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习期间常见的法律法规问题.

实习期间常见的法律法规问题.

实习期间常见的法律法规问题.
实习期间常见的法律法规问题.

第三章实习期间常见的法律法规问题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将履行实习医师(护士)的职责,开始与病人及其亲属打交道,将面对各类病人,也将面临各种医疗问题,依法行医是目前的大趋势。随着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我国现阶段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不尽如人意,医护执业环境较差。未来的医务人员必须从实习生开始养成良好的依法行医观念和医疗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从医生涯中顺利执业并拓展自己的事业。这就要求医学生在进入实习之前对我国的现行医疗法律法规有所熟悉和了解。本章节将对我国现行常用的医疗法律法规和可能涉及的其他法律法规作一概略性的介绍,同时讲解简要介绍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尽量避免陷入医患纠纷。

第一节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及实习必备的生法律法规知识

一、我国卫生法律法规概况

1、我国公共卫生立法的基本现状

卫生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方略。1989年2月21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可以说是公共卫生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公共卫生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3年5月13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法律空白,使我国的公共卫生法制化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公共卫生法制化建设方而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并走向成熟。近20年来,我国卫生领域中颁布或修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这对于依法管理卫生事业,规范卫生秩序,遏止违法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尽管如此,但目前我国的卫生法制建设与现实社会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法律施行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却不容忽视。卫生法律法规人不健全,例如上缺乏“基本卫生法”,

除国家的法律法规外,各个省市县级政府还办不了相应的卫生法规,各个医疗机构还根据法规制定了自己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实习生必须要遵守的。

2、实习必备的生法律法规知识

进入新世纪,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卫生系统人员的法律素质,真正做到依法依法行医、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实习生,我们必须了解的法律法规有:

卫生法规:

1.国家执业医师法

2.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

3.护士管理办法及护士条例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5.病历书写规范

6.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7.处方管理办法

8.传染病防治法

9.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10.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1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13.药品管理法

14.食品卫生法

15.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非卫生法规:

1.《民法通则》的相关部分

2.“交通事故处理条例及赔偿办法”

3.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二、实习期间常见的医学法律法规问题及其处理

1、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制度

自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实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来,我国就有了处理医疗事故的专门法规,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更是目前处理医疗事故的专项法律制度。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有《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执业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护士管理办法》和《护士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还有即将出版齐备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2、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

医患纠纷是指患者及其亲属与医疗机构及其医护和其他服务人员之间在整个诊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争执。除医疗纠纷涉及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以外,还可能涉及到其他民事权益,包括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处分权等。

医疗纠纷是指病人经过门诊或住院诊断治疗及护理后,医患双方对诊断治疗护理过程、诊断治疗结果的认识和看法不一致,并产生明显的分歧和争执,患方以围绕生命权和健康权为中心。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已换纠纷不断增多。在解决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方面,目前在各个医疗机构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1)直接协商: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的解决问题办法。

(2)行政调解:通过行政机关调解,达成一致的解决问题办法。

(3)医疗诉讼:通过医疗诉讼,由法庭裁决。

3、防范医疗风险,避免医患纠纷

3.1医疗风险概述

风险指人类无法把握与不能确定的事故发生从而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它具有客观性、永恒性和危害性。医疗风险指医疗行为过程中人们(医患双方)所面对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医疗纠纷。其中医疗纠纷占半数以上(54%)。

医疗风险按照风险的承担人不同可分为就医风险和行医风险两类。病人就医要承担就医风险,例如:外科手术创伤、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疗并发症等;医护人员行医就要承担行医风险也可以称之为职业风险或执业风险,例如:医源性感染、医患纠纷、医疗中自身损伤等。

医疗风险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风险复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

医疗风险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客观原因、社会原因、患方原因和医方原因。防范医疗风险,避免医患纠纷,是每个医务人员在执业实践中始终不可回避的任务之一。

3.2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

下面仅针对多见的、有共同性的原因,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提出一些措施,进行分析讨论。

一、转变思想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一)、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就医过程中的权利:满足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尊重病人的选择,帮助病员了解和遵守就医中的义务。

(二)、鼓励病人和家属参与诊断治疗抉择

“让病人和家属了解可能的一切!”“让病人和家属参与医疗决策”和“把看病改为看病人”。例如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是否选择手术,可能医生只有一个选择,家属却可能有数个选择。任何违背病人和病人家属意愿的决定,都往往是医疗纠纷的祸根。

(三)、完善各种签字手续:重大检查、创伤性检查、手术前,详尽讲明告知风险和预后,求得病人及家属谅解、同意并签字。

为帮助病人了解真实病情,选择手术方案,对新开展手术、疑难复杂手术可实行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将整个手术讨论过程公开化、透明化。讨论中,主管医生要将病情、拟订的手术方案、可能发生的意外及预防、应急措施作全面客观介绍,再请其他医护人员提出各自不同看法,同时当场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问,最后汇总分析、确定最佳方案供病人选择。

