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语文聋校教材·四年级上册

1、明明上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每个自然

段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教育学生要听从别人的劝告,做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3、能正确讲述图意,回答练习中的问题。能把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节课的7个生字和生词。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重点:学会7个生字和生词。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点名、认识新同学;老师和学生分别做自我介绍;开学收心教育。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故事,题目是《明明上学》。板书课题。读题。

三、初读课文,提出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默读课文,提出生字新词:

qū cóng bā wǔ zháo zǐ zhǎo chí蛐蛐草丛扒开捂(着)仔细找迟到

2、在白板课文上划出带生字新词的句子。

3、借助拼音读字音,指插图(或动作演示)理解词义,读出句子。

四、巩固练习。

1、从读生字新词,讲词义,认字形、写字几方面进行训练。

2、思考·练习第3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练习。

听见(叫声)走进(教室)扒开(草)钻进(草丛)

3、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准确理解图意;

能够准确理解句意、段意,并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句意、段意。

教学难点: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

1、看(听)写生字、词。

2、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二、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图文对照,逐段讲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

(1)、看图:图上有谁?还有什么?他听到了什么?这只蛐蛐怎样?

(2)、学文。

本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时间,谁做了什么?第二句:谁发现了什么?

第三句:明明听见蛐蛐叫声后知道了什么?

(3)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

(第三句:明明知道这是一只好蛐蛐。从“一……就……”可以看出,明明喜欢、熟悉蛐蛐,玩过蛐蛐。他从蛐蛐的叫声就能分出是不是好蛐蛐。)

(4)本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谁在哪里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

3、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

1、看图:图上是谁?明明在干什么?他的动作神态怎样?他找到蛐蛐了吗?

2、学文:

本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讲什么?(明明看到一只大蛐蛐)

第二句讲什么?(明明没捂到蛐蛐)第三句讲什么?(蛐蛐钻进了草丛里)

第四句讲什么?(明明仔细找,没找着)

a、这4句话是按照什么顺序讲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b、哪些词语是讲明明捉蛐蛐的动作?(板书:扒捂追找)

c、这些词语说明明明对这只蛐蛐是什么态度?(非常喜欢)

d、理解“仔细”的含义。课文里哪些词语是讲明明仔细找蛐蛐的?(细心、扒来扒去)

3、说一说:按板书词语复述这一自然段。

4、小结:这段讲明明怎样捉蛐蛐?段意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5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一、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准确理解图意;

能够准确理解句意、段意,并正确回答问题;

教育学生要听从别人的劝告,做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文意。

教学难点: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述课文。

看图复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二、朗读课文后两段。

三、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第三自然段:

1、看图:图上画的是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哪一个是明明?哪一个是小文?

2、学文:

(1)课文中小文怎样帮助明明的?

(朗读小文喊明明的句子,应读出急切、提醒的语气。)(板书:喊)

(2)明明听到小文喊他上学时,他是怎样做的?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3)明明有没有捉到蛐蛐?为什么?

3、小结段意:谁提醒谁干什么。

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明明迟到了吗?课文是怎样讲的?(板书:刚、就)

3、为什么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板书:笑)

这时明明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他好像在说:小文,如果你不喊我,那我就迟到了。太感谢你了。)

4、小结:明明按时到校上课,没有迟到,心里很愉快。

四、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明明在上学路上捉蛐蛐的事,反映了明明乐于接受同学的劝告,按时到校上课,愿意做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六、作业。

背诵和默写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能准确的将三句话改成一句话;

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把三句话改成一句话。

教学难点: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二、综合练习。

1、第4题。把每组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明明站起来。

明明拍了拍身上的土。

明明和小文一同往学校跑去。

(1)读句子,想想每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2)按要求改写句子。

(3)师生评议。

(4)集体读句子,讲讲句子的意思。

(5)第二组句子请同学们举手回答,教师最后小评并说出准确答案。

2、第5题。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练习说话。

①明明轻轻地走过去,看到了一只蛐蛐。

②明明听见草丛里有蛐蛐的叫声。

(1)讲清题目的要求。

(2)读句子,找出带点的词语。

(3)指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写句子。

(4)讲讲所写句子的意思。

三、作业:3、4、5题。

2、谁说得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新词,会用“周围”、“指着”说、写句子;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3、能说出第三自然段中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4、能流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能说出第三自然段中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节课的6个生字和生词。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重点:学会6个生字和生词。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月亮和云彩?月亮和云彩哪个跑得快?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而争论起来,一个说月亮跑得快,另一个又说云彩跑得快,谁也不让谁。那么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谁说得对》。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xiǎo yǒng àn xìn chà què tòu

李晓大勇暗下来不信树杈却透过

2、在白板上划出带生字新词的句子。

3、借助拼音读字音,指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句子。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讲词义。

2、指导书写,写生字新词。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和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准确理解图意;

能够准确理解句意、段意,并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句意、段意。

教学难点: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看(听)写词语。

2、指名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图文对照,逐段讲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

1、看图:第一幅图中,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看到什么?

