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豆异黄酮对心理应激所致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豆异黄酮对心理应激所致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豆异黄酮对心理应激所致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豆异黄酮对心理应激所致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实用临床医学2012年第13卷第12期P 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 ,2012,Vol 13,N o 12摘要:目的从抗氧化的角度探讨大豆异黄酮(SI )对心理应激导致的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束缚法建立动物的心理应激模型。将50只刚刚性成熟的健康雌性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应激

模型组、SI 低剂量组(83mg ·kg -1)、SI 中剂量组(167mg ·kg -1)和SI 高剂量组(333mg ·kg -1),每组10只小鼠。SI 组应

激的同时给与SI 处理。SI 组和应激模型组束缚持续30d ,束缚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皮质醇含量,卵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活力及丙二醛(MDA )含量的变化。结果皮质醇水平:应激模型组及SI 低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SI 各剂量组明显低于应激模型组(P <0.05),其中SI 中剂量组皮质醇水平降低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SI 中、高剂量组皮质醇虽然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卵巢组织中SOD 、GSH-Px 活力及MDA 含量:应激模型组及SI 低剂量组卵巢组织中SOD 、GSH-Px 活力均低于对照组,MDA 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与应激模型组比较,SI 各剂量组小鼠卵巢组织中SOD 、GSH-Px 活力均明显升高,MDA 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 <0.05),其中以SI 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SI 可以对抗或降低应激所致的小鼠卵巢组

织的氧化损伤。关键词:心理应激;大豆异黄酮;卵巢;SOD ;MDA ;GSH-Px ;动物,实验;小鼠

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2)12-0015-04

Protective Effect of Soy Isoflavones on Ovarian Oxidative

Damage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Stress

XIAO Wei-rong 1,YUAN Zhao-qing 2,YU Yu-zhen 1,XU Liang-quan 3,ZOU Wen-bing 4

(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Fengcheng,Fengcheng 331100,China;2.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anza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zai 336100,China;3.Department of Medical Experimental Training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China;4.Department of Medical Services ,Fengcheng People ’s Hospital ,

Fengcheng 331100,China)

A 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oy isoflavones (SI )on the ovarian oxidative damage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mice.Methods The animal model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was established by restraint for 30days.A total of 50female mice only just sexually matur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ive groups :control group ,stress group ,low dose SI treatment group (83mg ·kg -1),

middle dose SI treatment group (167mg ·kg -1)and high dose SI treatment group (333mg ·kg -1),with 10rats in each group.SI treatment was given to stress rats.Serum cortisol levels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 -PX )activity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in ovarian tissue were examined.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levels of cortisol significantly 大豆异黄酮对心理应激所致

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肖卫荣1,袁照清2,余玉珍1,徐良全3,邹文斌4

(1.丰城市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江西丰城331100;2.万载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西万载336100;

3.南昌大学医学实验教学部,南昌330006;

4.丰城市人民医院医务科,江西丰城331100)

收稿日期:2012-10-11

基金项目:宜春科技局科技计划(JXYC2011KSC017)

作者简介:肖卫荣(1972—),女,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徐良全,讲师,E-mail:xlq2005002@https://www.doczj.com/doc/1b10564363.html, 15··

