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摩帮您睡好觉

按摩帮您睡好觉

按摩帮您睡好觉
按摩帮您睡好觉

多一声问候多一分温暖多一个朋友多一片蓝天多一个知心多一份情感多一个挚友多一份感慨

按摩帮您睡好觉

问失眠患者通过按摩能够调整睡眠,这是怎么回事?

答正常人体的睡眠状态由心控制,中医对失眠用阴阳的概念,描述人体正常的生理工作状态,当阳由动转静时表示入睡状态,反之由静转动时是清醒状态,失眠是阳气的变化规律受到破坏造成的,也就是中医讲阴阳不平衡,因此导致失眠。失眠的症状有几种,一种是难以入睡,一种是睡了以后多梦易醒,还有就是时睡时醒,甚至更严重的还有彻夜难眠。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缺少,按摩推拿能够改善睡眠的症状,通过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运用技巧性手法刺激穴位,能够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改善大脑供血和供氧的状态,使得过度兴奋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进入睡眠的状态。

问今天请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的吕敏华大夫,配合薛主任介绍调整睡眠的穴位以及按摩的方法。首先介绍一下缓解难以入睡的三个穴位,这三个穴位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人体里有四通八达的经络系统,掌管五脏六腑的功能,能够调整气血。按摩印堂穴能够使人有困乏入睡的感觉。太阳穴位于眉梢的后方,能够治疗失眠,按摩后疏通头部的经络、气血,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百会穴位于两耳间连线的中点,按揉百会穴能够宁神定志,这三个穴位共同能够起到镇静安神,使人很快入睡。

缓解难以入睡的按摩手法

1、印堂穴的按摩方法:用拇指按顺时针按摩,速度适中,按摩时间1到3分力度适中。

2、分抹前额方法:由印堂到前额发迹再到两侧太阳穴。

3、分抹眼眶方法:用大拇指从里向外按摩,速度适中,按摩时间:1到3分钟,力度稍轻。

4、百会穴的按摩方法:用拇指从印堂穴到百会穴点揉,速度适中,按摩时间1到3分钟,力度由轻到重。

问这几个穴位能不能自己在家按摩?

答可以,一共分四个步骤,第一步用双手抹面,双手搓热,臵于鼻旁,从鼻旁向上到眉头然后到前额,然后再分开,由两耳前再回到鼻旁,反复做30次;第二步指揉太阳穴,用双手中指揉双侧的太阳穴,揉一到两分钟;第三步轮刮眼眶,拇指肚臵于太阳穴,双手的四指屈曲,用第二节的内侧刮眼眶,由上而下反复的轮刮眼眶,一般刮50次;第四步是掌揉四神聪,四神聪位于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一拇指的地方,用双手手掌重叠,臵于四神聪穴位,反复用掌揉的办法揉一到两分钟。

问产生什么感觉就是到位了?

答局部感到酸胀、微热、皮肤微红为好。

问多梦易醒按摩哪几个穴位最管用?

答对于失眠多梦、易醒的患者,主要取四肢穴位,一是内关穴,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上两寸;第二是神门穴,神门穴在腕横纹的内侧凹陷处;第三是三阴交,三阴交在腿上,在内踝上三寸。

问按揉这几个穴位有什么效果?

答按揉内关穴能够宁心安神,按揉神门穴能够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按揉三阴交能够调理病后失眠,能够调整脾胃、补益肝肾。

提高睡眠质量的穴位按摩

1、内关穴的按摩方法:拇指按揉,速度适中,时间1到3分钟,力度适中。

2、神门穴的按摩方法:拇指按揉,速度适中,刺激3到5次,力度由轻至重。

3、三阴交穴的按摩方法:中指或多指也可拇指点揉,速度适中,时间1到3分钟,力度适中。

问这些按摩可以自己进行吗?

答当然可以,因为多梦易醒也是睡眠质量不高的类型。右手拇指的指端,找到腕横纹上三横指的地

方就是内关穴,用拇指的指端顺时针方向按摩内关穴,按揉50次;点按神门穴,用拇指的指端点按,反复按压30次;按揉三阴交,拇指的指腹按揉左侧小腿内侧的三阴交穴位,按揉一到两分钟。

问彻夜难眠的患者通过按摩哪几个穴位可以缓解?

