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通知

(法〔2005〕149号2005年7月2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最近一个时期,湖北、河北、广西、湖南等地个别刑事案件经一些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人民法院如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如何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如何坚决地把好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确保刑事案件审判质量;如何切实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权,真正做到不枉不纵,确保实现刑罚的公平和正义,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各级人民法院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以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坚决依法打击犯罪、保障人权,保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不受侵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确保每一起刑事案件,特别是办理的死刑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通知如下:

一、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围绕“公正与效率”法院工作主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以对法律、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坚决依法惩罚犯罪、依法保障人权,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侵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二、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量。要坚决贯彻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决排除各种干扰,严格依法独立公正审理好每一起案件。严格把好刑事一审、二审、再审和死刑复核案件的每道程序和每个环节,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切实提高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的审判质量。同时,要注意总结审判经验,认真研究审理刑事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刑事一审、二审、再审和死刑复核工作制度。

三、各级人民法院必须牢固树立人权保障意识和证据意识,坚决落实“有罪则判,无罪放人”的要求。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审判工作的司法解释,规范刑事案件庭审行为,充分听取被告人关于罪轻或者无罪的辩解和辩护人的意见。对于证明被告人罪轻或者无罪的证据,必要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调查、核实,切实保障被告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着手制定相关的规定,进一步强调坚决执行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规则。注意从源头上把关,防止刑讯逼供等违法办案行为对公正司法的影响。

四、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强化责任意识,确保裁判公正。要充分发挥合议庭的作用,合议庭成员必须认真履行庭审、阅卷、合议等职责,对每一起案件的事实和每一起案件的证据以及所适用的具体法律条款,逐一进行评议。要在对事实、证据进行深入审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坚持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有机统一,充分考虑各种观点和可能性,尤其要对相互矛盾的证据和控辩双方相反的观点予以高度重视,依法公正地作出裁判结论。要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审判程序合法,定罪准确,量刑适当。

五、各级人民法院必须高度重视刑事再审工作。当前,刑事案件上访申诉现象较为突出。要认真研究审理刑事再审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刑事申诉案件的审判监督。要把以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为由提出申诉的案件,因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而从轻处罚的案件,判处死缓

后被告人一直不服、喊冤申诉的案件,以及原判过程中就存在严重分歧而勉强下判的案件,作为申诉审查工作的重点,发现原判可能有错误的,应当依法立案再审。既要防止轻率改判,又要杜绝该改不改的现象。

六、各级人民法院要健全和执行刑事冤错案件报告制度和违法审判追究制度。原审人民法院发现有原判十五年有期徒刑以上或者具有重大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冤错案件,以及造成原判冤错的情况特别典型,具有特殊教育作用,对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有参考价值的案件,应尽早向上级法院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再审改判后,要在做好相关刑事赔偿和善后工作的同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刻分析错判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违法审判人员,要坚决依法追究,切实防止和杜绝冤错案件的发生。

七、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加强对大案、要案和敏感案件审判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主动向党委汇报工作,及时反映审判情况。下级法院要及时向上级法院报告审判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既要依法独立审判,又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对社会关注的案件,要做好宣传和新闻发布工作;对社会反响强烈、裁判确有错误的案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予以纠正;对少数媒体、网站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报道,要及时应对,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防止社会舆论的误导。

以上通知,请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2005年7月16日法发[2005]8号)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裁判文书160篇相关论文18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印发,供参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

^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抢劫、抢夺是多发性的侵犯财产犯罪。1997年刑法修订后,为了更好地指导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抢劫解释》)和《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抢夺解释》)。但是,抢劫、抢夺犯罪案件的情况比较复杂,各地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为准确、统一适用法律,现对审理抢劫、抢夺犯罪案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法律适用问题,提出意见如下:

一、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

根据《抢劫解释》第一条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二

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1篇)

二、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

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的旅客具有不特定多数人的特点。根据《抢劫解释》第二条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主要是指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在未运营中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司售、乘务人员抢劫的,或者在小型出租车上抢劫的,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2篇)

三、关于“多次抢劫”的认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四)项中的“多次抢劫”是指抢劫三次以上。

对于“多次”的认定,应以行为人实施的每一次抢劫行为均已构成犯罪为前提,综合考虑犯罪故意的产生、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等因素,客观分析、认定。对于行为人基于一个犯意实施犯罪的,如在同一地点同时对在场的多人实施抢劫的;或基于同一犯意在同一地点实施连续抢劫犯罪的,如在同一地点连续地对途经此地的多人进行抢劫的;或在一次犯罪中对一栋居民楼房中的几户居民连续实施入户抢劫的,一般应认定为一次犯罪。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2篇)

四、关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

《抢劫解释》第六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行为人随身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抢夺,但有证据证明该器械确实不是为了实施犯罪准备的,不以抢劫罪定罪;行为人将随身携带凶器有意加以显示、能为被害人察觉到的,直接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行为人携带凶器抢夺后,在逃跑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5篇)

五、关于转化抢劫的认定

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未达到“数额较大”,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但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

(2)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

(3)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

(4)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

(5)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30篇相关论文2篇)

六、关于抢劫犯罪数额的计算

抢劫信用卡后使用、消费的,其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为抢劫数额;抢劫信用卡后未实

际使用、消费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所抢信用卡数额巨大,但未实际使用、消费或者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未达到巨大标准的,不适用“抢劫数额巨大”的法定刑。

为抢劫其他财物,劫取机动车辆当作犯罪工具或者逃跑工具使用的,被劫取机动车辆的价值计入抢劫数额;为实施抢劫以外的其他犯罪劫取机动车辆的,以抢劫罪和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抢劫存折、机动车辆的数额计算,参照执行《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3篇相关论文1篇)

七、关于抢劫特定财物行为的定性

以毒品、假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为对象,实施抢劫的,以抢劫罪定罪;抢劫的违禁品数量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抢劫违禁品后又以违禁品实施其他犯罪的,应以抢劫罪与具体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抢劫赌资、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的,以抢劫罪定罪,但行为人仅以其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为抢劫对象,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罚。

为个人使用,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取得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产的,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理;教唆或者伙同他人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劫取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产的,可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4篇相关论文1篇)

八、关于抢劫罪数的认定

行为人实施伤害、强奸等犯罪行为,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觉,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处境,临时起意劫取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在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形下,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之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2篇)

九、关于抢劫罪与相似犯罪的界限

1、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联防人员,以抓卖淫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为名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定性

行为人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招摇撞骗罪从重处罚;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2、以暴力、胁迫手段索取超出正常交易价钱、费用的钱财的行为定性

从事正常商品买卖、交易或者劳动服务的人,以暴力、胁迫手段迫使他人交出与合理价钱、费用相差不大钱物,情节严重的,以强迫交易罪定罪处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买卖、交易、服务为幌子采用暴力、胁迫手段迫使他人交出与合理价钱、费用相差悬殊的钱物的,以抢劫罪定罪处刑。在具体认定时,既要考虑超出合理价钱、费用的绝对数额,还要考虑超出合理价钱、费用的比例,加以综合判断。

3、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绑架罪是侵害他人人身自由权利的犯罪,其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第一,主观方面不尽相同。抢劫罪中,行为人一般出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实施抢劫行为,绑架罪中,行为人既可能为勒索他人财物而实施绑架行为,也可能出于其它非经济目的实施绑架行为;第二,行为手段不尽相同。抢劫罪表现为行为人劫取财物一般应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具有“当场性”;绑架罪表现为行为人以杀害、伤害等方式向被绑架人的亲属或其他人或单位发出威

胁,索取赎金或提出其他非法要求,劫取财物一般不具有“当场性”。

绑架过程中又当场劫取被害人随身携带财物的,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两罪名,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4、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的界限

寻衅滋事罪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人实施寻衅滋事的行为时,客观上也可能表现为强拿硬要公私财物的特征。这种强拿硬要的行为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前者行为人主观上还具有逞强好胜和通过强拿硬要来填补其精神空虚等目的,后者行为人一般只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前者行为人客观上一般不以严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方法强拿硬要财物,而后者行为人则以暴力、胁迫等方式作为劫取他人财物的手段。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使用或威胁使用轻微暴力强抢少量财物的行为,一般不宜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其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特征的,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5、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行为人为索取债务,使用暴力、暴力威胁等手段的,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构成故意伤害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等规定处罚。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7篇相关论文1篇)

十、抢劫罪的既遂、未遂的认定

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抢劫未遂。据此,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八种处罚情节中除“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这一结果加重情节之外,其余七种处罚情节同样存在既遂、未遂问题,其中属抢劫未遂的,应当根据刑法关于加重情节的法定刑规定,结合未遂犯的处理原则量刑。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25篇相关论文2篇)

十一、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

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下简称“驾驶车辆”)夺取他人财物的,一般以抢夺罪从重处罚。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

(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

(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

来源:作者:日期:2011-05-05

司法活动中的证明,是运用证据资料按照思维逻辑判断某种事实真相的过程。为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对于证据的取舍与运用,不能不受某些规则的制约。这些规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即为证据规则。因此可以说,规定证据搜集、证据运用和证据判断的法律准则即为证据规则。这一解释应当说是对证据规则概念在广义上的界定。由于在证据法的理论与实践中,证据运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证据能力,即某一证明材料是否具备作为诉讼证据的资格问题,而确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防止将不“适格”的证据纳入诉讼过程,因此,从狭义上讲,证据规则是指确认某一证据材料是否具备证据能力的法律要求。本文基于新刑诉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尤其是审判方式所作的重大修改,通过对国外情况的评介,重点研究适应新刑诉制度需要的证据规则问题。

一、证据规则存在的根据及意义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在证据运用中,现代各国证据法虽然普遍认可与形式证据制度相对立的自由心证制度,允许事实栽断者根据理性和经验对证据作出自由判断,但由于诉讼证明过程存在利益价值的冲突和证据及事实认定上的矛盾等原因,如果不确立为某一诉讼结构所需要的一定的证据规则,将难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对案件客观事实的正确确认。对诉讼主体的证明活动而言,证据规则的存在至少有两个作用,是在诉讼活动中规范诉讼各方的取证和举证行为;二是在根据证据认定事实时限制对证据的自由取舍。

证据规则的存在及其内容首先受到诉讼基本结构的制约。当今世界两种基本的诉讼结构,即在证据调查上控辩方主导型的对抗制和法官主导型的审问制(即当事人主义和法官职权主义),对证据规则的繁简及其内容有不同要求。其突出区别在于:前者的证据规则复杂而严格,后者则十分简略且灵活。

