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学师资教育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小学师资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崐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同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使学员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增进古代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8学分。

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

(一)了解本大纲在各编概述中所提及的文学史知识;精读作品(凡在篇名旁标有△号者)的作者、创作时代、所属文体及其主要特征;泛读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

(二)理解精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艺术特点。

(三)掌握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四)背诵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内容要点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一)概述

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四言句式、创作方法。

2.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4.哲理散文《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的主要特点。

(二)作品

诗歌

《静女》(《诗经·邶风》):青年男女纯真炽热的爱情;铺陈直叙和心理描写。

△《氓》(《诗经·卫风》):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无衣》(《诗经·秦风》):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豪迈气概;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采薇》(《诗经·小雅》):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湘夫人》(屈原):借用神话故事写对爱情的忠贞;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

△《橘颂》(屈原):用拟人手法表现人生理想;托物写志。

散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统治阶级中为争君位而骨肉相残的故事;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楚归晋知莹》(《左传·成公三年》):维护尊严,忠于国家;不卑不亢、

委婉曲折的辞令。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贪图眼前安逸而丧失警惕是十分危险的;比喻说理,层层递进。

△《燕昭王求士》(《战国策·燕策》):求贤士兴国的历史经验;用排句增强语势,寓言构思新颖。

△《论语十二章》:孔子的“仁”“义”及重视个人修养的观点;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的

语言。(1、2、3、4、6、7、9、10章为精读篇目)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的“王道”学说;用生动比喻和排比、对偶等手法,来增强说服力。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几乎通篇为排句和对句。

△《秋水》(《庄子·秋水篇》):宇宙无限,知识无限;用拟人手法和浅显譬喻说明深奥的理论问题。

△《历山之农者侵畔》(《韩非子·难一》):韩非的法治思想;运用矛盾律来驳难对方,肯定自己的观点。

寓言十二则(△《染丝》、《楚王好细腰》、《揠苗助长》、△《攘鸡者》、《鲲鹏与斥

安鸟》、△《忽与浑沌》、△《蒙鸠》、《石邑深涧》、△《歧路亡羊》、△《刻舟求剑》、《曾参杀人》、《南辕北辙》):上行下效、不可不合规律求速成等道理;通过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奥的道理。

第二编汉代文学

(一)概述

1.汉赋的类别、代表作、主要特点。

2.汉乐府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3.《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

(二)作品

诗歌

△《东门行》:人民的贫困激化了社会矛盾;杂言,人物性格的对照。

《十五从军征》: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苦难;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

△《有所思》:强烈的爱和恨;句式与人物情绪的配合。

△《陌上桑》:忠于爱情,不畏权贵;情节完整的五言诗,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羽林郎》:爱憎分明,讥刺权门豪奴;用偶句铺陈。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思妇缠绵的感情;比兴的运用和叠字的运用。

散文

《论贵粟疏》(晁错):重农贵粟方能强国;逻辑严密,偶句、对句和对照、映衬的运用。

△《项羽本记》(节选)(《史记》):项羽的悲剧性格;叙事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任安书》(司马迁):司马迁忍辱完成《史记》的精神;用典故表情达意。

△《苏武传》(《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运用。

《孙膑减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利用敌人的成见而误导之,以智取胜;故事完整,叙述简明。

《韩信拜将》(《史记·淮阴侯列传》):重视人才,珍爱人才;生动的细节描写。

△《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敢于任事不畏权贵;人物形象的塑造。

△《优孟讽谏》(《史记·滑稽列传》):优孟正直的人格和机智幽默的性格;句式特点。

△《请杀张禹》(《汉书·杨胡朱梅云传》):朱云不畏权贵的勇气和正直的品格;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万年教子》(《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对谄媚攀附的讽刺批评;含蓄而又尖锐的笔法。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概述

1.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和主要特点。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和主要特点。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作家。

2.骈文的一般特点和代表作家。

3.小说的发展和《世说新语》的特点。

(二)作品

诗歌

△《短歌行》(曹操):感叹人生短暂和表达渴求贤才的忧思;情感表现曲折、跌宕,反复咏叹。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操):宽广胸襟和豪迈气概;写景气象壮阔,直抒胸臆。

△《白马篇》(曹植):歌颂边塞侠儿捐躯赴难视死如归;风格劲健。

《美女篇》(曹植):采桑女的形象;华美的辞采,细腻的笔调。

《杂诗》其五其六(曹植):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激、抑郁之情;比兴的运用。

△《移居》(陶渊明):远离官场后的欣喜与自得;平淡中见深情。

《饮酒》其九(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意志;构思巧妙。

△《咏荆轲》(陶渊明):借历史人物表达嫉恶除暴的英雄猛志;英气勃发、豪放有力的风格。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慨;表现跌宕的情感。

△《梅花落》(鲍照):表现坚贞的品格;对比手法。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

散文

△《登楼赋》(王粲):思乡怀归和才能不得施展的忧伤;情景交融,结构谨严。

△《兰亭集序》(王羲之):借兰亭自然风物的描绘传达闲逸洒脱之情;语言清新,文情并茂。

《归去来辞并序》(陶渊明):回归田园的喜悦;骈散相间的句法。

《汉世老人》(《笔林》):对吝啬鬼的讽刺;简洁、诙谐的文笔。

《树叶隐身》(《笔林》):讽刺不劳而获;情节幽默机巧。

《韩凭夫妇》(《搜神记》):韩凭夫妇不畏强暴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色彩。

△《干将莫邪》(《搜神记》):除强暴的正义行为;情节曲折动人。

《玉恭从会稽还》、△《过江诸人》、《陈太丘与友期行》、《王子猷居山阴》、△《石崇每要客燕集》、《王蓝田性急》(《世说新语》):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语言简练。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一)概述

1.隋代文学在六朝至唐的文学发展中所起的过渡作用。

2.唐代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初唐前期,尚承齐梁余风的“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初唐后期的“四杰”、“沈、宋”、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盛唐

是唐诗的鼎盛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中唐是唐诗衰而复兴的时期,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元结、顾况。后期是唐诗发展史上的又一高潮。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晚唐是唐诗发展的夕阳返照时期。杜牧和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3.唐代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唐代古代运动。初唐至中唐前期是古文运动的准备时期,中唐贞元、元和、长庆年间是古文运动兴起并取得胜利的时期。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及创作成就。晚唐是古文运动趋向衰落的时期。师承韩愈的李翱、皇甫湜、孙樵。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4.唐代传奇小说的兴起。

