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危险废物和处置方案

控制危险废物和处置方案

控制危险废物和处置方案
控制危险废物和处置方案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序言本公约缔约国,意识到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及其越境转移对人类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铭记着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产生、其复杂性和越境转移的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日趋严重,又铭记着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这类废物的危害的最有效方法是把其产生的数量和(或)潜在危害程度减至最低限度,深信各国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管理包括其越境转移和处置符合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目的,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注意到各国应确保产生者必须以符合环境保护的方式在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运输和处置方面履行义务,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充分确认任何国家皆享有禁止来自外国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其领土或在其领土内处置的主权权利,又确认人们日益盼望禁止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处置,深信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应尽量在符合对环境无害的有效管理下,在废物产生国的国境内处置,又意识到这类废物从产生国到任何其他国家的越境转移应仅在进行此种转移不致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并遵照本公约各项规定的情况下才予以许可,认为加强对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控制将起到鼓励其无害于环境的处置和减少其越境转移量的作用,深信各国应采取措施,适当交流有关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来往于那些国家的越境转移的资料并控制此种转移,注意到一些国际和区域协定已处理了危险货物过境方面保护和维护环境的问题,考虑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1972年,斯德哥尔摩)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理事会1987年6月17日第14/30号决定通过的《关于危险废物环境无害管理的开罗准则和原则》、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问题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于1957年拟定后,每两年订正一次)、在联合国系统内通过的有关建议、宣言、文书和条例以及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内部所做的工作

和研究,铭记着联合国大会第三十七届(1982年)会议所通过的《世界大自然宪章》的精神、原则、目标和任务乃是保护人类环境和养护自然资源方面的道德准则,申明各国有责任履行其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环境的国际义务并按照国际法承担责任,确认在一旦发生对本公约或其任何议定书条款的重大违反事件时,则应适用有关的国际条约法的规定,意识到必须继续发展和实施无害于环境的低废技术、再循环方法、良好的管理制度,以便尽量减少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产生,又意识到国际上日益关注严格控制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必要性,以及必须尽量把这类转移减少到最低限度,对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中存在的非法运输问题表示关切,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管理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能力有限,并确认有必要按照开罗准则和环境署理事会关于促进环境保护技术的转让的第14/16号决定的精神,促进特别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以便对于本国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行无害管理,并确认应该按照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建议从事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运输,并深信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应仅仅在此种废物的运输和最后处置对环境无害的情况下才给予许可,决心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其免受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产生和管理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兹协议如下:

第一条本公约的范围1.为本公约的目的,越境转移所涉下列废物即为“危险废物”:(a)属于附件一所载任何类别的废物,除非它们不具备附件三所列的任何特性;(b)任一出口、进口或过境缔约国的国内立法确定为或视为危险废物的不包括在(a)项内的废物。2.为本公约的目的,越境转移所涉载于附件二的任何类别的废物即为“其他废物”。3.由于具有放射性而应由专门适用于放射性物质的国际管制制度包括国际文书管辖的废物不属于本公约的范围。4.由船舶正常作业产生的废物,其排放已由其

他国际文书作出规定者,不属于本公约的范围。

第二条定义为本公约的目的:1.“废物”是指处置的或打算予以处置的或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加以处置的物质或物品;2.“管理”是指对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包括对处置场所的事后处理;3.“越境转移”是指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从一国的国家管辖地区移至或通过另一国的国家管辖地区的任何转移,或移至或通过不是任何国家的国家管辖地区的任何转移,但该转移须涉及至少两个国家;4.“处置”是指本公约附件四所规定的任何作业;5.“核准的场地或设施”是指经该场地或设施所在国的有关当局授权或批准从事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处置作业的场地或设施;6.“主管当局”是指由一缔约国指定在该国认为适当的地理范围内负责接收第六条所规定关于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通知及任何有关资料并负责对此类通知作出答复的一个政府当局;7.“联络点”是指第五条所指一缔约国内负责接收和提交第13和第15条所规定的资料的一个实体;8.“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环境无害管理”是指采取一切可行步骤,确保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管理方式将能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其免受这类废物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9.“在一国国家管辖下的区域”是指任何陆地、海洋或空间区域,在该区域范围内一国按照国际法就人类健康或环境的保护方面履行行政和管理上的责任;10.“出口国”是指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越境转移起始或预定起始的缔约国;11.“进口国”是指作为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进行或预定进行越境转移的目的地的缔约国,以便在该国进行处置,或装运到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区域内进行处置;12.“过境国”是指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转移中通过或计划通过的除出口国或进口国之外的任何国家;13.“有关国家”是指出口缔约国或进口缔约国,或不论是否缔约国的任何过境国;14.“人”是指任何自然人或法人;15.“出口

者”是指安排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出口、在出口国管辖下的任何人;16.“进口者”是指安排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进口、在进口国管辖下的任何人;17.“承运人”是指从事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运输的任何人;18.“产生者”是指其活动产生了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任何人,或者,如果不知此人为何人,则指拥有和(或)控制着那些废物的人;19.“处置者”是指作为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装运的收货人并从事该废物处置作业的任何人;20.“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由一些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它得到其成员国授权处理与本公约有关的事项,并经按照其内部程序正式授权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正式确认或加入本公约;21.“非法运输”是指第九条所指的对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任何越境转移。

第三条国家对危险废物的定义1.每一缔约国在成为本公约缔约国的6个月内,应将附件一和附件二所列之外的、但其国家立法视为或确定为危险废物的废物名单连同有关适用于这类废物的越境转移程序的任何规定通知本公约秘书处。2.每一缔约国应随后将它依据第1款提供的资料的任何重大变更情况通知秘书处。3.秘书处应立即将它依据第1和第2款收到的资料通知所有缔约国。4.各缔约国应负责将秘书处递送的第3款之下的资料提供给本国的出口者。

第四条一般义务1.(a)各缔约国行使其权利禁止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进口处置时,应按照第13条的规定将其决定通知其他缔约国。(b)各缔约国在接获按照以上(a)项发出的通知后,应禁止或不许可向禁止这类废物进口的缔约国出口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c)对于尚未禁止进口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进口国,在该进口国未以书面同意某一进口时,各缔约国应禁止或不许可此类废物的出口。2.各缔约国应采取适

当措施:(a)考虑到社会、技术和经济方面,保证将其国内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减至最低限度;(b)保证提供充分的处置设施用以从事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环境无害管理,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在可能范围内,这些设施应设在本国领土内;(c)保证在其领土内参与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管理的人员视需要采取步骤,防止在这类管理工作中产生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污染,并在产生这类污染时,尽量减少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d)保证在符合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环境无害和有效管理下,把这类废物越境转移减至最低限度,进行此类转移时,应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免受此类转移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e)禁止向属于一经济和(或)政治一体化组织而且在法律上完全禁止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进口的某一缔约国或一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口此类废物,或者,如果有理由相信此类废物不会按照缔约国第一次会议决定的标准以环境无害方式加以管理时,也禁止向上述国家进行此种出口;(f)规定向有关国家提供附件五—A所要求的关于拟议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资料,详细说明拟议的转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g)如果有理由相信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将不会以对环境无害的方式加以管理时,防止此类废物的进口;(h)直接地并通过秘书处同其他缔约国和其他有关组织合作从事各项活动,包括传播关于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资料,以期改善对这类废物的环境无害管理并防止非法运输。3.各缔约国认为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非法运输为犯罪行为。4.各缔约国应采取适当的法律、行政和其他措施,以期实施本公约的各项规定,包括采取措施以防止和惩办违反本公约的行为。5.缔约国应不许可将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从其领土出口到非缔约国,亦不许可从一非缔约国进口到其领土。6.各缔约国协议不许可将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出口到南纬60°以南的区域处置,不论此类废物是否涉及越境转移。7.此外,各缔约国还应:(a)禁止在其国家管辖下所有的人从事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运输或处置工作,但得到授权

