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培优上

五年级数学培优上

五年级数学培优上
五年级数学培优上

目录

第一讲小数的速算与巧算 (2)

第二讲循环小数与周期问题 (8)

第三讲平均数问题 (13)

第四讲行程问题(一)相遇相背 (18)

第五讲行程问题(二)追及反向 (23)

第六讲行程问题(三)过桥流水 (28)

第七讲平面图形面积(一) (34)

第八讲平面图形面积(二) (42)

第九讲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9)

第十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55)

第十一讲逻辑推理 (63)

第十二讲容斥原理 (72)

第一讲小数的速算与巧算

一、知识点拨

直观地说,小数巧算就是根据小数的计算算理和前面学过的整数运算法则进行简便计算,它的基本策略是“凑整”。具体地讲,可以有下列主要途径:

(1)利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

(2)利用和、差、积、商不变的性质。(3)正确地去括号或是添括号也可以使计算简便,

去括号的基本方法有:

a+(b-c)=a+b-c; a-(b-c)=a-b+c; a-(b+c)=a-b-c;a×(b÷e)=a×b÷c; a÷(b÷c)=a÷b×c; a÷(b×e)=a÷b÷c。

(4)利用“等差数列求和法”、“等积变形”、“循环小数的知识”等进行简便计算。

在实际的问题解答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

二、范例分析

例1计算(1)21.5+89.38+117.7+90.62+40.8

(2)17.32一(4.32+6.7)-2.3

分析与解这两道习题的主要特征是其中的几个数相加或相减结果是整数,所以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去凑整。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才能凑整。

解:(1)原式=(89.38+90.62)+(21.5+117.7+40.8)

=180+180

=360

(2)原式=17.32—4.32—6.7—2.3

=13一(6.7+2.3)

=13—9

=4

例2计算(1)1.997+2.98+3.9+0.2

(2)3.18+3.25+3.17+3.22+3.19

分析与解这两题都是加法,不能用运算法则进行简便计算,但仔细观察每道习题的数字特征,第(1)题的前三个数都接近整数,第(2)小题的数都比较相近,因此可以运用和不变的性质进行简算。

解:(1)原式=(2+3+4+0.2)一(0.003+0.02+0.1)

=9.2-0.123

=9.077

(2)原式=3.2×5—0.02+0.05—0.03+0.02-0.01

=16+0.01

=16.01

例3计算(1)32×0.25×1.25 (2)5.6÷2.5÷0.4

分析与解这两题连乘连除,如果直接按步骤计算的话,就比较复杂。但如果能充分运用125×8,25×4,5×2等常见凑整的算式,可以使计算大大简便。

解:(1)原式=(4×0.25)×(8×1.25)

=l×10

=10

(2)原式=5.6÷(2.5×0.4)

=5.6÷1

=5.6

例4计算(1)24.8×125 (2)1.2÷0.25

分析与解如果直接计算这两道习题比较复杂,我们可以运用积不变的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解:(1)原式=(24.8÷8)×(125×8)

=3.1×1000

=3100

(2)原式=(1.2×4)÷(0.25×4)

=4.8÷1

=4.8

例5 计算7.5×2.3+1.9×2.5+12.5×0.4

分析与解这道习题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解:原式=7.5×1.9+7.5×0.4+1.9×2.5+12.5×0.4 =(7.5+2.5) ×1.9+(7.5+12.5) ×0.4

=19+8

=27

例6计算(1)4.05+4.08+4.11+…+7.02

分析与解这题是加法,但个数很多,仔细观察,每两个数之间

的差都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进行简算。

解:原式=(4.05+7.02) ×100÷2

=553.5

例7计算(1+0.23+0.34) ×(0.23+0.34+0.65)一(1+0.23+0.34+0.65) ×(0.23+0.34)

分析与解直接计算这道题并不难但有点繁,仔细观察这道习题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有重复出现的数和算式,如果能用字母来代替并参与运算,就会使计算简化。

可设0.23+0.34为A,0.23+0.34+0.65为B,

解:原式=(1+A) ×B一(1+B) ×A

=B+A×B-A—A×B

=B—A

=0.23+0.34+0.65一(0.23+0.34)

=0.65

三、随堂练习

1.计算(1)18.63+5.68+10.2+41.37+29.8

(2)23.41—18.97+15.49一11.03

2.计算(1)16.1+15.9+15.8+16.3+15.7

(2)1.9999+19.999+199.99+1999.9+19999 3.(1) 4.5÷0.25÷0.45

(2) 49÷3.5÷0.2

4、14.72×12.5×3.2×0.25

5.4.68×32+7.5×46.8-0.468×70

6. 86×4.4+8.8×7

7.(6.4×5×8.1)÷(3.2×2.5×2.7)

8 .(1+0.12+0.23+0.34)*(0.12+0.23+0.34+0.45)-(1+0.12+0.23+0.34+0.4 5) *(0.12+0.23+0.34)

四、课后练习

1、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2、0.2+0.4+0.8+1.6+3.2+6.4+12.8+25.6+51.2+102.4

3、3.8×4.5+0.45×38+0.038×10

4、8.5÷1.25÷0.8

5、6.3×2.7-7.5×5.3+4.8×6.3

6、28.67×67+3.2×286.7+573.4×0.05

7、99.9×88.8+88.8×77.7+77.7×66.6+66.6×55.5

第二讲 循环小数与周期问题

一、知识点拨

在用期性问题里,关键是找到规律性现象的周期,这样就可以使较难

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所以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抓住两点:

1.找出规律,发现周期现象,确定重复出现的元素的个数和周期。

2。将题中要求的问题和某一周期的等式相对应,再运用一些简单

的计算和分祈求出答案。

二、范例分析

例1计算1÷7,小数点后面第i00位上的数字是几?

分析与解 1÷7=0.142857142857142857…观察小数点后面的数

字,每6个数字一循环,循环节是“142857“,周期为6。因为100÷6=16……

4,余数是4,可知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第17个周期中的第4个

的数字,即是8。

例2 计算6÷7商的小数点后面1000个数字的和是几?