5.唐、五代词的产生与流行。温庭筠、韦庄的“花间词”,冯延巳和李煜。

(二)作品

诗歌

《山中》(王勃):抒写旅愁归思;情景交融。

△《在狱咏蝉》(骆宾王):借咏蝉寄托含冤入狱的郁愤;巧用比兴,以物喻人。

《从军行》(杨炯):抒写书生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风格雄浑刚建。

△《渡汉江》(宋之问):抒写归途中思乡心切、近乡情怯的复杂矛盾心理;含蓄真切,感染力强。

△《感遇》(“兰若生春夏”)(陈子昂):以兰若自比,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纯用比兴,寄托遥深。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孤寂的情怀,意境开阔,格调慷慨悲凉。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月夜春江花林的美妙景色,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和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为传统闺情题材注入了新内容;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词清句丽韵律悠扬。

《咏柳》(贺知章):咏早春二月之柳;想象新奇,比喻工巧。

△《过故人庄》(孟浩然):记述乡村访友的情景,描绘田园风光的优美;生活气息浓郁,平淡质朴中蕴含深厚的情味。

《宿建德江》(孟浩然):抒写日暮夜宿时的羁旅之愁和江畔景色,情景相生,意境清新淡远。

△《山居秋暝》(王维):描绘秋天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取景典型,以声息、动态衬托宁静,诗情、画意兼具。

△《使至塞上》(王维):抒发只身赴边的抑郁心情,描写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大漠”一联的出色描写。

《鹿柴》(王维):描绘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以声衬静,以光见空,自然工妙。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抒发送友惜别之情;写景景中有情,抒情直中有曲。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概括千年以来边境不宁,万里戍边的历史事实,表达渴望巩固边防的愿望;言约意丰,精警含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抒写遭贬后送别友人时清冷孤寂的情怀和坚守廉洁的志向;以景寓情,比喻巧妙。

《凉州词》(王之涣):表现士卒远戍边城而得不到朝廷关怀的哀怨;写景雄阔苍凉,写情含蓄深婉。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描写边军宴饮的场面;虽见豪情,难掩感慨。

《黄鹤楼》(崔颢):抒写登楼揽胜而勾起的乡思;景色明丽,境界开阔。

《燕歌行》(高适):描写战士慷慨赴敌,转战边塞的情景,揭露军中官兵的苦乐悬殊,抨击将帅的腐败无能,对广大战士寄予同情;出色地运用七言歌行的体制,对比鲜明,风格雄浑悲壮。

《别董大》(高适):抒发远别的深情;用景物渲染气氛,开朗、乐观,不落俗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写雪地送别,用夸张、浪漫的手法描写北国的严寒和雪景;构思新颖奇特,抒情含蓄蕴藉。

△《蜀道难》(李白):描写蜀道行走之难和蜀中环境的险恶,表现出对唐王朝政治前途的隐忧;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通过梦境的描绘抒写对自由生活的渴求,表现蔑视权贵的傲岸品格;别具匠心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抒写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感情强烈复杂,结构跌宕多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通过登台所见所感,吊古伤今,抒发对现实和人生的感慨;

全诗把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意旨深远。

《望天门山》(李白):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处的江山胜景;写景壮阔、优美、雄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描写个人的身世遭遇、往昔抱负和路途见闻,是作者长安十年困守的总结,唐王朝由盛转衰时代的史诗;叙事、抒情、描写、议论的有机结合,感情跌宕起伏,对比鲜明强烈,人声韵脚的运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表达了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惊喜欲狂的心情;奔涌酣畅,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春夜喜雨》(杜甫):描绘了春夜雨景,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体物细腻,描绘入微。

△《登岳阳楼》(杜甫):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抒发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雄浑壮阔的景观与凄凉落寞的身世互相映衬。

△《蜀相》(杜甫):赞颂诸葛亮忠勤为国的精神,哀悼他的壮志未酬;前四句景中含情,后四句以议论为主,抒发景仰之情。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卢纶):暗用李广故事,颂扬将军的勇武。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描写雪夜投宿山中贫寒人家的情景;凝炼自然,含蓄亲切。

△《游子吟》(孟郊):歌颂母爱的深厚博大;比喻新颖贴切,语浅情深,朴素动人。

《听颖师弹琴》(韩愈):描写琴声的美妙;语言形象,比喻新奇,刻画细腻。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抒写忠而获罪的悲愤,老而弥坚的勇气和对前途的忧伤;感情真挚,笔势纵横。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抒写迭遭打击的忧愤和对同道的怀念;寓情于景,巧用比兴。

《江雪》(柳宗元):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寓情于景,入声韵脚的运用。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歌颂国家统一事业,对凭险割据的藩镇提出警告;借古讽今,含蓄深沉。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柳宗元):描绘了一幅巴东山区春耕时节的风俗画;节奏轻快,语言流畅。

△《买花》(白居易):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重金购花的穷奢极欲;对比鲜明,讽刺辛辣。

《缭绫》(白居易):描写缭绫的珍奇贵重和宫中对缭绫的任意糟蹋,揭露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和剥削者之间的尖锐矛盾;词采华美,声调流利。

△《长恨歌》(白居易):主题的双重性。叙述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并对此寄予深切的同情;同时对玄宗的重色贪欢、荒政致乱予以讽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流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描绘西湖早春风光;以“行”为构思脉络,取景典型,即景寓情,同词准确生动。

△《梦天》(李贺):借梦游月宫咏怀,抒发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想象瑰丽,比喻奇妙,充满浪漫主义情调。

《李凭箜篌引》(李贺):描写李凭创造的富有诗意的音乐境界,形象地再现了他的演奏技艺;构思新颖,神话、比喻、通感等手法的运用。

《昌谷北园新笋》(“箨落长竿削玉开”)(李贺):以竹自比;一夜千尺、节节向上的新竹正是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写照。

△《过华清官》(杜牧):讽刺唐玄宗、杨贵妃的耽于享乐、不恤民命;取材典型,以微见著,托讽不露,含蓄深远。

△《赤壁》(杜牧):借物兴感,抒发历史兴亡之慨,表明对赤壁之战的独到见解;以小见大,发人深思。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表现刻骨的相思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感情真挚,比喻贴切。

△《马嵬坡》(李商隐):直斥唐玄宗荒淫失政,笔触冷峻而直露;倒叙、对比手法的运用。

△《山中寡妇》(杜荀鹤):反映唐末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揭露封建统治者无孔不入的剥削;用七律体制、白描手法反映现实。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描述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过程,表现其空

虚寂寞之感;刻画精工,用笔委婉,风格浓艳。

△《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写仲春忆别;寓情于景,形象鲜明。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写秋夜独处时心中的离乱之愁;写景凄寂,将难以言状的愁苦作了形象细致的揭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感情真切,形象鲜明,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散文

