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

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

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
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

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

机制研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

于树江 1 戴大双2武春友2王云峰1

(1.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130 2.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大连116023)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产业演进过程中创

新所起作用。微观机制中,企业的创新行为,使企业间竞争优势的对比发

生变化,促进产业集中度的调整,同时不断构筑、调整所在产业的壁垒。

产业在创新过程中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导入、积累,产业技术结构也始终处

于变动、调整之中。这样,在创新过程中,产业演进通过产业市场结构、

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表现出来。同时,不同的产业市场结构、技术结构又

决定着创新的模式与特点。

关键词创新产业演进市场结构创新模式技术结构

1 引言

本世纪初,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他特别强调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熊被特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种理论,即技术推动说、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关系、以及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毫无疑问,熊彼特的工作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和起点。[1]现代经济增长已从自然资源时代、资本时代发展到了创新时代,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产业的成长过程中,创新活动影响着产业的市场结构与技术结构的演进,而创新的模式与特点在不同的产业演进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析研究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对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创新推动产业市场结构的演进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企业的发展、行业的演化都伴随着市场结构的演进。根据克拉克森的定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或产业结构涉及影响竞争过程性质的那些市场属性,因此,市场结构包括企业的规模及规模的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以及企业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2] 市场结构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整体性是指每个产业从整体上表现出区分于其他产业的竞争属性,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产品差异等就是指市场结构的整体性而言的。动态性是指产业是不断演化的,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演变,推动了市场结构的动态变化。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未来的市场竞争地位,所以可以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导致市场结构变化的核心要素。[3]

市场结构一般用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度量。产品差异主要是由企业造成的,所以一般主要探讨市场集中度以及进入和退出壁垒。

创新与产业进入壁垒

于树江,1973年生,讲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E-mail:。

最早系统地对进入壁垒进行分析和论证的是贝恩(J.Bain),他首次把进入壁垒视为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贝恩将进入壁垒定义为:“允许市场上在位企业赚取超正常利润,而不受威胁的一切因素。”[4]

贝恩将进入壁垒的因素分为以下四种: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资本要求。[5]资本要求作为进入壁垒的要素,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对于许多市场潜在进入企业来说,融资问题可能并不构成进入市场的障碍。

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市场上在位企业能比潜在进入企业以较低的单位成本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贝恩将绝对成本优势的原因归结为在位企业具有生产技术上的优势,在位企业控制重要生产要素的供给来源。市场在位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经验的积累和R&D的投入,使在位企业能够保持一种成本上的优势。由于生产经验的积累,干中学的成本优势依赖于企业的累计产量和时间,由于市场在位企业比市场潜在进入企业早进入市场,那么在位企业就会享有干中学的成本优势。

贝恩论证,如果最小经济规模是行业需求的重要部分,那么市场上只能维持少量企业的存在,这些企业能获取超常利润而不会引起新企业的进入。如果市场容量不变,在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越大,它实现规模经济的程度就越高,使新企业的进入也就越困难,那么进入壁垒也就越大。

市场上同一行业的产品,都不会是完全可替代的,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好,即表现出产品差异的特性。企业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必然也会表现在产品上,即通过技术创新产生差异化产品,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创新与产业市场集中度

产业市场集中度反映产业市场集中状况,最常用产业主要企业集中比率指标来衡量。

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产品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程度等方面。产业演进过程中,企业间相对竞争优势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引起产业内主导企业、竞争企业、跟随企业、补遗企业等市场地位的相对变化,主要企业市场份额的相对变化,以及产业在位企业的退出与新企业的加入。在创新过程中,产业市场集中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 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

技术结构指各种技术在各产品生产和工程中的运用规模以及基本生产资源的相应分配。[6]技术结构是导致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是技术结构演进的根本动力。对应于不同的创新特点(渐进性创新与根本性创新),技术结构的演进将分别处于渐进状态与跳跃状态。在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过程中,特别是处于跳越式演进状态时,会引起产业市场结构的剧烈变动。

