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讲-周期工程问题(1)(习题导学案教案)

第11讲-周期工程问题(1)(习题导学案教案)

第11讲-周期工程问题(1)(习题导学案教案)
第11讲-周期工程问题(1)(习题导学案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七年级5、6课导学案

第5课“合同为一家” 【课前展示】复习学过的知识 【导课亮标】 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自主学习】 1、_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______________。 2、吐蕃人是________的祖先,很早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一带。有的以________为业,有的以________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________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统一青藏高原,定都________。 3、年轻的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________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意义:________________入吐蕃,密切了________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________之间的友好关系。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________世纪初,唐接受了吐蕃________________的请求,把______________嫁到吐蕃。 4、回纥是________________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逐渐向南发展。他们崇尚勇敢,民风淳朴。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后回纥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____。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_______、_______等地。 5、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________、________流域,生活着________族。________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________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________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___________。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________”为号,有“________________”之称。 6、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______。六诏居民是______和_______的祖先。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_________统一了六诏。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回顾小学学过有关藏族人民生活的知识,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②知道并会简单解释大自然中存在着象海市蜃楼、早晨变幻的太阳等光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以探究活动和接受式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先经历探究学习过程,再通过接受教师的讲解的同时积极参与观察、理解、猜想、检验、联想等学习过程感悟光的折射规律的奥妙。 ②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和接受活动,体验学习方式多样性。 ②学会欣赏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内在美。 【重点、难点】 重点:光折射概念和折射规律和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是虚像,折射角的概念 【教学器材】1支筷子 1个玻璃杯基础光学实验仪器10组烧杯20个水若干漫画3张 【教学流程】 一、课题引入 魔术:将筷子自由的变弯变直! 问题:你能说出这是什么现象?其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1 光的折射(课题板书) 二、新课内容 1、活动4.1 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 将一束激光射至空烧杯中的O点,先做个标记,然后向烧杯中加水,观察到的现象 是: ①把一只激光笔对准烧杯的左下部(在烧杯底留下一个光斑)然后往烧杯中加 水,发现光斑(“移动”、“不移动”),并向_____移动 ②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并向偏 折(此空你认为如何表达才好?) ③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④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光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认识四条线和三个角 你发现了吗?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

第3讲四年级数学周期问题教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 授课 T一般周期问题 C 较复杂的周期问题T能力提升 类型 授课日 期时段 教学内容 回顾上次课的知识。 1、倍数问题应用题包括哪几种类型?(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每一类应用题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2、这几种类型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分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专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例如,人的生肖、每周的七天等等。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性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解答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找规律,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为下个周期里的第n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特球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一般周期问题 一、专题精讲 例题1: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问10月25日是星期几? 分析:我们知道,每个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那么从10月1日到10月25日经过了25—1=24(天)。因此用除法算式解答。 解:(1)、从10月1日到10月25日有:25—1=24(天) (2)、24天里有多少个星期余多少天?24÷7=3(个星期)……3(天) (说明24天中包含3个星期还多3天,最后一天起,再过3天就应是星期四) 答:10月25日是星期四。 例2:你能找出下面每组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根据发现的规律,算出每组第20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1)□△□△□△□△…… (2)□△△□△△□△△…… 分析与解答:第(1)题排列规律是“□△”两个图形重复出现,20÷2=10,即“□△”重复出现10次,所以第20个图形是△。第(2)题的排列规律是“□△△”三个图形重复出现,20÷3=6…2,即“□△△”重复出现6次后又出现了两个图形“□△”,所以第20个图形是△。 例题3: A B C A B C A B …… 万事如意万事如意…… 上表是中,每一列两个符号组成一组,如第一组“A万”,第二组“B事”,……问第20个组是什么?分析:观察上表,发现有两个独立的排列规律。上面一组是以“A、B、C”三个字母为一个周期重复出现的,下一组是以“万、事、如、意”四个字为一个周期重复出现的。要求出第20个组是什么,就要分别求出上下两行各是什么才行。 解:(1)、上面一组:20÷3=6(组)……2(个)(说明第20个字母是:“B”) (2)、下面一组:20÷4=5(组)(说明第20个字是:“意”) 答:第20个组是“B意”两个符号。 例题4:有一列数,按5、6、2、4、5、6、2、4…排列。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2011-11-25 22:24 一江春水正人生|分类:学习帮助|浏览6022次 分享到: 2011-11-28 16:12 网友采纳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一般,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点击 包括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其中,我们在写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不要直接把教参上的直接搬过来,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例如: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探究(文本解读) 把本课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比如讲《压强》这节,我可以把 本节分为三部分:压力、压强、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依据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 如果说展示的内容里边包括演示实验,可以分成1、大胆猜想2、设计并进行试验3、观察并记录现象4、归纳总结5、反思交流6、学以致用这几个环节。比如说:燃烧条件的探究,1、大胆猜想,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设计并进行实验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红磷,说明水中的白磷说明。这些内容可以以天空的形式来填。4、归纳总结: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5、反思交流:水火不相容,那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里燃烧?6、学以致用: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忽遇暴风雪,将火柴丢了,如何生火做饭?在这里咱们还可以有个温馨提示:利用透镜聚光。这样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观察,总结,这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 若为文本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解读文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提问、解答、应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说讲解压力,咱们可以这样来写:你想过这些事么:你站在水平地面上,你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么?当禅把口器插入树皮时,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导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学案编号:___ 课型:新授课执笔:张英刚审阅:物理组学生姓名:日期: 教师寄语: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3、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4、运用光的折射解读诗句奥秘,在学习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温馨提示:(这里可以帮你指点迷津!) 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____ 本节课的难点_:画光的折射光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辅助: 教材、教具、多媒体、导学案等 、认真阅读课本《光的折射》 1、当光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或者“保持不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2、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一面二角三线,请将相应的字母填 入空格: 一面: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角:入射角________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_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线: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 ________________ ;法线____________ (与界面垂直)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 1、完成光路图 2 、根据平面镜特点作图 3、光的反射定律:共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展示 1、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______ 传播。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 时,你觉得光传播的方向会和空气中一样吗?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空: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___________ (“大于”或者“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 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___________入射角(“大于”或者“小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入射角的增 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________ 。 (5)反射与折射的区别:反射在_____________ ,折射在______________ 3、分析得出结论: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

