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事帖

史事帖

史事帖
史事帖

史事帖

,欧阳询曾书古人逸传,汇为《史事帖》其中包括现在流传的《张翰帖》、《卜商读书帖》,此帖著录不详,或为“史事帖之一种”。

小楷千字文

署题“贞观十五年(641)”。锡山秦氏曾藏宋拓,后不得见。河北丰润有近代翻刻本。

《传授诀》

帖目又称《秉笔帖》。文见《全唐文》卷一四六。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书,立在凤翔.著录首见郑樵《金石录》卷下。

心经

又称《小字心经》。,贞观九年十月,立在越州.著录首见《博古堂帖存》,刻在越州。

兰惹帖

《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四/]条下录有"贞观六年仲夏中旬初偶诣兰惹"云云;

车驾帖

文见《唐文拾遗》卷一四。著录首见王寀《汝帖》“唐欧虞褚薛

书汝刻十”。

比年帖

文件《唐文拾遗》卷十四,著录首见《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四”。《比年帖》,黄伯思《法帖刊误》卷上以为集公碑中字为之。容

庚《丛帖目》列为伪

脚气帖

文见《唐文拾遗》卷一四。著录首见《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阴符经帖

宋-岳珂-宝晋斋法书赞卷五曰“欧阳询- /楷书/二十七行…贞观十一年丁酉岁九月□□/书与善奴”云云。

房先生;所缺文字补齐奉上,请斟酌选用。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1,史事帖查无实据,且笔墨与率更不尽相似,也许删掉更好。

2,P36窦娘子墓志三行中“盏顶题”当为“盖顶题”。

3,P48小楷千字文注释漏字。

4,P62脚气帖和比年帖释文连排,需分开。

5,现在帖序排列杂乱,建议稍加归类,如三幅千字文可连排,诸帖可连排。

6,书名建议改为《欧阳询的书论和书法》,在下不必署名,前言中提一下即可。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天下第一小草: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面世

天下第一小草: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面世

《千金帖》,在这里顾名思义是指价比千金的书法名帖,也喻指该帖在书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显赫地位,意谓贵重、稀有。据史料记载,《千金帖》有两个:其一是初唐僧人怀仁672年集摹王羲之行书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其二是中唐高僧怀素后来书写的《小草千字文》(千金帖)法帖。因两者年代久远,前者只剩下碑刻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后者怀素纸本真迹则在今年3月中旬首次被学者黄锦祥发现。毕竟已跨越了一千多年,如今能够发现唐人墨迹的机率已是万中无一,更何况是鼎鼎大名的怀素呢。据悉,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变迁,怀素的真迹在宋代已是凤毛麟角,即使怀素在世时受到邬彤、颜真卿等诸多名人的美好赞誉,我们只能从他们流传下来的诗篇中去感受怀素的人格魅力,去洞悉怀素的传奇人生。虽然谁也无法估计怀素一生曾写过多少书法作品,但至今已散佚得所剩无几,而素有“天下第一小草”之称的《千金帖》被重新发现已是一大奇迹。可贵吗?“诗仙”李白就曾在《草书歌行》中称赞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即是说他的草书是天下第一的。而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则赞其“草书古势多矣”,试问此等荣誉谁人可比! 懂得书法的人都知道,能够与张旭齐名的书法家只有一位,他就是怀素。怀素是唐代人,相传为玄奘(唐三藏)法师弟子。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生于725年,自幼聪明好学,出家为僧。他性情疏放,颂经之余锐意草书,所书之作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草书称为“狂草”,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钱起、陆羽、颜真卿、徐浩、戴叔伦、卢象等鸿儒有交游,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史称“草圣”。他的草书有《自叙帖》、《千金帖》(即:小草千字文)、《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藏真帖》等等。眼前的纸本《千金帖》真迹富有动感,笔画灵动自然,骨力强健,是古代最标准的小草范本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 一、先秦书法 (一)殷商时期 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四方风名刻辞》、《鹿顶骨纪事刻辞》、《宰丰骨刻辞》金文:《司母辛鼎》、《戌嗣子鼎》、《小臣艅尊》 (二)西周时期的金文 1、西周前期:《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 2、西周中期:《大克鼎》、《询簋》、《墙盘》、《卫鼎》 3、西周晚期:《(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 春秋早期秦系文字:《秦公钟》、《秦公鎛》 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系文字:《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 战国中晚期秦系文字:《商鞅方升》、《新郪虎符》、《秦封宗邑瓦书》 秦篆隶变:《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

