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

佗城中学高一年级必修二期末测试2014.6 、选择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

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D.水排

A.筒车B.耧车

2.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

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4.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 .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 .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

5.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 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B .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D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6.包伟民主编的《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中说,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 ,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由此可以推测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A.农产品基本实现商品化

C.商品化趋势明显7.首届世界博览会于1851 晶宫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A.①②③

C.①③④

C

3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 北魏均田制实行

后,文献中出现了

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 .市镇主要的功能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

年在英国伦敦召开,右图即为伦敦世博会水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①②④

.②③④ 这

时,一个巨大

的新能源已为

人类所获得,

而且不久,人

类还能开

发尚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他这里强调的“这时”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9.1853 年的《顺德县志》载: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 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0.右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 “有了这些洋玩意就可以富国强 兵了”是洋

务派的天真想法,而实际上洋务运动自强不强,求富未富,其主 要原因是( )

A .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 .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 .外国资本的挤压

D .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1.右图为中国著名近代企业宁波“正大火柴厂”的商标。改企

业创办于 1907 年,百年内两度宣布倒闭。 1913 年后,该厂逐步走上 正轨。以下

对 “正大火柴厂” 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

A .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

B .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2.右图为近代“帽业专家”盛锡福帽店的产品商标。某历史文献有 如下记载: “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 子。??据说, 当时名扬四

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 仍然供不应求。 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A .太平天国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五四运动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13.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 火车站,德律

风(指电话) ,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14.《道德经》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 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 .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 .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 .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5.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向。 这表明了( )

A .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

B .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 .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的经济

D .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16.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却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 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 80 年代。对勃列日涅夫统治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没有突破旧的经济体制 ②注意运用了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④不可 能根除积存的弊病,最终归于失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7.戈尔巴乔夫认为: “改革就是坚决克服停滞现象和打破阻碍机制,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

D .①③④

,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

而有效的机制,使它具有更大的活力。

①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8.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 正确的

是( ) A .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 .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 .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19.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 1953— 1958、1959—1964、 1970—1975、1979—1984 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

( GDP )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 1959—1964 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20.进入 2010年 4 月,新车降价和新车下线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多款热销家用车降价,最高 达万元让利。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这只“看不见的手” 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A .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960 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C .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2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工程,将为我国带来 巨大的经济效益。假如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资金上的问题,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求援 ()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关贸总协定

23.余秋雨在《蓝旗和孩子》中写到: “(欧洲)原来只是为了反战而结盟,不料却给世界带来了新的 结构、新的制衡。 ”他这里所说的“新的结构、新的制衡” ,指的应该是( )

A .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接受关贸总协定

为此他( ) ②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③调整所有制结构 ④重点在农业方面进行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D .开创了区域集体化发展的新道路

24.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

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25.某班同学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 确的

一项应该是( ) A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 .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C .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威胁了部分国家主权

D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 有利有弊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

26.20 世纪 30—70 年代以来,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相继进 行了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20世纪 30 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什么?( 10 分) ( 2)正当西方世界在 20 世纪 30年代陷入大危机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一枝独秀。为此,苏联领 导人斯大林采取了哪些措施?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6 分)

3)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 5分)

4)通过中、美、苏三国的改革,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4 分)

必修二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中“禾苗待我灌醉”可知其用途是灌溉,且由其出处可知正确答案为 B 项用于播种,出现于西汉; C 项用于水田,出现于唐代; D 项用于鼓风冶铁,出现于东汉。

2.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外比较中国粮食产量比西方要高的多,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农业经济 的一个特点多投入多产出,即精耕细作。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D .①③④

A 项。

3.答案:C 解析: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

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国家、地主依旧圈占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诗的意思是,从事丝织业生产的织者个人衣着粗陋,而高档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故B 项符合材料信息。

5.答案:B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传统科技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也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导致了简单重复再生产,是劳动生产率长期低下的主要原因。

