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holomorphic Curves, Legendre Submanifolds and Reeb Chords

J-holomorphic Curves, Legendre Submanifolds and Reeb Chords

J-holomorphic Curves, Legendre Submanifolds and Reeb Chords
J-holomorphic Curves, Legendre Submanifolds and Reeb Chords

a r

X i

v

:m

a

t h /

4

3

8

v

4

[

m

a

t h

.

D

G ]

1

1

S

e

p

2

7

J ?holomorphic Curves,Legendre Submanifolds and Reeb Chords ?Renyi Ma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ma@https://www.doczj.com/doc/1713111007.html,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we prove that there exists at least one chord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Reeb vector ?eld connecting a given Legendre sub-manifold in a closed contact manifold with any contact form.Keywords Symplectic geometry,J-holomorphic curves,Chord.2000MR Subject Classi?cation 32Q65,53D35,53D121Introduction and results Let Σbe a smooth closed oriented manifold of dimension 2n ?1.A contact

form on Σis a 1?form such that λ∧(dλ)n ?1is a volume form on Σ.Associ-ated to λthere are two important structures.First of all the so-called Reed vector?eld ˙x =X de?ned by

i X λ≡1,i X dλ≡0;

and secondly the contact structureξ=ξλ→Σgiven by

ξλ=ker(λ)?TΣ.

By a result of Gray,[7],the contact structure is very stable.In fact,if (λt)t∈[0,1]is a smooth arc of contact forms inducing the arc of contact struc-tures(ξt)t∈[0,1],there exists a smooth arc(ψt)t∈[0,1]of di?eomorphisms with ψ0=Id,such that

TΨt(ξ0)=ξt(1.1) here it is importent thatΣis compact.From(1.1)and the fact thatΨ0=Id it follows immediately that there exists a smooth family of maps[0,1]×Σ→(0,∞):(t,m)→f t(m)such that

Ψ?tλt=f tλ0(1.2) In contrast to the contact structure the dynamics of the Reeb vector?eld changes drastically under small perturbation and in general the?ows associ-ated to X t and X s for t=s will not be conjugated.

Concerning the dynamics of Reeb?ow,there is a well-known conjecture raised by Arnold in[2]which concerned the Reeb orbit and Legendre sub-manifold in a contact manifold.If(Σ,λ)is a contact manifold with contact formλof dimension2n?1,then a Legendre submanifold is a submanifold L ofΣ,which is(n?1)dimensional and everywhere tangent to the contact structure kerλ.Then a characteristic chord for(λ,L)is a smooth path

x:[0,T]→M,T>0

with

˙x(t)=Xλ(x(t))for t∈(0,T),

x(0),x(T)∈L

Arnold raised the following conjecture:

Conjecture(see[2]).Letλ0be the standard tight contact form

1

λ0=

If f:S3→(0,∞)is a smooth function and L is a Legendre knot in S3,then there is a characteristic chord for(fλ0,L).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paper as following:

Theorem1.1Let(Σ,λ)be a contact manifold with contact formλ,Xλits Reeb vector?eld,L a closed Legendre submanifold,then there exists at least one characteristic chord for(Xλ,L).

Corollary1.1([15,16])Let(S3,fλ0)be a tight contact manifold with con-

its Reeb vector?eld,L a closed Legendre submanifold, tact form fλ0,X fλ

then there exists at least one characteristic chord for(X fλ

,L).

Sketch of proofs:We work in the framework as in[4,8,15].In Sec-tion2,we study the linear Cauchy-Riemann operator and sketch some basic properties.In section3,?rst we construct a Lagrangian submanifold W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re does not exists Reeb chord conneting the Legen-dre submanifold L;second,we study the space D(V,W)of contractible disks in manifold V with boundary in Lagrangian submanifold W and construct a Fredholm section of tangent bundle of D(V,W).In section4,following [4,8,15],we prove that the Fredholm section is not proper by using an special anti-holomorphic section as in[4,8,15].In section5-6,we use a ge-ometric argument to prove the boundaries of J?holomorphic curves remain in a?nite part of Lagrangian submanifold W.In the?nal section,we use nonlinear Fredholm trick in[4,8,15]to complete our proof.

2Linear Fredholm Theory

For100

ˉ?u=u

+iu t(2.1)

s

where the coordinates on D are(s,t)=s+it,D={z||z|≤1}.The following result is well known(see[19]).

3

Proposition2.1ˉ?:V k→L k?1is a surjective real linear Fredholm operator of index n+3.The kernel consists of(a0+isz?ˉa0z2,s1,...,s n),a0∈C, s,s1,...,s n∈R.

Let(C n,σ=?Im(·,·))be the standard symplectic space.We consider a real n?dimensional plane R n?C n.It is called Lagrangian if the skew-scalar product of any two vectors of R n equals zero.For example,the plane {(p,q)|p=0}and{(p,q)|q=0}are two transversal Lagrangian subspaces. The manifold of all(nonoriented)Lagrangian subspaces of R2n is called the Lagrangian-GrassmanianΛ(n).One can prove that the fundamental group ofΛ(n)is free cyclic,i.e.π1(Λ(n))=Z.Next assume(Γ(z))z∈?D is a smooth map associating to a point z∈?D a Lagrangian subspaceΓ(z)of C n,i.e. (Γ(z))z∈?D de?nes a smooth curveαin the Lagrangian-Grassmanian manifold Λ(n).Sinceπ1(Λ(n))=Z,one have[α]=ke,we call integer k the Maslov index of curveαand denote it by m(Γ),see([3,19]).

Now let z:S1→{R×R n?C×C n}∈Λ(n+1)be a constant curve.Then it de?nes a constant loopαin Lagrangian-Grassmanian manifold Λ(n+1).This loop de?nes the Maslov index m(α)of the map z which is easily seen to be zero.

Now Let(V,ω)be a symplectic manifold,W?V a closed Lagrangian submanifold.Let(ˉV,ˉω)=(D×V,ω0+ω)andˉW=?D×W.Letˉu= (id,u):(D,?D)→(D×V,?D×W)be a smooth map homotopic to the map ˉu0=(id,u0),here u0:(D,?D)→p∈W?V.Thenˉu?T V is a symplectic vector bundle on D and(ˉu|?D)?TˉW be a Lagrangian subbundle inˉu?TˉV|?D. Sinceˉu:(D,?D)→(ˉV,ˉW)is homotopic toˉu0,i.e.,there exists a homotopy h:[0,1]×(D,?D)→(ˉV,ˉW)such that h(0,z)=(z,p),h(1,z)=ˉu(z),we can take a trivialization of the symplectic vector bundle h?TˉV on[0,1]×(D,?D) as

Φ(h?TˉV)=[0,1]×D×C×C n

and

Φ((h|[0,1]×?D)?TˉW)?[0,1]×S1×C×C n

Let

π2:[0,1]×D×C×C n→C×C n

then

?h:(s,z)∈[0,1]×S1→π

Φ(h|[0,1]×?D)?TˉW|(s,z)∈Λ(n+1).

2

4

Lemma2.1Letˉu:(D,?D)→(ˉV,ˉW)be a C k?map(k≥1)as above. Then,

m(?u)=2.

Proof.Sinceˉu is homotopic toˉu0inˉV relative toˉW,by the above argument we have a homotopyΦs of trivializations such that

Φs(ˉu?T V)=D×C×C n

and

Φs((ˉu|?D)?TˉW)?S1×C×C n

Moreover

Φ0(ˉu|?D)?TˉW=S1×izR×R n

So,the homotopy induces a homotopy?h in Lagrangian-Grassmanian mani-fold.Note that m(?h(0,·))=0.By the homotopy invariance of Maslov index, we know that m(?u|?D)=2.

Consider the partial di?erential equation

ˉ?ˉu+A(z)ˉu=0on D

ˉu(z)∈Γ(z)(izR×R n)for z∈?D

Γ(z)∈GL(2(n+1),R)∩Sp(2(n+1))

m(Γ)=2(2.2)

For100

Proposition2.2ˉ?:ˉV k→L k?1is a real linear Fredholm operator of index n+3.

