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编号:学时:36

编者姓名:周玉蓉单位:人类学系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人类学年级:三年级

编写日期: 2007年1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展及趋势有一定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主要讲授:1.语言人类学的性质、任务、基本课题;2.语言人类学的兴起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本课程学习方法与要求。计2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中国的语言/方言

主要讲授:1.中国语/方言的分布格局;2.中国语/方言分布现状的历史文化因素;3.语言格局的文化动因。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文字起源、传播

主要讲授:1.关于文字起源、传播的主要理论;2.宗教与文字起源;3.宗教与文字传播;4.文字与古代文明、文化。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汉藏语系

主要讲授:1.汉藏语系观念的提出、演进及现状;2.语言方法与汉藏语系:其成就、不足及出路;3.由人类学入手的汉藏语研究;4.实例分析。计4学时。壮侗语族的语言人类学问题

主要讲授:1.对壮侗语族地位的不同认识及其原因;2.壮侗语族的历史文化研究;3.壮侗语族的语言历史比较研究;4.壮侗语族与古百越文化。计4学时。

社会文化变迁与语言变异

主要讲授:1.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2.语言传承与变异;3.语言变异的社会文化动因:以解放前后、开放前后为例。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语言运用

主要讲授:1.多语、多言的成因;2.多语、多言的人类学含义;3.实例分析:以珠三角为例;4.实例研究:以香港为例。计4学时。

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

主要讲授:1.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的概念;2.汉族的多元起源与汉语的多区域起源;3.岭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岭南区域语言的形成;4.岭南区域语言特征。计4学时。

人口迁移与语言

主要讲授:1.汉语的播迁与汉语的扩散;2.历史上的居民变动与语言更迭:地名学的研究;3.当代人口迁移流动对广东语言的影响。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民族识别

主要讲授:1.民族识别的根据;2.语言与民族的关系;3.语言更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计2学时。

第十一章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

主要讲授:1.文化交流与语言借用;2.文化交流与语言转制;.文化交流与pigin、croele语言;4.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计2学时。

三、课程实习

拟于学期中安排一次。要求学生对家乡的语言构成、语言运用的特点,从多语、多言的角度进行观察,写成报告,并于课堂讨论。计入平时成绩。计2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Alessandro Duranti:《Linguistic Anthropolog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出版社,1999。拉波夫:《拉波夫语言自选集》,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沃尔夫:《沃尔夫文集(语言学名家译丛)》,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Kramsch:《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Spolsky :《社会语言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Hornberger:《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91。

戴昭铭:《语言文化学导论》,语文出版社,1995。

游汝杰、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徐通锵:a.《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87。

b.《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8。

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倪大白:《侗台语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2405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学分】2 【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4 【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高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教学中几个最基本的议题,即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全貌,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慎、理智、全面的思考,从中悟出自己的语言教学思路或理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语言 学习与教学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第一语言习得】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是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掌握第一语言习得所涉及的主要议题、概念和主流理论观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虽然本章议题都尚无定论,但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相关,其导向和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颇具启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行为主义 内在论 功能主义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问题] 能力与行为 理解与产出 先天本质与后天培养 普遍语法 系统性与变化性 语言与思维 模仿 实践 输入 语篇 第三章【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可做的三类对比及三类比较重涉及的6个议题(关键期假设;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精神运动协调方面的探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对本章所论述的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就任何一类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对比与对照] 对比与对照的类型 关键期假说 第二节 [对比与对照中的关键问题] 神经学问题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 本科目包括英语语言学基础、英美文学基础知识、英语国家概况、英汉互译四部分内容,总分150分,其中英语语言学基础15分,英美文学基础知识70分,英语国家概况15分,英汉互译50分。 I、英语语言学基础(15分) 一、考试要求和内容 该部分主要考查普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二、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 三、参考书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II、英美文学基础知识(70分) 一、考试要求 本部分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英美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评论简单的文学文本。 二、考试内容 1、英国文学部分 1)古英语诗歌的形成、发展及主要文本。 2)英国中世纪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诗人及其作品。 3)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定义及其主要特征、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4)新古典主义时期(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启蒙运动形成的原因、启蒙运动的定义、特征及其对英国文学的影响、这一时期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 5)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早期)英国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浪漫主义小说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家品、浪漫主义散文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6)维多利亚时期(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学: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 7)现代时期(二十世纪)英国文学: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这一时期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2、美国文学部分 1)早期的美国文学:清教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早期美国文学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2)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国文学: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家及作品、超验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几作品、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家及作品。 3)现实主义时期的美国文学: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及主要流派、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异同、这一时期主要的作家及作品。 4)现代时期的美国文学: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及主要流派、战后美国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时期美国文学的主要作家及作品。 三、考试题型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匹配题、名词解释题、文本分析题。 四、参考书 《英国文学简史》(新增订本),刘炳善,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美国文学简史》(第2版),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III、英语国家概况(15分) 一、考试要求 本部分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宗教群体、价值观念以及该国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题型 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 三、参考书 《英美概况》(上、下册),张奎武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IV、英汉互译(50分)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101012191。 2.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课程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8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8 。 5.课程学分数: 2 。 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讲授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2.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语言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3.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语言实际,多分析,多做思考练习题,以求透彻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动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的区别; 二、正确认识语言的性质; 三、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 二、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系统性)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区别 1.功能开放 2.构造灵巧 3.习得 二、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