或许可从事这类工作的人不在此限;(b)规定涉及越境转移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须按照有关包装、标签和运输方面普遍接受和承认的国际规则和标准进行包装、标签和运输,并应适当计及国际上公认的有关惯例;(c)规定在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中,从越境转移起点至处置地点皆须随附一份转移文件。8.每一缔约国应规定,拟出口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必须以对环境无害的方式在进口国或他处处理。公约所涉废物的环境无害管理技术准则应由缔约国在其第一次会议上决定。9.各缔约国应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仅在下列情况下才予以许可:(a)出口国没有技术能力和必要的设施、设备能力或适当的处置场所以无害于环境而且有效的方式处置有关废物;(b)进口国需要有关废物作为再循环或回收工业的原材料;(c)有关的越境转移符合由缔约国决定的其他标准,但这些标准不得背离本公约的目标。10.产生危险废物的国家遵照本公约以环境无害方式管理此种废物的义务不得在任何情况下转移到进口国或过境国。11.本公约不妨碍一缔约国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而实施与本公约条款一致并符合国际法规则的其他规定。12.本公约的任何规定不应在任何方面影响按照国际法确定的各国对其领海的主权,以及按照国际法各国对其专属经济区及其大陆架拥有的主权和管辖权,以及按照国际法规定并在各有关国际文书上反映的所有国家的船只和飞机所享有的航行权和自由。13.各缔约国应承担定期审查是否可能把输往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数量和(或)污染潜力减低。

第五条指定主管当局和联络点各缔约国应为促进本公约的实施:1.指定或设立一个或一个以上主管当局以及一个联络点。过境国则应指定一个主管当局接受通知书。2.在本公约对本国生效后3个月内通知本公约秘书处,说明本国已指定哪些机构作为

本国的联络点和主管当局。3.在作出变动决定的1个月内,将其有关根据以上第2款所指定机构的任何变动通知本公约秘书处。

第六条缔约国之间的越境转移1.出口国应将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任何拟议的越境转移书面通知或要求产生者或出口者通过出口国主管当局的渠道以书面通知有关国家的主管当局。该通知书应以进口国可接受的一种语文载列附件五—A所规定的声明和资料。仅需向每个有关国家发送一份通知书。2.进口国应以书面答复通知者,表示无条件或有条件同意转移、不允许转移、或要求进一步资料。进口国最后答复的副本应送交有关缔约国的主管当局。3.出口缔约国在得到书面证实下述情况之前不应允许产生者或出口者开始越境转移:(a)通知人已得到进口国的书面同意;并且(b)通知人已得到进口国证实存在一份出口者与处置者之间的契约协议,详细说明对有关废物的环境无害管理办法。4.每一过境缔约国应迅速向通知人表示收到通知。它可在收到通知后60天内以书面答复通知人表示无条件或有条件同意转移、不允许转移、或要求进一步资料。出口国在收到过境国的书面同意之前,应不准许开始越境转移。不过,如果在任何时候一缔约国决定对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过境转移一般地或在特定条件下不要求事先的书面同意,或修改它在这方面的要求,该国应按照第十三条立即将此决定通知其他缔约国。在后一情况下,如果在过境国收到某一通知后60天内,出口国尚未收到答复,出口国可允许通过该过境国进行出口。5.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在该废物只被:(a)出口国的法律确定为或视为危险废物时,对进口者或处置者及进口国适用的本条第9款的各项要求应分别比照适用于出口者和出口国;(b)进口国或进口和过境缔约国的法律确定为或视为危险废物时,对出口者和出口国适用的本条第1、3、4、6款应分别比照适用于进口者或处置者和进口国;(c)过境缔约国的法律确定为或视为危

险废物时,第4款的规定应对该国适用。6.出口国可经有关国家书面同意,在具有同一物理化学特性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通过出口国的同一出口海关并通过进口国的同一进口海关——就过境而言,通过过境国的同一进口和出口海关——定期装运给同一个处置者的情况下,允许产生者或出口者使用一总通知。7.有关国家可书面同意使用第6款所指的总通知,但须提供某些资料,例如关于预定装运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确切数量或定期清单。8.第6和第7款所指的总通知和书面同意可适用于最多在12个月期限内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多次装运。9.各缔约国应要求每一个处理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人在发送或收到有关危险废物时在运输文件上签名。缔约国还应要求处置者将他已收到危险废物的情况,并在一定时候将他完成通知书上说明的处置的情况通知出口者和出口国主管当局。如果出口国内部没有收到这类资料,出口国主管当局或出口者应将该情况通知进口国。10.本条所规定的通知和答复皆应递送有关缔约国的主管当局或有关非缔约国的适当政府当局。11.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任何越境转移都应有保险、保证或进口或过境缔约国可能要求的其他担保。

第七条从一缔约国通过非缔约国的越境转移本公约第六条第1款应比照适用于从一缔约国通过非缔约国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

第八条再进口的责任在有关国家遵照本公约规定已表示同意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未能按照契约的条件完成的情况下,如果在进口国通知出口国和秘书处之后90天内或在有关国家同意的另一期限内不能作出环境上无害的处置替代安排,出口国应确保出口者将废物运回出口国。为此,出口国和任何过境缔约国不应反对、妨碍或阻止该废物运回出口国。

第九条非法运输1.为本公约的目的,任何下列情况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a)没有依照本公约规定向所有有关国家发出通知;或(b)没有依照本公约规定得到一个有关国家的同意;或(c)通过伪造、谎报或欺诈而取得有关国家的同意;或(d)与文件所列材料不符;或(e)违反本公约以及国际法的一般原则,造成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蓄意处置(例如倾卸),均应视为非法运输。2.如果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由于出口者或产生者的行为而被视为非法运输,则出口国应确保在被告知此种非法运输情况后30天内或在有关国家可能商定的另一期限内,将有关的危险废物作出下述处理:(a)由出口者或产生者或必要时由它自己运回出口国,如不可行,则(b)按照本公约的规定另行处置。为此目的,有关缔约国不应反对、妨碍或阻止将那些废物退回出口国。3.如果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由于进口者或处置者的行为而被视为非法运输,则进口国应确保在它知悉此种非法运输情况后30天内或在有关国家可能商定的另一期限内,由进口者或处置者或必要时由它自己将有关的危险废物以对环境无害方式加以处置。为此目的,有关的缔约国应进行必要的合作,以便以环境无害的方式处置此类废物。4.如果非法运输的责任既不能归于出口者或产生者,也不能归于进口者或处置者,则有关缔约国或其他适当的缔约国应通过合作,确保有关的危险废物尽快以对环境无害的方式在出口国或进口国或在其他适宜的地方进行处置。5.每一缔约国应采取适当的国家/国内立法,防止和惩办非法运输。各缔约国应为实现本条的目标而通力合作。

第十条国际合作1.各缔约国应互相合作,以便改善和实现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环境无害管理。2.为此,各缔约国应:(a)在接获请求时,在双边或多边的基础

上提供资料,以期促进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环境无害管理,包括协调对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适当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b)合作监测危险废物的管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c)在不违反其国家法律、条例和政策的情况下,合作发展和实施新的环境无害低废技术并改进现行技术,以期在可行范围内消除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产生,求得确保其环境无害管理的更实际有效的办法,其中包括对采用这类新的或改良的技术所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果的研究;(d)在不违反其国家法律、条例和政策的情况下,就转让涉及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无害环境管理的技术和管理体制方面积极合作。它们还应合作建立各缔约国特别是那些在这方面可能需要并要求技术援助的国家的技术能力;(e)合作制定适当的技术准则和(或)业务规范。3.各缔约国应采取适当手段从事合作,以协助发展中国家执行第4条第2款(a)、(b)和(c)项。4.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鼓励各缔约国之间和有关国际组织之间进行合作,以促进特别是提高公众认识,发展对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无害管理和采用新的低废技术。