2、学文:

什么时间,谁和谁在干什么?(一天晚上,李晓和大勇在院子里玩。)

他们发现什么情况?(他们发现天空一会儿暗,一会儿亮。)

他们抬头一看,看到什么?(他们抬头一看,看到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

小结:李晓和大勇在院子里看到月亮周围有许多云彩。

3、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

2、学文:

(1)大勇说什么?他认为什么跑得快? (大勇认为月亮跑得快。)

(2)李晓说什么?他认为什么跑得快?(李晓认为云彩跑得快。)

3、指导朗读。

三、巩固练习。

1、集体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让学生读课文,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李晓和大勇争论什么事情?(2)他们的观点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四、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李晓和大勇在院子里玩,看到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他俩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而争论起来。

五、作业。朗读一、二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准确理解图意、句意,并正确回答问题;

教育学生要听从别人的劝告,做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句意。

教学难点: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指名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第三自然段

1、看图:看第二幅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什么?

2、学文:

李晓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李晓把大勇拉到一棵树底下,让他透过树杈看月亮。)大勇看到了什么?他明白了什么?

(大勇看到一朵朵云彩很快地跑过去,月亮却没怎么动;他明白了李晓的话是对的。

3、指导朗读本段。

4、小结:

这个自然段讲大勇透过树杈看月亮,他相信了李晓的话:跑得快是云彩,不是月亮。

三、巩固练习。

1、朗读第三自然段。

2、完成思考·练习中第2题: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第三自然段有3句话。先讲李晓让大勇在树底下透过树杈看月亮,再讲大勇看到云彩在跑,月亮却没怎么动,最后讲大勇明白了,李晓的话是对的。)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李晓和大勇在院子里看到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他俩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面争论起来。后来李晓让大勇透过树杈看月亮,大勇才相信是云彩跑得快,而月亮并没怎么动的知识。

五、作业。背诵和默写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能准确的将三句话改成一句话;

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把三句话改成一句话。

教学难点: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二、从读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1、读全文,要求读出句与句之间、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看图读课文,再回答问题:

李晓和大勇争论什么事情?他们谁说得对?

李晓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

3、边读课文边议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并正确回答。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的停顿。

三、熟读课文

1、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2、看图读、背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和默写课文。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能看着图准确的说出句子;

会用带点的词语说话、写话。

教学重、难点:能看着图准确的说出句子;

会用带点的词语说话、写话。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二、综合练习。

1、第3题,想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说说哪一句是正确的:

①月亮在云彩里跑得很快。

②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云彩跑得很快。

分析:读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说说哪一句话是正确的。

2、第4题,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练习说话、写话。

①他们抬头一看,月亮周围有很多云彩。

②大勇指着月亮对李晓说:“你看,月亮在云彩里跑得多快呀!”

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写句子。

周围……指着……

3、第6题:看第一幅插图练习说、写话。

①什么时候,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他们看到了什么?

②让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③把答句写下来。

看第二幅插图练习说、写话。

①图上画的是谁?他们站在哪儿干什么?他们看到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②让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③把答句写下来。

三、布置作业:2、4、6题。

3、一只小羊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观察图意,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每个

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叙述的。

2、教育学生学习巴特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3、会用思考·练习中的句式说、写句子。

4、在画出写图意思的句子的基础上,看图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一遍。

5、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图意,理解句、段的意思,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写的。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节课的5个生字和生词。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重点:学会5个生字和生词。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只小羊羔》。板书课题:3、一只小羊羔

读题,学习生字“羔”(gao).解释“羔”,指幼小的动物,如羊羔、鹿羔。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2、提出生字新词。

gao te mie gou mu

小羊羔巴特咩咩小沟牧场

3、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2)找到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生字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集体读词语。

(4)指导书写。

4、读通课文。

5、指导学生看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图1:巴特放学回家在一条小沟里找到一只小羊羔。

图2:巴特抱着小羊羔到处打听失主,但人家都说没有丢。

图3:巴特给小羊羔奶喝。

图4:巴特放学回家,妈妈告诉他小羊羔是牧场丢的。

图5:巴特把小羊羔送回妈妈身边。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新词。

2、写生字新词。

3、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准确理解图意;

能够准确理解句意、段意,并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句意、段意。

教学难点: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看口形默写上节所学生字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理解两句话的意思。

2、抓住特点看图,从巴特背着书包,知道这是在放学的路上。巴特弯着腰,往小沟里看,理解“东找西找”的意思。

3、用“谁在哪儿,怎么样?”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过渡:同学们想一想,巴特捡到小羊羔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第1句话是巴特自己心里想的:是谁丢了小羊羔呢?

