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练习十二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练习十二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练习十二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课时  练习十二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五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十二课型:练习课课时:第6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5、56页练习十二的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

题。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

习惯。

学习重点: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法:组织启发法。

学法:独立思考。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基础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 (15+25)÷8

100-5×9 8×(27-19)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二第3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交流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最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说想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2、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独立看图,解决问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时,先请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列算式的。

5、食堂买回63个萝卜,第一天吃掉了29个,第二天又吃掉了23个,你会用两种方法计算还剩下多少个吗?(2014春季学期期末检测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男、女生各16人报名参加舞蹈小组,把他们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组各有多少个人?

五、预习课本第57页“整理和复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

解:①15+25=40(只)②40÷8=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5只。

教学反思: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 (含答案)

三上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课时 1.口算。 70×4= 6×30= 800×5= 400×9= 7×60= 500×6= 2.口算80×9,可以先算()个()乘9,得()个(),是()。 3.在括号里填上“>”或“<”。 314×9()2700 89×5()450 360()91×4 4.明明一家3口去公园划船,每人票价28元。他们带90元够吗?

答案: 1. 280、3600、180、420、4000、3000。 2.8、十、72、十、720。 3.>、<、<。 4.28×3<90,够了。

三上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二课时 1.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求36是9的几倍,列式是36÷9=4。‥‥()(2)求42比6多多少,列式是42÷6=7。‥‥‥()2.列式计算。 (1)56里面有()个7,56是7的()倍。 (2)12里面有()个3,12是()的()倍。 3.学校生物小组养了白兔24只,灰兔3只,黑兔6只。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几倍? (2)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4.河里有6只鸭,还有42只鹅。 (1)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2)鹅比鸭多多少只? 5.小红有6张画片,小华有15张画片;后来,他们又分别收集了3张画片。这时小华的画片张数是小红的几倍?

答案: 1.(1)√(2)× 2.(1)8 8 (2)4 3 4 3.(1)24÷3=8 (2)24÷6=4 4.(1)42÷6=7 (2)42-6=36(只) 5. 6+3=9(张) 15+3=18(张) 18÷9=2

三上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三课时 1. 亮亮捡了30个贝壳,东东捡的个数是亮亮的2倍。东东捡了多少个贝壳? 2. 小白兔拔了9个萝卜,小灰兔拔的个数是小白兔的3倍,小黑兔拔的个数是小灰兔的2倍。小灰兔和小黑兔各拔了多少个? 3.一支铅笔5角钱,一支自动笔2元钱。 (1)一支自动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几倍? (2)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自动笔的5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4.三年级同学举行踢毽子比赛。小明踢了40下,小丽踢的下数是小明的2倍,小强比小丽多踢了15下。小强踢了多少下? 5.小刚收集了200张邮票,小芳收集的邮票张数比小刚的2倍多一些,3倍少一些。小芳收集的邮票最少有()张,最多有()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 解决问题导学案

第2单元百分数(二)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第5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打几折就是()是()的()。 五折就是(),也就是(),表示( )是()的()。 六成就是(),表示( )是()的 ()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1)“打五折销售”就是()。 “满100元送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2)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3.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按5%缴纳增值税1500元,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需纳税的是()元。 (2)晶晶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4.68%,到期后可得利息()元,一共取回()元。 (3)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的稿费超过4000元的部分,要按照14%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指()的14%。 (4) 王叔叔在一次摸奖中获2000元奖励,但向工商部门交付了460元,这460元叫作();税率为()。 (5)一件毛衣打六折销售,比原价便宜了( ) % (6)一种商品八折出售,售价是原价的()%。 2.商店出售一种DVD,原价是400元,现在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李大爷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水稻,产量是1000千克,今年该种新品种后,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4.赵叔叔购买“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赵叔叔实际可以获得奖金多少元? 四、拓展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单元负数第1课时认识负数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探究新知 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 7 5 4 -0.3 -230 2.长沙春节那天的温度是五摄氏度,写作()℃;同一时间,哈尔滨的 温度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写作()℃。 3. 0是正数还是负数? 质疑 探究 知识点: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读下面的数,并将它们归类。 +4 -3.7 500 +9.8 - 10 1 7 20 25.9 -301 0 正数: 负数: 2.说说下面的数表示的意思。 (1)冰箱冷冻层的温度是-15℃。 (2)海口某日的气温是13 ℃。 3.下面是小军家某日的生活开支情况,读一读下面各数,并将表格补充完 整。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填空。

