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针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论文

细针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论文

细针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论文
细针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论文

细针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了2007年1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总共52名患者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39名(75%)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了穿刺活检证实(a组),而13名患者(25%)在诊断前被证实,在治疗后进行穿刺活检(b组)。b组11人(84.6%)在操作中突发下肢截瘫,而2(15.4%)人有严重的不能控制的血尿。在两组中所有的前列腺癌患者均经穿刺活检证实。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敏感性是98.1%。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治疗之前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psa升高结合异常直肠指检发现增加了对癌症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穿刺活检;前列腺癌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41-02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近年来,由于psa的普遍应用,前列腺癌的数量急剧上升。治疗前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诊(dre)、血

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活检(trus)或指诊引导下活检。在本研究中我们对适宜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活检诊断前列腺癌。在本报告中我们回顾分析了所有在我院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确定治疗前经细针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百分率和不经细针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百分率及原因。

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粗针与细针穿刺活检对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a17683754.html, 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粗针与细针穿刺活检对比 作者:王锐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和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将134例甲状腺结节分别进行粗针活检和细针穿刺活检,比较两种方式诊断的有效率。结果:134例甲状腺结节中粗针活检诊断符合率为99.3%,细针活检诊断符合率为93.3%,组间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粗针活检、细针活检恶性结节符合率分别为90%和70%,粗针活检、细针活检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5.1%。粗针活检、细针活检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2%和0.7%,差異并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准确率优于细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方式,能够对临床治疗进行有效引导。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2 研究数据显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比较高,但是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治疗方式并不相同,良性结节可以定期进行观察,恶性结节需要根治性的手术进行治疗。虽然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也明显的提升[1]。专家建议甲状腺结节行细针抽吸,获取更精确 的诊断。但是不能看到组织学形态,其难以进行准确诊断。临床研究开始在甲状腺结节当中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2]。本次就甲状腺结节中同时实施粗针活检和细针活检的效果进行 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88例。年龄为14-75岁,平均年龄为(43.1±12.66)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同时进行甲状腺结节

前列腺穿刺

泌尿外科有创操作规范 前列腺穿刺活检 当发现如下指征时需作前列腺穿刺活检: (1)确定前列腺肿物的性质。 (2)确定前列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以便决定治疗方案。 (3)判断前列腺癌治疗后的效果。 (4)对血清PSA、PAP升高的患者,临床症状和直肠指诊疑属前列腺癌。 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途径: 前列腺穿刺活检有两种途径,一为经会阴,一为经直肠,其中经会阴途径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但其取材往往不够准确,而经直肠途径取材较精确,如在直肠超声引导下,其准确性更高,虽其比经会阴途径更易感染,但由于其活检阳性率高,故目前应用不断增加。前列腺穿刺针的发展使前列腺穿刺活检变得更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更少。 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主要步骤如下: (1)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或侧卧位。 (2)常规消毒并进行会阴部浸润麻醉。 (3)在会阴中心至肛门中点处偏外0.5厘米进针,左手食指插入直肠内,引导穿刺针进入包膜内。 (4)将穿刺针穿至病变部位,扣动穿刺枪扳机,然后把穿刺针拔出,推出针芯后即见前列腺组织。 前列腺穿刺的适应症: 1.PSA≥10 ng/ml。 2.PSA4-10 ng/ml时,如F/T<0.15。 3.经直肠指检在前列腺表面触及结节。 4.超声检查有异常。

前列腺穿刺的禁忌症: 感染、发热期、高血压危象、心功能失代偿期、严重邮血性疾病、糖尿病不稳定期。 前列腺穿刺的术前准备: 1.术前两天始口服抗菌素,至术后三天。 2.穿刺前一天或当天常规进行肠道准备,给予清洁灌肠或口服泻药。 前列腺穿刺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1.感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感染,一定要重视术前肠道准备,术后要应用抗生素。 2.血尿、便血:鼓励病人多饮水,通常在1-3天内逐渐消失,必要时可用止血药。

