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探讨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探讨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探讨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探讨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探讨

摘要: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每年由于地质灾害带来了较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针对于典型地质灾害问题进行有效研究,通过利用灾害链式机理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对于降低地质灾害危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链式机理;锻炼措施

前言:典型地质灾害主要是指经常产生的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典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了滑坡、泥石流、沙漠化、石漠化等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护,建立有效地链式机理,对于解决我国地质灾害危害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典型地质灾害的链式过程分析,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有效发现,形成灾害链,对要素问题进行把握和分析。目前来看,对于滑坡、泥石流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但如何对灾害链式机理进一步研究,更好地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防护,成为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分析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于我国经

常2出现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问题,对于灾害产生的链式机理进行分析,以寻找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一)滑坡地质灾害链式关系探究

滑坡产生的原因与地质、岩土性质、结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有着较大的关联性,这些因素会导致滑坡灾害出现,从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地震区产生的滑坡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另外一些强降雨地区,滑坡灾害较为显著。关于滑坡地质灾害链式关系,我们可以从图1中看出:

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生产活动会对原始地貌环境产生破坏,从而为滑坡产生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上自然环境,例如地震、强降雨、冰雪融水等影响,从而激发滑坡灾害发生。为了更好地预防滑坡灾害,通过采取有效地工程措施,能够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稳定。

(二)泥石流灾害链式关系研究

泥石流问题,也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灾害的产生,主要是高浓度水砂砾复合,由颗粒差异较小的岩石体和液体进行联合运动。泥石流的产生往往与滑坡相伴而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关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链式关系,我们可以从图2中看出: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泥石流的?a生主要是人们对原始地貌的破坏,导致土壤出现疏松的现象。同时,由于

地形地貌问题,陡峭地形以及坡度较大的地形,是泥石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再经过强降雨或是冰雪融水外因作用,导致泥石流地质灾害产生,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危害。通过工程治理,能够对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地防治。

二、关于典型地质灾害联合作用链式规律探究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典型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这两种地址灾害在发生过程中,往往相伴而行,这就加剧了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健康安全的危害。对此,在对典型地质灾害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地质灾害联合作用链式规律进行探究,这对于防治地质灾害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地质灾害产生,并非是单一的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问题,需要采取联合防范措施,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问题。例如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在产生过程中,滑坡将伴随逆水流灾害一起发生。滑坡的产生,需要有强降雨、地质疏散、具有一定的陡峭地形,这与泥石流产生的条件基本一致。同时,泥石流产生过程中,由于山区土层覆盖较厚,泥石流堆积冲扇区积层较厚,一旦爆发自然灾害,将会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关于地质灾害联合作用的链式规律,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图3中看出:综合图3来看,地质灾害联合作用主要是对原有地形地貌的人为破坏,导致地质灾害环激发,从而形成灾害要素,

进一步使“激发环”变为损害环。同时,自然灾害形成,使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在诱导因素下,多种自然灾害进行共同作用,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进行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链式规律,加强对这一规律的研究和把握,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对于防止典型地质灾害危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地质灾害联合作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进行灾害链式机理探究过程中,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探究,即将联合作用的链式规律进行有效考虑,在采取工程措施过程中,要注重立足于整体,统筹兼顾,更好地进行灾害预防。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概述

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 一、项目概况 计划项目名称: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 工作性质:灾害预警 局归口管理部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 工作起止年限:2003~2009年 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6年工作任务: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建设、江西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示范、长江上游(宜昌-江津段)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示范、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西气东输工程重点地段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和重点地区风险评估示范,启动地质灾害光导监测仪研制及示范、武汉市地面塌陷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新疆伊犁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研究和全国重点地区地质遗迹区划。 1.在示范区群专结合的监测网建设基础上,继续开展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完善示范区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判据、模型和预警预报分析系统,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2.开展江西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监测以及相关调查工作,分析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判据、模型,建立预报预警分析系统,并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3.开展长江上游(宜昌-江津)地质灾害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选择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微变形遥感动态监测示范; 4.开展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完成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提交成果报告; 5.开展西气东输工程重点地段环境地质调查和监测预警示范,提交成果报告; 6.研制地质灾害光导监测仪,并选择重点地质灾害体进行示范应用; 7.开展武汉市地面塌陷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查明岩溶塌陷区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1. 何渭地质灾害?如何分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上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如此等等. 2. 什么是滑坡?它山哪些要素组成?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滑坡台阶一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一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成的沟槽,域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一)