英美等国的对抗制诉讼,确立了详细而复杂的证据规则。如关于证明材料必须与案件实质性问题有关的相关性规则;关于防止难以确认不能质证的证据进入诉讼的传闻证据规则;关于不允许证人以意见或结论的形式提供证言的所谓意见规则;关于禁止非法获取的被告口供的供述自愿性规则;对非法获取的物证所采用的违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文件材料适用的所谓最佳证据规则等等。英美刑事诉讼重视证据规则,过去人们认为这与英美国家实行陪审制有关。因陪审员来自社会各界,大多不熟悉法律,为防止对陪审员的误导,法律不得不设置详细的规则,以限制当事人的举证和证明活动。但经进一步研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此。如日本不实行陪审制,但它一旦由审问制向对抗制转化,就同时借鉴了有关的证据规则。可见根本原因在诉讼结构。在当事人主义(对抗制)条件下,两造对抗并推动诉讼的发展进行,对于诉讼双方的立证如不设严格具体的标准和规则。则当事人难免随意使用证据,既易形成叠床架屋、拖延诉讼,又容易模糊讼争要点,甚至造成真假难辨。而在法官职权主义诉讼中,一切证据虽然可以由辩诉双方提出,但在诉讼中两造不得自由立证,法律授权法院裁量何种证据应当在法庭上调查,何种证据可以不予置理。证据调查和诉讼推进完全受制于法院,因此虽无详尽的证据法则,仍不须担心诉讼拖延和争议点模糊。尤其是法官职权主义鼓励法官运用各种法律允许的方法主动发现证据查明案件真相,这种实体真实主义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排斥那种严格而且程序化的证据规则的约束。因此现代国家凡采法官职权主义,都强调法官的自由心证而无详尽的

证据规则。

我国过去的刑事审判采法官职权推进方式,因此少有证据规则。随着修改刑诉法,采用了所谓“控辩式”庭审方式,在控辩双方(有时还包括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直接向法庭举证的情况下,必然要求相应的证据规则,因为如前所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确立并遵守一定的证据规则,才能保证案件事实的真实回复,才能保障诉讼的效率,防止无约束控辩即所谓无规则游戏的发生。因此,研究、确立和遵守必要的证据规则,对于实现庭审的有序化,保证新刑事诉讼法的科学与有效的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刑事诉讼的主要证据规则

由于我国刑事庭审从法官直接调查向控辩方举证转化,加强了诉讼的对抗性,并具

有了对抗制即当事人主义诉讼的某些特征,因此我们应当研究和学习当事人主义诉讼中的一些证据规则,因为这些规则中的基本内容是基于人类在诉讼中的理性并经长期诉讼实践所确认,就其技术性而言,往往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实际情况予以借鉴。[1]

实行对抗制或以对抗制为庭审方式主要特征的英美日等国的刑事诉讼,在审判活动中适用的主要证据规则有

(一)传闻证据规则

1、传闻证据的含义。传闻证据是指两种证据资料,一是证明人在审判期日以外对直接感知的案件事实亲笔所写陈述书及他人制作并经本人认可的陈述笔录;二是证明人在审判期日以他人所感知的事实向法庭所作的转述。传闻证据有三个特点:(1)是以人的陈述为内容的陈述证据。(2)不是直接感知案件真实的人亲自到法庭所作的陈述,而是对感知事实的书面的或者口头形式的转述:(3)是没有给予当事人对原始人证进行反询问的机会的证据。

2、传闻法则及其理由。传闻证据则即传闻法则,是指原则上排斥传闻证据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根据的证据规则。根据这一规则,如无法定理由,在庭审或庭审准备期日外所作的陈述不得作为证据使用。此外,记载检察官或司法警察职员勘验结果的笔录不具有当然的证据能力,只有当勘验人在公审期日作为证人接受询问和反询问,并陈述确实系他根据正确的观察和认识作成时,才能作为证据使用。鉴定人制作的鉴定结论亦同。只有等鉴定人在庭审时作为证人接受询问和反询问,说明其鉴定书系其以正确方法作成时,才具有证据能力。

传闻法则的确立理由主要是因为传闻证据在诉讼中的使用剥夺了诉讼双方包括被告人对原始人证的询问和反询问的权利,由于无法以交叉询问进行质证,违背了对抗制诉讼的基本精神,容易导致误判,而且传闻证据的使用也违反了刑事诉讼的直接审理原则,由于法官未能直接听取原始人证陈述,未能从陈述的环境和条件、陈述的内容和陈述时的态度、表情、姿势等各方面情况对陈述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不利于法官获得正确的心证。

3、传闻法则的例外。传闻法则在英美有时被称为“例外的规则”,这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如果绝对排除传闻证据,实际上做不到,不仅会造成诉讼拖延,而且也势必妨碍查明事实真相,有违设立传闻法则的初衰,因此,制定法或判例规定了众多的例外情况,允许传闻证据作为定案证据使用。

至于在何种情况下,才能算作传闻法则的例外,英美证据理论认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可信性的情况保障”,即传闻证据从多种情况看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即使不经过当事人反询问,也不至于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二是具有“必要性”,即存在无法对原始人证进行反询问的客观情形。因而不得不适用传闻证据。如原始证人死亡、病重、旅居海外或去向不明等。日本刑诉法还规定传闻证据可基于当事人双方同意或合意而取得证据能力

。因此日本法中的传闻法则的例外较之英美法更为广泛。

日本刑诉法对被告人以外的人的陈述书或者经陈述人签名或盖章的陈述笔录(如侦查阶段询问案件知情人的笔录),规定了作为证据使用的三种不同条件:

(1)在审判官面前所作的陈述,由于陈述人死亡、精神上或身体上有故障、所在不明或现在国外,而不能在公审准备或公审期日到场陈述时,或者陈述人在公审准备或公审期日所作的陈述与以前的陈述相反或有实质性区别,而且以前的陈述较之在公审准备或公审期日的陈述具有更值得信赖的特点情况时,可以作为证据。

(3)上述两种情形以外的陈述笔录或陈述书,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有证据能力:第一,陈述人由于已经死亡、精神上或身体上有故障、所在不明或现在国外,而不能在公审准备或公审期日到场陈述;第二,陈述人的陈述对于证明本案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不必不可少的;第三,陈述人的陈述必须是在特别可信的情况下作出的。属于这种传闻证据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被告人以外的人在审判官、检察官以外的人面前所作陈述的笔录,如接受检察事务官或司法警察职员调查时的陈述笔录、接受辩护人会见时制作的陈述笔录、由外国的法官或侦查人员制作的询问证人的笔录等;另一种是被告人以外的人自行书写的书面陈述(陈述书),如被害人的报案书、控告书、检举书等。

上述说明,日本刑诉法规定庭审和庭审准备之前取得的询问笔录因主体不同可能具有不同的效力。法官询问笔录作为证据的限制条件最少、检察官的其次,警察与辩护律师等制作的询问笔录作为证据使用受限制最大。

除上述情况外,日本刑诉法还规定被告人在庭前陈述对自己不利事实的供述书或供述笔录,以及公证书、商业帐簿、官方记录等具有特别可信性质的“公的证明文书”、“业务文书”和其他文书,可以作为庭审证据。

(二)相关性规则。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有相关性。相关性是实质性和证明性的结合,也就是说,如果所提出的证据对案件中的某个实质性争议问题具有证明性(有助于认定该问题,那它就具有相关性)。证据法专家乔恩。R.华尔兹称:“如果所提出的证据对案件中的某个实质性争议问题具有证明性(有助于认定该问题),那它就具有相关性”。[2]

在英美诉讼实践中,对相关性的确认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例如,证人、被告人或被害人的品格原则上被视为不具有相关性。即关于一个人的品格或者他的一种性格特点(如暴力倾向)的证据,对于证明这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实施了相类似的行为(如被指控的犯罪行为)上不具有相关性,这种品格证据原则上应予排除。也就是说,“一次作贼、永远是贼”的逻辑在法律上是不被承认的。但排除品格证据的要求也有一些例外,如对于证明被告作案目的和动机却有证明作用的品格证据可能纳入诉讼。例如网球明星辛普森被控杀害其前妻及其男友案,控方将证明辛普森曾多次殴打、威胁其前妻的一系列证据作为控诉证据提出,辩护方以品格证据为由要求排除,法官认为这些证据符合允许品格证据使用的那些“例外情况”,因此裁决允许这些证据进入诉讼。[3]

(三)违法证据排除规则

所谓违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排除那些通过非法搜查和扣押获取的物证的规则。

现代任何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禁止以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取证据,然而对非法获得的

证据能否获得证据能力,成为定案根据,却既有共识,又有不同的意见和相异的处置。

美国是实行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主要国家。它通过一系列判例确定通过违法的、无

根据的搜查和没收所获得的证据,以及通过违法收集的证据发现、收集的证据(派生证据)均应排除。根据“毒树之果”的理论,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其使用是有害的,因为它会鼓励警察的违法行为,纵容对公民隐私、住宅和人身等权利侵犯,破坏法制。但由于犯罪浪潮的冲击,为增强有罪证据的力量,近年来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例确认了规避排除规则的一系列例外。如“最终或必然发现”的证据不适用排除规则;侦查人员不是明知搜查和扣押是违法的,即出于“善意”也不适用排除规则。此外,最高法院还进一步提出,警察的非法行为必须与犯罪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一起衡量。也就是要对非法搜查所获证据的取舍作利益权衡。

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与美国的态度有区别,这些国家并不一般地排斥违法取得的物证。而是注意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及排除违法证据对国家利益的损害程度,进行利益权衡,同时赋予法官一定程度的对于证据取舍的自由裁量权。当然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别等原因,这些国家对违法证据取舍的倾向性也有一定区别,但总的看,排除违法物证并未在这些国家形成一个确定的证据规则,在实务中,对这些证据排除也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对违法获取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证是否排除,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价值选择,或者着眼于保护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否定非法取得的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或者为追求本案的客观真实并有效的实现国家的刑罚权而肯定其证据能力,前者体现了现代刑事诉讼中追求实体真实以惩罚犯罪的目的;后者体现了严守正当程序以保障基本人权两大目的尖锐对立。