分析与解 6÷7=0.8·57142·

,在一个循环节里,数字和=

(8+5+7+1+4+2)=27,1000÷6=166……4,1000个数字和=166×

27+8+5+7+1=4503。

例3 在循环小数0.2·763824·中,最少从小数点右面第几位开始到

第几位为止的数字之和等于2020。

分析与解 循环小数0.2·763824·的循环节“2763824”中各数字和

为2+7+6+3+8+2+4=32。2020÷32=63……4,说明2020需要63个32和一个

4,所以可以从小数点后面第七位的4开始计算,后面再用63次循环节即可。

一个循环节有7个数字,63×7=441,441+7=448位。所以最少从小数点第

七位开始到第448位为止数字之和等于2020。

例4 在小数1.80524102007上加两个循环点,能得到的最小的循

环小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 要得到最小的循环小数,首先找出小数部分最小的数,

显然这个数是0,再看0后面一位以上的数字,有05,02,00,07,其中

00最小,所以得到的最小循环小数为1.805241020·07·。

例5 求2937

×847143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分析与解 我们知道,两数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由两个因数的个

位数字决定的,多个因数相乘也是如此。所以

2937×847143的个位数字与2937

×73的个位数字相同。又根据末位数字的周期规律:29÷4=7……1,37÷4=9……1,那么:2937

×847143积的个位数字与7×3的个位数字相同,即是1。

例6 下面是一个11位数,每3个相邻数字之和都是17,那么“?”

处表示的数字是几?

分析与解 由题意可知,在这个11位数中,每相邻的3个数字之和

为17,从左边数起第一位数字与第二、三位数字之和为17,第二、三位数

字与第四位数字之和也是17,所以第四位数字是8。这样数字的规律是从左

至右每3位一循环,同理从右至左也是每三位一循环,所以“?”处是6。

三、随堂练习

1.计算4÷7,并将结果用“四舍五入”精确到小数后第100位,

这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2.循环小数 0.?219?

9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这100个数字

的和是多少?

3.在循环小数0.?

6740637

?

9中,最少从小数右面第几位开始,到第

几位为止的数字之和等于20107?

4.在循环小数2.7128156?

1中的某一位数字上再添上一个表示循环的点

后,使得新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大或尽可能小。

5.2007年1月1日正好是星期一,那么2007年6月1日是星期几?

6.把小数0.8702531变成循环小数,要使第100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表示循环节的两个数应分别加在哪两个数字上面?

7.在循环小数0.7201495?

3的某一位数上再添上一个表示循环的点后,

使得新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大或尽可能小。

8.求下列各数的个位数字。

(1)

53474733 (2)200520062007××579

9.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按照这样的方式,在一百天内打鱼的天数有

多少天?(2008年第六届“希望杯”五年级试题)

10.下面是一个8位数,每3个相邻数字之和都是14,你知道问号所

代表的数字是几吗?

11.2005年4月10日是星期日,则2005年6月1日是星期几?

(2005年第三届“希望杯”四年级试题)

12.我国农历有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

猪,按顺序代表各年份的习惯。

例如2006是狗年,2007是猪年……你能推出2100年是什么年吗?

四、课后练习

1.计算9÷13,商的小数点后面第200位上的数字是几?

2.循环小数0.12?

345678

?

9的小数点后第2006位上的数字是几?

3.小数0.738231693450添上表示循环节的两个点,使其变成循环小数。已知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是3,这循环小数是怎样的?(2004年奥林匹克决赛A卷试题)

4.计算16÷37,商的小数点后2010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第三讲平均数问题

一、知识点拨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计算“平均产量”、“平均成绩”、“平均速度“、“平均分配所得”等算术平均数问题。把若干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就是平均数问题。解决平均数问题关键是要先理清问题中的“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等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灵活运用下面三个基本关系式解题: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也可以先确定某一个数为基本数,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有时能使问题很简便地解决。

二、范例分析

例1 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分析与解根据关系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可求出原来五个数的和是18×5=90,改动后五个数的和是16×5=80,显然五个数的总和少了90—80—10,这少了的10就是把那个数改为6后减少的。

所以这个改动的数是:6+10=16

例2 学校足球队18人合影留念,照了六英寸照片。已知洗3张照片的价格是45元;其余的需要加洗,每张0.3元。如果每人各得一张,平均每人需多少元?

分析与解由题意可知18人合影留念,每人各得一张就需要18张照片。已经有了3张,还需加洗(18—3=15)张,这15张照片的单价是每张0.3元,先计算出18照片需要的总价,然后用总价除以总人数,就是平均每人需要的多少元。

所以每人需:[4.5+0.3×(18-3)]÷18=0.5(元)

例3 从小到大排着有5个数,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11,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13,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12,求第三个数。

分析与解先求出五个数的和:12×5=6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11×3=33,后三个数的和:13×3=39。如果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第三个数就重复加了一次,必然比60多,这多出的部分就是第三个数。

所以第三个数是:11×3+13×3-12×5=12

例4 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带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4角钱,甲应收回多少钱?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8个面包是平均分着吃,三个人吃的面包一样多,分摊的钱也应该同样多。丙最后拿出4角钱,说明每人都吃了4角钱的面包,这样就不难求出面包的单价了,甲应收回的钱也就好算了。

4角=40分

40÷(8÷3)×5--40=35(分)

35分=3角5分

所以甲应该收回3角5分钱。

例5 在一次登山比赛中,李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李刚上、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分析与解在行程问题中求平均速度必须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所得的值。显然上山和下山的路程是相等的,要求往返的总路程,可先依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出上山的路程:40×18=720(米),下山的时间也可以求出了,720÷60=12(分)这样求出了总路程和总时间,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就好求了。 720×2÷(18+12)=48(米/分)

例6 某班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如果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0厘米,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2厘米。那么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009北京市“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读者评选活动试题)

分析与解题目中虽然男女生的人数都求不出,但它们存在着倍数关系,不妨设男同学有m人,那么女同学就有2m人,全班有3m人,根据平均数问题的关系式有:

(162×m+150×2m)÷(3m)

=(162m+300m)÷(3m)

=(162+300)×m÷(3m)

=(462÷3)×(m÷m)

=154(厘米)

例7李敏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期中检测中,她的成绩如下表,其中数学成绩和平均分空着,已知数学成绩比六门功课的总平均分数多5分。李敏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

分析与解

(86+90+84+82+78)÷5=84(分)→除数学外5门功课的平均分5÷5=1(分)→数学把多余的5分分给了另外5门课,每门可得1分。

84+1=85(分)→6门课的平均分

85+5=90(分)→数学的得分

三、随堂练习

1.某5个数的平均数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数为70,求这个数是多少?

