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陶艺教育教学

儿童陶艺教育教学

儿童陶艺教育教学
儿童陶艺教育教学

儿童陶艺乐玩儿童陶艺课程介绍

儿童陶艺的好处:

一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耐心,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兴趣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促进亲子感情

七…………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陶艺是简单的,但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乐玩陶艺以“学中玩玩中学,寓学于乐”为理念,一直致力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竭力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艺术气氛,让孩子们享受“学中体验乐趣玩中提升能力”的快乐旅程。

自成立以来,乐玩陶艺一直主打《儿童陶艺》课程,精心准备、力求创新,努力探索新课题,不断开发新创意,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指导下挣脱思想的束缚、释放潜在的创造力,每一次课程都能让孩子获得快乐的心情和成功的体验!他们的作品绝对让我们有个意外的惊喜。

乐玩儿童创意的目标: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中体验到动手、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让孩子在乐玩的每一次体验都快乐而充实!

【办学理念】“玩中学学中玩寓学于乐培养动手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氛围】快乐、自由、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

【教学目标】从纯天然的陶泥和瓷泥制作中体验真正动手的乐趣,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能够独立制作出一系列精美的陶艺作品,还原孩子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其发展性思维能力和高尚的审美能力。

【课程说明】

儿童陶艺课程共分为4期课程,每期16节课,每次课程1小时。每两期为一班,共分为四个班级。每周为一节或两节课程,每一期课程都是滚动进行上课,可以随时插班,不影响学习进度。

一、儿童陶艺启蒙班(小班到中班)

教学目标:运用手捏法制作,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制作方法以及拼接能

力,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陶艺作品。

二、儿童陶艺成长班(中班到大班)

教学目标:运用泥条盘筑法,手捏制作各种动物、器皿,通过制作各种

陶艺作品,激发儿童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及装饰能力。

【儿童陶艺作品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很有灵性。

乐玩陶艺前5位:021 61 后六位55 2862 扣前面5733后面615!探讨儿童陶艺教育教学!

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单位韩店镇肖镇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陶艺 姓名张文杰

目录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3) 陶艺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的意义 (6) 小学陶艺课程安排计划 (8)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0) 泥条盘制方法 (10) 泥板成型法 (15) 徒手捏制法 (22) 拉坯成形法 (28) 雕塑挖空法 (32)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课学生评价表 (33)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一、陶艺简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 陶艺是一个综合了美术,书法,雕塑,雕刻,手工的现代素质教育最合适课程,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儿童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儿童有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从而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 二、陶艺原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粘土,如何高明的陶艺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陶艺家将粘土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再经过高温烧制完成一件陶艺作品。三、儿童学习陶艺的益处: 陶土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亲近可爱。陶艺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都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儿童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二)有利于情感的发展

小学陶艺课程建设规划

小学陶艺课程建设 规划

新疆霍城县实验小学 陶艺特色(项目)学校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国内外陶艺特色项目的现状 一、陶艺教育行业分析 (一)国外陶艺教育发展状况 现代陶艺作为一艺术门类,它的普及和传播在一些国家已有许多年了,据有关资料表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全美国已有约五百所高等学府可提供陶瓷专业的学士或硕士学位。如今,美国从小学到大学,从业余学校到专业陶泥工作室,现代陶艺已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在日本,有专门的陶艺博物馆,中学有专门的陶泥车间。日本文化素以善于包容外来文化,创造自己的新鲜血液而著称,它最早从朝鲜传入陶艺技术,吸取中国的烧制方法,制作出本名族闻名于世的“京烧”。如今它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都全面开设了陶艺课。 (二)国内陶艺的发展状况从开始,教育厅就下发文件要把陶艺逐步地加入中小学课堂,过去了,陶艺教育在中国教育部的关注下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

各地教育热点,很多学校都将陶艺课作为素质教育很重要的载体现在,各城市的大中小学幼儿园都在大力提倡陶艺教学和筹建属于自己的陶艺教学基地,培训专业的陶艺老师,有些省份如江西、北京、上海、重庆、西安、义乌、深圳等地已经把陶艺作为一门课程,让学生们能够尽情地领略到陶艺之美,也开始逐渐出现一批小小陶艺家。全国许多省市学校的实践证明,孩子从小就能够受到艺术的熏陶,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如义乌60%的小学已开展陶艺课,并将陶艺纳入了校本课程,学生学习陶艺能够加分。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多次指出陶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而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教育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经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她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并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可是十几年过去了,当前陶艺教育仍在发展中;在近几年,各地的陶艺教育也越来越明显。