第十一条双边、多边和区域协定1.尽管有第四条第5款的规定,各缔约国可同其他缔约国或非缔约国缔结关于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双边、多边或区域协定或协议,只要此类协定或协议不减损本公约关于以对环境无害方式管理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要求。这些协定或协议应特别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对无害于环境方面作出的规定不应低于本公约的有关规定。2.各缔约国应将第1款所指的任何双边、多边和区域协定和协议,以及它们在本公约对其生效之前缔结的旨在控制纯粹在此类协定的缔约国之间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双边、多边和区域协定和协议通知秘书处。本公约各条款不应影响遵照此种协定进行的越境转移,只要此种协定符合本公约关于以对环境无害的方式管理危险废物的要求。

第十二条关于责任问题的协商各缔约国应进行合作,以期在可行时尽早通过一项议定书,就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和处置所引起损害的责任和赔偿方面制定适当的规则和程序。

第十三条递送资料1.各缔约国应保证,一旦获悉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过程中发生意外,可能危及其他国家的人类健康和环境时,立即通知有关国家。2.各缔约国应通过秘书处彼此通知下列情况:(a)依照第五条作出的关于指定主管当局和(或)联络点的更动;(b)依照第三条作出的国家对于危险废物的定义的修改;和尽快告知,(c)由它们作出的全部或局部不同意将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进口到它们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地区内处置的决定;(d)由它们作出的、限制或禁止出口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决定;(e)由本条第4款所要求的任何其他资料。3.各缔约国在符合其国家法律和规章的情形下,应通过秘书处向依照第十五条设立的缔约国会议于每个日历年年底以前提交一份关于前一日历年的报告,其中包括下列资料:(a)它们依照第五条指定的主管当局和联络点;(b)关于与它们有关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的资料,包括(1)所出口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数量、种类、特性、目的地、过境国、以及在对通知的答复中说明的处置方法;(2)所进口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数量、种类和特性、来源及处置方法;(3)未按原定方式进行的处置;(4)为了减少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数量而作出的努力;(c)它们为了执行本公约而采取的措施;(d)它们汇编的关于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产生、运输和处置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的现有合格统计资料;(e)依照本公约第11条缔定的双边、多边和区域协定及协议;(f)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以及所采取的

处理措施;(g)在它们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地区采用的各种处置方法;(h)为了发展出减少和(或)消除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产生的技术而采取的措施;(i)缔约国会议将视为有关的其他事项。4.各缔约国在符合其国家法律和条例的情况下,在某一缔约国认为其环境可能受到某一越境转移的影响而请求这样做时,应保证将关于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任何越境转移的每一份通知及其答复的副本送交秘书处。

第十四条财务方面1.各缔约国同意,根据各区域和分区域的具体需要,应针对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管理并使其产生减至最低限度,建立区域的或分区域的培训和技术转让中心。各缔约国应就建立适当的自愿性筹资机制作出决定。2.各缔约国应考虑建立一循环基金,以便对一些紧急情况给予临时支援,尽量减少由于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或其处置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害。

第十五条缔约国会议1.缔约国会议特此设立。缔约国会议的第一次会议应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于本公约生效后1年内召开。其后的缔约国会议常会应依照第一次会议所规定的时间按期举行。2.缔约国会议可于其认为必要的其他时间举行非常会议;如经任何缔约国书面请求,由秘书处将该项请示转致各缔约国后6个月内至少有1/3缔约国表示支持时,亦可举行非常会议。3.缔约国会议应以协商一致方式商定和通过其本身的和它可能设立的任何附属机构的议事规则和财务细则,以便确定特别是本公约下各缔约国的财务参与办法。4.各缔约国在其第一次会议上,应审议为协助履行其在本公约范围内保护和维护海洋环境方面的责任所需的任何其他措施。5.缔约国会议应不断地审查和评价本公约的有效执行,同时应:(a)促进适当政策、战略和措施的协调,以尽量减少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损害;(b)视需要审

议和通过对本公约及其附件的修正,除其他外,应考虑到现有的科技、经济和环境资料;(c)参照本公约实施中以及第十一条所设想的协定和协议的运作中所获的经验,审议并采取为实现本公约宗旨所需的任何其他行动;(d)视需要审议和通过议定书;(e)成立为执行本公约所需的附属机构。6.联合国及其各专门机构以及任何非本公约缔约国的国家,均可派观察员出席缔约国会议。任何其他组织或机构,无论是国家或国际性质、政府或非政府性质,只要在与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有关的领域具有资格,并通知秘书处愿意以观察员身份出席缔约国会议,在此情况下,除非有至少1/3的出席缔约国表示反对,都可被接纳参加。观察员的接纳与参加应遵照缔约国通过的议事规则处理。7.缔约国会议应于本公约生效3年后并至少在其后每6年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于认为必要时,参照最新的科学、环境、技术和经济资料,审议是否全部或局部禁止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

第十六条秘书处1.秘书处的职责如下:(a)为第十五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会议作出安排并提供服务;(b)根据按第三、四、六、十一和十三条收到的资料,根据从第15条规定成立的附属机构的会议得来的资料,以及在适当时根据有关的政府间和非政府实体提供的资料,编写和提交报告;(c)就执行其本公约规定的职责进行的各项活动编写报告,提交缔约国会议;(d)保证同其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必要的协调,特别是为有效地执行其职责而订定所需的行政和契约安排;(e)同各缔约国按本公约第五条规定设立的联络点和主管当局进行联系;(f)汇编各缔约国批准可用来处置其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本国场地和设施的资料并将此种资料分发各缔约国;(g)从缔约国收取并向它们传递下列资料:—技术援助和培训的来源;—现有的科学和技术专门知识;—咨询意见和专门技能的来源;和—可得的资源情况以期于接到请求时,就下列

方面向缔约国提供援助:—本公约通知事项的处理;—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管理;—涉及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环境无害技术,例如低废和无废技术;—处置能力和场所的评估;—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监测;和—紧急反应;(h)根据请求,向缔约国提供具有该领域必要技术能力的顾问或顾问公司的资料,以便这些顾问或公司能够帮助它们审查某一越境转移通知,审查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装运情况是否与有关的通知相符,和(或)在它们有理由认为有关废物的处理方式并非对环境无害时,审查拟议的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的处置设施是否不对环境造成危害。任何此种审查涉及的费用不应由秘书处承担;(i)根据请求,帮助缔约国查明非法运输案件,并将它收到的有关非法运输的任何资料立即转告有关缔约国;(j)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与各缔约国以及与有关的和主管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以便提供专家和设备,迅速援助有关国家;(k)履行缔约国会议可能决定的与本公约宗旨有关的其他职责。2.在依照第十五条举行的缔约国会议第一次会议结束之前,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暂时履行秘书处职责。3.缔约国会议应在其第一次会议上从已经表示愿意执行本公约规定的秘书处职责的现有合格政府间组织之中指定某一组织作为秘书处。在这次会议上,缔约国会议还应评价临时秘书处特别是执行以上第1款所述职责的情况,并决定适宜于履行那些职责的组织结构。

第十七条公约的修改1.任何缔约国可对本公约提出修正案,议定书的任何缔约国可对该议定书提出修正案。这种修正,除其他外,应适当考虑到有关的科学和技术方面。2.对本公约的修正案应在缔约国会议的一次会议上通过。对任何议定书的修正应于该议定书的缔约国会议上通过。对本公约或任何议定书建议的任何修正案案文,除在有关议定书里另有规定外,应由秘书处至迟于准备通过修正案的会议6个月以前送交各缔约国。秘书处亦应将建议的修正送交本公约的签署国,以供参考。3.各缔约国应尽

