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观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观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观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观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观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现行《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遵

循英语的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

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经验,从教材、课堂、课外活动以

及教师四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观;教师;学生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标准》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

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现实教学生活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任务,事实上,不管哪

个科目,我们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应当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需求。教师要利用本身的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之时汲取情感品德的精华,从而接受

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德育素材的来源

PEP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教材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进行编排的,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个单元基本上涉

及一个相对独立的话题,各册教材单元之间衔接紧密,平稳过渡,重视知识的螺

旋上升,在深度与广度上逐级提升。教材涉及的话题比较广泛,有些与学生日常

生活息息相关,如学校、购物、家庭、课程、时间、天气、人物、动物、食物、

颜色、服装、自然和周末活动等。这些教学内容无一不蕴含着德育因素。因此,

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思想上也

得到良好的熏陶与教育。以新版PEP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笔者将其做了简单的

梳理:

单元话题德育内容

Unit1 My classroom 爱校、爱班级、爱公物。

Unit2 My schoolbag 整理、保管好物品,并为希望小学捐赠学习用品。

Unit3 My friend 正确评价他人,关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谊。

Unit4 My home 爱家。

Unit5 Dinner’s ready学会用餐礼仪,文明用餐,了解中西方饮食差异。

Unit6 Meet my family 关爱家人,明白职业无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从表格中不难发现,本套教材对学生德育的要求可

谓无微不至。这仅仅是一册教材的简单梳理,这些话题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各册书

中均有再现,复现率高,知识呈螺旋状上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是一教而过,

而是通过长期渗透与潜移默化的形式加以强化。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努力挖掘、分析教材,捕捉其中的德育因素,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自然渗透,使学生在掌握新知、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

良好的思想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课堂——德育实施的主阵地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范文 PEP Book3 Unit6 B Let’s learn 学校:温州市墨池小学 姓名:洪艳 日期: 11月15日 设计说明 一,话题:PEP 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6 B Let’s learn . 二,课题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职业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是掌握5种职业的正确读音. 三,课时说明:本案例是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在前面已学过人物特征的描述和爱好等内容.因此,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如何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和利用所学的旧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四,学生情况说明:通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人物特征的描述 He/She is…和爱好He/She likes…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这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将分散的语言点进行整合,拓展,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准确运用.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对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拓展职业这一话题. 教学详案 课题名称 PEP Book3 Unit6 B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能听,说,读新授单词: baseball player, driver, farmer, doctor, nurse. b.能综合运用句型:What’s he He is a ….He is ….He likes….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树立远大理想的情感. 3,文化目标:了解多种职业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5个单词的读音. 2,难点:掌握句型:Wha t’s he He is a …. 课前准备:(教具) 单词卡片,彩色职业徽章,若干图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职业道具. 教学步骤 具体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 Warm-up (热身) Listen and do T:walk/jump/run/swim/play PingPong/ play basketball/play volleyball…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德育进行一些探讨。 教材是德育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既要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要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等。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30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地渗透。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正在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融教育教学于一体的效果。这节课的故事情节是凯特和丽莎去骑自行车,后来他们又渴又饿,所以买了一个西瓜,凯特把西瓜捎在自行车把上,突然凯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西瓜正砸在了丽莎的头上。当录音播放到最后时,大家听到了埃米和玲玲咯咯的嘲笑声,趁势问大家:玲玲和埃米该不该取笑别人,大家立刻争先恐后的回答:“不应该。”我又问:“为什么不应该呢?”我让大家每四人一个小组开始讨论。几分钟后汇报交流,王一然同学说:“我们不应该嘲笑他,因为别人在困难的时候,嘲笑别人是不礼貌的。”张讯同学有他