2.小兰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两科分数共176分,如果再加上英语分数,三科的平均分就比语数两科的平均分多3分,小兰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多少?

4.甲、乙两地相距24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6小时,返回时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公里?

5。张强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0分,最近这次测验如果是100分,他的平均分就会提高到84分。那么,最近这次测验是第几次?(2008年“育苗杯”竞赛试题)

6.五位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58分;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9.46分;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6分。这个运动员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多少?

7.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包括小明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0分,其中小明得了96分。则小明以外的另5位同学的平均分为多少分?(2006年“希望杯”赛试题)

8.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23,26,30,33。那么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9.甲、乙、丙三人各出同样多的钱一起买回一批练习本。分配时,甲要的练习本比乙多16本,乙要的练习本比丙少2本。甲退还给丙2.40元,还要退还给乙多少元?(2008年“育苗杯”初赛试题)

10.某商店将4千克水果糖和6千克奶糖混合而成什锦糖,已知水果糖每千克4.2元,奶糖每千克5.6元,那么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11.育才小学器乐独奏比赛由五名评委打分。计分时,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我们称为无效分)再算出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下面是一名二胡选手的计分单,其中第五位评委给该选手打的分数看不清楚。你能算出它是多少吗?

四、课后练习

1.少年跳水大奖赛的裁判由6人组成,每名裁判给分最高不超过10分。第一名选手的得分情况是:全体裁判所给分数的平均分是9.68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则其余裁判所给分数的平均分是9.62分;如果去掉一个最低分,则其余分数的平均分是9.71分。那么所有裁判所给分数中最少可以是多少分?

2.小白兔在黑板上写了一串自然数,这串自然数从1开始,而且是连续的,后来它擦去了其中一个数,把剩下的数求平均数是16.1。你知道小白兔擦去的数是多少吗?

3.某学校有1000人参加高考,结果录取了150人,录取者的平均成绩与未被录取的平均成绩相差38分,全体考生的平均分是55分,录取者的平均分比录取线高7.3分,求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4.有一列数,第一数是105,第二数是85,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那么第999个数的整数部分是几?

第四讲行程问题(一)相遇相背

一、知识点拨

人行走,车行驶,飞机、轮船航行都离不开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这类问题在数学里面统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本讲我们主要学习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两物体相向运动,共走一段路程,可分为相向、相背、环行运动等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有如下关系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二、范例分析

例1 如图,甲、乙两辆货车分别同时从A、B两个城市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在距离两城中点35千米处相遇。那么A、B两个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5×2=70(千米)。而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60-50=10(千米),即可求出相遇时间为70÷10=7(小时),即两车开出后7小时相遇,则全程为(60+50)×7=770(千米)。

综合算式:(60+50)×[35×2÷(60-50)]=770(千米)

答:A、B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为770千米。

例2 如图,小华和小玲分别同时从家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小华已超过两地中点50米,这时他们俩还相距30米,小玲每分钟行多少米?

分析与解由题意可知5分钟小华行了120×5=600(米),且已过中点50米,则家到少年宫的路程的一半是600—50=550(米),此时他们俩还相距30米,则5分钟后小玲距中点还有50+30=80(米),那么小玲5分钟只行了550—80=470(米),则小玲每分钟行470÷5=94(米)。综合算式:[120×5

-50-(50+30)]÷5=94(米)

答:小玲每分钟行94米。

例3 A、B两城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都骑自行车从A城同时出发,甲比乙每小时慢4千米,乙到B城当即折返,于距B城12千米处与甲相遇,那么甲的速度是多少?(2001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B卷) 分析与解由于乙先到B城,并当即折返,且在距B城12千米处与甲相遇,那么相遇时,可知乙比甲多行12×2=24(千米),而甲每小时比乙慢4千米,则可求出他们行驶的时间为24÷4=6(小时),又由题意可知相遇时甲只行了60-12=48(千米),那么甲的速度为48÷6=8(千米)。综合算式:(60-12)÷[(12×2)÷4]=8(千米)

答:甲的速度是每小时行8千米。

例4 客车和货车早上8时分别从甲、乙两个城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到上午10时两车相距120千米,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那么甲、乙两城之间路程是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从上午10时到下午1时,共经过3小时,在这3小时里,客车和货车由开始的相距120千米到相遇后又相距120千米,两车共行了两个120千米,即240千米,那么两车的速度和为120×2÷3=80(千米)。从早上8时到10时两车共行了2小时,则两城间

的距离为80×2+120=280(干米)。

综合算式:120×2÷3×2+120=280(千米)

答:甲、乙两城之闯的路程是280千米。

例5 小华和爸爸一起乘汽车去武汉天河机场共行驶了420千米,用了5小时,途中一部分公路是普通公路,另一部分是高速公路。已知他们坐的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驶100千米,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驶60千米。那么他们行驶过的高速公路长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假如这5小时全部行驶的是普通公路,也就比实际行驶的路程少420—60×5=120(千米),而实际在高速公路上汽车每小时比在普通公路上多行100-60=40(千米),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120÷40=3(小时)。郡么高速公路长100×3=300(千米)。

综合算式:(420-60×5)÷(100一6)×100=300(千米)

答:高速公路长300千米。

三、随堂练习

1.小华每分钟行100米,小莉每分钟行30米,两人同时分别从学

校和体育馆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40米处相遇。那么学校到体育馆有多少

米?