(四)自白任意性规则

自白任意性规则要求,凡是通过违法或不恰当的方式取得的并非出于陈述人自由意志的自白应当绝对排除。而且,如果对自白的任意性有疑问也应当排除。对自白的任意性,如果被告人方面提出异议,检察官有义务向法庭证明其确属自由意志,可传唤原讯问人员到庭作为证人加以询问。任意性法则早在18世纪后半期就为英国所采用。到19世纪前期,因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保障思想的影响,任意性法则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重视。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把口供是否具有任意性作为其取得证据能力的要件。

自白任意性规则存在的主要根据有四点。其一是反对强迫性自我归罪的价值观念。由这一价值观念,西方发展出“沉默权”制度,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询问享有沉默的权利,根据这一权利,只有嫌疑人自动放弃沉默权作出的供述才是合法和有效的;其二是鼓励正当的警察行为。要求对那些即使有正当理由被怀疑从事了犯罪行为的人,也应当以合理和文明的方式对待,而不应使用不适当的审讯方法;其三是认为这一规则有利于在刑事诉讼中维持控辩双方适当的平衡,而强迫供述必然打破这种平衡。其四是防止判决受到不可靠的强迫性口供的影响。西方比较普遍的对被告的非自愿口供的真实性持有怀疑,因此反对将其用作证据。

违反任意性规则的情况除刑讯逼供等极端方式外,还包括所谓“内在性逼迫环境”

以及“间接性强迫影响”等。前者如辱骂、恐吓、长时间的审讯、未依法及时将嫌疑人交司法官员、未通知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或禁止其行使这些权利(如会见律师等)等等。后者如许诺不予起诉或放弃指控从而骗取被告供述等。这些做法由于违反了自白任意性规则,所获口供原则上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五)反对诱导性询问规则

这一规则,主要是应用于庭审的证据规则。诱导性询问,是指询问者的询问强烈地暗示证人按提问者的意思作出回答。如伤害案件中,辩护律师问被告:“你根本没有动

那把刀,这是不是事实?”。这是典型的可能产生误导的诱导性提问,又如询问证人:“你是否干了……?”这是貌似中性的诱导性询问。

不过,这一规则在应用中有一些例外,如英美刑事庭审大致允许以下例外:1.在涉及与案件核心问题无直接关系的预备性或入门性事物时允许适用诱导性问题。例如:问:“你是在光宇公司工作,对吗?”。2.当证人在接受直接询问时作出与过去不一致的回答时,公诉人或律师可以根据证人过去的陈述提出诱导性问题,对证人进行质询。3.在对理解能力有限的证人,如智力低下的人或孩子,进行直接询问时也可以酌情使用诱导性问题。4.对于那些显然可以启发其记忆的证人可以适时提出诱导性询问。这是指有些证人答案就在嘴边却想不起来,此时使用诱导性问题唤醒其记忆,在某些情况下(如征得法官同意)是合适的。5.对鉴定人,即所谓专家证人,提出诱导性问题常常是允许的。6.对于对方或敌对的证人可以提出诱导性问题。因为在这种询问之前证人已接受了非诱导性的主询问,而且几乎不存在这种证人接受诱导性问题中所包含的虚假暗示的危险。

(六)意见规则

意见规则,或称意见排除规则,是对抗制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但其精神同样适用于非对抗制诉讼。意见规则将作为证据的陈述分为两类,一类是体验陈述,指陈述人就自己所体验之事实而为之陈述:一类是意见陈述,指其人依其特别知识和经验,陈述其判断某一事项之意见。前一类陈述为证人(包括被害人和被告人)的陈述,后一类陈述为鉴定人的陈述。意见规则就是要求证人作证只能陈述自己体验的过去的事实,而不能将自己的判断意见和推测作为证言的内容。

意见规则确立的理由是:1.认定事实、作出判断系法官职责所在,证人的责任在于提供法官判断事实的材料,而不能代行法官的判定职能。2.法庭需要证人提供其经验事实,而意见和推测并非证人的体验,因此在证据上并无用途,而且容易导致立法混乱,可能会因提供有偏见的推测意见而影响法官客观公正地认定案件事实。转贴于热点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1413117178.html,

意见规则适用的前提是区分事实和意见。一般说来,观察体验的情况为事实,推测、判断的陈述为意见。但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关系密切,难以完全分开,因此,对于直接基于经验事实的某些常识性判断,不能作为意见证据加以排除。例如:1.相比较事物的同一性和相似性;2.某种状态。如车辆的快慢,人的感情等心理状态;3.年龄与容貌;4.气候;5,物品的价值、数量、性质及色彩;6.精神正常与否;7.物的占有和所有等。这些事实情况,实际上难以

用非判断方式来表达。因此可能视为意见规则的现实性例外。台湾学者陈朴生在其所著《刑事证据法》举两例说明二者的区别。一例是证人于车祸发生时,并未在场,仅事后经过现场,但其认为被告人并非穿越轨道,而被辗毙,系出于推测,又未说明其根据,属于意见陈述,应予排除;第二例是,证人被询问:“你看见被告时,是否酒醉?”证人答:“我看见他,手持酒瓶,走路颠颠倒倒,有酒醉的样子”,则因其体验的事实,本含有推断的要素,不是单纯的意见和推测之词,因此不适用意见排除规则。

(七)最佳证据规则。适用于书证。即认为原始文字材料(包括录音、录相、摄影材料等)作为证据其效力优于它的复制品,因而是最佳的,因此有的人将其称为“原始文书规则”。这是一项规定原始文字材料作为证据有优先权的原则。然而随着复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佳证据规则的运用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确定从计算机数据储存中不同时间输出或打印出的材料是原始材料还是复制材料等

。因此这一规则的现代运用已经产生了一些变化。《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对这一原则的规定大致可以概括为:

1、为证明文字、录音或照相的内容,要求提供该文字、录音或照相的原件,除非本规则或国会立法另有规定。原件包括该文字或录音材料本身,或者由制作人或签发人使其具有与原件同样效力的副本、复本。照相的原件包括底片或任何由底片冲印的胶片。任何从电脑中打印或输出的能准确翻印有关数据的可读物,均为原件。

2、复制品可与原件在同等程度上采纳,但对复制品是否忠实于原件产生疑问或以复制品替代原件采纳将导致不公正的除外。复制品准确复制原件的副本。

3、在原件遗失或毁坏或无法获得的情况下,不要求原件,关于该文书、录音或照相内容的其他证据可以采纳。[4]

三、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证据规则?对此,我认为应当注意三点?

其一,充分尊重体现证据运用的一般规律以及“控辩型”诉讼的要求的证据规则。可以说,由于我国刑事诉讼向控辩型转化,国外的上述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经验确证所认可的证据规则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意义上可以被我们借鉴。而且这些规则的基本内容不仅反映对抗制诉讼的要求,也体现了发现客观真实的一般规律,其中一些内容,实际上在我们过去的诉讼实践中已经确认或在我们的证据法理论上已经认可,如证据应当有相关性、口供应当补强、对通过严重违法所获取的人证(被告口供、被害人陈述以及证人证言等)存疑甚至不用等。只不过由于诉讼制度的变革,我们需要将一些法律规范和一些实际做法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律规则,同时应当适应制度的变化改变证据法上的某些操作方式并确立某些新的规则。

其二,注意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及其运用条件和环境的特殊性,对证据规则作出既反映诉讼规律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界定。这里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我国庭审方式并非典型的对抗制,而是仍然存在较大程度法官职权运用。由于法官积极运用职权查明案情,对证据规则的要求应当较之英美等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如相关性规则,不需要如英美那样对相关性(如品格证据的相关性)限制严格。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一些特有的做法,这些东西既不存在于当事人主义诉讼,也不存在现代于职权主义诉讼中。如被告不享有沉默权而负有供述义务,那么在证据规则上我们对口供自愿性的要求与国外应有较大区别,否则将和法定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相冲突。

二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运用的客观条件和环境尚待优化,过分严格的规则。要求实际上将难以执行,如果强求确立和执行,将会损害刑事诉讼制度运行的整体效益。例如,在我国由于证人补助、证人保障、作证文化等方面的不足,国外十分强调的禁止不能当庭质询的传闻证据运用的规则,在我国应有更大的灵活性,因为没有这种灵活性,将使许多案件实际上无法审理。

其三,证据规则的确立在我国刑诉制度中应当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如果某些做法被司法实践所普遍认可,在法理上又确能成立,也可以被确立为证据规则要求证据规则有法律依据,是因为我国是实行制定法制度的国家,不承认判例的法律约束力,也不承认法官的选法功能。任何主要的证据规则必须在法律上有直接或比较直接的依据,否则缺乏充分的实施效力。对证据规则具体内容的确定也应注意其法律依据。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对我国刑诉讼中的证据规则作出以下探讨:

(一)相关性规则。

即要求纳入诉讼过程的证据材料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并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

用。

刑诉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第156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的时候,应当制止。”这些法律规定,确立了我国刑事诉讼及证据运用的相关性规则。

证据的相关性主要从四个方面理解:其一,相关性是证据的一种客观属性。即证据事实同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客观联系而不是办案人员的主观想象和强加的联系。此点自属当然。其二,证据的相关性应具有实质性意义。即与案件的基本事实相关。在刑事案件中,是指关系当事人是否犯罪、犯罪性质及罪责的轻重等,与这些基本事实无关的证据材料被视为无相关性。在由诉讼双方举证的情况下,注意所提问题以及所举证据的相关性十分重要,因为这有利地防止纠缠细枝末节拖延诉讼,也有利于弄清案件的基本事实。其三,相关的形式或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基本类型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必然关联与偶然关联,肯定性关联与否定性关联,单因素关联以及重合关联等等。这里应当注意相关性需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关联过于间接,相关性十分微弱,此证据可能被视为不具有相关性。其四,相关性的实质意义在于证明力。即有助于证明案件事实。因此可以说考察分析证据的相关性,其落脚点在证据的证明力。

对是否具有相关性的判断难以求助于某项统一的标准,因为相关性实际上是一个经验事实问题,也就是说,对某一证据材料或一项证据材料中的某一内容(法庭上控诉方或辩护方的某一发问)是否具有相关性,其判断主要依据的是裁判者的经验。华尔兹教授说:“法官们在决定大多数相关问题时大概都根据:①关于所提证据的”感觉“;②已确立的司法判例或法典化规则-如果有这些判例或规则的话。法官有时对证据有一种感觉、一种直觉的反映,其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常识、以及关于客观事物变化方式的知识。”[5]他还指出,虽然对相关性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检验标准,但时间的遥远性十分重要,如果一个旁证事件距受审查事件发生时间很近,就具有相关性;如果间隔时间很远,就不具有相关性,华尔兹的意见对我们颇具参考价值。