英语语言学讲解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语言学概论》研究始于20 世纪初,其目的是揭示人类深层结构,对语言和语言交际作出客观、科学描述。现已形成了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一系分支学科。语言学研究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结合逐步形成了社会语言学这样的交叉学科。 对于主修语言学的学生来说,了解语言学的知识和语言理论是完全必要和有益的。 本课程的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本科阶段第6学期和第7 学期开设。其中第一、二、三、四、五、七、八、十一章为必修,其余章节为选修。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语言学概论》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授主要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使学生着重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记忆。 本课程的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原则上采用英语范例,但不排除一些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的、针对性强的汉语例子。应鼓 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实践提供更多的例子来解释相关理论,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这些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音韵学理论、句法结构和各个语言学流派的理论观点及其局限性。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主干性课程。与其相关的课程,如语法学、词汇学和语体学等都是语言学的分支,属于选修课程。 五、学时与学分: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语言学习的意义 2.语言的定义。 3.语言的定义特征 4.语言的起源。 5.语言的功能。 6.语言学的定义。 7.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8.宏观语言学的定义及分支。

语言学大纲

第一章语言学和语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学的概念;现代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语言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对立;语言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 How do you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 What ar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 3. In what basic ways does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4. How is Saussure’s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similar to Chomsky’s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5. What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do you think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good,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6. What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have been specified by C. Hockett to show that it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 第二章音位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英语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的语音媒介,语音学的定义,发音器官,语音的记述,英语语音的分类,音位学,音位学和语音学的关系,音位和音位变体,音位对比、互补分布和最小对立体,音位规则,超语段音位特征。 复习思考题: 1. What are the two major media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Of the two, which one is primary and why? 2. Explain with examples how broad transcription and narrow transcription differ? 3. How are the English consonants classified? 4. What criteria are used to classify the English vowels? 5. How d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differ in their focus of study? 6. Explain with examples the sequential rule, the assimilation rule and the deletion rule. 7. What ar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How do the major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of English

《英语语言学》答案完整版

《英语语言学概论》答案完整版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时间:100分钟 题型: I. 单项选择(15×1?=15?) II.判断(15×1?=15?) III.填空(10×1?=10?) IV.术语解释(5×2? =10?) V.简答题(4×5? =20?) VI. 分析题(30’) 重点掌握的术语: 1. Linguistics语言学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structure, and variation of language, including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2. design features设计特点 They are a series of features which are uniquely a part of human language and unlikely to be found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other creatures. They are displacement, productivity, cultural transmission, arbitrariness, discreteness and duality. 3. Displacement移位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which are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real or imagined,or in far-away places. 4. Duality二元性 It is generally the case that language is organized at two levels or layers which is known as the physical level and meaningful level simultaneously. 5. Arbitrariness任意性 It is generally the case that there is no …natural? connection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its meaning. 6. Manner of articulation发音方法 It is the case that we describe the consonant sounds in terms of how they are articulated. 7. Place of articulation发音部位 It focuses on describing consonant sounds in terms of where they are articulated. 8.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言学 The general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is called phonetics. And the study of how speech sounds are made, or …articulated? i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9. Phonology音系学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s and patterns of the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 10. Assimilation同化 It is the process when two phonemes occur in sequence and some aspect of one phoneme is taken or …copied? by the other. For example, the word …can? in the sentence …I can go.?may pronounce as [k??] instead of [k?n]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following sound [g]. 11. Back-formation逆构法,逆序构词 A word of one type is reduced to form another word of different type. For example, the word …donation? first came into use and then the verb …donate? was created from it.