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一) 【摘要】文章对混凝土路面破损进行成因分析,总结混凝土路面沉降复位加固经验,提出综合治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综合治理;方法 混凝土路面是适用于载重大,密度高的车辆运输的高等级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维修、养护工作量少、费用低等诸多优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已经广泛的应用,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也暴露混凝土路面诸如裂纹、裂缝、破损、错抬、坑洼、板体破碎、局部或整体沉降等缺陷,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及交通安全。因此分析混凝土破损成因和综合治理方法,对保证道路交通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混凝土破损成因分析 (一)混凝土路面破损与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路面的强度,经设计部门按道路的使用和安全系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是满足要求的,但是由于交通运输车辆频繁超载,显然原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就远远地不能满足要求。且混凝土施工情况复杂,易造成施工不符合设计和技术规程、规范要求,导致混凝土质量低劣,路面混凝土很容易破损。因此,目前我国强制执行交通运输限载措施和工程施工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验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二)混凝土路面破损与路基强度及稳定性 混凝土强度低与混凝土质量低劣是造成混凝土路面破损的直接原因,单纯归于这一原因也是片面的。如果没有足够强度和稳定的路基,混凝土质量再好也会产生破损,混凝土刚度大且具有弹性,当受压时,将载荷传递到路基,路基的土体受到压缩,卸载时,由于混凝土的弹性与路基土体不同,混凝土底板与路基面之间形成脱空现象,随着混凝土板载荷和卸荷频率的增加,混凝土板疲劳强度超过极限时,其内部产生裂痕——裂缝,地表水(雨水)沿裂痕和裂缝向路基渗透,使土体浸泡成软土,频繁重复荷载和卸载,软土范围不断扩大,造成路面局部下沉形成坑洼甚至错开等现象。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原因主要是公路路基回填土数量大,土质不均,尤其是南方炎热多雨地区,存在雨季施工、赶工期的现象等,都会造成路基强度不均和稳定性差,此外有些路基受到环境污染而产生变形,例如建在峡谷、鱼塘、稻田等路段路基未得到保护,或长时间受到山洪或地表水浸染而产生较大的变形,造成混凝土路面断裂、破碎。 (三)混凝土路面破损与路床存在不良地质条件 1.不良地质条件对路基和路面破坏机理。不良地质条件指路基以下的路床存在软弱下卧层或者溶洞(槽)与地下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受洪水水位涨落的影响,使溶洞(槽)周围土体浸泡软化并随地下水运动长期流失,溶洞(槽)周围高压伸缩范围逐步发展和扩大,上部路基逐渐塌落下沉导致混凝土断裂。大气降雨通过这些裂缝进入路基土层,使路基软化,土体强度极剧下降,路面受破坏的程度加重,由此看来,路床的不良地质条件对混凝土路面的间接破坏性比较大。从国道G324线广西岑溪——广东罗定方向的区境内路段的二级公路,贵港市西环一级公路,贵港航运枢纽引航道桥等实地调查,G324线12km长的路段,就有8处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沉降一般发生在桥梁两端桥台附近、峡谷、鱼塘、稻田等位置,其中G324线K1297+550处不足10m长的路面下沉90mm,砼路面破坏严重。贵港西环一级公路(路面标高高于原地面标高12m),建成于2000年上半年,同年年底(当时尚未验收交付使用)牛皮河桥北端K14+340~K14+472路段全长132m水泥砼路面沉降严重,最大沉降段为6m长,沉降量为292mm,中间形成直径800mm,深约1000mm的落水洞,大气降水汇集到该落水洞直接与地下水联通,经工程地质勘察,该地段路床浅层溶洞发育,见洞率为44%。贵港航运枢纽引航道桥刚建成试通车后,桥梁南桥台就下沉了210mm,被迫封闭,采用拓宽路基、加大桥台、千斤顶抬升桥面和静压注浆加固处理。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汶川大地震不仅震级高、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波及面广,而且由于强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地质环境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中、高山地区,因而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复杂、破坏之巨大,举世罕见。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76 年,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主席Arnould 教授在发表的题为“地质灾害—保险和立法及技术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一词,他把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灾害看成是一种地质灾害。1987 年12 月11日第42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69 号决议把20 世纪的最后十年确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行动计划之后,地质灾害一词频繁出现于专业文献及新闻媒体。地质灾害一词共有三种表达方式:geological disaster,geological hazard,geo-hazard。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是指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地质事件,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发生频率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国外地质灾害研究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地质灾害研究方法及理论不很成熟,地质灾害工作主要局限于灾害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趋势预测研究,重点调查分析灾害的形成与活动过程,具有浓厚的工程地质色彩。基本以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居多,重点通过地质历史背景,地质灾害详细情况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由地质灾害历史及地质灾害遗迹恢复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像范围。 70年初期,法国专家提出了ZERMOS法进行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该理论认为滑坡的空间分布不是单因素所能控制,因此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因素控制其发育,并利用两种主控因素建立了滑坡分区的数学模型,对法国局部山区进行了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社会安定及经济的严重影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灾害研究方面拓展了研究领域,在继续深入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基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探讨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探讨 摘要: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每年由于地质灾害带来了较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针对于典型地质灾害问题进行有效研究,通过利用灾害链式机理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对于降低地质灾害危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链式机理;锻炼措施 前言:典型地质灾害主要是指经常产生的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典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了滑坡、泥石流、沙漠化、石漠化等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护,建立有效地链式机理,对于解决我国地质灾害危害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典型地质灾害的链式过程分析,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有效发现,形成灾害链,对要素问题进行把握和分析。目前来看,对于滑坡、泥石流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但如何对灾害链式机理进一步研究,更好地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防护,成为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分析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于我国经