6.答案:C 解析:市镇的产生是适应“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说明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商品化趋势明显。A 项表述错误,大部分农产品还是农民自己消费;明清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B 项表述错误;大量农贸商品主要在市镇进行交易,但市镇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D 项说法偏颇。

7.答案:C 解析:首届世界博览会正值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这个时期,英国号称“世界工厂” ,国力强大,世界市场也已基本形成,故①③④正确;博览会主要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自身的成果,无法体现列强对世界的掠夺,故②错误。

8.答案:B 解析:从题干材料关键句子“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尚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可以看出,“这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因为对石油的大量开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之后。从“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可以看出,“这时”与新能源的利用有关,只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广泛使用带来的对煤的需求量的上升。新航路只是建立欧洲与亚洲、美洲的直接联系,与能源利用无关。

9.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A、B、C 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0.答案:B 解析: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仅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这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11.答案:C 解析:该火柴厂是1913 年以后走上正规的,这一时期西方列强正忙于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C。

12.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13.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歌谣反映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破戏台,烂秀才”说明

传统习俗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故①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教育文化日渐衰弱,故②错误;当时的人们可以抽洋烟,打电话,有了火车站,说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故③正确;材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故④正确。

14.答案:B 解析: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正是为了恢复银行的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15.答案:D 解析: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罗斯福为挽救美国经济,实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政府少管经济社会事务观念朝政府多管经济观念转变,说明了美国政府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6.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都符合对勃列日涅夫统治的正确理解。

17.答案:A 解析:重点在农业方面进行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时实行的基本措施。

18.答案:D 解析:特别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 ,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可知,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合作社,股票说明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由此判断D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故A、C错误;B项不符合“合作社”

这一信息,故错误。

19.答案:C 解析: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影响,1959—1961 年,中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GDP呈现副增长,1960 年起,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我国经济走出低谷,逐步恢复和发展。就是说1959—1961 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故C 项说法正确。

20.答案:D 解析:“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值规律。靠市场价值规律的调节说明了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答案:D 解析:只要把握好时间就能选出答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在1958 年,加快落

实“大跃进”的方针也是1958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22.答案:B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功能侧重于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

平衡,主要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贷款;世界银行主要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及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各缔约国实现贸易自由化。

23.答案:D 解析:欧洲的联合是对国家至上观念的挑战,开创了区域集体化发展的新道路,是对“陈旧结构”的根本性突破。A、B 两项发生时欧洲仍然是以单个国家的身份,并没有摆脱“陈旧框架”;C 项是欧洲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不涉及材料所述的自身发展途径。

24.答案:C 解析:两者都是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建立的,故①正确;两者都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故②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既有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也包括大量民族独立国家,故③错误;两者都有美国参加并发挥重大作用,故④正确。

25.答案:B 解析: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最大的获得者,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底子薄、生产成本高、生产设备落后等原因,经常处于劣势或被动的地位。

二、非选择题

26.参考答案:

(1)大批的移民迁入和人口的自然繁殖带来生计困难;依靠经商缓解人多地少的困难。(6 分)

(2)行善济困,德行卓著;入籍当地参加科举,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乡土观念浓厚,采取宗族管理的方式。(7分)(3)采取租佃制经营方式;精耕细作,技术投入高;农产品商品化明显,商品经营意识浓厚。(6 分)(4)善于解决面临的困境;精心对待面临的问题;团结互助的营居理念;超前的商品经营意识。(6 分)解析:本题考查宋明时期徽州商业、农业和基层社会形态的基本特点。(1)(2)(3)注意阅读材料,

根据设问角度准确概括材料含义。(4)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注意整合材料内容,结合前三问的答案和现实社会发展要求作答。

27.参考答案:

(1)整顿银行和金融业;调整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8 分)国

家干预经济。(2 分)

(2)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4 分)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 分)(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 分)

(4)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应将两者有机结合;(2 分)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或者

从本国国情出发)。(2 分)

