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

2.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

3.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二、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正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

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三、知识点整理

1、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相等。

4、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记作AB⊥CD,垂足为O。

5 、 过一点有且只有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7、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这里我们把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下图,PO 就是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注意: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点间的距离一样是一个正值,是一个数量,所以不能画距离,只能量距离

8、 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B 与直线CD 平行,记作“AB ∥CD ”.

注意:①“同一平面内”是前提,以后我们会知道,在空间即使不相交,可能也不平行;②平行线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线段或两条射线平行,就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③“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9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l

P

O

A 2 A 1 … A 3 O B

A

C D

符号语言:∵b∥a,c∥a ∴b∥c.

10、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11、平行线的判定:

(1)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2)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

(3)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四、例题讲解

例1直线a、b相交,∠1=400,求∠2、∠3、∠4的度数。

分析:∠1和∠2有什么关系?∠1和∠3有什么关系?∠2和∠4有什么关系?

解:∵∠1+∠2=1800,∴∠2=1800—∠1=1800—400=1400. ∠3=∠1=400,∠4=∠2=1400.

例2、 如图,直线DE ,BC 被直线AB 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1与∠2相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 ,BC 之间,在截线AB 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线DE ,BC 之间,在截线AB 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与∠4在直线DE ,BC 的同方向,在截线AB 的同方向。(2)如果∠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1=∠4,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 五、习题巩固

1、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 相交于P,若a ∥c,则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2、如图所示,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

3 1

B

D 4

A

C

E 2 1

2

3

4

O B

A

D

∠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说明a ∥b 的条件序号为(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已知,如图,点B 在AC 上,BD ⊥BE,∠1+∠C=90°,问射线CF 与BD 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

F

E

2

1

D

C

5、如图所示,已知AB 、CD 被EF 所截,EG 平分∠BEF,FG 平分∠EFD ,且∠1+∠2=900,试说明AB ∥CD.

1 2

B A

C D

E

F G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

2、会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三、知识点整理

1、四个象限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正数; 第二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 第三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负数; 第四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负数.

3、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区域内一些地点的位置的步骤是什么?

(1)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 轴、y 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定出坐标系中的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表示地点的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注意:(1)通常选择比较有名的地点,或者较居中的位置为坐标原点;(2)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3)要标明比例尺或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4、知识结构

四、例题讲解

例1、写出表示学校里各个地点的有序数对.

分析:从表示大门的有序数对你能知道前一个数的意义是什么?后一个数的意义是什么吗?

答:宣传橱窗(2,2),办公楼(3,3),实验楼(3,7),运动场(6,8),教学楼(7,4),宿舍楼(8,5),食堂(9,6)。

五、习题巩固

1如果点M (a+b ,ab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 (a ,b )在第________象限;若a =0,则M 点在 .

2、已知长方形ABCD 中,AB=5,BC=3,并且AB ∥x 轴,若点A 的坐标为(-2,4),求点C 的坐标.

8 1 2

5 6 7

9 10

● ● ●

● ●

● 大门 食堂 宿舍楼 宣传橱窗 实验楼 教学楼 运动场

办公楼 (5,2)

3、已知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0),B(3,6),C(14,8),D(16,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4某村过去是一个缺水的村庄,由于兴修水利,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据村委会主任徐伯伯廛,以前全村400多户人家只有五口水井:第一中井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第二口井在村委会北偏东300的方向2000米处,第三口井在村委会正西方向1500米处,第四口井在村委会东南方向1000米处,第五口井在村委会正南方向900米处。请你根据徐伯伯的话,和同学一起讨论,画图表示这个村庄五口井的位置。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三、知识点整理 1、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

??

?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4、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

5、n 边形有1/2n (n -3)条对角线。因为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 -3条对角线,n 个顶点共引n (n -3)条对角线,又由于连接任意两个顶点的两条对角线是相同的,所以,n 边形有1/2n (n -3)条对角线。

6、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一2)2180°.

7、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平面镶嵌(或用多边形覆盖平面)的问题 8、能单独进行平面镶嵌的只有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

四、例题讲解

例1 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0方向,B 岛在A 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0方向,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

底边

底角

底角

???

??

?

∠ACB是多少度?

分析: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

∠CAB等于多少度?怎样求∠CBA的度数?