心理压力与人体健康

心理压力与人体健康 压力定义:当一个人觉得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压力事件会减弱人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因此,凡生活中出现重大的变化之后,人生病或遭遇意外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大,所以都需要重新进行适应。当一个人经历重大生活变动时,死亡几率会提高。 ⒈压力的来源 ⑴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不仅直接造成不良后果,而且还有着长期效应,因此,重大生活事件能够较有效地预测人在1~2年内的健康状况(见表1 社会性再适应等级量表)。 ⑵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根据经常发生的、来自工作或家庭生活的“烦心事”,来预测人的健康状况,要比根据重大生活事件所做的预测更为准确。一般来说,那些压力强度高的“核心问题”都与工作、家庭或人际关系有关(见表2 日常生活中易使人产生心理压力的事件)。 ⑶长期过度操劳导致“心身耗竭综合征”:各行各业的工作压力正在增加,人们正疲于奔命,心身耗竭综合征正在袭击全球,很多人都饱受折磨:在心理方面,情绪容易波动,睡眠不稳,而且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生理方面,头晕目眩、腰酸背痛,或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如果忽视身体锻炼,无视饮食规律,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就会进而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导致“过劳死”。 ⒉让人觉得某个事件有压力的原因 当人们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转变或者发生巨变后,通常会感到压力甚至生病。然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认为,主观情境对人的影响会大于客观情境。一件事情是否算得上压力?压力是大是小?取决于个人对事件的看法而不是事件本身。因此,一个人的控制感、自我效能以及对人生负性事件的归因,都是个人心理调适和心身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 ⑴个人控制感:人们通常喜欢评估能否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其结果与个人的控制点有关。控制点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内控),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外控)的一般性期望。有内控点的人相信自己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往往认为自己要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负责。那些有外控点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生活是由运气、命运或他人决定的。内控点与健康、成就、社会活动积极性和幸福感相联系。 如果人们感觉能预测或控制各种应激源,那么大多数人就能容忍它们。对工作环境和活动有着最大控制的人─—比如经理主管人员和管理者─—很少会得病和感到有压力。而从事重复性工作和提升机会很少的雇员因对工作环境和活动的控制很小,所以他们更易得病和感到有压力。增强养老院里老人的控制感,让他们负起责任去照顾自己,能降低其死亡率。对于拥挤而言,并不是因为拥挤本身导致了压力的产生,而是个体感到不能控制或者躲避拥挤的环境因而产生了压力。对噪音的影响也是如此。控制感影响免疫系统,这就是它能帮助人们快速地从外科手术和一些疾病中康复的原因。对健康和幸福构成最大威胁的事情发生在你感觉无法摆脱一个不可预知而持续存在的情境。 ⑵自我效能: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生活固然重要,但相信自己能够确实采取一些特定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很重要。自我效能是指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成期望目标的信念。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预测若干重要的健康行为,例如戒烟、减肥、减少胆固醇摄取以及规律运动的可能性。上述行为的预测并非如前所述的一般性的控制感,而是个人表现在特定行为上的信心。但是,一个人在某方面就算具备了很高的自我效能,例如很有把握自己能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但在另一方面的自我效能却可能十分低,例如没有把握自己能够

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适应问题 从老百姓到军人,从战士到班长、军官,青年军人经常要面对新的情况,扮演新的角色,执行新的任务,适应新的环境。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新兵入营后的心理适应、服役期间角色变化的心理适应、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军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退役时的心理适应等问题。其中以新兵入营后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的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明显。 (二)自我意识问题 青年军人在自我发展中,既存在着自我认识、评价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同时又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如何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将是青年军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青年军人自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相互矛盾的倾向;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感;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的独立意识与过分的逆反心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自卑心理。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军人自卑主要表现在; (1)消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明显不如他人。(2)泛化,有的人由于身体引起的自卑,使他感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及社会交往能力均不如别人。(3)敏感性和掩饰性,具有自卑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常把别人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由于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知道,因而常加以掩饰或否认,或回避与别人交往,或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三)人际关系问题 人类的适应,首先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障碍主要也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心理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军人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与他人交往平淡,社交恐惧,不想交往等。其中孤独心理和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绪体验。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人人都不可交。猜疑心理是军人交往中的一种消极心理,如有的军人在发展进步遇到挫折,愿望不能实现时,便疑心谁跟自己过不去。当受到领导批评时,总是疑心谁向领导打了小报告,疑心与自己竞争的入使绊子,疑心与自己有过结的人伺机报复等。甚至有人对自己稍微表现出一丝异常,就怀疑是对自已有成见。个人一旦掉进无端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战友失去信任,对自己心生疑窦,既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孤独心理是因缺乏与人的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心理上的孤独并不等于一个人独处,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虽有表面接触,但缺乏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不