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06T14:56:21.09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作者:粟海燕[导读] 研究和分析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粟海燕 湖南省邵阳中心医院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方法:选取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患有淋巴组织疾病的患者有124例,采用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进行诊断,密切关注其诊断准确性。结果:124例患者中其中有109例恶性淋巴瘤,其中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15例,诊断准确率为87.90%(109/124)。结论:恶性淋巴肿瘤运用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病理技术 淋巴瘤主要是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症状表现为患者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同时患者全身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瘙痒、消瘦、盗汗、发热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淋巴瘤的诊断比较常见的方式是进行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等加以诊断,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是,活检方式往往需要患者长时间地待在医院,使得患者住院经费增加,同时患者的颈部经过活检之后也会产生相应的手术疤痕,影响患者的外部形象。与淋巴结切除活检相比,颈部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术属于一种新兴的检查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疤痕等优点,非常适合当下人们对于淋巴瘤的检查。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患有淋巴组织疾病的患者有124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间的比例为70:54,年龄范围为4~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1±3.21岁。 1.2 粗针穿刺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超声波检查或者CT检查,然后进行,通过穿刺的方式获取治疗标本,所有患者都配备自动式的可重复使用的活检将。穿刺的深度一般控制。十五毫米到二十二毫米之间,主要采用活检针的为一十八级的锥形针尖。获取的标本。主要是患者病灶不同部位的长线条或者睡小块状的组织,取选用的标本至少要有三个,便于进行检验和治疗。 1.3 病理常规制片技巧 为了有效地保保存和固定标本在临床实践中主要运用百分之十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在取用的标本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标本组织在擦镜纸上平放的,同时在标本组织上滴露滴入低浓度伊红染液,。并对其进行包裹性染色,染色时间大约在半个小时之间,然后对标本组织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石蜡对组织标本进行平放,加以相应的切片,一般控制在二到三微米之间,由于淋巴组织相对密集细胞丰富,故而在切片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切片的薄度、染色的轻度,切片处理之后保持透明状态,并加以湿封,避免标本中产生气泡。 1.4 免疫组化制片技巧 在进行免疫组化制片的时候,应该根据组织的表面形态,选取相应的免疫组化制片的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染色,并选取合适的抗体。为了有效地确定恶性淋巴瘤的抗体,在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抗体覆盖组织表面,避免产生边缘效应,而影响制片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少量的蒸馏水,保持抗体盒中的湿度,同时避免水蒸汽过多而稀释抗体。DAB显色液的制作方式采用现用现配的原理,把握胞质比胞核显示快的规则,有效的观察和记录相应的显示时间,避免背景染色效应的产生。对胞核进行复染的时候,避免因为苏木精颜色过深而影响免疫组化制片效果,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 2.结果 经过诊断之后,有109例为恶性淋巴瘤,其余的为不典型增生,诊断准确率为87.90%(109/124)。对于90例住院患者而言,其中存在86例是通过穿刺活检检出的。在15例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有9例患者是借助诊断的手术切取活检确诊的,其余6例不能明确诊断。在这些患者群体中,其中90%可通过免疫标记后区分组织类型,而其他的10%为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类型。在能够区分的肿瘤患者中,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浆细胞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分别为40例、28例、10例、15例、10例、36例。 3.讨论 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应该必须通过病理、活检等方式加以确诊,便于临床医师对症治疗。淋巴瘤的检查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目的:第一,主要是通过细胞形态和病理特征对患者的淋巴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加以有效地确认;第二,借助免疫学检查方式,便于有效地明确恶性淋巴瘤的来源,一般而言主要来源于T细胞或B细胞。在临床实践中,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具有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非常特殊的设备,患者出血感染的情况比较少,对于患者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可以很好地诊断出患者疾病情况,便于患者进行很好地治疗和护理。但是,穿刺涂片取得的标本局限性大,这使得诊断的可靠性有所下降。淋巴结活检作为一项实用性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明确淋巴瘤的各个亚型,因而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中,而且以首选的检查方式所存在。对于部分惰性淋巴瘤,由于疾病进展,惰性淋巴瘤可演变成侵袭性淋巴瘤,故而淋巴结穿刺和淋巴结活检对于淋巴瘤患者的确诊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实验研究表明,恶性淋巴肿瘤运用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能够有效地给患者进行肿瘤分型,有效地抓住患者的病灶严重程度,为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护理可靠的依据。故而,恶性淋巴肿瘤运用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值得在临床中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荣,杨华,崔亚南,杨绍娟,关怀,马翌铭.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12(05):125-127.