答主要穴位在腹部,腹部主要穴位是神阙穴,就是肚脐;在下肢还有足三里穴,足三里是人体的补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还有一个穴位在背部,首先找准脊柱,脊柱术语叫督脉;另外还有一个穴位在脚掌前三分之一处,就是涌泉穴。

问这几个穴位的作用是什么?

答彻夜失眠在中医来说可能有几种类型,一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按揉神阙穴能够赔补元气、平和阴阳,是人体保健的重要穴位。第二是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方四横指,按揉足三里能够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也常常用于保健,可以治疗饮食不和和胃气不和引起的失眠。下面是督脉,督脉就是人体脊柱的正中间,按摩督脉能够调阴阳、理气血和通经络的作用。还有一个穴位是涌泉穴,把脚窝起来的时候,中间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涌泉穴,按揉涌泉穴可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中医认为涌泉穴是人的第二心脏,因此中医经常说洗脚等于浴心。

改善彻夜不眠的穴位按摩

1、神阙穴的按摩方法:用四指或掌心在肚脐按顺时针方向摩推,速度适中,时间5到10分钟,力度适中。

2、足三里穴的按摩方法:拇指按揉,速度适中,时间1到3分钟,力度适中。

3、督脉脊柱的按摩方法:用手掌小指处擦,方向上下,速度适中,擦至背部红润为宜,力度适中。

4、涌泉穴的按摩方法:拇指按摩,速度适中,时间1到3分钟,力度因人而异。问这几个穴位自己按摩应该怎么按?

答有五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指揉安眠穴,小指根对着耳垂根部,四指并拢,中指所对应的部位就是安眠穴,指揉安眠穴能够安神定志,改善人的睡眠质量;第二步是摩腹,用双手手掌重叠臵于腹部,以脐为中点,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第三步是按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方四横指的地方,用拇指的指端按揉足三里3分钟;第四步是推按脊旁,两手握拳,拇指臵于拳心,然后臵于身后,用拇指的掌指关节臵于身后,由上而下慢慢的推按;最后一步是擦涌泉穴,一般是用手掌的小指侧擦足底心的涌泉穴,来回的擦,擦到脚掌心有明显的发热。

问有人睡眠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精神不好有没有相对应的按摩穴位?

答可以推拿头的两侧,还有颈椎后部,肩背部也可以。一个是头侧部疼痛取侧头部的穴位,一是率谷穴,在在耳尖上一指左右;第二是风池穴,在后发迹上一指处。第三是风府穴,平着风池穴,在中间的凹陷处;第四个是肩颈穴,肩颈穴在大椎穴和肩膀最外侧连线的中点处,左右各一。

问为什么按摩这几个穴位能够帮助振奋精神?

答率谷穴在耳尖上一点五寸的地方,相当于两横指,点揉率谷穴位能够疏肝解瘀、通经活络,治疗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眩晕等症状;第二按摩风池穴能够清醒头目;第三是风府穴,风府穴在后发迹上一寸的地方,按揉风府穴能够开窍醒脑,使人的精神振作;第四个穴位是肩井穴,这个穴位在颈根部和肩端连线的中点,提拿肩井穴可以通经活络,拿的时候用拇指和其余四肢并拢,这样捏拿有明显的酸胀感。

改善疲倦状态的穴位按摩

1、率谷穴的按摩方法:中指点揉,速度适中,时间1到3分钟,力度适中。

2、风池穴的按摩方法:拇指食指揉推,固定头部,速度适中,时间1到3分钟,力度适中。

3、风府穴的按摩方法:拇指点揉,速度适中,时间1到3分钟,力度稍用力。

4、肩井穴的按摩方法:拇指点揉,四指并拢提拉肩部,时间3到5分钟,力度偏大。

问湖南35岁的彭女士问,按摩的疗效能维持多长时间?

答按摩跟服药一样,有积累过程,不可能一次按摩就能够彻底消除症状,有的急性病症可能三天到一个星期可以完全改善或者是治愈。有些疾病,尤其是内科或者妇科疾病,按摩疗程相对较长,有可能一个月到三个月,甚至是半年时间,要持之以恒,才能够达到很好的疗效。

问哈尔滨45岁的屈女士问,我失眠多年一直吃安眠药,按摩后能不能不吃药?

