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1.斯密和李嘉图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

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

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总特征

B.精髓

C.实质

D.核心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A.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B.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同一性

C.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6.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客观性和自发性

C.盲目性和自觉性

D.客观性和普遍性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满足猎奇心理

B.改造客观世界

C.实现自我价值

D.创造客观规律

9.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B.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

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

D.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

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

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

11.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A.政治面貌

B.经济地位

C.宗教信仰

D.价值取向

12.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其他社会形态中。这说明改革具有

A.主体能动性

B.历史局限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差别

B.社会发展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C.社会发展取决于主体自由选择

D.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1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1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A.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生产资料的增大为前提

C.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D.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16.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资本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17.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

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限制

18.垄断利润的水平一般会

A.低于平均利润

B.高于平均利润

C.等于平均利润

D.等于成本价格

19.在经济危机和萧条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注入一部分国有资金以维持其生存的经济行为属于

A.建立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一种方式

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计划的一种方式

20.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1.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A.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B.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C.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

D.不断发展社会的民主与法制

22.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D.《哥达纲领批判》

23.根据邓小平的概括,下列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允许个别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4.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A.与任何繁荣的封建社会相当的社会生产力

B.与一般资本主义社会相当的社会生产力

C.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社会生产力

D.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5.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归宿是

A.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D.克己奉公的道德理想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27.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28.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

29.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利用利率调节经济?

30.什么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境界?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32.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3.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各种类型的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5 BDBAC 6-10 DABDA 11-15 BCDCD 16-20 ADBBA 21-25 AACD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是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意义:1、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依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7.人类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认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整个人类的认识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人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的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所以认识的有限性和认识的无限性是辨证统一的。

28.超额剩余价值的二重来源。一方面来源于本企业工人制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加快机器设备运转,提高劳动生

产率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活劳动支出的减少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距产生的。

29.利用央行调整利率。资本主义也有央行,他们也通过央行调整利率。即使是美国的私有央行,也得听政府的。再者利用大规模投资,比如,大规模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导致银行资金紧张,为了吸收存款,银行提高利率,进而达到目的。

30.共产主义精神境界。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表现在多方面:人们树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遵守社会纪律,团结互助,诚实友爱,完全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劳作和参加社会活动,人人都习惯于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人们既摆脱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摒弃了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包含三方面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理论意义:经济基础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真正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根本组织模式和发展模式。

现实意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原有的政治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官本位、计划性过严等,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只有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2.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1)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均物化到

单位商品内的劳动量就越少,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也就越小;

(2)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就越大。

(3)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完整word版)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 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 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 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 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 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 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 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 , 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 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 《中国社会学》 C. 《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 , 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 诠释方法论 D. 人文主义方法论 9. 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 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 被称为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 ,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 十五届三中全会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 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 , 被称为 A. 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 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 , 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 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 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2018年社会学概论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1题目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处于困境的个、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职业服务活动。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初级社会群体或非正式组织中非正式控制被普遍使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救助是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模糊的、短暂的社会关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政策是政府的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它是特殊的公共政策。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宗教不是一种社会规范。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福利是由国家立法对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自考社会学概论1-4往年真题练习答案