常2出现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问题,对于灾害产生的链式机理进行分析,以寻找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一)滑坡地质灾害链式关系探究 滑坡产生的原因与地质、岩土性质、结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有着较大的关联性,这些因素会导致滑坡灾害出现,从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地震区产生的滑坡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另外一些强降雨地区,滑坡灾害较为显著。关于滑坡地质灾害链式关系,我们可以从图1中看出: 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生产活动会对原始地貌环境产生破坏,从而为滑坡产生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上自然环境,例如地震、强降雨、冰雪融水等影响,从而激发滑坡灾害发生。为了更好地预防滑坡灾害,通过采取有效地工程措施,能够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稳定。 (二)泥石流灾害链式关系研究 泥石流问题,也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灾害的产生,主要是高浓度水砂砾复合,由颗粒差异较小的岩石体和液体进行联合运动。泥石流的产生往往与滑坡相伴而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关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链式关系,我们可以从图2中看出: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泥石流的?a生主要是人们对原始地貌的破坏,导致土壤出现疏松的现象。同时,由于

某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分析研究

某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分析研究 介绍了某滑坡的特征,分析了滑坡区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对该滑坡体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析表明:人为活动和地形地貌是滑坡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降雨诱发、岩层产状等因素是造成滑坡发生滑动和进一步破坏的诱发因素。 标签:滑坡变形破坏诱发因素 1概述 塔山滑坡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长沙区平岗村塔山开元塔底。由于建设工程的需要,在塔山的东南侧进行采石,采用放炮等土石法,致使塔山南侧岩石大量开采形成陡崖,并使周边岩土体产生裂缝,之后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塔山南侧裂缝逐渐扩大,至90年代,开始形成滑坡。1999~2001年,在修建塔山公园公路时对山体坡脚进行开挖,在公路北侧形成高约10~17m,坡度约35~45°的高陡边坡,滑坡距公路最近的平岗村居民区约22m,山坡坡脚距公路最近仅2m左右。2004年和2005年雨季,由于连降暴雨,滑坡有活动下滑的趋势,滑坡体前缘公路路面隆起,最高处隆起约40cm,隆起部分面积约有20~30m2,公路北侧排水沟产生变形歪斜,部分已经破坏,水沟上方在雨水后有地下水浸出,形成间歇性下降泉,平岗村内部分房屋墙面产生裂痕,进出塔山公园的公路曾数次被塔山山坡上崩塌的土体破坏。 2滑坡变形形态特征 X 根据实地踏勘,除滑坡体后壁出现较大裂缝外,滑坡周界及滑坡体底部也有约13处裂缝,现将裂缝走向一致的裂缝分为一组,共五组裂缝(表1)。 3滑坡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塔山滑坡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积土层、风化残积土层、侏罗系中上统百足山群、全风化、强风化、少量中风化基岩组成(见图1)。滑坡体中上部为残积土层,主要由粉土、粉质粘性土组成,呈可塑状或松散状,含较多的碎石和砂、砾石,透水性较好;风化残积土层主要由粉质粘性土,含少量碎石和砂砾石组成,局部夹有全风化、强风化岩,其透水性较差;基岩主要为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含少量强、中风化岩块,其透水性较好;滑床基本处在中—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岩石呈中厚层状,岩质坚硬,局部裂隙发育,透水性好。 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土层、残坡积土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相邻含水层之间的侧向补给。