3Nonlinear Fredholm Theory

3.1Constructions of Lagrangian submanifolds

Let(Σ,λ)be a contact manifolds with contact formλand X its Reeb vector ?eld,then X integrates to a Reeb?owηt for t∈R1.Consider the form d(e aλ)

5

on the manifold(R×Σ),then one can check that d(e aλ)is a symplectic form on R×Σ.Moreover One can check that

i X(e aλ)=e a(3.1)

i X(d(e aλ))=?de a(3.2) So,the symplectization of Reeb vector?eld X is the Hamilton vector?eld of e a with respect to the symplectic form d(e aλ).Therefore the Reeb?ow lifts to the Hamilton?ow h s on R×Σ(see[3]).

Let L be a closed Legendre submanifold in(Σ,λ),i.e.,there exists a smooth embedding Q:L→Σsuch that Q?λ|L=0,λ|Q(L)=0.We also write L=Q(L).Let

(V′,ω′)=(R×Σ,d(e aλ))

and

W′=L×R,W′s=L×{s};

L′=(0,∪sηs(Q(L))),L′s=(0,ηs(Q(L)))(3.3) de?ne

G′:W′→V′

G′(w′)=G′(l,s)=(0,ηs(Q(l)))(3.4) Lemma3.1There does not exist any Reeb chord connecting Legendre sub-manifold L in(Σ,λ)if and only if G′(W′s)∩G′(W′s′)is empty for s=s′. Proof.Obvious.

Lemma3.2If there does not exist any Reeb chord for(Xλ,L)in(Σ,λ)then there exists a smooth embedding G′:W′→V′with G′(l,s)=(0,ηs(Q(l))) such that

G′K:L×(?K,K)→V′(3.5) is a regular open Lagrangian embedding for any?nite positive K.We denote W′(?K,K)=G′K(L×(?K,K))

Proof.One check

G′?(d(e aλ))=η(·,·)?dλ=(η?s dλ+i X dλ∧ds)=0(3.6)

6

This implies that G′is a Lagrangian embedding,this proves Lemma3.2.

In fact the above proof checks that

G′?(λ)=η(·,·)?λ=η?sλ+i Xλds=ds.(3.7)

i.e.,W′is an exact Lagrangian submanifold.

Now we construct an isotopy of Lagrangian embeddings as follows:

F′:L×R×[0,1]→R×Σ

F′(l,s,t)=(a(s,t),G′(l,s))=(a(s,t),ηs(Q(l)))

F′t(l,s)=F′(l,s,t)(3.8) Lemma3.3If there does not exist any Reeb chord for(Xλ,L)in(Σ,λ)and we choose the smooth a(s,t)such that s0a(τ,t)dτand 0s a(τ,t)dτexists, then F′is an exact isotopy of Lagrangian embeddings(not regular).Moreover if a(s,0)=a(s,1),then F′0(L×R)∩F′1(L×R)=?.

Proof.Let F′t=F′(·,t):L×R→R×Σ.It is obvious that F′t is an embedding.We check

F′?(d(e aλ))=d(F′?(e aλ))

=d(e a(s,t)G′?λ)

=d(e a(s,t)ds)

=e a(s,t)(a s ds+a t dt)∧ds

=e a(s,t)a t dt∧ds(3.9) which shows that F′t is a Lagrangian embedding for?xed t.Moreover for ?xed t,

F?t(e aλ)=e a(s,t)ds

= d( s0e a(τ,t)dτ)for s≥0

d(? 0s e a(τ,t)dτ)for s≤0(3.10) which shows that F′t is an exact Lagrangian embedding,this proves Lemma3.3.

Now we take a(s,t)=a0εt

F′(l,s,t)=(a(s,t),ηs(G(l))).

Let

ψ0(s,t)=se a(s,t)a s=?2a0εt

8

e?s2)?s2s2(3.11)

ψ1(s,t)= s?∞ψ0(τ,t)dτ(3.12)

ψ=

?ψ1

?t

dt?se a(s,t)a t dt

=dΨ′+

?ψ1

(i)The pull-back underαof the form dx∧dy on R2equals?dΦ∧dΘ.

(ii)The mapαis bijective on I×[5Φ?,5Φ+]where I?S1is some closed subset,such that I∪I0∪I1=S1;furthermore,the origin0∈R2is a unique double point of the mapαon S1×0,that is

0=α(0,0)=α(±1,0),

andαis injective on S1=S1×0minus{0,±1}.

(iii)The curve S10=α(S1×0)?R2“bounds”zero area in R2,that is S10xdy=0,for the1?form xdy on R2.

Proposition3.1Let V′,W′and F′as above.Then there exists an ex-act Lagrangian embedding F:W′×S1→V′×R2given by F(w′,Θ)= (F′(w′,ρ(Θ)),α(Θ,Φ)).

Proof.We follow as in[8,2.3B′3].Now let F?:W′×S1→V′×R2be given by(w′,Θ)→(F′(w,ρ(Θ)),α(Θ,Φ)).Then

(i)′The pull-back under F?of the formω=ω′+dx∧dy equals d?l??dΦ∧dΘ=0on W′×S1.

(ii)′The set of double points of F?is W′0∩W′1?V′=V′×0?V′×R2.

(iii)′If F?has no double point then the Lagrangian submanifold W= F?(W′×S1)?(V′×R2,ω′+dx∧dy)is exact if and only if W′0?V′is such.

This completes the proof of Proposition3.1.

3.2Formulation of Hilbert bundles

Let(Σ,λ)be a closed(2n?1)?dimensional manifold with a contact formλ. Let SΣ=R×Σand putξ=ker(λ).Let J′λbe an almost complex structure on SΣtamed by the symplectic form d(e aλ).

We de?ne a metric gλon SΣ=R×Σby

gλ=d(e aλ)(·,Jλ·)(3.16) which is adapted to Jλand d(e aλ)but not complete.

In the following we denote by(V′,ω′)=((R×Σ),d(e aλ))and(V,ω)= (V′×R2,ω′+dx∧dy)with the metric g=g′⊕g0induced byω(·,J·)(J=J′⊕i and W?V a Lagrangian submanifold which was constructed in section3.1.

9

LetˉV=D×V,thenπ1:ˉV→D be a symplectic vector bundle.LetˉJ be an almost complex structure onˉV such thatπ1:ˉV→D is a holomorphic map and each?breˉV z=π1(z)is aˉJ complex submanifold.Let H k(D)be the space of H k?maps from D toˉV,here H k represents Sobolev derivatives up to order k.LetˉW=?D×W,ˉp={1}×p,W±={±i}×W and

D k={ˉu∈H k(D)|ˉu(x)∈ˉW a.e for x∈?D andˉu(1)=ˉp,ˉu(±i)∈{±i}×W} for k≥100.

Lemma3.4Let W be a closed Lagrangian submanifold in V.Then,D k is a pseudo-Hilbert manifold with the tangent bundle

T D k= ˉu∈D kΛk?1(3.17)

here

Λk?1={ˉw∈H k?1(ˉu?(TˉV)|ˉw(1)=0,andˉw(±i)∈TˉW}

Note3.1Since W is not regular we know that D k is in general complete, however it is enough for our purpose.

Proof:See[4,13].

Now we consider a section from D k to T D k follows as in[4,8],i.e.,let ˉ?:D k→T D k be the Cauchy-Riemmann section

ˉ?ˉu=?ˉu

(3.18)

?t

forˉu∈D k.

Theorem3.1The Cauchy-Riemann sectionˉ?de?ned in(3.18)is a Fred-holm section of Index zero.

Proof.According to the de?nition of the Fredholm section,we need to prove thatˉu∈D k,the linearization Dˉ?(ˉu)ofˉ?atˉu is a linear Fredholm operator. Note that

Dˉ?(ˉu)=Dˉ?[ˉu](3.19)

10

where

(Dˉ?[ˉu])v=?ˉv

?t

+A(ˉu)ˉv(3.20)

with

ˉv|?D∈(ˉu|?D)?TˉW

here A(ˉu)is2n×2n matrix induced by the torsion of almost complex struc-ture,see[4,8]for the computation.

