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极地地区2

极地地区2

极地地区2
极地地区2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附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青岛)读图“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航线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优势是() A. 沿线经过的国家更多 B. 一年中通行时间更长 C. 缩短了距离,节省了能源 D. 沿途看到的景观更丰富 (2)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传统路线,一次经过的重要海上通道①②③④是() A. 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 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 C. 朝鲜海峡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D. 朝鲜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北极东北航道,和北极西北航道统称为北极航道。从海上运输效率的角度,北极航道较传统航线可减少12至15天航程,所以航海界也把北极航道称为“黄金水道”。北极航道一旦开通,世界海上运输格局将发生较大改变。中国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距离将大大拉近。北极航线的开通,将最大限度地缩短航程,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经营效益。(2)读图可知,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传统路线,一次经过的重要海上通道:①是台湾海峡,②是马六甲海峡,③是苏伊士运河,④是直布罗陀海峡,故A正确。 【点评】北极航线和主要海峡。

2.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目前中国在南极的考察站有: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和在建的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作用是() A. 防寒保暖 B. 防积雪融水进入 C. 防强紫外线辐射 D. 防大风积雪掩理 (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主要目的是() A. 开发南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 B. 作为游客旅游观光的休息区域 C. 体验南极地区酷寒的气候特点 D. 利用独特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答案】(1)D (2)D 【解析】【分析】(1)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读图可得,泰山站的建筑特点是建筑架空离地,其作用是防大风大雪掩埋。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有着独特的环境,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因此,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独特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保护南极即是保护地球环境,即是保护人类自己,我们都应当从我做起,低碳生活,爱护环境,南极也只能用来和平目的考察,而非具有军事目的开发或者一系列不利于南极保护的行为. 3.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8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二课时

第十章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价值与道德观 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2.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 1.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2.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科学考察的宝地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 (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 (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 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 观察回答:投影展示课本图“南极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印度洋沿岸)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

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

件等。 【教学过程】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

地理课堂记录

地理课堂记录

————————————————————————————————作者:————————————————————————————————日期: ?

地理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任职学校淄博五中任教学科地理任教年段初一姓名聂隽 观察视 角 一、教什么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描述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 围。2.能通过小组活动,运用多种资料对比南极和北 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目标简单明了,紧扣本堂课主题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本堂课的基本思路从极地地区的景观和现象入手,结合学过的描述位置的方法,尝试描述两地区的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学生独立看图,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师生点评补充。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通过学习极地地区的高纬度位置,引出寒冷、干燥、大风的自然特征差异等,并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与生

活常识的联系。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中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特点,也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简单结论由学生总结,而原理部分则通过解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精讲。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本堂课选取了泰坦尼特号、南极大陆的气候资料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印象深刻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升,并通过习题来加以巩固,使学生学以致用 补充视点:南极北极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是学生难以理 解的内容,要运用丰富的资料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改进建议: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动脑,突出地理 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 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

2020年中考地理必考-极地地区(学生版)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一、南极地区 1.自然环境 (1)位置:在南极圈以内 ,临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范围: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3)地形:以高原为主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有“冰雪高原”之称。 (4)气候 ①特征:严寒(酷寒)、干燥、烈风(大风)。 ②形成原因
a.纬度高 ,接受太阳辐射少;冰层反射强烈;西风漂流和中纬西风带阻碍了南极地区与 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地势高 ,所以气温低。
b.酷寒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 ,常年在高压控制下 ,降水稀少。 c.南极大陆上气温低 ,极地冷高压气压高 ,与位于海洋上的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气压差
高频必考·备战中考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异突出 ,所以南极地区风力极大。 (5)自然资源:固体淡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 源有企鹅、鲸等。 2.科考宝地:原始自然环境 ,科研价值高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 昆仑站和泰山站。每年 11 月到次年 3 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二、北极地区 1.自然环境 (1)位置:北极圈以北广大区域。 (2)范围:北冰洋的大 部分 ,以及沿岸的北美洲、欧洲、亚洲的陆地和岛屿(如格陵兰岛)。 (3)气候:严寒、干燥、没有南极冷 (4)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等;生物资源有北极熊、海豹、海狮等。 (4)科考宝地: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是黄河站。每年 6 月到 8 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 ,由于乱捕滥杀 ,南极地区的鲸陷入危机之中。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狮、
海象等动物 ,也遭到人们的滥杀。 2.和平利用 ,保护环境
为了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 ,和平利用南极 ,1959 年 12 月 ,澳大利亚、阿根廷等 12 个 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高频必考·备战中考
速记口诀 极地地区 位置最南南极洲 ,三洲三洋绕四周; 冰雪高原冷大陆 ,四周冰山大水库; 北极圈内北冰洋 ,三洲环绕分清楚; 企鹅磷虾北极熊 ,独特生物极地驻; 酷寒干燥烈风吼 ,有煤有铁有石油; 两极考察显身手 ,长中昆泰和黄河; 保护极地不容缓 ,和平利用订条约; 世界各地已游遍 ,问问自己成就否?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 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 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 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 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 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找出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指出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陈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课前准备:自主预习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结合练习册知识结构题,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2图10.1“南极地区”和P93图10.2“北极地区”