2、反复读第2句,这句话说明什么?。(“到处打听”说明他不只到了一处或几处地方去问,“到处”走了很多地方。)

3、巴特找到失主了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5、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这个自然段主要讲巴特没有找到失主。)

6、过渡:巴特找不到失主,该怎么办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第3幅图。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天黑了,巴特没有找到失主,他是怎么做的?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三自然段讲巴特把小羊羔抱回了家。)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第1、

2、3自然段。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四、小结:

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巴特在放学的路上找到了一只小羊羔。他到处打听失主,也没有找到,最后只好把小羊羔抱回家里。

五、作业。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准确理解图意、句意。

教育学生学习巴特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教学重、难点:准确理解句意、段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读第1、

2、3自然段。

2、结合图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新授。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边看图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2、“巴特一早起来,就去看小羊羔,还给它奶喝。”说明什么?

3、小结段意:这一段讲巴特给小羊羔喝奶。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

2、巴特放学回来,听妈妈说小羊羔是牧场丢的,他是怎么做的?

3、读第2句话,理解“顾不上”、“飞快”等词的含义。

4、指导朗读。

5、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巴特把小羊羔送回牧场。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导看第五幅图,提问:(1)羊妈妈和小羊羔在干什么?

(2)图上有谁?他们脸上的表情怎样?为什么?

2、齐读第六自然段。

3、这一段讲了什么?(小羊羔回到了羊妈妈的身边。)

三、巩固练习。

1、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

四、作业。

1、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的回答问题;

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的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试背课文。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观察五幅插图。

2、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讲了巴特捡到羊羔、找失主、送回羊羔的事情。是按“巴特捡到小羊羔、找失主、把小羊羔送回牧场”的顺序和“放学了”、“天黑了”、“第二天”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4、读课文,回答问题:

(1)巴特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找到一只小羊羔?(巴特放学回家,在一条小沟里找到一只小羊羔。)

(2)巴特为什么把小羊羔抱回家中?(因为巴特没有找到失主,所以把小羊羔抱回家中。)(3)小羊羔是怎样回到羊妈妈的身边的?

(第二天中午,妈妈告诉巴特,小羊羔是牧场丢的。巴特把小羊羔送到了牧场。)

三、读课文,读出自然段之间的停顿,体会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能看着图准确的说出句子;

懂得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教学重、难点:能看着图准确的说出句子;懂得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二、综合练习。

1、第2题。

(1)出示题目中的一段话。

(2)让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读懂这段话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这几句话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顺序写的。

(3)讨论:这几句话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2、第3题。

(1)出示例句,读例句。

(2)分析例句的句式:

谁东找西找,在哪儿找到了什么。

(3)让学生联系实际,仿照例句的句式说句子。

(4)把句子写下来。

(5)师生评议。

三、作业。

1、2、3题。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能看着图准确的说出句子;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出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准确、通顺的说、写出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第6题: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先说后写一段话。

(1)读题,理解题目的要求。

读第一自然段。师:这一段话是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么样的顺序写的。

(2)仿照第一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训练。

(3)学生轮流进行说话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让学生把叙述的内容写下来。

4、让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给课文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向作者学习,尊敬老人。

3、会用思考·练习中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仿照课文,看图说、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能给课文分层次。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节课的12个生字和生词。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重点:学会12个生字和生词。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文,读课题:4、让座

二、初读课文,提出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

2、提出生字新词。

qiǎn kāfēi tòu zhòuwén zuǒhú zhǔguǎi suí huàng

浅灰色咖啡色黑里透红皱纹一撮胡子拄着拐棍随着晃动

3、在白板课文上划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

4、借助拼音读字音读字音,指插图(或动作演示)理解词义,读出句子。

三、巩固练习。

1、从读生字新词,讲词义,认字形、写字几方面进行训练。

2、思考·练习第3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穿着(浅灰色的上衣)布满(皱纹)拄着(拐棍)

扶着(椅背)随着(汽车晃动)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和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准确理解图意;

能够准确理解句意、段意,并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句意、段意。

教学难点: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听(看)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讲讲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读讲课文。

1、读全文,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

2、边读句子边对照插图(或配合演示),理解句子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问题,并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1)一天,我怎么样?