肿瘤穿刺活检标准操作规范

肿瘤穿刺活检标准操作规范 【目的】 建立肿瘤穿刺活检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范围】 适用于肿瘤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 【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 1)患者方面: ①小儿须住院,影像学(CT或MRI等)检查明确有肿瘤占位,B超检查有B超引导穿刺路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凝血功能)无手术禁忌症,部分病例需术前查血型及交叉配血。 ②需基础麻醉的患儿在术前6小时禁饮、禁食,防止检查时可能发生呕吐。 ③术中对生命体征可能影响的包括纵隔及胸腔肿瘤穿刺需 据情考虑在手 术室全身麻醉下进行。 ④做好本次穿刺失败需二次穿刺或开放活检思想准备。 医生方面:2). 1、局部麻醉下肿瘤穿刺活检术: ①与患儿及家属交谈,签穿刺同意书,争取患儿配合。

②B超下确认有穿刺路径,结合术前读片选定穿刺部位。 ③预约B超。 ④凝血四项+交叉配血,停抗凝药的使用。 ⑤涉及腹部肿瘤穿刺,需屏气训练>15秒。 ⑥器械准备:棉花纤3包;碘酒酒精一套;口罩帽子2付;手套3双;1%普鲁卡因2支;空针10ml×4支;敷贴2张;放置福尔马林标本固定液安瓶一只;生理盐水1瓶;抢救药物(非乃根、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各2支)穿刺包(穿刺针16号、20号各1支,穿刺枪1支,纱布4块,消毒洞巾一块)。 2、基础麻醉下肿瘤穿刺活检术: ①与患儿及家属交谈,签穿刺同意书,争取患儿配合。 ②预约B超、基础麻醉预约(分别送手术通知单到B超室及手术室)。 ③B超下确认有穿刺路径,结合术前读片选定穿刺部位。交叉配血,停抗凝药的使用。+凝血四项④. ⑤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 ⑥不做屏气训练。 ⑦床旁准备吸痰器和氧气。 ⑧其它准备同局部麻醉下。 3、全身麻醉下肿瘤穿刺活检术: ①与患儿及家属交谈,签穿刺同意书,争取患儿配合。

体表肿块穿刺取样活检术操作规范

体表肿块穿刺取样活检术 【适应症】 体表可扪及的任何异常肿块,都可穿刺活检。例如乳腺肿块、淋巴结等均可穿刺。 【禁忌症】 1、凝血机制障碍; 2、非炎性肿块局部有感染; 3、穿刺有可能损伤重要结构 【准备工作】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知情同意书签字。 3、穿刺部位皮肤准备,如剃毛。 4、器械准备:消毒的穿刺针及20~30ml 注射器、消毒药品、局部麻醉药及标本处理器皿等。穿刺针分为粗针和细针两类。粗针有Vim-Silverman 针,Tru-cut 针,Jamshidi 针。细针有22~23 号Chiba 针,20~23 号腰穿针,7~8 号普通注射针。 5、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 1、粗针穿刺:(1)碘常规消毒穿刺局部皮肤及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检查穿刺针。(2)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3)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肿块,右手持尖刀作皮肤戳孔。(4)穿刺针从戳孔刺入达肿块表面,将切割针芯刺入肿块 1.5~2cm,然后推进套管针使之达到或超过切割针尖端,两针一起反复旋转后拔出。(5)除去套管针,将切割针前端叶片间或取物槽内的肿块组织取出,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送组织学检查。 2、细针穿刺(1)消毒穿刺局部皮肤及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检查穿刺针。(2)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肿块,将穿刺针刺入达肿块表面。(3)连接20~30ml 注射器,用力持续抽吸形成负压后刺入肿块,并快速进退(约1cm 范围)数次,直至尖刀有吸出物为止。(4)负压下拔针,将穿刺物推注于玻片上,不待干燥,立即用95%酒精固定5~10 分钟,送细胞病理检查。囊性病变则将抽出液置试管离心后,取沉渣检查。(5)术后穿刺部位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标准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前列腺癌诊疗规 前列腺癌一.临床诊断【一】症状前列腺癌在早期阶段可完全没有症状,当肿瘤发展使前列腺增大到一定体积,以及膀胱颈部发生梗阻时才出现症状。 此时的梗阻症状与前列腺增生无明显差别,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困难、排尿不尽,甚至发生尿潴留等症状。 但在症状的变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前列腺癌病情进展较快,而前列腺增生很缓慢。 前列腺癌血尿不常见,一般仅见于前列腺导管癌或移行细胞癌。 在临床工作中,前列腺癌病人往往是因其他部位转移灶引起的不适而就诊,在体格检查或特殊检查时确诊的。 其症状因转移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当肿瘤压迫或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造成淋巴管阻塞或压迫血管时;或因癌相关性血液高凝状态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出现下肢水肿。 骨转移可为多发性的,一般以腰骶部和骨盆多见,表现为持续性骨痛、下肢活动障碍、易疲劳,严重者可出现下肢瘫痪。 当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或脊髓时,可出现局部神经疼痛如会阴部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有肺转移时可有气短等肺部症状。 直肠受累时可有大便困难、肛门坠胀感。 其他还有贫血等。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前列腺直肠指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若结合前列腺穿刺活检,60%左右的病人可获得诊断。 因病灶多发生于前列腺的后叶及两侧叶的移行区,质地坚硬,直肠指检时常能触及硬结。 检查时应注意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硬结或呈结节样改变、中间沟以及精囊情况。 早期前列腺癌虽无临床症状,但直肠指诊可以发现较小病灶。 据报道直肠指检时前列腺部触及硬结,在 50 岁以上者 50%为癌;如硬结延及精囊,前列腺边缘分界不清者 70%为癌。 也有报道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可漏诊 40%以上的局限性癌灶。 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对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一定帮助,直肠指检可初步检出前列腺外的浸润情况,但常常估计过低。 2.其他对于所有的癌症病人均应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浅表淋巴结的触诊。 当病人诉有骨痛时应对触痛点进行仔细的骨骼检查。 检查时还需与前列腺结石、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局灶性前列腺结核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 1.细胞黏附抑制试验前列腺癌病人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 77%一 89%。 最常用的方法有白细胞计数板法、试管法和