七、让患方明白就医后接受医疗的风险和责任

让患方明白就医后接受医疗的风险和责任,严格说来属于告知的范畴,为了让患者明白就医后接受诊断医疗的风险和责任,在此单独讲述,以示其重要性。

1、诊断治疗中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创伤痛苦、创伤并发症、生命危险、医疗费用等。

2、接受治疗后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远期并发症、不能根治、功能障碍等。

3、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告知病人并完善病历。切记只说不记、只做不记录或事后再补;事后修改病历,实属伪造,必将败诉。

八、重点病人,重点防范

容易引发纠纷的人群:

1、病人或家属特别挑剔的;

2、病人或家属懂医的、懂法的。患者家属中有从医人员者。由于医务人员熟悉医疗行业之中的瑕疵,如某项医疗活动影响医疗效果,很容易引起纠纷。

3、病人或家属经济条件不好的;经济拮据,无亲人照看,语言交流困难者。

极少数病人及其家属心理错位。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患、保三者经济关系的进一步确立,广大患者费用意识增强,以用药不合理、治疗抢救不及时、技术水平低、医疗设备功能不到位等某个细节纠缠不休,终极目的是要获得经济利益,未达愿望声称告状,甚至要诉诸于法律。

4、病情复杂的诊断不明的、治疗后病情反复的、病情危重的。患多种疾病,与多科室有关的病人。有潜在生命危险的人。

5、本院职工的熟人。为了省钱,擅自减化医疗程序,减少检查项目。因是熟人,手术前医生不做详细的交代,更有甚者不签协议书,以致漏诊、误诊,留下纠纷的隐患。

九、加强医务人员团结协作,统一解释口径

医务人员间之的团结协作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1、医护人员间之的团结协作。

2、医药技之间的团结协作。

3、护技之间的团结协作。

4、医护人员与后勤人员的团结协作。

5、对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效果的解释,统一口径。全院医务人员对每一个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效果的解释,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在患者面前评判兄弟科室工作,不对兄弟科室工作品头论足。避免在患者家属面前,不负责任地议论医疗过程,从而引起患者及其家属一些莫名的猜疑,引发医患病纠纷。

十、明白医生的权利,牢记医生的义务,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

(一)医生的权利与义务

1、医生的权利

法律误区:将病人在知识上的弱势混同于法律上的弱者。由于社会上错误认为患者是弱势群体,医生是强势群体,所以医生的权

利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使医生成为真正的孤立无援的弱势群体。

(1)非经医学技术鉴定并结论为医疗事故的,不受法律追究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权利

法律依据:《条例》49条2款的规定。但《执业医师法》21条所规定的七项权利中无此内容,应明确写进执业医师法。

(2)豁免权(刑事豁免及民事部分豁免)

依据:公益豁免、职业的特殊性——高风险,目前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刑法制定有“医疗事故罪”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制定有医疗事故罪的国家。

误区:刑法万能法律万能

(3)检查权

(4)独立处置权(处方权),不受患者意志约束,医生可拒绝患者点药等

(5)紧急处置权

(6)强制治疗权

(7)误诊权(允许误诊权)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21条:医疗保健人员发现……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允许疑似诊断,即允许误诊也。

误诊的原因客观(医学的局限性,个体差异)

主观(思维方式,技术水平)

所有的腹部手术均称“剖腹探查”,尸检与临床诊断符合率60~70%,因误诊而起诉医生,这是十分荒唐的,是对医学与法律的无知表现。

(8)有条件的隐瞒病情权(11条)

(9)拒绝治疗权

以下情形医生可拒绝治疗:a、病人不配合治疗时;b、医生人身权利遭受威胁或不法侵害时;c、医生的人格尊严遭受侮辱时;d、病人及其家属违反院纪院规,又不听劝阻时;e、病人欠费或拒付费用时;f、当医生成为该病人的被告时。

(10)劳动权

(11)休息权(全国人均寿命71.4岁,医务人员人均寿命68.3岁)

(12)获取报酬权(欠费问题严重)

(13)继续学习与培训权

(14)科学试验与研究权

(15)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权(病人有权复印病案,值得商榷)

(16)职称晋升权

(17)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18)自卫权

(19)申请复议权

(20)申诉权(有地方规定只要有病人投诉的就下岗,严重侵犯了医务人员的申诉权。)

(21)起诉权

(22)参加诉讼权(医生是医疗事故的主体,却常常被剥夺出庭诉讼权)

(23)有因冤假错案获得国家赔偿权(四川中江县流产案医师李蓉因提起国家赔偿而被判刑2年,怵目惊心!)(24)有参加学术团体,加入医师协会的权利

(25)宪法赋予的其他权利,如集会游行权(必须依法行使)

