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实录
- 格式:pdf
- 大小:5.29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水彩笔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
13×2= 12×4= 21×3=24×2= 20×2= 10×5=二.学习新知1.出示主题图(例1)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有3盒水彩笔,每盒12支。
预设2.每盒水彩笔都是上面6支,下面6支。
2.3盒彩笔一共有多少支?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列式解答。
预设1:求3个12是多少?可以列12+12+12预设2:求3 个12是多少?也可以列12×3或3×12(板书)预设3:从上图看出一共有6个6支,可以列6×6师:怎么计算结果?预设1:12+12+12=36预设2:用乘法口诀计算,要求12×3,先算10×3=30,接着算2×3=6,再算30+6=36因此12×3=36预设3:6×6=363.学习竖式计算。
出示情境图。
(从每盒里拿出2支)从这幅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信息?预设:从每盒里拿出2支,每个盒子里剩下10支。
师:刚才有位同学说2×3=6,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呀?预设:是从3个盒子里拿出来彩笔的总支数。
师:如何计算盒子里剩下的彩笔的总支数。
预设:10×3=30师:如何计算所有彩笔的总支数?预设:把6和30再相加,就是彩笔一共的支数。
师:同学们,这个计算过程,我们还可以列竖式来表示。
(板书课题)教师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前面我们刚学过万以内加减法的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注意什么?先写12,接着写“×”号,“3”写哪儿呢?教师写完计算过程。
本人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今天我给小学三年级学生上了一堂关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课,现在我将为大家详细记录一下这堂课的教学实录以供参考。
一、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白板笔,以便进行更加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
同时,我还准备了数学教具、算术表、九九乘法表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次课程的知识点。
二、引入教学我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一下数学教具,我展示了几个由小珠子拼成的十位、百位、千位的木偶和一个用来表示数字0-9的算盘,并要求他们能够识别并说出每一个数字。
接下来,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吗?”有同学回答说:“乘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
”听完同学的回答,我就继续向他们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在进行乘法运算的时候都需要用到什么吗?”此时有学生回答说:“我们需要用到乘法表或计算器。
”接着,我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多位数乘以一位数,需要用到什么知识点?三、重点知识逐一讲解1.什么是多位数乘一位数?我从白板上写出了以下式子:719 × 5 = ?接着我问学生,“719是什么? 5是什么?”我引导学生回答,719是一个三位数,5是一位数。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就是将一个多位数和一个一位数相乘,最后得到一个新的多位数。
2.思考如何算乘法?我教给学生了乘法的算式,将719 × 5写在了黑板上,然后在九宫格上教学生了9个数相乘的方法。
即先将719的个,十,百三个数字分开,然后逐一与5相乘,再把结果相加即可得到答案。
3.掌握口诀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乘法,我特别教学生五位一体的口诀:“五,十,五十,五百,五千,五进位。
”即当我们乘以5的倍数时,个位上的数一定是5或者0,就可以直接得出相应的结果。
4.实例演示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讲解了一些实例:319 × 4,456 × 2,789 × 5等等。
我们根据以上的知识点,较快完成计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师:我们先做个题?1 21 2+1 2会算吗?同位儿互相说说怎么算?师:怎么算的?生1:先算个位,2加2再加2等于6;再算十位,三个1相加等于3.师:还有别的算法吗?生2:个位上是三个2,二三得六;十位上是三个1,一三得三。
师:很好,那这个竖式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表示三个12相加。
【谢兆水:这里的说理表达很重要。
】师:对了。
咱们再来个难点的?生:行。
师: 3 73 7+ 3 7这是几个37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位互相说说。
生:这是三个37相加。
先算个位,个位上是3个7,三七二十一,写1进2,再算十位,十位上是3个3,三三得九,加上刚才进的2,得11。
师:第一道题还有同学用加法算,这道题都用乘法口诀算了,为什么?生:数目太大了,再用加法算不方便。
【谢兆水:提高题目的难度,就会逼着孩子们去想更简单的方法。
】师:好,再看一个题目。
2 32 32 3+ 2 3这个还会算吗?生:会。
师:这是几个几相加,一起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个位,个位上是4个3,三四十二,写2进1;再算十位,十位上是4个2,二四得八,加上进的1得9。
师:算得真快。
再看。
1 81 81 81 81 8+1 8师:几个几相加?快速算,得多少?生:108。
师:怎么算的?生:先算个位,个位上是6个8,六八四十八;再算……【谢兆水:通过这两个例题,刚才还属于某些人的简单方法,就成为了孩子们的共同选择。
】师:很好。
现在不写了,咱们想象。
要是9个28相加,想:写出来会是什么样?(1个28,2个28,3个,4个……)这式子怎么样?生:太麻烦了。
师:那有什么好办法吗?生:用乘法写。
师:哎,对啊!我们以前学过乘法,还记得吗?比如:2+2+2+2+2+2+2+2 几个2相加?生:8个2相加。
师:改成乘法怎么写?生:2×8。
师:这是原来的加法算式,这是乘法算式,什么感觉?生:用乘法写简便。
【谢兆水:当矛盾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用新的方法加以解决。
多位数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
步学会乘法竖式的数学格式和计算的方法,了解竖式的每步计算
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
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的学习方法和
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数学格式和计算的方法,了解竖式的每步计算
的含义。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数学格式和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等。
一、复习旧知
1、快快来口算
师:同学们我们用开火车来完成下面的口算,看谁的声音最大声,好
不好?