(2)汽车到站了,上来了谁?他怎么样?

(3)我怎么做,怎么说?

(4)车开动了,我再一次怎么说,怎么做?

4、指导、训练学生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句子,指图或演示讲讲句子的意思。

2、边读课文,边指图(或加演示),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1、思考·练习第4题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给课文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句意、段意。

教学难点:正确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从读入手,划分第二自然段中的层次。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哪几句话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给第二自然段分出层次,理解层次的意思。

(1)汽车到站了,上来了谁?他怎么样?

(2)我怎么做,怎么说?

(3)车开动了,我见到了什么?再一次怎么说,怎么做?

3、读第二自然段,想想(2)(3)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二、从读入手,理解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1、读全文,读出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层次之间的停顿。再读课文,读出自然段、自然段中各层次之间的停顿。

3、边读课文,边议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并正确回答。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的停顿。

三、熟读课文。

1、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2、看图读、背课文。

四、作业。

1、完成思考·练习第一题的练习。

2、熟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能仿照课文,看图说、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看图叙述图意

教学难点:把意思表达完整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背诵课文。

2、回答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图片,与课文插图对照,定题《让座》。

2、抓住图片的主要内容,有顺序地指导观察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依据图片主要内容,议论可以补充前、后哪些情节。

3、分角色通过动作、表情、言语等,演示这件事的全过程,把图片上的局部静态变成完整的动态。

4、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演示,一边观察情节,一边思考怎么表达。

三、组织语句口述、笔述。

1、先完整地观察一遍演示。再分别观察局部情节,边观察边组织语句口述、笔述,最后完整地组合起来。

2、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看图说、写一段话。

四、作业。

看图写一段话。题目《让座》。

要求:1、把事情写清楚,句子完整,意思连贯。

2、可以参照课内指导的内容写,也可以按自己的想象写。

基础训练1

教学目的:1、巩固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名词。

2、能把句子写具体;体会“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3、训练学生看(听)话的能力、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阅读短文,理解段中各层次的意思。

教具准备:看图说、写一段话的图。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字母的大小写及排列顺序;认识名词。

教学重点:准确写出字母的大小写

教学难点:排列字母表,准确写出名词。

教学过程:一、练习第一题。

1、让学生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读题,理解题目的要求。

3、按顺序排字母。排完后检查、订正。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题目中的词语。

2、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示的是什么。

3、告诉学生像这些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叫名词。

4、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十个名词。如:蛐蛐、小沟、小羊羔、月亮、云彩、汽车、座位、裤子、上衣、胡子、服务员,等等。

三、作业。

1、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

2、比一比:看谁写的名词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了解不同句式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重、难点:把句子写完整;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

教学过程:一、练习第三题。

1、出示题目。讲解例题,理解题目的要求。

2、读题中的句子及括号里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

3、想想怎样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去。

4、学生练习后,让学生再读读句子,并和原句比较一下,看看哪句写得具体。

二、第四题。

1、读每组中的两个句子。

2、理解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看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3、小结:

这两组中的句子句式不同,一个是“把”字句,一个是“被”字句,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三、作业。

让学生根据第四题,写出句式不同、意思相同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把可以搭配的句子连接起来

培养学生的看(听)话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把可以搭配的句子连接起来;

培养学生的看(听)话能力。

教学过程:一、练习第五题。

1、出示题目。

2、师讲解例句,让学生理解题目的要求。

3、读句子,看左边的句子应和右边的哪一个句子想连。

4、让学生练习,加标点。

5、师生评议后,集体读句子。

二、看(听)话·说话

1、提出要求:听得要专心,看得要仔细、正确,并要记住内容。

2、看(听)写题中的一段话:

我们村里种了许多果树。春天,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秋天,桃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3、指导学生读懂这一段话,明白这段话讲的是果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的知识。

4、指名说出这一段话。

三、作业。

抄写看(听)话·说话中的一段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短文的意思,说说短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教学重、难点:说说短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教学过程:阅读训练:

说说下面这段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星期六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到校园里平整一块地,准备在那儿种菜。大家一齐动手,有的拨草,有的翻土,有的捡砖头。不到一小时,就把这块地平整好了。同学们说:“咱们干得真快。要是一个人干,一天也干不完。大家一齐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老师说:“对!

人多力量大,做起事来又快又好。”

1、师领学生读课文。

2、生自由读全文。

3、说说这段话有几句话?