Observe that the linearization Dˉ?(ˉu)ofˉ?atˉu is equivalent to the fol-lowing Lagrangian boundary value problem

?ˉv

?t +A(ˉu)ˉv=ˉf,ˉv∈Λk(ˉu?TˉV)

ˉv(t)∈Tˉu(t)W,t∈?D(3.21)

One can check that(3.21)de?nes a linear Fredholm operator.In fact,by proposition2.2and Lemma2.1,since the operator A(ˉu)is a compact,we know that the operatorˉ?is a nonlinear Fredholm operator of the index zero.

De?nition3.1Let X be a Banach manifold and P:Y→X the Banach vector bundle.A Fredholm section F:X→Y is proper if F?1(0)is a compact set and is called generic if F intersects the zero section transversally, see[4,8].

De?nition3.2deg(F,y)=?{F?1(0)}mod2is called the Fredholm degree of a Fredholm section(see[4,8]).

Theorem3.2Assum thatˉJ=i⊕J onˉV and i is complex structure on D and J the almost complex structure on V which is integrable near point p.Then the Fredholm section F=ˉ?:D k→T D k constructed in(3.18)has degree one,i.e.,

deg(F,0)=1

Proof:We assume thatˉu:D→ˉV be aˉJ?holomorphic disk with boundary ˉu(?D)?ˉW and by the assumption thatˉu is homotopic to the mapˉu1= (id,ˉp).Since almost complex structureˉJ splits and is tamed by the symplec-tic formˉω,by stokes formula,we conclude the second component u:D→V is a constant map.Because u(1)=p,We know that F?1(0)=(id,p).Next

11

we show that the linearizatioon DF(id,p)of F at(id,p)is an isomorphism from T(id,p)D k to E.This is equivalent to solve the equations

?ˉv

?t

=f(3.22)

ˉv|?D?T(id,p)ˉW(3.23) hereˉJ=i+J(p).By Lemma2.1,we know that DF((id,p))is an isomor-phism.Therefore deg(F,0)=1.

4Anti-holomorphic sections

In this section we construct a Fredholm section which is not proper as in [4,8].

Let(V′,ω′)=(SΣ,d(e aλ))and(V,ω)=(V′×C,ω′⊕ω0),W as in section3and J=J′⊕i,g=g′⊕g0,g0the standard metric on C.

Now let c∈C be a non-zero vector.We consider c as an anti-holomorphic

homomorphism c:T D→T V′⊕T C,i.e.,c(?

?z ).Since the constant

section c is not a section of the Hilbert bundle in section3due to c is not tangent to the Lagrangian submanifold W,we must modify it as follows: Let c as above,we de?ne

cχ,δ(z,v)= c if|z|≤1?2δ,

0otherwise

(4.1)

Then by using the cut o?function?h(z)and its convolution with section cχ,δ,we obtain a smooth section cδsatisfying

cδ(z,v)= c if|z|≤1?3δ,

0if|z|≥1?δ.

|cδ|≤|c|(4.2) for h small enough,for the convolution theory see[12,ch1,p16-17,Th1.3.1]. Then one can easily check thatˉcδ=(0,0,cδ)is an anti-holomorphic section tangent toˉW.

Now we put an almost complex structureˉJ=i⊕J on the symplectic ?bration D×V→D such thatπ1:D×V→D is a holomorphic?bration

12

and π?11(z )is an almost complex submanifold.Let g =ˉω(·,ˉJ

·)be the metric on D ×V .

Now we consider the equations

ˉv =(id,v )=(id,v ′,f ):D →D ×V ′×C ˉ?J v =c δor ˉ?

J ′v ′=0,ˉ?f =c δon D v |?D :?D →W (4.3)

here v homotopic to constant map {p }relative to W .Note that W ?V ×B R (0)for πR 2=2πR (ε)2,here R (ε)→0as ε→0and εas in section 3.1.Lemma 4.1Let ˉv =(id,v )be the solutions of (4.3),then one has the fol-lowing estimates

E (v )={

D (g ′(?v ′?x

)+g ′(?v ′?y )+g 0(?f ?x )+g 0(?f

?y ))dσ}≤4πR (ε)2.

(4.4)Proof:Since v (z )=(v ′(z ),f (z ))satisfy (4.3)and v (z )=(v ′(z ),f (z ))∈V ′×C is homotopic to constant map v 0:D →{p }?W in (V,W ),by the Stokes formula

D

v ?(ω′⊕ω0)=0(4.5)Note that the metric g is adapted to the symplectic form ωand J ,i.e.,

g =ω(·,J ·)

(4.6)By the simple algebraic computation,we have

D v ?ω=1

2(|?v |2+|ˉ?v |2(4.8)

13

Then

E(v)= D|?v|

= D{1

2πi ?D f(ξ)2πi

Dˉ?f(ξ)

2πi ?D f(ξ)2πi Dˉ?f(ξ)

2πi D ?D rˉ?f(ξ)

2πi D2πiˉ?f(ξ)dξ∧dˉξ(4.11) Let r→1,we get

?D f(z)dz= Dˉ?f(ξ)dξ∧dˉξ(4.12) By the equations(4.3),one get

ˉ?f=c on D

1?2δ

(4.13) So,we have

2πi(1?2δ)c= ?D f(z)dz? D?D1?2δˉ?f(ξ)dξ∧dˉξ(4.14) So,

|c|≤

1

1≤

Lemma5.1(Gromov[8,1.4.C′])There exists a unique almost complex struc-ture J g on D×V(which also depends on the given structures in D and in V), such that the(germs of)Jδ?holomorphic sections v:D→D×V are ex-actly and only the solutions of the equationsˉ?v=cδ.Furthermore,the?bres z×V?D×V are Jδ?holomorphic(i.e.the subbundles T(z×V)?T(D×V) are Jδ?complex)and the structure Jδ|z×V equals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n V=z×V.Moreover Jδis tamed by kω0⊕ωfor k large enough which is independent ofδ.

6Gromov’s C0?convergence theorem

6.1Analysis of Gromov’s?gure eight

Since W′?SΣis an exact Lagrangian submanifold and F′t is an exact La-grangian isotopy(see section3.1).Now we carefully check the Gromov’s con-struction of Lagrangian submanifold W?V′×R2from the exact Lagrangian isotopy of W′in section3.

Let S1?T?S1be a zero section and S1=∪4i=1S i be a partition of the zero section S1such that S1=I0,S3=I1.Write S1\{I0∪I1}=I2∪I3

and I0=(?δ,?5

6,+5δ

6

,δ)=I?0∪I′0∪I+0,similarly I1=

(1?δ,1?5

6,1+5δ

6

,1+δ)=I?1∪I′1∪I+1.Let S2=I+0∪I2∪I?1,

S4=I+1∪I3∪I+0.Moreover,we can assume that the double points of mapαin

Gromov’s?gure eight is contained in(ˉI′0∪ˉI′1)×[Φ?,Φ+],hereˉI′0=(?5δ

12)

andˉI′1=(1?5δ

12).Recall thatα:(S1×[5Φ?,5Φ+])→R2is an exact

symplectic immersion,i.e.,α?(?ydx)?ΨdΘ=dh,h:T?S1→R.By the construction of?gure eight,we can assume thatα′i=α|((S1\I′i)×[5Φ?,5Φ+]) is an embedding for i=0,1.Let Y=α(S1×[5Φ?,5Φ+])?R2and Y i=α(S i×[5Φ?,5Φ+])?R2.Letαi=α|Y i(S1×[5Φ?,5Φ+]).So,αi puts the

function h to the function h i0=α?1?

i h on Y i.We extend the function h i0to

whole plane R2.In the following we take the liouville formβi0=?ydx?dh i0 on R2.This does not change the symplectic form dx∧dy on R2.But we have α?iβ=ΦdΘon(S i×[5Φ?,5Φ+])for i=1,2,3,4.Finally,note that

F:W′×S1→V′×R2;

F(w′,Θ)=(F′ρ(Θ)(w′),α(Θ,Φ(w′,ρ(Θ)).(6.1)

16

Sinceρ(Θ)=0forΘ∈I0andρ(Θ)=1forΘ∈I1,we know that Φ(w′,ρ(Θ))=0forΘ∈I0∪I1.Therefore,

F(W′×I0)=W′×α(I0);F(W′×I1)=W′×α(I1).(6.2)

6.2Gromov’s Schwartz lemma

In our proof we need a crucial tools,i.e.,Gromov’s Schwartz Lemma as in [8].We?rst consider the case without boundary.

