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洲导学案

非洲导学案

非洲导学案
非洲导学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明确目标】

1、掌握南部非洲的地理位置和组成;

2、运用地图说明南部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运用资料分析南部非洲经济的特点;

【自学指导】

[读图识记]在非洲图上填注:大西洋、印度

洋、阿拉伯海、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索马里半岛、

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刚果盆地、东非高

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乞力马扎罗山、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东非大裂谷、好望角。一.非洲地理位置和范围●东半球的西部(介于17oW一51oE之间)

●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介于37oN一35oS之间)。(1)经纬位置::绝大部分位于纬度带地区。

(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南面,东濒洋,西临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南到角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之间,以北非各国的南部边界为界线(北回归线附近),撒哈拉沙漠横亘在此界的两边。撒哈拉以南的国家都已经独立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非洲面积的五分之四。该区目前有48个国家,苏丹是黑人最早的故乡也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唯一过亿的国家,南非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

一、自然环境(一).地形单一 ------起伏和缓的高原大陆

(1)总特点:非洲大陆以为主,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750米以上)。(2)地势:非洲地势由向倾斜。

(3)高原逼近大陆边缘,使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半岛、岛屿、海湾和良港

(4)地形区:非洲大陆有高原、高原、高原、山

山、山、裂谷、盆地、谷地和三角洲,

另有岛。

①东非高原:赤道附近东部,位于乌干达、肯尼亚、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

赞比亚等国境内;②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③南非高原:位于安哥拉、纳米比亚、南非境内;④(北非)阿特拉斯山:非洲东北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境内,呈东北——西南走向;⑤(南部)德拉肯斯山:南非境内,呈南——北走向;

⑥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附近,坦桑尼亚境内;为非洲最高峰(5895米);

山体有明显的自然带,南坡由到冰原带,北坡

由到冰原带。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有常年不化

的积雪,赤道雪峰成为非洲著名的旅游景观。

⑦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名称——;

成因:板块处断裂下陷形成;

起止点:南起河口,北经,直到西亚附近;

地形特点:两岸悬崖陡立,附近多死火山和活火山(如乞力马扎山),

谷底连串(多为构造湖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咯湖)。

⑧刚果盆地:分布:位于赤道附近,刚果(金)、刚果(布)境内;

形成:原为湖,后由于地壳上升,刚果河,湖水外泻形成;

盆地判断依据:河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形成向心状水系。

⑨马达加斯加岛:非洲的岛屿;

该岛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地;

地形地势:岛屿东部有一海拔较高的山脉斜贯南北,山地东坡比西

坡陡。

⑩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埃及境内。

湾为非洲最大的海湾;

半岛为非洲最大的半岛;

海峡为世界最长的海峡;

运河是亚、非洲的分界线;

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欧洲和非洲的洲界线);

(二).气候---热带大陆

1、非洲的气候特征

(1)气温高(2)干燥地区广

(3)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

在非洲,气候和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在

赤道两侧南北对称分布的特征非常明显,

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极为显著,其

成因如右图表示

2、气候类型:

非洲气候类型有气候、

气候、气候、

气候、山地气候。

[注意]为什么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呈带状分布原因:①赤道穿过大陆中部,纬度呈南北对称分布②地形单一,地势起伏不大③加上海岸线直,因此,使气候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小,从而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显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到南北纬之间。

地带性分布区:赤道附近的盆地。

成因:终年受控制,盛行气流

特点: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非地带性分布区:几内亚湾沿岸——成因:受几影响,增温增湿。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成因:

①岛上山脉纵贯南北,岛屿东侧处于风迎风坡,多雨,降水量较丰富;

②沿岸有经过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即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

(2)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为世界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地带性分布区: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成因:受和交替控制形成;

特点:全年,有明显的,降水集中在湿季(全年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

非地带性分布区:高原——成因:赤道地区在赤道低压控制下,气流上升,

终年形成大量降水,因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东非高原虽地处赤道附近,但由于高,偏低,

上升气流,减少,不能形成湿热的气

候,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非洲南部的纳米布沙漠、卡拉哈迪沙漠地区(非洲西海岸);

成因:北非的热带沙漠气候——①主要原因:终年受控制;

②风来自陆地,性质干燥;

③西海岸有寒流,降温减湿;

非洲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①主要原因:终年受控制;

②非洲南部西海岸处于风的背风坡,性质干燥;

③西海岸有寒流,降温减湿;

世界最高气温:世界最高气温纪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

(4)地中海气候:

分布:非洲北部沿岸和非洲部(如开普敦)。气候特征及成因:(三)自然带:

(1)非洲的自然带分布特点:在赤道南北分布。

植被: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动物:雨林中的狒狒、鳄鱼等热带草原上的羚羊、长颈鹿、斑马、狮子、大象等

(2)热带草原带自然景观的变化特点:一年分成明显的两季,湿季稀树(金合欢树、波巴布树等)草原草高树绿,动物成群活跃,许多国家建有天然动物园,既保护了动物资源,又可发展旅游业;干季稀树草原多焦黄枯萎,动物成群迁往有水草的地方,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持续的时间延长,或是连续几年干旱,就会出现灾荒。

(3)热带沙漠带:非洲的沙漠有撒哈拉沙漠、纳米布沙漠、卡拉哈迪沙漠;

A撒哈拉沙漠介绍:

位置:西到洋岸边,东到海滨,北到沿岸,南到热带草原。

面积:740平方千米,世界最大的沙漠。

成因:①主要原因:北非位于两侧,终年受控制,盛行气流;且北非大陆,受副高控制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②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③北非西岸有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