4 产业演进状态影响创新的模式与特点

模式与特点

美国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拜克通过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考察,发现它们三者之间既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又存在着有机联系,它们在时间上的动态发展影响着产业的演化。通过引入主导设计概念,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简称A —U 模型。其主要特点是引入了主导设计的概念,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他们把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及产业演化划分为流动阶段、转换阶段与特性阶段,认为产业的创新类型、创新程度和创新特征取决于产业的成长阶段。[7]

厄特拜克以汽车行业为例进行了说明。福特汽车公司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先是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从1905年到1909年,该公司先后生产出从2缸到6缸共5种不同的引擎,到1909年推出了主导设计——T 型车,在以后的15年中,尽管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它们只有渐进性的创新。

A —U 模型反映了许多产业成长的创新演化规律,也构成了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基础,然而A —U 模型并不适用于所有产业的成长过程。程源等分析了美国、日本与中国电视机产业演化特点,认为A —U 模型代表了一种发达国家产业演化中的创新规律。但是对于像日本和中国这样的后起直追国家,由于产业的发展必须从引进、消化吸收开始,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后才能开始进行产品创新,因此表现出工艺创新在前而产品创新在后的发展模式。就是对于中国和日本的情况来说,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市场集中度的状况和创新的侧重点和创新的水平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察不同产业的创新演化规律应该结合产业的属性和特定的国家和历史阶段进行具体的分析。[8]

影响创新模式的其它因素

产业由于处于不同的演进阶段会对创新模式与特点有重要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具体产业自身特点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其中主要是产业所处技术系统及产业所处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

美国管理学家图西曼把产品从简单到复杂分成四类:非组装型产品、简单组时 间

技术结构演进

图1 产业技术结构演进图

装型产品、组装但系统封闭的产品与组装但系统开放的产品。不同产业处于不同的技术系统中,技术系统的差异决定了不同产业的技术进步方式,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后发工业国家的追赶模式与发展模式。我国学者柳卸林按照产业所处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和与产业所处环境有关的技术范式的复杂性,把产业创新分为:传统的分包契约型、模块组装型、复杂产品型与以技术为基础型几类,并论述了不同技术系统对产业创新的影响。[9]

不同创新环境中,创新资源的分布特点、创新主体地位及创新制度环境不同,使得创新的互动效果、创新主体、创新导入技术类别及创新的主动性有很大的区别。陈松举例说明了我国轻纺工业的技术导入以购买含新技术的关键设备(占%)和成套设备(占%)并结合技术培训(占%)为主,原材料工业以技术培训(占%)为主要技术导入形式,化学工业的技术导入以购买含新技术的图纸、技术手册和软件为主要方式(占%),机械工业导入技术的主要方式为购买含新技术的设计图纸和软件(占%)、技术培训(占%)、购买含新技术的关键设备(占%)和购买R&D成果(占%),电子工业主要采用技术培训(占%)和购买R&D成果(占%)导入技术,供气供电行业主要通过购买关键设备(占%)和成套设备%)以及技术培训(占%)导入技术。[10]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与产业演进作用机制图

5 结论

创新是产业演进的核心动力。基于企业的微观创新行为,促成了产业壁垒的形成、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产业技术结构的调整,它们整体促进了产业的演进过程。不同的产业演进阶段、产业技术系统、产业市场结构及区域创新环境等因素,又制约和选择了不同的创新模式与特点。

参考文献

1 刘洪涛.国家创新系统(NIS)理论与中国技术创新模式的实证研究.博士论文,1997年3月:5

2 肯尼斯.克拉克森等.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7月:54-55

3 程源.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研究.博士论文,1999年10月:11

4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Harvard University,1956:137-138

5 .Industrial Organization.Wiley,1968:37-41

6 刘淄.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技术结构变动的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0(10):16-18

7 刘有金,黄鲁成.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软科学,2001(2):37-38

8 程源.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研究.博士论文,1999年10月:64-66

9 柳卸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2000年11月第1版:234-248

10 陈松.技术导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博士论文,1999年10月:138

Analysis of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Evolution

Yu Shujiang1 Dai Dashuang2 Wu Chunyou2 Wang Yunfeng1

(1.School of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130 of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on function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evolution and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innovation in the procedure of industrial evolution. In micro-mechanism, en terprise’s innovation behavior change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ratio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 it promotes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centralization and constantly builds and adjusts industrial barrier. Though constantly introducing and accumulating technology,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of industry keeps on changing and adjusting. So,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industrial evolution embodies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market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market and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decides the model and feature of innovation.