量以协商一致方式对本公约的任何修正达成协议。如果尽了一切努力谋求一致意见而仍然未能达成协议,则最后的办法是以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国的3/4多数票通过修正案。通过的修正应由保存人送交所有缔约国,供其批准、核准、正式确认或接受。4.以上第3款内说明的程序应适用于对任何议定书的修正,唯一不同的是这种修正的通过只需要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国的2/3多数票。5.修正的批准、核准、正式确认或接受文书应交保存人保存。依照以上第3或第4款通过的修正,除非有关议定书里另有规定,应于保存人接得至少3/4接受修正的缔约国的批准、核准、正式确认或接受文书之后第90天,在接受修正的各缔约国之间开始生效。任何其他缔约国存放其对修正的批准、核准、正式确认或接受文书90天之后,修正对它生效。6.为本条的目的,“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国”一语,是指在场投赞成票或反对票的缔约国。

第十八条附件的通过和修正1.本公约或任何议定书的附件应成为本公约或该议定书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凡提及本公约或其议定书时,亦包括其任何附件在内。这种附件只限于科学、技术和行政事项。2.除任何议定书就其附件另有规定者外,本公约的增补附件或一项议定书的附件的提出、通过和生效,应适用下列程序:(a)本公约及其议定书的附件应依照第十七条第2、3和4款规定的程序提出和通过;(b)任何缔约国如果不能接受本公约的某一增补附件或其作为缔约国的任何议定书的某一附件,应于保存人就其通过发出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将此情况书面通知保存人。保存人应于接到任何此种通知后立即通知所有缔约国。一缔约国可于任何时间以接受文书代替前此的反对声明,有关附件即对它生效;(c)在保存人发出通知之日起满6个月之后,该附件应即对未曾依照以上(b)项规定发出通知的本公约或任何有关议定书的所有缔约国生效。3.本公约附件或任何议定书附件的修正案的提出、通过

和生效,应遵照本公约附件或议定书附件的提出、通过和生效所适用的同一程序。附件及其修正,除其他外,应适当考虑到有关的科学和技术方面。4.如果一个增补附件或对某一附件的修正,涉及对本公约或对任何议定书的修正,则该增补附件或修正后的附件应于对本公约或对该议定书的修正生效以后才能生效。

第十九条核查任何缔约国如有理由相信另一缔约国正在作出或已作出违背其公约义务的行为,可将该情况通知秘书处,并应同时立即直接地或通过秘书处通知被指控的一方。所有有关资料应由秘书处送交各缔约国。

第二十条争端的解决1.缔约国之间就本公约或其任何议定书的解释、适用或遵守方面发生争端时,有关缔约国应通过谈判或以它们自行选定的任何其他和平方式谋求争端的解决。2.如果有关缔约国无法以上款所述方式解决争端,在争端各方同意的情况下,应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或按照关于仲裁的附件六所规定的条件提交仲裁。不过,不能就将该争端提交国际法院或提交仲裁达成共同协议,并不免除争端各方以第1款所指方式继续谋求其解决的责任。3.在批准、接受、核准、正式确认或加入本公约时或其后的任何时候,一个国家或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声明,它承认对接受同样义务的任何缔约国而言,下列办法为强制性的当然办法并无需订立特别协定:(a)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和(或)(b)按照附件六所规定的程序进行仲裁。此种声明应以书面通知秘书处,秘书处应转告各缔约国。

第二十一条签字本公约应于1989年3月22日在巴塞尔,并从1989年3月23日起至1989年6月30日在伯尔尼瑞士外交部,并从1989年7月1日起

至1990年3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供各国、由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代表纳米比亚以及由各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签字。

第二十二条批准、接受、正式确认或核准1.本公约须由各国和由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代表纳米比亚批准、接受或核准并由各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正式确认或核准。批准、接受、正式确认或核准的文书应交由保存人保存。2.以上第1款所指的任何组织如成为本公约的缔约方而该组织并没有任何一个成员国是缔约国,则该缔约组织应受本公约规定的一切义务的约束。如这种组织的一个或更多个成员国是本公约的缔约国,则该组织及其成员国应就履行其本公约义务的各自责任作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织和成员国不应同时有权行使本公约规定的权利。3.以上第1款所指的组织应在其正式确认或核准文书中声明其对本公约所涉事项的职权范围。这些组织也应将其职权范围发生任何重大变化的情况通知保存人,后者应转告各缔约国。

第二十三条加入1.本公约应自公约签署截止日期起开放供各国、由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代表纳米比亚以及由各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加入。加入书应交由保存人保存。2.上文第1款中所指的组织应在其加入文书内声明它们对本公约所涉事项的职权范围。这些组织也应将其职权范围发生任何重大变化的情况通知保存人。3.第二十二条第2款的规定应适用于加入本公约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二十四条表决权1.除第2款之规定外,本公约每一缔约国应有一票表决权。2.各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于按第二十二条第3款和第二十三条第2款规定属于其职权范围的事项行使表决权时,其票数相当于其作为本公约或有关议定书的缔约

国的成员国数目。如果这些组织的成员国行使其表决权,则该组织就不应行使其表决权,反之亦然。

第二十五条生效1.本公约应于第20份批准、接受、正式确认、核准或加入文书交存之日以后第90天生效。2.对于在交存第20份批准、接受、核准、正式确认或加入文书之日以后批准、接受、核准或正式确认本公约或加入本公约的每一国家或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本公约应于该国或该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批准、接受、核准、正式确认或加入文书交存之日以后第90天生效。3.为以上第1和第2款的目的,一个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交存的任何文书不应被视为该组织的成员国交存的文书以外的附加文书。

第二十六条保留和声明1.不得对本公约作出任何保留或例外。2.本条第1款的规定并不排除某一国家或政治和(或)经济一体化组织在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本公约时,除其他外,为使其法律和条例与本公约的规定协调一致而作出无论何种措词或名称的宣言或声明,只要此种宣言或声明的意旨不是排除或改变本公约条款适用于该国时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七条退出1.在本公约对一缔约国生效之日起3年之后的任何时间,该缔约国经向保存人提出书面通知,得退出本公约。2.退出应在保存人接到退出通知起1年后生效,或在退出通知上指明的一个较后日期生效。

第二十八条保存人联合国秘书长为本公约及其任何议定书的保存人。

第二十九条作准文本本公约的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原本均为作准文本。为此,下列全权代表,经正式授权,在本公约上签字,以昭信守。附件一:应加控制的废物类别

废物组别Y1从医院、医疗中心和诊所的医疗服务中产生的临床废物Y2从药品的生产和制作中产生的废物Y3废药物和废药品Y4从生物杀伤剂和植物药物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废物Y5从木材防腐化学品的制作、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废物Y6从有机溶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废物Y7从含有氰化物的热处理和退火作业中产生的废物Y8不适合原来用途的废矿物油Y9废油/水、烃/水混合物乳化液Y10含有或沾染多氯联苯(PCBs)和(或)多氯三联苯

(PCTs)和(或)多溴联苯(PBBs)的废物质和废物品Y11从精炼、蒸馏和任何热解处理中产生的废焦油状残留物Y12从油墨、染料、颜料、油漆、真漆、罩光漆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废物Y13从树脂、胶乳、增塑剂、胶水/胶合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废物Y14从研究和发展或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尚未鉴定的和(或)新的并且对人类和(或)环境的影响未明的化学废物Y15其他立法未加管制的爆炸性废物Y16从摄影化学品和加工材料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废物Y17从金属和塑料表面处理产生的废物Y18从工业废物处置作业产生的残余物含有下列成分的废物:Y19金属羰基化合物Y20铍;铍化合物Y21六价铬化合物Y22铜化合物Y23锌化合物Y24砷;砷化合物Y25硒;硒化合物Y26镉;镉化合物Y27锑;锑化合物Y28碲;碲化合物Y29汞;汞化合物Y30铊;铊化合物Y31