(1)1月北京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五摄氏度,记作()℃;夜晚的平均温度是零下四摄氏度,记作()℃。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2.读下面的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20 -31 0 -92 2 1 - 13 1 101 3.选择。 (1)有6个数:-5,0,2.13,-0.3,31,4,其中正数有()个。 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自然数都是正数 D.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二、拓展练习 学校对五年级男生进行仰卧起坐测试,规定每分钟做到28个及以上为达标,超过28个的用正数表示,不足28个的用负数表示。 上面的同学中,做得最多的做了()个,做得最少的做了(),没有达标的同学有()人。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环节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时认识负数

第2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编写人贾经蓉

(2)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探究二: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1 、-2 、2.5、 -0.5 、1.5 【合作互助学】 1、小组讨论: (1)数轴上数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进行比较:-4与-2的大小。 (2)比较负数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结论:负数都比0 ,正数都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评价提升学】 1、我会填空。 (1)在一条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到 的顺序。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3)比大小。 -8( )0.8 -6( )6 0( )-3 -81( )-9 1 2、我会判断。(对划“”√,错划“×”) (1)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 ) (2)-9>-10。 ( ) (3)-6.5在-5和-6之间。 ( ) 3、我会连线。(将字母与对应的数字连线) 5、应用拓展 (1)动手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 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某商店1 月份营业额为100 万元,2 月份营业额为130 万元,比1 月份增长( )%。3月份营业额为90万元,比1月份减少( )%,称为负增长,也可以记为增长-10%。4 月份营业额为95 万元,比 、 和 ,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 轴。 笔记二: 利用数轴比较 数的大小 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 到 的顺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数的认识(一)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倒数、百分数的意义。 2、我能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读和写这些数。 3、我能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学习重点】 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整数【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 【知识链接】 一、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看书中76页的插图,说说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二、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三、说说小数的分类?什么是循环小数? 【自主学习】 1、分数可以分为()分数和()分数,真分数 ()1,假分数()1.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2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25 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它减少(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小的质数。3、( )个0.1是1,( )个0.01是0.1。2.94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4、(1)读出下面各数。 52000803100读作: 73008004读作: 0.0034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二 四十又十二分之七 5、把84000000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6、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7○ -5 1.5○ 0○-1.5 -3.5○3.5 52 ○ 4919 ○ ○ 987○897 3.025 ******** ○3.25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课件|视频|试卷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 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义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 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18 相加的和是多少? (2)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6 5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用12个边长分别是3 4 dm 的正方形卡片可以拼成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多少? 整理学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1.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口算。 62—30+25= 16—5+31= 20+28—13= 89—39—6= 2.在计算90—50+29时,先算(),再算(),结果是() 3.40与20的差再加上35,列式是(),结果是() 4.竖式计算。 46+36+18= 93—26—35= 23+47—28= 5.上午在摘了38个西瓜,下午摘了46个西瓜。 (1)一天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运走了60个,还剩多少个? □○□=□()□○□=□() 答案: 1.57 42 35 44 2.减法加法 69 3.40-20+35 55 4.100 32 42 5.(1)38+46=84(个)(2)84-60=24(个) 1.2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1.第一行摆9个圆,第二行摆5个,第一行比第二行多()个,第一行移()个到第二行就同样多。 2.第一行摆8个,第二行摆12个,两行相差()个,第二行去掉()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3.画一画,再解答

