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的内涵、特征及分类

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的内涵、特征及分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13069587.html,

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的内涵、特征及分类作者:王惠玲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8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潮,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以社会资

源为载体进行人才培养,其实效性发展除了依靠校内自身力量的配合,更需要校外社会资源的辅助,只有这样综合运转,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内涵;特征;分类

对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的利用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和充实思政教育的理论资源,更能反过来指导各项实践工作。通常来讲,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包括三大类,分别是地域文化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就研究层面而言,又可以分为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都必须建立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的内涵、特征及分类的研究基础上。

一、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的内涵

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是指存在于高校外部的,可以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选择利用的,能承载和传递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内容与信息的,有利于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不管其存在形态和利用条件怎样,如果被高校思政教育采用,就会从整体上影响其效果。

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资源必须是能够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即社会资源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开发利用的;(2)社会资源是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某种中介,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资源,都是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纽带和桥梁,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渠道;(3)社会资源能够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作为一种工具形式,总是要承载一定的具体内容,承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知和思想,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思想政治教育客体;(4)社会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

二、高校思政教育社会资源的特征

(一)实践性和发展性。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实践性,所有的理论都必须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高校人才在获取大量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一步骤,如此才是知识学习的完整过程。具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我们应该以实践的、发展的眼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