答很多失眠患者依赖于安眠药,长期吃安眠药会有副作用,按摩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睡眠的作用,通过按摩积累的过程,先是让药物慢慢的减量,然后逐渐的让安眠药停掉,最后不用再吃药

补中益气按摩法

补中益气按摩法是一种强壮体质,补益元气的养生方法。凡是体弱气虚,五脏脏气不足引起的症候,如心悸失眠,精神疲惫,脾虚泄泻,四肢不温,气喘息短,身虚骨弱,遗精阳痿等都可运用补中益气按摩法进行调养。

方法

(1)补肺金:取坐位。将左前臂放于桌案之上,曲肘,掌心向胸,右手握左臂,以拇指点压左臂尺泽穴,边按摩边向前移动。移至孔最穴时,点压1分钟。再顺经按摩至太渊穴,如此反复施术3遍。

然后用左手以同样方式按摩右臂太阴肺经3遍。

(2)按摩关元,神阕穴:体位同前。舌抵上鄂,口微闭,右手掌放于腹部,大鱼际对神阕穴,小鱼际对关元穴,左手叠放与右手之上,然后缓缓按揉,同时配合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并意守神阕穴,即将意念集中在肚脐部位,吸气时想着气在肚子里膨胀,呼气时,将气压缩成一点。如此按揉,静守5分钟以上。

(3)旋摩全腹:仰卧位。双掌重叠,贴附于腹部正中,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均匀用力,作顺时针旋转摩动,以肚脐为中心,逐步加大范围至全腹部。旋摩全腹可注中气,深化气血。

(4)点揉天枢,气海,气冲穴:仰卧位。曲屈下肢,双掌臵于腹部两侧,两拇指分别按压脐旁天枢穴,两食指挤压脐下气海穴,双手中指及无名指分别按压两侧气冲穴,三点同时作顺时针方向按揉约120次。

(5)点揉关元穴:以双手食指与中指按压关元穴上,顺时针按揉120次。再搓热双掌,以左掌贴附于上脘穴部位,以右掌再关元穴处作按摩,并逐步扩展到整个小腹,以透热为度。中医认为常按摩关元穴可消分百病,培育元气,增强机体各脏器功能。

(6)点叩命门穴:取站立位。一边缓缓走动,一边行深呼吸,同时一手握拳,以虎口部叩击命门穴120次左右,然后再以虎口部揉擦命门穴数10次即可。命门养气生精,气充则精足,精足则神旺。按摩命门穴对于精气神的培育,深化与运转具有重要作用。

(7)点揉肾俞大横穴:坐位。双手叉腰,中食指附着在大横穴处,大拇指按压在上肾俞穴上,前后有节奏的相对按揉约60次。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按摩肾俞大横穴,可健脾益肾,调理脏腑,强健体质。

(8)温通足三阳:端坐于凳前三分之一处,两手分别放于大腿外侧髋部,以拇指压足阳明胃经,食指压足少阳胆经,其余三指按压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然后以指腹着力,向前推压至膝外侧,如此往返推擦60次左右。

(9)压神庭,抹肩井:坐位。左肘臵于桌案上,头微微前倾,用左手中指按压额上的神庭穴,食指,中指分别按压两侧眉冲穴,右手放于颈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压左侧肩井穴,拇指按压右侧肩井穴,同时向大椎穴方向推揉30次左右。再将右掌贴附颈后,左右搓动15次,以有透热感为度。

(10)浴面深呼吸:坐位。搓热双掌,沿两侧面部向上推擦,同时深呼吸,擦至头顶,重压一下,再向下擦,同时呼气,并出声如打哈欠状,如此反复推擦7次。

益肾固本按摩法

中医认为,肾藏精,纳气,主骨,生髓,主生殖,司二便,为先天之本,并与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益肾固本按摩法能调节内分泌,平衡阴阳,稳定气血,生精养气,益脑健体。对肾阴虚引起的症候,如心烦热,失眠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头晕耳鸣,饮多尿多;以及肾阳虚引起的症候,如精神疲惫,行瘦面黑,腰膝冷痛,行寒肢冷,尿频水肿,哮喘泄泻,男子阳伟早泄,女子宫冷不孕等症,都有较好的调理作用。人在进入中年以后,往往肾气衰弱,肾精减少,性机能减退,行体也逐渐衰老,因此,更应注意肾的保健与养护,这是延缓衰老的重要环节之一。方法:

(1)通调膀胱经:坐位。握拳,以两手第二指掌关节按压在脊柱两侧肝俞穴处,然后顺经按揉至白环俞(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反复三遍。再将双掌分别臵与腰部两侧,以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压在两侧关元俞部位,从关元俞至白环俞反复搓擦以透热为度。

(2)点揉肾俞,带脉穴:坐位。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双拇指点揉两侧肾俞穴;四指在前,食指,中指点揉所在部位即带脉穴,揉捏20次左右。

(3)搓擦涌泉穴:坐位。单腿盘。先以拇指在足底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60次左右,再用鱼际搓擦涌泉120次左右;然后以同样方式搓擦另一足的涌泉穴。

(4)点揉阴谷穴:坐位。双手扶膝,腿略外展,以双拇指分别点揉两侧阴谷穴约1分钟,再以双掌及多指摩膝2分钟左右,并叩击10余次即可。

(5)推阳关:坐位。用一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在阳关穴处上下往返推擦80次左右,然后双手握拳以两手虎口部在腰部两侧快速揉搓2分钟左右。

(6)指推侧腹:坐位。两手拇指与食指分开,拇指贴附在胁肋前侧,余指在胁肋后侧,手指均匀用力,自上而下推擦约20次。

(7)点神阕,中极,水道穴:坐卧均可。以右手中指点中极穴,拇指点神阕穴,食指,名指分别点两侧水道穴,顺时针按揉1分钟,然后以手掌在小腹部作横向推搓约50次。

(8)点压劳宫穴:以右手拇指压左手内劳宫,食指压外劳宫,点揉1分钟左右,再以左手点压右手劳宫穴1分钟。

(9)旋摩全腹:详见中益气按摩法之(3)

(10)浴面深呼吸:详见补中益气按摩法之(10)。

生血养心按摩法

此法具有补益精髓,生血活血,养心机,改善心脏功能等作用。可治疗因阴虚血亏而肝阳偏旺所引起的症候。如贫血,体虚,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失眠多汗,月经不调,大便秘结,精液不足等。本法对于部分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方法:

1、理心经:坐位。左手放与左腿之上,掌心向上,右手握左前臂,以拇指点压左侧手少阴心经少海穴,

并顺经按揉,缓缓前移至少冲穴,反复3遍。然后换左手,以同样方式按揉右侧心经3遍。

2、通督脉:坐位。一手握拳,用其第二指掌关节按压背中线筋缩穴(第九胸椎棘突下),再沿督脉按揉下

行至阳关穴,并点揉阳关穴1分钟,再顺经下行至长强穴,反复3遍。

3、叩击心俞,膈俞穴:站立位。曲肘,将右手伸向后背,以掌背叩击左背的心俞,膈俞部位,边叩击边

缓缓走动,叩击60次为1回,可叩击1-3回。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用左手掌叩击右背的心

俞,膈俞部位1-3回。

4、点太冲,三阴交:盘腿而坐。右手拇指点压右腿三阴交穴,同时左手食指点压足太冲穴约1分钟。

5、同调足三阴:双掌分别放于大腿内侧根部,以五指指腹着力,沿膝内侧反复推擦以产生灼热感为度。

大腿内侧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族厥阴肝经所过部位,按摩此处可促进脾胃运化,改善

肝肾功能,具有养阴生血的作用。

6、点水分,梁门,大横穴:坐卧均可。以两食指压水分穴(脐上1寸),两拇指分别点压两侧梁门穴,以

两手中指,无名指分别点压两侧大横穴,随呼吸作有节奏的压放,呼气时缓缓下压,然后骤然

放松再吸气,待第2次呼气时再缓缓下压,骤然放松,再吸气,如此反复49次。此法有助于

增强肠道的消化功能,改善人体营养状况。

7、旋摩全腹:详见补中益气按摩法(3)