二、秦汉书法 (一)秦代书家 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 (二)秦代刻石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 (三)汉代简牍 江淮汉简、西北汉简 (四)汉金文 1、挺拔、峻险、爽利一类:《上林共府铜升铭》、《上林共府鼎铭》; 2、柔韧、浑厚、圆转一类:《光和斛铭》、《镜鉴铭》。 (五)汉代刻石 1、东汉篆书碑刻:《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张迁碑》碑额、《鲜于璜碑》碑额 2、东汉隶书碑刻: (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子游残石》、《乙瑛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 (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礼器碑》、《孔宙碑》、《杨叔恭残碑》、《尹宙碑》、《曹全碑》 (3)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 3、东汉恣肆雄放的摩崖刻石:《石门颂》、《刘平国摩崖刻石》、《封龙山颂》、《西狭颂》、《郙阁颂》。(“汉南三颂”:《石》、《西》、《郙》) (六)东汉中后期书法流派 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刘德升的行书流派,蔡邕的隶书流派。 (七)张芝书作

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谈到丰子恺的书法,世人评价很不一般。丰子恺的书法多以碑笔入书,参章草和“二王”,侧锋取险势,结字瘦劲峻峭,出锋尖锐,笔力刚健,俊逸洒脱而又富幽默、诙谐和烂漫的童稚,弥散着一种人间温情。 祝允明在《论书帖》中说:“有功无性,神彩不生;有性无功,神彩不实。”功性双栖,自是书法的至境。丰子恺书法的理趣并重,是建立在他对书法的功性双栖的基准上的。探寻丰子恺的书法,不能不探寻他的艺术综合的包容立场,在时代的多变和人生的际会中,他能永持童真,淡泊应对,以如叙家常的方式,给读者和观众展现一个平民的赤子情怀。探寻丰子恺的书法,不能不涉足他享誉日隆的漫绘。他的漫绘以水墨线构为表现手段,以稚童场景、诗词意境、民间生活、自然风物、文人心绪为表叙主题,浸淫和播撒着一种个人的至爱。在丰子恺以及他的师友的文字描述里,很少涉笔关于他的书法的文字,甚至他的书名多被漫绘和散文的盛名所掩。但丰子恺的书法一帜独树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漫绘的简静、淡定,一方面得力于他的性情和气格,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他在木刻方面的训练和书法上所下的功夫。朱光潜在《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一文中说:“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下过很久的功夫。他近来告诉我,他

在习章草,每遇在画方面长进停滞时,他便写字,写了一些时候,再丢开来作画,发现画就有长进。”这种描述可以见出中国书画的关联所在,也可以见出丰子恺的个人倾向。 丰子恺书法早年临写《张黑女墓志》,后受《爨宝子》、《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影响颇深。对于取法“碑体”,丰子恺有这样的自述:“以前临这些碑帖,只是盲从先辈的指导,自己非但不解这些字的好处,有时却心中窃怪,写字为什么要拿这种参差不齐,残缺不全的古碑来模范?但现在渐渐发觉这等字的笔致与结构的可爱了。”此外,索靖《月仪帖》是丰子恺的毕生至爱。一九三九年,正值抗战时期,丰家避寇居广西宜山时购得,倍为丰子恺珍爱的“缘缘堂”已被战毁,逃难期间行物萧条,但《月仪帖》一直伴其左右,走过战乱年月,经历建国后的和平岁月、“文革”的再劫,晚年的再度临写,直到丰子恺辞世。无论是丰子恺的艺术启蒙,还是艺术概貌的日趋成形,包括他以居士之实皈依佛门,都深受其师弘一的深远影响。他的博爱于音乐、美术、文学、翻译与弘一如出一辙。但其书风却与弘一有天壤之别。弘一书法初习魏碑,早期书作亦多方笔折锋,但弃俗入佛后,字法则渐退火气,多以中锋行笔,越迈圆融、通脱、空灵之境,有出世俗、远凡尘的静穆之气。两人书风的反差,是其人生观的迥异使然。 因其博雅,丰子恺在装帧、美术、音乐、书法、文学、