生:好!
师:火车开来了:
生:呜。
生1:3×2=6(学生回答对的全班同学鼓掌)
生2:3×6=18(学生回答对的全班同学鼓掌)
1。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 了解多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方式。
2. 掌握多位数与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与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齐数字位数,避免误差的产生。
【教学准备】:黑板、白板、彩笔、练习册、习题集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几道小学数学题目,看看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如何。
例如,4位数乘1位数:7263×7=,5832×9=,1895×3=等。
2. 讲解并复习一些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如何对齐数字位数,按位相乘等。
二、正文1. 如何对齐数字位数:为了避免在笔算乘法时出现误差,我们需要对齐数字的位数。
如:4756×3,我们需要在数字的前面补0,使位数相同,即4756×3=4756×0×3+4756×10×3+4756×100×3。
这样就可以对一位一位相加了。
2. 按位相乘:4756×3的笔算乘法如下图所示:4 75 6× 3———1 42 6 8按照数字的位数一位一位相乘,将每一位相乘的结果相加即可。
注意,不需要进位。
3. 例题讲解:(1)5689×6=5 6 8 9× 6———3 4 1 3 4 (2)3598×4= 3 5 9 8× 4———1 4 3 92 (3)2456×7= 2 4 5 6× 7———1 7 1 92 (4)6821×3= 6 8 2 1× 3———2 0 4 6 34. 练习时间: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乘法练习题,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出一些乘法题,让学生上来口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课前 5 分钟听算:1、直接写得数。
3×8+5=3× 6+4=5×7+4=4×7+3=7× 8+9=3×9+2=2、笔算。
(拿出直尺)27 ×2= 192 ×2= 512 ×4= 911 ×6=师:检查。
指名汇报。
(全做对的,向老师开心的笑一笑。
)一、激趣引入,板书课题1、出示主题图:学校召开运动会,运动员奋力拼搏,拉拉队员也呐喊助威,一派热闹的场面。
(师边说边指相应的图)这时,老师和几个同学为他们送去了矿泉水,请看——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知道一共有 9 箱矿泉水,每箱 24 瓶。
(课件出示)师: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生: 9 箱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课件出示)师:请大家完整地读题意。
(生读)师:谁会列式,并能说出列式的理由?生:因为求 9 个 24 的和,所以我列式为24×9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2、估算。
师:大家大胆地来猜一猜,9 箱大约是多少瓶?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我把 24 看做 20,所以 9 箱大约有 180 瓶。
生2:9 接近 10,24 乘 10 等于 240 瓶。
生3: 我把 24 看成 20,9 看成 10,因此 20 乘 10 等于 200 瓶。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还有别的估法吗?生4:因为 24 介于 20 和 30 之间,所以 24 乘 9 的积在 180 和 270 之间。
师:这位同学也很有见解。
同学们, 24×9 的积究竟是多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板书: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课堂教学实录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下。
二、复习口算、乘法练习
出示口算题目(要求2分钟内完成)
3×8+9= 6×8+7=
5×7+6= 3×6+9=
7×8+9= 8×7+6=
师:这些口算要求在两分钟内完成,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时间到时用开火车的形式评讲。
生1:3×8+9=33
生2:6×8+7=55
生3:5×7+6=41
生4:3×6+9=27
生5:7×8+9=65
生6:8×7+6=62
师: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你们能告诉我做这类题目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生:先做乘法运算,再做加法运算,位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位。
师:很好,同学们都学得很不错,再来做做下面的两个题目。
1。
教案: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运算过程。
2. 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方法,那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你们知道吗?二、探究(15分钟)1. 出示例题:234 × 5 = ?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思路。
4. 教师点评并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方法解决。
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思路。
4. 教师点评并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1(不进位)课堂实录: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生:谢。
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生:整百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师:(课件出示口算题)请同学们口算屏幕上这几道口算题。
生:(开火车)口算。
师:同学们算得又快要对,自己鼓励一下。
师:(课件出示文字题)请同学们把这两道文字题做在课堂本。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生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生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三位小朋友在画画;有三盒颜色笔等等。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思考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师: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生:每盒颜色笔有12支,3盒颜色笔一共有多少支?师:怎么列式解决这个问题?例1:每盒颜色笔有12支,3盒颜色笔一共有多少支?(二) 自主探究,明确算法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生1:可以用加法解答。
生2:可以用乘法解答。
