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

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及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理解思想家主要观点,认识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以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注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提高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

难点:宋明理学的评价。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课件:春秋至汉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归纳儒学地位的变化。

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秦朝受到焚书坑儒的打击,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

一、理学的概念和代表人物

教师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师:第一,理学本质上说就是儒学,它一方面以儒学为基础,一方面是对儒学的发展。第二,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师:根据图片思考,理学有哪些派别?其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

生:宋明理学主要有两个派别,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有陆九渊和王阳明。

1.概念:

2.派别及代表人物

为什么还会要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呢?我们来探究理学产生的背景。

展示课件:探究问题:理学产生的背景。

图1 河南洛阳白马寺图2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师:我们先来看这两幅图片。图1是白马寺,它说明了什么现象?

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师:图2是道教名山。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由神仙方术结合了道家思想逐渐形成。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都是在什么时期呢?

生:东汉。

师:自东汉末年开始,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动荡和分裂的环境之中,随后就有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动荡。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佛教和道教的流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接着看材料。

材料一:“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