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

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周执强孙春富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421800 摘要:地质灾害在自然作用下形成或者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活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水土流失、壤盐碱化,地热害等。给自然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防治地质灾害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例简要阐述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办法。关键字: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办法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外力诱发下发生的。这里指的外力可以是自然条件下的也有人为因素。因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外力因素诱导成因概又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制约,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以下简要介绍典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通过这些因素存求相关治理办法。 一、崩塌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因素诱发和人为因素)。 崩塌是指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脱离母体后,以坠落、滚动为主的移动现象。崩塌具有下落速度快,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的特点。崩塌按照崩体物质分为土崩和岩崩。按照崩塌规模可分为剥落、坠石和崩落。剥落的块度较小,块度大于0.5米者占25%以下,产生剥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度;坠石的块度较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50—70%,山坡角在30—40度范围内;崩落的块度更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75%以上,山坡角多大于40度。 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特别是大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人为因素也是诱发崩塌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的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例如,道路挖掘以及堆砌的废弃渣土、采矿活动等。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条件。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重力和水,以及其他外营力的作用下,沿某一薄弱结构面产生剪切破坏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自然作用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界中,无论是天然斜坡还是人工斜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后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7,滑坡舌8,滑坡周界9,封闭洼地10主滑线11,滑坡裂隙。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等。不同质地的岩土,如硬质岩土、页岩等,它们的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从而产生滑坡。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

无梁楼盖倒塌事故原因及破坏机理分析

一“直冲”破坏 1从外行的角度谈谈子弹射击玻璃的破坏现象,当高速子弹射到四边嵌固的平板玻璃上, 在冲击波与子弹冲量作用下,玻璃将被直穿出一个孔,此可称为“直冲”,这大概是冲 击波速远大于玻璃的应力波速度而造成上述的所谓“直冲”破坏;当一位大力士用尖头 锤击玻璃,在猛烈的敲击下,玻璃将会产生钉锤下的小孔及其沿小孔周边呈局部的放射 状的裂缝,这样的破坏现象很类似我们钢筋混凝土板发生的受冲切承载力破坏,故可称 之为“冲切”;如果对该平板玻璃施加一个居中的集中荷载,按静力加荷方式直至玻璃 破坏,此时会发现平板玻璃的跨厚比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类似数条大裂缝而迅即脆性 破坏,这属玻璃特性,但在此拟其为呈平板结构的受弯状破坏,或者此拟为钢筋混凝土 平板呈双向板塑性铰线似的破坏。 2对金属板产生“直冲”破坏的典型例子是:冲床冲孔,其孔必然是垂直的。 3发生“直冲”破坏的条件是:被“直冲”破坏的板类部件本身要具备足够的刚性和整体 承载力,才能实现局部的“直冲”破坏;局部的“直冲”承载力将会受到周边结构部位 的约束,其“直冲”能力将会有较大提高,这里可能会涉及双向或三向的强度问题。 4对钢筋混凝土板进行“直冲”的试验研究,据我的估计是极少的,在六十余载从事钢筋 混凝土研究中,甚少见到这方面的论文可供参照。我个人曾在下放到预制构件厂工作时,模拟杯口基础底板冲切试验,但发现破坏均呈“冲切”的喇叭口状,如下列图示;对于 素混凝土板进行“直冲”试验,按我的想象,可按下列图示来做: (a)素混凝土“冲切”试验(b)素混凝土“直冲”试验 素混凝土板试验 从上述两种破坏图示意中可知,两种试验的承载力值必定是: 实际冲切锥呈喇叭状破坏面上主要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来抵抗破坏面上的主拉应力(概念 表述,并不准确);而在“直冲”试验中,“直冲柱体”受到周边混凝土块体的约束, 沿破坏面上的压剪强度会有较大提高。 因此,不能简单地看到柱头顶穿楼板呈“直冲柱体”状的破坏面,就认为是“直冲”破坏。 二“直剪”破坏