解:∠CBA=∠BAD-∠CAD=800-500=300

∵AD∥BE ∴∠BAD+∠ABE=1800

∴∠ABE=1800-∠BAD=1800-800=1000

∴∠ABC=∠ABE-∠EBC=1000-400=600

∴∠ACB=1800-∠ABC-∠CAB=1800-600-300=900

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1800是900。

例2、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是多少?(2)“边长为4㎝”是什么意思?

解:(1)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2 x㎝。

x+2x+2x=18

解得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7.2㎝,7.2㎝.

(2)如果长为4㎝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则

4+2x=18

解得x=7

如果长为4㎝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则

234+x=18

解得x=10

因为4+4<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五、习题巩固

1、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

B.1、2、4

C.2、3、4

D.2、3、6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C、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

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3、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4、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0cm和30cm,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 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的木棒

A.10cm

B.20cm

C.50cm

D.60cm

5、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BC的周长为34cm,△ABD的周长为30cm, 求AD的长.

6、在△ABC中,高CE,角平分线BD交于点O, ∠ECB=50°,求∠BOC的度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消元法,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

3、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4、学会运用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三、知识点整理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整式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由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

3.二元一次方程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组

里各个方程的公共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组的解(注意:①书写方程组的解时,必需用" "把各个未知数的值连在一起,即写成的形式;②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但是方程组的解只能叫解,不能叫根)

5.解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或确定方程组没有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6.同解方程组:如果第一个方程组的解都是第二个方程组的

解,而第二个方程组的解也都是第

一个方程组的解,即两个方程组的解集相等,就把这两个方程组叫做同解方程组

7.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简称代入法和加减法)

(1)代入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的一个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

未知数;把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可

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把求得的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第一步所得的式子中,可求得

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样就得到了方程的解

(2)加减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一个(或两个)方程的两边都乘以适当的数,使两个方

程里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把所得到的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

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以下步骤与代入法相

同)

8.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1)当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2)当时,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3)当时,方程组无解

9.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相同,即"设""列""解""验"

"答"

四、例题讲解

例1.分别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方程组

5x+6y=16 ①

2x-3y=1 ②

解:代入法由方程②得: ③

将方程③代入方程①得:

5x+2(2x-1)=16

5x+4x-2=16

9x=18

x=2

将x=2代入方程②得: 4-3y=1

y=1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加减法方程②32得:4x-6y=2 ③

方程①+方程③得:9x=18

x=2

将x=2代入方程②得: 4-3y=1

y=1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例2.从少先队夏令营到学校,先下山再走平路,一少先队员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

下山,以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通过平路,到学校共用了55分钟,回来时,通过平路速度不

变,但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上山,回到营地共花去了1小时10分钟,问夏令营到学校有

多少公里?

分析:路程分为两段,平路和坡路,来回路程不变,只是上山和下山的转变导致时间的不

同,所以设平路长为x公里,坡路长为y公里,表示时间,利用两个不同的过程列

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

解:设平路长为x公里,坡路长为y公里

依题意列方程组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x+y=9

答:夏令营到学校有9公里

五、习题巩固

1.下列方程组:(1) (2) (3) (4) 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只有一个 (B)只有两个 (C)只有三

个 (D)四个都是

2.已知三个数组:(1) (2) (3) 和两个方程组:ⅠⅡ ,那么( )

(A)Ⅰ的解是(1),Ⅱ的解是(2) (B)Ⅰ的解是(2),Ⅱ的解是(3)

(C)Ⅰ的解是(3),Ⅱ的解是(1) (D)Ⅰ的解是(2),Ⅱ的解是(1)

3.以为解的方程组是( )

(A) (B) (C) (D)

4.工厂零到每米12元和每米10元的两种料子,总价值为3200元,做大衣用第一种料子25%

和第二种料子20%,总价为700元,问每种料子各领到多少米?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4、学会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点整理