《右溪记》(元结):描写右溪的风光和整治的经过,为其无人赏爱而怅然;笔墨省净,语言清丽。

△《张中丞传后序》(韩愈):歌颂英雄人物的功绩和气节,驳斥朝中小人的谬论;议、叙结合,褒贬分明,选材典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毛颖传》(韩愈):用拟人化的手法为毛笔立传;寓庄于谐,抒发愤世嫉俗之气。

△《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歌颂段秀实刚勇、仁慈、廉洁而有操守的高贵品质;以典型环境中的人物活动来表现人物个性,在叙事中寓褒贬。

《蝜蝂传》(柳宗元):描绘喜负物又好爬高的小虫最终坠地而死的下场,讽刺贪得无厌追求高官厚禄的达官显贵;形象生动,讽刺辛辣。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描写钴鉧潭西小丘的胜景,于写景中寄托个人流落不遇的感慨;剪裁巧妙,情景交融,状物传神。

△《阿房宫赋》(杜牧):通过写阿房宫的兴废,揭露秦统治者的奢靡失德,说明兴亡之理;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善用比喻、夸张、铺叙、渲染等手法,骈散相间,灵活流畅。

《书何易于》(孙樵):刻画了封建时代清廉、正直的循吏形象,并揭露了晚唐吏治的腐败;夹叙夹议、虚实相间,对比衬托,个性鲜明。

△《原谤》(皮日休):推求怨谤的根源,表现对暴君的强烈憎恨;层层铺垫,卒章显志。

《英雄之言》(罗隐):借刘邦、项羽遥望秦始皇时的感慨,揭示帝王雄伟、壮丽的屋宇和舒适的游乐是引起窃国大盗“视国家而取之”的原因。以古论今,说理透辟。

第五编宋代文学

(一)概述

1.宋词代表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朝,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承袭晚唐五代词风,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北宋后期,秦观、贺铸和集婉约词大成的周邦彦。南渡前

后的李清照。南宋前期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及张元干、张孝祥。南宋后期,格律派词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南宋末年,承辛派余绪的刘克庄、刘辰翁和主格律的王沂孙、周密、张炎。

2.宋诗的特点。北宋初年,“西昆体”与力排“西昆”诗风的王禹。北宋中叶,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等扫荡了“西昆”诗风。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主要代表的江西诗派。南宋前期,范成大、杨万里与爱国诗人陆游。南宋后期,“永嘉四灵”和“江湖派”,宋元易代之际的文天祥、郑思肖。

3.宋代散文发展了唐代散文的成果。北宋中叶欧阳修领导了诗文革新运动,主要参与者有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南宋岳飞、胡铨、陈亮、辛弃疾、文天祥等人的散文。

4.话本小说的兴起。

(二)作品

诗歌

《戏答元珍》(欧阳修):向友人倾诉山城荒寂久病思乡的感情,表现自我宽解的胸怀和对前途的信心;语言清新,感情真切。

△《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王安石):借咏王昭君不幸身世,讽刺帝王的昏庸;立意新颖,写人传神。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描绘西湖晴日湖光和雨中山色,用字精当,比喻绝妙。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再现惠崇所画江南仲春风光,融入作者的观感和想象;诗中有画,情趣盎然。

△《游金山寺》(苏轼):抒写由京外放途中游金山寺所见的江山胜景,抒发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归隐之念;笔意奇伟,景象瑰丽。

《寄黄几复》(黄庭坚):抒写对友人的思念,并赞美其清廉的品德和优秀的政绩;用典贴切。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黄庭坚):写遇赦返乡的欣喜心情和登楼所见的洞庭湖美景;抒情写景真切清新。

△《四时田园杂兴》(选四首)(范成大):描绘农村劳动场景,表现农民勤劳、淳朴的美德,揭示封建剥削;意境清新,语言通俗流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杨万里):从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即兴成咏,富于理趣。

△《小池》(杨万里):写小池景物的小巧玲珑,表现诗人静观自得的心情;无限生机,天趣盎然。

△《书愤》(陆游):追怀壮岁功业,痛惜志士迟暮,赞扬诸葛亮北伐,讽刺误国公卿;对比鲜明,感情沉痛,颔联全用名词组成,描绘出两幅出师图。

《关山月》(陆游):揭露主和派苟且偷安的政策,表达爱国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和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强烈的对照,四句一转韵,层次井然。

△《游山西村》(陆游):描绘了江南农村美好的景色和淳厚的民风;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

△《沈园》(二首)(陆游):悼念前妻唐婉;抚今追者,触景伤怀,以景衬情,缠缠悱恻。

《金陵驿》(文天祥):描绘离宫凄凉的景色,抒发飘泊无依而仍忠贞于国的感情;景中寓情,用典贴切。

△《过零丁洋》(文天祥):概括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表现以死殉国的崇高气节;豪情激荡,正气磅礴。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描写边塞风物,反映将士久戍思乡之情和御敌守边的抱负;意境开阔,格调苍凉悲壮,开宋代豪放词的先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抒写惜春之感,情致闲雅。

△《踏莎行》(“侯馆梅残”)(欧阳修):借闺中别怀,抒己之恨;以乐景反衬哀景,以递进层深之笔加强感情的表达。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抒写羁旅之愁;以秋景烘托愁思,感受真切,想象丰富,层层铺叙中有曲折跌宕之妙。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抒写与歌女的相爱、相思之情;借景言情,含蓄深沉。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通过描写出猎,抒发渴望卫国抗敌、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感情奔放,气概豪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抒写对亡妻的悼念,寄托仕途失意的感慨;采用白描手法,梦境和现实贯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咏月兼怀亲人,反映出世与入世、情感和理智的矛盾;意境清旷,想象奇逸,诗情与哲理交融。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借古代英雄感叹自身失意;写景、怀古、言情熔于一炉,意境开阔,风格豪放。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借孤鸿自喻,表现初贬黄州的落寞心情与孤标傲世的态度;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抒发作者在郴州贬所寂寞孤苦、惆怅思乡的心情;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借景言情,含蓄深远。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抒写相思和闲愁,寄托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寄情于景,比喻新颖。

△《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写客中送客的沉重心情;运用回忆、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层层铺叙,曲折回环,写景抒情,细致入微。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抒写秋日怀念亲人的孤寂心情;比喻新奇,言情含蓄。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抒写家破人亡后的孤寂处境和凄苦心情;情感活动和自然景物、生活细节融合,叠字的运用有声情并茂之妙。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通过元宵节的今昔对比,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流亡的感慨;对比手法的运用,平淡中见精巧的语言。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元干):为送别遭受迫害的胡铨而作,不写缠绵别情,而抒发忧念国事的愤激之情;使事用典与比喻象征结合,直中有曲,沉郁顿挫。