超声引导下粗针乳腺穿刺活检术

超声引导下粗针乳腺穿刺活检术 目的论述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112例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分析,乳腺增生26例,纤维腺瘤8例,良性分叶状瘤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脂肪瘤8例,慢性化脓性炎症13例,乳腺浸润导管癌25例,乳腺导管内癌11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9例,乳腺髓样癌5例、乳腺黏液癌5例,乳腺癌患者病灶形态不完整,边缘光滑程度差,回声多部均匀,后方回声衰减程度大,病灶钙化严重,纵横比明显偏高,阻力指数(RI)较高。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诊断方法。 标签:超声;乳腺;穿刺活检术 乳腺肿物一成为全世界女性常见疾病,多数为良性肿块,若对肿块不予重视(特别微小肿块,则可能转化为恶性,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1],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利用活检枪配以活检针对乳腺内可疑病变进针穿刺,取得活體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的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对120例乳腺肿物患者,行穿刺活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女性,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8.3岁,双乳病变10例,左乳病变65例,右乳病变45例,肿块直径在8~45mm,其中有12例临床通过表面触诊无法触及,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出现淋巴结肿大。 1.2方法①设备:飞利浦IU22,探头频率5.0~10.0MHZ,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穿刺枪,16G切割活检针,取材长度15mm或22mm。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首先找到肿物的位置,观察肿物形状及回声情况,特别是肿物血供情况,选定穿刺点后,无菌薄膜包裹探头,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呈15°~45°进针,不同方向取3~5条肿物组织,固定于10%福尔马林中,送病理检查。 1.3术前准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检查血常规、出血凝时间,主动与患者讲述术前准备,穿刺取组织过程中会发出枪击声,减少患者紧张情绪及疼痛感。压迫止血:穿刺后无菌纱布加压10min,无血性渗出后,患者安返。预防感染,超声引导下粗针乳腺穿刺,创伤小,穿刺当天忌洗澡。 2 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中穿刺后有3例年轻女性出血较多,压迫止血10min后,均止血,有1例因过度紧张在穿刺后出现头晕,通过吸氧,心里疏导后缓解。在120例乳腺肿块中,乳腺良性肿瘤65例,包括乳腺增生26例(21.6%),纤维腺瘤8例(6.6%),良性分叶状瘤7例(5.8%),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2.5%),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最全版)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最全版)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检出率为20%~76%,其中恶性肿瘤仅占7%~15%[1-3],临床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将甲状腺癌从高发的甲状腺结节中甄别出来。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传统的微创诊断技术,可在术前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为甲状腺疾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是甲状腺诊治决策的关键[4-11]。FNAB在国内开展较晚,相关理念及操作方法差异较大,为普及、规范该项技术,推动FNAB技术顺畅发展,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疾病诊治水平,经国内相关专家讨论,特制定本共识及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 FNAB利用细针(22~25 G)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从中获取细胞成分,通过细胞学诊断来实现对目标病灶性质的判断。 FNAB可分为细针抽吸活检和无负压细针活检。目前情况下,两种方法均推荐超声引导下穿刺(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使穿刺目标更为准确,提高取材成功率,同时有利于穿刺过程中对重要组织结构的保护和穿刺后判断有无血肿。传统的细针穿刺为细针抽吸活检,在穿刺过程中用注射器维持一定负压以期获取更多成分。改良的细针穿刺方法采用特制的穿刺针在无负