1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注意:像①中分母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这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1.1整式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教具 活动准备:1、分别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代数式的系数、项的回顾: (1)代数式b a 23 1的系数是 代数式-24mn 的系数是 (2)代数式4 2b a -的系数是 代数式543 st 的系数是 (3)代数式c b a ab 423-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项是________________. (4)代数式z x xy y x 23274 1-+-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教学过程: 1. 课前复习1的基础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 2.小红、小兰和小明的房间的窗户从左到右如下图所示, 其上方的装饰(它们的半径相同) (1) 装饰物所占的面积分别是_____ ______ _______ (2) 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1.2整式的加减(2) 教学目标:1.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 其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发 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活动准备:计算: (1)(-x +2x 2+5)+(-3+4x 2-6x ) (2)求下列整式的值:(-3a 2-ab +7)-(-3a 2-ab +9),其中a =2 1,b =3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子,摆第3个需 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子 (2)摆第n 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二、例题讲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11x 3-2x 2)+2(x 3-x 2) (2)(3a 2+2a -6)-3(a 2-1) (3)x -(1-2x +x 2)+(-1-x 2) (4)(8xy -3x 2)-5xy -2(3xy -2x 2)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教案..

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 学科历史班级九年级日期2月备注 课题七年级复习第一单元课时数 1 教案 类型 复习课 主备魏国亮李建英复备冯忠萍审核 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七上课本和七年级复习本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学 重点 西周分封制;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突破 重点难点 方法 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 准备 七上课本、七年级复习 学情分析本届初三学生初一时历史课就没有认真听过,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古代史是陌生的,秦朝以前的历史更加生疏,所以有必要让他们对照考点自己先阅读本部分的课本内容,梳理考点,初步熟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教学过程 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一、明确中考考点: 人文始祖夏朝的建立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春 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甲骨文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百家争鸣的主要流 派、代表人物 二、考点细化: (一)、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1、炎帝号称,他的贡献有; 2、黄帝号称,他的贡献有; 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二)、夏朝的建立 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夏朝建立的影响。 3、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三)、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 1、商朝灭夏的时间是;人物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2、西周建立者是谁;灭掉了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四)、西周分封制: 1、目的:; 2、主要内容:; 3、作用:; (五)、春秋五霸是、、、、 。 (六)、战国七雄是、、、、、、 。 (七)商鞅变法: 1、历史条件:; 2、时间:; 3、人物:、; 4、主要内容:(六点)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章包含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等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 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科书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教科书接下来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从《课程标准(2011版)》看,图形的变化是“图形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教学重点 1.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5.1相交线约4课时 5.2平行线及其判定约2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约3课时 5.4平移约1课时 小结约2课时 机动约2课时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 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 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他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学生思考回答: 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提问: 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3.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学生思考回答:1、2是对的,3是错的. 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 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在右图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 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答案】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关系的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及练习试卷(资料)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学期期末总复习学案 考试内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七章 三角形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二)例题与习题: 一、对顶角和邻补角: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1,直线AB 、CD 、EF 都经过点O , 图中有几对对顶角。( ) 3.如图1-2,若∠AOB 与∠BOC 是一对邻补角,OD 平分∠OE 在∠BOC 内部,并且∠BOE =1 2 ∠COE ,∠DOE =72求∠COE 的度数。 ( ) 1 2 1 2 1 2 2 1 (图1-2)

二、垂线: 已知:如图,在一条公路l 的两侧有A 、B 两个村庄. <1>现在乡政府为民服务,沿公路开通公交汽车,并在路边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P ,同时修建车站P 到A 、B 两个村庄的道路,并要求修建的道路之和最短,请你设计出车站的位置,在图中画出点P 的位置,(保留作图的痕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理. . <2>为方便机动车出行,A 村计划自己出资修建一条由本村直达公路l 的机动车专用道路,你能帮助A 村节省资金,设计出最短的道路吗?,请在图中画出你设计修建的最短道路,并在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理. . 三、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判断 1.如图3-1,按各角的位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1与∠2是同旁内角 (B )∠3与∠4是内错角 (C )∠5与∠6是同旁内角 (D )∠5与∠8是同位角 2.如图3-2,与∠EFB 构成内错角的是_ ___,与∠FEB 四、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1.如图4-1, 若∠3=∠4,则 ∥ ; 若AB ∥CD,则∠ =∠ 。 2.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52°, 则另一个角为_______. 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 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 A.同位角 B.同旁内角 C.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 4.如图4-2,要说明 AB ∥CD ,需要什么条件? 试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1 2 34 5678图3-1 ⌒ ⌒ ⌒ ⌒ A C D 14 32 (1) 图4-1 F E D C B A (图4-2)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 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第1页共149页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 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 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 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 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 ∠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第2页共149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校:团陂中学

教学时间 2、25 课题 5.1.1 相交线 课时 1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合作探究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12∠∠和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3∠∠和呢?