极地地区 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哈100中学 侯超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3>、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 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够比较说明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附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莱芜)中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2010年11月从深圳盐田港启航,踏上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回答下题。 (1)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 严寒 B. 烈风 C. 暴雨 D. 冰山崩落 (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A. 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鱼 B. 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 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 D. 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降水稀少,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暴雨。故选:C(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选项ABC的做法是不妥当的,都不符合题意,选项D的行为是可取的。故选:D 【点评】(1)两极地区地处极圈以内,纬度位置高,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温低,降水不易蒸发,长年积累,极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盖,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2)。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

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加强记忆,同时更要清楚保护南极洲的资源和环境是全世界都要重视的焦点。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月食现象证明了()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表面地貌 (2)该季节() A.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 B.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 C.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 D.撒哈拉沙漠的森林正一片葱绿茂盛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故选C。(2)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地中海沿岸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冬季温和湿润,所以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是错误的;印度也位于北半球,印度此时也是冬季,冬季干旱,故此时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是错误的;撒哈拉沙漠没有森林,故选A。 【点评】(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

10.1极地地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6)(2)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南、北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南、北极圈以内,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两个地区。这样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学生议论)大家说得很对,因为那里是: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 (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 (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 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 观察回答:投影展示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印度洋沿岸) (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 读图指导: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辨认方向:顺东逆西,内南外北。即长城站所在的经线在中山站所在经线的逆时针方向(选择两地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方;长城站所在的纬线在中山站的外侧,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北方;因此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 教师板书:1.长城站和中山站 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人们最初去极地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3)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 (4)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观察课文1~4自然段、课本P105图10.6“南极科学考察示意图”、P106图10.8“北极地区海洋取样”和图10.9“在北极地区采取冰雪样”,以及课本P107活动2中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的形象比喻。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说明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 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列表如下: 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说出两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能力目标: 1 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 引入:(略) 新课 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 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 读北极图: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读南极图: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10.1极地地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

课题: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我的目标:1、了解南北极是一个科学考察的宝地 2、知道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的意义 3、通过书中实例,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重点学: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的难点: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这样学: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 精彩课堂: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4. 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一般选择11月~次年3月,是因为此时正是南极的________季,处于极昼极夜的________时期,气温________。而此时,北半球处于________季节。 5. 环绕北冰洋的国家中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2、南极有哪些自然资源?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么形成的?反映了什么样的气候环境? 3、南极大陆的冰雪具有什么科研和利用价值? 4、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5、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哪两个科学考察站?在图10.2中找出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它们的建站时间分别是?为什么两次建站的时间都选在2月? 6、我国南极考察船从我国出发时,应该选择什么季节最好?南极被称为“寒极”“冰雪大陆”和“风库”,因此在建考察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避开大风大雪温度最低的季节) 7、目前,人类对北极地区进行了哪些探索和考察?