压的情况操作,更加简便。文献[12-14]研究证实二者在获取细胞成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后者标本中血液成分更少,更有利于细胞学诊断。临床上可根据条件、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此二种方法或联合使用。 FNAB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的方法,被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ACE)、欧洲甲状腺学会(European thyroid association,ETA)、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中华医学会等国内外机构所制定指南推荐[15-19],具有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原则上临床决策宜以活检结果为基础。结果判读推荐采用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系统中推荐的临床处理建议可供参考[20-21](表1),术中可行快速病理(冰冻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认。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穿刺洗脱液检查[22]或基因检测辅助FNAB诊断[15]。 (1)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有恶性征象者应考虑行穿刺活检。(2)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不推荐常规行穿刺活检。但如果存在下述情况之一者,可考虑US-FNAB:①超声检查提示结节有

前列腺穿刺活检后注意事项

前列腺穿刺活检后注意事项 当怀疑是前列腺癌时,往往需要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前列腺穿刺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如出血、感染等,应注意护理。 1、穿刺后当天尽量少下床活动,一般建议床上休息24小时,穿刺后3周内严禁做剧烈腰部活动。 2、穿刺后6小时内应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尿色、皮肤血色、腰腹部症状及体征. 3、前列腺穿刺术后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出血,可常规给予止血药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会降低感染的发生,一般发热、寒战、尿路感染等可对症治疗。 4、穿刺结束后如发现显着的直肠出血,可以将合适大小的阴道棉条润滑后塞入直肠留置几小时。 5、如果穿刺后出现血块,并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出冷汗,或持续高热,并伴会阴部疼痛,可能为尿道损伤较严重,需及时就诊。 Tips:穿刺后正常血尿 前列腺穿刺后可能会出现血尿情况,一般来说若每次排尿,前段小便有些血尿都属于正常现象,尤其是早晨第一次排尿的颜色可能会深些,血尿的症状基本在一周内可以逐渐缓解。 前列腺穿刺后注意事项主要表现为:患者完成穿刺检查后回到病房,应平卧4~6小时,配合护理人员每1小时测量心率及血压连续3次。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抗感染等补液治疗。下床活动后避免剧烈运动以预防出血。患者应注意是否有血尿、血便等情况,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患者穿刺后应避免用力排便排尿等,预防出血。因大多数前列腺穿刺是经直肠穿刺,北京海军总医院治疗尖锐湿疣易于将直肠内的大量细菌带入体内,引发感染,因此穿刺后积极预防感染,注意体温的变化,如有发热,及时处理。穿刺后一般来讲可正常饮食,不必禁食、禁水等。保持大小便通畅,医生在穿刺结束后,会在直肠内留置数个消毒棉球,可在穿刺后数小时内排出。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注意事项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180例报告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 检术180例报告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朱磊一贾勇孙小庆高健刚侯四川 【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直肠指诊阳性和(或)PSA4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即在标准的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同时,增加前列腺中间部位及前列腺两侧旁正中线远侧的穿刺点数,共穿刺活检样本数为13个点。将增加的7点活检部位的病理结果与标准的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进行比较。结果18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者77例(42.8%)。77例患者如行前列腺6点系统穿刺,将有18例患者漏诊,占23.4%。180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易操作,前列腺癌检出率较高,严重并发症少,目前仍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活组织检查经直肠超声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 guided systematic 13 cores prostate biopsy in prostate carcinoma diagnosis. Methods A total 80 patients referred for abnormal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and (or)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4ng/ml or greater underwent transrectal ultrasound guided systematic 13 cores prostate biopsy.That is,in addition to the standard sextant biopsies,cores were taken from the far lateral and middle regions of the gland as described by Eskew.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the additional reg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extant regions.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42.8% had cancer on biopsy(77/180).Of the 77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18(23.4%)had carcinoma only in the additional regions,which would be undetected on the sextant biopsy technique.No complicationgs has been observed in patients underwent transrectal ultrasound guided systematic 13 cores prostate biopsy. Conclusions Transrectal ultrasound guided systematic 13 cores prostate biopsy can increase the cancer detective rate significantly.it is safe,efficacious and easily operated,which should be recommended to be used in clinic. 【Key words】Prostatic neoplasms;Biopsy;Transrectal ultrasound 近来许多研究显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可以明显增加前列腺癌的检出率[1]。我们自2009年9月以来采