Keywords Innovation Industrial evolution Market structure Innovation model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精编推荐】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次区域合作机制研究

【精编推荐】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次区域合作 机制研究

、 、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次区域合作机制研究2014年2月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1 1.3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2 1.3.1国外对于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研究2 1.3.2国内对于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研究3 2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架构及实践借鉴4 2.1次区域经济合作概念的界定4 2.2对次区域经济合作概念界定的评议6 2.3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本质7 2.4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7 2.5“湄、珠、长、渤”次区域经济合作经验借鉴9 2.5.1经济互补性是次区域合作的基础9 2.5.2地方政府在次区域合作中作用凸显10 2.5.3国际机构积极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10 2.5.4市场经济调节功能应起主导作用10 2.5.5次区域合作内容广泛而机制松散11

2.5.6次区域合作具有开放性和非歧视性11 2.5.7次区域经济合作主体具有明显差异性12 3中原经济区次区域经济合作评析12 3.1中原经济区空间要素积聚现状12 3.1.1要素向中原城市群集聚趋势日渐强化12 3.1.2以郑州、洛阳为增长极的“双核”结构已经凸显13 3.1.3特色鲜明的四区域格局基本形成15 3.2中原经济区周边经济区(圈)概况15 3.2.1长三角经济圈15 3.2.2京津冀都市圈16 3.2.3关中-天水经济区16 3.2.4武汉城市圈16 3.2.5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6 3.2.6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16 3.3以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视角研究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17 3.3.1从实践运行层面看中原经济区次区域合作17 3.3.2从合作参与主体看中原经济区区域合作17 3.3.3从地域范畴划分看中原经济区区域合作18 3.4中原经济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18 3.4.1刘易斯模型与“三化”协调18 3.4.2农村劳动者就业问题突出18 3.4.3中原经济区面临严峻的转型压力19

大型企业创新机制建立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a4377447.html, 大型企业创新机制建立的思考 作者:张宏伟 来源:《商情》2011年第50期 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动力源自于激励,激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满足人的需求。论述了大型企业创新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立对策。 大型企业创新机制问题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细胞,也是一个经济有机体,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来推动,企业最重要的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所谓企业创新机制,就是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大型企业创新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一些企业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具体表面在: 1、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方面 需求作为人们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需求作为人的本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的创新活动中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需求是创新活动最根本的源动力,对创新活动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需求的这种驱动作用能激发人的各种潜能,使人们在前进途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尽办法排除干扰、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企业来说,获取超额利润,实现企业生存乃至长久的发展是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对于企业家及企业员工来说,取得丰厚的收入、证明自己的才华、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等也是最根本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除了在企业实施创新外,尚无其他途经可以达到。 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动力源自于激励,激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满足人的需求。由于我国许多大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导致大多数大型企业没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许多大型企业都制定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的奖励办法或奖励制度,但并没有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其主要表现:一是没有建立起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经营者缺乏不断创新、承担风险,把企业办强、办大的内驱力;二是对企业科技人才不够重视。许多企业不了解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不了解创新中的人

企业管理创新思路

企业管理创新思路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不断创新,而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深入研究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正确处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处理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创新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的明显加快,一些

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会由某国经济的汇率、利率变动而受到影响。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相应地改革那些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的利润最大化,它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甚至促使企业倒闭,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知识、技术、产品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虚拟企业、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仅仅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技术专长与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被认为是和资金、人力等并列的资源。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需要更多地通过加强协