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水破坏机理与解决措施

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水破坏机理与解决措施探讨 [摘要] 本文从沥青混凝土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出发,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机理做出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 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重点,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水破坏措施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rtes from concrete’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sign metho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analyzes water damage’s mechanism of the bitumious concrete pavement, then proposes further the prevention key points of bitumious concrete pavement’s water damage. it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tion. [key words]highwaybitumious concrete pavementwater damagemeasures 1 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 1.1造成水破坏的因素 沥青路面产生破坏的外因主要有交通量、交通组成、降雨量以及不尽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进十年来,重载车辆特别是大幅度超载车辆日益显著增加,其后轴载从额定的100kn增加到180kn以上;轮胎冲气压力从额定的0.7mpa增加到0.9mpa以上。其作用的直接结果是路面裂缝的产生和扩展,路面开裂破损后,雨水下渗,产生冻涨、翻浆等水破坏,如果不及时养护维修,其破损面积会逐年增大。沥青路面产生水破坏的内因可以归纳为排水设施不完善、沥青混和

浅析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浅析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摘要】兰溪市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该规律性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有关,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影响因素 1 前言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行政区划属金华市管辖,总面积约1312.52km2。截至2013年末,兰溪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8处,其类型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其中滑坡45处、崩塌35处、泥石流18处,按规模划分中型1处、小型97处。 近年来,兰溪市虽然通过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等防治手段,消除了不少地质灾害隐患,但全市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3处,其中滑坡25处、崩塌22处、泥石流16处,按险情等级划分,特大级1处、重大级2处、较大级23处、一般级37处,总计威胁人口3266人,威胁财产5066.26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兰溪市目前已发生的现状地质灾害共有71处(滑坡40处,崩塌28处,泥石流3处)。通过对现状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2 形成条件 兰溪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三个方面。 2.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兰溪市黄店镇北部、大溪流域及梅溪支流的源头一带多为低山-丘陵地貌,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从地质灾害点各地貌类型分布的统计结果看(图1),剥蚀低丘区最为发育,共有现状地质灾害点40处,占总数的56.3%。该区为中等坡度的地形,坡角一般小于30°,以剥蚀、堆积作用为主,多缓坡坳沟,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层发育,剥蚀低丘区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建房和交通建设等的切坡极易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图1 地质灾害与地貌关系直方图 其次为丘陵区,共有地质灾害27处,占总数38.0%。该区地形一般为中-陡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原因及机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病害原因及机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路面使用性能逐渐下降,以至于产生各种各种类型的破损现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形式及分类方法很多,本报告综合考虑路面病害的成因、表观形态、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等,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为裂缝类、接缝类、变形类和表面破损等4大类,14种类型,见表1。 一、裂缝类破坏 (1)贯穿裂缝 贯穿裂缝是指贯穿板全厚的裂缝,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交叉裂缝等。路面板产生贯穿裂缝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①温缩裂缝 温度梯度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非荷载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混凝土板在昼夜温差周期性变化中,路面板混凝土随温度变化而出现体积变化,路面板热胀冷缩,同时,因板顶面与底面之间的温度梯度作用而出现翘曲变形,且受面板与基层之间的摩阻作用限制,板内会产生弯拉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弯拉强度后,路面板会被拉裂。对于路面板混凝土强度尚未完全形成的初期,温度骤变更容易引起这种裂缝。 ②干缩裂缝 水泥混凝土具有湿胀干缩的变形特性。混凝土在水中硬化时,将会产生微量的体积膨胀,而在空气中硬化时,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其凝胶体发生收缩,这就是干缩。当自由干收缩受到限制时,路面板内部就会产生收缩裂缝,从而引起干缩裂缝的产生。 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干缩裂缝的重要原因。混凝土收缩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直至相对湿度为100%时表现为湿胀。空气相对湿度越低,对混凝土