曹宝麟先生网上论书帖集锦

曹宝麟先生网上论书帖集锦(抱璞生整理) 曹宝麟网上论书 抱璞生按:曹宝麟先生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实力派、学者型书法家。璞生以为,传统一路的书法,当下数曹与孙晓云,曹更趋向于法、孙更着力于韵,曹大气,孙姿媚,二者各有千秋。感谢网络,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与名师面对面的机会,在《书法江湖》、《中国书法网》上我们得遇曹宝麟先生,先生的一些谈话,如渡人金针,使我等众生受益匪浅。一年以前,我有幸得到了曹先生的临蜀素帖全本,常常捧卷展读,每每对先生充满感激之情,以下是我所搜集到的曹宝麟先生在《书法江湖》、《中国书法网》上的部分论书话语,略加整理集中发表,以利于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曹先生的书学思想,亦感谢曹先生赐书之情。 一、(章法问题答杨红业)我记得好像在中国书法网上讲过。章法问题要通过读帖去领悟,应顺着笔势仔细读,看看古人是怎样趁势处理各种偶然出现的情况。章法问题说到底,我认为还是一个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二、(关于书法形神答仁者)神必须依附于形才得以表现。形神兼备,形似当然是首先必须做到的。随着笔法的熟练,书写时加快了速度,正如一个精神健旺的人,他的动作是富有生气的,那么神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三、(关于成竹在胸答耕农)谢谢指教,但望有以教我,而非"改善"的笼统.我想,君建议勿"成竹在胸"窃以为是增加非轻车熟路的变数.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往往喜欢写一些很生疏的内容,即此。 四、(关于学米入手答江南一客、小叶)蜀素苕溪入手最宜.小字笔须尖利。我所说的小字也就是原帖大小。 五、(关于米与二王之间的联系及对今后书法的影响答太)前个问题,我想凡读过书法史的人基本都能清楚.至于他的影响,应该永远不会消亡.因为米的技法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高度,只要行书还有,人人都有必要向他讨一杯羹的。 六、(关于学米与雁塔圣教、礼器)你所云二帖皆属瘦劲,用以增强笔力,自无不可,然而褚字是米之源,关系更深,礼器似无必要 七、(关于执笔答qq—ll—ql)日本人大概有一种好的传统,即外来文化的精华皆保持原汁原味,历久不变.他们的茶道,即是我国唐代的饮法.把茶叶磨碎,现在全国恐怕没有一个地方还保留这种喝法了,但陆羽茶经和蔡襄茶录都是教人这么做的.黄山谷满庭芳咏茶词有一句为"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即是很形象的描述.执笔也是如此.像铅笔执法,其实也是我国古法,即所谓"拨镫法".当然,每个人执笔大多不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执笔无定法,要使虚与宽"而已。八、(关于米与二王答静斋居士)米王为一家眷属,一起练无不可.小的总比大的容易掌握,故望先攻小字。 九、(关于学米答杨逍)若就米字而言,蜀素比多景楼临得好,可见字愈大愈难,这种差别就是老米亦难免.你似应不存在所忧虑的问题,如须指出,那我觉得结构还应用功,克服左右结构的松散.笔法的毛病并不明显。 十、(关于诞辰一词答日知生)辰是时,也是日.这用法应不错.另外,语言也有约定俗成的情况,有时甚至是习非成是的.无人纠正或无力纠正,大家都被裹挟,也就默认了.如现在连中央电视台都把"因为"的"为"读成第二声,而以前是皆读第四声的. 十一、(关于学书答小明)初学而幼稚,应属正常情况.望继续努力。 十二、(关于临米答山谷门图)刻意摹拟,不能有我,勿乱章法,勿放太大。 十三、(晏庐自述) 晏庐自述

书法

编号:
书法欣赏作业
内容: 1.历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一览表 2.一篇书法论文 3.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
姓名: 学号:

学院: 学校:
一、先秦至當代歷代書家、風格及代表作列舉一覽表
時代/朝代 秦朝 代表性书家 李斯 书体 小篆 代表作品 《绎山石刻》 、 《泰山石刻》 、 《琅琊石刻》 、 《会稽石刻》 风格 ·字体皆为长方 ·笔书粗细如一 ·雍容典雅 ·线条圆润流畅 ·疏密匀停 ·给人以端庄稳重、 刚柔并济、 圆浑挺健 的感受 。 备注 · 小篆又称秦篆, 李斯将大篆字体 删繁就简,整理 出一套笔划简 单,形体整齐的 文字, 叫做秦篆。 ·唐张怀瑾称颂 其小篆是:“画如 铁石,字若飞 动”,“骨气丰匀, 方圆妙绝” 。 · 蔡邕写经于碑, 使工匠镌刻,立 于太学门外,世 称"熹平石经"。 ·后于鸿都门见 工匠用帚写字, 得启发,创"飞白 "书。 · 《古今书评》 云: “崔子玉书如危 峰阻日,孤松一 枝,有绝望之 意。”意谓其书势 如“危峰阻日,弧 松一枝”之奇险 也。
汉朝
蔡邕
隶书
《述行赋》 《鸿都石经》
·结构严整 ·体法多变 ·长于碑记 ·尤以隶书造诣最 深,名望最高。 ·有“蔡邕书骨气洞 达,爽爽有神力”的 评价。 ·流畅 ·自由 · 富有活力和动态美
崔瑗
草书
《草书势》