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DOC)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 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 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昆仑旅游学院课程教学大纲体例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建议学时数:2 学分:2 课程类别:其他课本 先修课程:基本语言学知识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英语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数:72 (讲课:72 实验:0 实习:0) 学分数:4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期:6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 课程性质:普通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 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了解和掌握普通语言学有关语音、音系、词汇、句法、语义、语用、文体、语言与社会文化、语言与心理、语言与认知、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语言学流派等基本理论和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6学时) 关于语言:语言的定义、起源、特征、功能。关于语言学: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宏观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描写与规定、共时与历时、语言和言语、能力与表现。 第二章语音(6学时) 语音学:语音的发生与感知,发音器官,国际音标,辅音,元音,语音的描写,协同发音。音系学:音位理论和音位变体、音系规则,区别特征,音节,重音,语调,声调。 第三章词汇(4学时,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词汇概说:词的含义,词的识别,词的分类。形态学:词的构成,语素,屈折,派生,义素、音素和语素的关系。词的变化。 第四章句法(6学时) 句法关系:位置关系,替换关系,同现关系。语法结构:语法结构,直接成分,内向结构、外向结构,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句法功能:主语,谓语,宾语,词类和功能的关系。语法范畴:数、性、格,一致关系。语句构成:短语,小句,语句。递归性:连接,嵌入。句法之外:句子的连接,衔接手段。 第五章语义学(6学时) 词汇语义学:“意义”的意义,指称论,涵义关系,成分分析。句子语义学:组合理论,逻辑语义学。 第六章语言与认知(6学时) 什么是认知?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语言理解,语言的产生。认知语言学:识解,范畴化,图式理论,隐喻,转喻,整合理论。 第七章语言、文化、社会(6学时)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唐建萍执笔人:唐建萍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课程名称:语用学 课程编号:043103 英文名称:Pragmatics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 总学时:18 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 学分:1 开设专业:英语 先修课程:语言学导论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语用学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本课程主要通过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言语行为”和“语境”使学生掌握其相互作用和构成在话语交际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语用学中指示、预设、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话语逻辑等若干论题的研究,使学生可以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知晓语言行为是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并可以运用社会规约结合语用知识去解释某些语言现象。让语言研究变成“语言—使用者—语境”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立体研究,对语言的认识从必然性跨越到自由性,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分析向整体扩展,凝结出跨文化交际行为适合性的精髓。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 区分语用学与语义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在研究意义上的差别; 2. 在了解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以后,从语言使用的各种情况解释语言使用的意义、规 则和条件,从而以更高、更广的视角了解语言的特征; 3. 了解近二、三十年来语用学的发展、目前最新的研究动态及趋势,增强外语教学与

学习中的语用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引论 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并初步了解语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语用学同其它交叉学科的关系与学习意义 第一节语用学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节语用学的定义 第二章指示现象 使学生从语用角度了解指示词语的功能,脱离结构主义对指示词语的狭义理解,把话语和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 第一节指示语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人称指示 第三节时间指示和空间指示 第四节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 第三章语用预设 使学生了解预设、前提的定义及前提的反射问题。培养学生对话语命题进行逻辑切分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一节前提的定义 第二节前提的种类 第三节前提的映射问题 第四节前提与蕴涵的关系 第四章会话含义(I):合作原则 要求学生掌握会话合作原则,并能应用到话语交际中,在话语轮回中动态的判断信息量,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及谈话方式,发现话语的隐含意义 第一节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 第二节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语用效果 第三节隐含意义的定义及分类

对外汉语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

语言学概论 学时数:32 学分:2 适合范围:对外汉语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语言学概论”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导言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的流派;理解传统语文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差别;掌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功用。 2.语言的社会功能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3.语言是符号系统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符号,符号的构成,人类的语言能力;理解语言符号特点的内涵,语言系统的二层性的组成规则,语言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掌握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及其相互关系,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4.语音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音的属性,国际音标的构成特点,,语音单位的分类,发音的基本原理,音位及与音素的区别联系,音位的区别特征,音节的构成;理解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音素与音标的关系,语音不同音质的形成原因,语音的系统性特征;掌握语音的性质和属性,元音与辅音的区别,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音位及音位的划分原则,音位变体与音位的关系,分析汉语音节结构。 5.语法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法的结构单位,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类的划分依据,句式变换的重要作用,人类语言的几种结构类型;理解语法的基本规则,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及其关系,语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语语言学 二、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 2,总学时数 34 四、学分:2 五、开课时间:第6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八、教学目的:《英语语言学》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限选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语言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研究、运用语言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需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及普通语言学的主要分支。 (2)系统了解语言学各分支的知识,即语音学、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3)了解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 (4)了解语言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九、课程内容: 语言学导论 内容:语言学的主要问题。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功能。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 重点:语言的design features和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语言的起源只作简要介绍。 词汇学 内容:词的含义与分类。词的形成与变化。 重点: 词素、词根、词缀等概念以及词的形成与变化。 语义学