2.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对开出,1.2小时后,两车相距435千

米。照同样的速度,出发 4.2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008年“育苗杯”初赛试题)

3.某人骑摩托车由A地到B地去办事,每小时行40千米,3小时后,

他还剩下总路程的一半差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2千米的速度行驶,还

需几小时到达B地?

4.甲、乙二人上午7时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小时比乙慢8千米,

上午11时乙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24千米处与甲相遇,求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支部队分别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对而行,一

名通信员骑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两支部队间不断往返联络。如果通

信员从出发到相遇共行了50千米,而甲部队比乙部队每小时多走0.6千米,

求两支部队行军的速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培优试题及答案

小数除法的应用能力检测卷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18分)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92,其中一个因数是1.6,另一个因数是( )。 2.4.8÷11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3.在4.4444,7.5252…,6.19393…,3.1415926…中,是循环小数的有( ),用简便形式分别记作 (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7.5÷()>7.5 7.5÷()<7.5 7.5÷()=1 7.5÷()=15 二、我会辨。(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2 分,共10分) 1.任何自然数(0除外)除以7,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 ) 2.求商的近似数时,要精确到十分位,就除到百分位,再根据百分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 ) 3.无限小数一定是循环小数。 ( ) 4.7.9953保留两位小数约是7.00。 ( ) 5.在除法中,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 )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 共10分) 1.9.4÷1.8的商是5时,余下的数是( )。 A.4B.0.4 C.0.04D.40 2.下面的算式中,只有一道题的商是1.8,不计算,你选( )。 A.46.8÷2.6 B.4.68÷2.6 C.0.468÷2.6 D.4.68÷26 3.与0.15÷1.2的商相等的是( )。 A.15÷12 B.1.5÷12 C.150÷12 D.15÷0.12 4.下面各式中,商小于1的是( )。 A.0.54÷0.032 B.76.3÷24 C.8.9÷9.2 D.4.5÷4.5 5.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4.0,这个数不可能是( )。 A.4.05B.3.97 C.4.01D.3.95 四、我会计算。(共44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8分) 2.5÷0 05=42.6÷6= 9.9÷3.3=4÷0.25= 21.14÷7=0.1÷0.01=

五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资料

五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资 料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姓名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3.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第4题图) 4.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 (? ?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X k B 1 . c o m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4.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 ? ?? ?? ?? ?B.? ?? ?? ? C. 5.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 ? )个小方块。

五年级数学上册培优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 一、填空题。(21分) 1、甲乙两数的商是0.5,如果甲和乙都扩大10倍,商是()。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m,是高的一半,它的面积是()。 3、一个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是28m,高是15m,面积是()。 4、a和b的和的5倍是()。 5、三个连续整数,中间一个是n,其它两个是()和()。 6、一个三角形比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48㎡,已知三角形的底是12m,,高是()。 7、如果7x+8和9x相等,那么x=()。 二、判断题。(15分) 1、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2、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4、a一定大于2a。() 5、0.25×0.4÷0.25×0.4的结果是1。() 三、选择题。(15分) 1、下面各组的两个式子中,结果相等的一组式子是() A、2a和a+a B、a2和2a C、2(a―1)和2a―1 2、小明有38张邮票,送给小华8张,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华原有()张。

A、22 B、30 C、11 3、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了()倍。 A、3 B、6 C、9 4、x÷0.1=0.1,这个方程的解是() A、x=1 B、x=0.01 C、x=0.1 5、a+5.2=b+64,那么() 五、解决问题。(40分)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某工厂原计划每天加工40个零件,3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10个,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3、王华借一本书看,每天看6页,8天看了一半。以后每天多看2页,正好在借期内看完。这本书的借期是多少天?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相距396千米的B地,当乙到B地时,甲离乙地还有44千米。已知甲每小时行64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年级数学培优综合训练试题(含答案).doc

小学五年级数学培优综合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中,共10 分) 1.A+5.2=b+6.4 那么() A . a>b B.a<b C. a=b 2.连续自然数a,b,c,…,g,h 一共有()个自然数。 A. h B. h-a +1 C. h-a 3.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是250 () A. 平方厘米 B. 平方分米 C. 平方米 4.画一个长和宽都是整数的长方形,要求面积为24,那么可以画出不同的长方形有()种 A. 3 B. 4 C. 5 D. 6 5.用1、0、3、5 组成()个不含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A. 24 B. 8 C. 18 D. 12 二、填空(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在0.6、20÷3 和0.666 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2.有数组{1,2,3,4},{2,4,6,8},{3,6,9,12}.....那么第100 个数组的四个数的和是()。 3.某同学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误将除数32 写成23,所得的商是32,余数是11,正确的商与 余数的和是()。 4.3÷7 的商是一个循环小数,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第2006 个数字是()。 5.在一个面积为10 的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中剪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大为()。6.某年的九月份有五个星期天,已知这个月的1 号不是星期天,那么这个月的25 号是星期()7.幼儿园里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 个玩具,就多出2 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 个玩具,就 少12 个玩具,幼儿园里有()个班。 8.一个长方形若长增加 2 厘米,面积就增加10 平方厘米,若宽减少3 厘米,面积就减少 18 平方厘 米,原长方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9.在a÷b=5.....3 中,把a、b 同时扩大3 倍,商是(),余数是()。 10.用3 个大瓶和5 个小瓶可装墨水5.6 千克,用1 个大瓶和3 个小瓶可装墨水2.4 千克。那么 用 2 个大瓶和 1 个小瓶可装墨水(三、计算下面各题(12 分) (1)5×125×5×32 )千克。 (2)89+899+8999+89999+899999 (3)4.27×8.3+42.7×1.9-0.427×2 (4)105.5+〔(40+9.338÷2.3)×0.5-1.53〕÷\u65288X53.6 ÷26.8×0.125) 四、完成下列各题(第1、2、3 小题每题 2 分,第4、5 小题每题 5 分,共16 分) 已知长方形甲的面积为32,长方形乙的面积为20 1.将它们如图1 摆放在桌面上,根据图中条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将它们如图2 摆放在桌面上,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 3.将它们如图3 摆放在桌面上,若组成的图形的面积为4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思维训练题10