西海岸;(这是撒哈拉沙漠直逼西海岸的原因)

④北非海岸线,东侧有高原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广大内

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⑤北非地形,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特点:地表植物稀少。(“撒哈拉”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一块广阔的不毛之地”)资源:撒哈拉沙漠地下埋藏有丰富的;沙漠中有地下水出现的地方分布有小块绿洲,可以发展农业。

生态问题:—沙漠中的绿洲地区和沙漠南缘的热带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或过度导致土地沙漠化,撒哈拉沙漠的面积呈扩大趋势。

(四).河流:四大河流

非洲的主要河流有尼罗(世界第一长河)、刚果河(世界水能第一)、尼日尔河、赞比西河。

(1)刚果河:刚果河又称扎伊尔河。

①长度:全长约4640千米,为非洲第二长河。

②面积和流量: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1000立方米,最大流量达每秒80000立方米。如果按流量和流域面积来划分,刚果河仅次于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大河。

③起止点:刚果河发源于高原,干流流贯盆地,呈一大弧形,两次穿过赤

道,最后沿刚果(金)和刚果(布)的边界注入洋,总体流向自向。全程处于低纬度(北纬5°——南纬11°)河段特征①上游:水流湍急②中游:流经刚果盆地中部,地势低平,落差小,水势平稳;水量丰富,河宽水深,利于航运。③下游:切穿西部高地,形成一系列瀑布,落差大,不能通航。水力资源丰富

④流经国家包括:赞比亚、喀麦隆、坦桑尼亚、安哥拉、中非共和国、刚果(布)、刚果(金)、加蓬和赤道几内亚。

⑤水文特征:流量(因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流域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因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分配均匀);含沙量(流经湿润茂密的热带雨林地区);落差;水能。

⑥水能丰富的原因:河流流量;河流上游和下游多,地势落差。

刚果河流域的水能蕴藏量居世界,占世界已知水力资源的六分之一。

⑦河口:入海口在赤道偏南,河口处无著名城市;河口没有,河槽以溺谷的

形式在大西洋洋底延伸约150公里。由于刚果河流量巨大,在距河口75公

里的范围内都是淡水。

⑧航运:虽然大而稳定的流量对航运有利,但刚果河的河床内有多处和,阻碍了航运的发展,目前只能分段通航。

⑨河流入海口常常形成三角洲,刚果河河口为何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

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少,入海口处地形高差大,流速大

泥沙不易沉积。

刚果河能否实现河海联运

刚果河中游航运便利,但是在入海口的河段多急流瀑布,河海不能联运。

⑩刚果河与亚马孙河的河流特征差异表现在:流向——刚果盆地东边、南边较高,西部有缺口,总体上刚果河向西注入大西洋,而亚马孙河向东注入大西洋;流量——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的范围比亚马孙河的范围小,流量比亚马孙河小;水能——刚果河下游多急流瀑布,故水能丰富;航运——航运条件比亚马孙河差。

比较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系与水文特点有何差异

水系特征差异:尼罗河长度大,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流向)自南向北流;刚果河长度小,支流多,流域面积大,自东向西流。

水文特征差异:尼罗河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流量大,没有明显的水位变化,含沙量小。

(2)尼日尔河:非洲西部最大的河流,非洲第三大河,流经西非地区,为该地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

(3)赞比西河:流经气候区。

(五)二大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

1.维多利亚湖

①非洲最大,世界第二淡水湖(次于苏必利尔湖)。

②成因:盆地凹陷(地壳运动使地面渐渐下沉,形成集水盆地

2.坦噶尼喀湖

①非洲最深,世界第二深(次于贝加尔湖)。

②成因:板块张裂地区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六).洋流:

(1)密度流:海峡(表层水由大西洋流进地中海,底层相反);

非洲大陆东海岸有暖流、暖流、暖流;

(2)补偿流:非洲大陆西岸北半球有加那利寒流、南半球有本格拉寒流、赤道处有几内亚湾暖流。

(3)索马里附近一年内的洋流情况:

索马里洋流沿索马里半岛沿岸流动,冬季是流,夏季是流,属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其流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二、居民和经济

1. 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中部、南部是故乡

2.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非洲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现在都已独立。

3.经济——为主的经济:

(1)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没有经过加工或经过简单加工的原料、半成品):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支柱,这种经济状况被称为“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①概念: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②弊端: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办济的发展;③形成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④出路:发展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发展多样化农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

★问题3.非洲出口初级产品对其经济的影响: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一般价格比较低廉,以此作为一国经济支柱,不仅在国际贸易中吃亏,而且在经济上受发达国家的操纵和控制,当出口价格下跌时,国民经济会发生严重困难。

(2)丰富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其中不少矿产占世界重要地位。

①石油:

北非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地区,主要产油国有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

中非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②磷矿:主要分布在北非,尤其以摩洛哥储量占世界3/4(世界首位),磷酸盐出口

成为本国经济支柱。

③黄金:出口黄金最多的国家是南非;

④金刚石:出口金刚石最多的国家是刚果(金)、南非;

⑤铝土:出口铝土最多的国家是几内亚(世首);

⑥铜矿:出口铜矿最多的国家是赞比亚、刚果(金);

4.森林资源——热带雨林:非洲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

5.农业:

(1)特点:以生产为主,生产比较落后。

(2)上述特点的成因: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是造成非洲农牧业、粮食生产落后的重要原因(因为殖民统治者的目的是把本洲作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掠夺当地有商品价值的单一农矿产品,造成本洲经济的畸形发展(单一产品经济),形成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奴役殖民地人民,而不去提高人民文化技术水平,发展工农业生产);造成粮食生产落后,国家又比较贫穷,同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匮乏,许多人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3)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非洲种植的热带经济作物有:可可、咖啡、油棕、橡胶、甘蔗、椰子、菠萝等。

科特迪瓦: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可可最多的国家;的产量居非洲首位,居世界第四位;该国热带雨林茂密,也是非洲出口最多的国家;可可、咖啡、木材是该国的三大经济支柱。

(4)非洲南部易出现旱灾的原因:

①非洲南部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分干湿两季,易出现干季过长或连续几年降水偏少而引起干旱;

②人口增长过快,滥垦滥牧热带草原,导致土地沙化,加剧了干旱的形成。

(5)其他:

因盛产油橄榄而有“橄榄之邦”之称。

活牲口出口量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60%左右。

(6)经济:北非是非洲工矿业最发达的地区。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6.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本区面临的三大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粮食:非、非、非缺粮最为严重

环境: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三、南非

1.位置: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东、南临印度洋,西临。

好望角被欧洲人称为“海上生命线”,绕道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

2.地势地形:地势是东高西低——依据是河流自东向西流。

地形以高原为主——南非高原、德拉肯斯山。

3.气候: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西南沿海有小范围的地中海气候,如开普敦。

问题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非洲西海岸可能的地理原因是——绕道好望角逆风逆水(西风漂流、盛行西风)

4.矿产丰富: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酸盐的储量居世界首位;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

5.经济: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6.城市:比勒陀利亚:南非首都;

开普敦:南非最大的港口,临大西洋。

约翰内斯堡: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合作探究】

1、气候在赤道南北大致对称分布(非洲气候带的分布大致与赤道平行)的原因是:

2、热带草原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原因:

4、非洲大陆食草动物会在南北半球间长途迁移的主要原因:

【精讲点拨】

小结: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共性与差异

【练习达标】

(2011重庆卷)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

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D .叶面宽大,多气孔

3.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2010北京卷)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4~5题。4.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2010天津卷)读图甲和图乙,回答6~7题

6.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

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7.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

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2009山东卷)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8.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B.热量

C.地形D.土壤

9.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

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源D.土壤

(09宁夏、辽宁)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

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0~11题。

10.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

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

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

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势平坦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2010福建卷)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6分)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V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索。(8分)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10分)

13.(2011江苏卷)下图中上图为北非简图,下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8分)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4分)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4分)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

有。

一、选择题

1.A 由图中提供的纬度和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的分布范围,可以判断其主要分布在10°S~20°S,结合非洲气候特点,可以判断该流域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2.B 由于该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在干旱时期典型树种的特征就是要耐旱性突出,其根系比较发达,叶面比较小,气孔少,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因此其叶质坚硬,树皮厚。而板状根主要是指热带雨林地区的乔木特点,其树干长

3.A 在赞比西河上游地区,根据其高度表和图中上游河段有大量沼泽分布,可以判断上游河段的干流流速缓慢。因为在地势低洼,河流流速缓慢地区才容易形成沼泽。其支流分布较长,流速平稳;本区域应该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海拔高度不高,不可能有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

4.D 从图中可以看出乍得湖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热带草原气候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大。从图中的流域边界可以看出该湖为内流湖,因此水面蒸发参与了陆地内水循环

5.B 图中反映了乍得湖水位在下降;从图中湖泊面积的变化,可以判断湖底西北高,东南低,(湖泊最终向东南退缩);流域面积的变化在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所以选择B

6.D 图甲中o→a纬度越来越低,o→b纬度越来越高,降水越来越少

7.B 由图乙可知,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其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8.B 农业地带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农业地带的变化规律与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在此题中是一致的,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的原因符合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的成因,形成的基础是热量

9.C 甲地区是位于埃及的尼罗河下游的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棉产区。气候为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此气候条件下,水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只有拥有水源条件的地方才能发展农业生产,水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甲地正是得益于尼罗河这个水源

10.B 根据图中经纬度、海陆位置及国土轮廓等,可判断出甲为欧洲的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为非洲的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11.A 从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甲国纬度较高,为鲜切花种植历史较为悠久的荷兰,乙国为纬度较低的非洲高原国家肯尼亚。甲国位于沿海平原,水源充足,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光照较充足

二、综合题

12.(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13.(20分)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分布在冬半年;乙地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撒哈拉以南非洲-习题(含答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1. 关于非洲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刚石、黄金、石油等矿产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B. 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居世界各之冠 C. 是咖啡、天然橡胶的原产地 D. 干旱面积广,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 2. 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是() A. 呈环状分布 B. 以赤道为界呈南北对称分布 C. 复杂多样,无规律可循 D. 呈放射状分布 3.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如图),完成15~16 题. 读图可知,非洲的气候类型() A. 以热带气候为主 B. 以寒带气候为主 C. 以温带气候为主 D. 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4. 读非洲图:②处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地沙漠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5. 如图所示景观,最有可能位于非洲的()