07护理心理学实验二SCL-90、SDS、SAS量表测量法

医学心理学实验二SCL-90、SDS、SAS量表测量法 (10) 清点人数、记载考勤、维护实验秩序 一、实验内容 1、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法。 2、抑郁量表(SDS)测量法。 3、焦虑量表(SAS)测量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SCL-90、SDS、SAS量表的应用范围。 2、掌握SCL-90、SDS、SAS量表的测量方法。 3、熟悉SCL-90、SDS、SAS量表测量结果的分析。 三、实验材料 1、SCL-90、SDS、SAS的量表及自评记分表。 2、SCL-90、SDS、SAS常模。 四、实验方法 ㈠SCL-90量表测量法 1、选用SCL-90量表(见教材P112-114)。 2、选用SCL-90自评记分表。 3、测量者逐项宣读症状内容,被测者按五级评分法逐项自评记分(五级评分法:无=1;轻微=2;中度=3;偏重=4;严重=5)。 4、按计分表的顺序,分别计算出9个因子的得分,第10项不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⑴总分:90个项目得分之和。 ⑵总均分:总分除以90项。 ⑶阳性项目数、阴性项数。 ⑷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 阳性项目数 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 ⑸因子分= —————————————— 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⑹结果分析(参照SCL-90常模比较): ①各项目大于1个标准差的为该项目的轻度异常。

②各项目大于2个标准差的为该项目的中度异常。 ③各项目大于3个标准差的为该项目的重度异常。 ⑺结果报告:通过测量,本人SCL-90哪些因子属于正常;哪些因子属于异常,程度如何(轻度或中度或重度)。

得分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F10 SCL —90坐标图 ㈡抑郁量表(SDS )测量法 1、量表:选用SDS 量表(见教材P115-116)。 2、测量:测量者逐项宣读症状内容,被测者按四级评分法逐项自评记分。其中,2、5、6、11、12、14、16、17、18、20题为反向计分(4、 3、2、1),其他均为正向计分(1、2、3、4)。 3、计分:用四级评分法计分(正向计分:1=从无或偶;2=有时;3=经常;4=总是如此。反向计分:4=从无或偶;3=有时;2=经常;1=总是如此)。 ⑴粗分(raw score):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 ⑵标准分(index score, Y ):Y=粗分×1.25。 4、结果分析:用标准分(Y )与常模进行比较,观察自己所属范围。 5、结果报告:通过测量,本人SDS 标准分为××,属于××范围。 SDS 和SAS 常模参考标准 ㈢焦虑量表(SAS )测量法 1、量表:选用SAS 量表(见教材P116-117)。 2、测量:测量者逐项宣读症状内容,被测者按四级评分法逐项自评记分。其中5、9、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电子教案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4护理心理学2

1:主要用右手的人的左大脑半球的主要功能除外() 1.音乐欣赏 2.语言知觉 3.文字书写 4.阅读 5.数学演算 2:以固执.多疑.好争辩和过度敏感为主要表现特点的人格障碍称作() 1.无情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强迫型人格障碍 4.分裂型人格障碍 5.癔症型人格障碍 3:某人在单位受到上司的批评,回到家里跟妻子无端发火,此种现象从心理防御机制上说属于() 1.转换 2.转移 3.抵消 4.补偿 5.反向形成 4: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的创建者是() 1.弗洛伊德

2.冯特 3.马斯洛 4.艾宾浩斯 5.桑代克 5:衡量一个人创造性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其有无() 1.动作思维 2.抽象思维 3.集中性思维 4.分散性思维 5.习惯性思维 6:中年人社会化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1.能正确对待紧张性心理反应 2.人格特征基本定型 3.学会心理放松技术 4.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 5.建立了积极的认知体系 7:因“门当户对”或“同病相怜”等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其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是() 1.接近性因素 2.相似性因素 3.互补性因素 4.报偿性因素