张芝
草书
《草书帖》 《凉平善帖》 《二月八日帖》 《终年帖之二》
·张怀瓘《书断》称 他“学崔(瑗) 、杜 (操)之法,因而变 之,以成今草,转精 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 成,偶有不连,而血 脉不断,及其连者, 气脉通于隔行”。 · 三国魏书家韦诞称 他为“草圣”。
·尤善章草,后 脱去旧习,省减 章草点画、 波桀, 成为“今草” ,有 “草圣”之誉。 ·当时的人爱其 墨甚至到了“寸 纸不遗” 的地步。 评价相当高,尤 以草书为最。
時代/朝代 魏朝
代表性书家 钟繇
书体 楷书
代表作品 《宣示表》 《荐季直表》
风格 ·其布局空灵,结体 疏朗、宽博,体势横 扁,尚有隶意。 · 虽有许多不成熟的 地方, 结体法度均不 如晋唐工整, 但天趣 盎然,妙不可言。
备注 ·与张芝、王羲 之起名, “钟 并称 张”“钟王” 、 。 ·同张芝、王羲 之、王献之合称 书中“四贤”
郑昭道
楷书
《论经书诗》 观 、 《 海童诗》 、 《郑文公上碑》 、 《郑文公下碑》
·下笔多用正锋(偶 · 《艺舟双楫》赞 用侧锋) 大起大落; 其书“篆势、分 , 起落转折,处处着 韵、草情毕具。” 实;间用侧锋取势, 忽而峻发平铺, 既有 锋芒外耀, 尤多筋骨 内含。 ·妙在方圆并用,不 方不圆,亦方亦圆。 或体方而用圆, 或用 方而体圆。 ·结体宽博,笔力雄 强。 ·点画简约、凝重, 亦较含蓄, 又多隶书 笔意。 ·结字工整,法度森 严。 ·整篇观之,气息古 朴温厚,沉着痛快, 文而不华,质而不 野。 ·他的草书与曹 不兴绘画,严武 的围棋等并称 “八绝” ·“似龙蠖螫启, 伸盘复行”,“如 歌声绕梁,琴人 舍徽”。
吴国 (三国时期)
皇象
草书
《急就章》 、 《文武帖》 、 《天发神谶碑》


苏轼《论书》原文与译文

苏轼《论书》原文与译文(节录) 苏轼简介和解题: 苏轼(一零三七年—一一零一年),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三人号称“三苏”。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开豪放一派,又 并上溯晋宋诸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存世法书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诗帖》、《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等。他生平论及书法的文字甚多,后人辑有《东坡论书》。 《论书》包括苏轼“论书”、“论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均摘自《东坡集》。 原文: 真本已人昭陵,世徒见此而已,然此本最善。日月愈远,此本当复缺坏,则后生所见愈微愈疏矣。《题兰亭记》 仆尝见欧阳文忠公,云《遗教经》非逸少笔,以其言“观之信若不妄”。然自逸少在时小儿乱真,自不解辨,况数百年后传刻之徐而欲必其真伪,难矣。顾笔画精稳,自可为师法。(题遗教经》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苟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