8、点叩会阴穴:仰卧位。指掌关节屈曲,食指,无名指并拢,重叠于中指指背,以中指指腹轻轻点叩会

阴穴约1分钟。点会阴穴可调整一身的精血,通调任督二脉。李时珍说“任,督通调则百脉皆通。”

9、点肝俞,蠡沟穴:坐位。右足盘架于左腿上,右手点压右腿蠡沟穴(内棵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左手握拳,以食指指掌关节点压左侧肝俞穴约1分钟。中医认为肝藏血,按摩肝俞,蠡沟穴具有补益肝肾,养阴补血的功效。

10、浴面深呼吸:详见补中益气按摩法之(10)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秘方

清风藤50g,黄芪50g,黑豆50克

清风藤的作用:具有祛风除湿,通利经络之功,灵床上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肌肤麻木。

黄芪的作用:“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拖青生肌”。

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嘘”,“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嘘”的一种表现。

黑豆的作用:有补虚养血之功。黑豆又名乌豆,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无毒。有解表清热,养血平肝,补肾壮阴,补虚黑发之功效。李时珍曰:“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治胀,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治疗

1、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消炎,脱水。

非急性发作期:缓解或解除髓核与神经根,马尾或脊髓之间关系。

2、常用穴位肾俞,命门,秩边,居,环跳,承扶,委中,足三里,阳陵泉,解溪,阿是等穴。

3、常用手法按,揉,点,拿,挤压,斜扳,被动运动,擦,热敷等法。

4、操作方法

非急性发作期: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患侧。先以法或掌根按揉法施治于腰脊柱两侧的肌肉5分钟,以松解紧张的肌肉(患侧为重点治疗);医者一手握拳,以中指指间关节背侧处抵压住腰部的压痛点(即病变节段处的棘间旁)做(按医者方向)前下方的挤压动作。挤压时,向前下方则用力,回收时不用力,挤压10-15次,如此反复3-4遍;用点法或拇指按揉法施治于患侧秩边、居、环跳、委中、承山穴各1分钟;用法施治于患侧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后侧5分钟;患者侧卧位(卧于健侧),用法或掌根按揉法治疗臀外侧3分钟;用肘压法顶压坐骨大孔处1分钟;用掌根按压自股骨大结节外侧下缘至膝外侧上方,由上而下缓缓移计三遍;用拇指弹拨于阳棱泉穴至外上缘段,由上而下计3遍;做腰部斜扳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患侧,在患侧的大腿前侧和紧张的股内收肌处,分别以法、拇指按揉法给予治疗,计5分钟;做患侧下肢的压迫抬腿;按揉解溪穴一分钟;拿法于大腿和小腿,由上而下,计3遍。若腰椎平直、后凸或侧凸畸型者,再患者俯卧位给予治疗,增加枕垫压法,随后完成其他治疗方法。垫枕压法,既在患者俯卧位时,在其胸部下垫两只枕头,在其大腿中段偏下垫两只枕头,医者立其患侧,用掌根顶压在病变节段棘间旁(压痛点处)向患者的前下方按压,按压一次,放松一次,力量及幅度由小到大,一般按压10-15

次左右。-

二、自我保健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自我保健中,主要是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1、鱼跃势:患者俯卧,双手臵于腰部。然后做以下的同步动作:项背、胸背做主动后伸动作,双下肢伸直,做腰、髋的主动后伸(此时膝不能弯曲),接着再放下。项背、胸背、腰、髋后伸及后伸的放下,均应缓缓进行。

2、拱桥势:患者仰卧,双手臵于双侧。然后做以下的同步动作:腹、臀向上抬起至最大度,使腰、臀离开床面并持续数秒至30秒,接着再放下,抬起及放下动作均缓缓进行。

上述锻炼方法可任选一种,亦可同用,但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动量逐渐增加,不必贪求一气呵成。

腰椎椎管狭窄症

一、治疗

1、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常用穴位肾俞、命门、秩边、居、环跳、委中。阳棱泉、解溪等穴。