1、小羊、小鹿和小熊在同一个小水池中饮水。小羊每2天到水池边喝一次水, 小鹿每3天到水池边喝一次水,小熊每4天到水池边喝一次水。八月一日它们同时在小水池喝水。请问:它们在八月份里有几次是同一天到池边喝水的? 2、汽车站内每隔3分钟发一辆公交车,4分钟发一辆中巴车,现在8:00同时发 车,请问到9:00时共发了几辆汽车?其中有几辆中巴车? 3、小红与爸爸、妈妈绕操场跑步。爸爸跑一圈要用3分钟,妈妈要用4分钟, 小红需要用6分钟。如果小红一家三口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第三次相遇。相遇时,各跑了多少圈? 4、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了 3 20 米,第二根用去了 4 25 米。哪根铁丝 剩下的长? 5、把长132厘米,宽60厘米,厚36厘米的木料锯成尽可能大的,同样大小的 正方体木块,锯后不能有剩余,能锯成多少块? 6、有一个电子表,每走9分钟亮一次灯,每到整点响一次铃,中午12点整, 电子表既响铃又亮灯,请问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几点钟? 7、一次会餐提供三种饮料,餐后统计,三种饮料共用65瓶,平均每2个人饮 用一瓶A饮料,每3人饮用一瓶B饮料,每4人饮用一瓶C饮料,请问参

加会餐的有多少人? 8、有四个小朋友,他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一岁,四个人的年龄的乘积是 360。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多少岁? 9、一个长方体的高如果增加2cm,就成为一个正方体(如图),这时表面积就 比原来增加了48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0、一个带分数,它的分数部分的分子是3,把它化成假分数后,分子是15。 这个带分数可能是多少? 11、一个分数的分母减少3,变成6 7;分母加上7,又变成 1 2。这个分数原来是多 少? 12、现有语文书42本,数学书112本,外语书70本,现要平均分成若干堆, 每堆中这三种书的数量分别相等,最多可以分成几堆?

五年级数学同步培优一

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培优(01) 一、填空: 1、方框里填整数,最大能填几 □×6﹤88.5 70.8﹥□×23 □×8﹤59.237×□﹤85.1 2、填一填 二、列竖式计算 40.8÷8= 58.5÷45= 14.7÷14= 36÷48= 18.72÷18= 31.8÷12= 8.4÷0.3= 9÷1.5= 三、解答下面。 试一试1 1、一辆汽车,行驶65千米耗油5.2升,这辆汽车平均每千米耗油多少升?平均每升油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2、根据测算,25千克大豆可以榨油10千克。算一算:1千克大豆可以榨油多少千克?要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大豆? 测一测:1 1、李阿姨用32元,买了4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多少元?一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2、汽车1.6小时行驶了80千米,这辆汽车行一千米要多少分钟?照这样的速度,5.2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3、海边晒盐厂,用50吨海水可晒出8吨粗盐。要晒出一吨盐需要多少吨海水?每一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试一试2 1、小红在计算一道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计算题时,把除数的小数点看掉了,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两次结果相差4.68,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2、小红在计算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25时,把被除数的小数点漏掉了,结果商是244。正确的被除数和商分别是多少?

测一测: 1、李兵在计算一个数除以5.3时,把除数抄成了53,得到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少了21.6.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2、王红在计算5.3乘一个数时,错写成3.5乘这个数,得到的结果比正确的结果少了5.22,正确的积是多少? 四:课后练习 1、、冲杯咖啡要0.19kg开水。泡一杯茶要0.25kg 开水,小兰妈妈将一壶2.85千克的开水全部用来冲咖啡,可以冲多少杯咖啡?如果全部用来泡茶,最多可以泡多少杯茶? 2、用两摞同样的纸,第一摞有500张,厚4.7cm ,第二摞厚7.05cm,第二摞有多少张? *2、大、小两袋面粉共重9.6千克,大袋面粉用于2.1千克后,大袋里剩下的面粉是小袋的1.5倍。大袋里原有多少面粉? *4、同学去参加登山活动,上山时每分钟行60米,下山时按原路返回,平均每分行90米。同学们登山活动中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资料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姓名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3.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第4题图) 4.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X k B 1 . c o m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4.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 B. C. 5.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个小方块。 A.7 B.8 C.9 D.10 3.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培优卷含答案

周测培优卷1 拼搭中的摆、添、画的能力检测卷 一、摆一摆,填一填。(每空3分,共24分) 1.一个几何体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小东从它的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如下,在这个几何体中,第4个小正方体应摆在()号正方体的上方。 2.用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正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3.一个用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正面、上面看到的都是,那么摆成这样的几何体至少用()个小正方体,至多用()个小正方体。 4.下列几何体是由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 (1) (2)

5.添一个小正方体,使下面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种摆放方法。 二、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9分) 1.如图,从它们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2.如图,把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右面几何体的前面或后 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变的。() 3.用4个小正方体摆几何体,从正面看是,可以摆出2种几何体。()三、我会选。(每题3分,共12分)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下图中符合要求的几何体是()。 2.一个由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这些积木块有()个。

A.2B.3C.4D.无法确定 3.如左图,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A.相同B.不相同C.无法确定4.若是从物体正面观察到的图形,则这个物体是由()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A.3 B.4 C.无法确定 四、我会按要求正确解答。(共43分) 1.我会画。(15分) 画出下面的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2.我会想。(每题7分,共28分) (1)在下图中添加一个相同的正方体(添加的正方体与其他正方体至少 有一个面重合),使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改变,共有几种方法? (2)如图,有甲、乙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这两个立 体图形,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周测培优卷