《念奴娇》(“洞庭青草”)(张孝祥):作者遭谗罢官,北归过洞庭时所作。描绘洞庭湖清明澄澈的美妙景色,表明自己光明磊落的内心世界;画面开阔,气势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抒写故国沦陷的沉痛心情和抵御外侮、收复中原的决心;比兴达意,苍凉沉郁。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用比兴手法,借对春老花残、后妃失宠的感叹,暗寓南宋朝庭的艰危处境和作者的遭嫉被谗、壮志难酬;层层转折,章法绵密,柔中寓刚,风格沉郁。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借元夕灯夜佳人的不随流俗,寄托作者政治失意而不改其节的品质;通篇采用比兴的写法。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表现抗金复国的理想与壮志成空的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虚实相生。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抚今追昔,抒发家园沦丧之悲;化用杜牧诗句,浑然融合,即景抒情,曲折见意。

散文

△《待漏院记》(王禹偁):告诫宰相必须勤政,反映了作者开明的政治主张和实现清明吏治的进步要求;对比手法的运用;排句和韵语使文章声调谐美。

△《丰乐亭记》(欧阳修):紧扣“丰乐”两字,追已北宋开国之功;虽为游记而多议论,今昔对比,忧深而思远。

△《送石昌言使北引》(苏洵):用孟子的“说大人则藐之”来勉励石昌言,希望他出使契丹不辱使命;文章情理兼胜,感人至深。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批驳“孟尝君能得士”的世俗观点;通篇只四句而三层转折,层层进逼,针针见血。

△《留侯论》(苏轼):紧扣“忍”字,驳斥旧说,论证斗争中运用策略和等候时机的重要;征引史实,反复申论,雄辩透彻。

△《前赤壁赋》(苏轼):通过月下泛舟,主客对话,反映作者贬谪生活中的矛盾心情和对人生的见解;构思奇巧,波澜起伏,情、景、理融为一体。

△《跋李庄简公家书》(陆游):刻画李光蔑视权奸、刚毅不屈的气概;抓住最能显示人物个性的言行加以描绘,寥寥数笔,光彩射人。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追叙出使元军,被拘北行,以及从敌营逃脱后九死一生的经过,表明作者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寓抒情于叙事、议论之中,忠愤感人。

第六编元明清文学

(一)概述

1.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元代杂剧前期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等,后期有郑光祖的《倩女

离魂》等。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养浩等,后期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刘时中、贯云石等。

元末南戏《琵琶记》。

2.元代诗文成就不高。名家有刘因、赵孟〖HT5,6”〗兆〖KG-*3〗页、萨都刺、王冕、杨维桢等。

3.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代表,长篇章回小说明代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代有《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白话短篇小说明代有“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文言短篇小说清代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4.戏曲在明清有新的发展,传奇的兴起。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洪升的《长生

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5.明清诗文的成就不如唐宋。明代初年的刘基、高启和“台阁体”;明代中叶“茶陵派”、“前、后七子”与“唐宋派”;明代后期李贽和“公安派”;明末的陈子龙、夏完淳与张岱。清代初年的吴伟业、钱谦益与倡“神韵说”的王士祯。侯方域、魏禧、汪琬的散文。清代中叶倡“性灵说”的袁枚,与袁枚齐名的赵翼。诗风哀怨婉丽的黄景仁。“桐城派”与“阳湖派”的散文。骈文名家汪中。清代的著名词人有陈维崧、朱彝尊、张惠言以及纳兰性德。

(二)作品

戏曲

△《窦娥冤》(第三折法场)(关汉卿)这一折是全剧高潮,窦娥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格得到集中的表现,对天道、王法和官吏彻底否定并有力控诉,喊出了旧时代被压迫人民的共同呼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王实甫):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加以

生发,将别恨离愁写得层次井然;景物描绘生动,心理刻画细腻,曲文自然华美。

《牡丹亭》(惊梦)(汤显祖)描写杜丽娘在美好的春光里感叹深闺的寂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辞优美,刻画心理细腻。

散曲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幅秋郊夕照图;化景物为情思,于苍凉景色中反映漂泊者的旅思羁愁。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怀古伤今,揭示封建王朝无论兴衰更替都给人民带来灾难;立意精警,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运用代言体的形式,写高祖还乡的情况,揭示封建帝王的本来面目;鲜明独特的主题,巧妙新颖的构思,冷嘲热讽的风格。

小说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温酒斩华雄》以简洁的文字,虚实相生的手法,凸现了关羽的神勇。

施耐庵与《水浒传》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集中地写了鲁智深仗义疏财、见义勇为的品质和粗中有细的性格;白描与工笔相结合,从味觉、视觉、听觉三方面描绘打死“镇关西”的三拳。

吴承恩与《西游记》

《义激美猴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不明是非的唐僧逐走,取经队伍中再无人能对付黄袍怪,猪八戒只得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猪八戒与孙悟空的性格在本篇中有较充分的展现,心理刻画细腻。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周进暮年登第》写周进登第前后的不同境遇,揭露封建社会炎凉的世态。对比手法的运用。

曹雪芹与《红楼梦》

《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记述贾宝玉的梦呓和宣言式的告白,显示了他对林黛玉的钟情和叛逆的人生态度,围绕贾宝玉又描述了袭人、宝钗、黛玉、湘云等的言谈与举动,展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充分利用时空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方法。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冯梦龙):写丐头之女金玉奴被负心丈夫遗弃,险些溺水而死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的悲惨,抨击了趋利忘义的虚荣小人,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聂小倩》(蒲松龄):描述被妖物役使的女鬼聂小倩得侠客之助,还阳与宁生结为夫妇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聂、宁的爱情线与侠客同妖物相较量的斗争线齐头并进;景物描写有象征意义,颇见功力。

附:近代文学

(一)概述

近代文学的分期。诗、文、小说、戏剧、文学批评等的发展概况。

(二)作品

诗歌

△《三元里》(张维屏):记叙三元里人民反抗英国侵略军的斗争,歌颂他们的爱国精神;以叙事为主,间以议论。

△《己亥杂诗》(选二)(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九州生气恃风雷”)抒发了诗人改革社会的愿望和甘为未来献身的精神;比兴手法的运用。

《哀旅顺》(黄遵宪):哀叹甲午战争中旅顺口的不幸失陷;在前后对比中抒发悲愤之情。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沸腾的爱国热忱;沉痛激昂,雄健慷慨。

散文

《海国图志序》(魏源):说明《海国图志》一书的资料来源、写作目的,抒发愤图强,抵御外侮的爱国热情;条理清楚,剖析犀利,借古议今,切中时弊。

△《观巴黎油画记》(薛福成):主要描述了《普法交战图》上的情景和法人自画败状的原因、含义深长,发人深省;全文主次分明,语言简洁生动。

(答案)2015年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试卷(小学数学)

