随意扩大优秀级以上的比例数额是,其考核结果无效。确实基于本部门激励需要,有必要增加本部门优秀级以上人数时,应以书面的方式报告行政人事部,并经讨论后确定。 (四)反馈与申诉 1. 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者应向被考核者反馈考核结果。如果被考核者不同意考核结果,应先行沟通,也可按下列规定进行逐级申诉。 2. 绩效考核申诉

1). 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被考核者有权向直接上级主管申诉;如果被考核者对直接上级主管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2). 人力资源部接到被考核者的申诉后,通过调查和协调,在15日内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3). 员工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满意,可向总经理申诉。 三、考核内容 1.关键绩效指标 (1)财务绩效指标 (2)客户满意指标 (3)内部管理指标 (4)员工成长与创新指标: 2. 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评估 (1)工作能力 (2)工作任务 (3)工作态度 (4)工作协调 (5)纪律性 (6)成本意识 三、绩效考核评估 本部门的考核内容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和员工能力素质要求来确定,见附表。考核方式由关键绩效指标评估与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评估组成,其中关键绩效指标评估结果占60%,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三) 作者:今日工程机械来源:今日工程机械出版时间:2006-4-5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国外最近20年来,已经把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融于绩效考核之中,从而形成了最为先进的全面绩效考核的理论和实践。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在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外先进企业绩效考核的先进理论和实践,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文化构建起到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价值理念开始接受并实践这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事实上,像海尔、徐工这些一流的国内企业集团也在企业管理中开始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尝试走出一条中国式的企业管理之路。然而,正如以往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仅被视为一项独立的管理行为。绩效考核大都直接照搬国外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方式,并未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未与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相联系,并且存在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构建不完善,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处理方式不当等种种弊病,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水平,成为继续发展壮大的瓶颈。 基于上篇文章中对所列举企业当前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应把握的原则 1.全面性与严格性的原则 绩效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在制定考核、考评制度时一定要遵循全面性的特点。全面性是说要注意到反映绩效的各个方面,不要只考核反映绩效的一个或几个指标,而应当考虑到反映绩效的各种主要指标,并且要考虑到影响绩效的各种外在的因素与条件。 考核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这样不仅不能反映员工的真实情况,而且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关键绩效指标KPI_国际最新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建筑经济2007.2总第292期CONSTRUCTIONECONOMY 研究探索 1研究背景 英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约 占其GDP的10%左右。在英国建筑业中,项目的绩效水平 (ProjectPerformance)受到普遍的关注。在1998年发表的《重新思考建筑业》 (RethinkingConstruction)和2002年发表的《加速变革》(AcceleratingChange)两个重要报告中都着重强调了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与改进的重要性,甚至还制订了全行业年平均绩效改进的具体目标:成本每年减少 10%,工期每年缩短10%,预测能力每年增加20%,质量 缺陷每年减少20%,安全事故每年减少20%,生产率每年增加10%,利润率每年增加10%。就英国领先的业主和承包商而言,在此之前的几年中,他们的项目绩效改进均达到或超过了这一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有关研究机构制订了关键绩 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s,KPI)这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目的在于鼓励业主、承包商、供应商等工程项目参与方准确地评价自己的绩效表现,以便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氛围。当然,制订KPI的基本出发点还在于项目业主希望做到:1)项目按时完成;2)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3)远离质量缺陷;4)杜绝安全事故;5)高效率;6)有很好的收益,以及业主期望工程项目团队持续改进绩效水平。 2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项目绩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也就是说,绩效评 价体系应当包括哪些关键的指标,这一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指标过多会造成混乱,关键指标遗漏又会缺乏必要的说服力。KPI给出了如下的关键绩效指标,这些指标相当于一个模板,业主和承包商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时,可以根据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国际上最新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KPI,该评价体系全面考虑了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生产率、利润率、客户满意度等关键绩效指标,对于我国建筑业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改进 Abstract:KeyPerformanceIndicators(KPI)areintroducedanddiscussedindetailsinthispapertomeasureprojectperformanceintheaspectsoftime,cost,quality,safety,clientsatisfactionandsoon.Anoutputoroutcome-ori-entedframeworkisestablishedonthemeasurementofKPIinconstructionprojects.Basedonthepropermeasure-mentofperformancemeasurement,continuousimprovementwillbemadetoachievebestpracticeintheconstruc-tionindustry. Keywords:performancemeasurement;performanceindicators;performanceimprovement[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851X(2007)02-0050-03 50

华为绩效评价体系

华为绩效评价体系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华为研发部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一、考核目的 为开发员工的潜能,使企业的目标得到层层贯彻,改善员工与企业的行为与绩效,达到持续激励员工、保持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实施细则 (一)考核频率 研发部人员的考核分为季度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两种,季度考核由研发部经理负责落实并实施,人力资源部给予指导与配合,年度综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二)使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所有研发部人员,除研发部经理。 (三)考核原则 1.考核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考核中存在舞弊行为或明显不公平的,员工可向分管领导投诉,也可以书面方式向行政人事部投诉或通过员工信箱进行揭发。对考核中实施舞弊行为的考核人按《员工奖惩制度》从重处理。 2.考核结果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随意扩大优秀级以上的比例数额是,其考核结果无效。确实基于本部门激励需要,有必要增加本部门优秀级以上人数时,应以书面的方式报告行政人事部,并经讨论后确定。 (四)反馈与申诉 1. 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者应向被考核者反馈考核结果。如果被考核者不同意考核结果,应先行沟通,也可按下列规定进行逐级申诉。 2. 绩效考核申诉 1). 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被考核者有权向直接上级主管申诉;如果被考核者对直接上级主管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2). 人力资源部接到被考核者的申诉后,通过调查和协调,在15日内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3). 员工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满意,可向总经理申诉。 三、考核内容 1.关键绩效指标 (1)财务绩效指标 (2)客户满意指标 (3)内部管理指标 (4)员工成长与创新指标: 2. 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