对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一点思考

文/何运保 为了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提升自主创

主任论坛 ZhuRenLunTan201/110301 中国高新区 关部门批准,高新区与七星区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高新区工委书记兼区委书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兼区长。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桂林国家高新区在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2010年,园区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突出“创新、创业”两大主题,高效整合全区资源,成立13个工作组、组建6个办公室、整合9大公司,创造性提出了“1369”管理模式。即将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分为13个工作组,分块负责,分组管理,责任到人;对全区重点推进的工作分成6个办公室负责指导;为了强力推进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整合了9大公司,进行公司化、市场化动作。从而形成一套具有高新区七星区产业与社会工作双重职能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精简高效的管理目标。 桂林国家高新区经过18年的建设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产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 区划的管理及利益分配问题难度很大。桂林国家高新区有两个园区面积延伸到了周边两个县区,其开发建设涉及到周边两个县区管理和利益分配问题。尽管桂林市政府作了协调,采取委托桂林高新区开发管理,利益五五分成的尝试,但是需要协调的环节多,管理的链条长,职能不够集中,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三是桂林国家高新区没有充分的财政自主权,每年50%的财政收入要上缴桂林市财政,可用财力减半。高新区的土地收益金市财政也占30%。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的投资相应减少。因此,尽管地方政府在促进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多头管理,统筹考虑不够,难以形成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合力,难以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 纵观全国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高新区管委会独立管理模式,由上级政 三、对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思考 21.43%;出口创汇5.3亿美元,同比增长33%。产业规模约占桂林市的四分之一,对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日趋增强。 桂林国家高新区“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解决了园区拓展空间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总的讲比较顺利,但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一是高新区没有建设、规划、土地、环保等市或县一级行政审批权。1995年5月桂林市政府下发的市政[1995]36号文件和1996年12月桂林市委下发了市发[1996]112号文件中授予高新区的权限近几年来逐步回归市有关部门,特别是建设规划、土地、环保等行政审批权上收,封闭式管理难以落到实处,制约和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二是桂林国家高新区是正处级单位,行政级别配置低,协调处理不同行政 二、桂林国家高新区现行体制 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区域合作建设方案

国家xxxx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发改地区〔2011〕1185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61号)精神,现将《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你们,请根据职责分工,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又好又快发展。 附件: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二○一一年六月八日附件: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示范区设在连云港市连云区,包括徐圩新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连云港区、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 一、设立背景 合作基础。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西连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中西部省(区),东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隔海相望,是中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连云港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为主体的开放载体功能逐步完善,对中西部地区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中西部地区在连云港设立商务办事机构260多家,连云港港60%的货物进出口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连云港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重要城市在物流、产业等方面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重要意义。在连云港设立示范区,有利于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便捷的出海通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水

基于动态能力的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的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必须积极开展企业创新机制的创建和研究工作,通过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来提升自身的发展动力。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全面深入剖析了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的现状,认为主要存在管理体制“家族式”、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创新风险大等问题。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基于企业动态能力构建并完善创新机制的相关建议。 标签: 动态能力;创新机制;民营企业 F2 1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以及高效的生产率已经不能维持原有的竞争优势。而创新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能缺少的因素。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缺乏核心技术会使新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此时更加需要强调不断的创新,以确保推出新产品的效率远远高于模仿者,以此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当前环境背景下,企业创新机制的研究已经日显重要,其首要工作就是分析研究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由于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动态环境对企业创新有着重大影响,使企业迫切需要一套新理论来指导其构建创新机制,这一理论需体现当前动态环境的本质,这样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必将有所减少。而动态能力理论可以指导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动态能力理论认为,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企业为了应对外部变化的环境,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技术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企业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应成为动态能力理论的重点研究对象。动态能力观点强调,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随时有可能被替代,因此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状况、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创新。 2动态能力和动态能力创新机制理论 2.1动态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基于Teece等构建的动态能力战略框架,并结合Eisenhardt&Martin、Caloghirou(2004)、罗珉,刘永俊等的研究成果,本文确定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为整合能力、重构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即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

在上海体制机制创新会上的讲话(蔡)

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开创社区教育新局面 (2011、12、15) 尊敬的新均会长,乃林会长,王宏处长,青浦区委区政府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青浦区,召开全国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会,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会议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发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职成教司,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向上海市和青浦区为会议筹备所负出的辛勤劳动和精心安排,表示衷心地感谢! 刚才,青浦区的领导和上海市教委的领导分别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青浦区的领导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青浦区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我觉得这个报告很好,很实在。近年来,青浦区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载体平台、资源供给等方面,进行了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科学发展、特色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了条块结合、各方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路径;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农村特点、青浦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推广。