三年级第一学期《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沪教版三年级上《周期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知道使用除法,利用余数进行推理方法的便捷,掌握利用余数进行推理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 1、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 1、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秋季过了,接下去是什么季节呢?(冬季) 再接着是什么季节呢?(春季、夏季) 过完夏季我们又该到什么季节了? 师:我想过完秋季直接过春季行吗? 那能不能再继续过秋季?为什么不行? 师:又如我们每个星期的学习生活是从那天开始的?(周一)接着是周几? 小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星期都是按照规律依次重复出现,周而复始。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周期”

出示课题:周期问题 二、动手操作,感知周期(有序排列) 1、出示:下列图形发现什么规律?你能接着画吗? ①○□○□○□ ②△□○△□○△□○ ③◇○○□□◇○○□□ 反馈交流 师:哪几个在重复出现的? ①每两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②每三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③每五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 小结板书:“每几个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三、自主探究,体会规律 1、出示: 想一想:这串图形中,第31个是什么图形?(在练习纸上试一试)(1)○△□○△□○△□……()…… 反馈: ⑴:画图: ⑵:计算: 31÷3=10(组)……1(个)(板书)○ 讨论:算式中的“31”、“3”、“10”、“1”分别表示什么? 师:那么这1个它是在第几组第几个? 小结: 第31个是在第11组的第1个,每一组的第1个都是○,所以第31个是○。(2)△△△○△△△○……()…… 计算: 31÷4=7(组)……3(个)(板书)△ 2、试一试: (1)盆花的问题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小学奥数周期问题教师版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八讲: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令狐文艳 知识点说明 周期问题: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解决有关周期性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循环周期. 分类:1.图形中的周期问题; 2.数列中的周期问题; 3.年月日中的周期问题. 周期性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是: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从中找准变化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作为解题的依据;其次要确定解题的突破口。主要方法有观察法、逆推法、经验法等。主要问题有年月日、星期几问题等。 ⑴观察、逆推等方法找规律,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 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就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例如:1,2,1,2,1,2,…那么第18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2,1829 ÷=,所以第18个数是2. ⑵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为下个周期里的第n 个; 例如:1,2,3,1,2,3,1,2,3,…那么第16个数

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3,16351 ÷=???,所以第16个数是1. ⑶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循环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例如:1,2,3,2,3,2,3,…那么第16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从第二个数开始循环,周期是2,-÷=???,所以第16个数是2. (161)271 板块一、图形中的周期问题 【例 1】小兔和小松鼠做游戏,他们把黑、白两色小球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 你知道它们所排列的这些小球中,第90个是什么球?第100个又是什么球呢? 【解析】仔细观察图中球的排列,不难发现球的排列规律是:2个黑球,1个白球;2个黑球,1个白球;……也就是按 “2个黑球,1个白球”的顺序循环出现,因此,这道 题的周期为3(2个黑球,1个白球).再看看90、100 里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周期,若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 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若是有整数个周期多几个,结果 就为下一个周期里的第几个.因为90330 ÷=,正好有30个周期,第90个是白球.100333 ÷=…1,有33个周期还多1个,所以,第100个是黑球.

