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5.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6.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

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7.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四、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

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导入新课(5分钟)提出问题。在草地上滚动的足

球,从房檐下落的水滴,从斜

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等。让学

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

是否变化?怎样知道速度是如

何变化的?

演示实验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

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

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图1

学生思考。学生容易判断运

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

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

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

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小车

运动速度越来越快。要测量

小车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出

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

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

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

度。

从熟悉

的实例

入手,引

出物理

问题,体

现从生

活到物

理的课

程理念。

激起学

习的兴

趣。

新课教学(30分钟)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

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

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

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

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

度。

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

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

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

间。

2.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

刻度尺、停表、

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

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

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

对”“记全”。

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

学生阅读思考并通过交流讨

论进行回答。

培养学

生自我

获取知

识的本

领。

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

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运动时

平均速

s1=t1=v1=

s2=t2=v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实物投影展示出

行计算。(3)因为不同时间

或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一般

不同。

加深对

平均速

度的理

解。

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思考: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

沈阳工学院 毕业设计报告题目:基于单片机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 院系:信息与控制学院(黑三) 专业:通信工程(黑三) 班级学号: 093041 07 (黑三) 学生姓名:张三(黑三) 指导教师:(黑三) 成绩: .

2014 年 06 月 25日 摘要 本文是基于单片机人体反应速度测试描述,通过单片机测试人的反应速度。在本设计中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主要通过控制测试灯的状态,在测试按键的状态来间接计算人体反应速度。正常情况下系统运行主程序一直处于空闲等待状态,知道测试者按下按键后,LED测试灯立即点亮。AT89S52单片机在LED测试灯亮的同时开始计算一个随机时间,在一段随机时间结束后,AT89S52单片机把LED 测试灯熄灭,并开始计时灯灭与测试者放开按键的时间差,此计时时间用于纪录被测试者的反应时间,并以毫秒为时间单位在4位数码管上显示。如果在LED测试灯灭之前提前放开测试按键,则显示9999作为出错信息。 设计中采用AT89S52单片机,其以高性能低价格的优势成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单片机之一;显示部分采用LED数码管的显示方式,本套系统在不影响其测试性能的情况下,大大的节省了设计成本,是性价比较高的一款人体反应测试议。和其他测试仪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同时,本设计作品的使用方法简单,只需按下按键即可完成测试,方便测试人员的测试使用。 关键词:单片机;反应速度;AT89S52 ;LED;数码管 .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human reaction speed tests described, through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st response speed. AT89S52 MCU as the core in the design of the human body reaction velocity tester, mainly by controlling the state of the test lamp, in the state of the test button to indirect calculation of human body reaction speed. System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ain program has been idle waiting state, know the tester after press the button, the LED test lamp light up immediately. AT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 LED to test the lights at the same time began to calculate a random time, at the end of a random time, AT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st the LED lights, and start timing lights and testers release button lag, this timer is used to record the subject's reaction time, and in milliseconds as the unit of time in the four digital tube display. If the LED test before the lights went out early release test button, 9999 as the error message is displayed. Design USES AT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ts to high performance low price advantage to become one of the world scope the most widely used microcontroller; Display part adopts LED digital tube display, this set of system in the case of does not affect the test performance, greatly save the design cost, is the high cost performance of a human reaction test. Compared with other tester has obvious pric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this design method is simple, just press the button to complete the test, the convenience for the tester's test. Keyword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Reaction Speed; AT89S52; LED; Digital tube .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测量出速度)那我们现在出去测量你觉得合适吗?想想能 否通过设计一个模型,做个实验来研究呢? 二.研究新知 出示一个这样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呢?或者说通过这个模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问题:如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现在你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情况?(猜想与假设)。猜想后不行动永远只能是猜想,所以我们要 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设计实验) 课本上已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明 确: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平均速度(板书课题)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测量s),停表(测量t),斜面、小车、金属片教师视频演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听,思考: 1.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什么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小车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3.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s/t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是s)测量哪里到哪里的距离? 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5.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所以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误差的产生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4、表内乘法(一)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6--66)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 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自信。.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1.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关于“2~6的乘法口诀” 教材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例如,对照1×5=5、5×1=5,出现口诀:一五得五。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 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这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二段,2、3、4的乘法口诀。这部分教材中,以种向日葵的事例,例2、例3借助图画,顺次编出2、3的乘法的口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例4教学4的乘法口诀。特意安排了学生摆正方形的活动,并设计有相应的连加计算。为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三段,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编排,基本上和4的乘法口诀相同。有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这样编排,各段教学重点突出,同时分散了教学难点。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3.关于乘加和乘减式题。 本单元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4.关于“用数学”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乘法计算)出现的。