5.美感性因素 8:针对“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最有效的增强记忆的措施是() 1.及时复习 2.培养兴趣 3.减少干扰 4.加强理解 5.合理用脑 9:预防人格障碍形成的极为重要的措施是() 1.早期教育 2.自我控制 3.自我松弛 4.服用碳酸锂 5.经常进行心理咨询 10:“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在看待他人时出现的()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印象 5.投射效应 11: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能够遵循“现实原则”的意识活动属于() 1.潜意识

护理心理学作业 (1)-1

名词解释 1.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再认。 2.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3.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4.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5.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6.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7.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8.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9.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 10.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治疗者与来访者得关系为桥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12.患者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之后,他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 13. 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 14.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15.信度: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16.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17.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8.临床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19.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20.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1.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 22.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3.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24.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25. 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26.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27. 护士角色人格: 特指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28.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的、随时可能影响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 29.注意: 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30.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简答题 1.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信息编码。②态度。③知识。④沟通技巧。⑤社会文化背景。 2.简述沟通的概念及特点? 答:沟通也称为信息交流,是指发讯者把信息(也包括发讯者的思想、知识、观念、意图、想法等在内)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讯者,达到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的效果,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得心理状况可能就是健康得,也可能就是不健康得,那么就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与决定着一个人得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得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得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得因素,对人得心理健康有很大得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得失误与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得内部,个人得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得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得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得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得能力,就会对人得健康构成严重得威胁,导致心身疾病得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与“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就是由于身体与心理得双重影响所导致得,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得影响与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都就是生活中得客观存在,都就是难以避免得。谁都会遇到不顺心得事,谁都会有自己得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得成份越大而分母上得成分越小得话,一个人得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得消极得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得比重,提高个体得自信心,提高个体得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得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得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得“压力”转化为积极得动力。“自信心”就是一个人重要得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得能力也就越强,她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得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就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得她人在精神上得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得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得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得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得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与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得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得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得家庭,那么当她遇到心理压力得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得支持与依靠。此外,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得人,提供及时而有力得帮助,提供必要得心理营养,提高机体得“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对个体得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得产生 心理应激就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得一种必然得存在,从大得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得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得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得压力与负担。从小得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得冲击与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得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您自己得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得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得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得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与奈维德1983年在她们合作得专著:《适应与成长:生活得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得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得生理疼痛、生病或者就是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得不适感等。(3)抑郁或焦虑:包括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得情绪低落与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得气质或性格所造成得长时期抑郁与焦虑。(4)遭受挫折:

护理心理学实验

护理学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 艾森克人格问卷:一个人的性格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和基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改的。既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所喜欢的,我们只能努力去把它们变成我们喜欢的。我们要通过心理量表了解自己的性格,从而发现发现我们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在以后的道路上学会选利避害。也找到我们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有在自己喜欢的工作里,我们的人生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症状自评量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信息发达,交通发达,工业发达,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压力山大。所以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心理问题,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身心是否健康对自己是很重要的,只有身心健康了,我们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学习。 二、实验材料: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老师度玩说明后,在安静无人打扰的环境下填写问卷。 (2)填写完问卷后,根据结果需要统计好分值 (3)根据结果的分值得出最终的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E)、神经质(又称情绪性)(N)和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P),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 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等特点。它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四、实验结果: 根据受测者在各量表上获得的总分(粗分),据常模换算出标准分T分(T=50+10*(X-M)/SD),便可分析受测者的个性特点。各量表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