Proposition6.1Let(V,J,μ)be as in section4and V K the compact part of V.There exist constantsε0and C(depending only on the C0?norm ofμand on the Cαnorm of J and A0)such that every J?holomorphic map of the unit disc to anε0-ball of V with center in V K and area less than A0has its derivatives up to order k+1+αon D1

(0)bounded by C.

2

For a proof see[8].

Since in our case W is a non-compact Lagrangian submanifold,Propo-sition6.2can not be used directly but the proofs of Proposition6.1-2is still holds in our case.

Lemma6.1Recall that V=V′×R2.Let(V,J,μ)as above and W?V be as above and V c the compact set in V.LetˉV=D×V,ˉW=?D×W,and ˉV

=D×V c.Let Y=α(S1×[5Φ?,5Φ+])?R2.Let Y i=α(S i×[5Φ?,5Φ+])?c

R2.Let{X j}q j=1be a Darboux covering ofΣand V′j=R×X j.Let?D= S1+∪S1?.There exist constant c0such that every J?holomorphic map v

17

of the half unit disc D+to the D×V′j×R2with its boundary v((?1,1))?(S1±)×F(L×R×S i)?ˉW,i=1,..,4has

area(v(D+))≤c0l2(v(?′D+)).(6.3) here?′D+=?D\[?1,1]and l(v(?′D+))=length(v(?′D+)).

Proof.LetˉW i±=S1±×F(W′×S i).Let v=(v1,v2):D+→ˉV=D×V be the J?holomorphic map with v(?D+)?ˉW i±??D×W,then area(v)= D+v?d(α0⊕α)

= D+dv?(α0⊕α)

= ?D+v?(α0⊕α)

= ?D+v?1α0+ ?D+v?2α

= ?′D+∪[?1,+1]v?1α0+ ?′D+∪[?1,+1]v?2(e aλ?ydx?dh i0)

= ?′D+∪[?1,+1]v?1α0+ ?′D+v?2(e aλ?ydx?dh i0)+B1,(6.4)

here B1= [?1,+1]v2?(?dΨ′).Now take a zig-zag curve C in V′j×Y i connecting v2(?1)and v2(+1)such that

C(e aλ+ydx)=B1

length(C)≤k1length(v2(?′D+))(6.5) Now take a minimal surface M in V′j×R2bounded by v2(?′D+)∪C,then by the isoperimetric ineqality(see[[9,p283]),we get

area(M)≤m1length(C+v2(?′D+))2

≤m2length(v2(?′D+))2,(6.6) here we use the(6.5).

Since area(M)≥ Mωand Mω= D+v?2ω=area(v),this proves the lemma.

18

Lemma6.2Let v as in Lemma6.1,then we have

area(v(D+)≥c0(dist(v(0),v(?′D+)))2,(6.7) here c0depends only onΣ,J,ω,...,etc,not on v.

Proof.By the standard argument as in[4,p79].

The following estimates is a crucial step in our proof.

Lemma6.3Recall that V=V′×R2.Let(V,J,μ)as above and W?V be as above and V c the compact set in V.LetˉV=D×V,ˉW=?D×W, andˉV c=D×V c.Let Y=α(S1×[5Φ?,5Φ+])?R2.Let Y i=α(S i×[5Φ?,5Φ+])?R2.Let?D=S1+∪S1?.There exist constant c0such that every J?holomorphic map v of the half unit disc D+to the D×V′×R2with its boundary v((?1,1))?(S1±)×F(L×R×S i)?ˉW,i=1,..,4has

area(v(D+))≤c0l2(v(?′D+)).(6.8) here?′D+=?D\[?1,1]and l(v(?′D+))=length(v(?′D+)).

Proof.We?rst assume thatεin section3.1is small enough.Let l0is a constant small enough.If length(?′D+)≥l0,then Lemma6.3holds.If length(?′D+)≤l0and v(D+)?D×V′j×R2,then Lemma6.3reduces to Lemma6.1.If length(?′D+)≤l0and v(D+)ˉ?D×V′j×R2,then Lemma6.2im-ples area(v)≥τ0>100πR(ε)2,this is a contradiction.Therefore we proved the lemma.

Proposition6.3Let(V,J,μ)and W?V be as in section4and V K the compact part of V.LetˉV,ˉV K andˉW as section5.1.There exist constants ε0(depending only on the C0?norm ofμand on the Cαnorm of J)and C(depending only on the C0norm ofμand on the C k+αnorm of J)such that every J?holomorphic map of the half unit disc D+to the D×V′×R2 with its boundary v((?1,1))?(S1±)×F(L×R×S i)?ˉW,i=1,..,4has its derivatives up to order k+1+αon D+1

6.3Removal singularity of J?curves

In our proof we need another crucial tools,i.e.,Gromov’s removal singularity theorem[8].We?rst consider the case without boundary.

Proposition6.4Let(V,J,μ)be as in section4and V K the compact part of

V.If v:D\{0}→V K be a J?holomorphic disk with bounded energy and bounded image,then v extends to a J?holomorphic map from the unit disc

D to V K.

For a proof,see[8].

Now we consider the Gromov’s removal singularity theorem for J?holomorphic map with boundary in a closed Lagrangian submanifold as in[8].

Proposition6.5Let(V,J,μ)as above and L?V be a closed Lagrangian submanifold and V K one compact part of V.If v:(D+\{0},?′′D+\{0})→

(V K,L)be a J?holomorphic half-disk with bounded energy and bounded im-age,then v extends to a J?holomorphic map from the half unit disc(D+,?′′D+)

to(V K,L).

For a proof see[8].

Proposition6.6Let(V,J,μ)and W?V be as in section4and V c the compact set in V.LetˉV=D×V,ˉW=?D×W,andˉV c=D×V c.Then every J?holomorphic map v of the half unit disc D+\{0}to theˉV with center

inˉV c and its boundary v((?1,1)\{0})?(S1±)×F(L×[?K,K]×S i)?ˉW

and

area(v(D+\{0}))≤E(6.9) extends to a J?holomorphic map?v:(D+,?′′D)→(ˉV c,ˉW).

Proof.This is ordinary Gromov’s removal singularity theorem by K?assumption.

6.4C0?Convergence Theorem

We now recall that the well-known Gromov’s compactness theorem for cusp’s curves for the compact symplectic manifolds with closed Lagrangian subman-ifolds in it.For reader’s convenience,we?rst recall the“weak-convergence”

for closed curves.

20

幼儿园教职工大会主持词三篇

幼儿园教职工大会主持词三篇 根据大会日程安排,**县机关幼儿园第一届二次教代会现在正 式开幕。这次大会代表共×××名。应到代表×××名,实到25名, 符合法定人数,能够开会。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到会的特邀代表: 教育工会委员许友贵老师、封任辉老师;机关幼儿园前任园长曹晓虹 老师;机关幼儿园前任工会主席徐学芬老师。 现在我宣布:**县机关幼儿园第一届二次教代会现在开幕。 大会第一项:请全体起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坐下。 大会第二项:请**县教育工会委员许友贵老师讲话。 大会第三项:请幼儿园副园长李亚丽老师代表园行政致贺词。 大会第四项:请幼儿园园长皆映萍老师做《幼儿园园务工作报告》。 大会第五项:请副园长王艳琼老师做《幼儿园后勤工作报告》。 大会第六项:请幼儿园工会主席周映存老师做《幼儿园工会工作 报告》 大会第七项:请皆园长就本次教代会所征集的提案做《幼儿园提 案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今天早上的议程到此结束,请各位到西院合影留念。 下午: 各位代表,今天下午2:30—3:30我们实行了大会的第一项和 第二项议程:分组讨论各种报告和代表提案;行政领导、各组负责人 及相关人员召开了意见或建议反馈会议。 现在我们实行今天下午的第三项议程:请各位代表就提交本次会 议的报告、提案实行表决。