2015年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试卷 小学数学2015.7 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证号下方的数字;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的答题区域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其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为5厘米,这个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是.( C ) A.24平方厘米 B. 30平方厘米 C. 20平方厘米 D.120平方厘米 2. “圆,一中同长也”出自. ( A ) A.《墨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孙子算经》 3.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实际问题,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是( D ) A.分类与整合思想;或然与必然思想 B.一般与特殊思想;符号化思想 C.或然与必然思想;数学模型思想 D.符号化思想;数学模型思想 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B ) A.6 B.7 C.8 D.9 5. 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

A . B . C . D . 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B =70°,现将△ADE 沿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为M ,则∠BDM 的大小是( B ) A .70° B .40° C .30° D .20° 7.下列正方形中由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B ) A . B . C . D . 8.在一次科技作品制作比赛中,某小组八件作品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7,10,9,8,7,9,9,8,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 中位数是8 B . 众数是9 C . 平均数是8 D . 极差是7 由题意可知:总数个数是偶数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则中位数为8.5;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7+10+9+8+7+9+9+8)÷8=8.375;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为极差,据此求出极差为3. 9.一列由3个数组成的数组,他们依次是(1,5,10)(2,10,20)(3,15,30)……第99个数组内3个数的和是( B ) A.6790 B.1584 C.2014 D.1978 每个数组中第一个数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第二个数组成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第三个数组成公差为10的等差数列。考虑每个数组成三个数字之和,则组成一个公差为1+5+10=16的等差数列,首先为1+5+10=16,a 99=16+(99-1) ×16=1584 10. 有一串数,任何相邻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25,已知第1个数是3,第6个数是6,第11个数是7,问:这串数中第2015个数是( C ) A. 3 B. 6 C. 7 D. 9 因为第1,2,3,4个数的和等于第2,3,4,5个数的和,所以第1个数与第5个数相同.进一步可推知,第1,5,9,13,…个数都相同.同理,第2,6,10,14,…个数都相同,第3,7,11,15,…个数都相同,第4,8,12,16…个数都相同,也就是说,这串数是按照每四个数为一 第6题图 A M E D B C

中国历史著名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国历史著名文学家孔孔(公元552(农历八月廿七-公元471(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东时鲁陬邑(中国山东省曲阜南辛镇)人。中春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华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朝鲜半日越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认为他曾序周称《易经十,或易,著春》。论》儒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语录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弟言行,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中孟并称四”。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孟孟(37年-28年,名轲字子(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时邹人,鲁国庆后古代著思想教育战国时儒代表人物著《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孔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 老老子,又老李,汉族春时楚国苦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哲学思想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太上老,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又《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中子被尊为道祖 庄庄子(约36-28)战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汉宋蒙(今安徽蒙城,又河南商)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道家始老并称为老”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河南商),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屈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末楚丹阳(今湖北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屈的后代。屈原虽忠楚怀,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被流放,最终汨罗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九歌》《离骚的传统。代表作品有《“香草美人””这种文体,也开创了楚辞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等。屈原(前340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34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宜秭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早年楚怀信任,左三闾大,常与怀王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章明法,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提倡“美政”。在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30,屈原反对楚王与秦国订黄棘之,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郢,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楚襄即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27,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复旦大学

名詞解釋 逸詩 1.指《詩經》未收的古代詩歌。今傳的《詩經》並非足本,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詩”句,其中有一些是今本《詩經》305篇以外的,前人稱它們為“逸詩”。見於先秦經傳諸子中的約有數十處,多為零篇殘句。 2.謂詩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經收入專集中,由後人發現而輯出者。 楚辭 “楚辭”的名稱,始見於《史記?酷吏列傳》,其本義是指楚地的言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是戰國後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在楚國民歌基礎上開創的一種新詩體,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二、書名。西漢劉向輯。為騷體類文章的總集。收錄有屈原、宋玉、王褒、賈誼、嚴忌等人的辭賦及劉向自己的作品《九歎》,共計十六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都承襲屈賦的形式。 文選 《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梁昭明太子蕭統編選,系我國現存第一部文學總集。本書選錄先秦至梁八百年間的詩歌、辭賦、雜文等各類文章近八百篇,詩、賦以下又各分若干小類,基本囊括了這一時期優秀的文學作品。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玉臺新詠 漢代至南梁的詩歌總集。作者不詳,一說是南朝徐陵在梁中葉時所編。收詩769篇,共10卷。基本上是自漢迄梁的作品。本書編纂的宗旨是“選錄艶歌”,即主要收男女閨情之作。重視民間文學,重視南朝時興起的五言四句的短歌句。其中表現真摯愛情和婦女痛苦的作品如《上山采蘼蕪》、《陌上桑》、《羽林郎》等,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並非全是艶情。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又名《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是一部大型古代文學總集。明代張溥輯。編者根據明張燮《七十二家集》,又取馮惟訥《古詩紀》、梅鼎祚《歷代文紀》中作品較多的作家,收錄自漢賈誼至隋薛道衡共一百零三人,將其詩文組成一編,並有所增益。基本上一人一集,每一集中,先列賦,次列文,後列詩。每集卷首都有編者題辭,評價作家生平與作品。 樂府 指古代音樂官署。秦及漢惠帝時均設有“樂府令”。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掌管朝會宴饗、道路遊行時所用的音樂,兼采民間詩歌和樂曲。魏晉以後,把樂府所唱的詩也稱“樂府”,於是樂府便由機構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後人因此把詞和散曲也叫做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按照音樂的不同,將樂府詩分為十二類,這個分類為後人所遵從。

教师把握数学学科能力竞赛

2013年苏州市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决赛) 小学数学 一、填空题。(共30分) 1.有人说:“任何七个连续整数中一定有质数”。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这句话是错的:( )。 2.某商贩以10元30张的价格买进若干张贺卡,又以4元10张的价格卖出,共赚了120元。他一共买进了 ( )张贺卡。 3.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后来擦掉其中一个,剩下的平均数是10.8。那么被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 )。 4.两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满了糖水,一个瓶中糖与水的比是3:1,另一个瓶中糖与水的比是4:1,若把两瓶糖水混合,混合后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 )。 5.若两个自然数之和是296,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37,则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 和 ) 或( 和 )。 6.将图1所示三角形沿虚线折叠,得到图2 所示的多边形,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的 7 5 。已知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则图1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图1 图2 7.一个合唱队共有63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成员,通知采用打电话的方式,如果:每分钟可以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要花( )分钟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8.小赵给大家猜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张说:“它是84261.”小王说:“它是26048.”小李说:“它是49280.”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数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现在,你们每人都猜对了位置不相邻的两个数字。”这个五位数是( )。 9.如图,一共有( )个圆,如果把连在一起的两个圆称为一对,那么 图中相连的圆一共有( )对。 密封线内请勿答题 学校 考试号 姓名