(26)依法参加医疗机构的民主管理等

2、医务人员的义务(执业医师法22条)

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最低要求)主要有:

(1)有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含宪法、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的义务;

(2)有履行医师职责,不违反禁止性医疗操作规范的义务;

(3)对急危患者有不得拒绝抢救的义务;

(4)不得违规使用麻醉药品、剧毒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的义务;

(5)遇有自然灾害、疫情流行、重大突发性事件时,有服从政府调遣的义务;

(6)有尊重患者人格,保守患者隐私的义务;

(7)有不得出具虚假医疗证明的义务;

(8)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有依法向有关部门报告的义务;

(9)发现涉嫌刑事伤害或非正常死亡,有向有关部门及时报告的义务(中国特有《医师法》29条2款);

(10)因病情需要必须对病人行重大伤害或重大危险性的治疗措施或试验性治疗时,有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义务;

(11)有向患者及其家属如实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义务(条例11条);

(12)有不用虚假宣传或广告招揽病人的义务。

医务人员的道德义务(最高要求):

(1)在履行医师职责时,对病人一切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充分注意的义务;

(2)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上有需要用医学知识为其提供救助的病患时,医务人员均应向其伸出援助之手;

(3)对病人应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老幼、是否有生理缺陷、阶级出身、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如何,有平等地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的义务;

(4)只要病人一息尚存,有不放弃救治的义务(患者及其家属主动放弃的除外);

(5)在告知患者的病情及风险时,有应该注意避免对其产生不良后果的义务;

(6)有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义务;

(7)有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一般情况下(如无特殊情况),当病人的权利同医生的权利相冲突时,病人的权利应让位于医生的权利。

这是由医生的主导地位、病人的配合地位所决定的。这一规则对病人是有利的。

误区:我国法制教育与宣传中往往是强调惩戒的一面、守法的一面,而忽视了维权的一面。其实,维权是法律的主要功能,是第一属性。惩戒(守法)是其次的,是法律的第二属性。

(二)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医患纠纷。

1、增强法制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医务人员的医疗责任风险日益增高,法制社会讲究的是"循证医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验医学",而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医学专业知识较强而法律法规知识相对不足的缺陷,因此,医院应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全院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学习,举行有关医患纠纷的专题讲座,用典型事例教育职工,提高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遵法、守法,自觉用法律规范医疗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合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把依德行医和依法行医有机结合起来。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深刻认识发生医患纠纷的根源。有的医务人员缺乏良好的医德,在谋求私利的驱动下,收取红包、接收礼品、开搭车药和搭车检查,让病人抓住把柄,给医疗纠纷埋下导火索。为了适应社会形势和医疗环境变化,医务人员必须树立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廉洁自律,消除隐患,更新观念,以病人为中心,时刻考虑避免医患纠纷,降低医疗风险。

3、不断强化医患纠纷的防范意识,积极有效预防医患纠纷。为此,在充分认识医患纠纷危害的同时,必须提高医院全员防范医患纠纷的自觉性。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在为伤病员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从我做起,从科室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每一件工作做起,包括言谈举止、服务态度、诊疗技术操作、科室及医院管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等;努力做到接待病人热心,诊治病人细心,解释病情耐心,切实做到服务态度到位,诊疗工作到位,真正做到无可挑剔,病人和家属放心满意,就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4、加强对医患纠纷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对发生医患纠纷的科室和个人要有严格的处罚办法,对当事人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并与职称晋升及奖金挂钩,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对于有经济赔偿的纠纷,当事人及科室还应根据情况承担不同程度的金额。这样从行政上、经济上都给予一定的处罚,让医院职工从思想上充分引起重视,增强医患纠纷的防范意识。

5、加强对医院的正面宣传。新闻媒介应坚持对医院进行正面宣传,避免不适宜的宣传报道。多宣传国家的卫生法规,多宣传卫生战线的先进人物,以逐步形成全民尊医的风尚。要维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新闻媒介“推波助澜”,激化医患矛盾。

十一、医疗风险的管理

1、定期分析,抓住薄弱环节。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3、加强急诊科室建设,开辟绿色生命通道。

4、落实规章制度,进行风险管理教育,确保医疗安全。

5、建立制约机制,接受各方监督。

6、对病人提出的医疗争议,要耐心进行说服。

7、加强对医院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及培训,加强对临床工作的监察和指引。

8、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医院形象。

十二、医疗风险的分担和转移

(一)、医疗风险应该由医患双方共同分担。

医疗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那么究竟由谁来承担这种风险,或者谁应该承担这种风险。医疗工作要求医患共同承担医疗风险[2]。医疗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医疗行业是特殊的商品消费性服务行业,这种特殊表现在与任何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