EMDR: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 2011年4月11日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这个心理治疗方法的英文全称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往往被人们简称为:EMDR。EMDR被认为是一个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非常有效果的心理治疗方法,并且EMDR是在国外治疗PTSD的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从几个方面对EMDR 做一简要介绍。 一、EMDR及其发展简史 1987 年,心理学家Francine Shapiro[1]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她自己随意的眼球运动能使自己负性的、使人心烦意乱思想的强烈程度减轻。这一发现启发Shapiro创建EMDR心理疗法。之后,Francine Shapiro开始探索把EMDR的方法用在治疗越战老兵和遭受躯体、性攻击受害者中PTSD患者的研究当中。研究发现,EMDR 这个新的治疗办法在减轻PTSD患者的恶梦、创伤性闪回、闯入性负性思维、和回避行为的表现程度方面显示出比较好的疗效。 Shapiro[2]认为EMDR 是"由一个模式,一套原则,治疗程序和协议组成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被认为能够帮助接近和处理来访者的创伤性记忆,而且通过对来访者情绪痛苦的脱敏、相关认知的重新建构、和伴随的生理警觉性的降低,使创伤性记忆得到适应性的处理。Shapiro[3]主张EMDR开创了心理治疗领域中一个新的范式(a new paradigm)。由于EMDR要求来访者短暂地暴露于相关的创伤性记忆内容和能诱发痛苦体验与事件有关的外界和内心的迹象,以及它的结构性的治疗协议等特点,所以EMDR是一种显然完全不同于其他心理治疗的方法。 自从1989年Francine Shapiro发表了她的最初研究成果以后,全世界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对EMDR进行了研究和发展。研究发现,不仅仅是让眼球运动,而且在PTSD患者专注于一个记忆内容的同时,让他听一种音调或感觉手的节拍运动都可以使患者与该记忆内容相关联的情绪、思维、感觉和行为发生快速的适应性变化。1991 年制订出了EMDR的培训标准,1995年由Francine Shapiro编写的专业教科书出版,2001年该教科书再版发行。 二、PTSD症状精神病理基础和EMDR治疗机理: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切知道EMDR的治疗机理是什么,因为我们仍然不知道大脑的具体工作机理是什么。 然而,已经有证据说明[1],人类具备一种内在的适应性信息处理系统(an innate adap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这个信息处理系统是作为人类思维和情绪自我调节功能的一个部分而存在的。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感觉非常心烦和痛苦的时候,他的大脑是不能象正常时那样处理信息的。一部分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时,那些能激发强烈情绪反应的创伤性事件和经历创伤时反复出现的情景(recurring situation)使当事人内在的适应性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发生"凝结"和"阻滞"。随后,那些创伤性体验的内心和外界的象征或迹象不断地触发与当事人首次曾经历创伤时一样强烈的视觉、听觉、味觉、思维、身体感觉(生理)或情绪上的重复再体验(reexperiencing),导致了PTSD症状的出现。诸如此类的没有被当事人适应性处理的创伤性记忆可能对当事人在如何看待世界和对他人关系的问题上产生一种非常深刻的负性影响。在这些未能被适应性处理的的创伤性经验影响下,当事人的行为往往会变的非常的不灵活和局限,以便避免痛苦再体验现象的反复发生。这就是PTSD症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 xx中队 副指导员 xxx 授课目的: 通过学习,使官兵拥有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军人圆满、出色、高效绩地完成学习、训练和战斗任务。 授课要点: 第一章、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第二章、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三章、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不良意志品质及其克服。 第五章、新兵入伍的心理适应. 教育方法:集中授课,提问答疑 内容: 第一章、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危难险重的任务和紧张艰苦的生活,常会引发军人的不良情绪。 一、军人平时常见的不良情绪 (一)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抑郁可以属于正常情绪范围,在引起忧伤或悲痛的情境事件中,我们大都有过抑郁的情绪

体验。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对各种事情缺乏兴趣、回避与他人交往。但在抑郁严重发展的情况下,它又能转化为病态情绪,使人饱受困扰。 抑郁情绪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线是难以截然划分的。一般来说,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能对其所遭遇的现实和自身的处境作出恰当的分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并有足够的自信与自尊,虽然体验到抑郁,但无行为异常,即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抑郁状态导致对情境不能作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例如,由于过度的压力感而情绪低落与绝望,失去兴趣,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属于异常的范畴了。 当心情低落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且持续一定时间(至少两周以上),可作为一种病态情绪对待,应考虑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大夫求助。 病态抑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第一,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往常感兴趣的事也会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第二,对前途悲观。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和不可收拾,严重者可感到绝望。 第三,无助感。感到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别人对自己也爱莫能助。 第四,精神疲惫。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