小学英语优质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优质观摩课心得体会 5月20-22号在重庆举办了全国英语优质课比赛,我有幸能到现场去观摩这场盛事。本次研讨会分为专家学术报告、教师现场说课、现场授课、授后反思、现场互动、专家点评、论文评选等环节。通过学习,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参赛教师良好的素质 在这几天的观摩优质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地道:英语教师的口语是英语课的门面。参赛教师的口语发音准确,流利,音质优美动听,课堂英语氛围浓厚。 2、教态亲切自然,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灵活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具有感染力。 3、具有时代感,能够熟练,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直观、立体、生动。 4、干练、利索,驾驭课堂能力强。 5、其他才艺为课堂锦上添花。教师的肢体语言很到位,并且个个能个善舞,那像导演般的指挥动作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参赛老师课堂设计巧妙,实用 教师的基本素质固然很重要,但一堂课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株洲的参赛选手何家坳小学的贺喜老师。她所教授的主题是形状,从形状单词入手,将形状融入到数学数列,再到不同的形状组成不同图形,从简到难,更融入生活。课堂充满课程研究中心趣味性。 三、参赛老师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参赛老师都用尽各种绝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联想,这不仅能激起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效果很好,得到了评委和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当时我就体会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如此用心,那么掉队的学生肯定会大大减少。 四、参赛教师课件的设计精心 优秀教师的课件基本上都是精心设计的,在课件设计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位老师在写作环节中用课件出示了学生所熟悉的家务,然后再让学生下笔。加上教师高度的驾驭课堂能力,课上得让人感觉是一种享受。总之,一节课如果设计的好,精美的课件会使其“锦上添花”。 这次观摩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这些参赛教师对我来说就是面镜子,从中折射出我身上许多问题,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环节如何设计,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下,努力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多种手段方法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懂得感恩,讲究文明,树立自信心以及保护环境。但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也要讲究适宜,适时,适度以及教师身教的原则。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德育渗透英语学生活动实践 一、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小学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校教育不再单一的追求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养成,而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须把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小抓起,从学校、家庭和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抓起,从各科教学活动中抓起。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深感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性和肩上担子的沉重性。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而有人认为英语教学主要是将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德育则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但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却深深地体会到,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德育”,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品行的过程,也包括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常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实践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英语课本中有很多关于节假日的知识教学,学生一般都特有兴趣。每逢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一切有意义的节日,我会相应展开与此对应的道德教育。比如感恩节来临时,我和学生们会书写英文的感谢小卡片,感谢曾今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学校,感谢祖国。在父亲节及母亲节那天,我们会制作一些精美小卡片,并附上

小学英语德育教学案例

小学英语德育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很长时间以来,小学英语学科一直重视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由于课时少、学科内容多等方面的原因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在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在应注重提高的综合人文素养,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而是要通过英语的学习将各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的一些文化习俗,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案例正是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六年级英语“The Great Wall.”这一课中向学生介绍中国的长城等名胜古迹,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过程: “The Great Wall.”这一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运用“There be…”句型介绍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情况。学习单词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kilometers people之后向学生问“Tell me more about the Great Wall. How long is it?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Beijing . How big is it?请学生用汉语谈论关于长城和北京的情况。我还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联系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本课学习的单词和句型,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掌握一些课本以外的

知识,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的应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本课是使用“There be…”句型介绍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情况,于是我准备了一些我国国旗及名胜古迹的图片,请学生谈论这些地方的。这样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习的句型,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美国的国旗请学生运用本课的句型进行介绍,了解美国国旗的一些常识,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再出示中国国旗,请学生用英语进行描述:“This is Chinese flag. It’s red and yellow. 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on it.”描述过后请学生用汉语谈论关于国旗的由来、国旗上的五颗星代表什么、升旗仪式时我们应该怎样做等等。运用课件出示黄山、颐和园等美丽景色请学生逐一运用“There be…”句型进行描述,这样既对本课的句型进行了训练,又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加深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案例评析: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英语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感受语言学习和交流中的乐趣,使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生通过英语学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随着地球村落之间的不断联系与交流,英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频繁,英语的教学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基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作为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丰富的知识,更要敏锐的捕捉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点、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实践中的道德行为,应大纲要求尽可能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英语教学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时刻在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让我们的教学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灵魂。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与发展,通过教学与实践提高知识和技能、更陶冶情操和提高素质。让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称号变得更有实际意义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实施:一.在教材中发掘和感悟德育之花。 小学英语课本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因此与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那么教师就要敏锐的捕捉每个德教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只有教师深入教材、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那潜在的德育因素才能很好的传播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素质修养。而小学英语新课标正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PEP四年级英语中Hope School那一课就可以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先可以播放一些贫困地区或者灾区一些小孩子的生活环境(衣食住行...),然后看一看他们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知道自己学习生活的幸福和来之不易,然后引导他们为灾区小朋友捐款捐物:“How many pens do you have?”“Let’s share pens with them.”在课后甚至可以将所捐之物邮寄出去,东西虽小虽少但却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学会分享。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家庭成员一课,mother ,father,sister...学完单词在