A. 热带沙漠气候区 B. 热带雨林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地中海气候区 6. 非洲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增长过快 B. 快扩大耕地 C. 砍伐森林 D. 开垦草原7. 读“世界典型自然景观分布示意略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6~7 题. 某旅游者在游记中写道:“烈日下,成群的斑马在草原上奔走,不远处有几只幼狮在母狮周围嬉戏.”该游记记述的地区最有可能在图中的哪个自然景观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由图3可知非洲气候分布特点是() A. 南北对称 B. 东西对称 C. 半环状 D. 条带 9. 某旅游者在非洲沿某直线方向做“穿越非洲”的旅行时,沿途依次拍摄了如图1的照片(①→④各照片按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读图2、图3,完成3~4 题. 图2为旅行者穿越非洲四条旅行线路假想图(共4条).根据所拍摄照片的容判断,旅行者所走线路最有可能是()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教与学一体化设计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011.4 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前,乃世界第二大荒漠,仅次于南极洲,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其总面积约容得下整个美国本土。 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东非大裂谷卫星图片伤疤。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一带,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 一.自然环境 1.位置:(1)纬度位置:从图中可以找到三条特殊的纬 线、、 ,可以看出本区大部分位于带,所以 非洲大陆有“”之称。 (2)海陆位置:本区东临洋,西临洋, 西岸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湾A 湾,东有B 半岛,南有著名的尖角C 。,西隔D 海 峡与岛相望。 (3) 相对位置: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E 以南。 2.地形:主要地形区有①盆地, ②高 原,③高原④高原,可以看出本区地形 以为主,所以非洲大陆又有“”之称。 从地势来看高,低。 3.气候:(参考课本P9非洲气候图)本区气候以气候和气候分布广泛,除此还有气候,气候,气候。本区气候分布呈现以赤道南北分布,可以看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参考)p72图8.33,此气候为气候,各月均温在℃以上,降水较多的月份为,降水较少的月份 为,气候特征为,此气候区的国家常受灾威胁。 【讨论】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之处西侧为热带雨林,东侧为热带草原气候,为什么? 4.景观:受到不同气候的影响形成自然景观不同,有浩瀚的 ,有茂密的 ,更 有一望无际的。 5.还需要你找到其它地理事物:“赤道积雪”图中▲处山;⑤河;赞比西河;尼日尔河;刚果河;维多利亚湖;坦葛尼喀湖; 二.黑种人的故乡 1.本区有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人。他们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 ,他们有着各自的、和。 2.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侵人,最初从掠夺黄金、、香料开始,进而从 事 ,把黑人绑架、掳掠运往美洲贩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都已。 3.本区人们大都能歌善舞,具有、、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4. 【讨论】请你阅读图8.29讨论下列问题: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简单描述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和海拔比较低的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相比要优越一些——气候既不太干燥,海拔又不太高。 (2)说出非洲都有哪些外来移民。 外来移民主要是欧洲的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还有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东南亚人。三.落后的经济—单一商品经济 概念:很多国家形成了过分或 生产的“”。 形成原因:几个世纪以来,由于长期和 , 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变成殖民国家和 , 模式:出口、畜产或;(图8.30) 进口、汽车等。 弊端:出口的是(初级产品或工业制造品),价格(昂贵或低廉)。 进口的是(初级产品或工业制造品),价格(昂贵或低廉)。 【讨论】P70活动题1,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业制造品? 出路:非洲一些“单一商品经济”的国家,正在努力发展 ,还有些国家致力于发 展 ,以改变本国经济的局面。 实例:(1)本区各国经济发展:位于本区西部的科特迪瓦,为了减少对、咖啡的依赖,大力发展了、菠萝、、甘蔗、椰子等农产品的生产,同时,发展了 业、业、业等其他产业,以振兴经济。 (2)【讨论】P70活动题2,关于加纳经济发展。 四.人口、粮食与环境 1.人口:从P11图6.l5中可以看出,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 ,为,撒哈拉以南更高达左右。 2.粮食:长期以来,这里的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 的增长速度远低于 增长的速度。因此,粮食供应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这里的许多居民,特别是常受灾威胁的东非国家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3.人口: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和 ,于是人们砍伐 ,开垦 ,以扩大面积,或在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 ,加剧了 ,使逐步恶化。 4.【讨论】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恶性循环 A.毁林开荒,滥垦草原 B.人口增长过快 C.环境恶化 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长速度②提高农牧业生产 水平③保护环境 中东的“民主”幽灵,美国的战略魅影:埃及动荡引 发的中东乱局蔓延的速度之快让世界惊讶,美国的面 孔变幻频率被嘲笑为“唯一能与动物界的变色龙比美”.对于各国同样打着“民主”旗号的街头示威,美国从一开始就表示要与伊朗反对派“站在一起”,而直至埃及穆巴拉克下台前,奥巴马政府仍一直称其为“可靠盟友”.即使对同样的国家,美国前后的面孔也不一样:美国从一开始力挺穆巴拉克,到呼吁埃及“稳定过渡”,最后“明示”穆巴拉克必须立即下台. 美国面孔的迅速变幻让中东最铁的盟友也寒心,沙特王室开始担心“美国再也不能发挥坚强后盾的作用”。对中东这一轮街头浪潮,美国打出了“支持民主”的旗号,不过,这句话在世界普遍受到质疑。一位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无论是打“盟友牌”,还是“民主牌”,其面孔背后只有美国外交界长期流传的一句话:“谁控制了中东和它的石油,谁就拥有世界”。 单 一 商 品 经 济