(1)在横线上画△,比☆多6个,△有()个☆☆☆☆☆☆☆ □○□=□ (2)在横线上画△,比○少7个,△有()个○○○○○○○○○○ □○□=□ 4.看图填空。 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 (1)第一行添上()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2)第二行拿掉()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3)从第二行拿()个摆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就同样多。 答案: 1.4 2 2.4 4 3.(1)13 △△△△△△△△△△△△△7+6=13 (2)3 △△△ 10-7=3 4.(1)6 (2)6 (3)3 1.3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在横线上画○,比△少2个。 △△△△△△ □○□=□ 2、笑笑摘了21个葫芦,强强摘的葫芦比笑笑多12个,强强摘了多少个葫芦?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学案及答案

一、动脑思考,认真填写(共22分,每空2分) 1. 五百八十亿三千零六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记作( )。 2. 桌子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6个,白球4个, 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30次,摸出( )球的可能性大。 3. “比德文”电动车属于家电下乡补贴品牌,每购买一辆“比德文”电动车,国家补 贴电动车售价的13%,李淼要购买一辆售价为2500元的“比德文”电动车可节省 ( )元。 4. 一个圆柱削去6dm 3,正好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 )。 5. 手工课上,王强把一个长方体木块恰好截成两个正方体木块,这样表面积增加了 6.4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 10个人合租一艘船,如果租船的人再加5个,平均每人所花的租金就减少1元,则 租一艘船的租金为( )元。 7. 商场里现有奶糖、酥糖和水果糖各50千克,按1 :2 :5的比例混合成什锦糖。最 多能混合成什锦糖( )千克。 8. 已知1÷A =0.0909……; 2÷A =0.1818……; 3÷A =0.2727……; 4÷ A =0.3636……; 那么9÷A 的商是( )。 9. 右图表示的是教育专线公交车从A 站到B 站到终点C 站以及返回时路 与 时间的关系。去时在B 站停车,而返回时B 站不停,去时的行驶速度 为 每分钟600米。那么此公交车往返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 米 二、仔细审题,正确判断(共5分) 1.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高缩小为原来的12 ,圆锥的体积不变。……………………( ) 2. 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所有的都相等。………………………………………………………………( ) 3. 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1~6六个数字,掷一次骰子一定能得到数字“6”。………………( ) 4. 一种商品先降价20%,过了段时间又涨价20%。这两个20%的单位“1”相同。…………………… ( ) 5. 小玲用20分钟的时间做计算题,她平均做一道题的时间和做题的数量成正比 例。………………… ( ) 三、精心比较,对号入座(共10分) 1. 把5件相同的礼物全部分给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礼物,分礼物的不同方法一共有( )种。 A 、3 B 、4 C 、5 D 、6 2. 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如右图挖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 )。 A 、比原来大 B 、比原来小 C 、不变 D 、在能确定 3. 大圆的半径正好是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下列各数是负数的是( ) A.23 B.-4 C.0 D.10% 2.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如果风筝上升10米记作+10米,那么风筝下降6米应记作( ) A.-4米 B.+16米 C.-6米 D.+6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为0℃就是没有温度 B.收入+300元表示收入增加了300元 C.向东骑行-500米表示向北骑行500米 D.增长率为-20%等同于增长率为20% 4.我们的梦想:2022年中国足球挺进世界杯!如果小组赛中中国队胜3场记为+3场,那么-1场表示 . 5.课间休息时,李明和小伙伴们做游戏,部分场景如下:刘阳提问:“从F 出发前进3下.”李强回答:“F 遇到+3就变成了L.”余英提问:“从L 出发前进2下.”……依此规律,当李明回答“Q 遇到-4就变成了M ”时,赵燕刚刚提出的问题应该是 . 6.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 -18,227,2.7183,0,2020,-0.333…,-25 9 ,480. 正数有 ;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 .