《 做做陶艺 》教学设计

《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邮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小学陶艺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精品文档 2016年小学陶艺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2016学年鹿西小学社团建设工作总结 为调动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长期成立了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10多个,包括篮球、田径、足球、合唱、舞蹈、信息技术、美术、绘本阅读指导等方面内容。通过参加课外社团活动,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批批特长生不断涌现。社团活动,为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又一个平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就本学期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社团理念 让社团成为孩子张扬个性的炫丽舞台; 为孩子打造一个展示才华的理想村落。 二、主要做法 1、确立社团活动目标 围绕“把社团活动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社团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潜能,张扬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的具体目标,并为每一个

社团拟定了合适的目标。 2、开发社团校本教材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2 / 1. 精品文档 近几年来,我校社团活动始终坚持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因势利导,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学校体育、艺术2+1活动蓬勃开展。如鹿西才艺之星评比、校园合唱展示、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而一年一度的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涉及项目多达10来个,更是成了许多社团成员脱颖而出的舞台。 3、加强社团过程管理 为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逐步规范社团的管理。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自主选择心仪的社团。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要求;在日常的社团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实行备课审核制和行政巡课制,努力提高每一节社团课的效率。 4、构建社团评价体系 为促进社团品质的提升,各社团的成果展示方式:一种是过程展示是指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展示,通过我校网站及橱窗等宣传阵地阶段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成果;集中展示指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活动,展示社团风采和学生

《小学陶艺教育》

小学陶艺教育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陶艺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特别是陶艺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一页。中国作为瓷的母国、陶的故乡,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不断更新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陶艺已经不再是中国特有的专利,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都把陶艺作为现代文化的一种形式,学习中国传统陶艺的技术,并融入他们的文化教育与生活之中。与陶的故乡——中国相比,其应用范围与文化辐射更为广阔。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教育部决定在二十一世纪新的课程标准中“将陶艺正式列入教育内容”,(教育部〖1999年213号〗)这将对广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陶艺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学生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中小学生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而中小学学习陶艺也是近年来的教育热点,到底学陶艺有哪些好处呢? 艺术性能带给孩子快乐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儿童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儿童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现。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术般的变化,儿童的天性在”玩泥”中得到充分沉浸,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

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的,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土,随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块等等,所获得的快乐,不正是爸爸妈妈所希望的吗 *独特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陶艺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儿童可”随形”、”随时”、”随地”地自由发挥;儿童自由畅想可吸取大量、广泛的外界各种信息,进行巧妙地构思,在制作过程中随形发挥,自由组合,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陶艺教学,从形状看千姿百态,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从内容看丰富多彩,哪怕是有主题的内容,儿童也会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去挖掘内容。 *实践性张扬了儿童的个性 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制作了,才能感悟到陶的淳朴与多便的特性,才会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陶艺可塑性强,儿童可随心所欲,均按自己个性特点自由发挥,个性才得到张扬。粗人粗做,提倡作品留有指印,体现朴实无华,大大咧咧”的豪放风格;细人细做,精雕细刻,光滑华丽,体现”形准面光,精巧玲珑,文雅稚气”的风格。不同性格,所制成的作品的风格也不同,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