小数除法的应用能力检测卷 一、我会填。(6题4分,其余每空2分,共18分) 1.王威家用100块正方形地砖正好铺满36平方米的客厅,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平方米。 2.27.5是5的()倍,()是12.5的4倍。 3.做一套衣服大约需要3.1米布,王阿姨现在有29米布,她最多可以做()套衣服。 4.每个油桶最多可以装4.5 kg油,装10 kg油至少需要()个这样的油桶。 5.李师傅6小时做了3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个零件,平均1个零件需要()分钟。 6.在里填上“>”“<”或“=”。 3.88÷0.97 3.88 4.79 4.7·09· 5.36÷1.6 5.36 1.528528 1.5·28· 二、我会选。(每题3分,共15分) 1.如果1÷A=0.09··,2÷A=0.18··,3÷A=0.27··,4÷A=0.36··,那么7÷A=()。 A.0.54··B.0.63·C.0.63·· 2.100元可以买多少本《新华字典》?你采取的方法是()。

A.求准确值 B.“进一”法求近似数 C.“去尾”法求近似数 D.“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3.下列除法算式中,结果是循环小数的是()。 A.0.1÷7B.1.1÷5 C.4.782÷2 4.下面算式中,商最大的是()。 A.4.89÷0.5 B.48.9÷0.05 C.4.89÷50 5.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a不为0且比0.25大) A.a÷0.25 B.a-0.25 C.a×0.25 三、我会算。(共20分) 1.口算。(每题1分,共4分) 30÷0.6=9.63÷0.3=8.12÷4=7.2÷0.02=2.列竖式计算。(每题4分,共8分) 1.55÷3.9 13.4÷9 (精确到十分位) (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每题4分,共8分) 9.1÷0.250.175÷0.25×40

五年级数学培优补差措施

五年级数学培优补差措施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训练共四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训练(共四套) 1 1、五年级两个班捐款。一班36人,共捐126元;二班43 人,平均每人捐1. 6元。全年级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全年级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 2、小华语文、数学测验平均分是90分,英语96分,他这三科的平均分是多少? 3、小王骑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人甲地到相距150千米的乙地去,又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人乙地返回甲地。求他来回的平均速度。 4、小明某次测试成绩如下:语文、数学和自然平均90分,数学和自然平均9 4分,他语文得了多少分? 5、一个正方体铁块棱长4分米,把它段成一个长5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钢材,这根钢材有多高? 6、一段方钢,长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和正方形。已知1立方厘米钢重6克,这段方钢一共重多少千克?

7、一种油桶,底面是边长2.5分米的正方形,高3.6分米。把这样的一桶油注入容积是750毫升的瓶子里,可以装多少瓶? 8、把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三个同样长方体用彩纸包起来,至少要彩纸多少平均厘米? 9、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盒,底面是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高6分米。做这个长方体铁盒至少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铁盒能装多少升水?10、一用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横截面是边长9厘米正方形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把一个长12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锯多少块? 12、一个透明的长方体容器,里面装着水,从里面量得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4厘米、8厘米,水深6厘米。如把长方体的右侧面作为底面,放在桌面上,水深多少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应用题库

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应 用题库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小学培优综合训练(一) 1、一盒棋子,4个4个数,余3个,6个6个数余5个,15个15个数,余14个,这盒棋子在150——200个之间,这盒棋子有几个? 3、某班有50名学生,在第一次考试中,有14人得满分,在第二次考试中有12人得满分,两次都没得满分的有31人,两次都得满分的有几人? 5、一个长方体的水箱,底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里面装有高22.5厘米的水,今把底面积是55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铁条插入箱中,铁条未完全没入,水也不溢出,这时水深几厘米? 、 9、一个两位数,除310余数37这个两位数可能会是多少? 五年级培优综合练习题二 13、李明早晨去上学,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加快15米,则可提前2分钟求李明家离学校多少米? 14、有大小油瓶70个,大瓶可装油4千克,小瓶每个可装油2千克,今有240千克油,需要准备大小瓶各几个? 16、有一条山路,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30千米,从原路返回每小时行50千米,求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17、甲乙丙三人的年龄之和是64岁,乙丙丁三人的年龄之和是36岁,甲丁的年龄之和是乙丙年龄和的2倍,那么他们四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8、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299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2千米,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再相距69千米? 20、商店以每双65元购进一批运动鞋,并以每双74元的价格卖出当剩下5双时,除成本外,还获利440元,,商店购进运动鞋鞋多少双?21、一个长方体,长、宽、高都是质数,正面和底面面积之和是156平方厘米,这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3、某年的5月里有5个星期六,4个星期日,则这年的5月1日星期几? 2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9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按原速度前进,到达A、B两地后立即返回,4小时后又在离A地50千米处再次相遇,求A、B两地相距和甲、乙两车的速度?五年级培优综合练习题三 (25)五个相邻自然数的乘积是55440这五个自然数 是、、、和。 (26)两个自然数的积是5766它们最大公约数是31,这两个自然数是和 或和。 (27)A B=8……1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和463,A= B= 。 (28)57、96、148被某一整除,余数相同,而且不为零,,求用这个数除284,余数,商。

五年级数学培优上

目录 第一讲小数的速算与巧算 (2) 第二讲循环小数与周期问题 (8) 第三讲平均数问题 (13) 第四讲行程问题(一)相遇相背 (18) 第五讲行程问题(二)追及反向 (23) 第六讲行程问题(三)过桥流水 (28) 第七讲平面图形面积(一) (34) 第八讲平面图形面积(二) (42) 第九讲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9) 第十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55) 第十一讲逻辑推理 (63) 第十二讲容斥原理 (72)