导管和穿刺针单位换算

Fr是导管的单位,原本是测量周长的单位,是一位法国医生发明的,为英文French的简写。3F=3mm周长,又因周长=3.14×直径,所以直径1F≈0.33mm。在一些产品上还用CH表示直径,1CH≈1F。 欧美国家穿刺针的产品的单位为“G”或“GA”(gauge) 与我国现在使用的mm 有较大的区别. 例如:我国规定数字越大针也越粗, 而欧美国家穿刺针类的产品“G”越大反而越细. 因此医护人员对“G”单位的认识比较模糊,常常分不清穿刺针是20G的针粗还是24G 的粗, 如果18G 的粗了想换细的, 是换17G的还是换19G 的,一个G 差是多少mm 就更难说清了,结果临床使用上的混乱。G(gauge) 在英语里是什么什么的标准, 经常是口径或什么东西粗细的单位,在穿刺针类中经常使用。例如穿刺针的规格是22G 1″,它表示的意思是针的粗细是22G ,针的长短是 1 英寸。1 英寸等于25. 4 毫米。22G 大约是0. 71 毫米,就是说针的粗细是0. 71 毫米长短是25. 6 毫米。18G 、30G 以及其它常用的G 号是多少就不太好记了, 查资料又比较困难. 现总结一简单的换算公式帮助大家来理解“G”这个单位。公式为: (36 - 相应的G 号) / 20约为进口穿刺针的毫米数(此公式只适用于20G 到30G) 。例如22G 相当于我国几号? 计算方法是: (36 - 22) / 20 = 0. 7 (mm)相当于我国7 号穿刺针的规格。然而19G 向上G 差约为0. 2毫米, 计算公式为(24 - 相应的G 号) / 5. 例如18G 的穿刺针相当于我国几号针? 计算方法是: (24 - 18) / 5 = 1. 2 (mm) . 相当于我国12 号穿刺针的规格。

胸部穿刺活检术

胸部穿刺活检术(守则) 一、适应症 (一)原发性肺部良性肿瘤。 (二)肺部转移性肿瘤。 (三)肺部良性局限性病变。 (四)痰细胞学、支气管镜检查无法确诊的肺部疾病。 (五)纵隔肿瘤和囊肿。 (六)胸膜的良恶性肿块。 (七)胸壁肿瘤和肿块。 二、禁忌症 (一)有出血倾向的病人。 (二)怀疑血管性病变。 (三)进展性肺气肿、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者。 (四)病人有无法控制的咳嗽或不合作者。 (五)疑为包囊虫病变。 三、术前准备 (一)病人准备:术前应了解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做必要的各种检查(如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有包括出、凝血时间、血小板总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等),详细阅读病人X光和CT摄片。并作局麻药物过敏试验,口服镇静剂。 (二)器械准备:穿刺包(消毒巾、穿刺针、注射器、手术刀和弯盘等)还应有无菌试管、标本瓶、玻璃片以及必要的药物。 1.胸部穿刺活检导向监视器的选择:单相电视透视、双相电视透视、术 用C型臂,尽量多采用CT下进行。 2.穿刺针的选择:应从三方面来考虑,即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取标本的 分量和标本病理特点的显示程度。粗针适用于如紧贴胸壁基底宽大的 病灶、肺部弥漫性病变。细针适用于病变位于叶间裂附近、肺门附近 及纵隔区病变以避免损伤大血管及胸膜而产生严重出血、气胸。 3.药物准备:局部麻醉药、镇静剂、镇咳剂、必要时可准备止血药。