1.2.1 有理数 1.在0,1 4,-3,+10.2,15中,整数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下列各数中是负分数的是( ) A.-12 B.1 7 C.-0.444… D.1.5 3.对于-0.12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负数,但不是分数 B.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是分数,也是负数 4.在1,-0.3,+1 3,0,-3.3这五个数中,整数有 ,正分数有 , 非正有理数有 . 5.把下列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的大括号内: +4,-7,-5 4 ,0,3.85,-49%,-80,+3.1415…,13,-4.95.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非正有理数集合:{ …}.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1.1 用角度描述物体的方向1.小芳在小丽的()偏()()° 小丽在小芳的()偏()()° 2.巡洋舰在雷达站的()()。 潜水艇在雷达站的()()。 护卫舰在雷达站的()()。 3.选择合适的答案。 (1) (2)

4. 邮局在亮亮家的()偏()()。学校在邮局的()偏()()。答案:1.西南 40 北东 50 2.西偏北15 北偏东60 西偏南30 3.(1)C (2) D 4.东偏北40 东偏南25

1.2 认识简单线路图 一、看图分析李红上学、放学的路线。 李红从家先向()偏()()的方向行()米到市场;再向()偏()()的方向行()米到体育馆;再向()行()米到学校。 从学校先向()行()米到()再向()偏()()的方向行()米到()再向()偏()()的方向行()米到家。 二、 邮局妇婴医院从火车站到啤酒厂该怎样走? 三、乐乐从车站去游乐园,先向()偏()到电影院,再向()偏()到游乐园。

答案 一、南东60°125 东18°200 体育馆西南18°200 市场西北30°125 二、从火车站向南到妇婴医院,再向西到邮局,再向北到商场,再向西到啤酒厂 三、东南东南

2.1 小数点位置变化(一) 一、填一填。 1、把3.67扩大10倍是( ),扩大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 2、()扩大10倍是86,4.08扩大( )倍是408。 3、0.91米=( )厘米0.03平方米=( )平方分米 6.24升=( )升( )毫升=( )毫升 2.078千米=( )米0.65吨=( )千克 8.22米=( )米( )厘米 4、0.365×( )=36.5 2.058×( )=20.58 5.6×( )=5600 0.032×( )=3.2 二、直接写出得数。 3.74×10= 7.2×100= 0.005×1000= 0.2×10= 10×0.6= 100×0.18= 1000×2.1= 1000×0.7= 三、地球上重1千克的物体,到月球上大约重0.16千克。地球上重10千克、100千克、1000千克的物体,到月球上大约各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6.1.1 负数的认识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表示,3℃表示;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自评师评

6.1.2 直线上的负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线上的数。 ⑴出示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我的想法:以为起点,向为正,向为负。原点处表示的位置,方向表示向东,一个单位表示1m。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019年春季学期XX小学 导 学 案 科目:数学 年级:六年级 授课教师: XXX 日期:二0一九年三月

目录 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 (8) 第二单元:1、百分数(二)折扣与成数 (9) 2、百分数(二)税率与利率 (12) 第三单元:1、《圆柱的认识》 (15) 2、圆柱的表面积 (17) 3、圆柱的体积 (19) 4、圆锥的体积 (22) 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5) 2、解比例 (27) 3、正反比例的量 (29) 4、比例尺 (33) 5、用比例解决问题 (38)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42)

xx小学导学案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 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 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 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 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 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4)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设计意图】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正 数、负数,初步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同时在出示的负数中有-7、-5.2, 让学生感知负数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读法。 四、达标检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 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 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试题-课时练 含答案 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课时练 一、填一填。 1. 我来选一选。 ?? 是长方形,是正方形,是圆, 是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我会连。 把图形与对应的名称连起来! 三、我会圈。(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 ①②③⑤ ⑥⑦⑧⑨⑩

四、我会涂。(把下列图中的正方形涂上红色,长方形涂上绿色。) 五、我会数。 上图很像一辆( ),其中有( )个△,( )□个, 这图案像一只( ),它用了( )个( )形和( )个( )形,以及( )个( )形和( )个( )形。 答案: 一、⑦⑧⑤⑥⑨②⑩④?? 二、略 三、②③②② 四、略 五、1.车 1 1 2 3 2.蜻蜓 5 长方 4 正方 2 三角 5 圆(顺序不唯一)

第一单元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课时练 一、从下面的图形中选三个可以拼成的图形。 应选( )、( )和( )。 二、我会连。(下面的图形是从上面哪个长方形中剪下来的?) 三、我会选。 从下面的右边选出1个能和左边拼成正方形的图形。(在小题上画“√”) (1) (2) (3) 四、数一数。