借此机会,我想谈三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是为什么要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 二是我国目前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三是如何开展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 为什么要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 首先,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目前,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社区教育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性工程,在提高人民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需要不断创新社区教育,而体制机制是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只有解决好了体制机制问题,才能促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 其次,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第6卷第9期 I n d u s t r i a l &S c i e n c e T r i b u n e (2007.(6).9) 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 ◆王宇戈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加强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薪酬激励制度的现状,指出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企 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针对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分别就经营者激励和员工激励提出创新机制,即股票期权制度和员工参与薪酬设计制度。 【关键词】薪酬激励;经营者激励;员工激励;股票期权;员工参与薪酬设计【作者单位】王宇戈,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房地产公司 新经济时代,竞争环境的复杂变化,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本管理思想,重视对员工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如何用好“薪酬”这把双刃剑。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薪酬激励机制,来支持、推动激励机制创新的实现。 一、激励机制的含义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激励可以理解为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从而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本文认为,激励机制的核心应当是薪酬激励,即通过设计科学、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实现薪酬激励效能最大化。薪酬不仅仅是经营者和员工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们自身的价值、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鉴于此,本文将以薪酬激励作为研究重点。 二、加强薪酬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针对不同的层级,激励机制又可分为经营者激励和一般员工激励(以下简称员工激励)。 首先,加强经营者激励是非常有必要的。薪酬激励是经营者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经营者是企业特殊意义上的员工,人力资本有其特殊性。据统计,一般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提高1%则生产增加0.7%,而经营者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提高1%,则生产增加1.8%;如果说一般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的话,那么经营者人力资本是最稀缺的,因而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加强经营者薪酬激励非常有必要。 其次,加强员工激励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由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需要。受利益驱动,人才向着薪酬水平高的地区、企业流动就成为普遍现象;所以企业在制订薪酬标准时必须要考虑本地区同行业相似规模的企业薪酬水平,以及本地区同行业的市场平均薪酬水平。二是开发员工潜力的需 要。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在缺乏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而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激励也非常有必要。 另外,建立良性竞争环境要求加强薪酬激励。科学的薪酬激励制度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员工通过积极表现来提高工作绩效,争取薪酬晋升,从而能够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 三、我国企业薪酬激励的现状及问题 (一)经营者薪酬激励的现状及问题。我国经营者的薪酬激励体制与国际水平并不接轨,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的薪酬水平低,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小,激励力度小,会导致经营者为了满足自身利益,通过职位消费膨胀、以权谋私等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对经营者的薪酬构成也不合理。大多数企业仍实行工资加奖金的分配方式,经营者的收入与经营业绩相关性不大;大部分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仅仅局限在经营者在位时薪酬水平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往往忽视了对经营者退位之后的考虑,出现了“59岁现象”;也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导致经营者职位消费混乱,经营者利用对企业的控制权,在职位消费(如在办公条件、通讯、交通、差旅等消费)上自己做主,随意签单,数额可观,职位消费混乱。职位消费成为经营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员工薪酬激励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大部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的绩效考核手段,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关键、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之间,没有拉开合理的收入差距,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导向性,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开展工作的积极性;而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 133·

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产学研结合计划”为促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学研联合工作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绕市场、技术、资源、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崛起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要进一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解决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缺少实质性的深层次战略合作等问题。 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具备战略高度 当前,我们已经积聚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利条件,如何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首要问题是要具备战略高度。 具备人才支撑理念。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才为本。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强调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优势互补。必须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逐步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产业链需求培养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企业招聘教师和科研人员,鼓励企业科技人员到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加强大学、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交流,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具备开放共赢理念。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大科技、大产业、大开放、大协作,引导支持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上,必须树立大开放、大合作观念,扬长补短,互利互惠,以市场为导向,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研发机构、优秀人才或项目,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创新中实现共赢。 具备产业化发展理念。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坚持产业化发展理念,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必须切实转变重成果轻转化的思想,牢固树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理念,按照“自主创新、集聚辐射、开放促进、持续发展”的原则,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抢占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高端和基础产业技术链高端,实现我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更好更快发展。 具备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树立高层次、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结合意识,坚持以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自主创新。我国产学研结合虽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但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且比较分散,还局限在“点对点”合作,缺乏实质性的战略合作。因此必须强化学科链切入产业链的意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积极开展资金、管理、市场等多形式合作,实现多元主体之间“零距离”的大联合、大协作和大创新,形成在更高层次上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格局。