对外友好往来练习题及答案

对外友好往来练习题及 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三维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6.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把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那么中国人被称为“唐人”开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2.唐朝时,我国和各国间的友好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不是其原因的是:( ) A. 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 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 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3.隋唐时期,中国同日本交往密切的表现有:(): A.隋朝时,就有遣隋使来到中国。 B. 在日本派来的遣唐使中,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 C. 遣唐使团对唐朝的赠品,和唐朝的回礼,构成了中日两国贸易。 D. 唐朝时,中国赴日本的僧人和留学生也不少,其中最着名的是玄奘。 4.唐朝时期同新罗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有:()

A.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 新罗仿照唐朝,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C. 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少。 D. 朝鲜音乐使入中国,广泛流行民间。 5.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 《西游记》 D. 《大唐西域记》 6.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式建筑是:() A. 招提寺 B. 大昭寺 C.奈良城 D. 那烂陀寺 7.平城京(今奈良)是日本8世纪修建的都城,仿唐代长安设计而成的。请你推测一下,奈良城可能有下列哪些建筑( ) ①朱雀大街;②东、西二市;③坊;④瓦肆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8.《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唐僧的原型是谁吗( ) A.僧一行 B.鉴真 C. 玄奘 D. 惠远 二、填空题: 9.唐朝赴日本的使者中最有影响的是。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导学案

初中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顾我们光学的学习,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情况会怎样呢?() 实验探究一: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

能否看到硬币。(),也就是说光不再沿(),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光的折射,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折射现象 实验探究二: 研究这个现象需要什么器材呢?师生共同选出器材,光源水水槽 教师引导:有了这些器材,该怎样用才更加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 有关概念:法线;界面;折射角;折射光线 注意事项:1、让学生观察光线进入水后沿什么方向进行? 向界面还是法线偏折? 2、注水前后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时推断,光从空气射入水时,传播方向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3、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 4、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让学生看看光线偏折吗?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周期问题教学内容

周期问题(循环问题、余数的妙用) 姓名: 一、知识点:小朋友们,你留意过循环问题吗?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端重复出现的现象。 如:………,人的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按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在数学的世界里,也常见到一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最主要是看余数。 二、例题 例1:有一组这样的数: 7、0、2、5、3、7、0、2、5、3、7、0、 2、5、3…… 你发现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1)第81个数是多少? (2)这81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例2:国庆节学校按”红、黄、蓝、紫“的 顺序挂彩灯,一共挂了50个彩灯,(1)问第5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3)红色彩球灯一共有几个? 例3:2004年5月17日是星期一,2004年5月27日是星期几? 例4: 上表中每一列为1组,如第一组是A1,第二组是B2,请问第17组是什么?

三、巩固运用 1. 桌上摆了19枚硬币,按一个1角,两个5角,三个1元的次序排列。问最后一个是多少钱的硬币?第十四个是多少钱的硬币? 2.老师把1—40号卡片依次发给小明、小江、小军、小玲、小燕,请问第27张卡片发给了谁? 3. 四、提高拓展1.小红买了一本动画书,每两页之间有三页插图,也就是说三页插图前后各有一页文字。如果这本书有136页,而第一页是文字,这本动画书共有插图多少页? 2. 有一些数字摆在字母下方,如下图: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你知道55摆在哪个字母的下方吗? 四、课后练习 1.在下面算式中的框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对外友好往来 一、教学理念 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从汉朝开始,直到明朝,我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开放政策。汉代的丝绸之路联通了欧亚大陆,唐朝的频繁交往远扬了中华国威,明朝的郑和远航缩短了世界距离。尤其是唐朝,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同时它又无私奉献,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唐朝在历史上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领会“交流促发展的”深刻内涵。本节课按课程改革的人本思想、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师生、生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等史实,养成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了解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是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难点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pdihoAAA光的折射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光的折射课型:新授课 主备:审核: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 【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第81—84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学习目标: ①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②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③能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难点: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 课前预习案(限时10分钟)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81—p84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1.(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发生反射的同时,还发生了______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______光线. \ (3)折射角是指_________与_______的夹角.