撒哈拉以南非洲复习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复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有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濒大西洋,东临红海 B.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C.东濒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D.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非洲最高峰是() A.乞力马扎罗山 B.阿特拉斯山 C.大高加索山 D.德拉肯斯山 3.黑色人种占90%以上的地区是() A.拉丁美洲 B.撒哈拉以南的非 C.北非地区 D.北美地区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 A平原为主 B.高原为主 C. 山地为主 D. 丘陵为主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在对外贸易中一般是() A.出口、进口均为工业制成品 B.出口、进口均为原料、半成品 C.出口原料、半成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D.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原料、半成品 6.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是() A.汽车 B.巧克力糖 C.牛肉罐头 D.可可 7.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和大量的野生动物 B.没有外来移民,全是黑人 C.许多国家的经济典型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D.面临着人口、粮食与环境三大突出问题 8、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B.自然资源贫乏C人口增长速度快D长期受殖民统治和控制 下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四个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统计图,据图9、10题。 9、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四国中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的是()。 A赞比亚B博茨瓦纳C尼日利D刚果 10、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四国的经济特征都是()。 A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B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C工业十分发达D农业十分发达 11、中国的小华认识了来自非洲的黑人小朋友拉比,拉比告诉了小华许多非洲之最,下列拉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洲有世界第一大盆地——刚果盆地B东非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C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D非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小朋友汤姆介绍:他的家乡西临大西洋,居民基本上都是黑种人……特别提到他的家乡种有大面积的可可,其他农作物很少,靠出售可可的钱购买粮食。据此12、13题。 12、汤姆家乡的经济特点是()。

区域地理复习非洲学案

非洲 【填图练习】在非洲图上填注: 1、主要经纬线: 0°,23°26′N, 23°26′S, 20°E 2、(1)图中海域A ,B ,G ,I , 岛屿H 。标出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2)河流E为,该河流下游大部分流经气候区。 标出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 (3)山脉D ,近年受影响山顶冰雪几乎消失。 标出阿特拉斯山脉、德拉肯斯山脉、刚果盆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4)位于最南端的国家是该国位于好望角附近的著名港口是。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半球位置:非洲位于半球的部,地跨赤道南北。 (2)经纬度位置: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 (3)海陆位置: 西起,北临,东为。 问题1: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地形: (1)地势由向倾斜 (2)地形单一,以为主,地表起伏和缓,有大陆之称,平原主要在极具特色的地形区:盆地、裂谷带、沙漠 (3)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海湾 为非洲最大的海湾; 为非洲最大的半岛; 海峡为世界最长的海峡; 运河是亚、非洲的分界线; 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欧洲和非洲的洲界线); 东非裂谷带 地质构造名称——地堑; 成因:板块张裂处断裂下陷形成; 起止点: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直到西亚死海附近; 地形特点:两岸悬崖陡立,附近多死火山和活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谷底湖泊连串(多为构造湖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咯湖)。 问题2刚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主要分布地区与成因是什么? 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候类型有 A B C D 。 (2)气候分布规律 是。 (3)本区气候分布最广,其气 候特点是。 (4)刚果河主要流经 气候区,分析该河水能 丰富的原因 。 问题3: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 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几内亚湾沿岸——成因: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马达加斯加岛东成因: 问题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完整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练习 一、选择题 1、非洲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 A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B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C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D南、北回归线之间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大势是() A由北向南倾斜B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C由南向北倾斜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3、整个非洲的地形以()为主 A平原B高原C山地D盆地 4、下列哪组动物是非洲热带草原上典型的动物() A鸵鸟、金丝猴B长颈鹿、斑马C考拉、鸸鹋D羚羊、大熊猫 5、非洲最南端的国家是()是 A纳米比亚B苏丹C南非D埃塞俄比亚 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A塔克拉玛干沙漠B卡拉库姆沙漠 C维多利亚沙漠D撒哈拉沙漠 7、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 C刚果盆地D四川盆地 8、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亚马孙河C长江D密西西比河 9、非洲最大的海湾() A几内亚湾B比斯开湾C亚丁湾D孟加拉湾 10、非洲的最高峰是() A勃朗峰B乞力马扎罗山 C珠穆朗玛峰D萨迦玛塔峰 1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擅长() A养蚕B酿酒C骑马D雕刻 12、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峡是() A曼德海峡B马六甲海峡 C台湾海峡D莫桑比克海峡 13、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14、非洲最大的岛屿是() A台湾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苏门答腊岛 15、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被称为“地球最大的伤疤”的是() A皖西大裂谷B枣庄大裂谷C东非大裂谷D富山大裂谷 二、填空题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6亿多人,90%以上是种人,因此这里又被称为。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西临洋,赤道横穿本区的部。 3、非洲大陆南端突出的海岸上的尖角叫。