单片机原理 人体反应测速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单片机的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2班 姓名许俊超 学号0922107020 指导教师高峰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们在突发情况下不能及时做出判断而导致的。因此,在面对突发事故时,人的反应快慢直接影响到事情变化的好坏。下面以AT897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出测试人体反应速度的仪器用以测试人的反应时间,间接反映人们面对突发状况的反应能力。以AT89751单片机为核心的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主要控制测试灯的状态,通过测试按键的状态来间接计算人体反应速度。正常情况下系统运行主程序一直处于空闲等待状态,知道测试者按下按键后,LED测试灯立即点亮。AT89751单片机在LED测试灯亮的同时开始计算一个随机时间,在一段随机时间结束后,AT89751单片机把LED测试灯熄灭,并开始计时灯灭与测试者放开按键的时间差,此计时时间用于纪录被测试者的反应时间,并以毫秒为时间单位在4位数码管上显示。如果在LED测试灯灭之前提前放开测试按键,则显示9999作为出错信息。 关键词:AT89751 ; LED ; 数码管

目录 1 课题综述 0 1.1课题来源 0 1.2预期目标 (1) 1.3面对的问题 (1) 1.4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1) 2系统分析 (1) 2.1涉及的基础知识 (1) 2.2总体方案 (3) 2.3功能模块框图 (4) 3 系统设计 (4) 3.1硬件连接图 (4) 3.2实现方法 (5) 3.3详细流程图 (5) 4 代码编写 (6) 4.1按键电路的实现 (6) 4.24位LED数码管显示电路的实现 (7) 4.3随机函数的实现 (7) 4.4中断程序的实现 (8) 4.5主函数的实现 (9) 4.6总程序 (10) 5 程序调试 (14)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5) 1 课题综述 1.1 课题来源 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们在突发情况下不能及时做出判断而导致的。因此,在面对突发事故时,人的反应快慢直接影响到事情变化的好坏。下面以AT897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出测试人体反应速度的仪器用以测试人的反应时间,间接反映人们面对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学号14132201413 序号6 院信息与通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人体反应速度测试 姓名莫旭涛专业电子信息工稈 班级电信13-4BF完成时间2014年月10月16日

一.调试心得 这是我们第一个用C语言编写的项目实例,刚刚开始的时候,对C是有些陌生的,但是经过这么一个案例的编写,明显对C语言的操作变得熟练了。相 比起汇编来,C语言人性化许多,修改错误也比较让人习惯。在这程序的编写中, 同样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花时间,就没有解决不了了问题。在编写这个程序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矩阵键盘和数码管的显示,这两个模块我们用得非常多,在以后对单片机的操作中也会经常用到,所以,我们最好写成模块的形式,方便以后调用。再次遇到要使用矩阵键盘和数码管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把代码复制粘贴过来使用。编写这个程序遇到的第一个疑难杂症就是游戏次数的设置,因为书上的代码是在一个while循环中进行的,所以没有游戏次数可言。每次反应速度的测试显示一个相应的值,但是我们自己写的代码中明显是要设置游戏次数的,这样才能取出平均值,让我们测量的反应时间变得更加精确。所以我们while循环中要设置一个调出循环的次数,这个次数就是我们游戏次数,在这里,要注意初值和减一所放的位置。第二个疑难是随机数的生成,因为在51单片机中是不支持对系统时间的调用,所以没有也不能使用时间函数,而 我们所有的算法算出来的数都会是一个有一定规律顺序的数。再次,如果用另外一个定时器来生成随机数,就可以做到代替时间函数,生成真正的随机数。 二.程序代码 功能简介: 第一部分的代码:第八个数码管显示要按下的键,第6个数码管显示实际按下的键值。若按对,录入反应 时间;若按错,置反应时间为9999ms。1-4个数码管显示几次按键的平均反应时间。 第二部分代码:实现书上测试反应速度的程序。程序开始后,按下按键,led灯一直亮着,直到一个随机的 时间,led灯熄灭。此时可以松手,记灯熄灭到松手的时间差为反应时间。 代码如下: 矩阵键盘模块: #include "project18s.h" #include uchar key_value=0x10; uchar temp,a; uchar keyboard。 { uchar i,t=4; P2=0xFF; 〃P2 口写1 a=0x7F; 〃p_value 赋初始值i=1; while(t--) { a=_crol_(a,1);〃循环左移一位,检测下一行key_scan();