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

2012年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10级经济学模拟实训案例分析 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 科技进步,历来是人类发展进程的主要标志。无论是机械化、电子化,都曾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经济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与体制创新联系在一起的。 一、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

从改革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对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等政策调整,再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发展非国有经济成分等。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体制创新的结果。这种体制变革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制约因素。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要从健全人才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创新金融财政制度、加强政府创新等方面入手。体制创新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是提高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内容。土地、矿藏、资金、资产、劳动力、技术、人才等资源,主要依靠市场来配置,市长不要再去审批经营性的土地、矿山,劳动力、技术人才也要逐步提高市场化程度。二是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体制。现在所有制单一,国有资产比重太大,要大力推进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般竞争性的待业国有资产尽快退出,让市场去选择投资者,在市场中实行优胜劣汰。对垄断行业也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选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办照、待遇、服务等方面,都要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完善市

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细胞,也是一个经济有机体,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来推动,这种机制就是企业经营机制。企业创新活动是企业的根本活动,是一个有机过程,这个过程的有效运行同样需要依靠一定的机制来支持和推动,这种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最重要的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所谓企业创新机制,就是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企业创新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它从创新设想的产生与形成到研究与开发,从创新内容的形成到创新结果的扩散,再到市场效益的形成,然后又由于市场需求发展再进入新一轮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顺序,也有交叉和交互作用,只有在正确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的支持和推动下,企业创新活动才能真正得以不断循环,持续发展。在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还很弱,这关键是由于这些企业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 体系构建编辑 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机制三大机制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机制体系,这是企业创新有效运作的基本要素。 动力机制 1、企业创新动力机制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是能够推动企业创新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为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激励的一种机制。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的作用,就是激发企业和职工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运行。一般来说,企业创新由市场拉动、科技推动和政策激励三种动力推进。 1)市场拉动是指由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影响而导致创新。其中市场需求引致的创新包括,生产要素稀缺导致该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而诱致能节约该要素或寻找替代要素的创新,以及企业家独具慧眼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而诱发的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的创新;市场竞争引致的创新,是指由于市场竞争给企业造成实际威胁(由于竞争者成功地引入创新,使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竞争上处于劣势)和潜在威胁(如竞争者R&D投入的规模和重点,创新投入强度和结构,科技人员的数量、素质以及普通员工的素质等),而迫使企业从事创新,战胜竞争对手,获得持续生存和发展。 2)科技推动是指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直接服务于经济领域,从而促使企业不断采用先进科技进行适用性创新。仅有市场需求,没有科学技术的保障,企业创新是无法实现的。科技发展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另一个决定性力量。 3)政策激励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各种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鼓励员工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光有市场拉动和科技推动,而没有企业内部正确有效的激励政策,市场再好,科技再先进,也无法促使企业员工主动进行创新。 因而,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以上三种创新动力最终可归结为追求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维持企业的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要使企业创新具有强大的动力源泉,首先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这是建立创新机制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前提下,由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才有可能以市场为导向,在当今世界企业资本股份化、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化、融资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经济国际化的浪潮中,自主地组织研究开发和各种创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其次要求企业领导者具备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眼光。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如下个人品质:创造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决策能力、毅力和敢于冒风险。而企业家精神就是指企业家所具备的能敏锐地发现和接受新事物,敢于并善于先人一步、超人一等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只有企业领导者具备了企业家精神,才能制定正确的创新战略。而要制定正确创新战略,还要求企业领导者具备战略管理眼光,懂得先