第一讲小数的速算与巧算 一、知识点拨 直观地说,小数巧算就是根据小数的计算算理和前面学过的整数运算法则进行简便计算,它的基本策略是“凑整”。具体地讲,可以有下列主要途径: (1)利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 (2)利用和、差、积、商不变的性质。(3)正确地去括号或是添括号也可以使计算简便, 去括号的基本方法有: a+(b-c)=a+b-c; a-(b-c)=a-b+c; a-(b+c)=a-b-c;a×(b÷e)=a×b÷c; a÷(b÷c)=a÷b×c; a÷(b×e)=a÷b÷c。 (4)利用“等差数列求和法”、“等积变形”、“循环小数的知识”等进行简便计算。 在实际的问题解答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 二、范例分析 例1计算(1)21.5+89.38+117.7+90.62+40.8 (2)17.32一(4.32+6.7)-2.3 分析与解这两道习题的主要特征是其中的几个数相加或相减结果是整数,所以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去凑整。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才能凑整。 解:(1)原式=(89.38+90.62)+(21.5+117.7+40.8) =180+180 =360 (2)原式=17.32—4.32—6.7—2.3 =13一(6.7+2.3) =13—9 =4 例2计算(1)1.997+2.98+3.9+0.2 (2)3.18+3.25+3.17+3.22+3.19 分析与解这两题都是加法,不能用运算法则进行简便计算,但仔细观察每道习题的数字特征,第(1)题的前三个数都接近整数,第(2)小题的数都比较相近,因此可以运用和不变的性质进行简算。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五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培优补差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一、确定名单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表现,进一步确定班上学生的情况,班上的后进生与优等生名单,其中 在思想纪律方面的后进生有:张隆恩 学习方面的后进生有:张广杰 优等生有:毋宇森、张可莹、杨国泰、贺啸冲、张瑞林等。 针对这些情况我定出了五年级的培优补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 二、优、差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整体水平上看,优生并不多,如:李想、贾亚杰、李杭州、李双、王可、杜昊等同学,他们的特点是:学习兴趣高涨,上课

善于动脑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对这些同学除学好课本知识外,应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并找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提出新要求,多鼓励他们读一些课外书,开拓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优生更优。对于学生困难生,如:谭书锋、吕鑫、贾伟、武鹏等同学的特点是:基础差、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学习目的欠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就连书本知识也学不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对他们个别辅导,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培优补差”工作措施 1.课上潜能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潜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3、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下课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必要时适当地降低作业要求。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检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5.优化备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 做好培优补潜工作。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培优习题

五年级培优习题: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0.25×16.2×4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15.6×2.1-15.6×1.1 4.8×10.1 4.8×7.8+78×0.52 56.5×99+56.5 7.09×10.8-0.8×7.09 1.87×9.9+0.187 4.2×99+4.2 1.25× 2.5×32 3.83× 4.56+3.83× 5.44 4.36×12.5×8 9.7×99+9.7 27.5×3.7-7.5×3.7 0.65×101 3.2×0.25×12.5 3.14×0.68+31.4×0.032 7.2×0.2+2.4×1.4 8.9×1.01 7.74×(2.8-1.3)+1.5×2.26 3.9×2.7+3.9×7.3 12.7×9.9+1.27 5.4×11-5.4 2.3×16+2.3×23+2.3 3.65×4.7-3 6.5×0.37 46×57+23×86 2.22×9.9+6.66×6.7 101×0.87-0.91×87 10.7×16.1-15.1×10.7 0.39×199 0.32×403 0.25×36 0.25×0.73×4 3.65×10.1 7.6×0.8+0.2×7.6 0.85×9.9 0.25×8.5×4 1.28×8.6+0.72×8.6 1 2.5×0.96×0.8 10.6×0.35-9.6×0.35 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练习(2010-12-31 15:34:24) 标签:杂谈分类:练习精选 一、选择题 (1)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38千米的两地相向行走,甲每时行3千米,乙每时行5千米,经过几时后二人相距6千米? 正确算式是( )。 ①(38+6)÷(5+3); ②(38-6)÷(5+3); ③6-38÷(5+3)。 (2)甲乙两个内河港口相距240千米,拖船顺水每时航行10千米,逆水每时航行8千米。在甲乙两港之间往返一次需要多少时间? 正确算式是( )。 ①240÷(10+8); ②240÷10+240÷8。 (3)东西两城相距405千米。一列货车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从西城开往东城,开出3小时后,一列客车以每小时65千米的速度从东城开往西城。 A、405÷(55+65); B、(405-55×3)÷(55+65); C、(405-65×3)÷(55+65)。 (1)表示两车同时相对开出求相遇时间的算式是();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培优训练经典41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培优训练及答案 1、甲乙两数的和是32,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5倍的和是122,求甲、乙二数各是多少? 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32-X)。 3X+(32-X)×5=122 3X+160-5X=122 2X=38 X=19 32-X=32-19=13 答:甲数是19,乙数是13。 2、弟弟有钱17 元,哥哥有钱25 元,哥哥给弟弟多少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 倍? 解:设哥哥给弟弟X 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 倍。 (25-X)×2=17+X 50-2X=17+X 3X=33 X=11 答:哥哥给弟弟11 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 倍。 3、有两根绳子,长的比短的长1 倍,现在把每根绳子都剪掉6 分米,那么长的一根就比短的一根长两倍。问:这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各是多少? 1+1=2 1+2=3

解:设原来短绳长X 分米,长绳长2X 分米。 (X-6)×3=2X-6 3X-18=2X-6 X=12 2X=2×12=24 答:原来短绳长12 分米,长绳长24 分米。 4、有大、中、小三筐苹果,小筐装的是中筐的一半,中筐比大筐少装16 千克,大筐装的是小筐的4 倍,大、中、小筐共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设小筐装苹果X 千克。 4X=2X+16 2X=16 X=8 8×2=16(千克) 8×4=32(千克) 答:小筐装苹果8 千克,中筐装苹果16 千克,大筐装苹果32 千克。5、30 枚硬币,由2 分和5 分组成,共值9 角9 分,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9 角9 分=99 分 解:设2 分硬币有X 枚,5 分硬币有(30-X)枚。 2X+5×(30-X)=99 2X+150-5X=99 3X=51 X=17 30-X=30-17=13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练习卷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练习卷 一、选择 1、 下面最接近0的数是()。 A 、一 3 B 、2 C 、一 1 2、 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说明这两个三角形( )。 A 、形状相同 B 、面积相同 C 、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现在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 边形相比()。 A 、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 、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 、周长不变、面积 变了 4、 在面积为4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 积是()0 A 、21 B 、30 C 、14 6、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是 10cm 和6cm ,其中一条高是9cm 。那么这个 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是( 0平方厘米。 A 、45 B 、90 C 、54 D 、54 或 90 7、一个三角形,底扩大 6 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A 、扩大6倍 B 、缩小2倍 C 、面积不变 D 、扩大3倍 、填空 1、 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它的近似数是9万,这个数最大是 ( 0,最小是( 0。 2、 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它的近似数是34亿,这个数最大是 ( 0,最小是( 0。 3、 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 )”法。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 把( 。位数省略;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要把( 。位数省略。 4、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 。不能去掉。 F 面三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A 、 C 、丙最大 D 、