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著名教育家但丁说过:“知识的缺陷可以弥补,从小道德的缺陷永远弥补不了”。重视和加强 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 纲要》的“两纲”的贯彻实施是育人的根本大计,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 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 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课堂教学是知与情并重的载体,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教育要求下学会知识并且掌握运用知识的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方面的学习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此,我实施了一些有关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践教学: 一、以教材为载体,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为了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我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道德知识、观念是抽象的,直板的进行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接受,更谈不上理解运用,因此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

英语教学论教案

《英语教学论》教案 SYLLABUS CONTENTS 一、外语学习论6课时 二、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6课时 三、《新课标》解读4课时 四、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16课时 五、班主任工作管理2课时 六、“三课”活动2课时 Course Requirments: 1.attendancy (10%) 2.classperformance(10%) 3.essays and small writings(20%) 4.final exam(60%) 主要备课资料: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 2、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张正东、杜培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科学出版社,1998 年。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5、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7、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8、聂希庸、曹宝健:《中学英语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 9、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2、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3年。 13、梁祝、卢福波:《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3年。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 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张玲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16、于勇:《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 17、顾曰国:《英语教学法》(上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1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9、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21、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年。 22、Carol MORGAN and Peter NEIL:Teaching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Kogan Page,2001年。 23、Adrian Doff: Teach English A training course for teachers TRAINER’S HANDBOOK 24、Alan Pritchard: Ways of Learning. David Fulton,2005年。 25、自编材料。 第一部分:外语学习论 教学目的:1、了解人学习语言的机制和原理。 2、了解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一讲外语学习论 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研究“Teaching”,之后转向了“Learning”。影响最大的学科有以下四个: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环境学。 一、心理学的影响 心理学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 1.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ourism) “S-R”理论:“S”是指“Stimulus(刺激)”,“R”指“Response(反应)”,这种理论即“刺激反应论”。 行为主义理论的三大著名实验: Thondike(桑代克)饿猫取食 Skinner(斯金纳)白鼠实验 Povolov(巴甫洛夫)狗的实验——条件反射 三大著名实验对语言学习的启示:①反复模仿;②大胆尝试;③习惯成自然2.认知心理学(Cognitivism) 在刺激与反应中存在很多变量(Parameters/Variants),这些变量归纳起来叫做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

三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三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郭威郑秀丽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同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渗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

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案例

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案例 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案例 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明发展的阶梯。教师将思想素质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结合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地进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通过堂教学这一渠道,将思想素质教育渗透于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1、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自古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帮,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口语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如教材中,问候语:“Gd rning!H are u?Nie t eet u!” 英语中的“Than u!Exuse e”经常出现,教师可利用这些礼貌用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明礼貌的习惯,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身教重于言教”,堂用语讲究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说“Exuse e”学生帮了忙,不忘对他说声“Than 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rr”等,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培养学生养成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寓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教学bs一时,对于学生瞧不起farer职业的思想,我是这样引导的:T: h dn’t u lie farers? S1: The are ver tired and dirt T: es, the are ver tired, beause the have t r ever da 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同时,我还板书单词seat。T: But the are ver happ during the harvest tie 我边说边画出秋天一位农民收获庄稼的情景,并板书单词seet。然后在单词seat和seet前分别添加一个单词,便组成了一句谚语:N seat, n seet 在这个案例中,我对学生的偏差思想没有用“e shuldn’t l dn upn farers Their r is ver iprtant e an’t live ithut farers ”等生硬的话语进行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形象的图画,配以简练和寓意深刻的谚语,向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3、寓社会美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教学单词ithen,living r,bathr,bedr时,我设计了这样的Fun Tie 活动。T:D u n hi?He is r Frgetful(呈现一个小男孩)And this is his bus rning(呈现这个小男孩早晨忙乱地收拾学习用品的情景)an u help hi?r Frgetful:(r Frgetful的声音)here is bag?S1:(学生仔细观察并帮助r Frgetful寻找物品)It’s in the bathr r Frgetful:here is hinese b ?S2: It’s in the ithen r Frgetful:here is …?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不仅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帮助了r Frgetful。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观察r Frgetful所犯的错误后,会反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德育工作是英语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英语中切实落实德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主义的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乐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的情绪,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摆脱失败的苦恼,从而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德育,德育方法,小学英语,德育因素 {引言}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倡导高效有趣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英语课程标准》同时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运用语言情境。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加强英语教育的德育因素,运用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英语教师作为课改的的主体,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高效性,利用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道德说理法,鼓励创造法,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和乐观的精神,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切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修养,增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为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的青年,创设全面,高效生动的英语课堂切实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掘潜在的德育因素于英语教学之中,符合新时代,新课标对全面,高效,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内在实质精神。