4、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5、想想哪几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6、指导学生给这段话分层次。

7、指名说说这段短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8、小结:

短文先讲老师带同学们平整一块地,再讲大家一齐动手,分工合作,一会儿就把地平整好了,最后讲通过这件事,大家体会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9、集体齐读全文。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观察图画,说出图意,并能准确的写出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说出图意,并能准确的写出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图画。

2、让学生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进行观察:

图上画的是谁?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送礼物给老师?

二、组织语句口述、笔述

1、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句子。

2、观察图画,看图说、写一段话。

三、作业

看图说、写一段语句通顺、意思连贯的话。

6、一篮稻穗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向“弟弟”学习,帮助军属做好事。

3、能用“特别”、“急得”、“一……就……”说、写句子。

4、能仿照课文说、写一段话。

5、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节课的9个生字和生词。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重点:学会9个生字和生词。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6 一篮稻穗

二、新授。

1、读课文,找出不会读的字,用笔画出来。

2、提出生字:

é hún zhuàn shǔ chéng gā dīng hàn mō

额浑转属程嘎盯汗摸

3、教读生字。

4、再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不懂的词语。

5、结合课文(或配合演示),理解词义。

6、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7、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初步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8、教学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①鹅是什么样子的?

②鹅为什么见到弟弟就伸长脖子围着他转?

生讨论,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讲讲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会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句意

教学难点:准确说出段意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看(听)写词语。

2、看图说说鹅是什么样子的?

二、新授。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①弟弟在干什么?

②鹅想吃稻穗,弟弟是怎么做的?表现弟弟是怎样的人?

(3)生回答,找出文中的原句读一读。

(4)师小结:

弟弟正要把拾到的稻穗送到程大爷家去的时候,那五只鹅以为又给它们喂食来了,围着弟弟要食吃。“淘气”“嘎嘎地追上来”“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叫着扑上

来”等词语,把五只白鹅抢吃稻穗的动态写得生动逼真,招入喜爱。“把篮子举得高高的,大声喊:…这是程大爷的,不给你们吃!?”“左躲右闪,急得满头是汗”等词句,表现了弟弟一心为程大爷做好事。

(5)朗读第二自然段。

(6)让学生边看图边复述课文内容。

(7)划出“鹅抢稻穗吃”的句子。

2、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程大爷说弟弟是个好孩子?

因为弟弟为程大爷拾稻穗,并且抢稻穗不让鹅吃掉稻穗。

这一段中哪句话可以看出程大爷对弟弟的疼爱?

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看图,划出课文中讲图意的句子。

四、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文中我们看到弟弟为了保护程大爷家的稻穗不被自家的鹅吃掉而着急的情景。你们说弟弟做得好不好?我们要学习弟弟这种帮助军属做好事的好思想。

五、作业:流畅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文意,并能准确的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句意

教学难点:准确的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二、做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

1、读第一句:那五只鹅以为又给它们喂食来了,嘎嘎地追上来。

思考:(1)“它们”指谁?(“它们”指的是鹅。)

(2)为什么鹅以为又给它们喂食来了?(因为弟弟常常给鹅喂食,所以鹅以为弟弟又给它们喂食来了。)

2、读第二句:弟弟把篮子举得高高的,大声喊:“这是程大爷的,不给你们吃!”思考:这句话中的“你们”指的是谁?(“你们”指的是鹅。)

3、读第三句:可是鹅一点儿也不听话,它们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

思考:

(1)哪些地方说明鹅一点儿也不听话?(“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说明鹅一点儿也不听话。)

(2)鹅不听谁的话?(鹅不听弟弟的话。)

三、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能将词语排列成通顺的一句话;

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能将词语排列成通顺的一句话;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二、做思考·练习中的第3题。

1、出示题目:

把下面的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加上标点。

(1)弟弟喂食鹅给常常

(2)赶走鹅淘气的程大爷了

2、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想想如何排句子,才能使句子通顺。

4、学生练习排句子。

5、自己读排好的句子,看是否通顺。

6、师小结。

三、做思考·练习中的第4题。

1、出示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说、写一句话。

我弟弟特别喜欢那五只鹅。

弟弟左躲右闪,急得满头是汗。

鹅一看见弟弟,就伸长脖子围着他转。

2、读句子,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仿照句子,用带点的词语说、写句子。

如:xx的字写得特别漂亮。这盆花特别美。

xx的什么东西丢了,急得满脸通红。

小明迷路了,他急得哭了。

一看见老师,同学们都围着他。

中午一放学,同学们就往食堂跑。

四、作业:3、4题。

第五课时

教学重点: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联系实际,说、写一段关于喂养小动物的话。教学难点:把小动物的特点及喂养的情景写出来。

教学过程:课后练习第六题: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联系实际,先说后写一段关于喂养小动物的话。要把小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喂养的情景写出来。

1、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小动物?这种小动物长什么样子?吃喜欢吃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喂它们的?