铅;铅化合物Y32无机氟化合物(不包括氟化钙)Y33无机氰化物Y34酸溶液或固态酸Y35碱溶液或固态碱Y36石棉(尘和纤维)Y37有机磷化合物Y38有机氰化物Y39酚;酚化合物包括氯酚类Y40醚类Y41卤化有机溶剂Y42有机溶剂(不包括卤化溶剂)Y43任何多氯苯并呋喃同系物Y44任何多氯苯并二■英同系物Y45有机卤化合物(不包括其他在本附件内提到的物质,例如,Y39、Y41、Y42、Y43、Y44)附件二:须加特别考虑的废物类别Y46从住家收集的废物Y47从焚化住家废物产生的残余物附件三:危险特性的清单联合国等级*编号特性与联合国关于危险物品运输的建议(ST/SG/AC.10/1/Rev.1,联合国,纽约1988年)所包含的危险等级编号系统相符。

1HI爆炸物

爆炸物或爆炸性废物是固态或液态物质或废物(或混合物或混合废物),其本身能以化学反应产生足以对周围造成损害的温度、压力和速度的气体。

3H3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在不超过60.5℃温度的闭杯试验或不超过65.6℃的开杯试验中产生易燃蒸汽的)液体、或混合液体、或含有溶解或悬浮固体的液体(例如,油漆、罩光漆、真漆等,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归于别类的物质或废物)。(由于开杯和闭杯试验的结果不能作精确比较,甚至同类试验的个别结果都往往有差异,因此斟酌这种差异,作出与以上数字不同的规定,仍然符合本定义的精神。)

4.1H4.1易燃固体

在归类为爆炸物之外的某些固体或固体废物,在运输中遇到的某些情况下容易起火,或由于磨擦可能引起或助成起火。

危险废物处置服务协议完整样本

危险废物处置服务协议完整样本 危险废物处置服务协议完整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 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危险废物处置服务协议环保审批号::合同编制号::委托方::(以 下简称“甲方”)地址::企业代码::受托方::广东龙善环保高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大道82078号兆龙大楼16F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甲方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工业废物(液)((详见附页)),不得随意排放、弃置或者转移,应当依法集中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平等、自愿、 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就甲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物(液)委托乙方负责处理处置事宜达成协议如下,以兹共同遵守::第一条、甲方合同义务::(一)、甲方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业废物(液)连同包装物全部交予乙方处理,协议期内不得自行处理或者交由第三方进行处理。 (二)、甲方应将各类工业废物(液)分开存放,做好标记标识,不可混入其它杂物,以保障乙方处理方便及操作安全。 袋装、桶装工业废物(液)应按照工业废物(液)包装、标识及 贮存技术规范的要求贴上标签。

(三)、甲方应将待处理的工业废物(液)集中摆放,并向乙方提供工业废物(液)装车所需的提升机械(叉车等),以便于乙方装运。 (四)、甲方承诺并保证提供给乙方的工业废物(液)不出现下列异常情况:: 11、品种未列入本协议(工业废物(液)特别不得含有易爆物质、放射性物质、多氯联苯以及氰化物等剧毒物质);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22、标识不规范或者错误;包装破损或者密封不严;污泥含水率>85%(或游离水滴出); 33、两类及以上工业废物(液)人为混合装入同一容器内,或者将危险废物(液)与非危险废物(液)混合装入同一容器; 44、其它违反工业废物(液)运输包装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通用技术条件的异常情况。 第二条、乙方合同义务::(一)、乙方在合同的存续期间内,必须保证所持有许可证、执照等相关证件合法有效。 (二)、乙方应具备处理工业废物(液)所需的条件和设施,保证各项处理条件和设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处理工业危险废物(液)的技术要求,并在运输和处置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三)、乙方自备运输车辆和装卸人员,按双方商议的计划定期到甲方收取工业废物(液),不影响甲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 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 (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 (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危险废物的这种越境转移量有多少尚难统计,但显然是正在增长。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报告,发达国家正在 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危险废物,从1986年到1992年,发达国家已向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转移总量为1.63亿吨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给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环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危害。 首先,由于废物的输入国基本上都缺乏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危险废物的输入必然会导 致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损害。其次,危险废物向不发达地区的扩散实际上是逃避本国规定的处置责任,使危险废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危害。危险 废物的越境转移的危害还在于,这些废物是在贸易的名义掩盖下进入的,进口者是为了捞取经济利益,根本不 顾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所以都得不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已成为严重的 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势必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1989年3月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持下,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该公约于1992年5月生效。我国是该条约的签约国。 危险废物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其中许多方法与化工生产是通用的。

2019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模板】

2019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专项 整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促进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落实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及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要求,防范环境风险,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范围 1、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 2、省级许可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含废铅蓄电池收集站)、市级许可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县级许可的废矿物油、废镍铬电池收集单位。 3、中央、省环保督察及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涉及的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 二、整治重点 专项整治采取资料审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整治: (一)危险废物产生单位 1、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全部纳入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申报; 2、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与企业产品产量匹配; 3、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标志、标识是否规范; 4、危险废物管理、贮存台账是否与实际相符,危险废物转移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 5、生产厂区内是否有露天堆放、乱堆乱放或随意倾倒、恶意抛洒危险废物现象,厂区外周边是否有被危险废物污染现象; 6、按照国家“十三五”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进行计分,判定是否达标。 (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

1、现有利用处置设施是否与环评描述及核准经营许可的相关内容相符; 2、接受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与其核准经营范围和规模相符,实际利用处置方式是否与许可方式相符; 3、接受利用处置的危险废物是否与上游产废单位委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符,是否存在向外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情况,接受利用处置的危险废物是否存在超期贮存现象; 4、新产生危险废物(含工艺外环节)的种类、数量和去向,是否存在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的行为; 5、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运行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落实环评及批准文件中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7、监测频次及项目是否符合要求,监测数据是否达标,以焚烧方式处置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完成情况; 8、生产厂区内是否有露天堆放、乱堆乱放或随意倾倒、恶意抛洒危险废物现象,厂区外周边是否有被危险废物污染现象; 9、安全、消防验收及职业卫生材料是否齐全; 10、按照国家“十三五”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进行计分,判定是否达标。 (三)中央、省环保督察及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涉及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 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方案及落实情况 三、工作进度安排 5月底前,各县市区环保局,市属各开发区环保分局完成辖区内产生、经营单位及2018年中央、省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涉信访单位的自查工作,明确整改要求,落实整改责任。 6月底前,市局同步完成对各县市区整改情况的抽查工作。重点抽查: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单位、2018年中央、省环保督察及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涉信访单位。 四、有关要求 —2—

危险废物处理协议书范本

危险废物处置协议 甲方: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合铜高速TJ-6标项目经理部 乙方: 为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省、市有关规定,甲方将生产中产生的部分危险废物委托乙方处理。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危险废物名称 危险废品等废弃油 二、协议期限 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三、双方责任 甲方: (1)甲方有责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按环保相关法规进行安全收集。堆放危废的场所必须有顶棚遮挡,不露天堆放;暂存的包装容器(甲方自备)必须无泄漏,易处置;工业废物必须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储存、标识清楚;危废贮存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半年。 (2)甲方应向乙方提供要求处置废物的原有用途、基本物化性质和毒性等分析检测结果。乙方将对该结果进行复核、检验。并将乙方检验结果作为拟订处置方法和收费的依据。双方对工业废物的成