应用相关性规则必然涉及品格证据能否在诉讼中适用的问题。鉴于前述确立证据规则的考虑,我认为应当原则上不排除品格证据适用-如果凭一般经验判断这些品格证据有助于证明被告人作案的动机、作案的手段、作案的可能性等问题的话。但如品格证据的证明力太弱,即与案件事实本身的联系十分微弱,例如对一盗窃案犯举证,证实其多年的一件小拿小摸行为,这一证据事实虽然不能说与本案中的盗窃全无联系,但因相关性太弱仍应被排斥。同时,就某些案件的品格证据可以作出特殊限制,如性犯罪被害人过去的性道德情况,除非对证实性行为是否违背被害人意志所必需,否则应予排除。

(二)非法人证排除规则

所谓非法人证,是指采取非法的方法,如刑诉法第43条明确禁止的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的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口供、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对这些违法获取的言词证据应当排除。当代各国刑事证据法普遍禁止将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的口供作为证据使用。其基本理由是:1、以非法方法获取口供对基本人权损害极大,应当严格禁止,而且禁止使用这类证据,不使违法者从中获得利益,是遏制这类违法行为,保护公民权利的有效手段。2、以非法方法获取口供亦可能妨害获得案件的实质真实。因为“

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可得”,违法获取的口供的虚假可能性较大。

对非法人证的确定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对那些整个证据材料的基本内容、或者主要内容系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应当完全排除,即不允许进入庭审调查。如果已在庭审中提出后才发现其违法性,法官在判决时应排除其证明作用而不予考虑。但对仅有某些调查询问方式不妥(如某些询问具有不适当的诱导性),则只需排除不妥的询问内容,其他部分,如诉讼对方不提出异议或缺乏合理的反驳根据,亦可作为证据使用。

就非法获取的物证,包括根据某些不合法、不妥当的询问所获得的物证(如根据口供找到作案工具),在我国应当采用另一种方式处理。笔者认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违反法定程序获取的物证抹煞其证据能力是不适当的。仅仅因搜查、扣押手续或程序上的小的瑕疵而让重大犯罪丧失定罪条件,未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这种做法在我国社会背景下尤其不会被认可。加之,我国刑诉制度对搜查、扣押程序的要求不够严格,侦查机关灵活性很大,是否违法难以界定。例如就搜查问题,我国刑诉法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

人,侦查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以及其他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但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紧急情况,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刑诉法第109条、第111条)据此,侦查机关有很大的自由斟酌处理权,实际上可以对它认为可能隐藏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任何地方包括人身进行搜查而无须出示司法令状。在侦查十分灵活同时对强制性侦查手段缺乏司法令状制度的情况下,要求贯彻非法物证排除制度是不现实的。相比之下,实行这一排除规则的美国,对强制性侦查手段如搜查、扣押,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如:1、搜查除特殊情况外,必须经一名司法官员批准;2、获得搜查证必须有正式的申请,而且必须以宣誓或者正式作证的方式来进行。向司法官申请时必须说明要搜查的地方,要扣留的物品,被扣留物品主人的情况,以及涉嫌刑事犯罪的根据。3、搜查的范围必须作严格的限制。搜查证必须具体详细说明搜查的地点和扣押被认为违法,即使确系罪证,也应在诉讼中排除。除非符合某些例外情况,如符合“一览无遗”法则-警察能直接看到应扣留的罪证而无需搜索,同时应将此情况立即通知被扣押物品的嫌疑人。这说明,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使用除了必须有特定的价值观念基础外,还必须有技术性的制度支持。

笔者主张对非法物证原则上不应排除,但随着国家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公民的人身自由权、通信自由权、隐私权、合法财产和住宅不受侵犯等权利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对这些权利的司法保护也应加强。因此,今后对以明显违法,情节严重的非法行为获得的证据的,基于利益平衡原则可以考虑排除其证明力。当然,无论采取何种做法,对于实施违法行为的人员,都应当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必要的惩戒。

(三)口供补强规则

这里所称补强规则,是适用于口供的一项证据规则。现代各国刑事证据法基于自由心证原则,只是对证据的可采性作某些限制(如排除传闻证据、排除非任意性口供等),对证据的证明力,则不作更多限制,而是交由法官自由判断。但对口供,则有某些例外,许多国家限制口供的证明能力,不承认其对案件事实的独立和完全的证明力,禁止以被告口供为有罪判决的唯一依据,而要求提供其他证据予以“补强”。在英美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中,由于重视诉讼当事人的意愿和自决权利,如果被告人在法官面前自愿作出有罪供述,法官可迳行作出有罪判决,不要

求提供其他证据予以补强。只有对审判庭外的自白鉴于对被告人身心进行强制的可能性大,其信用性较低,因而须有补强证据担保其真实性。

口供补强规则是指禁止以被告口供作为定案唯一依据而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补强的证据规则。我国刑诉法第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一规定要求对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以其他证据作补强证明,从而确认了对口供的补强规则。

补强规则作为自由判断证据原则的例外,其成立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有利于防止偏重口供的倾向。由于真实的口供具有极强的证明力,如果允许口供作为定案唯一根据,势必使侦查、审判人员过分依赖口供,甚至不惜以非法手段获取,以至侵犯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二是可以担保口供的真实性,避免以虚假供述导致误判。而口供因种种原因确实存在虚

假的很大可能性,即使是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也可能不实。为了防止基于虚假口供错误判决,有必要确立补强规则。此外,确立补强规则也是基于历史的教训。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的诉讼史,都有制度性的偏重口供的情况。即以口供为“证据之王”,为获取口供而使刑讯合法化、制度化,形成了“罪从供定”的传统,从而造成了较多的冤假错案。在现代社会,也有口供主义的回潮,如十年“文革”。鉴于历史教训,确立并认真遵循证据补强规则是完全必要的。

一般说来,对补强证据不要求其达到单独使法官确认犯罪事实的程度,但也不是仅仅要求对口供稍有支撑。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两种主张,一种是要求补强证据大体上能独立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这是较高的要求;另一种是要求达到与供述一致,并能保证有罪供认的真实性,这是低限度要求。笔者认为,我国的补强规则,宜依第二种标准,即能够保证有罪供认的真实性即可。

口供补强规则在运用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共犯的口供能否互为补强证据,也就是说,凭共犯间一致的口供不需其他补强证据能否定案。对此各国有不同的实践和学说。在英美,一般要求对共犯的口供予以补强证明。但日本最高法院的判例认为,共犯不论是否同案审理,其自白不属于“本人的自白”,不需要补强证据。这是将共犯口供区别于“本人自白”,对其不适用补强规则的主张。

我国法学界关于共犯口供定案问题主要有四种观点。(1)肯定说。认为共同被告人的供述可以互相印证,在供述一致情况下,可据以定案。(2)否定说。认为共同被告人的供述仍然是“被告人供述”,同样具有真实性和虚伪性并存的特点,应受刑诉法第46条的制约,适用证据补强规则。(3)区别说。认为同案处理的共犯的供述应均视为“被告人供述”,适用补强规则。但不同案处理的共犯,可以互作证人,不适用补强规则。(4)折衷说。认为共同被告人供述一致,在符事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些条件是:经过种艰苦努力仍无法取得其他证据;共同被告人之间无串供可能;排除了以指供、诱供、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的情况等。笔者认为,鉴于我国刑诉法第46条的明确规定,从法理上分析,以否定说较为有理。但考虑到共同被告的口供毕竟能起到一定的相互支撑的作用,对这种情况下,对补强证据不应作较高要求,只要补强证据能基本证明共犯口供的真实性即可。

(四)传闻证据限制规则

应当说,国外的传闻证据规则与刑事诉讼的直接原则、言词原则和质证原则的要求相统一,体现了现代控辩式诉讼的基本要求。这一原则一方面要求证人作证不得以道听途说无法验证的情况为根据,另一方面,要求证人直接出庭,发表言词证

据,通常不得以很难质证的庭前书面证言作为证据。据此,要求证人原则上应出庭接受以交叉询问方式进行的质证,必要时还需接受法官询问,从而使法庭能够直接审查证人的作证资格、证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客观因素对证人作证的影响,从而辨别证言的真伪。

然而,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要求大部分证人出庭是不现实的。因为国家财力难以实现证人的经济补偿,国家警力难以实现证人保护,而且国家法律制度缺乏强制证人作证的配

套性措施,这种情况下,要求大部分证人出庭,将使许多案件实际无法开庭。笔者认为,为贯彻现代刑事诉讼的言词、直接原则,为防止“控辩式”走过场,应当努力创造条件,扩大证人出庭的范围,逐步贯彻排除传闻证据规则。但在目前条件下,必须考虑实际可能,由于实际条件并不具备,在相当时期内,只能实行“传闻证据限制规则”。即限制传闻证据的使用,凡是可能获得言词证据同时案件确实需要证人到庭作证的,不得使用书面证言等传闻证据。

为此,可设立三项标准:一、证人能否出庭。如果证人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出庭,应当要求其必须出庭,同时为其出庭提供必要的人身和经济的保障;二、证言是否重要。如果系对案件有决定作用的关键性证据,除十分特殊的情况外,应当要求证人出庭;三、证言所证实的事实是否有争议。如果证言所证实的事实被告认可,辩护律师无异议,证人可不出庭。这一要求是借鉴了日本书面证言基于当事人双方同意或合意而取得证据能力的规定。也就是说,只要诉讼对方不提出异议,书面证言可以代替证人出庭作证。因为如果某一书面证言被告和辩护律师无异议,不要求证人出庭,即可保证被告方的权利,又有利于诉讼的经济。

(五)反对诱导性询问规则。我国刑诉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这一规定是反对诱导性询问规则的法律基础。在法庭上,由于法庭的特殊环境,证据调查中可能使用的主要的不合法、不适当的调查方法是明确表明询问人意向,并可能诱导性询问方法。由于这类问题不仅不符合法律的要求,而且可能损害证据调查的客观性,因此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也应当确立规则明确禁止。