护理心理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学科:人文《护理心理学》 专业:护理、涉外 班级: 任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董作华 起止日期: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

《护理心理学》 主编蒋继国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护理心理学》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技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决临床护理中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心身健康。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会全面、系统地分析疾病和健康问题,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整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措施。 4.掌握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5.理解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6.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按照认识规律指导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能够主动调节情绪,养成良好的人格,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 3.能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问题,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对病人 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4.学会基本的临床心理技能。 5.学会常用的心理实验操作方法。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学时安排

护理心理学单选题

1:急危重症病人不常有的负性情绪是() 1.急躁 2.悲哀 3.紧张与恐惧 4.愤怒 5.焦虑 2:心理因素中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是() 1.感知觉 2.情绪 3.气质 4.能力 5.心理冲突 3: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一个新标志是() 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2.与父母之间产生心理代沟 3.情绪不稳定 4.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5.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 4:在人际关系中受接近性因素影响较大的例子是() 1.志同道合

2.门当户对 3.远亲不如近邻 4.同病相怜 5.君子之交淡如水 5:假如一个住院病人很喜欢一个聪明勤快的护士,即使这个护士在为其静脉穿刺时会偶有失误,病人也会很宽容地给予谅解,这在人际认知理论中应属于()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投射效应 5.刻板印象 6:不符合中年期生理.心理特点的表述是() 1.人格特征基本定型 2.角色复杂,易产生心理应激 3.部分人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 4.心身疾病发病率高 5.情绪不稳定 7: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称为()

1.感觉对比 2.感觉补偿 3.联觉 4.痛觉 5.感觉适应 8:对神经症的不正确认识是() 1.是一组伴有脑器质性病变的心理障碍 2.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受心理.社会环境影响 3.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4.病人自知力完整 5.能主动求医 9:预防人格障碍形成的极为重要的措施是(A ) 1.早期教育 2.自我控制 3.自我松弛 4.服用碳酸锂 5.经常进行心理咨询 10:认知过程不包括() 1.感觉 2.动机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院 学科门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 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 1.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因此,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1.2 情绪的特征 目前,我们处于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当前新形势下,紧张的部队生活,繁重的工作任务,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考验,基层所队官兵心理长期得不到休整减压,官兵中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思想问题明显增多。因此,加强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笔者认为要加强基层官兵心理教育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体系,强化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首先要充分重视心理教育机构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以及骨干的配备、培训和管理等方面,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官兵的认识统一起来,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条件。 (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动力源,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保障制度是搞好基层官兵心理教育的可靠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心理教育工作应从部队实际出发,建立由支队级党委机关统一领导的,政工干部和卫生干部为骨干的、政治工作系统与医疗卫生系统相结合的心理教育体系和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机制。成立由多部门联合组成的专职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为心理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要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 联动机制就是要构成心理教育的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调适、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等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的一系列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测试、咨询、训练、疏导、反馈”五位一体的联动、互动机制,以此来提高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制定心理测试机制。每年或每半年,对官兵适时进行心理测验,测试结果一方面可以为心理教育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掌握官兵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人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另外,心理测验应由专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特别是要做好测试结果的保密工作,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和扩散,给基层官兵带来不良心理影响。 (二)建立健全官兵心理档案建立官兵心理档案,就是把官兵日常心理变化情况、官兵的思想情况、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医生的建议与忠告记录入档,为准确把握官兵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一是建立个人心理档案。从入伍开始,就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将心理状况和个性特点、能力特征分别记录建档,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还应登记家族病史和本人过去精神健康状况,由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管理。二是档案资料及时更新。档案资料及时更新就是要把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复杂环境下的官兵心理变化及时记录在案。 或每年度、季度定时对基层官兵进行心理测试,测试其心理存在哪些变化,并将结果及时录入档案。这样一来,就可以掌握官兵心理变化规律,完善和更新心理教育内容、方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 2 分/ 题,共50 分 1、世界上首创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C) A. 华生 B.艾宾浩斯 C. 冯特 D.弗洛伊德 2、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是( B ) A. 观察法 B.调查法 C. 测验法 D.实验法 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是( A) A. 弗洛伊德 B.巴浦洛夫 C. 马斯洛 D.华生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分为几个信息单位( A ) A.5-9 B. 3-7 C. 7-11 D.9-13 5、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求知欲是一种( B ) A. 责任感 B.理智感 C. 集体感 D.道德感 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A) A. 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双重的趋避冲突 7、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 A. 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 实践作用 D.主观努力 8、一外地患者住院,思念亲人,泪流不止,表现出患者哪一 需 要未满足( C )