1、同意《幼儿园园务工作报告》的请举手。不同意请举手。通过。 2、同意《幼儿园后勤工作报告》的请举手。不同意请举手。通过。 3、同意《幼儿园工会工作报告》的请举手。不同意请举手。通过。 4、同意《幼儿园提案工作报告》的请举手。不同意请举手。通过。 大会第四项议程:请皆园长就各位代表团讨论的意见和建议作整改说明。 大会第五项议程:请幼儿园工会主席周映存致闭幕词。 各位代表:**县机关幼儿园第一届二次教代会经过一天的时间圆满地完成大会议程,现在闭幕。 【篇二】 今天是立秋的第四天,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寓意着万物成熟丰收的季节到了。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期,当看到大群孩子涌入我们幼儿园的场面,想想就觉得热血沸腾!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在坐的各位与我们全体教职工用责任感和事业心,确保了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展开,我们对这个充满快乐与幸福的大家庭付出了真心,才会如此的热爱这份职业,珍惜这个岗位,并为其付出更多也无怨无悔。在这里让我们掌声送给自己! 今天的会议分为三项:第一项是分享;第二项是各园对近期工作的总结与倾诉;第三项是由经理为我们作出工作指导。 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份《家庭教育手册》。大家都知道,七月份经理和我们分享了一篇《日本启蒙教育启示录》,看完之后,我感

家庭教育手册培训资料.docx

日本家庭教育手册,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导读: 1999年4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家庭教育手册》,国内教育学者 编译了中文版本,全文分为“家庭是什么”、“家教”、“同情心”、“个性与理想”、“游戏”等五大板块,内容通俗易懂,却极有深度和针对性。邻国十几年前的家教手册,在中国的今天,依然还属前沿,实在是值得反思。本手册内容齐全,科学性强,推荐大家收藏,常读常思常用。 (一)家庭是什么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当问及孩子 " 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 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 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 这样的现实。

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 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整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也吃不消,父母的烦躁不安 会传染给孩子。 正因为养育孩子很辛苦,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 父母应互相配合,共同承担。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幼机构的时间,可让你的身 心有个 " 休整 "。 另外,有什么事别自己一个人烦恼。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 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 在家里,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 " ,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 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得越来越弱,对孩子辨别善恶、分清好 坏的社会教育也越来越马虎。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 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亲自然 地参与养育孩子,发挥父亲的影响力,父母的互相积极很有必要。母亲应注

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总结

人际关系九论总结 应用心理学 媛媛 13034026

人际关系的九论总结 应用心理学媛媛13034026 上两节课,我们通过分组,以讲课的方式,将影响人际关系的九论详细的讲出来,并由老师把每部分的重点知识更深层的结合实际为我们更细致的讲解了一遍。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对这九个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九个理论的理解程度。我将这九论分成了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和评述。 (一)人际交往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建立在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基础上。这方面的理论包括象征性交往理论,场合交往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社会交换论。 1.象征性交往理论 这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目的是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性。美国学者米德是这个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家和奠基人。其主要理论容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以交往者在人际关系中所担当的角色来估计他人的反应。 (2)每个交往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其中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的自然符号,一种是抽象的人为符号。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符号,人们用它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是影响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和方向的工具。 (3)米德从人的心理出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这个公式情调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的相互作用,强调语 言对对象的相互作用,强调交往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一个人在产生某一行为时,作为行为的中介过程必须估计到他人对此的反应。通过担当潜在的角色来评估他人的应答,然后 产生对他人的行动,同时也产生他人对自己施予刺激的反应, 通过评价预期反应与实际反应的一致程度,再对自己的行为进 行调节。 从这个理论中我知道如何更好的了解自我,如何更好的与别人沟通,掌握好沟通的技巧。这个理论虽然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是把整个社会关系归结为符号,就夸大了许多,忽视了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对待这个理论。 2.场合交往理论 交往中的个体受两个因素影响,其一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交往情景,二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场合交往轮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重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然而,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景简单化,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过分夸大了情境、场合的作用。 3.自我呈现论 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反馈自己外在印象的理论。它属于社会相互作用理论的一种,主要阐述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暴露问题。

(整理)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由第二讲的内容可知,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中,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为了实现转矩和磁链之间的解耦控制,以提高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必须对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坐标变换。 3.1 变换矩阵的确定原则 坐标变换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用矩阵方程表示为 y=ax (3-1) 式(3-1)表示利用矩阵a将一组变量x变换为另一组变量y,其中系数矩阵a称为变换矩阵,例如,设x是交流电机三相轴系上的电流,经过矩阵a的变换得到y,可以认为y是另一轴系上的电流。这时,a称为电流变换矩阵,类似的还有电压变换矩阵、阻抗变换矩阵等,进行坐标变换的原则如下: (1)确定电流变换矩时,应遵守变换前后所产生的旋转磁场等效的原则; (2)为了矩阵运算的简单、方便,要求电流变换矩阵应为正交矩阵; (3)确定电压变换矩阵和阻抗变换矩阵时,应遵守变换前后电机功率不变的原则,即变换前后功率不变。 假设电流坐标变换方程为: i=ci′ (3-2) 式中,i′为新变量,i称为原变量,c为电流变换矩阵。 电压坐标变换方程为: u′=bu (3-3) 式中,u′为新变量,u为原变量,b为电压变换矩阵。 根据功率不变原则,可以证明: b=ct (3-4)

式中,ct为矩阵c的转置矩阵。 以上表明,当按照功率不变约束条件进行变换时,若已知电流变换矩阵就可以确定电压变换矩阵。 3.2 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a-b-c<=>α-β) 所谓相变换就是三相轴系到二相轴系或二相轴系到三相轴系的变换,简称3/2变换或2/3变换。 三相轴系和二相轴系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为了方便起见,令三相的a轴与两相的α 轴重合。假设磁势波形是按正弦分布,或只计其基波分量,当二者的旋转磁场完全等效时,合成磁势沿相同轴向的分量必定相等,即三相绕组和二相组绕的瞬时磁势沿α、β轴的投影应该相等,即: (3-5) 式中,n3、n2分别为三相电机和两相电机每相定子绕组的有效匝数。 经计算并整理之后可得: (3-6) (3-7)

李季湄日本的《家庭教育手册》(二)

李季湄日本的《家庭教育手册》(二)家教 ·不知为什么,孩子的缺点跟父母总很相似 那些“只要自己好就行,别的我不管”、不守公德的人,让人讨厌、不可信赖。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大众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想法。孩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严正斥责、严加管教。 同时,大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做出轨的事,做能一直让孩子依赖、尊敬的父母。 ·“规矩”是为谁定的 在家里,孩子们有时候守规矩,有时候“犯规”,由此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门限时间、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 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一直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另外,倾听孩子 __、和孩子共同定家规也很重要。 ·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幸,那就什么都给他买吧 如果父母不加考虑,尽给孩子买东西,容易使孩子失去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忍耐、多加思考的精神,而变得什么都想要、不能自控。

不管孩子怎么闹缠人,不必要的东西不给买。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在定额的零花钱中自己安排、调整怎样花。 如果真为孩子着想,比起在孩子身上花很多钱,更应在孩子身上花费心血,倾注父母之爱。 ·如果让孩子帮着做家务,他将变得很能干 孩子们有自我中心的言行、自立推迟等倾向,主要因为自我责任感没有形成。日本的父母太宠爱孩子,好多人没有受过“自己的事儿自己做”的家教。 在家里定出规矩,让孩子分担家务,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等方面很重要。 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好”等小事做起,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那太寂寞啦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屋里看电视、看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容易造成与他人、与大自然接触的体验不够,与他人不能很好地交流,缺乏同情心,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不能区别现实与假想世界,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留下阴影。 给孩子创设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然体验的机会,并让其积极参加。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给他定好规矩吧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笔记 《交往行为理论》的作者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他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及胡塞尔、洛维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的思想的影响。他批评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反对主客体分离的意识哲学。他分析和批判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交往异化现象,并力图通过交往合理化的实现来构建一个合理社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在当今社会创造一种平等、自由、自觉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首先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而这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并且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 2.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 “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哈贝马斯认为,理解是一种展开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的意识活动,要真正实现“理解”就必须借助于语言媒介。在目的性行为中,语言是许多媒介中的一种,行为者通过语言试图影响他人,实现行为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意图。在规范调节性行为中,语言首先是一种可以提供文化价值、取得意见一致的媒介,它主要是帮助人们建立规范和行为导向,建立社会世界的合法关系。在戏剧行为中,语言是自我表现的媒体,表现行为者的认识和情感,再现行为者的主观世界。在上述三种行为中,都只注重了语青的一种功能,而没有同时注意到语言的所有功能。只有在注重相互关系的交往行为中,语言才同时承担陈述并判断事实的功能,使行为者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承担帮助人们达成共识的理解媒体的功能,使行为者与社会世界发生联系,并承担表达者表现的功能,使行为者展示自身的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参与者在相互作用中达到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声明的交互主体性的确认,这样理解才以协调行动的动机发挥作用。他认为,现代理论注重意义的追问,人们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会达成共识。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即交往理性。为了有效沟通,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循三项语言学规范要求: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哈贝马斯认为,目的性行为涉及真实性要求,规范调节性行为涉及正确性要求,戏剧行为涉及真诚性要求,而交往行为与这三个要求有关联。交往行为同时可以满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三个有效性要求,所以交往行为才是最合理的社会行为。 3.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双层理论架构。