下图有()个三角形 下图是由()个小三角形拼成的。 下图共有()个正方形 五、你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或半圆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吗?试一试。 答案: 一、①③⑤ 二、略 三、1.(1)②(2)①(3)③ 四、3 4 5

五、略 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七巧板》课时练 一、神奇的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 )种图形组成的,其中有( )个三角形,( )号和( )号图形,( )号和( )号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二、下面的图形都是七巧板拼成的,像什么?试着拼拼看。 三、我会选。 有一种四巧板,由4块拼板组成,各块的形状如下图。 下面哪些图形是由四巧板拼成的?(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单元(负数)

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 在 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 今后要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体表现(☆☆☆ ☆☆)。 签名: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科目数学课题圆柱的认识总课时数 3 课型新授课班级六一执教教师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自主探究 学案设计修改意见栏 一、学生自行看课本。 1、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 2、圆柱有几个底面?几个侧面?几条高? 3、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吗? 4、长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会形成不同的圆柱体,不妨自 己一试。 二、同桌互说P11做一做。 三、找一个圆柱 1.感触一下圆柱的面。(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2.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 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 第4课时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①6:10和9:15 ②20:5和4:1 ③5:1和6:2 二、自主探究 1.自读课本例2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 (2)设模型高x米,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10。 (3)想一想,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 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 3.小结: 通过例2的学习,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4.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2019-2020青岛版五年数学级上册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1.1 小数乘整数 1、列竖式计算 0.82×2= 3.95×42= 2.073×15= 2、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0.45千米,6天修路多少千米? 3、一个正方形边长是0.12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4. 一个长方形宽是2分米,比长短1.8分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答案:1. 1.64 165.9 31.095 2. 2.7千米 3. 0.48米 4. 7.6平方分米 1.2 小数乘小数 1、把702×101的积缩小()倍等于70.2×1.01的积。 2、计算

87.5×2.4=10.28×0.7=31.4×3.8= 3、铺一段铁路,甲队每天铺5.4千米,乙队每天铺6.1千米,两队合干18天完成,这段铁路长多少千米? 4. 一块菜地长10.8米,宽 5.4米,全部种黄瓜,如果每平方米产黄瓜3.5千克,这块地共产黄瓜多少千克? 答案:1. 1000 2. 210 7.196 119.32 3. 207(千米) 4. 204.12(千克) 1.3 含有小数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1、计算 0.91×〔(7.05-6.4)×0.4〕13.5×0.4×(4.87-3.9)4.52×7.32+4.48×7.32+7.32 2、51.6减去0.3的差乘以3.78是多少?

3、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差乘以24.8,积是多少? 4、计算下面各题。 6.5×41.2-1.87 5.2×0.1×28.5 答案:1. 0.2366 5.238 73.2 2. 19 3.914 3. 76.88 4. 26 5.93 14.82 2.1 轴对称图形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 2、判断。 1).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 2). 正方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 3、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长方形②平行四边形③圆④半

春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500.00 ”与“ -500.00 ”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2)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 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4 1 -7 2.5 y Q -5.2 r W J —J 正戴负数 二、自主探究 1. 感知负数。 (1)-3 C和3 C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 C表示______________ ,3 C表示________________ ;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C表示什么意思? 0C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C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 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C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 +”(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1.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C,记作_____________ C,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C,记 作__________ C。 2.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 ____________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 。 3. 0500 12:00 13^)0 14:00 伦戟已禁北京东京患堆 与」匕京时间帽比.东京时间早4小时,足为州时:巴蝦时间晚了卜小时*记为n 北京时同为标准*表示出算 他时区的对册 悉圮时闸: ________ 伦敦时冏h _______ 第一单元 2. 认识正负数 (1)2000.00 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位置(一) 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自学 1、自学教材第2页例1,在座位图上标出张亮。 2、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这个数对(2,3)表示什么含义? 3、王艳的位置在第()列,第()行;赵强的位置在第()列,第()行。 二、研学 1、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同样了可以用(,)表示王艳同学的位置,用(,)表示赵强同学的位置。 2、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讨论,并说出理由。 赵强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数对(3,1)表示;王艳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1,3)表示。他俩谁说得对?表示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思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你觉得应该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三、导学 1、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