聊寓其心,忘忧晚岁,则犹贤于博弈也。虽然,不假外物而有守于内者,圣贤之高致也,惟颜子得之。《题笔阵图》。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题二王书》 王会稽父子书存于世者盖一二数,唐人褚、薛之流硬黄临放,亦足为贵。《跋褚薛临帖》。 辨书之难,正如听响切脉,知其美怂则叫,目谓必能正名之者皆过也。今官本十卷法帖中,真伪相杂至多,逸少部中有《出宿饯行》一帖乃张说文。又有“不具释智永白”者亦在逸少部中,此最疏谬。余尝于秘阁观墨迹帖似是献之真笔。皆唐人硬黄临本,惟《鹅群》一帖似是献之真笔。又于李玮都尉家见谢尚、王衍等数人书。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超然绝俗,考其印记,王涯家本。其他但得唐人临本皆可畜。《辨法帖》 此卷有云:“伯赵鸣而戒晨,爽鸠习而扬武。”此张说《送贾至》一文也。。乃知官帖中真伪相半。《辨官本法帖》 《兰亭》、《乐毅》、《东方先生》三帖皆绝妙,虽摹写屡传,犹有昔人用笔意思,比之《遗教经》则有间矣。《题逸少书》。 译文: 真迹已人昭陵,世人只见此本而已,但此本最完善。日月愈远,此本当更缺坏,一则后人所见愈少愈简陋了。《题兰亭记》仆曾见欧阳文忠公,说《遗教经》不是逸少笔迹,以其中一句话“观心清净就不虚妄”。然而从逸少在世时,小人乱真,自己不能分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书作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书作、风格特点、书学著述 一、先秦远古~前221 书法概况: 文字书体的创始期。仰韶文化期山东大汶口的陶文和西安村的符号为汉字书法最早的遗迹。由此至秦统一文字,汉字经历了不断创造的初级阶段,成熟的钟鼎大篆阶段,形体异同的春秋战国阶段,最终统一为小篆。 主要书家著名书作及风格特点: 1. 甲骨文笔法上细直坚挺,方折兼有圆曲;结体上疏密均匀,对称平衡,大小自然;章法上参差变化,虚实相生,呼应顾盼。 2. 金文(又称钟鼎文)环转中有方势,疏放中见谨严,字形参差不一,却又分布天然,富有宽博气度。名作有西周康王期《大盂鼎》铭文、昭王期《宗周钟》铭文、夷王期《虢公子白盘》铭文、厉王期《大克鼎》《小克鼎》《散氏盘》铭文、宣王期《毛公鼎》铭文、春秋战国时期《秦公簋guǐ》《秦公钟》《楚公钟》铭文等。 3. 大篆(称籀zh?u文)雄强深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意趣汪洋。名作有《石鼓文》等。 4. 书家:仓颉(黄帝史官)、史籀(周宣王太史)。 二、秦代前221~前206 书法概况: 书史上重要阶段。一、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推行隶书。秦书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样式有刻石、刻符、诏权、诏量、诏版、瓦当、竹简等。 主要书家著名书作及风格特点: 1. 李斯(?---前208)精大篆,为小篆之祖,作《仓颉篇》,名作有《峄yì山》《泰山》《琅琊台》《之罘fú》《碣石》《会稽》篆书刻石,总特点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结构严谨,秀劲圆健。 2. 赵高(?--前207)作《爰yuán历篇》精刻符书。 3. 胡毋敬作《博学篇》。 4. 程邈隶书之祖,传其在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之笔法,成隶书三千字。 5.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融篆于隶,拙中见巧,古中有新。 书学著述: 1. 李斯《论用笔》 三、汉代前206~220 书法概况: 隶书大盛,小篆仍在应用。行、草书产生,楷书萌芽。碑版、金文、砖文、印文、帛书俱有,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竹木简牍丰富多彩。以书取人为国家制度之一。

(完整版)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书法专题基本常识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 二、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 1.隶书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代表作有《张迁碑》《曹全碑》等。代表性的书法家如东汉的蔡邕。他的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2.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始于汉末,通行至今。代表作品见下文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等作品。 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 3.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4.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代表书家有唐代的怀素、张旭等。 草书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 (草书)(隶书)(楷书)(行书) 三、著名书法家及代表作品 (一)“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 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 集序》、《丧乱帖》。 书法特点: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 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炉 火纯青,尽善尽美。古人评价“王 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 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中国书法史博大精深

中国书法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里我们就以中国朝代变迁为脉络,用“书体、碑帖、书家、纪事、书论”穿梭,织一卷书法锦缎,让您感受一下中国书法的温度,享受那一份恬静与快乐。 一 1、朝代 商前16世纪-11世纪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56年 2、书体 甲骨文 金文 朱书墨书 玉书石刻 3、代表碑帖 甲骨文书法 金文书法 《散氏盘》 《大盂鼎》 《石鼓文》 4、书坛纪事 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1899年,在河南殷墟发现的甲骨文,被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乃殷人占卜文字,龟甲上刻多为卜辞。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即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名钟鼎文,又名金文。

汉字造字方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史称六书。 二 1、朝代 秦前221年--前206年 2、书体 大篆 小篆 3、代表碑帖 《史籀篇》 《峄山刻石》 《泰山刻石》 《琅琊刻石》 4、时代书家 李斯 胡毋敬 5、书坛纪事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着手实行思想文化的统一政策。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进行“同文”运动,“丞相李斯乃奏同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遂统一文字,史称小篆,乃中国最早的统一文字。 传秦国大将蒙恬制笔。 6、备注 胡毋:姓,胡毋敬是太史令,曾作《博学篇》。