三相坐标系和二相坐标系转换

交流电动机矢量控制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三)第三讲坐标 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李华德来源:未知 由第二讲的内容可知,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中,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为了实现转矩和磁链之间的解耦控制,以提高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必须对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坐标变换。 3.1 变换矩阵的确定原则 坐标变换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用矩阵方程表示为 y=ax (3-1) 式(3-1)表示利用矩阵a将一组变量x变换为另一组变量y,其中系数矩阵a称为变换矩阵,例如,设x是交流电机三相轴系上的电流,经过矩阵a的变换得到y,可以认为y是另一轴系上的电流。这时,a称为电流变换矩阵,类似的还有电压变换矩阵、阻抗变换矩阵等,进行坐标变换的原则如下: (1)确定电流变换矩时,应遵守变换前后所产生的旋转磁场等效的原则; (2)为了矩阵运算的简单、方便,要求电流变换矩阵应为正交矩阵; (3)确定电压变换矩阵和阻抗变换矩阵时,应遵守变换前后电机功率不变的原则,即变换前后功率不变。 假设电流坐标变换方程为: i=ci′ (3-2) 式中,i′为新变量,i称为原变量,c为电流变换矩阵。 电压坐标变换方程为: u′=bu (3-3) 式中,u′为新变量,u为原变量,b为电压变换矩阵。 根据功率不变原则,可以证明: b=ct (3-4)

式中,ct为矩阵c的转置矩阵。 以上表明,当按照功率不变约束条件进行变换时,若已知电流变换矩阵就可以确定电压变换矩阵。 3.2 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a-b-c<=>α-β) 所谓相变换就是三相轴系到二相轴系或二相轴系到三相轴系的变换,简称3/2变换或2/3变换。 三相轴系和二相轴系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为了方便起见,令三相的a轴与两相的α轴重合。假设磁势波形是按正弦分布,或只计其基波分量,当二者的旋转磁场完全等效时,合成磁势沿相同轴向的分量必定相等,即三相绕组和二相组绕的瞬时磁势沿α、β轴的投影应该相等,即: (3-5) 式中,n3、n2分别为三相电机和两相电机每相定子绕组的有效匝数。 经计算并整理之后可得: (3-6) (3-7) 图3-1 三相定子绕组和二相定子绕组中磁势的空间矢量位置关系

三年级家庭教育手册5-6课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家庭教育手册》第一次授课教案 许巧霞(梅花学区木连城小学)魏宇(兴安学区西里村小学) 第五课:《男孩也能跳皮筋》 培养孩子性别平衡的观念 第六课:《天有不测风云》 ——帮助孩子应对突发事件 教学目标: 1、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性别平衡观念和帮助孩子营造性别 平衡家庭氛围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2、了解孩子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上的缺陷,能与孩子平等交流,了 解孩子真实想法的意识。【教学重点】 3、掌握简单的平衡性别意识的家教理念和掌握帮助孩子应对突 发性事件的行为技巧。【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家庭教育手册》课件 教学流程: (二)精讲三年级第五课 《男孩也能跳皮筋》——培养孩子性别平衡的观念。 教材简介:那么现在请我们打开三年级的课本,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目录,本学期,我们要学习5—8课。本次授课学习前两课的内容。第五课《男孩也能跳皮筋》培养孩子性别平衡的观念。第六课《天有不测风云》,帮助孩子应对突发事件。这两课的内容都是关于家长的科学育子方法的指导,有的思想在我们看来是很西方的,甚至也许是

超前的,觉得没有必要的,不容易想到和接受的,但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两部分内容。我们不妨先试着来认识,慢慢在生活中去尝试、去理解和实践,依据这些理念去改变我们的家教思想,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认识到性格的形成对孩子今后成长道路的影响, 一、事例引入,点明课题 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一首歌——《贵妃醉酒》。多么动听的歌曲,委婉,柔美。大家对歌手肯定也非常熟悉,他就是中国歌坛反串第一人——李玉刚。无可厚非,他成功了。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个人成长轨迹。 李玉刚,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青联委员、青年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男人和女人之间,其表演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戏曲、歌剧辅以时尚包装,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国宝级艺术家”。2006年,获央视《星光大道》年度季军,以超高人气成“无冕之王”。2007年《凡花无界》北京演唱会反响空前。2009年悉尼歌剧院《盛世霓裳》演唱会受世界瞩目并获悉尼市政府颁发的“南十字星”文化金奖。2010年《镜花水月》演唱会全球巡演11场盛况空前,其中日本东京站和中国人民大会堂的演出更为轰动。 从1998年到2012年,整整14年时间,李玉刚都在学习男扮女装。对于他的反串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他没有在乎,一直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为什么在中国现在如此开放的时代,现在还有一些人不能认同呢,关键是我们个别人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艺术是不分性别的,想

坐标变换总结Clark变换和Park变换

一个坐标系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坐标系的坐标的法则。 由于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压、电流、磁通和电磁转矩各物理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强耦合,并且其转矩正比与主磁通与电流,而这两个物理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在异步电机数学模型中将出现两个变量的乘积项,因此,又为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关键是有一个复杂的电感矩阵),这使得建立异步电动机的准确数学模型相当困难。为了简化电机的数学模型,需从简化磁链入手。 解决的思路与基本分析: 1.已知,三相( ABC )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三相绕组空间上互差120度,且通以时间上互差120 ω的旋转磁场。 度的三相正弦交流电时,在空间上会建立一个角速度为 1 又知,取空间上互相垂直的(α,β)两相绕组,且在绕组中通以互差90度的两相平衡交流电流时,也能建立与三相绕组等效的旋转磁场。此时的电机数学模型有所简化。 2. 还知, 直流电机的磁链关系为: F---励磁绕组 轴线---主磁通的方向,即轴线在d轴上,称为直轴(Direct axis)。 A---电枢绕组 轴线---由于电枢绕组是旋转的,通过电刷馈入的直流电产生电枢磁动势,其轴线始终被限定在q轴,即与d轴成90度,称为交轴(Quadrature axis)。 由于q轴磁动势与d轴主磁通成正交,因此电枢磁通对主磁通影响甚微。换言之,主磁通唯一地由励磁电流决定,由此建立的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十分简化。 如果能够将三项交流电机的物理模型等效的变换成类似的模型,分析和控制就变得大大简单了。 电机模型彼此等效的原则:不同坐标系下产生的磁动势(大小、旋转)完全一致。 关于旋转磁动势的认识: 1) 产生旋转磁动势并不一定非要三相绕组不可。结论是:

家庭教育手册

《家庭教育手册 家庭是什么?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 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 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 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整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也吃不消,父母的烦躁不安会传染给孩子。 正因为养育孩子很辛苦,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父母应互 相配合,共同承担。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幼机构的时间,可让你的身心有个“休整”。 另外,有什么事别自己一个人烦恼。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 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 在家里,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 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得越来越弱,对孩子辨别善恶、分清好坏的社 会教育也越来越马虎。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亲自然地参与养育孩子,发挥父亲的影响力,父母的互相积极很有必要。母亲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瞧不起父亲。父亲也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 在现代社会,如果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不断增加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 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管什么事可以交谈是最好不过了 全家人一起吃饭,一起交流各自的近况,早晨的问候,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参加社区的义务活动等等,这些对增加交流都很重要。 ●全家人一起吃饭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饮食生活不仅对儿童身体的健康,也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 的愉悦、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等等自然地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 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设法定好一起吃饭的日子,养成全家人一起吃饭的习惯吧。 ●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孩子一定能领会到 由于家长要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孩子,容易使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变少。但是,疼爱孩子,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家长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心中。 另外,各种各样的烦恼是难免的,别一个人承受着,应请亲戚、朋友们协助,或积极利用社区的咨询窗以及育儿机构。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家教 ·不知为什么,孩子的缺点跟父母总很相似 那些“只要自己好就行,别的我不管”、不守公德的人,让人讨厌、不可信赖。如果自 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大众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想法。孩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

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下的人际沟通

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下的人际沟通 摘要: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技能。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每一个社会人都离不开沟通。如果您是一名销售人员,需要推销您的产品,就要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您是一名中层管理者,为了更好的做好上传下达,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如果您是公司的客服人员,良好的沟通是您处理客户关系的关键武器。不仅如此,在生活中,父母同样需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夫妻之间也需要良好的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另外,我们与家人、朋友关系等等都需要良好的沟通。如果我们拥有一个良好地沟通能力,那么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和身边的人相处的很好,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是人际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所以我们要学习和掌握。 关键字:人际沟通信息交流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和谐的生活环境 一、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 该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其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60年代以后美国学家H.G.布鲁默、T.西布塔尼、R.H.特纳等学者对这一理论作了补充和发展。该理论在传播学史上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传播学者对象征性互动理论还在进一步的完善和总结。 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侧重研究个体和他人的关系,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和他人互动的产物。符号互动理论注重对个人之间的互动过程的研究。总结和发展了早期符号互动论的布鲁默明确提出,符号互动论的三大基本前提之一是“事物的意义

产生于人们与其伙伴的社会互动当中”。对符号互动理论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库利,就提出了著名的“镜中我”概念。他认为,个体的自我产生于与他人的交流,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他人对自己所做判断的反应。自我是通过交往辨证地呈现出来的。 符号互动理论主张人类拥有“自我”,因为这种自我使人们具备了扮演“他人角色”,“通过他人之眼审视自身”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人与社会的交流、社会秩序便无法维持。米德用“姿态的对话”来表示姿态的沟通功能,但他认为,“姿态的对话”本身还不是沟通,沟通有特殊的含义,即它必须是运用有稳定意义的姿态或符号。沟通者必须具备自己的行动可能引起对方怎样的反应的能力,而这样的沟通是符号互动。如果没有进行角色扮演并选择自己的反应的能力,个体就无法使他们的行动协调一致,也就形成不了社会。因此,无论是人的精神还是自我或社会,都只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才能产生。社会是随着互动中的人们的行动而不断地被创造和再创造的。 米德对语言符号的阐述揭示了在社会情境中人们的行为和他人顺利进行和维持互动所需的文化前提。正是由于有了共享的意义符号,人类的社会互动才能得以正常的进行、展开和维持。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符号互动有三个特点:有一个解释别人行为的过程;有一个定义的过程,即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告诉他人;对对方的反应具有预见性,即能够推测自己的行动会引起对方怎样的反应。而这就需要依赖于互动双方有一个共享的意义符号系统。米德把社会看成是不同个人之间的有组织的互动,而这样的互动组织形式依赖于精神的作用,也即建立在有意义符号的使用基础上的一种内在的沟通过程,它是通过和他人的互动和自我会话而循序渐进地形成的。(符号互动理论) 二、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的核心主题以及两个要素。

值得一读的日本家庭教育手册

值得一读的日本家庭教育手册 “教育是最好的国防”,小小的日本用教育支撑起了自己的国家,把教育的力量深植在每一个家庭中。朋友玲子给我发来她收到的日本家庭教育手册,上面密密麻麻,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下了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值得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反复阅读。 家庭篇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做父母的应该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愿望。只要给孩子提供生活必需品,孩子就能自然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环境需要全家人有意识地去营造和维护。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请父母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重要,但是整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也吃不消,父母的烦躁不安会传染给孩子。正因为养育孩子辛苦,所以父母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这非常重要。父母应互相配合,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重任,

并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幼机构的时间,让身心有个休整。在家里,父母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 如果什么都不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不断增加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管什么事都可以交谈是最好不过的。全家人一起吃饭,交流各自的近况,相互问候,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参加社区活动等,这些对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都很有帮助。 ◎全家人一起吃饭,真的很重要 日常饮食,不仅对儿童身体健康,也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愉悦、父母花心思做出的饭菜,自然地将父母之爱传递给孩子。孩子由此得到满足感、信赖感后,会更加开朗、坚强。 家教篇 ◎不知为什么,孩子的缺点跟父母总是很相似 那些“只要自己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人,不守公德,让人讨厌、不可信赖。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父母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他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父母应该抛弃这种想法,当孩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严正斥责、严加管教。同时,自

作业4-回归模型的函数形式 (1)

习题4 回归模型的函数形式 姓名:____万瑜________;学号:______1157120_________ 9.下面的模型是参数线性的吗?如果不是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他们成为参数线性模型? A .i i X B B Y 211 += b .221i i i X B B X Y += 14表5-13给出了德国1971年~1980年消费者价格指数Y (1980年=100)及货币供给X (10亿德国马克)的数据。 A 做如下回归: 1.Y 对X 2.lnY 对lnX 3。lnY 对X 4.Y 对lnX 解: 1.Y 对 X 2.lnY 对 lnX

3. lnY 对X 4.Y 对lnX 解:1.X Y ??=1 ?β斜率说明X 每变动一个单位,Y 的绝对变动量;

2. E X X Y Y =??=//?1 β斜率便是弹性系数; 3. X Y Y ??=/?1 β斜率表示X 每变动一个单位,Y 的均值的瞬时增长率; 4,. X X Y /?1 ??=β斜率表示X 的相对变化对Y 的绝对量的影响。 C 对每一个模型求Y 对X 的变化率 解:1. 2609.0?1=??=X Y β; 2. X Y X Y X Y 5890.0?1=?=??β; 3. Y Y X Y 0028.0?1=?=??β; 4. X X X Y /2126.54/?1==??β. D 对每一个模型求Y 对X 的弹性,对其中的一些模型,求Y 对X 的均值弹性。 解:1. Y X Y X X X Y Y E 2609.0?//1 =?=??= β; 均值弹性=5959.096.41176 220.19 2609.02609.0=?=?Y X 2. 5890.0?//1 ==??= βX X Y Y E ; 3. X X X X Y Y E 0028.0?//1=?=??=β; 均值弹性=6165.0220.190028.00028.0=?=?X 4. Y Y X X Y Y E /2126.54/?//1==??= β. 均值弹性=5623.096.41176 1 2126.5412609.0=?=?Y . E 根据这些回归结果,你将选择那个模型?为什么? 解:无法判断,因为只有当模型的解释变量的类型相同时,才可比较拟合优度检验数2 R ,对模型的选择还取决于模型的用途。 25表5-16给出了1995~2000年间Qualcom 公司(数字无线电信设计和制造公司)每周股票价格的数据。 a 做收盘价格对时间的散点图。散点图呈现出什么样的模式?