七年级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学案(人教版)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据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国家。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知道本区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2、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滥伐,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 育。 3、通过对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内在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重难点及突破办法学习重点: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学习难点: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 学 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学习准 备 地图册,世界人种的分布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情况材料及景观图片。课时划 分 2课时 学案导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知-----温故知新,引导学习方向 1、回顾世界人种的划分及分布。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黑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合作探究-----小试牛刀,拨开眼前迷雾 一、黑种人的故乡 自学课本67.68页,结合课本图8.29 1、本区人口数量? 2、本区主要的居民属于什么人种?占总人口的比例? 3、对比西亚与北非,本区有什么称号? 4、思考:为什么本区会成为“黑种人的故乡”?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地形 读课本图8.26,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在图中找出本区的“一湾、一岛(还有一半岛)、一角”,对比欧洲西部,说明本区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3、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刚果河、赞比西河、尼罗河、尼日尔河,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4、读下图思考:本区地形、位置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 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新课引领 主要有黄色、白色、黑色三大人种。 黑色人种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合作探究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 黑非洲 过渡:人种的差异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关,现在跟随老师一起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读图,师生共同总结: 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本区三面临海,海岸线比较平直,少岛屿和港湾。 地势东部、南部高,西部、北部低,典型的高原大陆。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世界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世界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读“中国对非贸易总额国别差异图”和“中国历年对非贸易情况表”,完成1-3题。 1.按照贸易总额来分,非洲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 ) A .南非和东非以及西非 B .南非和北非以及西非 C .南非和北非以及东非 D .东非和北非以及西非 2.从贸易物资构成来看,中国从n 国进口的主要物产是 ( ) A .铝土矿 B .棉花 C .金刚石 D .石油 3.从运输路线上看,中国从n 国进口的物资最主要的路线是 ( ) A .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 B .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 C .大西洋—北冰洋—白令海峡—太平洋 D .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读下面两区城图,回答4-6题。 4.图中M 、N 两河特征正确的是 ( ) A .M 河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B .M 河水位季节变化小 C .N 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D .N 河水量丰富 5.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 .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B .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C .②地,热带荒漠带,地形 D .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6.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 .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 C .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D .乙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7.影响图中A 、B 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海陆位置 ④地形 ⑤洋流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④⑤ 8.形成C 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 ( ) ①纬度较低 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③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 ④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⑤受暖流影响 ⑥受寒流影响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9. 有关右图示海峡及附近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是椰枣 B.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C. 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D. 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 10. 下列关于图中A 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有结冰现象 B. 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 有冬汛 D. 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2013·安徽联考)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区域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年多雨,降水总量大 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C.地处高原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D.海拔高,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12.示区域与尼罗河三角洲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 影响因素是 ( ) A.人类活动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09宁夏、辽宁)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 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下题。 13.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势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非洲学案答案版

非洲学案 2、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 1、请在上图标出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索 马里半岛、马阿特拉斯山、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好望角 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德拉肯斯山、乞力马扎罗山、尼罗 河、刚果河、尼日尔河、维多利亚湖、纳赛尔水库 非洲沿岸地区洋流名称与方向 (1)将网上的号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写出来: ①气候,②气候,③气候,④气候。 (2)气候类型②的特点是。 (3)气候类型①的自然带是。 (4)气候类型③的植被带是。 (5)气候类型④的形成原因。 (6)图中⑤是气候,形成这种气候所具备的条件是。 (7)当上海市为高温多雨时期。④处的气候特点是。 3、画出下面两个剖面图 (1)沿赤道的地形剖面图及附近地理事物 (2)沿东经20度的地形剖面图及附近地理

4非洲的非地带性气候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受到地形的影响。与其相似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索马里半岛;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几内亚湾的北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5索马里洋流成因和性质 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离岸而去,而附近的东非沿岸的海水则流来补偿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补偿流,形成寒流 冬季,纬度低,温度高,形成暖流 6评价阿斯旺大坝的利弊 2.评价水利工程影响的典型案例 三峡工程阿斯旺大坝 有利影响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 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 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有利 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 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 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 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①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 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效 益。②利用水电产生环境效益,主要 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 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不 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 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温 室气体和酸雨的危害 三峡工程阿斯旺大坝 不利影 响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 迹;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 土流失和污染问题;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 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④库区和库 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⑤ 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⑥对水 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 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给人体 健康带来影响等 ①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 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 地肥力下降;②河口外海域内 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 中海北部;③尼罗河下游流量 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 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 侵蚀而后退 7非洲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8尼罗河谷地农业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原因 生态问题:土壤盐碱化和土壤肥力下降 原因:(1)河谷地带,地处热带沙漠地区,高温少雨,蒸发大 (2)不合理的灌溉加快了土壤盐碱的聚集,加之灌溉历史悠久,土壤盐碱化严重 (3)尼罗河中游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使河流不能定期泛滥,地表盐分缺少河水定期冲刷,也失去了淤泥覆盖中和盐分,所以加剧了盐碱化 (4)泥沙沉积在水库中,下游河谷地带不能覆盖淤泥,土壤肥力下降。 9、西非农业沿海、内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1.沿海地区 存在问题:①地处热带,水热丰富,物产丰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②单一殖民经济使得西非的工业基础薄弱,出口热带经济作物产品获利低。 解决措施:①经济发展要加强对热带作物产品的深加工,由初级产品出口逐步转向制成品出口。②利用优越的海运和海港出口优势,发展民族工业。 2.内陆地区 存在问题:①热量丰富,水源不足,人口多且增长过快,造成土地资源紧缺②农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严重,造成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草地、土地沙化,污染严重。 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要培育优良牧草和农作物,增加产量。 ③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引进生产技术。④发展节水农业。⑤治理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10、非洲气候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的原因 (1)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南北两部分所跨纬度大致相等 (2)非洲所跨气压带、风带也大致南北对称 (3)非洲地形上是一个起伏不大的高原大陆,缺少高大山地之阻挡,气候的垂直变化小,使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变化不大,地带性比较明显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

