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概括段意

如何概括段意

如何概括段意
如何概括段意

如何概括段意

如何概括段意

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之一,学生对概括段意颇觉困难,往往不是抓不住主干就是概括不全,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冗长罗嗦,不符合“明确、完整、简要”的要求,而且仅仅是学一课会一课,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何教会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教师的方法指导就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怎样让学生把握住“简要”呢?在教学时,要采

用比较选择。例如,让学生回答后,随机打出两种不同语句的段意,然后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孩子明白,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这样指导后,再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写几段的段意,学生慢慢地也就会举一反三了。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三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给捕鱼的方法要比馈赠几条鱼重要得多。”同样,教给学生方法要比传授的知识重要的多。学生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学习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体裁为多,在教学中,把概括这几种体裁的段意的方法作为拓展的内容教给学生。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指导学生概括段意并不是靠几个段落、几篇文章的练习就能落实到位的,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素质教育提出要发掘人的潜能,其中也包括学习的潜力。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正有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犹如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能独立地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取,终身受益。但愿我们老师的指导,能抛砖引玉,为学生打开一扇小小的学习之门。

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则在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1)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综合法(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思路来写的。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要围着“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等问题来分析,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五、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第四讲 小学语文阅读概括段意的方法及练习

小学语文阅读概括段意的方法及练习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 2.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 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摘句法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概括段意,直接找中心句的途径。 2.掌握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一、【以例识法】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而展开的。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2.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 例3.①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②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生命,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③鲁迅先生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chuò)。④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即使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⑤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⑥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先分析句①,理想是什么?阶梯又是什么?合起来其实句①说的是指:达到理想的方式就是要珍惜时间,后面的②③④⑤⑥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或是引用名言佐证,或是举例说明,总之都是为它服务的,所以,句①正是本段的中心句。置于段首,明显起着统率和确定基调的作用。 同学们,你能从以上的例子中找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吗? 摘句法:在一段文字中摘取现成的中心句作为对该段落段意的概括。 中心句:在一段文字中能够总括该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称为中心句。 二、【依法析文】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考点解说 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在考题中,可以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也会考查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步骤: (1)浏览全文,确定题材; (2)找出写作对象; (3)联系全文,选择概括方法; (4)组织语言,谁(写作对象)做了什么或谁(写作对象)怎么样。 2.乌鸦是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答题步骤: (1)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2)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 (3)组织语言,运用关联词联接。

同学们在概括归纳内容时有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二是概括时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

雪 鲁迅 ①……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概括。解答这类题,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1)浏览②、③段; (2)找出写作对象,第2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孩子们,第3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雪罗汉; (3)联系全文,选择要素串联法;找出人物、时间、事件;