日本的《家庭教育手册》

日本的《家庭教育手册》 家庭是什么?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 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整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也吃不消,父母的烦躁不安会传染给孩子。 正因为养育孩子很辛苦,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父母应互相配合,共同承担。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幼机构的时间,可让你的身心有个“休整”。 另外,有什么事别自己一个人烦恼。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 在家里,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 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得越来越弱,对孩子辨别善恶、分清好坏的社会教育也越来越马虎。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亲自然地参与养育孩子,发挥父亲的影响力,父母的互相积极很有必要。母亲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瞧不起父亲。父亲也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 在现代社会,如果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不断增加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管什么事都可以交谈是最好不过了。 全家人一起吃饭,一起交流各自的近况,早晨的问候,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参加社区的义务活动等等,这些对增加交流都很重要。 ●全家人一起吃饭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总结

人际关系九大理论总结 应用心理学 李媛媛 13034026

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总结 应用心理学李媛媛13034026 上两节课,我们通过分组,以讲课的方式,将影响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详细的讲出来,并由老师把每部分的重点知识更深层的结合实际为我们更细致的讲解了一遍。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对这九个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九个理论的理解程度。我将这九大理论分成了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和评述。 (一)人际交往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建立在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基础上。这方面的理论包括象征性交往理论,场合交往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社会交换论。 1.象征性交往理论 这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目的是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性。美国学者米德是这个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家和奠基人。其主要理论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以交往者在人际关系中所担当的角色来估计他人的反应。 (2)每个交往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其中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的自然符号,一种是抽象的人为符号。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符号,人们用它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是影响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和方向的工具。 (3)米德从人的心理出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这个公式情调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的相互作用,强调语 言对对象的相互作用,强调交往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一个人在产生某一行为时,作为行为的中介过程必须估计到他人对此的反应。通过担当潜在的角色来评估他人的应答,然后 产生对他人的行动,同时也产生他人对自己施予刺激的反应, 通过评价预期反应与实际反应的一致程度,再对自己的行为进 行调节。 从这个理论中我知道如何更好的了解自我,如何更好的与别人沟通,掌握好沟通的技巧。这个理论虽然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是把整个社会关系归结为符号,就夸大了许多,忽视了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对待这个理论。 2.场合交往理论 交往中的个体受两个因素影响,其一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交往情景,二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场合交往轮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重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然而,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景简单化,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过分夸大了情境、场合的作用。 3.自我呈现论 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反馈自己外在印象的理论。它属于社会相互作用理论的一种,主要阐述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暴露问题。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9篇_心得体会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9篇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9篇,感谢您的阅读!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篇一:《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邵轶凡 读了这故事,我感到惊讶,中国人怎么会比日本人差?可这是一个事实,中国的孩子!奋斗起来吧!我们不可能比日本人差,只要能吃苦,我们一定会像日本人一样,甚至比日本人更好! 可孩子想要成为日本人那样,也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娇生惯养,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苦,望子成龙,可是成的是什么龙? 中国的孩子们,奋斗起来吧。我们不可能比日本差,不可能!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也要奋斗起来!日本人,你们等着我们中国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比你们日本的孩子强!!!! 篇二:《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杨蓉蓉 读过这个故事后,体现出我们中国孩子的弱点。我觉得以后要多开一点这样的夏令营,让我们中国孩子发现自己的弱点。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他们其中有一个孩子照样生病了,可是这个孩子不放下包,也不肯坐车,他还说:"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这说明日本孩子和很坚强,但也说明我们中国孩子很虚弱。 我觉得我们中国孩子应该向日本孩子学习坚强,就算坚强不下去也要一定坚持下去。 篇三:《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黄欣怡 我读了这篇文章,觉得写得很生动,真实。写了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我个人觉得:以后中国孩子因该多参加一些像夏令营一样的活动。从中发现一些自己比别人差的地方。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故事中还讲了两国中有2名孩子非常有决心要把事做到底,但因为身体原因还是倒下了。我们要向日本人学习这种可贵的精神。把中国人的弱点,改变为优

点。 篇四:《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王艺霏 我读了《夏令营中的较量》这个故事的读后感是:中国孩子以前很困难,日本孩子过得很好,中国孩子不能吃饭,日本孩子可以吃,我觉得这样太不公平了。 中国孩子有一点做得不好时是乱扔垃圾,我希望中国孩子可以过得好一点。 篇五:《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刘颖 我感受到日本孩子的爸妈教育是多么严,能教育出这样坚强、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孩子,真是值的我们中国学习,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呢? 却远远比不上日本孩子,所以现在请我们打中国的孩子要自觉加强独立能力,还有家长也要严格培养自己的孩子,长大才是一个人才。 篇六:《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李杨霄 我读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以后,我感受到了中国父母对孩子这种娇生惯养的方法很不好的,因为娇生惯养会使孩子丧失独立和自己生存的意识,这样就应该向日本父母一样学习。日本父母让孩子学会了独立和自己生存的好习惯。 像现在很多很多的中国父母都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我家也是这样的,读了"夏令营中的较量"让我改变了这个在我家里发生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我以后要向日本孩子一样学会独立。 现在在丁老师的冬令营里有一个团队就是我们。我们要优秀就可以和小区里的团队比,还可以和昆明城里,中国的团队比。只要我们够优秀,就可以像"夏令营中的较量"里的日本学生一样优秀。 我不能落后,我要为中国争光! 篇七:《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尹一杰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远远不如日本的家长,我们的家长太溺爱我们了,都想让我们少吃点苦。这样培养出来的我们,都是很缺乏公德心和能力的,很少关注我们的公德。将来也远远不如日本了,国家也就会这

不同交往理论

一、不同交往理论 美国现代最著名的犯罪学家埃德温·萨瑟兰(Edwin Hardin Sutherland,1883-1950),在他1939年出版的《犯罪学原理》(第三版)时,首次提出了解释犯罪的“不同交往理论”(theory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al),在1947年第四版的《犯罪学原理》中,他对这个理论进行了部分修订,以回应对这一理论的批评。[1]之后,萨瑟兰试图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广泛的有关犯罪和越孰行为的原因,这个理论及类似原理还被用以解释不同的刑事司法政策。[2]针对当时犯罪学理论的研究主要将犯罪原因解释为个体心理和生理特质上的做法,萨瑟兰认为,这种研究路径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这种自龙勃罗梭以来,关注于犯罪人的犯罪学研究方法一度在欧洲大陆,之后在美国影响很大。萨瑟兰批评这种生物学的和精神病理学的犯罪学理论,但是他也不赞同那种折衷调和的,将各种因素堆在一起来解释犯罪的理论———这是当时芝加哥学派及其他主流社会学解释犯罪原因的方法。然而,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芝加哥学派的犯罪理论基础之上的,但他并没有停留于那种面面俱到的多因素解释方法———这种解释进路实际上等于什么也没有解决———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在这诸多因素背后的一个统一的解释概念,以说明所有犯罪存在的共同原因。萨瑟兰在借鉴了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的“符号互动机制”(symbolic interactionism)理论,[3]并通过他在《职业盗贼》(The professional thief)中对职业盗贼生涯的研究以及从肖(Shaw)与麦凯(McKay)对少年犯罪个性成长经历的研究中,找到了一个可以从社会

日本人的教育观

日本的人的教育观 1.“未来企业的竞争,包括国家的竞争,不再是一个(伟)人与另一个(伟)人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竞争。”“教育就是最廉价的国防。” 2.1999年4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家庭教育手册》,堪称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值得借鉴。特摘录部分精彩观点如下: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 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沟通很重要。 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孩子一定能够领会到。 孩子的缺点跟父母总很相似。 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幸,那就什么都给他买吧。 "规矩"是为谁定的?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遵守家规。 如果让孩子帮着做家务,他将变得很能干。 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玩电子游戏,那太寂寞啦。 幸福,不仅有从别人那儿得到的幸福,还有为别人造福的幸福。 最精彩的书,是父母自己念给孩子听的书。 没有一个孩子是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的。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性,去爱"就是这样"的孩子吧! 3.日本人是很重文化传承的民族,在日常的饮食起居和与人交往方面有自古传下的一套繁缛的礼节规范,说话的语气措词、行动举止都要合乎各自的性别和地位的角色要求;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也都有共通的风俗习惯。一位社会学家涅狄克多概括的,日本的文化属于“耻”的文化(相对于西方的那种“罪”的文化),为人处事以善恶的社会舆论为准绳,喜人称道,怕人说三道四丢人现眼。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对家庭教育自然是不遗余力的。 4.日本的传统家庭教育重点在子女的社会化上,系统功课的学习基本委托给了学校,父母只做督促和支援。对于孩子自发的游戏如攀树爬墙、猎奇探险等,一般也比较宽容。他们有句谚语:“心爱的孩子要让他出外闯荡。”这说明日本人是重视实际锻炼的。 5.日本的科技发达,固然与政府重视科学,重视人才有关,更重要的是日本把素质教育贯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