;3, 编制:张波审核:审批: 【课题】世界地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学案)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热带______气候和______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 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⑶矿产: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黄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 【学习目标】 1、记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人的故乡 2、记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国家和城市。 3、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4、运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地区人口、粮食与环境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 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学习难点: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 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 2、自学有关内容 3、用红笔勾出有问题的题目和地方。 4●为选做内容C层可以不做。 【自主学习】 [读图识记]1.开普敦(气候)2.赤道穿过,好望角;.高原、盆地、岛屿、海峡、湖泊、东非大裂谷、刚果河 1、自然环境 ⑴地形 高原为主(________高原、____高原和____高原),东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_______湖 范围:南起_____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____附近东非大裂谷 特点:两岸悬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连串。 有非洲最高峰_______山,有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________湖 形成:板块_____形成 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____,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是世界 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最大海湾____湾;最大岛屿_________岛,南端有好 望角当地是_________气候. ⑵气候——炎热多雨热带大陆 石油—尼日利亚;铝土-几内亚 2、居民和经济 ⑴_____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 ⑵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非洲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现在都已 独立 ⑶_________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最发达的国家是南非. ⑷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粮食: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环境: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 强民族团结 3、南非 ⑴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首都比勒陀利亚,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_____,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⑵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最大____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________是金矿开采和机构制造中心。 【合作探究】 1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的名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2说出非洲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步测试题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鸵鸟在散步,河马在戏水,长颈鹿伸着长脖子在吃树梢上的嫩叶,还有凶猛的狮子在追逐斑马。”下列可以看到上述景象的大洲是 A.A B.B C.C D.D 2.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都位于非洲的是() A.“黑人的故乡”、北半球的“寒极” B.“热带大陆”、“玉米的故乡” C.“高原大陆”“世界人种大熔炉”、 D.“富饶大陆”、“赤道雪峰” 3.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不包括() A.农牧业生产落后 B.农产品产量低 C.人口增长过快 D.自然资源贫乏 4.非洲热带草原地区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 C.寒潮 D.台风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草原上,生活着很多野生动物,有些国家还建有野生动物园,专门保护这些野生动物.这些动物主要有() ①羚羊②斑马③袋鼠④金丝猴⑤大象⑥狮子⑦东北虎.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⑥⑦ 6.以下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描述,错误 ..的是() A.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 B.人口增长缓慢,人口与粮食、环境的矛盾不突出 C.热带草原广布,有众多的野生动物 D.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8.黑种人的人故乡是指() A.撒哈拉以北非洲 B.撒哈拉以南非洲 C.撒哈拉沙漠 D.撒哈拉以中部非洲 9.读图,回答6~7题 据图估算,非洲大陆南北大约跨纬度为() A.60° B.47° C.55° D.72° 10.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北临地中海 B.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教材简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 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北非山水相连,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本节突出撒 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 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东南亚”、 “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 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自我学习的提高与创新。 【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 “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爱上黑非洲” 为主线, 以旅行者梁子的黑非洲之行为附线, 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注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2 、利用地形图,说出本区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和主要地形区; 3 、了解本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4 、了解本区政治地图的变化和主要国家,从而理解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及成因。【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课前分组,布置每组需要探究的活动主题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组的活 动主题和提示如下: ◆课前探究活动一 活动主题:自编一个情景剧,体现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 位。 (活动提示:可模拟与发达国家进行外贸交易——学习小组内的一方代表发达国家,另外一方代表某

非洲学案

非洲导学案 编写:郭竹青审核:张淑贞日期:2012.2 班级:姓名: 一、非洲的位置 1、读图P15回答:非洲境内有哪几条重要的纬线穿过?非洲的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 2、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交通意义 3、非洲位于半球的部,地跨南北。它东濒洋,西邻洋,北隔海及 海峡与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间隔着狭长的海,并以运河为陆上分界。 二、国家最多的大洲 1、从15世纪起,欧洲移民相继侵入非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洲只有、和 3个独立国家,其余都沦为英、法等国家的殖民地。 2、目前,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最多的大洲。 3、仅次于亚洲人口数的大洲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主要属于人种, 北部非洲主要 是人种。 三、高原为主的地形 1、对比欧洲和非洲的海陆轮廓得出非洲的海陆轮廓的特征;了解非洲的半岛、岛屿和海湾 2、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观察图1-17:A找出各类地形中分布最广泛的地形类型。 B非洲的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由此非洲又有怎样的别称? (2)、非洲的地势特征、主要山脉及分布与走向 (3)总结非洲的地形特征 3、三大特色特色地形区及特点 4、撒哈拉沙漠的范围、成因 四、炎热的气候 1、气温:(纬线)横贯非洲中部,(纬线)分别穿过其南部和北部。非洲 绝大部分位于(温度带)带。非洲平均气温在摄氏度以上。 2、降水:图1-24完成下列填空: 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降水。南回归线附近大陆岸,降水少。 3、气候类型:看图1-25完成下列内容: 非洲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类型。其南北两侧是 气候类型,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气候类型。非洲最北端和最南端是 气候类型 4、总结非洲气候的三大特征: 5、非洲的的气候除受因素、因素、因素外,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埃塞珥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的部分海拔高的地区形成了高山气候,气候带的垂直变化明显。如果高山基带所处的纬度位置越低,起呈现的气候带就越多。五、非洲的河流 2、其他河流 六、丰饶的资源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等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2、非洲的的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等都是热带雨林名贵树种;还 是、、等作物的原产地。 3、P22图1-29和P1-16观察非洲主要国家的重要矿产和农产品。 七、亟待发展的经济 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主要粮食作物是,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和产量不能自给,需大量进口。供给出口的经济作物有:、 、、、、等。 【自主评估】 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该图完成1—3题。 1.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B.地形差异 C.大气环流的差异D.白昼时间的差异 2.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B.纬度低,降水多 C.纬度低,气温高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 3.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因日照强,而种植业发达 B.乙地日照弱,不宜发展林业 C.甲、乙两地种植业均不发达 D.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 4.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名称:A是, B是。 (2)高原名称:C是,D是。 (3)E湖的名称是, 它是仅次于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F湖的名称是, 它是仅次于湖的世界第二大深湖。 (4)B国沿海为气候, 其他地方为气候。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练习及答案