师:(板书算式) 12×3=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12×3等于几呢?你会算吗?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在小组里说说。
生:在小组内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是怎样算出来的?师: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口算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好,如果要用竖式来计算,你会吗?师: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1(不进位)生:自主探究用竖式计算乘法。
(a)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b)代表上台列式板演。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师:(课件出示:1、火眼金睛(判断,并改正)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找出错误,并改正(在课堂本上独立完成)生1:书写不对。
生2:计算不正确。
师:课件出示:填一填(先让学生完成,再用课件订正)生:先算2 ×( 4 )=( 8 ),表示( 8 )个一;再算(2 )×( 2)=( 4),表示( 4 )个(十)师:先说说乘的顺序再笔算下面各题生:汇报算法及结果。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运算方法。
2. 基本概念: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运算方法,强调计算法则。
3.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详细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运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相互交流解题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1.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2. 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运算方法、计算法则、实例讲解、练习巩固。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运算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提高练习:布置一些稍微复杂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运算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运算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出示例题:345 × 2 = ?2.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交流:学生展示计算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计算方法。
4. 出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指导。
5. 集体交流: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2. 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集体交流: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注意事项。
四、拓展提高(5分钟)1. 出示挑战题:多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2.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交流:学生展示计算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运算过程中的细节。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网络同步课程之一《由“块状”想到的......》教学实录教学内容:四下自编教材《由“块状”想到的......》——“表格”与乘法分配律之多位数乘一位数施教学生:四年级下册的学生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表格与乘法分配律”的算法和算理。
2、掌握算法,并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提升计算能力。
3、在“表格”的分与合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算法,并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提升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在“表格”的分与合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欢迎来到之江汇教育广场网络同步课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由“块状”想到的.......》“表格”与乘法分配律之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新课授知,理解“表格”与乘法分配律的关系同学们用表格算一算,再写一写乘法分配律,并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
现在以15×9为例,把15分拆成10和5,再乘9。
10和9相乘得90,5和9相乘得45,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也就是90+45=135,最后用表格法算得15×9=135。
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这么多的块状,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可以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观察。
我们会发现(10+5)×9=10×9+5×9,最后的结果是两式乘得的积相加也是135。
在这个表格的观察中,我们找到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其实这道题就是10与5分别与9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正好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这是把26分拆成20和6 ,分别与3相乘,20×3=60,6×3=18,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最后得到26×3=78。
我们观察表格中的每一个块状,我们除了可以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观察,还可以从中间往四周延伸观察,中间有60和18,向四周延伸观察,60就是20×3,18就是6×3,我们观察到20与6分别和3相乘,当然我们可以写成(20+6)×3。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指教教师:韦老师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竖式王国)师:今天就跟老师一起去竖式王国看一看,不过啊,要通过这个能量屋才能到达哦。
