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_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_5

2 回延安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而教材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部编版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大力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学习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牺牲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贺敬之在诗中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还可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和“信天游”这种诗歌形式。

2.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在品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

4.体会诗人爱延安、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发扬延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

难点:体会诗人爱延安、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谈感受。

同学们,民歌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听了这样一首民歌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呢?(陕北民歌)

2.延安知多少

提到陕北,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革命圣地——延安。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收集,说说你说了解到的延安?

⑴延安是一座旅游名城,有”中国革命博物馆城”之美誉。

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⑶延安有许多的红色旅游景点,比如说枣园革命旧址、营扎寨四八陵园、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瓦窑堡革命旧址、王家湾革命旧址……

【PPT出示】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 1935 年到 1948 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这13年间,延安

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战争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过度:看来大家对延安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诗人贺敬之对延安有着什么样的深刻情谊?(课题《回延安》)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预习,说说作者、背景。

【PPT出示】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017年“百年新诗贡献奖——创作成就奖”——他们是如今依然健在、九十岁以上的老诗人贺敬之、郑敏、屠岸、李瑛、余光中。这些老诗人的诗歌创作历程,伴随

着中国新诗的诞生与成长、见证了新诗的辉煌。

【PPT出示】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党中央就设在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一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中心。它是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抚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贺敬之就是其中一位,他于1940年来到延安,在这里生活了六年。1956年春,他从北京来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抒写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2.【课件展示】“信天游”文体知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信天游是一部镌刻在黄土高原的传世巨著,是劳动人民自由酣畅地抒发情怀的心声,它游荡在天空,流走于沟溪,回音于山谷。

那么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又会有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让我们与贺敬之一起回延安,了解信天游,感受作者对延安的挚爱深情。

三、以读寻美熟悉诗文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读诗歌,注意诗人的感情、节奏和重音的处理。

明确全诗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第一部分(回延安):跳荡、激烈第二部分(忆延安):深厚

第三部分(聚延安):真挚、亲切第四部分(赞延安):热情、明快

第五部分(展延安):激越、昂扬

朗读提示: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四、以读悟情感同身受

1.想一想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展示:(1)诗歌一开头写了作者10年后回到延安感触万千、心潮澎湃、激动喜悦之情。(2)诗歌中写到的内容有诗人回到延安与亲人相见,描写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3)还写了回忆延安生活和延安新貌。

(4)诗歌最后一部分还歌颂了延安历史和展望未来。

2.同学们概括得很全面。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

回延安——忆延安——聚延安——赞延安——展延安。

3.这些内容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小结板书:

(1)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喜悦

(2)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感激、怀念

(3)话延安——描绘热闹场景——真挚、兴奋

(4)看延安——记录崭新面貌——欣喜、豪迈

(5)祝延安——歌颂光辉历史憧憬美好征程——赞美、热爱

4.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抒情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五、再读经典感受魅力——背诵《回延安》

结束语:同学们,贺敬之对延安的深情感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党对延安、对革命老区、对全国人民的关怀感人心。去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希望同学们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