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 守护精神家园 测试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 守护精神家园 测试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护精神家园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下列名句体现“友善”的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D.善学者能,多能者成

2 . 筷子是古老而有特色的中国餐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筷子虽小,但在中国人心中是一种家庭温暖,是情感的延续;尽显了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哲理,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①“筷子文化”是中华民族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

②“筷子文化”说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筷子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并创造出来的

④“筷子文化”告诉我们配合默契,目标一致,最终才会有所“收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和平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D.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4 .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下列举措中有利于实现这一千年大计的是()

①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与环境,加快经济发展

④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勤劳勇敢B.自强不息C.爱国主义D.和谐统一

6 . 2015年改编自经典名著《西游记》的3D动画片《大圣归来》成为国内暑期档票房黑马。其大胆创造合理想象、场景设计等动画制作让人眼前一亮,唤起了我们儿时的记忆。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④应结合时代要求创新中华民族文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 . 礼仪规范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变化。下面关于礼仪的变化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有些礼仪逐渐消失了②有些礼仪被简化了

③有些礼仪增加了新内容④无限制接纳礼仪的一切变化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

8 .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战胜敌人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自强不息

B.团结统一

C.爱国主义

D.勤劳勇敢

9 . G20杭州峰会的文艺晚会,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到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再到

经典《欢乐颂》,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着一轮轮的跨文化对话,从而传递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元素和情感力量。这说明

A.文化具有多样性,要积极学习一切外来文化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固守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传统文华的同时,还应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D.只要学好其他民族的文化,就一定能守卫好我们的文化

10 .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是最优秀的文化B.久经不衰C.源远流长D.博大精深

11 . 央视每年都要进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这一评选活动有利于

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2 . 每年冬至的依饭节是仫佬族祈神保佑丰收、人丁安泰的传统节日,当天,人们宰猪杀鸡,包三角粽,蒸糯米团,用红薯、芋头制作许多黄牛、水牛模型,用红线扎起一束束糯谷穗,并备素肉食品十二种,陈列于祭坛祭"依饭公爷"村寨各户。根据《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县条例》规定,冬至全县放假一天共庆民族节日。该规定A.不利于维护民族团结B.有利于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C.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高度自治权

13 . 下列有关教材基础知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主选举遵循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和平等

B.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C.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4 .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史虽然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这主要得益于

①中国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文明古国,其文明从没有遭受到外国的破坏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③中华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文明领先于同一时期的其他文明

④中华文化与其它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借鉴其它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 .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市各中小学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防空演练、观看历史短片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①警示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②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发愤图强

③提醒学生铭记历史,伺机复仇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 “中国正流行,经典永流传。”节目《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表明

A.我国积极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C.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D.中华文化坚持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的交融中丰富

17 . 自2002年起,我国每年举办“汉语桥”系列文化比赛,旨在激发各国青年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强世界对中国语言与中华文化的理解。“汉语桥”系列文化比赛已经成为国际人文交流领域重要的品牌活动,被誉为连接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这说明()

①举办中文比赛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②随着我国的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④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 2018年10月1日起,故宫博物院馆藏的1000多件国家级文物走出“深宫”公开展出;河南商丘的古字拓印活动,让孩子们接触历史……传统文化“走出来”

①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②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心

③能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④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9 . 2014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树立起共同理想和信念

②有利于积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 . 1、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的过程中,中国诗词独特的魅力令选手和观众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特点,它的特点就是()

A.生生不息、团结奋进B.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口耳相传、绵延不绝

21 . 2019年4月,央视网重磅推出微视频《闪亮的名字》。追忆、缅怀革命先烈,追忆我们新时代的英雄任永涛、粘金鑫及“凉山救火英雄”等烈士们,危急关头,他们想到的是人民的安危,却唯独没有他们自己。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这些英雄的付出告诉我们()

①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弃自我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价值的人生追求

③我们都是追梦人,有了梦想就一定能成功

④有意义的人生需要爱岗敬业,积极承担角色责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2 . 为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2019年5月17日,张大千博物馆在四川内江正式开馆。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张大千书画真迹60件,文献资料40余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评价。张大千博物馆开馆

①表明文化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④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23 . “北京8分钟”惊艳平昌冬奥会,展现书法艺术与飞跃的“冬梦”(下图)拉开“2022,相约北京”的帷幕,给人们带来了科技与文化的视听盛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对此,下列观点你不赞同的是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现深厚底蕴