解析:(1)该问是对罗斯福新政的考查,依据其对工业、金融、农业、社会公共事业方面的措施可知其措施实质。(2)该问是对同时期苏联经济发展原因的考查,从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可知其一枝独秀的原因。(3)该问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进入新时期的考查,注意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回忆。(4)该问可从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及经济政策的制度需注意的因素等分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精品文档.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 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这

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精品文档.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 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一 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 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 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 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此材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 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 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B.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C.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D.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8.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做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四项保证。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暂时占据领导地位 B. 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愿意放弃军队和根据地 C.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策略性地做出了某些调整 D.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暂时放弃民主革命的目标9.有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已经“站起来了”,下列组合中,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是() ①抗战胜利洗雪了以往反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大提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常”之一③中国收回了部分被侵占的国家权益,民族独立自主性有所增强④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势力空前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耶稣舍命待何为”;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录取率也很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有800人中榜。此科举考试()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 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D.无法真正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11.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斗争,先后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12.毛泽东在汉口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卷1[1]

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2、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 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 (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 5、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6、在伯恩斯所著的《教会至上与教皇至上》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内容有( )

①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③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教会和教皇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贡献的连线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对亚洲其他国家起到间接保护作用 C.穆罕默德——创立基督教,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D.莱特兄弟——成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8、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 ) 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至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11、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B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C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C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D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UO5、“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8226;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C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C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8、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B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

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1)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试卷

2014年—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60分) 1.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2.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3.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的是 A.顾炎武 B.李贽 C.黄宗羲 D.王夫之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5.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麽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6. 某电视台节目给了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打一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谜底是 (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7.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 ( ) ①牛顿力学 ②相对论 ③量子理论 ④电磁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 下列著作中最可能出现蒸汽机示意图的是 ( ) A.《农政全书》B.《海国图志》C.《天朝田亩》D.《各国律例》9.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是文学和美术的主流。下列各项作品中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是( ) A.《人间喜剧》、《日出·印象》 B.《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

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人民版

永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终考试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3.有一座城市,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味杂陈的情怀,有繁华后一声叹息,有沉沦时的悲号长鸣。在这里,签订过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地”“赔款”“关税协定”等字眼曾经多少回灼伤我们的心灵。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4.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 5.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设立圣库制度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创建拜上帝教 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应写于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晚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7.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外国人特权的双重斗争。”这场“双重斗争”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的特权 B.收回了外强在华的租界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一曲轻柔的《映山红》,唱出了劳苦大众在艰苦斗争岁月里的期盼。它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9.图片一定程度上记载着历史。以下图片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其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侵略者坐在皇帝宝座上 C.黄海海战 D.南京遇难者纪念墙 1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卷

历史必修3期末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2、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容有( ) 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是( )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是一致的。(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贽 5、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6、在伯恩斯所著的《教会至上与教皇至上》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容有( ) ①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③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教会和教皇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贡献的连线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成功——收复,对亚洲其他国家起到间接保护作用 C.穆罕默德——创立基督教,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D.莱特兄弟——成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8、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A.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 ) 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0、文艺复兴、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至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11、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2、“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大题知识点

西方政治制度发展历程 1.由来:雅典的民主政治(直接民主)、罗马的法律 近代:英美的代议制民主政治(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2.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点: 背景(原因、条件):自然环境、工商业(主要)、小国寡民 历程: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原因、内容、奠基)(内容、确立)(内容、黄金时代) 实质:奴隶制下的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局限性:范围、小国寡民、政经、直接民主 特征:集体决策、直接民主、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积极影响:政治制度 精神文化 3.近代的西方民主 英美的政体:君主立宪制与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确立的标志:英---《权利法案》 美----1787年宪法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权力中心 英国王首相议会 美总统总统总统 政党政治:辉格党/托利党;民主党/自由党 特征与实质: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资产阶级政党 民主的深化: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与责任内阁的设立 美国的宪法修正案 英国政体的特点:3条 4.罗马法的知识点 文本:1)《十二铜表法》(原因、特征、影响) 2)《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核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实质:奴隶制下维护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工具。(根本目的) 评价:法律影响 社会进步 公民法与万民法的适用范围 5.近代的法律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目的、内容、特点、评价) 美国1787年宪法(目的、内容、原则、思想、评价、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