5、把40791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6、0.7里面有()个0.1,有()个0.001。把6.8写成以千分之一 为单位的小数是() 7、把1.2改写成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把5改写成计数单位是 0.001的数是()。4个100和8个0.01组成的数是()。7个10、8个 0.01和9个0.001组成的数是()) 8、一个数的百位、十分位、百分位上都是5,其他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9、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00平方厘米,底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 ()。 10、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米,比下底短2米,高和上底一样长,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11、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平均长度是30厘米,高2分米,这个梯 形的面积是() 1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米,是高的3倍,它的面积是()公顷。 13、一个直角梯形,上底如果延长5厘米,面积增加25平方厘米,这 样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原来梯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14、最小的整数单位是最大的小数单位的()倍。 15、 4分米6厘米=()米,2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0.3公顷=()平方米60公顷= ()平方千米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辅差计划

五年级数学辅导计划 雁塔区付村小学 王彩玲 二零一二年二月

五年级数学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挖掘学生多方面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优等生更优,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两个班共有学74名学生,总的情况是优等生比例偏低,学困生偏多,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来抓优等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有的学习目的不十分明确,加上他们自身心理、生理、年龄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跟上,充分发挥的有声的带动作用,使学生加强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从学习的气氛来看,良好的学风还没有形成,学生还缺少竞争意识,这样,教师必须抓典型,以先进带动后进,以优等促差,既培优又辅差,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培优辅差原则: 优等生更优,中等生优化,后进生达标。 四、培优辅差的对象: 1、培优对象: 元佳龙张奎松盛婷婷李智王禹龙 2、学困生辅导对象: 五、辅导措施: 1、每周强化对优生的训练,争取一周一次能力提高题练习,并进 行讲评,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优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 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进一步加强学习目的,动机教育,培养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自觉性。 5、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6、采用“1+1”的方法。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7、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8、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多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辅导,作业尽 可能的做到面批。 9、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 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优秀生培养: 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让优生吃得饱. 4.进一步改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和学生搞好沟通,鼓励他们可加大课外阅读训练面。 学困生辅导: 1.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2.让优生传输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后进生,在学生 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4.对后进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 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 5.采用激励机制,多给点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 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6.平时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来解决后进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7.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面对面辅导,讲解练习. 8.做好"每日清"工作,包括题题清,课课清,人人清.争取做到当 堂知识当堂清。

最新人教版上册五年级数学周测培优卷

常见图形的面积能力检测卷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14分) 1.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梯形的上、下底的和是4.6 cm,高是1.6 cm,面积是()cm2。3.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时,就成了()形;当梯形的上底为0时,就成了()形。 4.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a平方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a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5.右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我会辨。(每题3分,共9分) 1.下图中,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面积都相等。 ()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也一定相同。() 3.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三、我会选。(每题3分,共9分) 1.下图中,关于两个阴影部分甲和乙的面积,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面积>乙的面积B.甲的面积<乙的面积 C.甲的面积=乙的面积

2.如图,把水滴转化成近似的(),估算出来的面积更接近准确值。 A.长方形 B.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3.观察下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三角形ABC和三角形BCD等底等高 B.因为三角形ABC和三角形BCD形状不一样,所以面积也就不相等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四、我会算。(共36分) 1.自己想办法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每题6分,共12分)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每题6分,共18分) (1)求平行四边形的另一条边长。

(2)求20 cm长的边上的高。 (3)求梯形上、下底的和。 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6分) 五、我会应用。(每题8分,共32分) 1.有一块底是250米,高是120米的三角形试验田,一年共产粮食13.5吨。平均每公顷一年产粮食多少吨?

五年级数学培优:容斥问题

五年级数学培优:容斥问题 1、甲乙两数的和是125,乙丙两数的和是143,丙丁两数的和是136,求甲、丁两数的和. 2、将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部分重叠,盖在桌面上(如图),两块正方 形纸片盖住桌面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厘 1.5厘米 米 4 厘 米 3、一个生产车间,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53,下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7 4,这个车间本月份完成的任务超过了全月计划的几分之几? 4、五(7)班有57名学生,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有14人,订阅《海安日报·教育专 刊》的有9人,这两种报纸都订的有6人.①订阅两种报纸的总人数是多少?②全班两种报纸都没订的有多少人? 5、五⑻班学生中,会骑车的有38人,会游泳的有25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有6人,已 知全班两样都不会的有8人,求全班共多少人?

6、从期末成绩统计表上可以看出:数学成绩在90分以上的有25人,语文成绩在90分以上的有21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有38人,求两科都在90分以上的人数. 7、A、B两地相距90千米,甲、乙两人驾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40千米,乙每小时行50千米,相遇后他们继续向前行驶,甲、乙两人分别穿过B、A两地,他们共行3小时后停下来,这时,甲、乙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8、在300名同学中,能唱歌的有180人,善跳舞的有98人,其中能歌善舞的有50人,那么不能唱歌又不会跳舞的有多少人? 9、在前1000个自然数中,能被5或13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10、学校运动会上,参加田赛的有120名男生、80名女生,参加径赛的有120名女生、80 名男生,已知全校共有260名学生参加了运动会,其中有70名男生田赛和径赛都参加了,那么只参加田赛而没有参加径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