3、常用手法按、揉、拿、搓、擦、热敷等法。

4、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侧。用法或掌根按揉法治疗腰脊柱两侧的肌肉,再治疗腰骶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计15-20分钟;用拇指按揉法刺激所选用的穴位,每穴30秒钟。

(2)病人仰卧位,医者立其侧。在大腿前侧尤为腰肌、股四头部位做重点治疗,计5-10分钟,选用法或掌根按揉法。

(3)接上势,做被动抬腿式,动作宜缓,牵拉也不必过大。

(4)嘱患者再俯卧,医者在腰脊柱及两侧的肌肉和腰骶部擦热,接着给予热敷。

二、自我保健

1、鱼跃势:患者俯卧,双手臵于腰部。然后做以下的同步动作:项背、胸背做主动后伸动作,双下肢伸直,做腰、髋的主动后伸(此时膝不能弯曲),接着再放下。项背、胸背、腰、髋后伸及后伸的放下,均应缓缓进行。

2、拱桥势:患者仰卧,双手臵于双侧。然后做以下的同步动作:腹、臀向上抬起至最大度,使腰、臀离开床面并持续数秒至30秒,接着再放下,抬起及放下动作均缓缓进行。

上述锻炼方法可任选一种,亦可同用,但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动量逐渐增加,不必贪求一气呵成。

三、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本病强调以柔和手法为主,切记腰部后伸、斜扳、挤压等不恰当的手法和过于猛烈的被动运动。

2、患者平素要保暖、腰围护腰、卧板床。

腰骶部劳损

一、治疗

1、治疗原则健腰、通络、止痛。

2、常用穴位肾俞、命门、委中、阿是穴等。

3、常用手法按、揉、擦、被动运动等。

4、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侧。以掌根按揉法治腰脊柱两侧的肌肉及腰骶部10分钟;再分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肾俞、命门、委中穴,每穴1-1.5分钟;随后,将腰脊柱两侧的肌肉及腰骶部擦热。

2、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侧。患者尽量屈膝、去髋势,医者以前胸顶住患者膝下缘至胫腓端上缘处缓缓下压,使患者的大腿前缘尽量向腹部靠近,另一只手托扶在患者的骶尾处缓缓上托。两手动作需协调,即按压与上托动作同步进行。按压、上托一次,放松一次为一遍,如此反复15-20次。

二、自我保健

1、加强腰背肌力量,方法如下:

(1)鱼跃势:患者俯卧,双手臵于腰部。然后做以下的同步动作:项背、胸背做主动后伸动作,双下肢伸直,做腰、髋的主动后伸(此时膝不能弯曲),接着再放下。项背、胸背、腰、髋后伸及后伸的放下,均应缓缓进行。

(2)拱桥势:患者仰卧,双手臵于双侧。然后做以下的同步动作:腹、臀向上抬起至最大度,使腰、臀离开床面并持续数秒至30秒,接着再放下,抬起及放下动作均缓缓进行。

上述锻炼方法可任选一种,亦可同用,但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动量逐渐增加,不必贪求一气呵成。

2、抱膝卧势:患者仰卧,双下肢屈膝、去髋,双手相抱,尽量将大腿前面向腹部靠近,腰骶部要再垫一高枕续20-30分钟。

三、注意事项

1、患者卧板床休息。

2、对要背肌力量较差而致本病者,需加强腰背肌力量锻炼;腹部膨出患者,需加强腹肌的锻炼(如仰卧起坐练习)。

3、对身体虚弱的患者,治疗手法宜轻柔。

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问题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及随之而产生的神经根周围无菌性炎症。治疗的关键是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刺激,且不增加病人痛苦。若压迫未能完全解除,只要炎症消退,也可获得基本治愈,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对不同的患者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

保守治疗多采用尽量减少病人损伤的方法进行治疗,故常被称为“保守治疗”。腰椎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治疗、卧床休息、腰围的佩带等多种保守疗法,此方法对于患者而言最为安全,治疗费用也较为低廉,但接近70%~80%的病人经保守治疗效果并不佳。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经长期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手术疗法则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手术毕竟有一定风险而且费用较高,副作用就是椎体的不稳定性、手术后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很高。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采取什么样的睡眠体位比较好?