追求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的历程 1.近代史上重大事件:虎门销烟、一系列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一系列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重点关注(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 辛亥革命:背景(5条)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思想、原则、性质、意义) 评价(积极影响与局限性) 启示 4.五四运动:原因、口号、结果、性质、评价 5.国民大革命:原因、标志、北伐的对象(性质、影响)、失败的标志、失败原因。 6.国共十年对峙:中国革命的道路、理论 长征的原因、起止、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应对日本的举措 胜利的影响 关注会战、百团大战、远征军 8.解放战争:进程(战略防御---反攻---决战-----渡江战役---新中国建立) 胜利的意义 中国现代外交 新中国前后的外交类型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原则 50年代的外交政策及活动 美国50年代与70年代对华政策有何不同,原因又是什么? 70年代中国的外交活动有哪些 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的原因、历程、影响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有哪些?外交目标及方针是什么? 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有何认识?

(完整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下列对老子哲学中“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无为的自然本体 3百家争鸣的意义是 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②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③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④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关于董仲舒的新儒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于先秦儒学,融合了阴阳、黄老及法家思想 B.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主张“绝圣弃智”、“积极无为”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5.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理学 B.佛教思想融入理学 C.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6.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7.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8.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9. 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版印刷,一版已布字。”这一技术是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技术 D.指南针 10. 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书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下列属于“正楷”的基本特点的一项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 C.规矩和放纵并存,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具 D.注意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11.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A.人物画B.山水画C.花鸟画D.文人画 12. 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 皇帝制度 D.朝议制度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A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 分封制 内容:①又称____________,周王将__________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王承认周王的权威,并随王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等级序列。 特点:①周王是“__________”,②臣属关系明确。③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作用: 巩固__________、扩大__________。 2.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_、财产和____继承上的矛盾。内容:__________(核心)。 特点:血缘纽带同__________关系紧密结合 作用:防止__________,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结合;稳定统治。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 1. 始皇帝的来历 初并天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定尊号为“皇帝”,自称__________。 2.皇权的至高无上 ①首创__________ 制度;②皇帝总揽一切大权,__________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1.中央官制 (1)在中央,设__________。三公是指丞相、__________和太尉。 职能:__________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__________百官;__________,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相互__________,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_大权独揽。 2.郡县制 (1)在__________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郡县长官都由__________直接任免。 政权,稳定巩固__________政权。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实现了权力的__________。 2.内容: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_官制、__________制。 3.影响 (1)直接:__________了统治。 (2)深远:彻底打破__________制,奠定了中国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 1.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一。 2.措施:①建__________、设__________。②实行“__________”。 局面,促进社会__________发展。 1. 名称、职能: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__________、审议和__________。 _________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意义:(1)三省互相__________,互为__________,分工明确,提高__________; (2)分割了__________,加强了皇权; (3)制度创新,历朝沿袭。 1.1.8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B 1.明朝的内阁 设立:明太祖废__________,设__________,以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__________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__________”,皇帝“__________”。评价: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清__________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特点: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__________一人裁决。 ,__________制度发展到顶峰,巩固了统一。 1.积极作用:巩固了__________,发展了__________,稳定了__________,繁荣了__________。2.消极作用:①使皇帝决策__________;②导致__________之风盛行; ③扼杀了社会的__________,阻碍了__________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2.1 从1840到190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 A 1.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原因:开拓海外__________、夺__________。 《南京条约》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__________通商、割__________给英国、协定关税等,列强取得了__________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3)________和________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卷入__________。2.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原因:__________在华的权益。 火烧圆明园:1860年,__________联军所为。 战争的结果:签订了《__________条约》和《__________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日本实行__________的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