B.优秀文化创新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C.华夏文化独具魅力,应融合统一他国文化

D.文化出彩与时俱进,开放理念展文化自信

24 . 近来,一首“超燃神曲”《“一带一路”之歌》在网络走红。这是一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京剧

与说唱、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歌曲。同时,该曲使用双语创作,既要让国人听得懂,也要让国外受众听得进。材料进一步印证了

①实现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 . 用好莱坞手法讲述爱国主义故事是中国电影人一直以来的梦想,《战狼II》票房突破50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也是第一部跻身全球票房前100 名影片行列的非好莱坞影片。《战狼II》的成功告诉我们

A.要维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B.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积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D.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学习先进的外来文化

26 . 龙灯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铜梁龙灯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1923年铜梁民间艺人创作了蠕龙,玩舞时犹如蛇行,慢时轻盈秀雅,快时跳跃飞腾。改革开放后,重庆市大力支持铜梁龙灯艺术创作,民间艺术家进行创新,推出“挂腰式、金龙绞柱”等表演形式,这些使铜梁龙灯表演更加富有生命力。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A.重庆市尊重、珍惜和保护铜梁龙灯文化

B.铜梁龙灯艺术传承千年,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龙灯艺术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D.龙灯艺术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27 . 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这份骄傲和自信,深深镌刻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流淌在我们文化的血脉中。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简答题

28 . 中国人的文化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高举文化自信的旗帜,以诗词为媒,坚持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在守正创新中凝聚起中华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憧憬,在春节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时点上,用诗词奏响一曲“奋进新时代、幸福中国年”的壮丽凯歌。2019年2月14日,经过数轮精彩的对决,来自北京大学的陈更摘得桂冠!本季诗词大会还融入了古画、民乐等元素,让诗词变得多元立体,不是考记忆,而是交流理解感悟、文化元素、生活方式。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

(1)请你列举我国近年来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的具体举措。(提示:不得与材料重复)

(2)你认为“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的原因有哪些?(两方面即可)

(3)如何才能激活中国人的文化心?请贡献你的智慧。(两方面即可)

29 . (传统文化我学习)2017年2月7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文化的特点:。

(2)请列出两种你所熟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中华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及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

3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年的9月是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今年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来临之际,某中学决定开展一次“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请你写出两句能代表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并分析其分别体现的精神。

(2)列举民族精神分别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表现。

(3)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在实际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

三、分析说明题

31 . 新时代,新境界

黄大年,中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用地球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1982年,他给同学毕业赠言写道:“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贵。”1992年,出国留学时对送行的同学说:“等着我,我一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2013年,面对别人的议论,黄大年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2017年,病危中的黄大年说:“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1)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大年教授突出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两个价值原则?

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一等奖的《老郭脱贫记》写道,贫国户吃低保,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老郭却总想让出去:“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封丘县实施产业扶贫,村支书选定种植中药材,请来中医药大学教授测土、配方,老郭一听,第一个报名。

(2)你说老郭傻不傻?为什么?

商场保安李国武,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去接坠楼女子,被砸身亡。救援队长黄忠文,接到求助请求,毫不犹豫的前往秦岭,不幸踩上暗冰坠崖身亡。

(3)他们感动西安城的举动,对我们理解生命的价值有何启示?

32 . 感受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1)结合材料体现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的因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信?

(3)在日益开放的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33 . 材料一:2017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古今交响、凝魂聚气,引发社会关注。九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彰显的大国气象,都浓缩在每期的90分钟里。

材料二:2017年12月17日晚,《国家宝藏》第三期河南篇中河南博物院推出了妇好鸮尊、贾湖骨笛、云纹铜禁三件镇馆之宝。妇好鸮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鸟形铜尊;贾湖骨笛,距今8000多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可吹奏管乐器;云纹铜禁,是目前经科学发掘的最早的禁类器物。三个“最早”足以说明我们河南文博的底蕴。

据悉,某校团委举办了“传统文化艺术焕发时尚魅力”系列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谈谈中央电视台推出《国家宝藏》文博探索节目的目的。(两个方面即可)

(2)河南省博物院参加《国家宝藏》节目有什么积极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3)为推动我省文物事业发展,请你提出你的设想。(两个方面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