(2)12∠∠和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3∠∠和呢? (3)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在上图中,你还能写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1的两边分别是∠2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2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b 相交,(1)∠ 1=o 40, 求∠2,∠3,∠4的度数。 (2) ∠1:∠2=2:7 ,求各角的度数。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九、反思与回顾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 郭文英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 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 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 (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最新人教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下册英语期末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英语期末总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词组 1. play the guitar 弹吉他 2. want to do sth 想做某事 3. join the music club 加入俱乐部 4. speak English 说英语 5. match----with 与------匹配 6. play chess 下棋 7. the swimming club 游泳俱乐部 8. what club 什么俱乐部 9. a sports club 一个体育俱乐部10. be good at telling stories 擅长讲故事 11. the story telling club 讲故事俱乐部12. like to do/doing 喜欢做某事 13. let’s join 让我们加入14. sounds good 听起来好 15. students wanted for School Show学校表演招聘学生16. talk to /with跟某人谈话17. after school 放学后18. do kung fu 表演功夫 19. show sb sth=show sth to sb把某物展示某人23. have fun doing 做事情很有趣 20. play games with people 和人们做游戏24. on the weekend 在周末 21.be in the school music club 学校音乐俱乐部25. call sb at 给某人打电话 22. need sb to do sth 需要某人做某事26. help+sb +v 帮助某人 27. help sb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28.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说英语的学生29.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30. tell sth stories 给某人讲故事 31. it +adj +for sb to sth 32. be good with 和某人相处好 33. help for old people 对老人的帮助34. make friends with 和某人交朋友 35. in July / on the morning of 36. be free / be busy 37. the Students’Sports center 学生的运动中38. teach sb to do sth 教某人做某事 39. need help to teach music 需要帮助来做某事 40. the teacher do what he can to help students 老师做他能做的事来帮助学生 用法集萃 play +棋类/球类下……棋,打……球play the +西洋乐器弹/拉……乐器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be good with sb. 善于与某人相处need sb. To do sth. 需要某人做某事 can + 动词原形能/会做某事 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一点儿…… join the …club 加入…俱乐部like to do sth. =love to do sth. 喜欢/喜爱做某事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 数学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延长线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有一条公共边与OA ,AOD AOC ∠∠; BOD AOC ∠∠与有公共的顶点O ,而且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七年级英语下册总复习资料教案

一、词组 be from= come form 来自... pen pal=pen friend 笔友 like and dislike 好恶;爱憎 live in….在...居住 speak English 讲英语 play sports 做体育运动 a little French 一些法语 go to the movies 去看电影 an action movie 一部动作片 on weekends 在周末 Excuse me 对不起,打扰 get to 到达、抵达 beginning of 在...开始的时候 at the end of 在...结束的时候 arrive at / 二、句型 (1)、Where主 +be+主语+from? 主语+be+from+地点. (2)、Where do/does+主语+live? 主语+live/lives in… (3)、What language do/does +主语+speak? 主语+speak/speaks…. (4)、主语+like/likes+doing… 三、日常交际用语 1-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He’s from China. 2-Where does she live? --She lives in Tokyo. 3-Does she speak English?

-Yes,she does/No,she dosen’t. 4-Is that your new pen pal? -Yes,he is /No,he isn’t. 5-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She speaks English. Unit 2 Where’s t he post office 一、词组 post office 邮局 pay phone 投币式公用电话 next to 在...隔壁 across from 在...对面 in front of 在...前面between…and…在...和...之间 on a street 在街上 in the neighborhood 在附近 on the right/left 在右边/在左边 on one’s right/left在某人的右边/左边turn right/left 向右/左转 take a walk 散步 have fun 玩得开心 the way to …去...的路 take a taxi 打的/乘出租车 go down(along)…沿着...走 go through...穿过.. have a good trip 旅途愉快 二、句型 (1)、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 Yes,there is .It’s on Centre Street. No,there isn’t.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 整式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单项式的有关概念,能准确地说出给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1.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像1.5V , 28n π ,h r 23 1 π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4)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定义的补充: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的项数: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叫做多项式的项数. 3.区别是否整式: 关键: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 4.例题讲解: 例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ab +c ,ax 2+bx +c ,-5,π, 2y x -,1 2-x x Ⅲ.做一做 1、单项式、多项式的名称: bc a 32- 是____次_____项式 122 12 ++y y x 是____次_____项式