第一章往年考题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孔德认为,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的是( A )1-37 1304 A.社会学 B.哲学 C.生物学 D.数学 2.罗伯特·默顿的代表著作是( B )1-44 1304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D )1-45 1304 A.米德 B.霍曼斯 C.弗洛伊德 D.布劳 4.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要著作是( C )1-47 1304 A.《实践与反思》 B.《国家精英》 C.《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D.《社会的构成》 1.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的创建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B ) 1-41 1307 A.卢卡奇 B.涂尔干 C.托马斯 D.孔德 2.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是( A ) 1-44-1307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1-45 1307 A.布劳 B.霍曼斯 C.阿多诺 D.戈夫曼 4.安东尼·吉登斯的代表著作是( C ) 1-46/47 1307 A.《实践理论大纲》 B.《合法行危机》 C.《第三条道路》 D.《词与物》 5.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D ) 1-48 1307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1.孔德编写的社会学著作是(A)1-36 A.《实证哲学教程》B.《实证社会学教程》 C.《实证科学教程》D.《实证社会科学教程》 2.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 ) 1-37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3.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A ) 1-39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韦伯 D.孔德 4.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 D ) 1-42 A.马克思 B.孔德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真题+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 (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沦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义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自致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5.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6.霍尔提出,社会存在不同的个人空间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7.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 B.核心家庭 C.组合家庭 D.主干家庭 19.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马克思; 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二)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2018年4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涂尔于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人中国之时,酋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 A.谭嗣同 8.康有为 C.严复 I).章太炎 6.孪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有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答案】C 【解析】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 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答案】A 【解析】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法兰克福学派广泛吸收了马克思、韦伯、卢卡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传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答案】C 【解析】社会学的研究功能包括 1、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2、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3、预测性功能:预测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4、规范性功能: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答案】B 【解析】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是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全国2018年4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5.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 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6.霍尔提出,社会存在不同的个人空间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7.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 B.核心家庭 C.组合家庭 D.主干家庭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 (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 (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 (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 (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1.社会学的功能: (1)研究功能

2018年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在(ABCD )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C.闲暇时间的增加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E.生产关系的变化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在7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转,主要表现在(ABD ) A.人口从以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向边缘地区流动 B.人口向城市郊区扩散蔓延 C.城市结构由多核心式、一城多镇式向方格网状、同心圆式发展 D.出现了由交通线连成的长达数百公里的城市群或城市带 E.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城市经济中作用下降,而代之以服务业与知识产业 3.社会变迁的形式有(ABCE ) A.社会进化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社会发展 E.社会倒退 4.“众口铄金”说明(BE ) A.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强制性的控制手段 B.“众口铄金”属于一种社会控制的“过控”现象 C.“众口铄金”说明非制度化控制的力量不如制度化控制的力量容易驾驭 D.“众口铄金”是通过舆论对被控制对象进行内在控制 E.“众口铄金”说明社会控制与个人

自由是一对矛盾 5.下列关于道德的论述,正确的是(ACDE ) A.道德由习俗发展而来 B.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弱 C.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强 D.道德相对于法律,约束力更广泛 E.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形式 6.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属于社会行为(BC ) A.“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 B.口渴想喝水 C.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 D.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 E.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 7.邓肯提出的“人文区位结丛”模式中,强调了哪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 ACDE) A.人口 B.权力 C.环境 D.组织 E.技术 8.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ABC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超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属于结构性社会流动 B.社会结构开放程度的提高既是社会流动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流动的前提 C.从重视个人发展的先赋条件到重视个人后天获得的条件的转变,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D.在现代社会中,先赋条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不存在了 E.从流动的方向看,空间流动属于水平流动 9.帕森斯把社会组织分为( ABCE)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整合组织 D.文化组织 E.文化维系组织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歹|J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 B.数学 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 20年代 B. 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 霍曼斯 B.科塞 C.达伦多夫 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 奥地利 B.英国C.德国 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 社会学课程 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 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8. 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 访谈法 B.观察法C.个案研究 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 实地研究 B. 问卷调查 C.实验方法 D.统计调查 10. 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 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 文化采借 B.文化互斥 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 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C.二级社会化 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 B.社会实践 C.观察学习 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C.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 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2019年10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科目:【社会学概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题干】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 37.【题干】简述中国人口问题 【答案】 1.人口素质问题。 2.人口流动迅猛。 3.人口分布失衡。 4.人口老龄化加速。 5.人口性别失衡。 【考点】社会的基本要素 38.【题干】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案】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2)社会冲突论:

同结构——功能论一样,社会冲突论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然而,冲突论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另一些人从家庭中的获益要多。他们指出,家庭的历史,同样也是女性被男性统治的历史。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缘关系如何有益于社会。冲突论者批判了父系继嗣制、男权制。 【考点】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39.【题干】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案】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 (3)社会控制功能: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 (5)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可以提供一套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如社会救济。 【考点】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40.【题干】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案】 (1)普遍性。 (2)规范性。 (3)多重性。 【考点】什么是社会控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41.【题干】试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答案】