内容:“意义”的意义。涵义关系、成分分析及句子意义。 重点: 涵义关系、成分分析及句子意义。不同学派的观点只作简要介绍。 语言、文化和社会 内容:社会语言学的基本内容。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从情景和社会变异视角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重点: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只作简要介绍。 语用学 内容:语用学的研究范畴。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后格莱斯时期的理论发展,关联理论、Q原则、R原则、I原则和M原则。 重点: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Q原则、R原则、I原则和M原则。 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 内容: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不同语言学理论以及它们在语言教学上的价值。语言学习、错误分析和测试。 重点:语言学习、错误分析和测试。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只作简要介绍。 十、教学时间安排: 学期周内容学时 第六学期1语言学导论2 2语言学导论2 3词汇学2 4语义学2 5语义学2 6语言、文化和社会2 7语言、文化和社会2 8语言、文化和社会2 9语言、文化和社会2 10语用学2 11语用学2

社会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经典版

《社会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50615001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社会语言学》为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 《社会语言学》课程是四年制本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介绍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重要选修课程,开课时间为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其前期和同期相关课程为《语言学导论》。 【教学任务】 通过《社会语言学》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分支之一,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加强学生在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学好其它英语专业课程。 【教学容】 《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社会语言学导论(第3版)》共16章节,具体容包括社会语言学家研究什么,多语社区中的语言选择,语言保持和语言转用,语言变体和多语国家,国家语言和语言规划。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本教材使用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实践相结合。 【先修课程要求】 语言学基本理论 【学时分配】

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共一学期,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教材及必要参考书】 教材: 《社会语言学导论》, Janet Holmes,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年, 第三版。 参考书: [1]《社会语言学引论》, Ronald Wardhaugh, 外语教学与研究版社,2000。 [2]Sociolinguistics, Hudson R.A.,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社会语言学论文集》, 祝畹瑾,大学,1985。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10209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8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 ◆学分:3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课程性质: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 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主要讲授语言的普遍特征和规律,以介绍语言的共性为主,不同于以专门或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教学总学时48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0学时。

四、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语言理论、进行语言研究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 似问题,能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一般地认知所学内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练习、讨论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语言学基础理论。 六、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本课程学期总成绩为:作业成绩占学 期成绩的20%,课堂练习占学期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则占学期成绩的70%。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课程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邢福义等《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版; (5)[美]弗罗姆金、罗德曼《语言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版; (6)卫志《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版; (7)邵敬敏、方经民《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1) (8)罗常陪等《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彭泽润等《语言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刚《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一、绪论语言学的定义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语言的甄别特征 几对基本概念 (2) a large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speech than in writing What is linguistics? 什么是语言学? (3) speech is the form in which infants acquire their native language Language and parole 语言与言语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It studies not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but languages in general. 语言学是对语言科学地进行研究的学科。语言学所要 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Languag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而是人类所有语言的特性。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in actual use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语言学研究的范畴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能力与运用 Phonetics语音学\Phonology音系学\Morphology形态学\Syntax句法学\Semantics语义学\Pragmatics语用学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 Performance: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Prescriptive vs. descriptive 规定性与描述性 What is language? 什么是 语言? Descriptive: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40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 Lingui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医药贸易方向)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精读等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英语语言学知识要点

Exercises for Lecture 1 Introduction 2009年09月20日15:05 I. 1. By ‘scientific’ is meant linguistics is based on the s 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linguistic data, conducted with reference to some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structure. 2. In his study of a language a linguist usually tries to collect and observe language facts, make generalizations, formulate hypotheses, and fully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se hypotheses. 3. General linguistics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4. General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descriptions, models and methods applicable in any linguistic study, in contrast to those branches of study which relate linguistics to the research of other areas. 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eral linguistics and a linguistic branch such as semantics lies in the fact that general linguistics studies language as a whole, whereas a linguistic branch such as semantics deals with the particular area. For instance, semantics studies the particular aspect of language, or meaning. 6. Linguistics includes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soci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so on. 7. There are different independent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because language is a complicated entity with multiple layers and facets, so it is hardly possible for the linguists to deal with it all at once. They have to concentrate on one aspect of it at a time. 8.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sounds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9. Phonology deals with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10. Morph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linguistic symbol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to form words. 11. Syntax is the study of the rul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to form grammatically permissible sentences in languages. 12. Semantics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13.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14.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its relation with socie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