概括段意方法

概括段意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 2.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 第一课时摘句法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概括段意,直接找中心句的途径。 2.掌握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一、【以例识法】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而展开的。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2.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 例3.①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②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生命,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③鲁迅先生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chuò)。④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即使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⑤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⑥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先分析句①,理想是什么?阶梯又是什么?合起来其实句①说的是指:达到理想的方式就是要珍惜时间,后面的②③④⑤⑥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或是引用名言佐证,或是举例说明,总之都是为它服务的,所以,句①正是本段的中心句。置于段首,明显起着统率和确定基调的作用。 同学们,你能从以上的例子中找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吗? 摘句法:在一段文字中摘取现成的中心句作为对该段落段意的概括。 中心句:在一段文字中能够总括该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称为中心句。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做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做? 应试技巧一:揣摩出题者出题动机 看到一篇阅读题,仔细阅读的同时,从出题者的角度考虑,这样一篇文章想考什么,可以出哪些题目。阅读时注意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与"中心思想",注意"主要内容"不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写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要拎高,一般是歌颂了……赞美了……或者批判了…… 应试技巧二:基础知识不丢分! 阅读题型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填标点符号、填关联词语、填拼音、找错别字、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找出比喻句/拟人句、划出过渡句等等。这些考察的是孩子的基础知识,课堂里一定学过,大部分在文章中就能找到答案,只要细心,一定不能丢分! 注意:出题者有时会在这一部分设置一个小陷阱,比如比喻和拟人易混淆,出题者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我们就要破解他的迷魂阵! 应试技巧三:掌握文章结构正确分层分段 不了解文章的结构类型,分层分段比较茫然/随意,确定文章结构,那么分层分段易如反掌 阅读理解题目常见的文章结构与分段分层方法,有以下几种: 1,"总分总"结构。共有三种形式:总分总(一定为三层/三段)、总分(两层/两段)、分总(两层/两段) 2,先概括后具体。共有两种形式:先概括后具体(两层/两段)、先概括后具体再总结(三层三段) 3,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文章分层分段。全文写了几个方面就分几段 4,按时间变化顺序给文章分层分段。时间词有明暗之分,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比如上学了/收工了/晚饭以后都属时间词。 5,按地点转换顺序给文章分层分段。这类文章一般是游记,全文有几个地点词就分几段。 6,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层分段。这类文章一般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成三段。中学中,可以按照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分为四段。 应试技巧四:写层意/段意的要求与方法 写层意/段意,要求要点全、扣中心、语句连贯通顺。 一般常见的有四种方法: 1,摘句归纳。摘录段落中概括主要内容的总述句、小节句、重点句作为段意。2,改句归纳。如表达主题的句子较长,就压缩改写,使段意简明扼要。 3,取主舍次。有的意义段由多个自然段组成,根据文章中心,用排除法选取主要内容作为段意。 4,归并综合。如果一个意义段中的几个自然段意思并列,先归纳层意,再综合概括段意。 应试技巧五:给文章填加标题、归纳中心思想 填加标题要简洁、醒目,可以扣住内容,也可以扣住中心,用词语、词组或短句来表达。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 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

如何概括段意

如何概括段意 如何概括段意 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之一,学生对概括段意颇觉困难,往往不是抓不住主干就是概括不全,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冗长罗嗦,不符合“明确、完整、简要”的要求,而且仅仅是学一课会一课,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何教会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教师的方法指导就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怎样让学生把握住“简要”呢?在教学时,要采

用比较选择。例如,让学生回答后,随机打出两种不同语句的段意,然后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孩子明白,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这样指导后,再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写几段的段意,学生慢慢地也就会举一反三了。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与作文(有答案)

阅读理解与作文综合篇 阅读文章时,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概括段意的好习惯,对自己写作文时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都是有帮助的。 要求概括段意做到言简意明,不能罗里罗嗦,说个没完,什么是准确呢?就是抓住段的实质,不要偏离段的主要内容。 (一)用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句指明段的写作范围 △中心句突出段的主要内容 △中心句归纳出段的思想要点 例1 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亚热带树木。初夏, 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 例2

童第周二十八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童第周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用文章重点句概括段意 有的文章段落中,作者在叙述事实以后,用抒情议论的方法,写出了自己的感想、体会。这些感想,往往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点明了段的中心。阅读时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段的段意。 例3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 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述中心的语句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步骤: 1.段落中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3.可以分为几层意思 4.每层讲的是什么内容。 5.归纳每层的意思,进而概括出段的主要意思。 例4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总结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第一,段意应该是一段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而不应该是思想内容的概括。 第二,段意一般我们用陈述句表达。每段段意连起来应当反映出全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