东师2018年秋季《社会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高起专)》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角色 2.社会控制 3. 城市化 4.文化丛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社会运行最原初的动力在于需要。 2. 根据文化内容,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3. 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如家庭、学校、工会、机关、 邻里等。 4. 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5. 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 其特点是个人原因而发生的社会 流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主要包括几种运行机制? 2.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3. 简单回答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家庭经历了哪些形式的历史演变。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运用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相关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的利益群体冲突问题。 2. 运用社会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学习“八荣八耻”的原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 答: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社会控制 答:是指社会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引导并约束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遵循或遵守社会规范,以实现一定的社会秩序状态。 3.城市化 答: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及其引发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文化转变的过程 4.文化丛 答:是指许多文化质点按一定方式形成的聚合。通常是以某种文化质点为中心,在功能上与其他文化质点发生一系列的连带关系,或构成一连串的活动方式。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 1.社会运行最原初的动力在于需要。 答:错。社会行动最原初的动力来自于人对自我利益的理性计算和理性追求。 2.根据文化内容,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答:对。 3.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如家庭、学校、工会、机关、邻里等。 答:对。 4.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答:错。根据社会约束力的由弱到强排列,因该是: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法律。 5.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其特点是个人原因而发生的社会流动。 答:错。结构性流动的其特点是并非个人原因而发生的社会流动。 三、简答题 1.社会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主要包括几种运行机制? 答:(1)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它是指为社会运行供给适度动力的原理、方式、手段与过程。(2)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社会运行整合机制则是指影响社会整合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以及社会整合的作用原理。

社会学概论考试重点

社会学概论考试重点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 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 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 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 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 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 会科学。 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 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 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 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 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 基本过程。 4.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 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 的社会心理反应。 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 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 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 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 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 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 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 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 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 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 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 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 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 的问题。 11.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 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 的现象。 1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 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 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 基本生活的制度。 13.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 或机构认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 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 程。 14.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 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 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 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 进步的过程。 15.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 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 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 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16.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 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 式的变动过程。 17.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 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18.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 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 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19.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 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20.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 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 发展的过程。 21.社会趋同论: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 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了不尽 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 来越相似。 2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 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 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 束。 23.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 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 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 24.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 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 体。 25.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 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 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 过程。 26.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 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27.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 需要,但其中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 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 势需要。 2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 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 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29.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上,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 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和 心理特征和总和。 30.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是由面对面的 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和成员关系的社会群 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1.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及其相互 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 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 组成。 32.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 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 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 33.人文区位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 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 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 同人群在地域窨上的居信与活动分布,分析他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4.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 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 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 的另一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35.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 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 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36.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 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 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7.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 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 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38.规则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 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 式。 39.越轨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 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40.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 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 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41.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 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 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42.世界体系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 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 等的贸易来剥削不发达国家。 43.“第三次浪潮”:社会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 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 现在又进入打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 期,他称之为“第三次浪潮”。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是从(孔德) 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 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社会化的基础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 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 命题运算阶段。 4.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和(商 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5.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6.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 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1901)年 他出版了名为《社会控制》的论文集。 7.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环境压力) 来实现的。 8.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 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 9.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 会福利)三项内容。 10.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 作)、(社区工作)。 11.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 (社区工作)。 12.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 直流动);按运动方向参照划分(代际流动)与 (代内流动)。 13.社会流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 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 1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 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15.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 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 族)、(智力)等;社会文化条件包括(国家、 民族文化差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它集团 的区别 16.社会分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 外部的游离化 17.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规则系统)、 (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8.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 19.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 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20.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21.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正 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 员 22.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 累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23.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 学)、(社会系统理论) 24.社区一词由德国学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 用用的。 2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 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 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26.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 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27.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2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29.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 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30.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有脑力劳动的条 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方言能力)、 (有人较强的学习能力)。 31.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 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3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 生产)不想适应。 33.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 34.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