3、师举例说一种小动物:

我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两只大耳朵,红眼睛,三瓣嘴。它的前腿长,后腿短,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小白兔喜欢吃新鲜的青草和白菜,我常常拿些白菜给它们吃。小白兔一看见我,就跟在我身后,追着我跑,真可爱。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说一说、写一写。

5、师巡视指导。

二、布置作业: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雨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学习明明、小祥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3、能用句子练习中的句式说、写句子。能按课文内容改正一段话的错误。

4、能看课文插图说话,再写下来。

5、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节课的9个生字和生词。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重点:学会9个生字和生词。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题:7 雨天

二、初读课文,初步理解带生字新词句子的意思。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2、提出生字:

xiáng wěi wàng kuā dōng shùn lǐn qíguài

祥苇忘夸咚顺淋奇怪

3、教学生字。

4、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5、理解新词。

6、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初步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7、读通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讲讲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会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句意

教学难点:准确说出段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看(听)写词语。

2、指名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新授。

1、出示课文,指导观察图画:

图中的天气怎么样?

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提问: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奶奶在想些什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4、讲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

提问:①奶奶正在着急的时候,谁回来了?衣服怎么样?

②奶奶问了什么?小苇是怎么回答的?

小结。

读第二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思考:小苇没有带雨伞。下雨了,她的衣服为什么没湿?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这两段讲放学了,小祥带了伞,而小苇没有带伞。是明明撑着雨伞送她回家的。奶奶说明明是个好孩子。同学们,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五、作业: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准确理解段意,并能准确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思考并回答:

奶奶看到天下雨了,想了些什么?

小苇回来了,她的衣服为什么没有湿?

二、新授。

1、讲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提问:(1)上学时,小祥带了伞,但小祥回来时怎么样?

(2)带了伞,衣服为什么还会湿呢?

(3)奶奶看到小祥湿淋淋的样子,感到怎样?说了什么?小祥是怎么回答的?奶奶听了小祥的话,奶奶是怎样说的?

生读课文,结合图画理解并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 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原10条,现9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 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 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 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④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⑤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3、习作教学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1)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读得好 玩得高兴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级段主要教学任务

联系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试谈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级段主要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小学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是: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最新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 1 1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2燕子 5 2 3荷花4*昆虫备忘录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6 3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语文园地一5守株待兔 6 4 6陶罐和铁罐7狮子和鹿8*池子与河流 6 5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 6 6 9古诗三首10纸的发明11赵州桥 6 7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 6 8 13花钟14蜜蜂15*小虾 6 9 习作语文园地四16小真的长头发 6 10 17*我变成了一棵树语文园地五 6 11 习作:奇妙的想象18童年的水墨画19剃头大师 6 12 20肥皂泡21*我不能失信习作 6 13 语文园地六22我们奇妙的世界23海底世界 6 14 24火烧云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 6 15 语文园地七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方帽子店 6 16 27漏28*枣核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6 17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语文园地八总复习 6 18 总复习 6 19总复习 20 21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燕子》是一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以及燕子的喜爱和赞美;《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总目标) 一年级春季最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各单元内容安排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在本册教材中,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就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等,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还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篇新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但故事情节有趣,真正体现了生活阅读。通过童话故事,来了解如何写通知,学生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扩句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扩句 扩句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扩句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扩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课件出示) 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 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三、扩句步骤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比较小学语文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比较小学语文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词语结合上下文和生 活实际了解词语 的意思,借助读 物中的图画阅 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的意思, 借助字典、词典和 生活积累,理解生 词的意义。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的意义,能联系上下 文和自己的积累,推 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 意思,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彩,体会其表达 效果。 朗读学习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默读学习默读。学会默读。(做到 不出声,不指读) 快速默读。(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把握文 章要义) 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 不同语气。 体会句号与逗号 的不同用法,了解 冒号、引号的一般 用法。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 号与句号的不同用 法。 积累积累自己喜欢的 成语和格言警 句。 积累课文中的优 美词语、精彩句 段,以及在课外阅