峄音yi 三 1、朝代 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2、书体 篆书 隶书 行书(东汉中期) 章草(东汉末期) 楷书(东汉末期) 3、代表碑帖 《石门颂》 《礼器碑》 《华山庙碑》 《景君碑》 《鲜于璜碑》 《史晨碑》 《乙瑛碑》 《曹全碑》 《冠军帖》

4、时代书家 崔瑗 杜操 刘德昇 蔡邕 张芝 5、书论名篇 许慎《说文解字》 崔瑗《草书势》 蔡邕《篆势》《笔赋》 赵壹《非草书》 托名蔡邕《笔论》 托名蔡邕《九势》 6、书坛纪事 西汉重视书法但不兴立碑,因此西汉的篆书作品很少传世,我们今天所见的西汉篆书多为铜器刻文,分书意味已逐渐加重。到东汉时,篆书的使用范围缩为两个:一是碑额题字,一是祭文拜册。其他书写摹刻多为隶书,这时期的隶书已经非常成熟。 两汉时,简、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得到普及。 7、备注 隶书又名分书,隶书的草写未脱隶意,被称作章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史称草圣。 四

干货 米芾经典作品集(附释文作品简介)

干货米芾经典作品集(附释文、作品简介) 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 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 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

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元丰五年(1082)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只一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总觉得右军不如其子。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小王,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米芾据说学过羊欣,李之仪说,“海岳仙人不我期……笔下羊欣更出奇”。那么米芾学羊欣大概在卜居海岳庵,是元佑六年之后的事情了。尽管如此,米书并没有定型,近在元佑三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这定型的书法面目,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跃跃欲试。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褒贬分明如黄庭坚者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现在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现存的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

草书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草书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草书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草书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一、“草圣”张芝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 冠军帖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二、张旭

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善草书。时以李白诗歌,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为人豁达,嗜酒,世号“张颠”。明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而麻纸桦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草书古诗四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释文: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原诗为枣)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策),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原诗为歌)吹分。虚(原诗为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谢灵运王子晋赞淑质非不丽,难

书法艺术鉴赏(西南财经大学专升本)

单项选择题共4 题,完成4 题 1、相传是谁改进了秦篆,发明了最初的隶书?() A . 史籀 B . 赵高 C . 程邈 D . 蔡邕 参考答案:C 2、民国年间,()发起并成立了“标准草书社”,掀起了“标准草书运动”。 A . 康有为 B . 于右任 C . 吴昌硕 D . 梁启超 参考答案:B 3、赵孟頫的妻子()也是著名书画家。 A . 卫夫人 B . 管道升 C . 蔡文姬 D . 谢道韫 参考答案:B 4、颜真卿的()作品,浑厚庄严,饶有韵味,被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A . 《大唐中兴颂》 B . 《麻姑仙坛记》 C . 《争座位贴》 D . 《祭侄文稿》 参考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共1 题,完成 1 题 1、最有名的汉简牍书法是()。 A . 敦煌流沙坠简 B . 武威汉简 C . 居延汉简 D . 武威汉代医简 参考答案:CD 三、判断题共1 题,完成1 题 1、明初,书法家宋克、宋璲、宋广号称“三宋”。 对错 单项选择题共4 题,完成4 题 1、明代的()被誉为“吴中四名家”。 A .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B .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C . 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 D . 祝允明、文徵明、陈道复、王宠 参考答案:D 2、心正则笔正是()的名言。 A . 柳诚宣 B . 颜真卿 C . 赵孟頫 D . 黄公望 参考答案:A 3、张旭被后世誉为()。 A . “第一草圣” B . “第二草圣” C . “书圣” D . “小圣” 参考答案:B 4、()是怀素最著名的代表作。 A . 《食鱼帖》 B . 《圣母帖》 C . 《自叙帖》 D . 《论书帖》 参考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共 1 题,完成 1 题 1、张芝的主要书法成就是()。 A . 发明了章草 B . 发明了“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 C . 著《笔心论》五篇,开书法理论之先河 D . 开办书法讲学 参考答案:BC 三、判断题共 1 题,完成 1 题 1、颜真卿的《争座位贴》,浑厚庄严,饶有韵味,被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共4 题,完成4 题 1、蔡襄将蔡邕的()运用于草书中,独创“散草”一体,极尽风云龙蛇之态。 A . “镂空书” B . “飞白书” C . “一笔书” D . “刷书” 参考答案:B 2、千古名篇《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作品。 A . 行书 B . 草书 C . 楷书 D . 隶书 参考答案:A 3、韩愈七律诗句“数纸尚可换白鹅”是指书法家()。 A . 王珣 B . 王凝之 C . 王献之 D . 王羲之 参考答案:D 4、并称“二王”的是()。 A . 王次仲、王羲之 B . 王羲之、王献之 C . 王旷、王羲之 D . 王导、王羲之 参考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共 1 题,完成 1 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史上最简洁最好读的中国书法史(必读)

