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专题研究报告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专题研究报告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专题研究报告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专题研究报告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xx州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专题研究报告

“十一五”期间,xx州认真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不断创新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的政策机制进一步优化,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人才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xx州人才流动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用人模式和思维习惯还仍然存在,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不够,特别是人才流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尚未消除,人才的动态管理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和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又制约了人才的引进和合理流动。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的要求,我们要在更好实施人才强州战略过程中,进一步创新人才流动机制,革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一、我州人才流动现状评价

(一)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与相对不足并存。截止2008年底,xx州“三支队伍”人才总量为人,其中党政人才人、专业技术人才人、经营管理人才人,与“十五”末相比,“三

支队伍”人才总量增加人,年均增幅为%,其中:党政人才增加人,专业技术人才增加人,年均增幅为%,经营管理人才增加人,年均增幅为%。虽然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但占人口总量的比例仍然过低,仅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州内急需的生物制药、农业、矿冶、化工、现代管理、国际外贸、教育、医疗卫生等等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而且,现有的人才高、中、初级的结构也不合理,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匮乏。

(二)人才资源配置逐步改善与分布不合理并存。近年来,随着我州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到中小企业就业政策的出台,各类企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农村基层和非公企业人才匮乏的状况逐步改善。但从总体上看,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仍然存在。一是在行业结构上,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够合理,教育、卫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占总量的%,而一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行业,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二是在区域分布上,人才大多集中在州县两级,县以下基层人才缺乏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三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人才大多集中在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非公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足。

(三)人才流动渠道不畅,人才积压与闲置现象并存。由于xx州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创业的

空间和舞台相对狭小,许多中专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分流人才和社会闲散人才就业困难;同时,由于人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不完善,人才流动中的城乡、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仍然得不到根本消除,使市场的两个主体即用人单位和人才不能真正到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xx州人才总量既相对不足,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积压和闲置现象。

(四)激励机制、保障体系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虽然多年来各级政府和企业一直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进人才,但效果并不理想,且人才引进后稳定率偏低。引进的人才一旦熟悉了环境以后,由于对政府或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满意,或是受利益驱动,或是为了自身发展,或是寻求舒适、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一有机会便远走高飞。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和非公企业,人才流失更为严重,高层次人才总体上入不敷出。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州共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100余名,通过人事调动调入专业技术人才22名(中职4名,初职18名),流出州外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41名,其中高职13名,中职13名。

(五)人才市场功能不全,社会化服务不完善。一是人才市场建设滞后,人员配备不足。州、县两级人才服务机构丘北县外,其他各县几乎没有专门的办公场地,州人才市场目前也是“有市无场”。在人员配备上,全州各级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共有27人,其中:专职14人,兼职13人。由于硬件建设滞后,

导致常规性的人才交流会难以开展,每年只能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报名之机举行一次人才交流会。二是人才市场定位不明,职责不清,运行机制不健全,人才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既没有压力又缺乏动力,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三是市场功能不完善,信息化、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手段粗放、服务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与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市场运作效率差,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新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以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为基础,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突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为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才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资源配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科学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以保证人才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调

整相协调,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同步,实现人才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增长良性互动。

——坚持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服务功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资源配置和调控体系。

——坚持鼓励和支持人才依法合理流动的原则。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人才流动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才的分布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都应当鼓励和支持。

(三)总体目标。

——构建社会化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强化人才资源投资开发意识,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基础、以个人和企业投资为主体,各有重点、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投资体系,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化。坚持“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着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实现教育培训的开放化。打破体制、部门、地域的壁垒,拆除身份、户籍、档案的藩篱,实行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和契约管理,实现人才流动的自主化。建立社会化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激励分配制度,实现人才选拔使用的竞争化。

——构建产业化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加快州内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扶持发展民营人才中介机构。夯实市场基础,健全市场系统,提升市场功能,改革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构建产业化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

——构建法治化的人才资源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人才的选拔录用、绩效评价、人才培养、人才收益保护、人才流动和人才安全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为人才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切实转变职能,从人才配置主体转变为人才市场规则的制订者及其运行过程中的监督者、服务者、仲裁者和维护者,从直接具体管理转变为加强人才预测、规划和制定宏观政策,构建法治化的人才资源调控体系。