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诵读儿歌、童谣 和浅近的故事, 展开想象,获得 初步的情感体 验,感受语言的 优美。背诵优秀 诗文50篇(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 意在诵读过程中 体验情感,展开想 象,领悟内容。背 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 通过诗文的声调、节 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 和情感。背诵优秀诗 文60篇(段)。 课内阅读向往美好的情 景,关心自然和 生命,对感兴趣 的人物和事件有 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并乐于与人 交流。 能初步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体会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能对课文中不 理解的地方提出 疑问。能复述叙事 性作品的大意,初 步感受作品中生 动的形象和优美 的语言,关心作品 中人物的命运和 喜怒哀乐,与他人 交流自己的阅读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序,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初步领悟文章 基本的表达方法。在 交流和讨论中,敢于 提出自己的看法,作 出自己的判断。阅读 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件梗概,能简单描述 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景、人物、细节,说 出自己的喜欢、憎恶、 崇敬、向往、同情等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品特色句子》

(简案) 一、引导学生体会本册教材中三类有特色的句子,感受语言的 精美。 1、具有特殊表达方式的句组; 2、含有特殊字词的句组; 3、富有特色联想的句组; 二、重点学习“如何围绕中心词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1、教师通过“月球色彩奇异”这个句子指导学生学习 2、总结出三大方法: (1)审题明中心(2)合理用修辞 (3)巧用好句式:排比句式(并从曾经的学习中拓展出反问句式、双重否定句式、感叹句式) 三、指导如何写出“特色” 四、教师半扶半放,根据“方法”指导口头练笔 五、学生根据教师的将中心词写具体的题目,自主选择一处进行练笔 课堂信息反馈(学生展示中点评指导) 六、课堂总结

(详案) 教学目标:1、体会具体生动表达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语言创作的热情 2、学习围绕“中心词”具体生动表达的方法,用学 得的方法进行练笔 3、教会学生仿写中融入个人独特思考,写出有自我 特色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分类出示本册有特色的句子,感悟特色句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 同学们,精美的语言如灿烂的阳光,温暖人的心房; 精妙的言词如雨后的甘露润泽人的心扉。如何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有魅力,就需要我们学习既有条理,又要具体生动的表达方式。这就是我们4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 (二)点题 今天,许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透过课本,品味特色句子,学习仿创方法(ppt点题) 孩子们齐读课题 (三)分类感悟特色句的精美 在我们四年级语文书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特色句。老师给大家作了这样的梳理(点ppt出示句子)

第一类:具有特殊表达方式的句子 1、河! 快了,快到了!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2、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 3、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 传说。 教师小结:孩子们读得真好。这一组句子,是通过特殊的句式,以及特殊的标点,向我们传递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切情感。(ppt 插入:特殊表达方式耐人寻味) 第二类:特殊字词 1、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1)教师:这个温暖含义深刻。(ppt插入:温暖更指老人的朴实善良,感动了我) 2、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教师:这句话中的心多么特殊,不得不引人思考。(ppt插入:两个心含义不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藏戏》教案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理解“唐东杰布、阿吉拉姆、谢雄巴”等词语。 2.运用提取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的研读方式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感受传统文化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揭示课题。 检查字词 出示:唐东杰布山南琼结阿吉拉姆雄谢巴雅鲁藏布 知道这些词语什么意思吗? 介绍唐东杰布:唐东杰布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 二、研读藏戏的特点。 1.找出课文中概括介绍藏戏特点的语句。 出示句子: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读读这些句子,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反问句,请强调出反问的语气来,不仅是反问还是排比句,反问、排比都是在强调,在强调什么?我们来提取一下关键词: 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 2.小组研读具体的特点 藏戏的特点,除了这三句话,课文中还有更具体的语段吗?请同学们四人小组研读其中的 1 到 2 个特点,请大家抓住关键词进行研读,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1)四人小组研读 (2)交流体会 预设: (1)面具的特点: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身份的人 交流:出示不同面具,来记忆所代表的意思体会面具的象征意义。教师出示三种面具,认认谁的面具,各代表什么,尝试猜想可能还会有哪些面具,代表什么。 (2)舞台的特点: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出示语段: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从这三个不要,两个只要中你读出了什么。 艺人们只追求艺术,并没有太多外在的要求。因为要求简单,所以随时随地,何时何地都能演出。多么淳朴自然的艺术。 (3)演出的特点:三五天,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新部编本《鲸》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小学语文第九册)

资料连接: 鲸是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鲸的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也超过5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余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发现了一头近4万公斤重的鲸,约有17米长.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平均两年只能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如,鲸类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有两个鼻孔,有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种类,比较温和,一般吃微生物;齿鲸类,有锋利的牙齿,无鲸须,鼻孔一般一到两个,有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种类,比较凶猛一般食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是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是以鱼为食的大型哺乳动物。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案例25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