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 篇一:中国古代文学家排名 中国古代文学家排名 说明:1、古代文学时期界定为起自我国第一位诗人屈原止五四新文化运动。2、思想家、历史学家原则上不入选。 3、所列作品均为能反映作者主要成就的代表作。 4、因只列一百名有成就的作家,难免会忽略某些很有特色的作家。 5、100个作家排名主要依据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作家的贡献。 6、由于这100个作家文学类别不尽相同,如诗词人、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之间很难比较高下,根据各自文学类别的影响力相互递补排列。 7、代表作较多的,优先入选最能反映作家各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 8、代表作为单篇的,列收入该作的集子,如苏洵的《过秦论》收入《嘉佑集》。 李白(诗集《李太白集》) 杜甫(诗集《杜工部集》) 司马迁(史学著作《史记》;赋《报任安书》)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

会》) 曹雪芹(长篇小说《红楼梦》) 苏轼(诗文集《苏文忠公全集》) 韩愈(诗文集《韩昌黎集》) 欧阳修(诗文集《欧阳文忠公集》;词集《六一词》) 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隋(: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唐志传》、《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施耐庵(长篇小说《水浒传》) 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王维(诗集《辋川集》) 刘禹锡(诗文集《刘宾客集》) 黄庭坚(诗文集《山谷集》) 陆游(诗集《剑南诗稿》;文集《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 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诗文集《文木山房诗文集》) 蒲松龄(短篇集《聊斋志异》) 陶潜(诗文集《靖节先生集》) 秦观(词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诗集《淮海集》) 李清照(词集《淑玉词》、《易安词》;文集《易安居士文集》)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0314年考博真题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考博参考书目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1《文献学讲义》王欣夫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余嘉锡说文献学》余嘉锡上海古籍出版社 3《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上海书店出版社 4《古籍整理概论》黄永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5《校勘学释例》陈垣上海书店出版社 6《古籍印本鉴定概说》陈正宏等上海辞书出版社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1《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等北京三联书店 6《西方美学通史》蒋孔阳、朱立元上海文艺出版社 050125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1《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等北京三联书店 6《西方美学通史》蒋孔阳、朱立元上海文艺出版社 7《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或《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中文系2014年考博真题(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名词解释 1、唯美主义 2、复调 3、《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4、冯至《十四行集》 5、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简答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模仿理论 2、谈谈英国诗人艾略特对当代欧美文学的影响 3,叶燮《原诗》言:此中也者,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之所独,后此千百年,无不从是以为断。你同意此观点吗? 4、鲁迅在《破恶声论》中主要论述了什么,与中国近代西方思潮共同构成了什么关系。 5、谈谈路翎、穆旦、莫言的主要代表作,并围绕作品谈谈他们各自创作的特性。回憶版 1、结合作品试论述“魔幻现实主义”中“魔幻”与“现实”的关系。 2、宋代目录学的影响 3、《文选》的影响及意义 4、论“文革文学”向“新时期文学”的转变。 2014復旦中國古代文學口頭報告題目(面試): 1.在古典詩歌闡釋史上,“詩史互證”是源遠流長的一種方法,你認為這種方法的價值如何? 2.請綜合論述唐代文學批評的特點和地位。 3.古人認為,六經“窮高以樹表,極遠以啟疆”,乃“文章之淵府”,雖“百家騰越,終入環內者也”,故可謂之“六經皆文”。請闡釋“六經皆文”的內涵,並以具體作家作品為例,對經學與文學的關係進行論述。 4.《五柳先生傳》在中國自傳書寫史上有怎樣的典範意義。 5.桐城派的形成以及在當代的命運。 6.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十多年間,包括小說、戲曲、說唱文學在內的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研究取得了那些成就,有哪些學術熱點,還存在哪些不足,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請結合具體實例,談談你的看法? 7.談談孔子“志於道”的思想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中國古典文獻學 1,談談《四庫全書總目》對古代文學研究的意義。 2,談談《天祿琳瑯書目》與《四庫全書總目》的異同及其影響。 《天祿琳琅書目》,中國清代官府藏書目錄,清乾隆九年(1744)開始在乾清宮昭仁殿收藏內府藏書,題室名為“天祿琳琅”。《天祿琳琅書目》系中國第一部官修善本目錄,在編纂體例方面多有創見,於清代藏書家講究版本鑒定、注重善本著錄之風氣影響深遠,直接開放近世版本目錄學之興盛。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1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文学构成了另一个高潮,即迎来了俗文学的的繁荣时代。传统文学样式退居次要位置。因此,在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意突出新文体小说和戏曲的地位,理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线索,掌握小说和戏曲的体例和形式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元明清文学的集大成的特点,对诗文等传统文体的新特征要有所了解,形成对元明清文学的整体认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目,两者交织进行,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完整的认识。其二,通过对新的文学样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史上创新意义。其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的要求:其一,掌握各种文体演变发展线索、文学流派和主要成员的艺术风格。其二,能够运用小说和戏曲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其三,从较高层次上把握各类作品的美学特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元杂剧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杂剧的体制特征,能够读懂杂剧剧本。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

情剧;曲状元; 花间美人、水浒剧。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词。 (2)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宫秋》的艺术特色。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 (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其三,元代文学的主要特色。其四,元散曲的特征、类型。其五,元杂剧的特征。其六,南戏和讲唱艺术。其七,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其八,元杂剧体制及形式特点。其九,元杂剧发展概况和分期。重要作家、作品述评: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白朴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难点与重点:Δ元杂剧体制特征;Δ南戏的体制特征;*元杂剧的形成原因;*元杂剧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关汉卿 1、教学基本要求 关汉卿是元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 (1)识记: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公案剧的代表作;历史剧的代表作。 (2)领会: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汉卿主要剧本的内容;艺术成就;戏剧冲突的特征;关汉卿悲剧作品的特色。艺术上的奠基意义。 (3)应用:分析窦娥形象。

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试卷4

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试题 一、填空题。(共30分) 1.有人说:“任何七个连续整数中一定有质数”。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这句话是错的: ( )。 2.某商贩以10元30张的价格买进若干张贺卡,又以4元10张的价格卖出,共赚了120元。他一 共买进了 ( )张贺卡。 3.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后来擦掉其中一个,剩下的平均 数是10.8。那么被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 )。 4.两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满了糖水,一个瓶中糖与水的比是3:1,另一个瓶中糖与水的比是4:1,若 把两瓶糖水混合,混合后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 )。 5.若两个自然数之和是296,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37,则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 和 ) 或( 和 )。 6.将图1所示三角形沿虚线折叠,得到图2所示的多边形,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的7 5。已知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则图1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图1 图2 7.一个合唱队共有63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成员,通知采用 打电话的方式,如果:每分钟可以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要花( )分钟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8.小赵给大家猜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张说:“它是84261.”小王说:“它是 26048.”小李说:“它是49280.”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数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现在,你们每人都猜对了位置不相邻的两个数字。”这个五位数是( )。 9.如图,一共有( 图中相连的圆一共有( )对。 10.计算6和1.2;3和1.5这两组数的和与积。 (1)每组中两个数的和与积之间有怎样的规律?( )。