收缩的影响越大。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期收缩裂缝中,湿度变化引起的干缩裂缝占有一定比例。 ③基层状况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基层采用的主要类型为水泥碎(砂)石稳定基层,在温度应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浇筑后的路面基层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产生裂缝,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将会反射到面层,使面板产生断裂或裂缝等病害。 ④材料品质的影响 水泥安定性不良将使路面板产生裂缝;水及砂石中有害杂质含量高,则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较大,路面板产生破坏;此外,砂石中的活性材料能够与水泥中的碱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破坏混凝土结构。 ⑤施工质量的影响 路基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非常重要原因,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路基压实度及密实度控制,路面结构浇筑工艺及时间控制,都会影响路面病害的产生。 为了防止和减小路面板内的温缩和干缩裂缝,需要对路面板进行切缝分块,一般施工中切缝时间难以控制。理论来说,切缝的最佳时间是水泥水化的初始阶段,但由于此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过低,切缝无法进行,随着水化过程的前进,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大,而同时温度的降低也降引起板内温度应力增大,就可能导致板块的横向断裂。 (2)断板和破碎板 纵、横、斜等各种裂缝的发展,会造成一个整的路面板块破裂为两块或两块以上,即为断板,断板发展严重时,将形成路面板的破碎。故而引起路面板贯穿裂缝的各种单一因素或综合因素,都可能是造成路面板块断裂和破碎的原因。 此外,我国大部分公路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车辆超载现象,所以路面断板的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车辆严重超载而造成的板内应力突然集中。 二、接缝类破损 接缝处是混凝土板块中应力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故而也是最容易引起破坏的部位。接缝处破坏主要包括:错台、唧泥、脱空、拱起、接缝剥落及接缝材料损

露天矿山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露天矿山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摘要: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崩塌地质灾害是极为普遍的类型之一,尤其是现 阶段,许多露天矿山未按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台阶开采,造成高而陡的开采掌子面,存在崩塌隐患。因此,露天矿山的崩塌防治尤为重要。崩塌防治时,首先是要掌 握崩塌出现的原因以及演化规律,从而找到关键点,并充分按照防治目的以及矿 山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切有效的防治崩塌的措施。 关键词:露天矿山;形成机理;防治措施 引言 自新时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入到了一个井喷时期,矿山的数量和规模 都在不断增加,为国家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作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时期,因此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后造成的问题也开 始凸显出来,其中由于部分问题较为严重,甚至对当地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 来了一定的影响,使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由于矿山过度开发导致的问 题有水土流失、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以及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在绿色、节能、环保的时代发展理念下,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并对存在问题 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1常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分析 1.1边坡崩塌、滚石 边坡崩塌是最为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其也被人们称为矿山塌方,它主 要发生在高陡边坡上,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斜坡上的岩石或者泥土就会顺着山 体滑落,进而造成滚石下跌的现象发生,而且这种滑落方式是脱离母体而进行的,滚石跌落到山脚下,就会造成滚石堆积的情况发生,基于滚石堆积的规模大小, 可以将边坡崩塌矿山地质灾害分成四种类型,即小型、中型、大型、巨型边坡崩塌,其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依次升高。造成矿山发生崩塌的因素主要 有地震因素、江河的冲刷、平时的降雨等,当然人类过度的开采作业造成矿山地 质疏松情况,也会促使矿山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急剧升高。 1.2地表裂缝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矿区开采可能会造成的地表裂缝。裂缝宽度从几厘米到 数米甚至上千米,裂缝的可视深度一般为0-3m,裂缝的分布与矿区开采强度相关,开采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裂缝数量越多,通常情况下,采煤塌陷形成的地表裂缝 与工作面回采方向相互垂直,在工作面不同地位的地表裂缝展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采矿区形成地表裂缝之后要及时关注,定期解释裂缝的发育规律。 1.3山体滑坡 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山体滑坡,这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机制主要是山体受到自然力的影响,比如山体上的岩土体因为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而顺着某一软弱山体表面而向下滑动。除此之外,矿山上的岩土体还会因为受到 地震波影响而顺势往下滑动,滑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分散下滑,另一种是整 体下滑。根据山体滑坡的危害程度和其规模大小可以将其分成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中型滑坡以及小型滑坡,这四种山体滑坡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依 次递减,其中巨型山体滑坡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大,而小型山体滑坡对 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小。 2矿山开采中的环境破坏问题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在进行开矿之前需要先将矿区的植被挖走、树木砍