abc b a c ab -+2223 是____次_____项式 Ⅳ.课时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类代数式?(单项式) 关于单项式,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定义、系数、次数) 2在单项式的定义中,提到了“单独一个数,也叫单项式”,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所学过的 有理数,都属于单项式,可见,有理数是特殊的单项式 Ⅴ.课后作业 课本P 5习题1.1:1,2,3。 〖板书设计:〗 VI .教学后记 第二节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1、填空:整式包括 和 2、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y x 2 2 2与 231yx (B )n m 22与22m n (C )ab 3 2 与abc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议一议:P8 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复习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确凿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10、书塾11、方正12、消释13、宿儒14、同窗15、人声鼎沸16、拗17、骊歌18、木屐19、讪笑20、沮丧21、简陋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 (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 四、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异书奇宾客利日 3、通假字1个扳 4、“之”的用法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 文言文练习1 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一、常规字词复习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2、解释词语:1、征发2、哽 3、炽痛 4、标直 5、嗥鸣 6、谰语 7、亘古 8、污秽 9、崎岖10、阻抑11、回环曲折12、亦复如是 3、同步导练中每课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1、帖2、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五、家庭作业: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会识别图形中的对顶角、邻补角.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图片)

问题: 1.图片中有相交线和平行线吗?若有,请找出来. 2.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或展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自主探究】 先阅读教材P2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邻补角,对顶角? 邻补角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对顶角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问题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合作探究】 活动1: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张开的口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如果将剪刀的构造看做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活动2: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图中4个角. 思考: (1)∠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和∠3呢? (2)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和∠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和∠3呢? (3)如果改变图中∠1的大小,上面的关系还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形成共识:(1)∠1与∠2有一条公共边OA,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与∠3有公共顶点O,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1+∠2=180°,∠1=∠3.

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学案

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 册期末复习教学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期末复习教学案一 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一、记一记 短语归纳 1.Play the guitar 弹吉他 2. what to do sth 想做某事 3. join the music club 加入俱乐部 4. speak English 说英语 5. match----with 与------匹配 6. play chess 下棋 7. the swimming club 游泳俱乐部 8. what club 什么俱乐部 9. a sports club 一个体育俱乐部 10. be good at telling stories 擅长讲故事 11. the story telling club 讲故事俱乐部 12. like to do/doing 喜欢做某事 13. let's join 让我们加入 14. sounds good 听起来好 15. students wanted for School Show学校表演招聘学生 16. talk to /with跟某人谈话 school 放学后 18. do kung fu 表演功夫

19. show sb sth=show sth to sb把某物展示某人 23. have fun doing 做事情很有趣 20. play games with people 和人们做游戏 24. on the weekend 在周末 in the school music club 学校音乐俱乐部 25. call sb at 给某人打电话22. need sb to do sth 需要某人做某事 26. help+sb +v 帮助某人 27. help sb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28.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说英语的学生 29.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30. tell sth stories 给某人讲故事 31. it +adj +for sb to sth 32. be good with 和某人相处好 33. help for old people 对老人的帮助 34. make friends with 和某人交朋友 35. in July / on the morning of 36. be free / be busy 37. the Students' Sports center 学生的运动中 38. teach sb to do sth 教某人做某事 39. need help to teach music 需要帮助来做某事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6.2立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②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 从具体的计算出发归纳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后讨论立方与开立方的关系,研究立方根的特征,最后介绍实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立方根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能力; 通过立方根与平方根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类比学习的数学思想;通过探 讨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它的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可以将求负数的 立方根转化为求正数的立方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立方根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m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二、探索归纳: 1.探索:设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xm,则x27,

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 3因为327,所以x3,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为3m。 2.归纳:33 ①立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②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如果x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x a,a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a中的根指数3不能省略。 ③开立方的概念: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探索立方根的特点: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思考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1)因为28,所以8的立方根是(); (2)因为()3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3)因为()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4)因为()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5)因为()3388,所以的立方根是()。2727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正、负数和零三方面去归纳总结立方根的特点。

新人教版初中7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最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1 相交线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3 平行线的性质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5.4 平移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六章实数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1 平方根 9.1 不等式 6.2 立方根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6.3 实数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10.1 统计调查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1

2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 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 _O _D _C _B _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