国家区域合作建设方案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发改地区〔2011〕1185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61号)精神,现将《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你们,请根据职责分工,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又好又快发展。 附件: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一一年六月八日附件: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示范区设在连云港市连云区,包括徐圩新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连云港区、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 一、设立背景 合作基础。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西连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中西部省(区),东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隔海相望,是中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连云港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为主体的开放载体功能逐步完善,对中西部地区的

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中西部地区在连云港设立商务办事机构260多家,连云港港60%的货物进出口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连云港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重要城市在物流、产业等方面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重要意义。在连云港设立示范区,有利于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便捷的出海通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创新统筹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为宗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出海通道功能,着力完善合作服务体系,着力建设产业合作基地,着力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加快培育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径。 战略定位。立足连云港,依托大陆桥,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徐圩新区为先导区,建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体制机制创新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管理创新工作精神,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加强组织和行政效能建设,推进机制创新,激发工作活力,围绕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政务中心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书记张伯君同志担任,全面负责管理创新工作;副组长由中心副主任朱亚夫担任,分管该工作,具体抓落实;成员:许清华、严棣枢、虞俊华,负责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落实,办公室具体承办。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筹集落实了相关工作经费。 二、抓好结合,突出重点 政务中心作为窗口单位,紧紧围绕“依法、高效、廉洁、便民”的服务理念,将管理创新与政务服务有机结合,突出重点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一)在考核激励上创新 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是肯定职工成绩,奖勤罚懒,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是每年修订考核方案,使之更加合理。中心考核方案条理清楚,涵盖全面,规定明确,

量化准确,操作性强的特点;二是考核公平透明,可信度高。政务中心通过楼层互评、楼层推荐、考勤公示、考核小组评议等方式得出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分值,评出每月红旗窗口、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明星;三是考核结果运用有力。月度考核得分将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窗口及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四是设立示范岗,建立向先进看齐的机制。政务中心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普通话示范岗等19个示范岗,达到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目的。 (二)在“两集中两到位”上创新 政务中心按照省、市、县的统一安排,加大了“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力度,对全县所有入驻窗口单位的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多次清理,特别是机构改革和“三定”方案调整后,政务中心再次对“两集中两到位”情况进行了清理,调整了窗口布局,加强了与县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了国税、地税、新合、医保、工商、惠民帮扶等的整体入驻。目前入驻窗口、工作人员、办理事项均居全市区县首位。 (三)在标准化建设上创新 政务中心制定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场地、设施、进驻事项、人员配备、软件名目、完成时限,在全市率先采用统一大厅布局设计、统一标识标牌尺寸式样、统一施工指导验收、统一补助标准的“四统一”方式推进,率先在全市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27个乡镇、345个行政村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