陶艺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学年陶艺小组活动总结 时间太快,不知不觉间到了期末。回过头来看看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对社团而言,最大 的收获就是快乐,对我来说既是平凡又是特殊的一段时光。 这学期,我怀着满腔的热血继续接管了陶艺社团,我一直认为做一件事情,喜欢就能做 好,用心就会出成果。社团小成员们也很配合,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能够积极参加, 没有晚到早退的现象。社团小成员都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及纪律观念,保证了社团活动能够有 条不紊的进行。 最初,我们的社团课因为彼此间的不熟悉,或许多少有些陌生,无论是肢体上还是思想 上都放不开,气氛稍微有些尴尬,每次活动只能听到两个声音,拍打泥巴的声音与抽吸鼻涕 的声音。这也造成了我的困扰,活动本身就是玩嘛,何必这么认真。回首过去的这学期,如 果不把社团看作是一次次的活动课会更好,在这其中,我们收获了友谊、爱好、欢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众所周知,学校搞社团活动是为了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 园气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寓教于乐。所以在社团活动方面,尽可能的提高小成员的 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本学期里,我们社团活动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几次主题创作,如“十二 生肖”、“装饰挂盘”、“泥板装饰画”、“夸张人像”、“人物塑造”通过这些主题创作,提高了 小社员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社团氛围也比以前活跃了不少。 诚然,社团活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泥巴的回 收再利用不够及时,浪费较为严重;社团小成员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 对于社团活动存在消极情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团活动创新力不够等。对我而言无论 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够成熟还是思考问题的不够全面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一个学期 的时间原来是如此短暂,似乎纳新还是昨天的事情,相聚的日子总是显得这样珍贵。有欢笑 也有遗憾。社团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如此充满青春和活力。感谢这样的经历,感谢你们带给 我的快乐。正如上天不会把全部的优点给一个人,社团也不会没有任何缺点,但是我一直坚 信,社团的明天会更好!篇二:陶艺实施总结 我校在业已开展陶艺教学活动基础上,为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向国家级“十 一五”规划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借助《陶艺教育实 践的深化研究》专项课题组的优势,推进我校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于对国内陶艺教学现状的认真考察和对我校开展陶艺活动的反思,我们感到进行陶艺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近几年国内初中陶艺教学和研究有了一定规模的实践和发展,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 海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了不少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逐渐地将陶艺引入中小学生课堂。但 是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中小学是陶艺教育在有一些学校实施过程当中很不如意,甚至是 失败的。主要表现在:陶艺教学没有专门的陶艺室和师资;陶艺教学无目的、无组织,呈现 出一种无政府、放任自流状态;陶艺教学的深度一直停留在手工的基础上,没有得到一定的 拓展和升华。 2、国内各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陶艺知识传授”的教学研究和“陶艺制作 技能”的教学研究。陶艺知识和陶艺制作技能确实是陶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校开展 陶艺研究的主要视角。但是作为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的陶艺课程,需要有关陶艺教育和学生 心智发展的相关研究,使陶艺教育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 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3、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进入了中小学校,并开展得有 声有色。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陶艺课已是大、中、小学普遍开设的课程,其普及程 度和现代陶艺水平亦最高,号称“现代陶艺王国”。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陶艺教学也开展较 早,台湾的大、中、小学已基本普及陶艺教学。但是,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关于陶艺校本

小学陶艺教学情感交流与创新策略探索研究-2019年文档

小学陶艺教学情感交流与创新策略探索研究 目前,陶艺热与陶艺教育正风靡世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传承我国悠久的陶艺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许多小学已将陶艺课定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的总课表,使陶艺教学走进课堂,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这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充分施展了陶艺教学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这一学科成为闪耀的新星。在教学中,探索陶艺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陶艺教学意义的再认识 陶艺教学体现了美术教学的民族性。艺术魅力的来源之一是它具有民族性,陶艺正是如此,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富于魅力的。毛主席曾说过:“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无论东方西方,各民族都要有自己的东西”。我国的陶艺正因为有鲜明的民族性,才在世界艺术长廊占据首席之地。学生通过学习古老的陶艺历史和陶艺的技能,一方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另一方面,手脑并用的“运动思维”更有效地促进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愉悦、创造潜能得到发挥、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陶艺教学有利于开发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 绘画教学展现的是平面艺术,而陶艺则是半立体或立体的艺术。捣泥、拍打、切割、塑形、刻制、彩绘等一系列的陶艺学习过程,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还给他们提供了饱满而自由的艺术想象、艺术创造的空间:泥材、工具、构思和技法的创新;陶胚上刻制纹理、装饰色彩、刻画细节,不仅都能体现创造,也能实现创造,有利于开发孩子们的三维空间造型和审美创造力。他们在陶艺课上共同讨论、研究、完成作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潜移默化地锻炼和提升。 三、陶艺教学中的创作思路指导 意大利陶艺家波尼索拉曾说过:“我献身于陶艺,因它开创了各种可能性,那是绘画所没有的。当工作进行的时候,新的方法、新的范畴和新的经验永远

2017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3篇

2017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3篇(一) 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 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 1、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接近泥土、游戏泥土、感受泥性。不拘一格地大胆用泥土捏塑和创造。 一年级第一学期:用各种物体在泥板上压痕,做饼干、生日蛋糕、水果之类。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抓住动物的特性,捏有趣的动物、鱼、小鸭子、乌龟、小猪头等。