测量平均速度(1)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根据公式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 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 四、教学仪器准备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速度。 F面我们来看看刘翔当年展雄姿的视频。通过下面的数据我们来了解下他的速度。 刘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时间为12.91s,下面我们通过上节课学过的平均速度的求法: V=S/t=110m/12.91s= 8.52m/s 。 刘翔每秒都能跑8.52米吗?很明显不是,我们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度。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3.白鹅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 3、能初步了解作者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课文思路.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幻灯片一组. 【教学过程】 一、赏画导入:“醇厚”的文化享受 1、出示丰子恺的四幅漫画,请学生欣赏画,自由谈论画. 2、这些漫画很有意思,能欣赏到这些幽默有趣的漫画,我们得感谢一个人(出示丰子恺的头像),他就是丰子恺(板书:丰子恺)他是个画家,尤其擅长漫画还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今天,我们准备一起读读他写的文章《白鹅》. 3、引入:你们看,这就是丰子恺先生家养的白鹅. (出示白鹅图片)大家发现这个“鹅”字了吗?“我”字在上,“鸟”字在下,好像人骑在鸟的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应该和谐相处.这个写法现在已经废除了.现在的写法是这样的,请伸出手跟我一起写. 二、整体感受,“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 1、学生自主读文,教师巡回指导.

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第一次读后感悟.) 3、这篇文章生字、陌生的词语特别多,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伸长头颈狂吠一丝不苟京剧严肃郑重饮水倘若脾气供养不周邻居一日三餐蹲着奢侈譬如窥伺堂倌颇像侍候 挑你认为难读的读给大家听?(生读) 谁能一口气读下来?(生读) 4、我们再来看这些四字词语:出示词语: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谁能读?(生读) 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5、虽然说的都是鹅的叫声,但毕竟还是有细微和差别的,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对应五个词语,你能找到吗?出示句子: 鹅伸着脖子,放开喉咙大叫.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吵闹. ()鹅抬起头大声地叫喊. ()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 ()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地读文本,简简单单地学词语,轻轻松松地获得进步,在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中体现最优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再读、理序 1、快速默读: 看看丰子恺先生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这只白鹅的高傲特点. 2、交流.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特点的? 教学课文第二段,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4、小结:作者从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感受到了他的高傲,并把它仔细的描写下来.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浏览课文的能力,并抓住过渡段理清文中思路,为学好下文打下基础.) 四、精读、悟情

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

沈阳工学院 毕业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 院系:信息与控制学院(黑三) 专业:通信工程(黑三) 班级学号: 093041 07 (黑三) 学生姓名:张三(黑三) 指导教师:(黑三) 成绩: 2014 年 06 月 25日 摘要 本文是基于单片机人体反应速度测试描述,通过单片机测试人的反应速度。在本设计中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人体反应速度测试仪,主要通过控制测试灯的状态,在测试按键的状态来间接计算人体反应速度。正常情况下系统运行主程序一直处于空闲等待状态,知道测试者按下按键后,LED测试灯立即点亮。AT89S52单片机在LED测试灯亮的同时开始计算一个随机时间,在一段随机时间结束后,AT89S52单片机把LED测试灯熄灭,并开始计时灯灭与测试者放开按键的时间差,此计时时间用于纪录被测试者的反应时间,并以毫秒为时间单位在4位数码管上显示。如果在LED测试灯灭之前提前放开测试按键,则显示9999作为出错信息。 设计中采用AT89S52单片机,其以高性能低价格的优势成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单片机之一;显示部分采用LED数码管的显示方式,本套系统在不影响其测试性能的情况下,大大的节省了设计成本,是性价比较高的一款人体反应测试