号,把两个数隔开。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四、活学 1、完成“做一做”,说说你亲身体验到的确定位置的例子。 2、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填一填。 ①我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我的好朋友()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②写出下面数对表示位置的同学。 位置是(5,3)的同学是();位置是(3,3)的同学是();位置是(5,2)的同学是();位置是(4,3)的同学是();位置是(2,2)的同学是();位置是(4,1)的同学是(); 五、测学 1、如果张华的位置是(4,2),表示的是第4组第2个位置,那么小平的位置是(3,1),表示的是();小新的位置是(2,3)表示的是()。 2、下面是小芳班上的座位表。 小红小梅小兵小斌小杰 小明小浩小林小青小健 小芳小燕小花小桃小慧 小霞小军小强小冬小芹 小英小波小玲小春小娟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小花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小健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7.2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一) 科目:六年级数学备课人:王爱红审核人:邵艳琼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以及各种角的有关知识,加深理解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角。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教学难点: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一、自主学习 谈话: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中的线和角。 二、合作探究 1.出示问题。 (1)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让学生围绕上面两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并要求画出图形说一说。 2.组织交流。 (1)提问: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画的图形并说明特征和联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完成下面的表格。

说明: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们的区别是: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提问:你学过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两种? 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你画出的是怎样的图形? 出示学生画的垂线和平行线,说明特征,教师板书画出垂线,并相应板书。 3.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提问:要把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钉几枚钉子?为什么?先和同桌讨论。 集体交流,明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追问: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 说明: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出示图形,提问: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近? 学生回答,让学生说明理由。 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读题后,直接在图中画一画。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画图时的思考过程。 三、当堂检测 1.回顾内容。 引导:请大家先画一个角,相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并说说角的各部分名

七年级数学课时练答案下册

2018-2019学年度初一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数 学 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方程63-=x 的解是( ) A .2-=x B .6-=x C .2=x D .12-=x 2.若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55-<-b a B. b a 33> C. b a +<+22 D. 33b a < 3.下列图案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4.现有3cm 、4cm 、5cm 、7cm 长的四根木棒,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5.商店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若只选购 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择的地砖共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6.一副三角板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0°,设1,2x y ? ? ∠=∠=,则可得方程组为( ) 50.180x y A x y =-??+=? 50.180x y B x y =+??+=? 50.90x y C x y =+??+=? 50 .90 x y D x y =-?? +=? 7.已知,如图,△ABC 中,∠B =∠DAC ,则∠BAC 和∠ADC 的关系是( ) A .∠BAC <∠ADC B .∠BA C =∠ADC C . ∠BAC >∠ADC D .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8.若25x y -+=,则________=y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9.一个n 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2倍,则n = . 10.不等式93-x <0的最大整数.... 解是 . 第6题图 第7题图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备课日期:教学日期:年月日姓名:课型:探究新知课设计: 课题 5.1 成正比例的量 学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习 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目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标 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课前预习 预 习1、完成教科书第62~63 页的例 1 和“试一试” ,“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 题。指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导 1、填空: ⑴、已知路程的时间,怎样求速度? ⑵、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⑶、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预2、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习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自 路程(千米)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测 ⑴、表中()和()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⑵、这两个相关量是怎样变化的? ⑶、这两种相关量的量的比的比值都是(),也就是()一定,写出数 量关系式。

课堂活动设计 【探索研究】 1.观察自主学习中第 2 题,这两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有什么规律? 合作交流展示质疑 点拨释疑拓展延伸 总结归纳达标测评2.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成正比例的量,这两种量的关系叫做()。 如果用字母 x、y 表示两种相关系的量,用 k 表示比值,比值一定,则正比例关系式可以表示 成 3.请你再举个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拓展延伸】: 思考: 1.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因为(),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正比例。 2.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因为(),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正比例。 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㈡、解决问题。 一、判断下面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原因。 1 .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定,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汽车的速度一定,所以时间和所行路程。 3.小华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