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小学陶艺社团教学工作总结.doc

2016年小学陶艺社团教学工作总结2016学年鹿西小学社团建设工作总结 为调动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长期成立了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10多个,包括篮球、田径、足球、合唱、舞蹈、信息技术、美术、绘本阅读指导等方面内容。通过参加课外社团活动,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批批特长生不断涌现。社团活动,为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又一个平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就本学期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社团理念 让社团成为孩子张扬个性的炫丽舞台; 为孩子打造一个展示才华的理想村落。 二、主要做法 1、确立社团活动目标 围绕“把社团活动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社团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潜能,张扬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的具体目标,并为每一个社团拟定了合适的目标。 2、开发社团校本教材

近几年来,我校社团活动始终坚持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因势利导,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学校体育、艺术2+1活动蓬勃开展。如鹿西才艺之星评比、校园合唱展示、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而一年一度的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涉及项目多达10来个,更是成了许多社团成员脱颖而出的舞台。 3、加强社团过程管理 为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逐步规范社团的管理。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自主选择心仪的社团。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要求;在日常的社团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实行备课审核制和行政巡课制,努力提高每一节社团课的效率。 4、构建社团评价体系 为促进社团品质的提升,各社团的成果展示方式:一种是过程展示是指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展示,通过我校网站及橱窗等宣传阵地阶段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成果;集中展示指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活动,展示社团风采和学生个人成果,为师生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为鼓励优质社团的发展,根据各社团一学期的活动情况及目标达成度,举行了各种评比活动。 三、取得的成绩

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惠台小学三年级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

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四、教学内容 拍打泥巴,使其平、光后划切成抛物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的泥板,在泥板上镂刻诗词、简单的花、小动物,或用泥片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马利娟 2017年9月5日

《中小学陶艺教育》

朱封小学中小学陶艺教育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陶艺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特别是陶艺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一页。中国作为瓷的母国、陶的故乡,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不断更新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陶艺已经不再是中国特有的专利,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都把陶艺作为现代文化的一种形式,学习中国传统陶艺的技术,并融入他们的文化教育与生活之中。与陶的故乡——中国相比,其应用范围与文化辐射更为广阔。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教育部决定在二十一世纪新的课程标准中“将陶艺正式列入教育内容”,(教育部〖1999年213号〗)这将对广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陶艺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学生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中小学生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而中小学学习陶艺也是近年来的教育热点,到底学陶艺有哪些好处呢? 艺术性能带给孩子快乐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儿童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儿童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现。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术般的变化,儿童的天性在”玩泥”中得到充分沉浸,

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的,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土,随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块等等,所获得的快乐,不正是爸爸妈妈所希望的吗 *独特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陶艺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儿童可”随形”、”随时”、”随地”地自由发挥;儿童自由畅想可吸取大量、广泛的外界各种信息,进行巧妙地构思,在制作过程中随形发挥,自由组合,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陶艺教学,从形状看千姿百态,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从内容看丰富多彩,哪怕是有主题的内容,儿童也会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去挖掘内容。 *实践性张扬了儿童的个性 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制作了,才能感悟到陶的淳朴与多便的特性,才会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陶艺可塑性强,儿童可随心所欲,均按自己个性特点自由发挥,个性才得到张扬。粗人粗做,提倡作品留有指印,体现朴实无华,大大咧咧”的豪放风格;细人细做,精雕细刻,光滑华丽,体现”形准面光,精巧玲珑,文雅稚气”的风格。不同性格,所制成的作品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 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

陶艺教案(16课)

精心整理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1. 2. 3. 4. 5. 6.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导入:欣赏古今中外大师及学生作品(中国汉代石雕、非洲木雕、雕塑大师作品及学生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新授: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师,为我们生活周围的人做一件泥塑像,用手摸摸他(同学的脸)、看看父母的照片、想想他们的表情性格特征,进行表现,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欣赏与反思: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三、拓展延伸 课后观察:感受身边的有意思的物。以共下次课时制作。 第四课学习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 1. (课件) (1 (2 (3)贴花 (4 (5 (6 (7 2. 施釉 (1)浸釉 (2)涂釉 (3)荡釉: (4)吹釉与喷釉: (5)弹釉 第五课?尝试装饰的基本手法 一、???激趣导入:学生欣赏紫砂壶 二、讲授新课 1.学生欣赏