就这一规则的例外情况,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应中注意限制其范围,通常情况下只能在质询过程中,针对证人或被告人及被害人与过去陈述不一致的陈述而用过去的陈述来对其进行质询。如例外情况允许过于广泛,可能使这一规则失去效用,而损害证据调查的客观性。

(六)意见规则

国外证据法中的意见规则及其有关的技术性规定(如关于意见和事实的区分等),应当说反映了诉讼的一般规律,我国刑事诉讼可以采用,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丰富和修改。

此外,前述最佳证据规则,其精神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可以适用,但考虑到现代刑事诉讼中书证及视听资料(我国新证据法将录音、录相等视听资料列为与书证并列的一类证据)日益复杂,现代技术使复制品的逼真性越来越高,而且许多案件由于各行业的存档制度难以取得原件,使用非原始书证十分广泛,加之这一规则本来的适用范围就比较窄,因此可不将其列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对国外刑事诉讼中的自白任意性规则,鉴于我国刑诉法第93条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由于被告有义务回答司法人员的讯问,而义务本身即具有一定的法律强制性,也就是说,无论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否自愿,他均应如实回答司法人员的提问,因此建立在刑事沉默权基础上的自白任意性规则不适用于我国刑事诉讼。证据规则。

我国过去的刑事审判采法官职权推进方式,因此少有证据规则。随着修改刑诉法,采用了所谓“控辩式”庭审方式,在控辩双方(有时还包括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直接向法庭举证的情况下,必然要求相应的证据规则,因为如前所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确立并遵守一定的证据规则,才能保证案件事实的真实回复,才能保障诉讼的效率,防止无约束控辩即所谓无规则游戏的发生。因此,研究、确立和遵守必要的证据规则,对于实现庭审的有序化,保证新刑事诉讼法的科学与有效的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刑事诉讼的主要证据规则

由于我国刑事庭审从法官直接调查向控辩方举证转化,加强了诉讼的对抗性,并具有了对抗制即当事人主义诉讼的某些特征,因此我们应当研究和学习当事人主义诉讼中的一些证据规则,因为这些规则中的基本内容是基于人类在诉讼中的理性并经长期诉讼实践所确认,就其技术性而言,往往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实际情况予以借鉴。[1]

实行对抗制或以对抗制为庭审方式主要特征的英美日等国的刑事诉讼,在审判活动中适用的主要证据规则有

(一)传闻证据规则

1、传闻证据的含义。传闻证据是指两种证据资料,一是证明人在审判期日以外对直接感知的案件事实亲笔所写陈述书及他人制作并经本人认可的陈述笔录;二是证明人在审判期日以他人所感知的事实向法庭所作的转述。传闻证据有三个特点:(1)是以人的陈述为内容的陈述证据。(2)不是直接感知案件真实的人亲自到法庭所作的陈述,而是对感知事实的书面的或者口头形式的转述:(3)是没有给予当事人对原始人证进行反询问的机会的证据。

2、传闻法则及其理由。传闻证据则即传闻法则,是指原则上排斥传闻证据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根据的证据规则。根据这一规则,如无法定理由,在庭审或庭审准备期日外所作的陈述不得作为证据使用。此外,记载检察官或司法警察职员勘验结果的笔录不具有当然的证据能力,只有当勘验人在公审期日作为证人接受询问和反询问,并陈述确实系他根据正确的观察和认识作成时,才能作为证据使用。鉴定人制作的鉴定结论亦同。只有等鉴定人在庭审时作为证人接受询问和反询问,说明其鉴定书系其以正确方法作成时,才具有证据能力。

传闻法则的确立理由主要是因为传闻证据在诉讼中的使用剥夺了诉讼双方包括被告人对原始人证的询问和反询问的权利,由于无法以交叉询问进行质证,违背了对抗制诉讼的基本精神,容易导致误判,而且传闻证据的使用也违反了刑事诉讼的直接审理原则,由于法官未能直接听取原始人证陈述,未能从陈述的环境和条件、陈述的内容和陈述时的态度、表情、姿势等各方面情况对陈述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不利于法官获得正确的心证。

3、传闻法则的例外。传闻法则在英美有时被称为“例外的规则”,这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如果绝对排除传闻证据,实际上做不到,不仅会造成诉讼拖延,而且也势必妨碍查明事实真相,有违设立传闻法则的初衰,因此,制定法或判例规定了众多的例外情况,允许传闻证据作为定案证据使用。

至于在何种情况下,才能算作传闻法则的例外,英美证据理论认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可信性的情况保障”,即传闻证据从多种情况看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即使不经过当事人反询问,也不至于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二是具有“必要性”,即存在无法对原始人证进行反询问的客观情形。因而不得不适用传闻证据。如原始证人死亡、病重、旅居海外或去向不明等。日本刑诉法还规定传闻证据可基于当事人双方同意或合意而取得证据能力。因此日本法中的传闻法则的例外较之英美法更为广泛。

日本刑诉法对被告人以外的人的陈述书或者经陈述人签名或盖章的陈述笔录(如侦查阶段询问案件知情人的笔录),规定了作为证据使用的三种不同条件:

(1)在审判官面前所作的陈述,由于陈述人死亡、精神上或身体上有故障、所在不明或现在国外,而不能在公审准备或公审期日到场陈述时,或者陈述人在公审准备或公审期日所作的陈述与以前的陈述相反或有实质性区别,而且以前的陈述较之在公审准备或公审期日的陈述具有更值得信赖的特点情况时,可以作为证据。

(3)上述两种情形以外的陈述笔录或陈述书,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有证据能力:第一,陈述人由于已经死亡、精神上或身体上有故障、所在不明或现在国外,而不能在公审准备或公审期日到场陈述;第二,陈述人的陈述对于证明本案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不必不可少的;第三,陈述人的陈述必须是在特别可信的情况下作出的。属于这种传闻证据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被告人以外的人在审判官、检察官以外的人面前所作陈述的笔录,如接受检察事务官或司法警察职员调查时的陈述笔录、接受辩护人会见时制作的陈述笔录、由外国的法官或侦查人员制作的询问证人的笔录等;另一种是被告人以外的人自行书写的书面陈述(陈述书),如被害人的报案书、控告书、检举书等。

上述说明,日本刑诉法规定庭审和庭审准备之前取得的询问笔录因主体不同可能具有不同的效力。法官询问笔录作为证据的限制条件最少、检察官的其次,警察与辩护律师等制作的询问笔录作为证据使用受限制最大。

除上述情况外,日本刑诉法还规定被告人在庭前陈述对自己不利事实的供述书或供述笔录,以及公证书、商业帐簿、官方记录等具有特别可信性质的“公的证明文书”、“业务文书”和其他文书,可以作为庭审证据。

(二)相关性规则。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有相关性。相关性是实质性和证明性的结合,也就是说,如果所提出的证据对案件中的某个实质性争议问题具有证明性(有助于认定该问题,那它就具有相关性)。证据法专家乔恩。R.华尔兹称:“如果所提出的证据对案件中的某个实质性争议问题具有证明性(有助于认定该问题),那它就具有相关性”。[2]

在英美诉讼实践中,对相关性的确认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例如,证人、被告人或被害人的品格原则上被视为不具有相关性。即关于一个人的品格或者他的一种性格特点(如暴力倾向)的证据,对于证明这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实施了相类似的行为(如被指控的犯罪行为)上不具有相关性,这种品格证据原则上应予排除。也就是说,“一次作贼、永远是贼”的逻辑在法律上是不被承认的。但排除品格证据的要求也有一些例外,如对于证明被告作案目的和动机却有证明作用的品格证据可能纳入诉讼。例如网球明星辛普森被控杀害其前妻及其男友案,控方将证明辛普森曾多次殴打、威胁其前妻的一系列证据作为控诉证据提出,辩护方

以品格证据为由要求排除,法官认为这些证据符合允许品格证据使用的那些“例外情况”,因此裁决允许这些证据进入诉讼。[3]

(三)违法证据排除规则

所谓违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排除那些通过非法搜查和扣押获取的物证的规则。

现代任何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禁止以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取证据,然而对非法获得的证据能否获得证据能力,成为定案根据,却既有共识,又有不同的意见和相异的处置。

美国是实行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主要国家。它通过一系列判例确定通过违法的、无根据的搜查和没收所获得的证据,以及通过违法收集的证据发现、收集的证据(派生证据)均应排除。根据“毒树之果”的理论,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其使用是有害的,因为它会鼓励警察的违法行为,纵容对公民隐私、住宅和人身等权利侵犯,破坏法制。但由于犯罪浪潮的冲击,为增强有罪证据的力量,近年来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例确认了规避排除规则的一系列例外。如“最终或必然发现”的证据不适用排除规则;侦查人员不是明知搜查和扣押是违法的,即出于“善意”也不适用排除规则。此外,最高法院还进一步提出,警察的非法行为必须与犯罪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一起衡量。也就是要对非法搜查所获证据的取舍作利益权衡。

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与美国的态度有区别,这些国家并不一般地排斥违法取得的物证。而是注意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及排除违法证据对国家利益的损害程度,进行利益权衡,同时赋予法官一定程度的对于证据取舍的自由裁量权。当然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别等原因,这些国家对违法证据取舍的倾向性也有一定区别,但总的看,排除违法物证并未在这些国家形成一个确定的证据规则,在实务中,对这些证据排除也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对违法获取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证是否排除,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价值选择,或者着眼于保护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否定非法取得的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或者为追求本案的客观真实并有效的实现国家的刑罚权而肯定其证据能力,前者体现了现代刑事诉讼中追求实体真实以惩罚犯罪的目的;后者体现了严守正当程序以保障基本人权两大目的尖锐对立。

(四)自白任意性规则

自白任意性规则要求,凡是通过违法或不恰当的方式取得的并非出于陈述人自由意志的自白应当绝对排除。而且,如果对自白的任意性有疑问也应当排除。对自白的任意性,如果被告人方面提出异议,检察官有义务向法庭证明其确属自由意志,可传唤原讯问人员到庭作为证人加以询问。任意性法则早在18世纪后半期就为英国所采用。到19世纪前期,因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保障思想的影响,任意性法则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重视。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把口供是否具有任意性作为其取得证据能力的要件。

自白任意性规则存在的主要根据有四点。其一是反对强迫性自我归罪的价值观念。由这一价值观念,西方发展出“沉默权”制度,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警察、检察官和法