分、性质有异议时,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鉴定,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3)危险废物产生并收集后,及时通报乙方收取,并协助装车,(或及时送达乙方)自送或委托第三方将危险废物送达乙方的,承运车辆须符合环保和交通运输部门对危险废物运输和转移的要求,并采取安全措施有效防止泄漏。 (4)甲方不得隐瞒收运人员,将本协议以外的其他废弃物装车,更不得将异常废弃物装车,若因此造成运输、处理、处置废物出现困难或事故,由甲方赔偿因此造成的相关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甲方根据自己的生产工艺,有义务告知危险废物中其它废物的组成(如除锈剂、洗涤剂等),以方便乙方处置。 (6)甲方需要处理危险废品时通知乙方,便于乙方按环保要求进行整理归档。 乙方: (1)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资质。 (2)乙方只对协议范围内的危险废物提供处置服务。 (3)按危险废物运输和转移要求进行运输,并采取安全措施有效防止泄漏。 (4)乙方对甲方要求委托处置的危险品废物,将严格按照工业废物处置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进行处置。四、费用及支付方式:

危废处置方案完整规范版

xxxxx项目 危 废 处 置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项目部2018 年11月29 日

目录 1.项目概况 (3) 2. 施工准备 (3) 项目现状及特点 (3) 施工准备 (3) 3.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7)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7) 职能分工方案 (9) 4.施工处置方案 (11) 甲醇 (11) 易燃易爆有机溶剂 (20) 酸性氧化物 (22) 工业盐类 (27) 其他易燃易爆有机物 (29) 危废运输 (31) 5.施工进度计划 (37) 6.现场平面图 (39) 现场平面图 (39) 应急逃生路线图 (39) 外部救援路线图 (40) 管理计划 (41) HSE 理念、目标方针、宗旨与承诺 (41) HSE管理机构及职责 (43) HSE管理措施 (48) 应急响应程序 (51)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54) 环境保护 (55)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xxxxxx原化学助剂厂中试实验场所废弃物处理项目,中试实验技术参数已经应用于生产中,其当年建设的反应装置、设备、剩余的化学品等年久失修,过期老化不能继续使用。我公司受xxxxxx委托,对现场危险废物进行整理、分装、转移、处置。 项目主要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2.施工准备 项目现状及特点 熟悉现场平面图,并对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勘察,了解到本项目的现状和特点:(1)工期紧,任务重,为尽快完成危废清运,在短时间内完工,工作量大。(2)危废种类复杂,不利施工因素多。 (3)施工条件有限,需要自己创造条件。 (4)本项目分项工序多,交叉施工影响大,且部分处置技术含量高,要求对现场的应变能力强,对施工现场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保证施工的顺利。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大安市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

大安市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实施方案2021-2023 为加强危险废物、煤改气、洁净型煤、垃圾填埋场等安全专项整治,根据省安委会《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吉林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安全整治,健全危险废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体系,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形成完善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2023年年底前,企业产生的属性不明固体废物鉴别鉴定率100%,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率100%,全面取缔非法渣土场;严控“煤改气”、洁净型煤燃使用、涉爆粉尘处置、行业企业污水罐管理等过程安全风险,严禁危险货物违法托运行为,严防尘肺病易发高发行业领域粉尘危害;完善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常态监测机制,完善落实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实现无害化处理,确保人身安全、环境安全。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 一是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督促相关单位建立规范化的危险废物清单台账,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分区贮存,在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各地结合实际,按年度建立并完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单位清单,并结合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清单,形成辖区内危险废物重

点监管单位动态管理数据库,并于每年1月底前更新并公示辖区内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对属性不明的固体废物,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国家《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34330—2017)系列标准进行鉴别,并根据鉴别结果,严格落实贮存安全防范措施。危险废物在运输环节,按照危险货物管理的有关法规标准执行。 二是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危险等级、贮存设施、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或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方式等有关资料和信息;危险废物贮存不得超过一年,严禁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各地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要求,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情况纳入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督促政府落实监管责任。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违法企业纳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违法失信名单,实行公开曝光,开展联合惩戒。 三是各区重点对辖区内化工园区、产业集聚区、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单位及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照企业申报材料,检查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情况,严厉打击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问题,确保危险废物的贮存、运输、处置安全。(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应急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郑州铁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省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以下均需要各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不再列出)

危险废物处置协议

危险废物处置协议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就甲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处理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应具备环保部门签发的危险废物相关处理资质。由乙方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手续,并负责甲方危险废物外运和处置工作。乙方接到甲方通知后要及时组织车辆外运,不得影响甲方正常生产经营。 二、危险废物交付后,乙方应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合同约定的处置方案或者措施进行妥善处置,发生安全、环境污染事故或受到政府监管部门处罚的,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三、乙方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及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应根据危险废物的成分和特性,选择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方式和设施,防止扬散、流失、渗漏和其它污染,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液体废物。运输危险废物应当根据废物特性,采用符合相应标准的包装物、容器和运输工具。 四、危险废物处理费包括装卸、运输、危险废物检测费、危险废物处置费、税费等乙方接受委托后处置过程发生的一切费用。经甲乙双方协商,每年签订一次协议合同价格单,若费用没有发生变化,协议价格单也可以延续使用而不必重新签订。五、有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按市场价格来定或双方协商。甲方委托乙方处理的危险废物转移至目的地后,甲方需向乙方开具正式税务发票,乙方收到发票后10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支付货款费用。失去利用价值的甲方需向乙方交纳处置费。 六、乙方人员(包括运输人员)在甲方工作区域内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安全规定着装。在甲方工业区以外区域,车辆及人员安全由乙方负责。七、乙方承担处置甲方危险废物过程(包括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责任,乙方在处置过程

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督导组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决策部署,根据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市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宿安专治发〔2019〕21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科研院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本次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我市科研院所危废固废管理规范化,危险废物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监管。 二、整治范围 全市依法成立的各类科研院所。 三、整治重点 (一)核实科研院所处危废固废的产生、收集贮存、包装、标识、转移、去向等情况,督促规范安全处置。 (二)核实科研院所危险化学品处置情况,加强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过程环境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四、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全市科研院所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从2020年1月1日开始,至2020年12月底结束,为期一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阶段(1月1日至2月29日)。各县、区科技(经发)局、各有关单位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全面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明确整治范围和整治重点。 (二)排查整治阶段(3 月1日至 9 月底)。各县、区科技(经发)局、各有关单位认真开展自查,明确整治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3月份完成自查工作,各县区科技主

管部门于3月底前将危废固废安全自查情况报市科技局。4月至9月,按照整治计划开展整治工作。每次月5日前请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将各地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自查情况报市科技局。 (三)督查落实“回头看”阶段( 10月1日至12月底)。各县、区科技(经发)局对所在地科研院所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开展督查,防止问题反弹和整治不彻底。市科技局将视各地科研院所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开展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对整治不力、进度迟缓的或无法完成专项整治工作的,将有关情况通报当地政府,提出处理建议。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将各地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于12月10日前报市科技局。 五、工作要求 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在市科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开展工作。按已明确的职责,各县、区科技(经发)局负责本地区科研院所的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各县、区科技(经发)局、各有单位要按照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高度重视危废固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取得实效,确定 1 名安全生产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系和协调,并于2月 25 日前将名单报送市科技局科研机构与成果处。