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单位韩店镇肖镇小学年级五年级 学科陶艺 姓名张文杰

目录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3) 陶艺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的意义 (6) 小学陶艺课程安排计划 (8)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0) 泥条盘制方法 (10) 泥板成型法 (15) 徒手捏制法 (22) 拉坯成形法 (28) 雕塑挖空法 (32)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课学生评价表 (33)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一、陶艺简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 陶艺是一个综合了美术,书法,雕塑,雕刻,手工的现代素质教育最合适课程,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儿童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儿童有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从而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 二、陶艺原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粘土,如何高明的陶艺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陶艺家将粘土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再经过高温烧制完成一件陶艺作品。三、儿童学习陶艺的益处: 陶土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亲近可爱。陶艺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都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儿童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二)有利于情感的发展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儿童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其次,在双手制作过程中,儿童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现。第三,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

小学陶艺课程建设规划剖析(20201101141632)

新疆霍城县实验小学 陶艺特色(项目)学校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国内外陶艺特色项目的现状 、陶艺教育行业分析 (一)国外陶艺教育发展状况 现代陶艺作为一艺术门类,它的普及和传播在一些国家已有许多年了,据有关资料表 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全美国已有约五百所高等学府可提供陶瓷专业的学士或硕士 学位。如今,美国从小学到大学,从业余学校到专业陶泥工作室,现代陶艺已成为一种十分 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在日本,有专门的陶艺博物馆,中学有专门的陶泥车间。日本文化素 以善于包容外来文化,创造自己的新鲜血液而著称,它最早从朝鲜传入陶艺技术,吸取中国 的烧制方法,制作出本名族闻名于世的“京烧”。如今它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都全 (二)国内陶艺的发展状况 从2002年开始,教育厅就下发文件要把陶艺逐步地加入中小学课堂,12年过去了, 陶艺教育在中国教育部的关注下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各地教育热点,很多学校都将陶艺课作为素质教育很重要的载体现在,各城市的大中小学幼儿园都在大力提倡陶艺教学和筹建属于自己的陶艺教学基地,培训专业的陶艺老师,有些省份如江西、北京、上海、重庆、西安、义乌、深圳等地已经把陶艺作为一门课程,让学生们能够尽情地领略到陶艺之美,也开始逐渐出现一批小小陶 艺家。全国许多省市学校的实践证明,孩子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非常好的体现了素 质教育的成果。如义乌60%勺小学已开展陶艺课,并将陶艺纳入了校本课程,学生学习陶艺可以加分。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多次指出陶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 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陶艺的 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 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并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但是十几 年过去了,目前陶艺教育仍在发展中;在近几年,各地的陶艺教育也越来越明显。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 十二五国家级课题 卓晴君---原国家中学司司长 刘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小学陶艺课程开展方案(百陶会)PPT

小学陶艺特色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国内外陶艺特色项目的现状 一、陶艺教育行业分析 (一)国外陶艺教育发展状况 现代陶艺作为一艺术门类,它的普及和传播在一些国家已有许多年了,据有关资料表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全美国已有约五百所高等学府可提供陶瓷专业的学士或硕士学位。如今,美国从小学到大学,从业余学校到专业陶泥工作室,现代陶艺已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在日本,有专门的陶艺博物馆,中学有专门的陶泥车间。日本文化素以善于包容外来文化,创造自己的新鲜血液而著称,它最早从朝鲜传入陶艺技术,吸取中国的烧制方法,制作出本名族闻名于世的“京烧”。如今它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都全面开设了陶艺课。 (二)国内陶艺的发展状况 从2002年开始,教育厅就下发文件要把陶艺逐步地加入中小学课堂,12年过去了,陶艺教育在中国教育部的关注下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各地教育热点,很多学校都将陶艺课作为素质教育很重要的载体 现在,各城市的大中小学幼儿园都在大力提倡陶艺教学和筹建属于自己的陶艺教学基地,培训专业的陶艺老师,有些省份如江西、北京、上海、重庆、西安、义乌、深圳等地已经把陶艺作为一门课程,让学生们能够尽情地领略到陶艺之美,也开始逐渐出现一批小小陶艺家。全国许多省市学校的实践证明,孩子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如义乌60%的小学已开展陶艺课,并将陶艺纳入了校本课程,学生学习陶艺可以加分。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多次指出陶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

宇,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并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但是十几年过去了,目前陶艺教育仍在发展中;在近几年,各地的陶艺教育也越来越明显。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原教育部长陈至立 十二五国家级课题 卓晴君---原国家中学司司长 刘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陶艺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教师:陶泥、教学课件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二、1、触摸,感 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4、(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