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方式。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20-45次。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所以,一般以采取仰卧和侧卧位为宜。有条件的患者,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同时也降低髋腰肌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突(膨)出症的复发,是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

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有哪些

用于推拿治疗的各种手法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各具特点。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根据病人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灵活选用各种一般手法和特殊手法。

(1)急性期。处于急性发作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推拿手法不宜太重。常用的手法有扌衮法、揉法、推法、按法等,主要目的在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症状。治疗后应卧床休息,以免病情加重。

(2)治疗期。病人发病1~2周后,是治疗的主要阶段。除选用扌衮法、揉法、点法等一般手法放松腰背部组织,舒筋活络、缓解疼痛以外,多结合徒手牵引及各种扳法等特殊治疗手法,以促进突出物回纳,纠正后关节紊乱,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

(3)缓解期。对于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间较长,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马尾神经症状的患者,如适当选用扌衮、揉、点、按及腰部斜扳等手法,能起到治疗疾病与预防疾病复发相结合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由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组成。髓核周围由纤维环围绕,其上、下由软骨板包夹,形成三明治样结构,位于上、下椎体之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痛的最常见疾病。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是椎间盘退变,但也与腰部过度负荷、长期震动、脊柱畸形、急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

1、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绝大部分有腰背痛。腰背痛可以在腿痛之前、同时或之后出现。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痛。

临床所见腰背痛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腰背部广泛的钝痛,起病缓慢,活动或较长时间单一姿势后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可减轻,此类患者纤维环多尚完整。

另一类腰背痛发病急骤、严重,腰背部肌肉痉挛,腰部各种活动均受限制,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约3-4周始能缓解,此类患者多为突然发生纤维环全部或大部破裂及髓核突出。

2、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疼痛多呈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

有的患者为了减轻疼痛,松驰坐骨神经,行走时取前倾位,卧床时取弯腰侧卧屈髋屈膝位。坐骨神经痛可在某种姿势下,因活动或腹压增加而加重或出现触电般的放射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大腿前内侧或腹股沟部疼痛,或双侧坐骨神经痛,伴会阴部麻木,排尿、排便障碍。女性患者可有尿失禁表现,男性患者出现阳痿。

3、体征可见脊柱姿势改变,腰背部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

辅助检查与诊断

X线检查为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基本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还可以选用CT、磁共振(MRI)、脊髓造影及肌电图等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X线等综合分析作出,典型病例诊断多无困难,对少部分症状不典型的疑难病人及拟行手术治疗者可应用前述特殊检查,以协助诊断和尽量准确的定性、定位。

治疗原则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椎间盘的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使疼痛减轻或消退。非手术疗法一般为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消炎止痛药物。

1、卧床休息这是最简单的治疗方法。生物力学研究已经证明,采用半抬高上身卧位,或屈髋屈膝侧卧位,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压力。卧床休息使患病部位静止,也有助炎症消退。卧硬床,如能坚持治疗,一般3-4 周内可望缓解。对于幼稚型突出效果较明显.

2、牵引牵引有骨盆牵引、垂直悬吊牵引及机械牵引,经过牵引使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复位。亦能明显缓解椎间隙和神经根的压力,从而缓解症状。治疗结果同上一项.

3、推拿、按摩和理疗推拿、按摩和理疗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推拿、按摩可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相对关系,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但如使用不当也可加重突出并使症状加重。

4、药物治疗非激素类抗炎止痛药对缓解疼痛及消除炎症也有一定帮助。适当应用利尿药亦可减轻神经根水肿充血。

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非手术疗法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然而仍有约10% 的病员需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1、只有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较重者才考虑手术治疗;2、决定手术治疗前,术者和患者均应了解手术仅能消除症状而不能治愈椎间盘病变,使之恢复正常;3、术后脊柱仍应注意保护,不宜作反复弯曲、旋转活动,特别应尽量避免在脊柱屈曲位搬运重物。

手术方法:1、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2、前路椎间盘摘除术;3、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4、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随现代手术技术及辅助设备的进步,手术趋向于对病患只进行局限的软组织剥离和骨性切除,减少椎管内的干扰,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但新的微创手术方法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很好的掌握其适应证,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