公司危险废物转移合同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委托协议 协议编号: 委托人(以下简称“甲方”): 通讯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 联系人:联系电话: 联系电子邮箱: 受托人(以下简称“乙方”): 通讯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 联系人:联系电话: 联系电子邮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助互惠”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委托内容 甲方委托乙方对甲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漆渣、油漆桶、含油棉纱手套、含油污泥、吸附棉、活性碳、硒鼓危险废物进行运输、贮存和处置。 第二条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应将其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安全、分类、妥善地包装并收集、暂存在甲方厂区内符合有关规范的库房中。 2、甲方应将危险废物置于规范的包装袋或包装容器(以下统称为“包装物”)内,并在包装物上张贴其种类的识别标签及安全用语(规范包装详见附件1)。如有剧毒类、高腐蚀类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比较严重危险性的危险废物及不明物,除了应在标签上明确注明外,并应特别书面告知乙方。 3、对于本合同项下的包装物,甲方选择如下第(1)种方式: (1)甲方自行按照本合同第四条第1款所列“包装物要求”的标准提供; (2)甲方选择由乙方提供包装物,并按照本合同第四条第3款所列“包装材料费”标准向乙方支付包装材料费。 4、甲方应在贮存一定数量的危险废物后提前告知乙方。 5、甲方作出如下保证与承诺: (1)若甲方自行提供包装物的,甲方保证包装物符合本合同第四条第1款所列“包装物要求”的标准;

(2)甲方保证危险废物已按照本合同的约定进行分类、妥善包装及标注; (3)甲方保证危险废物转运至乙方指定车辆时,危险废物的包装物无破损、渗漏等情况。 6、甲方应组织搬运人员及器械将危险废物转运至乙方指定车辆。 7、甲方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危险废物转移手续。 第三条乙方权利义务 1、在甲方告知达到一定数量的危险废物需要处置时,乙方应及时组织车辆对危险废物进行运输。 2、甲方未按照本合同约定的规范包装要求对危险废物进行包装,及/或未按本合同的约定组织搬运人员及器械将危险废物转运上乙方指定车辆的,乙方有权拒绝转移和运输危险废物,并有权要求甲方支付因此产生的返空费(返空费按 900元/车?次计算)。 3、乙方按照本合同约定内容向甲方提供相应服务。 4、乙方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危险废物转移手续。 5、乙方应按照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危险废物实施规范贮存和处置。 第四条费用 1、本合同项下,甲方应按如下标准向乙方支付危险废物处置费用: 特别约定:甲方用于危险废物包装的包装物作为危险废物的一部分不再退还,该包装物与危险废物一并称重计量。 2、本合同项下,甲方应按如下标准向乙方支付运输费用: (1)当危险废物重量每车?次小于3吨(含3吨)时,危险废物的运输价格为1200 元/车?次; (2)当危险废物重量每车?次大于3吨时, 3吨以内(含3吨)部分危险废物的运输价格为1200元/车?次,超出3吨部分危险废物的运输价格为 500元/吨; (3)若包装物需要乙方单独运送给甲方时,包装物的运输价格为/元/车?次。 3、本合同项下,在危险废物运输、贮存及处置过程中,甲方涉及如下/项目,甲方应按如下标准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

编号:SM-ZD-61790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 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 (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危险废物的这种越境转移量有多少尚难统计,但显然是正在增长。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报告,发达国家正在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危险废物,从1986年到1992年,发达国家已向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转移总量为1.63亿吨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给发展中

控制危险废物和处置方案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序言本公约缔约国,意识到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及其越境转移对人类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铭记着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产生、其复杂性和越境转移的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日趋严重,又铭记着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这类废物的危害的最有效方法是把其产生的数量和(或)潜在危害程度减至最低限度,深信各国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管理包括其越境转移和处置符合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目的,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注意到各国应确保产生者必须以符合环境保护的方式在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运输和处置方面履行义务,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充分确认任何国家皆享有禁止来自外国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其领土或在其领土内处置的主权权利,又确认人们日益盼望禁止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处置,深信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应尽量在符合对环境无害的有效管理下,在废物产生国的国境内处置,又意识到这类废物从产生国到任何其他国家的越境转移应仅在进行此种转移不致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并遵照本公约各项规定的情况下才予以许可,认为加强对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控制将起到鼓励其无害于环境的处置和减少其越境转移量的作用,深信各国应采取措施,适当交流有关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来往于那些国家的越境转移的资料并控制此种转移,注意到一些国际和区域协定已处理了危险货物过境方面保护和维护环境的问题,考虑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1972年,斯德哥尔摩)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理事会1987年6月17日第14/30号决定通过的《关于危险废物环境无害管理的开罗准则和原则》、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问题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于1957年拟定后,每两年订正一次)、在联合国系统内通过的有关建议、宣言、文书和条例以及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内部所做的工作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危险废物整治工作方案 为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环保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 一、工作目标 我局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倾倒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杜绝危险废物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发生。 二、工作任务 1、开展厂内自查。各企业自行组织厂内检查,主要检查厂内卫生死角,有无危险废物露天堆放、混入生活垃圾等现象;检查台帐记录,各项管理制度;检查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标志标识是否规范设置,是否落实“防雨、防渗、防散失”措施、核对危险废物贮存数量。 2、开展危险废物动态管理。各企业进行危险废物网上动态申报登记,并按要求填报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形成我县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情况动态数据库,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3、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检查。依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结合危废管理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等,检查各企业规范化整治工作验收及整改落实情况。并在全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中正确反映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严厉打击危险废物倒买倒卖、非法倾倒、污染物偷排等违法行为。对分批次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要 第 2 页共 6 页

按多个违法行为,依法分别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4、加快危废处置能力建设。自XX年5月我县危险废物处置单位朗地公司《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到期后,全县危险废物处于无处处置的状态,给我县危险废物管理带来了困难。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县自身需要,必须加速处置能力建设,我局将督促和指导朗地二期工程的建设,确保该公司年底投入运行。 三、工作要求 1、严格执行危废申报制度。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必须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如实记载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产生环节、流向、贮存、处置情况等事项;确保危险废物合法利用或处置,杜绝非法流失。危险废物管理台账至少应保存10年。各单位要按时向我局申报危废产生、处置和贮存情况,根据省厅要求于每月5日前在危险废物网上申报系统中申报上月危废数据,并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5日前向我局报送危废季报表(附件1),报表要加盖公章。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将下一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报我局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至少应当保存五年以上。当内容有重大改变时,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我局。 2、建立危废规范化管理档案。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和危险废物岗位人员责任制度,并将制度张贴于厂区显著位置、相应岗位和车间。危废产生单位应当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并到我局备案。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按照危 第 3 页共 6 页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一、危险废物处理方法概述 对于某种废物选择哪种最佳的、实用的方法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废物的组成、性质、状态、气候条件、安全标准、处理成本、操作及维修等条件。虽然有许多方法都能成功地用于处理危险废物,但常用的处理方法仍归纳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其目的在于改变处理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危害性。这是危险废物最终处置前常用的预处理措施,其处理设备为常规的化工设备。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与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在经济上一般比较便宜,应用普遍,但处理过程所需时间长,处理效率不够稳定。 4、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等。热值较高或毒性较大的废物采用焚烧处理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焚烧余热用于综合利用和物/化处理以及职工洗浴、生活等,减少处理成本和能源的浪费。 5、固化处理:固化处理是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废物的处理过程,主要用于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固化体的容积远比原废物的容积大。 6、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对不同废物的适用性,由于各危险废物所含组分、性质不同,很难有统一模式。针对各废物的特性,可选用适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二、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方法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有堆存法、填埋法、土地耕作法、深井灌注法和海洋处置法。堆存法和土地耕作法对废物成分有一定要求,一般用于处置不溶解、不扬尘、不腐烂变质、不含重金属等不危害周围环境的固体废物,对有毒、有害物质不可施用,以防其进入生物循环系统;深井灌注方法需要将固体废物液化,形成真溶液或乳浊液,主要用于处置难于破坏、难于转化、不能采用其它方法处置或采用其它方法费用昂贵的废物。目前土地填埋法已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危险废物最终处置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 方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 (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 (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危险废物的这种越境转移量有多少尚难统计,但显然是正在增长。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报告,发达国家正在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危险废物,从1986年到1992年,发达国家已向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转移总量为1.63亿吨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给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环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危害。