议。和其他测试仪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同时,本设计作品的使用方法简单,只需按下按键即可完成测试,方便测试人员的测试使用。 关键词:单片机;反应速度;AT89S52 ;LED;数码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human reaction speed tests described, through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st response speed. AT89S52 MCU as the core in the design of the human body reaction velocity tester, mainly by controlling the state of the test lamp, in the state of the test button to indirect calculation of human body reaction speed. System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ain program has been idle waiting state, know the tester after press the button, the LED test lamp light up immediately. AT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 LED to test the lights at the same time began to calculate a random time, at the end of a random time, AT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st the LED lights, and start timing lights and testers release button lag, this timer is used to record the subject's reaction time, and in milliseconds as the unit of time in the four digital tube display. If the LED test before the lights went out early release test button, 9999 as the error message is displayed. Design USES AT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ts to high performance low price advantage to become one of the world scope the most widely used microcontroller; Display part adopts LED digital tube display, this set of system in the case of does not affect the test performance, greatly save the design cost, is the high cost performance of a human reaction test. Compared with other tester has obvious pric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this design method is simple, just press the button to complete the test, the convenience for the tester's test. Keyword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Reaction Speed; AT89S52; LED; Digital tube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分类内容课 时 教学要点 课文桥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 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穷人 2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 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 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 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 的写法。 在柏林 1 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 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 有声的效果。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 我 1 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 清楚;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习作笔尖流出 的故 事 2 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 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 很重要。 语文园交流平台 2 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当代文化参与 第一部分:单元教学教材分析 课文编排:家乡文化生活 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 主题指向:我们的家园 了解家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增进家乡文化认同;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语文素养: 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等,搜集整理资料,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2.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代变迁。 3.研读学习资源,深化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4.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1. 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2. 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所需信息资料,快速定位信息。 4. 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根据事实说

话,学会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提炼研究发现,了解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一般要素并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单元活动设计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设计: 第一个学习活动设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梳理值得记下的“人和物”素材,从熟悉的场景中激活记忆、凝练认识,感受家乡的底蕴。 第二个学习活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从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任选一个主题,在某一个专题方向深入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 第三个学习活动“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从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选择其中的一项内容,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是语文学习的课外延伸。 三个学习活动设计的侧重点:第一个活动侧重通过调查、访谈、记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第二个活动侧重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象,辩证思考文化发展与个人、社会的关系;第三个活动侧重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后,提出丰富家乡文化生活的建议。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感情。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亲爱的同学: 欢迎进入《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 希望你能在开始本课程的学习之前,仔细阅读“学习指南”的内容,从而明确课程概况,提高学习效果。 一.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含丰富的内容与资源(如下图所示),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以利用“学习系统导航”、“标签云”等工具,根据关键词、技能点等信息快速定位或查找需要的资源。 二.课程结构 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实际需求,本课程以生物学教学设计为核心内容,并将探究教学模式、生物学核心概念的

传递、概念图教学策略、表现性评价等生物学教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内容融入到课程之中,共设置“走进中学生物学课程”、“前端分析关注需求”、“制定目标明确方法”、“选择方法设计过程”、“反馈调节合理评价”以及“课例分析实践研究”6个学习单元,共计36课时,其中“学生活动”及中学生物学案例评析鉴赏等内容占课程的1/3以上,充分体现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本课程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三.学习流程 本课程在学习的全过程都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根据课程的栏目设置和学习要求,每个单元的学习可分为导学、研习和巩固三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四.学习形式与方法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以核心知识为基本单位,细化处理成15-30分钟的微视频,避免学习者因长时间的课程学习产生倦怠;课程学习内容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教学中结合精选优秀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案例进行分析和

点评,以帮助学习者提高教学设计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互动研讨的过程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活动”的设计主要基于各单元的学习内容,活动之间紧密联系,构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更引导学习者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反思并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和实践智慧。 此外,课程利用Claroline构建协作网络学习平台,基于“学生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完成协作学习项目,引导学生解决教育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和挑战,并提供精心挑选的初高中生物学教学案例(文本、课件、教学视频等),为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资参考和借鉴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Claroline平台实现聊天答疑、主题讨论、小组学习等功能,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途径。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5、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分析与论证:比较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________ 。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 ;上半段的长是S i,运动的时间是t i。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是__________ ,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______ ;在斜面_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_______ 和_ _____ 有关。 课后反思:

人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试大鱼际肌电图描记解读

实验四、人体无损生理测试(二)细胞生理 人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试 大鱼际肌电图描记 *臂二头肌/三头肌电图描记(交互抑制) *尺神经干/拇收肌刺激时值测定 121140052 王哲迪 一、实验目的 1、神经纤维分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2、肌电图描记/兴奋收缩偶联 3、脊髓运动控制:交互抑制 4、刺激之物理性质:时值 5、阈刺激的定义/钠离子通道阈值 二、实验原理 1、神经纤维的分类 Edanger和Gasser根据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的差异,将哺乳类动物的周围神经纤维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纤维又分为α、β、γ、δ四个亚类。后来有人在研究感觉神经时,又根据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将神经纤维分为I(包括Ia和Ib)、Ⅱ、Ⅲ、Ⅳ四类,它们分别相当于Aα,Aβ,Aδ,C类后根纤维,但又不完全等同。目前,前一种分类法多用于传出纤维,后一种分类法则常用于传入纤维。 2、兴奋收缩耦联 在整体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活动是在支配它的躯体传出神经的控制下完成的;直接用人工刺激作用于无神经支配的骨骼肌,也可引起收缩。不论哪种情况,刺激在引起肌肉收缩之前,都是先在肌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这样,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目前认为,它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质网(即纵管系统)对Ca2+的释放和再聚积。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偶联因子是Ca2+。

3、脊髓运动控制——交互抑制 如果引起某一肌的伸肌反射(伸肌兴奋),则与其拮抗的肌(屈肌)松弛,称交互抑制。人在进行曲臂运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中枢就存在着交互抑制的协调关系。 4、刺激的时值 用两倍于基强度的强度刺激组织时,所需要的最短作用时间称为时值,时值也可以作为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以时间来度量)。 5、阈刺激 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6、钠离子通道阈值 三、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学生自我测试(自愿被测试) 2、实验器材:手指脉搏压换能器、刺激隔离器、条形刺激电极、生物电前置 放大器。 四、方法与步骤 1、豌豆骨/尺神经沟处单收缩分析 ①将手指脉搏压换能器固定在实验桌边缘,并固定条形刺激电极在豌豆骨的外侧。 ②设定参数 生物电前置放大的记录参数为:LowPass 10Hz; Range 1V、5V 采样频率为:4k/s 触发设定:Setup→Trigger,选定记录通道的序号 刺激参数的设定: Setup→Stimulus Isolater,选择Continuous,选定Beep Range:1Hz, PulseDuration选择0.118ms。 ③刺激电极刺激豌豆骨处尺神经,拇指按在指压感受器上,刺激强度由低到高,找到最适刺激,记录一个拇收肌的肌电图。 ④刺激尺神经沟处的尺神经,重复上述测试,再记录一个拇收肌的肌电图。 ⑤根据两个肌电图的潜伏期时间差计算神经传导的速度 注意:由于前臂前肌群,有尺神经支配肌肉,应该注意消除影响(由于屈腕,会出现相反效果)。 2、大鱼际肌肌电图描记 ①将肌电导线与EMG100C肌电放大器的正极(用屏蔽线)、负极(用屏蔽线)、接地处(用非屏蔽线)相连并选定采样通道。 ②将一对生物电前置放大器贴在大鱼际肌上(位置尽可能靠近),刺激电极刺激正中神经腕部位置,调试合适的刺激强度,记录大鱼际肌的肌电图。 注:正中神经腕部位置。 3、臂二头肌/三头肌肌电图描记 分别在臂二头肌和三头肌上贴一对前置放大器,然后快速做曲臂运动,两个频道同时记录下二头肌和三头肌的肌电图,并进行对比,观察交互抑制关系。4、条形电极/尺神经干/拇收肌时值测试 将Pulse Duration的值从最大向小调整,在此过程中随机取5个值,并相应地调整刺激强度,找到在此时Pulse Duration值下刺激的阈值,并记录下此

新版苏教版语文一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新版苏教版语文一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课题乌鸦喝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16 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9 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 1 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讲故事。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4.会用终于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能用终于说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16 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9 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 1 个偏旁。 2.能流利朗读课文,感知文中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乌鸦,板书乌鸦。 2.和小乌鸦打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 1 / 25

(教师戴上头饰讲故事,边讲边做实验,把石子慢慢放进瓶子里,水升高了。 ) 2.文中讲的是谁?它在干什么? 3.板书喝水(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渴──喝这一组生字。 师: 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很像,你能准确地辨认它们吗?三点水是渴,口字旁是喝,想喝水就是渴,有口才能喝。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边读书边动笔,碰到生字宝宝就要请拼音姐姐帮忙,读准字音。 把预习时圈出的生字宝宝多读几遍。 )三、多种方法识字。 1.集中识字。 (1)课件出示词语: 一只、找水、里面、半瓶、终于、办法、升高、口渴、怎么、旁边、衔、一颗、渐渐(2)看谁最聪明,把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叫出来。 (3)学生自由读词语,不会的借助拼音读。 (4)请坐得最端正的同学做小老师带读。 (5)去掉拼音读词语。 2.比较法识字。 (1)板书: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