史上最简洁、最好读的中国书法史(必读) 史上最简洁、最好读的中国书法史(必读) 2016-06-21 分类:发现 阅读(66) 评论(0)书法易商 (前16世纪—11世纪)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春秋战国 (前770年—前256年) 代表书体 甲骨文 金文 朱书墨书 玉书石刻 代表碑帖 甲骨文书法 金文书法 《散氏盘》

《大盂鼎》 《石鼓文》 书坛纪事 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1899年,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被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乃殷人占卜文字,龟甲上刻多为卜辞。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即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名钟鼎文,又名金文。 备注 汉字造字方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史称六书。 甲骨文 (前221年—前206年) 代表书体 大篆 小篆 代表碑帖 《史籀篇》 《史籀篇》 《峄山刻石》 《泰山刻石》 《琅琊刻石》

代表书家 斯 胡毋敬 书坛纪事 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着手实行思想文化的统一政策。在国大篆的基础上进行“同文”运动,“丞相斯乃奏同一”,“罢其不与文合者”,遂统一文字,史称小篆,乃中国最早的统一文字。 传国大将蒙恬制笔。 备注 胡毋:姓,胡毋敬是太史令,曾作《博学篇》。 籀音zhou 峄音yi 小篆斯《峄山刻石》 西汉(前206年—8年) 东汉(25年—220年) 代表书体 篆书 隶书 行书(东期) 章草(东汉末期)

楷书(东汉末期) 代表碑帖 《石门颂》 《礼器碑》 《华山庙碑》 《景君碑》 《鲜于璜碑》 《史晨碑》 《乙瑛碑》 《全碑》 《冠军帖》 代表书家 瑗 杜操 德昇 蔡邕 芝 书论名篇 许慎《说文解字》 瑗《草书势》 蔡邕《篆势》《笔赋》壹《非草书》

帖学盛行的宋代书法

帖学盛行的宋代书法 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 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其著名代表书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 1、蔡襄 (1012-1067) 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其主要作品: 1)蔡襄尺牍: 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字字端雅,雍容大度,一笔不苟,似乎全用颜法,只是结体略扁。2)郊燔帖: 行草书札的代表作。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草书风格。 3)蒙惠帖: 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4)陶生帖: 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2、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

历代书法名帖

先秦时期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圆壶、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侯马盟书、公乘得守丘刻石、兮甲盘、司母戊、四祀其卣、大克鼎、大盂鼎、天亡簋、子仲姜盘、宰甫卣、小克鼎、戍嗣子鼎、战国越王剑铭、攻吴王夫差鉴、散氏盘、曶鼎、栾书缶、楚简、毛公鼎、牆盘、王孙遗者钟、甲骨文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甲骨文小百科、甲骨文拓片、甲骨文百家姓、祭祀卜辞等、祭祀狩猎涂朱牛骨、石鼓文、中权本选页、先锋本选页、后劲本全本、明拓本、秦公簋 簋 虢季子白盘、行气玉佩铭、逨盘、遂公盨、鄂君启铜节、陈曼簠、青川木牍、颂鼎、鱼鼎匕 秦汉时期 “苏解为”陶盖文三老讳字忌日碑三老赵宽碑上尊号碑上林共府铜升铭乙瑛碑 云梦睡虎地秦简五凤刻石公羊传砖刘君残碑刘平国刻石华山庙碑受禅表碑史晨碑夏承碑 夏阳扶荔宫砖文大吉买山地记子游残碑孔宙碑孔羡碑孙仲隐墓志安国墓祠题记封龙山颂尚府君残碑尹宙碑居延汉简居摄两坟坛刻石崔瑗贤女帖嵩岳少室石阙铭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广陵中殿石题记延光残碑开母庙石阙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张掖都尉启信张景碑张芝 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秋凉平善帖终年帖张迁碑敦煌汉简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李斯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泰山刻石杨淮表记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汉简武威王杖诏令册武氏祠画像题记汉瓦当汉简 汉莽新嘉量铭文河西简牍遗墨洛阳刑徒墓葬砖铭熹平石经王基碑甘谷汉简白石神君碑皇象 天发神谶碑急就章石门颂礼器碑祀三公山碑秦古隶秦诏量铭文 群臣上寿刻石范式碑莱子侯刻石蔡邕 篆势、笔论、九势衡方碑袁安碑袁敞碑裴岑纪功碑西狭颂许慎 说文解字序贤良方正残石赵壹非草书郑固碑钟繇力命表 墓田丙舍帖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还示表阳嘉残碑阳泉使者舍熏炉铭阳陵虎符陠阁颂陶洛残碑韩仁铭马王堆帛书鲁峻碑鲜于璜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丘哲墓志中岳嵩高灵庙碑元彬墓志元显儁墓志元景造像记 元桢墓志元瑛墓志元略墓志元羽墓誌元苌墓志元详造像记刁遵墓志刘媚子墓志刘根等造像北魏元倪墓志北魏元怀墓志北魏