小学五年级英语德育渗透计划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英语文化的教育内容不能太深刻,只要呈现出具体的案例稍加讲解就好。本人计划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本人作如下计划。 一、德育渗透的途径 1、通过学习单词和简单的句子进行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品德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别 3、实事求是,在实际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品德教育 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文明规范。 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如早上见面互相说声"Good morning ",新年互相祝贺"Happy new year"、互送贺卡,得到别人帮助记住说声"Thank you"。 2、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本学期将积极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实际,促进学生文明礼貌,思想品德的发展。

小学英语心理德育教育案例

因为懂你教育更加美好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不能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要真正的懂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可以快乐“生长”。我自觉,一方面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深谙0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我们是因为懂得才知“为什么而教”,绝不是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指标来教书。我们的目的应该是重新认知如何让教育更美好这个教育理念,真正懂得教育是一种相遇、一种唤醒、一种成长、一种成全,真正让这群00后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获得英语文化的熏陶。 还记得一节英语课上,王某某同学突然“呼”地站了起来,指着坐在身后的陈某某同学大声向我报告:“Miss Wang,陈某某把一张纸贴在我背后!”顿时,其余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这两个学生身上。这么大的干扰,绕开是不可能了,我只好暂停课堂。“陈某某,把纸条读给大家听听。”几乎不假思索,我下了一个貌似合理的命令,但在陈某某同学还没反应过来时,我下意识地感到有些不妥,于是,我即刻改变了要求,“不用了,你先把纸条拿过来我看看!” “我是一头pig!”纸条上写着这样一句毫无创意的恶作剧句子,旁边画着一头憨憨的胖猪。好险!当时我就暗暗庆幸刚才瞬间的理智。是的,假如我武断地让陈某某同学当堂念纸条上的内容,不敢想象当下的以及将来的陈某某同学将会如何尴尬和不堪。后来,陈某某同学递上纸条时,眼睛几乎不敢看我,全班同学也正翘首以待……在全班