(4)我能在图4-4-1中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的相关内容并读图4-4-2我知道 2.通过自学教材P 82 (1)外出旅游时,清澈见底的水池边写着“水深危险”,我们不能随便进入陌生水域的原因是因为光的_________使我们觉得池水“变浅”了. ] (2)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会瞄准看到的鱼的_______才能把鱼叉到.(选填“上方” 或“下方”) (3)我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有关光的折射的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4-2 ~ 预习等级评价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 1.思考: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 2. 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3.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 光的折射 — 1.实验: (1)在暗室里,让一束光(可以利用激光手电筒发生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墨水,并搅拌均匀,这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在水中是沿___________,但光在空气与水的分界处传播

周期问题教案(教师版)

课题:周期问题 班级姓名 一、本讲知识点和能力目标 1、知识点:周期。 2、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许多事物的变化都具有周期性,掌握其 中变化的周期,并能灵活运用周期变化规律解决实 际问题。 (2)通过自主互动式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 能力。 (3)初步渗透物质世界是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善于自 主发现规律,并生成认真研究规律的好习惯。 3、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周期问题. 二、教学方法 自主、启发与导学 三、本讲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周期的意义和初级类型。 第二课时较复杂的周期问题。(代表性问题) 第三课时周期问题的拓展和探索。 第四课时独立练习 四、课外延伸、知识拓展 周期与余数问题的结合 五、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了那么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 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

儿歌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个庙,…… 常见的简算形式 有关时间的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与十一三十天要牢记。 二月只有二十八。 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第一课时 【经典例题】 例1.根据周期找位置: (1)卡片出示:△○○△○○△○○△○○…… 3个一组——一个△两个○ (2)学生同桌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是几? 答:变化周期是3 (3)提问:第13个图形是什么?第60个呢? 13÷3=4(组)………1(个) 60÷3=20(组) 答:第13个图形是△。第60个是○。 例2.在3.4507507……中的第50位小数是几? 50÷3=18(组)……2(个) 答:第50位小数是0。 例 3.2007年六·一是星期五,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几? (365+1)÷7 =366÷7 =52(周)……2(天) 答: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日。 【要点】弄清楚周期是几!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导学案设计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学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对外海陆交通路线;唐和朝鲜的往来,唐和日本的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吉备真备、鉴真、大化改新);唐和印度友好往来以及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所作的重大贡献;唐和波斯的关系,唐和大食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要求掌握: A.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强盛的国力、开明的民族政策及领先世界的文化等等,都决定了其对外开放政策必然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必然会超越前代。 B.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在互相借鉴,平等互利、友好交往双向的大前提下,以向唐朝学习来促进各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主流。隋唐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不仅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隋唐吸收各国的长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C.通过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学习,认识到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2.希望掌握: A.经济的强大才有国力的强大,国力强大才有国际地位,才会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受尊敬。我们今天要取得相应的国际地位,就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B.唐朝对外交往的向心力,不是靠军事手段,也不是靠政治手段,而是领先的生产力与开放的政策自然形成的。 C.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说明,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周边国家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反之,只能造成国家与民族的落后。 三、能力品质目标 1.要求掌握: A.通过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盛况及双向交流、促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B.引导学生收集、整理隋唐以前的朝代,尤其是秦汉的对外关系情况,联系世界历史讲述唐和朝鲜、日本、波斯、大食的关系,培养学生整理、分类、归纳的能力,构建知识网络框架系统的能力,广泛联系不断迁移的能力。 2.希望掌握: A.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当前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俄国等)的基本外交政策,发表自己的评论,提高分析、评价历史政策及批判思维的能力。 B.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历史人物如鉴真、玄奘等人的生平事迹,撰写介绍的小文章,设计一些情节,再现这些历史人物,培养学生了解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想像力及再现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发达的唐朝对外交通。难点:唐朝对外交通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案与导案之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光的折射导学案教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光的折射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2.经历探究光斤 折射规律的过程,并了解折射的初步规律。 3.能列举生活中觉的光的折射现象。 4.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过程中,认识是探求奥秘的重要手段。 5.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因光的折射原因所发生的现象。 [学习重、难点] 1.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激趣演示]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3.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 [新课导学] 1. 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画出光路。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折射的定义: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折射的条件: 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转动光屏还能在光屏上找到折射光线吗? ④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⑤换用玻璃砖,将上面的试验过程重复一次 ⑥让光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现象 结论:⑴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______(在或不在)同一平面上;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____(一侧或两侧)折射角随______角的变化而变化,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②当光从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垂直射向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_____(变或不变),此时 折射角、入射角都为0度 想一想: 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会反射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2. 归纳3.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