官的询问享有沉默的权利,根据这一权利,只有嫌疑人自动放弃沉默权作出的供述才是合法和有效的;其二是鼓励正当的警察行为。要求对那些即使有正当理由被怀疑从事了犯罪行为的人,也应当以合理和文明的方式对待,而不应使用不适当的审讯方法;其三是认为这一规则有利于在刑事诉讼中维持控辩双方适当的平衡,而强迫供述必然打破这种平衡。其四是防止判决受到不可靠的强迫性口供的影响。西方比较普遍的对被告的非自愿口供的真实性持有怀疑,因此反对将其用作证据。

违反任意性规则的情况除刑讯逼供等极端方式外,还包括所谓“内在性逼迫环境”以及“间接性强迫影响”等。前者如辱骂、恐吓、长时间的审讯、未依法及时将嫌疑人交司法官员、未通知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或禁止其行使这些权利(如会见律师等)等等。后者如许诺不予起诉或放弃指控从而骗取被告供述等。这些做法由于违反了自白任意性规则,所获口供原则上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五)反对诱导性询问规则

这一规则,主要是应用于庭审的证据规则。诱导性询问,是指询问者的询问强烈地暗示证人按提问者的意思作出回答。如伤害案件中,辩护律师问被告:“你根本没有动那把刀,这是不是事实?”。这是典型的可能产生误导的诱导性提问,又如询问证人:“你是否干了……?”这是貌似中性的诱导性询问。

不过,这一规则在应用中有一些例外,如英美刑事庭审大致允许以下例外:1.在涉及与案件核心问题无直接关系的预备性或入门性事物时允许适用诱导性问题。例如:问:“你是在光宇公司工作,对吗?”。2.当证人在接受直接询问时作出与过去不一致的回答时,公诉人或律师可以根据证人过去的陈述提出诱导性问题,对证人进行质询。3.在对理解能力有限的证人,如智力低下的人或孩子,进行直接询问时也可以酌情使用诱导性问题。4.对于那些显然可以启发其记忆的证人可以适时提出诱导性询问。这是指有些证人答案就在嘴边却想不起来,此时使用诱导性问题唤醒其记忆,在某些情况下(如征得法官同意)是合适的。5.对鉴定人,即所谓专家证人,提出诱导性问题常常是允许的。6.对于对方或敌对的证人可以提出诱导性问题。因为在这种询问之前证人已接受了非诱导性的主询问,而且几乎不存在这种证人接受诱导性问题中所包含的虚假暗示的危险。

(六)意见规则

意见规则,或称意见排除规则,是对抗制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但其精神同样适用于非对抗制诉讼。意见规则将作为证据的陈述分为两类,一类是体验陈述,指陈述人就自己所体验之事实而为之陈述:一类是意见陈述,指其人依其特别知识和经验,陈述其判断某一事项之意见。前一类陈述为证人(包括被害人和被告人)的陈述,后一类陈述为鉴定人的陈述。意见规则就是要求证人作证只能陈述自己体验的过去的事实,而不能将自己的判断意见和推测作为证言的内容。

意见规则确立的理由是:1.认定事实、作出判断系法官职责所在,证人的责任在于提供法官判断事实的材料,而不能代行法官的判定职能。2.法庭需要证人提供其经验事实,而意见和推测并非证人的体验,因此在证据上并无用途,而且容易导致立法混乱,可能会因提供有偏见的推测意见而影响法官客观公正地认定案件事实。转贴于热点论文网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各科室: 为进一步提高全局信息工作质量和水平,推进信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参考,现就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是了解基层部门工作动态、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科室及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专人负责的信息工作机制,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二、信息报送内容 各科室信息报送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和省、市、区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工作目标推进和重要工作动态信息,创新举措和工作亮点,重点社情民意和热点难点问题调研分析、近期工作情况等。 三、信息报送要求 (一)情况真。坚持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信息提供的情况、数字、计量单位等要准确无误,反映重大事件的信息须核实清楚,并经领导、科室负责人审定后上报。 (二)内容新。充分反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经验。 (三)传报快。对反映重要情况的信息要当日报送,不得延误、漏报,有的要连续追踪报送,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四)文字短。用精炼的文字反映事物的概况,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表述清楚,言简意赅。 四、健全考核机制 为确保信息报送工作落到实处,局行政办公室将采取定期通报制度。每月通报一次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比先进的条件之一,同时对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违反信息工作原则,漏报、迟报、报喜不报忧、隐匿不报和有意提供虚假信息的科室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 联系人:XX、XX,联系电话:xxxxx,联系地点:区人社局行政办,电子邮箱: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党建工作专题会议会议记录

党建工作专题会议会议记录 月日,我公司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公司主要领导就下一步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定位 明确企业党建工作定位,当前关键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党组织工作机构建设,夯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 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 三是健全党组织有效参与决策的体制机制,使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把握方向,坚持党建工作总体方针不动摇 一是围绕中心不偏移。这是由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企业是经济组织,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生产经营展开。 二是发挥优势不疲软。这里所说的优势就是党的政治优势。党建工作始终是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 三是突出重点不含糊。企业党建工作涉及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党风廉政以及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面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抓住重点,扎实推进,实现工作成效最大化。 四是探索创新不间断。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党建理论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研究,大胆探索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在改革中升华,在创新中超越。 党建工作专题会议会议记录 月日,我公司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公司主要领导就下一步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切实加强我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要表现出党的先进性和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加强党支部的硬环境建设。二是加强对班子的培训和管理。组织班子成员不断加强科学文化的学习,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引导班子成员学习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班子整体的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针对党员的不同特点,党组织应以大党建为着眼点,分类别分层面,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主要应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心他们,依据他们的所想、所盼、所需进行教育管理。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发挥其职业特长,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逐步完善楼道党员公示制度、在职党员登记制度,党员志愿者制度等等,从而引导他们在企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改变党员管理中的断层现象。

优秀宣传员事迹材料

优秀宣传员事迹材料 围绕农村中心工作,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不断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千 家万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优秀宣传员事迹材料,供大 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优秀宣传员事迹材料(一) 自xxxx年担任xx县xx镇组宣员以来,始终坚持深入基层向党员干部学习基层工作 经验;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上创造性开展工作。针对我镇当 前党建工作新特点,通过抓认识,抓班子、抓制度、抓活动,推动镇党建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切实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使全镇党建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抓认识。针对当前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遇到新问题及时与其 他党委委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与主要领导交换意见,及时向老党员、老同志学习请教,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委决议保持高度一致。针对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发展和党建工作开展 不平衡的问题,组织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到党建工作抓的较好的党组织进行参观、交流、学习,认真寻找差距,查找问题和不足,并鼓励他们互相帮带,共同进步。定期组织基层 党支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和与个别党员谈心,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 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增强政治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 虽然孩子身患残疾,但是我从未因为她有病,而过于溺爱她,我始终坚持身体有残疾,但是人格一定要健全,品行一定要优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是非常关键的。 二、抓班子。深刻的认识到建设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基层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员干 部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是做好组织工作的保证。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组织配齐配强了 村“两委”班子;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狠抓了镇村两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共计新建、改扩建农村党员活动场所X座。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切入点,定期组织班子 成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重要论述,切实提高班子成员和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 通过党委会议例会制度学习,在工作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用真情实感关心基层党员干 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坚持积极搭建创业的平台和舞台,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潜能和创 造力,组织基层党员干部xxxx,比学赶帮。建立了镇党委委员联系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每个镇党委委员联系两个村和一个非公经济党组织,定期到点上指导工作,总结经验。 三、抓制度。一直以来,坚持要抓好党建工作先抓好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 地制定和完善了基层组织班子建设的制度和措施,用制度管理班子,用制度约束干部。根

关于加强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通知(1)

关于加强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学区、市直学校团委: 根据团省委《关于加强全省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意见》(鲁青发…2014?8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团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团员,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严把团员入口关。严格执行团章规定的入团年龄要求,不满14周岁不允许入团(原则上初一、初二年级不入团,初三年级部分入团,参加少先队活动)。发展团员要突出先进性,从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学习中的一贯表现进行全面考察,把综合素质和模范作用作为发展团员的主要依据,不可将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团员的唯一标准。坚持入团自愿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 二、控制团员发展数量。突出团员发展的源头和基础地位,到2017年,利用三年的时间将初中毕业班团学比控制在30%以内、高中毕业班团学比控制在60%以内,逐步改善中学团学比过高、先进性不明显的问题。 三、制定团员发展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团员发展计划,计划按学年度(每年9月至次年8月)统计。每年9月,各学校团组织结合本学校实际,制定本学年(两个学期)团员发展计划(如,2014年9月上报时,团员发展计划的时

间跨度为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报上级团组织审核,同时报送上一学年《新发展团员花名册》(自2015年9月起上报)。 四、严格团员发展程序。团员发展工作须认真执行团章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团员工作细则》规定,做到程序完备、手续齐全、档案完整。递交入团申请、确定入团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考察、填写入团志愿书、支部大会讨论、上级委员会批注、入团宣誓等入团程序要严肃规范。 五、加强团员仪式教育。新团员必须在团旗下进行入团宣誓。通过对新团员进行严肃庄重的教育,帮助加深对团的认识,端正入团动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经常性地开展主题团日、重温入团誓词等活动,增强团员对团组织的归属感。 六、规范团务用品管理。自2014年9月1日起,在全省新发展团员中使用规范、统一的入团志愿书和团员证,团省委负责统一印制、统一编号,根据批复的团员发展指标向各市级团委免费发放,由市级团委下发到基层团组织。各学校团委要强调团员妥善保管,避免丢失。入团志愿书、团员证编号保持一致,使用14位阿拉伯数字:年度(4位)+区域、系统编码(6位)+团员顺序号(4位)。编号印制在入团志愿书封面上。自2014年9月1日起,原团员证、入团志愿书一律不再使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通知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文 件 苏联院办〔2010〕2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院信息工作的通知 各分院、办学点: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信息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增强信息效能,更好地服务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院信息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信息工作水平 信息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途径。增强信息意识,建立健全信息工作制度,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任务,关注五年制高职建设发展的焦点和热点,把握学校工作的难点,多形式多渠道地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和有针对性地提供和反馈有情况、有分析、有深度、有建议的高质量信息,对于促进沟通、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纸质信息运转管理模式,成本高、时效低、便捷性差,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全院上下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水