三、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

(一)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构建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长期以来,我州的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存在着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状况。一方面,影响了人才市场之间的公平竞争,遏制了民营人才市场的孕育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更不利于其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改变服务的手段和服务的方式。当务之急,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对人才服务

体系中的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实施分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基础配置均等、监管机制健全、服务运行高效、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的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一是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把人事行政部门仍在管理的行政服务性、技术性、操作性、事务性业务转由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承办,强化公共人事人才服务的功能。二是整合公共人事人才服务资源。结合即将实施的政府大部制机构改革,可以考虑将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共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整合后,组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受政府委托为社会提供公共性人力资源服务,建立遍布城乡、覆盖全州的州─县─乡(镇)─村(社区)四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政策信息,人事档案管理,公共户籍挂靠及管理,人才引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职(执)业资格考试和注册登记,人力资源业绩档案管理,流动人员出国(境)政审,工龄核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相关手续,单位人事托管,流动人员党、团、工会关系管理,代办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社区服务及农村劳动力开发、转移、输出等。三是推进服务资源的全面共享。完善公共人才资源服务系统,加强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建立统一的受理条件、工作流程、服务制度和信息管理的服务平台。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公众网络服务系统,积极推行网上在线服务,实行网上办理各项审批事项,为人才、基层单位、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互动的人事人才网上在线服务。积极为非

公经济组织提供公共人事人才服务,针对非公企业的需要,有目标地提供、开发各类人才服务项目,实现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与社会需求发展同步。四是要加大公共人事人才服务设施的投入。诸如公共人事服务场所建设的投入、现代化服务设备的投入、以政府名义从国内外引进人才智力的投入及促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投入等。

(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规范有序的人才流动市场配置机制。我州的人才市场建设由于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发展较为缓慢,州县人才市场虽然都挂了牌子,业务有所开展(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但多数都没有办公场地,存在着主体不到位、竞争不充分、市场规模小、服务项目少、效率差等问题,还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严重影响了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作用的发挥。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才市场管理体制和营运机制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一是整合xx州人才市场、xx州劳动力市场,更名为xx州人力资源市场,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待以后条件成熟时改制为企业。在巩固扩张现已开展的人事代理、人才(劳务)派遣、人才交流会、委托招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业务的同时,积极深化和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比如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猎头服务、就业指导、创业辅导等,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坚持统筹规划、结构优化的原则,以现有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为依托,构建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工作所、

村(社区)工作站,实现不同层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全方位覆盖的人力资源四级服务平台,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由城乡二元化向一体化转变。三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以“州级人才信息网”为中枢,内联八县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大中专学校,外联周边省、市及发达地区人才市场的信息网络,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由集市型向信息网络型转变,保证其快捷、高效运转。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职业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多元所有制人力资源中介组织建设。一方面强化市场培育的力度。按照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格局;另一方面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运营体系。改善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政府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与民营中介组织间平等竞争,培育壮大一批社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五是要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指导。建立政府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方面有机组成的人才市场监管体系,维护人力资源市场良好秩序;适时组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协会,实施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规范市场准入;建立人才中介信用资质评价体系,优化市场运作环境。

(三)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流动机制。人才柔性流动,是指按照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国籍、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形成与人才资源开发配置市场化、社会化趋势相适应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方式。不转移原人事关系或不改变原户籍、国籍,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经营、合作开发、技术咨询、项目论证、成果转让、承接课题等形式来我州工作、服务或创业的外来人才以及在本州其他县或单位从事兼职服务的州内人才,为我州柔性流动人才。

根据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重点引导各类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通过柔性流动方式,向农业、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产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行业,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学科,三七、矿冶、化工、建材、制药、生物资源种植加工等重点开发项目领域集聚。

针对我州人才总量偏少,特别是高层次、项目领军型人才短期内难以培养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大力引进各方面紧缺人才。一是建立人才柔性流动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由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做好柔性流动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制定出台鼓励“柔性引才”的优惠政策和人才柔性流动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促使人才有序流动,保障“柔性引才”工作健康发展。二是建立人才柔性流动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利用现代网络先进技术,建立人才信息库,将企业所需的信息以及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人员的简历、研究成果等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