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电子商务的普及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却遇到了极大的瓶颈。从信息化创新、人才创新、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创新机制、管理创新、资本创新五个方面出发对如何建立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 标签:创新机制;民营快递企业;电子商务 1 引言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给快递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22%,2010年全行业完成快递业务收入573亿元,快递业务量完成24亿件,分别是“十五”末期的250%和300%。 但国内快递业起步低、基础差、发展长期受限,且民营中小快递企业之前赖以生存的“低价格,低服务””模式也逐渐成为限制其发展壮大的绊脚石。急剧增加的电子商务订单导致快递企业业务量的剧增和快递企业服务质量差、快件积压的矛盾逐渐凸显,加上包括阿里巴巴集团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频频斥资建设自有物流体系,民营快递企业逐渐面临发展的重大危机,如何进行管理和运营上的创新将成为民营快递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2 民营物流快递企业的现状 我国快递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快递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网购的热潮更是推动了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1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2.5亿件,同比增长48.3%;业务收入完成58.1亿元,同比增长29.5%。 现阶段民营快递已经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的80%左右。但是,民营速递企业在快速崛起的同时也陷入了“外表繁荣、内在混乱”的发展危机。 2.1 恶性价格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使得企业努力寻找自身的竞争优势,寻求发展。但当前的民营快递企业(除市场定位于高端的顺丰外)由于业务同质化程度高,缺乏竞争优势;同时行业缺乏管理,导致快递市场混乱,各快递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长期采用低价恶性竞争机制,低价甚至成为民营快递企业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同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掌握着快递公司电子商务产品的货物渠道,掌握着供应商的配送渠道,掌握着用户的资金渠道。对产业链中渠道的掌握,就意味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对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价格有相当大的议价权(吴先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高校出版社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高校出版社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转企改制解放了高校出版社的生产力,解决了制约高校出版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而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是转企后高校出版社发展的关键。高校出版社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人才,只有进一步深化高校出版社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建立激励机制,才能将人的才能和动力转化为高校出版社的竞争优势,促进高校出版社发展战略的实现。 标签:高校出版社;激励机制;劳动人事关系;薪酬;企业年金 一、前言 高校出版社的体制改革解放了高校出版社的生产力,解决了制约高校出版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高校出版社属于文化产业,其核心竞争优势是人才,而要达到国家要求的“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关键还在人才。人的行为受能力、动机和环境的影响,其中动机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高校出版社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全面建立激励机制。关于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的研究和论述较多,对转企改制后高校出版社激励机制如何创新的研究鲜见论述,而把激励机制创新作为高校出版社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进行研究的论述尚未见到,值得高校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者探讨。 根据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社科[2008]6号)的要求,转制为企业的高校出版社,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结合出版行业特点,“深化高校出版社内部改革。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符合出版行业规律和高校出版社发展特点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高校出版社属于脑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核心竞争优势是人才,只有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建立激励机制,才能将人的才能和动力转化为高校出版社的战略优势,才能促进高校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校出版社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校出版社激励机制的现状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全面,激励效果不明显。这些主要是由目前高校出版社多元的劳动人事关系、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和社会保障上的不一致造成的。 (一)劳动人事关系的多元化 目前,转企改制后高校出版社的员工主要有原事业编制员工、聘用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制员工。原事业编制员工,根据《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保留了原事业编制,由所在高校派遣到高校出版社工作,接受出版社的企业管理,退

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受经济全球化影响较大,同时又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不仅要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而努力,还要保护我国利益不受损失,并与他国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由此可见,我国政府需要承担的工作有很多。但由于我国长期收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管理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导致官僚主义出现在我国政府中,同时,由于政府管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收入不均现象,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依然是十分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收入差距也在拉大,以某省为例,在2013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3倍,在2014年城乡收入差距就上升大了2.8倍。因此,有必要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 二、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表现 现阶段,我国政府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模式都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政府管理工作的开展。如缺少正确的管理理念,使得政府始终将管理重心放在建设上,而没有落实到后期管理中,且仅看重短期利益,而没有重视长期利益,并不利于城市良好发展建设[1]。同时,现有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无法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一致,如在政府行政审批上,由于审批项目过多,部分市场主体还存在一定的前置性,某省在2014年的前置性审批高达400项,且审批程序较多,也在影响着政府管理工作,这些都与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

题有关。再者,由于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也在影响着政府的投资行为,如某省针对某项目的投资经常会发生变化,在该项目中需要购买土地,前一天刚敲定以每亩15万的价格出售给商会,但第二天就发生了改变,将每亩土地的出售价格提升到了19.5万,严重破坏了政府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印象。最后,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还表现在人员管理上,尽管我国在人才任用上一直强调禁止任人唯亲,在面试阶段不得有直系亲属参与,但依然无法完全任人唯亲现象,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与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裙带关系,真正有才能的人难以进入政府工作。三、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方法 (一)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方法 在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政府观念,真正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差别,并积极引进新思想、新理念,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准则,不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强化服务水平[2]。其次,将缩短城乡收入差距作为重要工作,重视乡镇经济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多为乡镇发展提供良性政策与建议,作为公务人员也要肩负起自身责任,防止发生暗箱操作等情况。再者,强化政府职能,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调节市场,且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秩序。最后,创新政府结构,不仅要做到政企分开,还要实现党政分开,这样既能减少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干预,还能让社会发展更具独立性。此外,还要做好人才选拔工作,采用异地政府人员为新公务人员面试的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