中国古代作家及代表作

中国古代作家及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代鲁国人,著名史学家,据说他是《左传》《国语》两书的作者。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约前551—前479年)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庖丁解牛》等。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尊号“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子(前280—前233)名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等。 吕不韦(前292—前235)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列子(约前649—前606年)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被道家尊为前辈。著有《列子》8篇。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和元明清文学史以及近代文学史几个部分。古代文学史1即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工具,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学史各阶段前后发展脉络之间的关系;各阶段文学现象的深度分析与正确评价;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定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解读与审美鉴赏。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代思想文化背景下作家的共性与独特性,以及对作家的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文学史各个阶段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脉络。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8 2.《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屈原集校注》,金开诚,中华书局1996 5.《诗经注析》,程俊英,中华书局1996 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 9.《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 10.《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11.《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2.《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 1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中华书局1962 14.《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5.《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 17.《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 18.《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9.《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0.《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八代诗史》,葛晓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214年苏州市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初赛试题

2014年苏州市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初赛试题 高中地理 2014.05 第Ⅰ卷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要求的。) 1. 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霾通常呈黄色或橙灰色,吸入后有害 B. 露水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 C. 雾和云是由于温度下降造成的 D. 彩虹有时会同时出现两条 2.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包括垂直降水,即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按照这一标准,下列会被计入“降水量”的是 A .雹、霜、雾 ? ? ?? ? ? ?B .雨、雪、霜 C .雪、露、雾 ? ? ? ? ? ?D .雨、雪、雹 图1为长江中游河段与某湖泊的水体交换示意图,图2为图1中Q 点河流水位和P 点湖泊水位随季节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依据图中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湖泊储水量最大的时间点是③ B .8月,PQ 河段流速最快 C.一年中,PQ 河段由P 流向Q 的时间长 D .10月,PQ 河段流向为P →Q 4.7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同时降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灌溉用水量增加 B .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 .河流上游来水量小 D.伏旱天气,降水量小 5.读下列气候统计图(图3),最可能出现在甲、乙、丙、丁四种气候区内的景观依次是 ①大片森林遭受破坏,大力发展油棕、可可、橡胶、甘蔗等热带栽培业; ②天然植物以耐旱的草类为主,开垦成的农田,则多为一望无际的麦田; ③夏季森林枝繁叶茂、浓荫密盖,秋天树叶转黄、转红,漫山斑斓多彩; ④羚羊、斑马等成群地觅食,外围则有狮子、花豹等肉食动物伺机猎食。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 ③④①② 6.图4为“某年赤道附近太平洋海面温度距平(与多年平均值的差)示意图”。据图分析,该 年 A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降水偏多 B .全球气候正常 C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降水偏多 D .秘鲁寒流加强 7.径流系数是指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城市化可能会提高区域径流系数,原因是 A .雨岛效应,降水增加 B .热岛效应,蒸发加强 C .硬地增加,下渗减弱 D .绿地减少,蒸腾减弱 读图5,已知M 地位于赤道,N 地比P 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纬线以内为极夜, 再过6小时,N 地迎来新的一天。回答8~9题。 图1 图2 图3 图4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这是我以前看书的时候的资料,好像是自己打的。想不起具体来源了。 可能不太全,凑合着用吧。 秦 汉 公元前221 年 公元前206 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基本国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政治上受道教影响,汉初-黄老之学清净无为 文学一片空白,今只能看到几篇散文,一些石铭文 西汉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辞赋。 政论文最为突出 秦代散文大低是歌颂帝王公德,秉受《诗经》 的“雅”“颂”风格。 西汉辞赋主要继承战国时期楚辞的余绪而发展起来的骚体赋 汉赋:汉武帝时开始繁盛大赋,再汉初还未形成 骚体赋:流行于汉高祖-汉武帝初,是楚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变种 汉初骚体赋的优秀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赋》 楚歌:汉初的韵文作品-楚声短歌。“楚声”是楚地民歌,其作者多为楚人。 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是楚声短歌的代表。 赋: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不歌而诵”;着重铺叙和描写而少抒情成分,于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 赋的结构多采用虚拟的人物的设为问答的形式。 大赋发轫于枚乘的《七法》,至武帝时,已产生了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等一批赋家。 魏晋以后把汉乐府保存的民歌称之为乐府,即乐府民歌的简称。 西汉后期和东汉初期的文学,词赋和散文是两种重要文体。 东汉前期,散文创造也较繁荣。内容上有较重的经学气和神学气,形式上成堆砌,排偶,模拟,繁缛,取向于类型化。 汉代文人诗歌不太发达

汉代最早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班固的《咏史》 贾谊-《过秦论》稀罕,政论文 司马相如,汉代最重要的一位大赋作家代表作-《子虚府》《上林赋》确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为以后的汉赋大家所相沿不改。 刘向-西汉后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其重要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书中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是记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史实的著名的杂 史散文 扬雄的代表作品-《甘泉赋》和《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包括《西都赋》《东都赋》 《论衡》从“疾虚妄”“求实诚”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当时的天道神权迷信 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见解,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记述了西汉200 余年的历史 《古诗十九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标志。作者多为失意文人。 建安以前无名氏的抒情诗,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汉赋兴盛演变和影响。 赋,西汉最流行的一种文学样式 旧时把汉赋看成汉代文学的代表,因而文学史上有“汉赋”的专称。 赋,最早在战国后期已经产生 汉赋的产生和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赋既有别于诗,又有别于文的一种独具特点又自成体系的文学体载。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与继承关系而言,赋的产生受到时代的制约。 章学诚《文史通义》概括地阐述了前代文体对赋的影响,大体指出了赋确是周诗,楚辞,寓言及个体散文交汇融通的产物。 赋是一种共诵读的文学样式 汉高祖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约70年间是汉赋形成期 骚体赋,篇幅多比较短小,内容多抒发作者的身世感慨,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 《七发》已脱骚体赋窠臼而在汉赋中首创一体成为一篇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先两汉文学)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先两汉文学 二、课程性质:必修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从上古到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并探讨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使学生较详细深入地了解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及作品。 3、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为以后中国文学史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作业。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 3学时/周,共计48学时;学分:3学分; 六、考试方式:闭卷 七、教学容要点与学时分配:

先文学(共30学时) 概说(2学时) 第一章上古文学(4学时)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上古文学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古代神话 思考题: 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神话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3、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4、神话的分类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重要名词: 劳动说神话山海经 第二章《诗经》(6学时)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第二节《诗经》的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 2、《国风》反映的主要容及其艺术特点。 3、《豳风·七月》的容及其叙事艺术。

4、《风·蒹葭》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风雅颂变风变雅赋比兴四家传诗六义 第三章先历史散文(6学时) 第一节散文的源流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思考题: 1、简述先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2、《左传》叙事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重要名词: 甲骨卜辞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编年体国别体 第四章先诸子散文(6学时) 第一节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论语》和《孟子》 第三节《庄子》 第四节《荀子》和《非子》 思考题: 1、诸子散文勃兴的原因。 2、《孟子》的文学特点。 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百家争鸣寓言语录体

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 1.有人说:“任何七个连续整数中一定有质数”。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这句话是错的:()。 2.某商贩以10元30张的价格买进若干张贺卡,又以4元10张的价格卖出,共赚了120元。他一共买进了()张贺卡。 3.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后来擦掉其中一个,剩下的平均数是10.8。那么被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 4.两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满了糖水,一个瓶中糖与水的比是3:1,另一个瓶中糖与水的比是4:1,若把两瓶糖水混合,混合后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 5.若两个自然数之和是296,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37,则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和)或(和)。 5 6.将图1所示三角形沿虚线折叠,得到图2所示的多边形,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的。已 7知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则图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图1图2 7.一个合唱队共有63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成员,通知采用打电话的方式,如果:每分钟可以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要花()分钟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8.小赵给大家猜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张说:“它是84261.”小王说:“它是26048.”小李说:“它是49280.”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数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现在,你们每人都猜对了位置不相邻的两个数字。”这个五位数是()。 9.如图,一共有()个圆,如果把连在一起的两个圆称为一对,那么图中相连的圆一共有()对。 10.计算6和1.2;3和1.5这两组数的和与积。 (1)每组中两个数的和与积之间有怎样的规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学时:102学时学分:6分 理论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广告 大纲执笔下:刘运好胡传志俞晓红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广告专业本科阶段必修课程。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 (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 (5)提纲中加 * 号的为背诵篇目。 3、课程教学改革 (1)正确理解文本,是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 (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3)推行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经典、难点的作品列为讲授内容,而将次要的易懂的作品列为自学内容。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学期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品选(34学时) 一、《诗经·关雎》*(1课时) 1、关于《关雎》的主题; 2、关于抒情主人公。 3、《关雎》艺术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思考题:《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 二、《诗经·伯兮》*(1课时) 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 2、《伯兮》的艺术: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决赛)

最新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决赛) 小学数学 一、填空题。(共30分) 1.有人说:“任何七个连续整数中一定有质数”。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这句话是错的:( )。 2.某商贩以10元30张的价格买进若干张贺卡,又以4元10张的价格卖出,共赚了120元。他一共买进了 ( )张贺卡。 3.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后来擦掉其中一个,剩下的平均数是10.8。那么被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 )。 4.两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满了糖水,一个瓶中糖与水的比是3:1,另一个瓶中糖与水的比是4:1,若把两瓶糖水混合,混合后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 )。 5.若两个自然数之和是296,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37,则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 和 ) 或( 和 )。 6.将图1所示三角形沿虚线折叠,得到图2 所示的多边形,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的75。已知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则图1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图1 图2 7.一个合唱队共有63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成员,通知采用打电话的方式,如果:每分钟可以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要花( )分钟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8.小赵给大家猜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张说:“它是84261.”小王说:“它是26048.”小李说:“它是49280.”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数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现在,你们每人都猜对了位置不相邻的两个数字。”这个五位数是( )。 9.如图,一共有( )个圆,如果把连在一起的两个圆称为一对,那么 密 封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学校 考试号 姓 名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春秋:《诗经》、《论语》、《左传》、《孙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几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歌谣,里面有不少古代劳动人民的创作。选入课本的有《硕鼠》、《伐檀》。 ??《论语》--为孙子弟子编纂,是记录孙子言行的语录体作品。孙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课本选入《论语六则》。??《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左传》也称《左氏春秋》,选入课本的有《曹刿论战》。 ??《孙子》--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名的军事著作,共十三篇。作者孙武,春秋时齐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选入课本的有《谋攻》。?? ??战国: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国语》、屈原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孟子》,这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书。选入课本的有《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墨子--名墨,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和墨家子弟和后辈学生著有《墨子》一书。选入课本的有《公输》。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荀子》里,选入课本的有《劝学》。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选入课本的有《庖丁解牛》。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选入课本的有《郑人买履》、《扁鹊见蔡桓公》。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叫的他的门客们编写的,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选入课本的有《刻舟求剑》、《察今》。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寂著。书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选入课本的有《愚公移山》。 ??战国策--是西汉族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选入课本的有《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选入课本的有《国殇》。 ?? ??汉:司马迁、贾谊、王充、《孔雀东南飞》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代码804)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代码804)真题及详解(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宝卷 答:宝卷是中国民间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至明代才有宝卷之名,采用说唱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的一种说唱形式文学。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内容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以佛经故事最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今存《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普明和尚所作。明清以来,取材民间故事的宝卷日渐流行。最为后世所知的有《梁山伯宝卷》、《药名宝卷》等200余种。形式上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间以散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脂评本 答:脂评本是指《红楼梦》八十回本。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刊本问世以前,这部长篇小说以八十回本的形式在群众中流传。这种钞本除正文外,大多附有符种形式的批注,有回首总批、眉批、夹注、正文下面的双行批注、回末总批等,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这种八十回的抄本系统,就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 3.临川四梦 答:临川四梦是明代传奇作品,又称“玉茗堂四梦”。它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是作者对个人旧作《紫箫记》的加工、改写,表现霍

小玉、李十郎在爱情上的坚贞;《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南柯记》、《邯郸记》是汤显祖的晚年作品,分别取材于庸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宦海风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4.元嘉体 答:元嘉体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其特点是注意描绘山水,讲究对偶,在宋文帝元嘉年间为一时风气,故名之。代表作家有颜延之、鲍照和谢灵运等。谢灵运擅长写山水诗,以辞藻富赡,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著称;颜延之以侍宴、应制之作居多,其特点是典雅、凝炼,往往雕琢过甚,用典过多,虽亦有写景之句,常有“雕缋满眼”之弊;鲍照作品以乐府诗为最有名,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远胜颜、谢。他乐府以外的一些诗则较重辞藻,与颜、谢相近,其特点是以奇险取胜。 5.永嘉四灵 答:永嘉四灵是指南宋时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四灵”,并曾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四灵”或为布衣,或任微职,都是命运落拓的贫寒之士。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艺术上专学贾岛,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因而内容贫弱,风格不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