9、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是 10、青少年什么心理最多见 11、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有 12、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13、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以下哪种疾病混淆 14、患者对刚做过或早已过去的事情要反复地进行回忆, 是指 15、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不包括 16、患者总是严肃认真、固执、猜疑,属于下列哪种人格 障碍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的需要 D. 尊重需要 A. 反向 B. 否认 C. 升华 D. 幽默 A. 紧张 B. 恐惧 C. 矛盾 D. 快乐 A. 心态好 B. 智商高 C. 善于调控情绪 D. 道德品质高 尚 A. 生活方式 B. 语言 C. 风俗习惯 D. 结婚或离婚 A. 甲亢 B. 糖尿病 C. 肺结核 D. 胃溃疡 A. 强迫怀疑 B. 强迫回忆 C. 强迫联想 D. 强迫行为 A. 确立生存意义 B. 适度锻炼运 动 C. 加强学习能力 D. 加强人际交往 A. 偏执型人格障碍 B. 反社会型人格障 碍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2分/题,共50分 1、世界上首创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C ) A.华生 B.艾宾浩斯 C.冯特 D.弗洛伊德 2、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是( A ) A.弗洛伊德 B.巴浦洛夫 C.马斯洛 D.华生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分为几个信息单位( A ) A.5-9 B. 3-7 C. 7-11 D.9-13 5、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求知欲是一种( B ) A.责任感 B.理智感

C.集体感 D.道德感 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A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的趋避冲突 7、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A.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实践作用 D.主观努力 8、一外地患者住院,思念亲人,泪流不止,表现出患者哪一需要未满足(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9、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是( C ) A.反向 B.否认 C.升华 D.幽默 10、青少年什么心理最多见( C ) A.紧张 B.恐惧 C.矛盾 D.快乐 11、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有( C )

A.心态好 B.智商高 C.善于调控情绪 D.道德品质高尚 12、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D ) A.生活方式 B.语言 C.风俗习惯 D.结婚或离婚 13、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以下哪种疾病混淆( A ) A.甲亢 B.糖尿病 C.肺结核 D.胃溃疡 14、患者对刚做过或早已过去的事情要反复地进行回忆,是指( B ) A.强迫怀疑 B.强迫回忆 C.强迫联想 D.强迫行为 15、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不包括( C ) A.确立生存意义 B.适度锻炼运动 C.加强学习能力 D.加强人际交往 16、患者总是严肃认真、固执、猜疑,属于下列哪种人格障碍( A )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C.边缘型人格障碍 D.冲动型人格障碍

精选-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 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赵梅万念俱灰。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0 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 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 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提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一,先让自己的紧张的情绪平静下来.深呼吸,注意力集中在双肩,然后一边深呼吸一边放松肩膀.从而你整个人都会慢慢的平静放松下来 二,然后用手按着自己的心脏的地方.对着自己说话. 比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吧.我要冷静..等等的话语.这样有助于你能够在冲突中冷静下来处理问题 ),使他们不再重复创伤经历,避免了二次创伤,情绪也很快得到了改善。2, 认知治疗。通过认知调整,赵梅认识到了自己对丈夫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从此不再自责、内疚。3,告别仪式。在丈夫的遗像前,赵梅告别了丈夫,在心理上接受了丈夫离开她的事实。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