历代书法名帖

历代书法名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先秦时期中山王三器、中山王圆壶、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侯马盟书、公乘得守丘刻石、兮甲盘、司母戊、四祀其卣、大克鼎、大盂鼎、天亡簋、子仲姜盘、宰甫卣、小克鼎、戍嗣子鼎、战国越王剑铭、攻吴王夫差鉴、散氏盘、曶鼎、栾书缶、楚简、毛公鼎、墙盘、王孙遗者钟、甲骨文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甲骨文小百科、甲骨文拓片、甲骨文百家姓、祭祀卜辞等、祭祀狩猎涂朱牛骨、石鼓文、中权本选页、先锋本选页、后劲本全本、明拓本、秦公簋 簋 虢季子白盘、行气玉佩铭、逨盘、遂公盨、鄂君启铜节、陈曼簠、青川木牍、颂鼎、鱼鼎匕 秦汉时期 “苏解为”陶盖文三老讳字忌日碑三老赵宽碑上尊号碑上林共府铜升铭乙瑛碑 云梦睡虎地秦简五凤刻石公羊传砖刘君残碑刘平国刻石华山庙碑受禅表碑史晨碑夏承碑

夏阳扶荔宫砖文大吉买山地记子游残碑孔宙碑孔羡碑孙仲隐墓志安国墓祠题记封龙山颂尚府君残碑尹宙碑居延汉简居摄两坟坛刻石崔瑗贤女帖嵩岳少室石阙铭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广陵中殿石题记延光残碑开母庙石阙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张掖都尉启信张景碑张芝 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秋凉平善帖终年帖张迁碑敦煌汉简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李斯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泰山刻石杨淮表记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汉简武威王杖诏令册武氏祠画像题记汉瓦当汉简 汉莽新嘉量铭文河西简牍遗墨洛阳刑徒墓葬砖铭熹平石经王基碑甘谷汉简白石神君碑皇象 天发神谶碑急就章石门颂礼器碑祀三公山碑秦古隶秦诏量铭文 群臣上寿刻石范式碑莱子侯刻石蔡邕 篆势、笔论、九势衡方碑袁安碑袁敞碑裴岑纪功碑西狭颂许慎 说文解字序贤良方正残石赵壹非草书郑固碑钟繇力命表 墓田丙舍帖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还示表阳嘉残碑阳泉使者舍熏炉铭阳陵虎符陠阁颂陶洛残碑韩仁铭马王堆帛书鲁峻碑鲜于璜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

米芾精美十帖(均附释文)

米芾精美十帖(均附释文) 米芾十帖(均附释文)米芾《淡墨秋山诗帖》纸本行书29.1×3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件“淡墨秋山诗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米芾《道林诗帖》纸本行书30.l×42.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鉴藏印记:“采秀堂”(朱文)、“紫芝堂印”(朱文)、“赵礼用观”(朱文)、“吴郡董宜阳印”(白文)、“全卿”(朱文半印)、“真赏”(朱文半印)等。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米芾《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29.8×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法华台。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米芾《论草书帖》纸本草书24.7×3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论草书帖》,草书九帖之五。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草书。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见识。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

功夫。他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癫)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光尤可憎恶也。米芾《清和帖》行书纸本 28.3×38.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清和帖》,亦称《致窦先生尺牍》。纸本,行书八行,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五月。此帖曾经项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米芾《向乱帖》又称《寒光帖》淡黄纸本行草书27.3×30.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向乱帖》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此帖书法与一般常见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笔时提处细若丝发,圆润遒劲,按处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行间丝带连绵不断,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释文:向乱道在陈十七处,可取租及米,寒光旦夕以恶诗奉承。花卉想已盛矣。修中计已到官。黻顿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