课件出示:3个十加6个一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师:第一关,填空。
3个十加6个一是?多少?生:是36。
师:非常好,请坐,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个一组成的?生:是由一个十和两个一组成。
师:是由一个十和两个一组成的,好,非常棒。
课件出示:40×3= 50×8=500×6= 400×3=30+7= 100+24=51×7≈286×6≈师:下面是是口算练习,老师分成了A B组,现在我们由1 2组完成A组,3 4组完成B组。
我们等一下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师:火车火车往哪开?生(举手):火车火车往这开。
师:请这一列的同学(第一组第二列)。
生1:40×3=120生2: 500×6=300师:500×6=300,有不同意见的吗?生3:500×6=3000生4: 30+7=37生5:51×7≈师:谁来帮帮他。
生6:51×7≈350师:这个符号读作什么?生(齐):约等于。
师:第3第4组的。
火车火车往哪开?生(举手):火车火车往这开。
师:请这一列同学来(第三组第二列)生1: 50×8=400生2: 400×3=1200生3: 100+24=124生4: 286×6≈师:谁来帮帮他。
生5: 286×6≈1800师:好,我们同学对于这些知识还是掌握的比较好的,但是对于约等于,这是估算,还要加强。
二、新授知识课件出示(图)师:那么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幅图,你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知道了彩笔有12支。
师:好,知道了彩笔有12支,谁能把话讲完整一些。
生2:一盒彩色笔有12支在里面。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课堂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P66—67教学目标:1、在详尽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1、复习(1)直接说结果通过趣味桥2*3 3*4 6*5 2*5 7*7 3*6 8*4 9*2(2)一共有多少人?(图:一排9人,站了4排)生:一排9人,站了4排,4*9=362、新授(1)师:也可以写成10*4,10*4表示什么意思?生:4个10。
师:你会算吗?组内交流。
汇报:你准备怎样算?介绍你的算法。
算法一:生1:4个10相加师: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
(板书:10+10+10+10=40)有例外的算法吗?算法二:生2:10个4相加师:也是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的,算式有点长,全班报。
老师写。
板书:4+4+4+4+4+4+4+4+4+4=40算法三:生3:4*9=36我们学过,用36+4=40算法四:生4:把0不看,1*4,再在后面加个0。
师板书:1个十*4=4个十师:明明是10乘4,为什么可以不看0再加0呢?生:1个十乘4等于4个十,是40。
师:用铅笔演示,10根捆一捆,有4捆,是4个10是40。
集体读算法四。
(2)师:从这些算法中选你认为最简易的一种,在组内说一说。
生:我认为第三种最简易生:我认为第四种最简易师: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再试试,看看哪种方法最简易。
3、练习:游乐园游乐项目价格表名称40*2=803*40=12040*6=2408*40=32040*9=360。
《笔算乘法》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探究笔算乘法与加法、口算、点子图之间的关系,数形结合理解乘法竖式,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难点:通过数形结合理解乘法竖式。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师:看座位表,谁能最快数出来。
生:一列6人,这样有6列,6×6=36。
师:还可以怎么列?生:一组12人,这样有3组,12×3。
师:12×3怎么算,把你的想法写在草稿纸上。
二、探究笔算和口算的联系1、乘法竖式中的加法师:有学生把12写成了加法竖式,这个就是笔算。
(板书:笔算)现在我也要写,我先写一个12,这样有3个12,我写3加上乘号,再写上等号。
仔细观察,加法的竖式演变到乘法的竖式写法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生:都是上下写,数位对齐。
师:哪里不同?生:加法用加号,乘法用乘号。
加法写得长,乘法写得短。
师:那么乘法要怎么计算呢?在草稿纸上规范地写下来。
(学生书写)师:先算3×2=6,再算3×10=30,最后算30+6=36。
我直接把3写哪里?生:十位。
师:用先……,再……,最后,谁能来说一说?生:先算3×2=6,再算3×10=30,最后算30+6=36。
师:我们来找找口算和笔算的联系。
笔算的6就是口算的3×2,笔算的3就是口算的3×10,笔算的36就是口算的30+6=36。
笔算加法和笔算乘法有联系吗?生:有。
师:笔算加法的6就是笔算乘法的3×2,笔算加法的3就是笔算乘法的3×10,30+6=36。
师:我们再来看点子图,你能找到口算乘法吗,笔算乘法呢?师:我们一起来算,一起读。
第四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课堂实录
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科书第五册第74页至75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
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
习态度,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
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重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是重点。
学生对每一步计算过程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师:1、复习:口算 4 ×2= 40 ×2= 20 ×8= 2 ×8= 生:8、80、160、16
2、出示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1)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3盒彩笔,
师:(2)结合图中的信息我们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生:40枝
师:(3)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
少枝彩笔?
生:用加法和乘法。
3、计算方法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生1:方法1、用加法计算:12+12+12=36(枝)
生2:方法2、口算方法:把12分成10和2, 10×3=30(枝)2×3=6(枝),30+6=36(枝)
师:4、还可以什么方法呢?
生:乘法
师:12×3表示什么意思?
生:3个12或12个3
师: 5、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2)、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6、全班汇报。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生:7、介绍竖式。
12 。
因数
× 3 。
因数
——
36 。
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