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1]

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 一、低段教学的重点是: 1、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理解词语。(生字的指导与词语的理解) 2、重在指导朗读,培养语感,而不要把功夫下在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上。(分析、理解就拔高要求了。) 3、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水乳交融,融为一体。达到正确、流利。 4、识字、写字分配在两课时完成。每节课留足至少五分钟时间写字上抄本。 (一课时完成识字任务的教师是在误人子弟。腾出时间在第二课时空讲空说的教师是拔高到中段教学。) 4、二年级能自由地写一、二句话或几句话。 二、中段教学的重点是: 1、继续巩固识字成果,理解词语。(传承低段的基础知识) 2、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习得构段方式。 3、在朗读中重点指导“有感情”。初步培养想象与联想的意境效果。(读一段文,展一幅画,悟一段情。) 4、在读写迁移、习得构段方式中,三年级能写好一个段(落)的文章。四年级能写好文章的主要(重点)内容。

5、四年级(下)渗透暗示分段。 三、高段教学的重点: 1、延续中段教学的基础知识。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后(学习分段、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不要一入文就学习生字、理解词义等中段的套路。)直奔重点段落,进行“立体教学”。第二课时同样按照第一课时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重点,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难点,在理解、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中揣摩(揣摩表达顺序)、领悟(领悟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感情与揣摩、领悟表达方法)一定要水乳交融、融为一体。 3、学生朗读以指导精读为主,不要面面俱到;思考问题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采用朗读。 4、学生在迁移读写中,学会完整而有序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好写人或记事的文体。 5、设计主问题教学,一以贯之。不要出现课堂教学“三碎”现象。(读得碎、问得碎、讲得碎) 四、这样看来,三个学段的重点可提炼为以下重点: 低段——1识字、写字;2理解词语的意思。 中段——1段的训练;2理解主要内容。 高段——1体会思想感情;2、揣摩、领悟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梅花》教案

古诗《梅花》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同学们,冬天里当百花凋零的时候,有种花却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你知道是什么花吗?大家想看梅花吗?(出示课件) 师:这就是梅花,它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的品种很多,大约有300种。它的花瓣是5片,有红色的、白色的、谈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2、宋代诗人王安石也特别喜欢梅花,还为它写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古诗《梅花》。 二、美读入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请生逐句读,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这么好,是有小窍门的,就是一行一行认真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4、学习一、二两行。 (1)谁愿意像老师这样读第一行诗? (出示第一行)师评价。 (2)指导朗读。 梅花开得多美呀!请美丽的女生美美地读一读。 (3)这些朵朵梅花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开着呢!谁来读第二行?(出示第二行) 师:梅花迎着呼呼的北风,迎着飞舞的雪花盛开着,你觉得她是怎样的梅花? 你能把梅花不怕冷读出来吗? (4)梅花是怎么开放的?梅花没有别的花儿的陪伴一个人开放,多么勇敢呀!你来夸夸它!指导朗读。 我们班勇敢的男生们一起来夸夸梅花! (5)、小结:我们诵读了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这两行就是诗的第一句。它告诉了梅花在不起眼的墙角处,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了。梅花多么不怕冷,多么勇敢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5、学习第三、四行。 (1)诗人远远地望着,那梅花一朵一朵的,白白的,就想冬天里的什么呀? (2)诗人为什么知道那不是洁白的雪花,而是像雪一样洁白的梅花呢?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原10条,现9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部编版小学语文《慈母情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读题,初品词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当慈母这两个字印入你眼帘的时候,你闪过怎样的画面? 把自己的想象、感情带进去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老师在课题的深字上加了个着重号,这是为什么? (生: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感情。生:说明妈妈对我们付出的感情很深厚。) 非常好的感觉。读下来,对词语有敏感,有特别的认识,这就有了良好的语文意识。(师板书:语文意识)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深”字,情深在哪里呢?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理解新词

师:请同学们们凭预习时的记忆在老师发的纸上把生字工工整整地写下来。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括号内为学生要写的词) 理解词语: 1、震耳欲聋的“欲”是什么意思? 2、龟裂的手看见过吗? 3、知道“攥”的意思吗?能做个动作吗?如果把它换个词呢? 再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你会冒出问题来。 生齐读。 师:你向自己的母亲要过钱吗?你有过鼻子一酸的时候吗?为什么我鼻子一酸呢? 三、研读课文,细品词句 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在感动的地方用波浪线工工整整地画下来。(生按要求边读边画) 交流: (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震耳欲聋”是什么样的感觉?(声音非常大,震得耳朵都快聋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