8、阅读P114阅读材料,谈一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和教育。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人类应该怎样合理利用两极地区的资源?我们中学生在环保上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是签订条约,比如《南极条约》的签订。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在环保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2、完成P117活动。 学习拓展阅读 1、秦大河简历 中国气象局局长。 生于1947年1月,甘肃兰州人。中共党员。1992年获兰州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冰川学家。 1965年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曾在和政县第一中学任教8年。1978年考取兰州大学地理系研究生。198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到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所工作,曾任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1990年8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青联副主席。1992年当选为南极委员会冰川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并任国际北极计划成员。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局长。1998年9月当选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冰川工作组主席。2000年任中国气象局局长。 长期从事冰川和极地研究,多次组织南、北极和亚洲腹地及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首次从理论上阐明雪的暖型、冷型和交替型密实化过程,建立了定量划分标准。系统研究了南极冰盖雪层内环境记录,揭示了现代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发现了南极表层雪冰中NO3含量在极光卵区出现峰值的现象。 1983年首次到南极考察。1987年第二次到南极考察。1989年7月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行程5986公里,中经南极点和“不可接近地区”,1990年3月3日抵达这次考察终点——苏联和平站,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并采集了800多个雪样,特别是采集到南极洲“不可接近地区”内一套完整的珍贵冰雪样品,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 曾被评为甘肃省特等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有:《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我是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著有《南极冰盖表层雪内的物理过程和现代气候环境记录》(30多万字)和《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冰川学考察报告》。 2、南北极的差异 北极与南极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北极有居民。目前在北极地区的当地居民已达700多万,其中真正的北极土著居民不到200万人。 北极地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大面积的永久性冻土带,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这些永久性冻土层和北极、南极冰盖一样,都储存有大量的地球古环境信息,通过钻取冻土芯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迁安市)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A. 北极熊 B. 冰山 C. 沙漠 D. 森林【答案】B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冰山。 故选:B 【点评】南极大陆纬度高,太阳辐射角度小,接受太阳辐射微弱,气候严寒,大陆终年被冰雪覆盖,在南极大陆附近的海面上,漂浮着成千上万座冰山。本题考查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较简单,理解解答即可。 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上图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①,跨经度最广 B. ①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C. 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是⑥大洲 D. ②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大洲平均海拔最高 (2)关于各大洲之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洲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B. 大洲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C. 大洲③有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 大洲④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3)小明同学对各大洲气候描述错误的是() A. ①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 B. ④是世界上湿热的大洲 C. ③被称为“热带大陆” D. ⑦大洲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答案】(1)C (2)D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 ①是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A不符合题意; B. ①是亚洲,④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不符合题意;

C. ⑥是大洋洲,是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C符合题意; D. ②是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是非洲,而平均海拔最高是南极洲,D不符合题意;(2)A. 大洲①是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A不符合题意; B. 大洲②是欧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B不符合题意; C. 大洲③是非洲,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C不符合题意; D. 大洲④是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D符合题意; (3)A. ①是亚洲,亚洲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的大洲。A不符合题意; B.④是北美洲,世界上湿热的大洲是南美洲,B符合题意; C. ③是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C不符合题意; D. ⑦是南极洲,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3)B。 【点评】(1)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的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亚洲是面积最大、人口众多、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北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即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等5个相连湖泊的总称,有“北美大陆地中海之称。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3)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因此气候复杂多样;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差异显著,因此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大陆性特征显著。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3.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8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南、北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南、北极圈以内,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两个地区。这样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学生议论)大家说得很对,因为那里是: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 (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 (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 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附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泰安)读两极地区图,回答下题。 (1)南极洲和北冰洋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的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②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③南极洲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发射强④北冰洋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下列属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A. B. C. D.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南极洲和北冰洋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的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南极洲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发射强,北冰洋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等。故选:B(2)北极地区的动物有海象、北极熊、北极狐等,其中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选:B 【点评】(1)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的原因是南极地区是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本题考查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2)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特殊,生长着一些特有的动物,如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象征。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上图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①,跨经度最广 B. ①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C. 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是⑥大洲 D. ②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大洲平均海拔最高 (2)关于各大洲之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洲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B. 大洲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C. 大洲③有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 大洲④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3)小明同学对各大洲气候描述错误的是() A. ①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 B. ④是世界上湿热的大洲 C. ③被称为“热带大陆” D. ⑦大洲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答案】(1)C (2)D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 ①是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A不符合题意; B. ①是亚洲,④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不符合题意; C. ⑥是大洋洲,是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C符合题意; D. ②是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是非洲,而平均海拔最高是南极洲,D不符合题意;(2)A. 大洲①是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A不符合题意; B. 大洲②是欧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B不符合题意; C. 大洲③是非洲,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C不符合题意; D. 大洲④是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D符合题意; (3)A. ①是亚洲,亚洲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的大洲。A不符合题意; B.④是北美洲,世界上湿热的大洲是南美洲,B符合题意; C. ③是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C不符合题意; D. ⑦是南极洲,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3)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