首先,由于废物的输入国基本上都缺乏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危险废物的输入必然会导致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损害。其次,危险废物向不发达地区的扩散实际上是逃避本国规定的处置责任,使危险废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危害。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的危害还在于,这些废物是在贸易的名义掩盖下进入的,进口者是为了捞取经济利益,根本不顾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所以都得不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已成为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势必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1989年3月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持下,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该公约于1992年5月生效。我国是该条约的签约国。 危险废物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其中许多方法与化工生产是通用的。 填埋法 土地填埋是最终处置危险废物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包括场地选择、填埋场设计、施工填埋操作、环境保护及监测、场地利用等几方面。其实质是将危险废物铺成一定厚度的薄层,加以压实,并覆盖土壤。这种处理

环保部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模板

附件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管理计划制定指南 为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关于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的规定,指导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管理计划),特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以下简称产废单位)。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制定,严格落实。产废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制定管理计划,并严格按照管理计划加强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 (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管理计划应注重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危险废物在贮存、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三)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以本指南为基础,在确保管理计划真实和可操作的前提下,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商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调整相关内容。 三、基本要求 (一)制定单位 管理计划应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产废单位制定。对拥有子公司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生产基地的集团公司(统称集团公司),按以下规则进行制定: 1.子公司单独制定。 2.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统称所属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划分制定单位。所属单位可与集团公司一起制定,也可分别单独制定。原则上,所属单位与集团公司不在同一设区的市的,应当分别单独制定。 (二)制定形式 管理计划应以书面形式制定并装订成册,封面和正文的排版使用既定格式(封面可增加企业标志)。按照填表说明填写《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见附1),并附《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登记表》(见附2)。 (三)制定时限 原则上管理计划按年度制定,并存档5 年以上。鼓励产废单位制定中长期(如5-10 年)管理计划。制定中长期管理计划的,应当按年度制定实施计划。 四、主要内容 (一)基本信息 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注册地址、生产设施地址、行业类别与代码、总投资、总产值、企业规模、联系人以及联系方式等。 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管理部门及负责人、技术人员相关情况、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管理组织框架等。 (二)过程管理 1.危险废物产生环节

危险废物处理合同模板

危险废物委托处置 合同书 合同编号: 甲方: 乙方: 签订时间年月日 签订地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部令,第39 号〉等规定,甲乙双方就危险废物煤焦泊的处置利用,本着符合环境保护规范、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同: 一、总则 1.甲方是按照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在运城市建设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乙方是产废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危险废物交甲方进行资源化处置利用。 2.本合同所称危险废物是指乙方生产、经营、社会服务和科研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规定的HW11危险废物,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本合同为危险废物委托处置的合同,旨在明确甲、乙双方的委托关系及法律义务和责任。 二、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的内容和标准

三、付款方式 1.甲方需缴纳保证金十万元整,保证金不作为货款使用。合同期限完成后乙方需在五个工作日内将保证金十万元整退回至甲方指定账户。 2.甲方需先打款后提货,甲方每批次提货前需提前缴纳部分货款,货款不能低于拾万元整。 四、甲方责任 1. 甲方向乙方提供《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有效证件。 2. 甲方危险废物运送人员在接收危险废物时,应对移交的危险废物进行核实无误后,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执行。 3. 甲方人员进入乙方厂区应严格遵守乙方的有关规章制度。 4.转移过程中,危险废物离开乙方厂区后,因非乙方原因发生安全或环保事故,由甲方负责一切后果和责任; 5. 甲方负责危险废物进入接收企业后的卸车及清理工作。 6. 甲方对乙方生产经营状况有义务进行保密。 7. 甲方根据危险废物的实际过磅重量,以电汇方式向乙方指定账户交纳费用,不得拖欠、拒付。 8. 甲方需保证煤焦油进口到液面不能低于60公分。 五、乙方责任 1. 乙方应以书面形式详实向甲方描述危险废物的产生工艺、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中的规定: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处理 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形态结构的过程。 3、固体废物处置 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定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包括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健康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废物)长期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而不再取回,从而与生物圈相隔离的技术措施。 4、城市生活垃圾 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危险废物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所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简单来讲,就是含有高度持久性元素、化学品或化合物的废物,且该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及时的和潜在的危害

6、巴塞尔公约 正式名称为《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1989 年3 月22 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1992 年 5 月正式生效。由序言、29 项条款和6 个附件组成,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 二、简答 1、固体废物的定义?我国将固体废物分为几类? 定义: 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分类: 按照《固体法》中的相关划定,通常将固体废物分为以下三大类。 ①工业固体废物:指来自各工业生产部门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及流通中所产生的废渣、粉尘、污泥、废屑等。 ②城市生活垃圾:也称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③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所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简单来讲,就是含有高度持久性元素、化学品或化合物的废物,且该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及时的和潜在的危害 目前,农村固体废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与以上三类废物并列,成为一大类,具体包括农林业生产和禽畜养殖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等。

危险废物整改方案

篇一:关于我公司2011年危险废物超范围收运自查报告和整改方案 关于我公司2011年危险废物超范围收运 自查报告和整改方案 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 根据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提供的《市处理站2011年联单废物统计表》数据,我公司共有11种超范围收运的废物。我们对2011年所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及产废企业危险废物转移协议进行认真核对和自查,现将自查结果简要总结如下: 一、所有超范围收运的废物中有8种废物是不属于超范围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 1、我公司收运人员在现场提交电子联单时操作选错废物名称及代码。 2、电子联单刚推行时系统故障或手机硬件问题造成的。 3、废日光灯管属于含汞废物(hw29),我公司有收集的资质。具体情况为: 1二、hw03、hw41、hw42废物是属于超范围收运的情况,主要原因是: 1、我公司在2010年以前有hw03、hw41、hw42废物的收运和处理资质,当时与客户签订的协议上有hw03、hw41、hw42的废物,而且合同的有效期是1-3年不等,在合同未到期之前,我们仍然履行合同进行废物的收运。 2、部分产废企业废物种类较多,其中有少量的hw0 3、hw41、hw42废物,为了对客户负责,我公司首先与产废单位签订危险废物处理协议,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规定从事hw03、hw41、hw42废物的收集、贮存,同时与持hw03、hw41、hw42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签订委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合同,再将废物提供或委托给这些经营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活动。 三、交换网数据与我公司上报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说明:根据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提供的《2011年危险废物交换网系统数据与经营单位自报数据对比表》数据,我公司交换网数据比自报数据多3588.168吨。主要原因是: 2 1、交换网系统上的联单的计量单位有“公斤”、“个”、“支”和“升”,而监察支队在通过交换网系统进行统计数据时全部按“公斤”为计量单位,我公司上报的数据是实际的过磅数,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深圳市能源环保公司产生的飞灰我公司只负责废物的运输工作,虽然开具了电子联单,但是实际废物并未运回我公司处理,所以没有计入自报数据。2011年我公司运输深圳市能源环保公司产生的飞灰总量为9439370公斤。 四、整改方案 1、我公司将对收运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电子联单操作培训,尽量避免再出现因操作不当造成误选废物名称及代码的情况。 2、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规定与产废单位签订协议,尽量避免签订hw0 3、hw41、hw42的废物。 3、每月核对交换网系统数据与我公司自报数据,如发现超范围收运或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并将情况反馈给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 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3篇二:危险废物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xxxxx有限公司 危险废物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编制人:xxx 签发人:xx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