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最新分段与概括段意、课后练习

分段与概括段意 分段方法: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 一般记事的文章,都会把事情的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在分段时只要把握这一点,就能准确的划分段落。 2、按照时间顺序划分 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文章中有明显的表时间变化的词语,划分段落时,就可以以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标志来划分,吧记叙文或描写同一时间的内发生的事情或物件归在一起。3、按照地点空间的转换划分 一般参观访问记、游记以及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地点的不同来安排材料,文章中都表明地点转换的词语、句子。 4、按照文章的构段方式分段 这种划分段落一般适用于采用“总分总”式构段方式的文章,如:课文《桂林山水》一文先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桂林山水各方面的特点,最后总述桂林山水相映的美丽画面。因此,按照这样的构段方式可分为三段。 5、按事物的不同性质划分有些写人的文章,常常要通过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几个方面的特点。分段时,我们可以把一件事作为一段。有些景物或说明文介绍一个事物的文章都要写到这个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时,我们可以把这件事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段。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有: 1、取舍法 取舍法就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舍去次要内容概括段意的方法。运用取舍法:首先________ 要对全段进行认真阅读,认真想想,这段写了几个意思,人后进行分析比较那层意思是主要的那层意思是次要的,最后区主要内容改段落大意。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声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就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后续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选自《飞夺泸定桥》 2、中心句摘取法中心句摘引法就是摘引段落中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运用取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先总写后分写,或先分写后总写的段落。概括段意把总写的句子摘引下来。除了以上两种情况,有的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一般就是前后两段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

阅读指导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 阅读文章时,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概括段意的好习惯,对自己写作文时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都是有帮助的。 要求概括段意做到言简意明,不能罗里罗嗦,说个没完,什么是准确呢?就是抓住段的实质,不要偏离段的主要内容。 (一)用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句指明段的写作范围 △中心句突出段的主要内容 △中心句归纳出段的思想要点 例1 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 例2 童第周二十八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童第周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用文章重点句概括段意 有的文章段落中,作者在叙述事实以后,用抒情议论的方法,写出了自己的感想、体会。这些感想,往往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点明了段的中心。阅读时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段的段意。 例3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 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述中心的语句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步骤: 1. 段落中共有几句话。 2. 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3. 可以分为几层意思 4. 每层讲的是什么内容。 5. 归纳每层的意思,进而概括出段的主要意思。 例4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转载) 一、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见课本语文园地八。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四、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 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议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尝花生,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情形。 六、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草船借箭》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在什么情况下借箭的?②他们是怎么借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带答案)

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 阅读方法: 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 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 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 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 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 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例文一: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 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应对方法: 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 在叙事为主的文章或段落(如例文一),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 我们家的奏鸣曲

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 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应对方法: 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 还有些记事的文章(例文二)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解析: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中午是个小过门。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如这篇文章中的“清晨”、“中午”、“下午”、“晚饭后”就是非常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只要我们把这些词抓住了,文章的层次的划分就很明显了。 例文三: 初春景色 街上的行人都脱去了厚厚的冬装,房顶上的一簇簇枯草间伸展着绿色。街心花园里有一股泥土的清香,草地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桃花的花蕾也开始向这个大千世界张望。解冻的河流也变得宽阔起来,不时有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从河面上掠过。 题目: ①请根据文意划分层次。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应对方法: 3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 游记、参观或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一般会按照空间位置的变化或地点的变化

小学语文段意概括策略

一、概括段落大意 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 读多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抓“段眼”。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段眼作为一段 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培养概括能 力,也便于概括段落的内容,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就结构而言, 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 练习1:概括下段文字的段意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 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 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总结: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2)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 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 就较容易了。 练习2:概括下段文字的段意 “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

一种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 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 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 抓掉一些。” 总结: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对这样写人的段 落可按“谁+怎样+干什么”来概括。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3)抓上下文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段落是密切相关的。 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小结。在概括上有领起段或下有总结段 的段落时,可联系上下文借助这些领起段或概括作用的段落来概括。 4)归纳。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 括这类段落内容可通过归纳,概括出所写人或事物的共同点,也就概括出段落内容了。 练习3:概括下段文字的段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书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总结:本段写了6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卑微经过艰苦磨练而达显贵。所以段意可 概括为: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艰苦磨练。 5)提问整理法。 一个段落总有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在阅读时,采用自问自答 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它们整理成 段落大意。 练习: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男孩要见我。小孩被带进来,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 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

【免费下载】划分段落_归纳段意_概括文章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怎样划分段落对记叙文的分析时,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