平,特别要加强校园网等现代信息媒体建设,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平台作用,努力提高现代信息工作水平。 “小学院、大学校”是学院独特的办学模式,这对于学院为分散在全省各地分院、办学点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诸多不便。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我院正处于“十一五”末期,即将开启“十二五”,在新的起点上发展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推进发展、服务师生、回报社会已成为全院上下的一致心声,也是广大信息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因此,我们要站在政治的高度,从大局出发,切实认清信息工作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工作中的应用水平,以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应有作用。 二、加强规范,进一步提升信息报送质量 加强信息工作规范,是提高信息报送质量的重要基础。要从信息内容、报送形式、格式要求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加以把握。信息工作要紧贴学校工作的中心,围绕领导、师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做好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信息内容可以是本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突出成绩,值得借鉴的典型经验;可以是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做法;也可以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主管部门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和效果等,视角独特,特色鲜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切忌报流水帐。信息类型主要有专题报告、工作简报、专题汇报、动态信息、经验总结等。信息报送形式,既可以通过学院网站信息发布系统报送,也可以书面方式报送。 学院网站是学院信息工作的重要平台。各校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向学院报送信息,不断拓宽信息来源,丰富内容,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发挥了应有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信息报送不及时、不规范、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凸现。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各校分管信息工作的校领导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信息工作专门人员,加强信息员信息技术、新闻素养、写作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并为信息员提

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善新时期党对共青团的领导,进一步带动和推进公司共青团的建设和工作发展,促进党团建设的配套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结合公司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司“党建带团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司各级党组织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把青年看作是企业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作是企业的未来和发展的希望。当前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团的建设和青年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加强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企业经营为中心,以“XXXXXXXX”为目标,抓好“党建带团建”工作,建立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党团队伍素质,更好地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柳化的建设事业展做出贡献。 二、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团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司“5个100”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

对共青团的领导,通过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盘带动团的思想、组织、队伍、作风建设和工作发展,优化团组织工作条件,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我公司党建带团建工作格局,各党组织要切实将团的建设有机地纳入到党的建设之中,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党建的重要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团组织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体制,形成党团共建和党团互促的良好局面。 2、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推进团的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 3、发挥共青团的职能作用,力争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4、加强工作考核和经费保障,确保党建带团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在党团组织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党组织要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通过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队伍建设、带作风建设、带工作发展,优化团组织工作条件,进一步活跃团的组织和团的工作,发挥团组织应有的作用。 (一)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体制。 1.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对团的工作要每年逐级进行考核,把党建带团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团建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所在单位党建工作不能评优,党组织负责人不能评先。要将团工作规划纳入到

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9-11-12T11:31:29.8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刘增荣[导读] 摘要: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企业党建为基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企业党建工作最大的挑战。 山东东营西城社会化服务协调中心辛店居民事务协调部 摘要: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企业党建为基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企业党建工作最大的挑战。针对企业党建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进行观点论述。 关键词:党建工作;企业;竞争 在党建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基层,把基层作为巩固的基础和长期的努力目标,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发挥作用。一个国家,主要的力量集中在基层,党的管理和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党的基层工作是国家最坚实的后盾。作为各级物业企业在党的建设工作方针指导下,如何理解基层组织的合作?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面对问题,做好党建工作,已成为本单位实施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企业党建的主要内容 在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可以有效的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及能力,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对其进行管理,通过党建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针对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具体可分为一下三个方面:一是确保党的文件和信息的储存和整理,对于党有关的文件,特别是重要文件应认真负责管理和保护,所有的内部文件都需要仔细归档。 二是企业要认真开展党支部组织活动,认真学习党的代表大会精神和各项主要文件的精神内容的理解与传达工作,做好企业党领导的带头人。 三是确保企业能够开展组织与党建工作,领导要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法律法规的熟识。 二、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今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中,国有企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确保企业内部思想的统一,提高对企业自身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不断的壮大与发展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基层,各项部署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去完成,基层党组织起着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1.基层党建工作是落实党建任务的工作支撑。当通过各级基层组织,把广大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统一意志、目标、愿景的整体,开展党的活动、落实党的部署、完成党的任务,都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来实现。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旅行党章规定的职责,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2.基层党建工作是群党与干群关系的桥梁支撑。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企业基层,置身于群众之中,与群众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能够直接听到基层的声音,掌握群众的动向,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同时,向群众宣传、诠释党的主张和决定,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3.基层党建工作是落实党建任务的固本支撑。把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按照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来谋划,根据油田党委的要求来推进,加强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探索有效路径,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更加牢固、行动更加自觉、措施更加有力。抓责任落实、强化措施保障、完善根本制度,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认知、督查以及问题导向,抓队伍建设、抓工作落实、抓短板攻坚克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三、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党员需要在国有企业中发挥出模范作用,以身示范,积极调动其他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 首先,加强党员自身建设。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本前提使党组织自身的建设。每一位党员都应该强化党性观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宣传,确保党员能够从内心真心的发挥出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加强与工作岗位相符的实践培训,以便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的党建修养,正确引领企业内部员工,强化大局意识、合作意识。另外,党员要明确了解,党建工作的的顺利开战时确保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应该做好党内事务和关注企业的发展。 其次,坚持以员工为本的企业党建思想核心。“以民为本”一直以来都是党的领导思想,企业的党建工作也离不开员工,因此企业内部的党组织由党员组织引导、服务对象是职工群众。结合实际,并先后修订完善《党支部领导责任制》、《“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教育制度、主题党课、民主评议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公开承诺制度、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创先争优制度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奠定基础。想要增强党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持之以恒的定期开展党员学习,加强党员培训,确保每位党员都是企业的优秀分子。 最后,企业应与时俱进开展党建工作。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发展,党建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针对当下“四供一业”的部分移交,物业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整体改革,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企业在党建工作中也要注意适时调整,与时俱进。企业需要营造出勇于创新以及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氛围,加大对新思路的研究,以便解决企业中面临的问题,不断的探索出一套新的发展管理方案,以便促进企业在新形势下能够稳定的发展。对面大多数人的思想包袱,我们积极开通了基层座谈会、精英竞聘平台、外闯市场拓展招标、“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学习最新技术与管理等形式,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理念相结合。 结束语 企业的党建工作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文化建设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做好党建工作对于企业今后的经济发展、梳理良好的企业形象都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通过企业党建工作,加强企业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曾建梅:《浅谈企业的基层党建及政治思想工作》,《现代经济信息》 [2]赵秋玲:《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智》

宣传事迹材料

宣传事迹材料 篇一:宣传标兵事迹材料 “十佳岗位标兵”事迹材料 ——宣传文化标兵 XX同志毕业于XX大学,大学时虽然学的是XX专业,但是他非常爱好写作,常常写一些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好人好事,有很深厚的写作功底,来农场工作后他主动申请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工作锻炼,成为了一名水稻管理技术员,并兼任管理区的基层宣传报道员,他将农业生产工作和宣传报道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农业生产方面的消息和报道,多次在XX日报、XX网上发表文章,获得了农场领导和管理区领导的好评。 去年他写的题为《XX全民行动扮靓滨城》,描写XX农场开展冰雕展活动,丰富职工文化,喜迎新春佳节的文章在《XX日报》上发表。20XX年他在《XX网》上稿5篇,在《XX信息网》上稿10篇,荣获了20XX年XX农场“十佳报道员”荣誉称号。 一、农业生产中深入开展宣传工作 在水稻种植方面,XX算是个门外汉,因为他一直未接触过水稻生产,不知道种植水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工作中他积极向 老同志、种植户们虚心请教水稻种植方面的经验,同时他还从《XX 日报》、《XX网》等垦区现代

化大农业宣传的主阵地上学习农业生产方面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掌握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的进入工作角色,胜任自己的工作,写出更多专业的文章,他还将自己在日报和网站上了解到的一些垦区新出台的政策、规定,新推广的机械、措施等广泛地宣传到种植户中去,在农业生产中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工作,让垦区宣传报道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被更多的种植户所了解,让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农垦小城镇建设的美好前景被更多的职工群众所熟知。 二、宣传工作中积极报道农业生产 工作一段时间后,XX对水稻种植与管理、水田机械的使用与维修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他的宣传报道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工作,他写起农业生产方面的稿件越来越得心应手,也越来越趋于成熟。他将生产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感人的事、一些好的技术措施记录下来,整理成新闻稿件,投到《XX日报》、《XX网》、《XX信息网》等宣传媒体中去,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XX农场、知道XX管理区;他还经常和电视台的记者沟通、联系,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并帮助他们采访、录制一些新闻节目,通过电视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XX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虚心学习、乐于助人,在做好农业生产工作的同时,认真开展宣传报道工作, 除了写一些生产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他时常还会写一些赞美祖国、赞美垦区、赞美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赞美劳动人民、赞美新生活的文学稿件,陶冶自己的情操,抒发自己的情怀。20XX年1月至4月他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 各社区、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全街道信息工作,充分展示我街道城中村改造、精品社区打造取得的成就,提升平阳路街道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推进“和谐平阳、魅力平阳、绿色平阳、人文平阳”建设,现根据市、区有关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 信息工作是我街道一项重要工作,各社区、各部门应充分认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使信息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用。要将信息工作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信息工作贯穿到日常的工作活动中去,更好地为领导了解动态、分析形势、发现问题、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要切实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落实每一名分管领导的信息工作职责,加强督促、检查和对重大信息的审核把关。同时,要对信息工作人员定目标、提要求、交任务、出题目,使信息工作真正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主渠道作用。 二、明确组织机构,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 为形成全街道上下齐抓共管宣传工作的合力,建立街办主要领导为宣传信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各科室负责同志和社区信息专员为承担人的整体布局。经研究,成立宣传信息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王建文 常务副组长:雍志斌 副组长:吕晓炜 成员: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 社区信息员、部门信息员 领导组下设信息中心: 中心负责人:王益武 信息组组长:任艳红 专职信息员:白瑞军、宋慧晶、李敏、 闫新华、李红、吕国莉 在信息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组织机构的作用,加强信息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将工作责任心强、政治敏感性强、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安排到信息工作岗位上锻炼;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要给信息工作人员提供多参加领导活动、多参加重要会议和重要调研活动的条件。 三、明确目标任务,把握信息重点,保证信息质量 以争创全省一流街道,完成全年宣传信息工作为总体目标任务,其具体目标任务为: 1、机关各科室每周向街道信息中心报送信息一篇,全年报送信息总数不得少于50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组通字[2012]20号 为全面提高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科学组织“集成升级”行动,努力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为推进全县非公有制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根据党章及《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11号)、《关于在全省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计划的通知》(晋组通字[2012]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1、地位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2、主要职责。(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教育党员和职工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引导和监督企业合法经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2)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主动关心、热忱服务党员和职工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3)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积极反映群众诉求,畅通和拓宽表达渠道,依法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4)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促使企业诚信经营。(5)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组织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围绕企业发展创先争优,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促进生产经营。(6)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