学生的注视下,我轻轻地俯在陈某某同学耳边,几乎是耳语:“老师舍不得让你念出来了!收好它,但你知道怎么做吗?”陈某某同学先是狐疑地看着我,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走回座位,在经过王某某同学时,轻声却诚恳地对他说了句“对不起”,王某某同学也洒脱地回了句“没关系”。 纸条的风波难以置信地就这样了无痕迹地平息了。我不知道这件事将会给我的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什么样的影响,但,我已然能感受到他们坦荡而真诚的交往、自信而灿烂的笑容……古人云,“积善小而为之,积小善而养大德”,我认为教师的德不应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细微末节。在那些可能在课堂上犯错的学生面前,我们不可以也决不能成为审判者,我们要做的可以敞开心怀吐露心声的良师益友,这是因为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强制性的审判往往会在不禁意之间点燃学生反抗的火苗。 或许课堂上“纸条的风波”这一类现象可以称为教学中的墨菲定律,即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对于我们任何人而言,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何况是自制力尚缺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学生呢。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而是要学会读懂这群00后学生,看到他们课堂上怪诞行为背后渴望被关注的潜在性现实需求。 是啊,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课堂上的老师们并非是主宰者,而是拥有平等地位的与学生心心相印共同成长的良师益友。这种平等教学理念不仅是心理学上人人平等理念的延伸,更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华巷小学刘磊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中的千变万化,心灵空间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教学片段:欣赏图片(幻灯播放) 师:在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路两边种满了这样的花,正是现在这样的季节,金黄色的小碎花开了,一朵、两朵、三朵……他们簇拥着开满枝头。假如我们来到了这条小路上,当你抬起头,看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觉: 师:假如这些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孩子变的,他们长在那些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再抬头,看着眼前一片金色的花海,你又会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觉: 师:有一位作家以这可爱的花名为题,写了一首散文诗。这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走进《金色花》。 师:(配乐示范读。) 师:这样的一首小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 生:(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好玩,捉迷藏似的,孩子可爱,妈妈慈祥,体现母子亲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韵味……) 师:既然大家都喜欢它,那就美美的读它吧! 学生初读。指名读。 师:老师觉得他们喜欢这首诗已经喜欢到骨子里去了,因为他们读得是那么的有滋有味。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有味道的句子划出来,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朗读,(师巡视。) 师:朗读全文,围绕孩子的天真、可爱、调皮、淘气与依恋妈妈,谈谈感受。 生交流: 选读,进一步感受散文诗语言的韵味。推荐班级里朗读水平最棒的4位同学。如果让你们从这首散文诗中选相邻的4节,要求这4节诗最能体现这首散文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会选哪4节?其他同学也帮他们出出主意。选好后分节朗读。读后问:你们为什么选这4节?(结构相似,都写孩子依恋母亲,有韵味,有节奏感。) 师:刚才,我们从《金色花》中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依恋妈妈的孩子,感受到了散文诗语言的韵味与节奏,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泰戈尔的另一首小诗——《职业》,小组合作读,把最吸引人的小节准备向其他小组推荐,(提示:可以联系整首诗谈,也可以选择有关的句子朗读。) 生:四人合作学习。 生:小组间相互推荐。 《职业》表达了孩子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生活,学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谈感受点到为止,重在朗读,读出韵味与节奏 师:学习了《金色花》、《职业》以后,你们觉得这二首诗会是出自泰戈尔的同一本诗集,还是不同的诗集呢?为什么?

小学英语德育论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据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学生给予鼓励夸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摆脱失败的苦恼,从而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鼓励夸奖;放大优点;赏识学生;培养自信 小学生是学生,是人,是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一切,从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善于放大他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会促使学生的更多潜能得以发挥。 一、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自信心越强。有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这就需要教师会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去努力认真地调动学生地潜能,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使他的自信心在每节课中得到

培养。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张聪,歌唱得好,但考试从来都是倒数第一。由于他屡遭失败,使他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他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我首先有意识的让他在课堂上独唱中文歌曲,得到大家的喜欢;并单独教他学唱简单的英文歌曲“Hello,How are you?”,在多次练习之后,我帮他把这首歌录成磁带,拿到课堂上放给同学听,同学们都感觉像小歌星在唱歌一样,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第一次听到了掌声一一给自己的掌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地,我引导他把这种喜悦迁移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上,从此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鼓起了学习英语的勇气。有了动力,有了自信的他乘胜而上,在英语期末测试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二、足够的鼓励夸奖。帮助学生摆脱苦恼 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表扬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You arc clever”、“You are su-per”、“Good”、“very Good”应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中用得最多的一些话。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想,首先要鼓励他勇于参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后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再对他的成果进行夸奖。三年级二班中李新同学性格内向、胆小,通过课下找他交谈,鼓励他大胆举手发言,他愿意和老师说话了。在之后的一节动物单词复习课中,我暗示他勇敢举手,他似乎显得格外精神。课堂上,每当提出一个小动物名称时,我发现他跃跃欲试,却始终缺少勇气,终于有一次举手了,手才举起一半高,就被我请了起来。他脸色通红,局促不安地轻声地嘟嚷“cat”。“Very good”,我立即表扬他,同学们也给了他鼓励的掌声。第一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