1、非洲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 A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B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C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D南、北回归线之间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大势是() A由北向南倾斜 B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C由南向北倾斜 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3、整个非洲的地形以()为主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4、下列哪组动物是非洲热带草原上典型的动物() A鸵鸟、金丝猴 B长颈鹿、斑马 C考拉、鸸鹋 D羚羊、大熊猫 5、非洲最南端的国家是()是 A纳米比亚 B苏丹 C南非 D埃塞俄比亚 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A塔克拉玛干沙漠 B卡拉库姆沙漠 C维多利亚沙漠 D撒哈拉沙漠 7、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刚果盆地 D四川盆地 8、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亚马孙河 C长江 D密西西比河 9、非洲最大的海湾() A几内亚湾 B比斯开湾 C亚丁湾 D孟加拉湾 10、非洲的最高峰是() A勃朗峰 B乞力马扎罗山 C珠穆朗玛峰 D萨迦玛塔峰 1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擅长() A养蚕 B酿酒 C骑马 D雕刻 12、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峡是() A曼德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台湾海峡 D莫桑比克海峡 13、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4、非洲最大的岛屿是()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苏门答腊岛 15、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被称为“地球最大的伤疤”的是() A皖西大裂谷 B枣庄大裂谷 C东非大裂谷 D富山大裂谷 二、填空题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6亿多人,90%以上是种人,因此这里又被称为。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西临洋,赤道横穿本区的部。 3、非洲大陆南端突出的海岸上的尖角叫。 答案: 一、选择题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同步测试试题 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同步测试题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基础训练】 1.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主要出口物资是( ) A.工业制成品B.农矿产品C.工业零部件D.高新技术产品 2.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面积广大B.物产资源贫乏C.人口增长缓慢D.经济相对落后 3.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非洲生产一种“复活草”,种子可以流浪数十年,只要一丝水汽就可以生根,一点微雨就可以快速生长、开花、结出种子。“复活草”最可能生长在哪个区域 A.东非高原B.刚果盆地C.撒哈拉沙漠D.尼罗河三角洲 4.贫穷、饥饿和疾病正威胁着非洲,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非洲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大洲B.长期受殖民者占领和疯狂掠夺 C.非洲开发历史比较晚D.非洲人不思进取 5.与欧洲相比,非洲() A.海岸线曲折B.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C.人口增长快D.工业发达 6.非洲气候的基本特征是() ①湿热②干热③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④热带雨林覆盖整个赤道地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是 A.进出口均为工业制成品B.进出口都是初级产品 C.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D.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初级产品 8.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是() A.加纳B.安哥拉C.尼日利亚D.肯尼亚 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的结果是() ①粮食不足②过度开垦,环境恶化③经济发展④环境改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部族冲突不断B.快速发展的经济

C.气候炎热,旱灾频发D.人口增长过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 【能力提升】 分布在东非高原的角马,逐水草定期迁徙.如图是东非高原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的降水资料及角马在两地之间的迁徙路线.读下图,完成下题. 1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两地都属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12.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角马群的迁徙方向是 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B.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D.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反映非洲的特点是()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世界地理非洲学案答案综述

非洲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4、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学习重难点 非洲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2. 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学会看各种气侯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 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4、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主要考点:1.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 2.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高考定位:结合经纬网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考查非洲的地形、气候、水文、农业、工业等区域特征及成因 一、国家最多的大洲 1、读图1-16,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半球位置: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经纬度位置: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 最东在50oE以东,最西在20oW左右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 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问题1: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捷径,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国际贸易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运河。 (2)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出大西洋的门户,是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2、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读图1-17,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 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2.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 极具特色的地形区:刚果盆地、东非裂谷带、撒哈拉沙漠 4. 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海湾 几内亚湾为非洲最大的海湾; 索马里半岛为非洲最大的半岛; 莫桑比克海峡为世界最长的海峡; 苏伊士运河是亚、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欧洲和非洲的洲界线);

初中地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言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向。 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区对当地或せ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 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已口等祝。 4.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勾画轮廓图,并填注地理事物,完成地图笔记,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利用统计数据及文字资料,动口表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体现辨证思想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分析自然景观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学会分析粮食同题、环境同题产生的原 因。 3、从非洲各国独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例子,认识走独立才是摆脱国家困落局面的正确出路。 4、认识我国与非洲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意义。非洲人口增长率很高,出现粮食回题和环境回題,借此进行人口教育、环境教育。 教学重点: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其中面部特征是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的人种是什么人种?他们 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大屏幕)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大屏幕)--- 世界人种分布图:提问:为什么在其它大洲也有黑种人?(工作、学习、旅游等, 美洲的黑种人最初是作为奴隶贩卖去的(讲种族歧视),无论他们是以何种形式去的,他们的 故乡在哪儿?(大屏幕)板书:(一)黑种人的故乡 讲述: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居住着 6 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人,所以 这里又被称作“黑非洲”。黑种人区别于其他人种,主要是其体内含有很多黑色素,这些黑色素更 能适应紫外线多的环境,那么,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 拉以板书:1、自然环境特征(大屏幕)板书:(1)地理位置(图8.26) ①半球位置(跨越南北半球、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 归线之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③海陆位置 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索马里半岛(东部)、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几内亚湾 (西部)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东北部)、印度洋(东部)、大西洋(西部)和世界著名 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 港口 --- 好望角(南部)。根据本区周围的海洋和陆地,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陆位置有 何特点?(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板书:(2)、地形(大屏幕) 请在图中找出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北部)、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东非高 原(东部)、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东部),南非高原(南部)和世界最大盆地------ 刚果盆地(中部)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高原面积广大, 地势特点是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地势大体呈现为一个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大高原:是 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