浅谈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王海存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筑和谐企业,促进生产发展,是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辨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建工作的影响,坚定抓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但也有不可忽视地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就其积极影响来说主要是六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影响,有利于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重实际、求实效的思想观念,克服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倾向;二是市场经济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它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工作作风;三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影响。它有利于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克服封闭保守的思想,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四是市场经济法制规则的影响。它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五是市场经济调控体系的影响。它有利于政企、政资分开,改变过去政府包揽一切的工作模式。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影响。它有利于全党上下形成一心一意抓发展、千方百计搞建设的大好局面。其出现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容易引起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些变化,滋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二是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容易淡化全局观念,产生分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三是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点,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四是市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面对市场经济的这些积极的影响和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在党建工作上有几种态度需要纠正。一是反应迟钝,麻木不仁,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对出现的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二是只看到积极影响,盲目乐观;三是夸大负面影响,对党的建设,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信心。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医院宣传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医院宣传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一、严于律己,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 该同志坚持学习与理解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运用于工作实践,落实到党员管理、组织宣传等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相关医学知识,熟悉医疗程序,掌握医疗科技新进展,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病区、急诊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他紧密结合医院管理实际,认真研究报刊杂志刊登的新闻稿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按报纸的版面、栏目要求有针对性地精心采写,大大提高了稿件的质量和发表率。 二、创新方法,做好医院宣传,推动中心工作深入开展 做为医院报刊的责任编辑,该同志与各科室通讯员密切联系,充分沟通,时刻关心医院工作的动态,努力挖掘医院新闻线索,迅速及时向社会展示医院发展的动向和取得的成果,反映各种热点、焦点问题,增进医患了解。一是找准重点,抓住一个早字。结合医院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迅速、及时地反映本单位在医疗技术、医院管理中的做出的成绩。二是反映热点,紧扣一个活字。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反映医务工作者的呼声和愿望,敏锐地发现、捕捉医患之间反映强烈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三是对准焦点,力求一个准字。在反映各类问题时,始终坚持实事,对事实不夸大不缩小,力求准确.. .专

实在。四是抓住特点,突出一个新字。立足实际,及时挖掘医院管理中特而新的东西,写那些不同于其他单位的自身特点、优势和具有开创性的经验、成绩。 三、深入报道,树立精品意识,追求宣传工作最佳效益 该同志做为一名普通宣传干事,他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创造一流的宣传品牌,塑造医院一心为民、救死扶伤的良好形象。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新闻写作知识和数码相机、电脑操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干中练、在练中学,使自己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电脑文字编辑、排版等基本技能,极大提高了报道采写的时效和质量。近年来,共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通讯、消息等新闻稿件数百篇,编写各类简报26期、院报13期,涵盖医院工作各个环节、于细微处反映医院工作的全貌。为搞好医院宣传,该同志还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系和沟通,通过利用多种新闻媒体来宣传医院的科研动态、新设备、新技术、新项目、新服务,使群众及时了解医院医学的新进展,增加防病知识,获得就医信息,从而赢得医疗市场。 总之,作为一名医院发展历程的记录者和宣传者,该同志不断强化新闻宣传意识,拓展宣传工作新手段,提升宣传工作新水平,使医院宣传工作更富于创造性,更贴近人心、深入人心、凝聚人心。 龙谦,男,汉族,共青团员,法学院2018级法学本科生,曾获师大学百名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自入学以来,他积极献血,在大学四年间献血量达19000cc之多,总量相当于3

新团员发展总结--县团员发展与管理工作阶段性总结

新团员发展总结**县团员发展与管理工作阶段 性总结 **县团员发展与管理工作阶段性总结 自团员发展与管理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团县委按照《关于加强全省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意见》(鲁青发〔20XX〕8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团员发展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具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制定全年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向基层团组织传达和学习相关文精神,确保基层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做到严格无误,商讨并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对整学年的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部署和安排;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团员发展与管理的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 二是严格入团程序,统一印制材料。一方面,召开培训会,对全县中学团委书记就团员发展的七个“规定动作”进行了培训。另一方面,设计印制团员发展涉及到的“九个表格”及入团申请书,并在培训会上进行下发,规范了全县团员发展的各类纸张材料。本年度,已下发“九个表格”1000余套,入团申请书26本。

三是定期电话调度,经常自查检查。每月底对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进度进行电话调度,统筹全县的工作进度,了解各基层团组织的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每季度,在全县范围内有发展计划的团委开展全面的自查,并穿插安排专人负责,分管领导带队,实地对辖区所有中学进行全面的核查检查,督促和规范各学校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四是做好梳理总结,及时改错纠偏。一方面,及时汇总统计各学校已发展的已满13周岁不足14周岁的团员和回收填写不规范的团员证、入团志愿书。另一方面,在全面自查和实地督查的基础上,梳理各学校团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可以当场解答纠正的当场解答,现场整改;对无法现场整改的,限期整改,并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校作为下次实地核查的重点。 二、工作进展情况 20XX年9月,我县共有26所中学中职申报了20XX-20XX学年团员发展计划,共申报1375个发展名额。这一学年,团县委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上级的有关规定,严格团员发展的七个“规定动作”,共成功发展1087名团员,其中已满13周岁不足14周岁的团员22名,不符合条、作废的发展名额288个,实际发展团员比例79.05%。 三、存在的问题 从本学年申报名额数与实际发展数的比例看,我县团员发展与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 今年以来,县委把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党建放在推动全县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县委常委包抓党建示范点工作,并根据中央、省市委的部署,及时启动了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年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有效开展,全县基层党建较好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基层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抓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工作办法不多。二是个别乡镇的领导干部抓工作的激情不高,工作没有创新,缺乏特色和亮点。三是个别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较低。四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加强,少数党务工作者素质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五是个别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不到位,村务管理不规范、决策不民主,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六是一些机关党组织生活不规范,存在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两张皮”的问题。 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自觉地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我县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担负着团结带领党员群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 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把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礼县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本领,提高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本领,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在加快礼县发展、构建和谐礼县的实践中勇做生力军、争做排头兵。 第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当前,

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共4篇)

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共4篇) 第一篇:现代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 一、当前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 1、党建工作力量不足。企业的党建工作需要有优秀的党建工作团队,计划和开展企业的党建工作。一方面,因为经济、文化、社会等原因,很多煤炭企业大量精简地调整机关人员的工作岗位,促使党建工作人 员的工作越来越繁杂,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策划党建活动,而降低了 党建工作的质量。另外,煤炭企业没有重视发展新党员,促使党建工 作没有进入群众中,让更多的员工了解党,导致党建工作没有添加新 的成员,强大企业党建工作的力量。党建工作力量不足,导致企业的 党建活动受到限制,无法得以开展。 2、党建制度不健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缺少 制度,会导致企业工作无法正常运作和员工不积极工作。企业需要根 据时代和企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制度,并且提升员工的自主意识和民 主意识,让群众提出自己的想法,健全完善党建制度。 二、增强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描述的情况,作者对煤炭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党建工作 需要企业、党建工作人员、群众的协助。在新时期中,煤炭企业需要 从根本上解决党建工作,提升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觉悟,促进员工将政 治思想应用到生活中和工作中,提升员工的业绩,促使企业获得更好 的经济效益。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党建工作: 1、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转变党建工作思路。企业要准确认识继承和 发展的关系,当党建工作进行时,不仅要发展新党员,还要促进新党 员继承党的精神,向各党员学习。所以,党建工作工作者组织企业成 员汇报思想后,要让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在生活中参与党活动, 按照党的指导,及时更新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煤炭企业需要根据市 场和进口情况,不停地调整企业的工作模式,需要员工及时更新工作

信息宣传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

信息宣传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 一、立足本职,服务企业发展 信息宣传工作就是教育、激励员工的一种方式,就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就是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的主要渠道。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宣传工作,并委任专人负责,成立了以公司办公室为中心与基层通讯报道员为骨干的通讯报道网络,同时,完善了企业宣传制度,有力的确保了稿源。其次,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及时、准确向各级主管部门、社会媒体报送有质量、有影响力的信息,传递员工正能量,全年撰写企业技术创新、改革发展、企业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新闻报道上百余篇,其中市级及市级以上报道十余篇,大大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树立了良好外部形象。 二、强化能力,提升宣传质量 “临渊见岻方知浅”,自从事宣传工作以来,先后接触不 少出色的宣传报道,深知宣传报道就是一项政策性、理论性、业务性强且涉及面广的工作,俗话“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必须内强素。一直以来,本人坚持“用学习促提升”的理念,坚持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练笔,在练笔中提高,努力把握学习时机,注重拓宽学习渠道,着力提高学习深度,力求让自己的眼界广一点,视野宽一点,思想深一点,笔锋尖一点,为

准确传播组织管理理念、宣传组织典型、报送组织工作信息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人坚持时政学习、关注行业动态信息,不断加强政治素养。利用休息时间浏览行业网站,在搜集到重要信息后及时进行链接分享,这在促进行业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学习了她人新闻写作的技巧与章法,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写作能力。20XX年以来,本人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新闻宣传报道任务,并连续4年荣获X 系统优秀宣传员。同时,负责的《》报也获得广大干部职工的喜爱与认可。 其次,作为企业宣传工作者,除了必须具备过硬的文字功底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摄影技能。为了拍摄出好的信息照片,抓住精彩的瞬间,本人借阅了大量的摄影书籍、杂志,浏览了大量的专门网站,从中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摄影水平。并多次参加合肥市安全生产协会组织的安全生产摄影大赛,其中拍摄的《》、《》等作品先后获得第二、三名的好成绩。 三、因时制宜,丰富宣传窗口 为确保新闻的时效性与宣传的常态化,公司发生的大事均于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同时,根据企业发展与工程建设的需要,企业内刊《》每期开辟一个专栏进行信息宣传,设有“百日安全”、“制度学习”、“教育培训”等专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