地质灾害实习报告

青岛典型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 0引言 摘要: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引 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对区内地质灾害点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地 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编制出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为该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治理施工方案;青岛市崂山区 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 1 ] ,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质地貌景观的同时,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引起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并陆续产生了一些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2 ] ,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隐患,而且给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增多,特别是2007年8月11日崂山区遭到了50年一遇的暴雨,对区内的地质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王哥庄街道返岭前发生滑坡,其他地点也发现灾害隐患。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新对全区地质灾害隐

患点进行了新一轮详细的调查,进行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编制了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方案①。为崂山区全面科学地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 经调查发现,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3种类型,区内有重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50处,其中崩塌34处,滑坡12处,泥石流4处,各街道办事处不同地段及景区地质灾害及隐患 点情况见表1。 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绝大多数分布在海拔250 m以下,少数灾害 点分布在300 m以上。从地形特点上,多分布在山坡陡峭及河流切割深度强烈的区域,除此之外,一部分由人类工程地质活动造成的灾害及隐患点分布在交通干道两侧[ 3 ] 。崂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及隐患存在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类地质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地壳区域性抬升和较强烈的断裂活动是导致地形陡峭、山势险峻、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山体顶部岩石多呈散体状的内在因素[ 4 ] ;流水切割、风化则是沟谷纵横“V”型谷发育的外部条件;人类工程地质活动和社会经济 活动破坏地质环境则是造成灾害隐患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区内山体或危岩体崩塌占灾害隐患数量比重较大,大多分布在山势陡峭、岩体破碎、坡面巨石堆积的地域,泥石流灾害隐患多为陡峭的“V”型

地质灾害论文(新、选)

题目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住这些地区,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它是又一类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崩塌是陡坡上大块的多裂隙的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现象。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土体(或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实际上是滑坡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本书中一般不再单独说明崩塌的问题、泥石流是山地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爆发的饱含大量水、泥、砂、石块的洪流。本节仅就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进行介绍和讨论,而自然滑坡和泥石流一般不予赘述。 关键词:地震滑坡泥石流防护措施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mountainous, hilly and more rugged plateau accounted for two-thirds of the nation's total. Live in these regions, the earthquak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ollaps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it is another kind of serious secondary disaster of earthquake. Collapse is a steep hill chunks of multiple fractures of rock mass under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urst phenomenon. Landslide is unstable slopes and soil (or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along a slip surface (sliding zone) slide down the phenomenon as a whole. Collapse is actually a special case of the landslide, therefore, generally no longer alone in this book explained the problem of collapse, debris flow is a mountain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roke out