四、操作技术与注意事项: 肺部穿刺技术:多取平卧工作台面上,穿刺点和穿刺行径应以最大短径线为宜,应注意避开心脏大血管和叶间裂。穿刺点确定后,常规消毒皮肤和铺巾,局麻后皮肤切一小口在透视或CT下平稳穿刺并唤病人平静呼吸地进针。达病灶合适部位后抽吸切割取组织,可常规两次其他部位取样本。完毕后拔针,并按压止血。将组织轻放于标本瓶内或作涂片。 五、术后处理与并发症: 1.气胸:为最常见并发症。局部穿刺活检后,应让病人留在科观察1小 时并于1小时后复查透视或摄片如均证实无气胸或仅有极少量无症状 气胸可让病人回病房或回家,嘱病人如有症状时应及时来复诊,必要 时4小时再复查胸片。如已发生气胸病人,肺压缩15%-20%时,无 明显气促症状者,可卧床休息2-3天,可自行吸收。如超过20%时, 症状有加重者,则需进行胸腔排气。如为交通性气胸,则需住院作胸 腔引流治疗。 2.出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选择适当的穿刺针是防止肺出血的关键。可 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而采取不同止血方法治疗。窒息是肺出血致命的原 因。如出现这种情况应急排除呼吸道阻塞,可作体位引流、吸引器吸 引、给氧直至作气管切开术抢救。 3.空气栓塞:穿刺前应控制咳嗽,并避免长时间拔去针芯而产生气栓。 4.肿瘤扩散:穿刺时以防肿瘤种植到胸膜,或使肿瘤进入到血液,以前 均为罕见。

特殊部位经皮经皮穿刺活检术(胰腺)诊疗规范

特殊部位经皮经皮穿刺活检术(胰腺)诊疗规范 【意义】 经皮胰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fine-needle biopsy of the pancreas)是通过经皮穿刺获取胰腺肿块内的活组织,经过检验,明确胰腺病变的细胞学和细菌学诊断。经皮穿刺活检术术是通过导管行胰腺肿瘤引流或注药,从而降低误诊率。 【操作程序】 1、术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体查患者和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在B超或CT引导下施行的细针穿刺活检技术。超声能清楚显示直径于3~4cm的胰腺肿块,直径小于3cm者用CT导向更好,它可以显示金属针尖在肿块中的位置。 2、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病灶位置选定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 3、在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保留针头再次局部扫描确认进针深度和角度。 4、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在患者屏气时快速进针至病灶后再次对病灶扫描,细针穿刺活检分单针和双针技术,B超导向使用一活检针连续3~6次通过胰腺,插到肿块内去掉针芯,接一支20ml注射器持续吸引,在病灶内摆动和转动穿刺针获取组织标本; 5、CT导向使用同轴技术,先把粗针(18号)插入病灶,然后用一更长的细针(21号)替换粗针的针芯,由粗针引导,细针多次经过病灶取样,最后在退针前用粗针抽吸。 6、简单包扎后,了解有无并发症。休息1 h后离开,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留观,给予止血、抗炎、吸氧等对症处理。 【适应证】 一、经皮胰腺穿刺活检适应证 1.上腹部肿块怀疑来自胰腺。 2.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胰腺囊性肿块。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3-20T14:44:44.0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作者:石岚龙轶邓磊罗云建李岩张培先[导读] B超引导下进行的细针穿刺活检对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昆明市延安医院肿瘤科云南昆明 650051 通讯作者:张培先男,大学本科,主任医师,肿瘤科,主要研究方向:B超或CT引导下深、浅部肿块细针穿刺活检术,恶性肿瘤的消融治疗E-mail:px29@https://www.doczj.com/doc/1a17683754.html,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的方式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观察该检测方式对于恶性肿瘤病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84例患者中有 78例得出了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经穿刺得出诊断的比率为94%,且在进行穿刺活检之后,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状。结论:B超引导下进行的细针穿刺活检对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穿刺活检的检查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创伤部位较小以及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此外患者的诊断满意度也较高,所以穿刺活检仍是恶性淋巴瘤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检测办法。 【关键词】B超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恶性淋巴瘤 近年来,淋巴组织疾病的发病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是当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对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依然是当前医学界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的领域[1]。经典的恶性淋巴瘤诊断方式为外科手术进行淋巴结活检,但患者需承受的创伤大,尤其对于纵膈、腹膜后等部位的肿块。恶性淋巴瘤细针穿刺活检的诊断方式,由于不能提供完整的淋巴结,依旧存在较大争议。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像学、微创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对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结果更加准确、高效,穿刺活检的过程也更加便捷、安全[2]。本文以84例患有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技术在对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为(42.3±3.7)岁。穿刺部位包括:肝(10例)、脾(4例)、胃肠道(2例)、表浅淋巴结(58例)、纵膈(10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之前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及凝血五项等实验室检查,患者血小板计数应达到100×109 /L 以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为18S之内,凝血酶原活动度要达到60%以上[3]。行胃肠或肝脾穿刺的患者,需空腹穿刺,穿刺后禁食6小时。在进行穿刺之前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告知穿刺活检对于恶性淋巴瘤检查的重要性,以及穿刺活检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状,在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方可进行穿刺活检。 1.2.2 穿刺操作穿刺颈部及纵膈淋巴结时,使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垫高肩部,使患者头颈后仰,患者需脱去上衣,使颈部穿刺区域充分暴露。穿刺腋窝淋巴结时,使患者穿刺侧手臂外展。按照常规操作方法铺消毒巾,并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4]。穿刺前B超探查观察肿大淋巴结情况,选择病灶呈现低回声,血流丰富,皮髓质结构消失,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的病变淋巴结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首先要利用超声引导,选择穿刺的最佳路径,选择的标准是要尽量避开血管以及周围器官等,使针头抵达病变部位。胃肠道病变穿刺的患者,穿刺针应尽量选择和病变器官的长轴一致。在按压活检枪发射装置之后,迅速进行拔针,并将抽取的样本放置于10%的福尔马林液中进行固定保存。每例样本需要保证1~2针的取样量。穿刺结束之后,应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敷料覆盖,并进行包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状。患者进行穿刺之后需要在操作室观察1小时,如果患者未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即可返回病房。 1.3 诊断标准所有穿刺标本均经病理科行HE染色诊断考虑为恶性淋巴瘤后,进一步加做免疫组化区分T系或B系淋巴瘤。诊断均参照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 84例进行了B超引导下肿大淋巴结或病变部位肿块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有 78例得出了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经穿刺得出诊断的比率为94%。其中有3例进行了远程病理会诊,有5例进行了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再结合病理形态学得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病理分型中,霍奇金淋巴瘤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7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57例为B细胞淋巴瘤,10例为T细胞淋巴瘤,脾淋巴瘤4例。57例B细胞淋巴瘤中有4例给出了更细化的亚型诊断,4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体病理诊断见表1。

甲状腺细针穿刺意义

解读甲状腺结节诊断和处理临床实践新指南 |+ 甲状腺细针穿刺(FNA)活检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处理应以超声和FNA 活检结果为依据。新指南指出,当患者存在甲状腺恶性肿瘤风险、有可扪及的结节、多结节性甲状腺肿(MNG)或可疑恶性病变的淋巴结肿大时,应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须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GFNA)。 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对于符合下列情况的结节建议行FNA 活检:①直径大于10 mm 的实性低回声结节。②超声检查怀疑囊外生长或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任何大小的甲状腺结节。 ③儿童或青春期有颈部放射线接触史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髓样癌(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 型(MEN2)患者的一级亲属;有甲状腺癌手术史者;在无任何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所测降钙素水平升高者。④直径虽小于10 mm,但超声检查发现有与恶性病变相关征象[低回声和(或)边界不规则、呈细长形、有微小钙化或结节内血流信号紊乱] 的结节。 对于多结节性甲状腺肿:①当结节符合上述超声检查恶性征象时,须行FNA 活检的结节极少需要超过2 个;②当同位素扫描显示为“热”结节时,不能行FNA 活检;③若存在可疑淋巴结病时,应同时对肿大的淋巴结和可疑结节行FNA 活检。 对于混合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①对其中的实性部分行UGFNA 活检;②同时将FNA 活检样本和吸取的液体标本行细胞学检查。 对于甲状腺意外瘤:①其处理应依据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标准;②对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所发现的意外瘤,在行UGFNA 前应先行超声检查;③对经18F- 氟去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所发现的意外瘤,由于其恶性风险较高,因此应同时行超声检查和UGFNA。 细胞学诊断 当FNA 活检标本至少有6 组完好的甲状腺上皮细胞、且每组至少有10 个细胞时,才具诊断价值。其细胞学诊断分为以下 5 类。 非诊断性标本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或滤泡细胞数量不足。 良性其为最常见的FNA 结果。良性细胞学结果包括胶样结节、增生性结节、淋巴细胞性或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和良性囊肿。 滤泡病变包括所有根据形态学不能确定良恶性的滤泡样标本。这些病变包括腺瘤样增生、滤泡性腺瘤和滤泡癌、Hürthle 细胞瘤和滤泡变异型PTC。 可疑恶性标本中细胞学特征提示恶性,但又不完全符合恶性肿瘤确诊标准;细胞结构不完整和(或)标本固定、保存不好,但又有提示恶性肿瘤的明确征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