河南省典型地质灾害问题与防治对策

2008.No566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河南几种易发的地质灾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 河南 防治 一、河南地质环境概况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1)地质条件方面,本省处于北东向新华夏系、东西向秦岭纬向体系,南北向及北西向构造体系相互交叉,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地壳变形较为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形成大规模的断裂破碎带;(2)地貌条件方面,河南正处于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过渡的地带,地貌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山区高差悬殊,沟道纵比降大;(3)气候条件方面,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累暖气流交替频繁,气象复杂多变,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一些较大的灾害往往遭暴雨后形成。 二、主要地质灾害的形式和分布 河南省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比较发育,笔者根据灾害多发地带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状况,分为以下四类: 1、山地丘陵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是我省主要山地灾害,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区和豫北太行山区,这些地区地貌类型以中山、中低山为主,山体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及碳酸盐岩组成,受断裂及构造控制。沟谷多呈“V”型,相对高差大。①崩塌是指斜坡岩土体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的现象和过程,是山区与黄土丘陵区较普遍的灾害。它常常阻断交通,堵塞河道,毁坏农田和房屋,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危害。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完整而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滑坡在省内山区和黄土丘陵区时有发生。③泥石流是黄土、粘土、松散岩石碎屑层在水的掺合下的泥浆,由于震动或在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下,沿坡面或槽沟作突然的流动现象。多发生在我省深山区。 2、矿区。我省是矿业大省,矿产开发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其中地面塌陷在煤矿区普通存在,在开采规模较大的煤炭工业基地表现的尤为突出,开采区地表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危害到开采区内的耕地、村镇、道路设施及矿井安全生产,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主要分布在平顶山、焦作、义马、鹤壁、济源、永城等煤田开采区。地表塌陷损害建筑物、公路及水利设施,使大量农田成为积水挂地,而且也对地下水和土地造成污染。 3、黄河及沿岸黄土区。河南省境内黄河长711km,流域面积约3.6×104km2。由于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进入下游,造成下游河床严河南省典型地质灾害问题与防治对策 重淤积。随着河床的淤高,大堤也不得不随之加高,呈现出越加越高、越高越险的恶性循环。黄河下游已成为闻名于世的“地上悬河”。目前滩面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 m,部分河段如封丘曹岗附近滩面高出堤外地面10m。据测算,黄河若在郑州-开封河段决口,洪泛面积可达2.8×104km2,受灾人口945万,京广、京沪、京九、陇海铁路将被迫中断。决口后水沙俱下,河渠淤塞,良田沙化,一次决口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近千亿元。我省黄土高原地区位于豫西山区,涉及郑州、洛阳、三门峡、焦作、济源5个市的25个县(市、区),总面积2.72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2%,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其中,极强度侵蚀面积1284.5km2,强度侵蚀面积4765.31km2。强度以下侵蚀面积17428.14km2。侵蚀类型以沟蚀、面蚀为主。侵蚀模数>5000t/km2?a的多沙区,面积6049.81km2,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地区及伊洛河下游沿岸地区,是入黄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并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树木生产力下降。 4、城市。我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飞速变化,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并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迅速扩展。而城市的发展必然带来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处于地下水超采状态,长期的超采形成数个较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三、防治建议 我省地质灾害频发,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已成为一件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分析全省地质灾害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如下建议:⑴完成310国道(洛阳—三门峡段)和陇海线洛阳以西地段、京九线大别山段、焦枝线宝丰—南阳段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要进行如灵宝、卢氏、桐柏、林州市等典型市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前期勘查,提出治理方案,分期治理。⑵在大型矿山,重点是煤矿采矿区进行环境治理及技术改造,避免矿山生产对环境造成破坏。⑶在黄土丘陵、黄土塬(台)区及黄河沿岸大力加强绿化和水土保持。⑷对于持续、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从而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枯竭及取水成本高的城市,应采取控制开采、分层开采,开辟新水源地等措施,解决城市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⑸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群测群防体制。⑹完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各级防灾机构,增大灾害研究和防治经费投入。 参考文献: 1.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吕志涛,黄光寿,韩书记等.河南省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4) 3.潘懋,李铁锋.环境地质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张逸阳

地灾地质环境条件详述

4.2地质环境条件 4.2.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形成条件之一,相对高差、地形坡度、斜坡结构与形态等特征,是控制或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丘陵地貌具备了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高差和坡度特征,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控制了绵阳市涪城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境内地质灾害全部在丘陵地貌分布,而地形低平的河谷平坝区无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由于区内斜坡均为平缓层状斜坡,滑坡主要分布于斜坡低凹处第四系松散土体分布地带,崩塌主要分布于坡度较陡处以及由于风化形成凹腔发育地带。 4.2.2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下地层岩性的分布密切相关,岩性特征对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影响很大。绵阳市涪城区内发育的滑坡集中分布在残坡积、崩坡积碎块石土较为发育的斜坡地带,崩塌(危岩)主要分布在砂、泥岩互层岩组成的高陡斜坡以及风化形成的凹腔发育地带。 4.2.3地质构造与地震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或控制因素主要是成岩节理、层面和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及其组合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滑坡发育影响大的是顺向坡、且岩层倾角小于坡角的情况,尤其是人工切坡较陡,使软弱结构面在坡面上临空,易导致滑坡发育;在残坡积、崩积土层发育地带,土层与下伏的基岩接触面为软弱结构面,往往构成潜在滑移控制面,斜坡地形坡度较陡或临空条件较好时,易发生滑坡。岩层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其组合,易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或碎裂状,降低岩体的力学强度,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随着应力重分布和卸荷等作用,陡倾的节理裂隙往往演化为拉裂缝,导致了崩塌(危岩)的发生。 4.2.4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特征 以岩土体建造为基础,结合岩体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将区内出露的岩土土体划分为非层状结构角砾质土、层状结构粘性土、砂砾卵石土、半坚硬—坚硬砂泥岩互层岩组三种类型(表6)。 表6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