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2021届高三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新高考)2021届高三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新高考)2021届高三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新高考)2021届高三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新高考)2021届高三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必修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8名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珠峰(28°N,87°E),开展各项测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13时22分,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各项测量工作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时()

A. 富士山上晨光初露

B. 安大略湖烈日当空

C. 几内亚湾夕阳西下

D. 莱茵河岸子夜繁星

2. 与山麓相比,珠峰峰顶()

A. 日出时刻较晚

B. 自转线速度略大

C. 日落时刻较早

D. 自转角速度略小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时为北京时间5月27日11时。富士山位于东九区,此时为12时左右,不会晨光初露,A错误;安大略湖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致位于西五区,此时为22时左右,不会烈日当空,B错误;几内亚湾邻近本初子午线,此时应为3时左右,几内亚湾不会是夕阳西下,C错误;莱茵河岸大致位于东一区,此时为2时左右,有可能子夜繁星,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地球是个球体,海拔越高,日出越早,珠峰峰顶海拔高,会比山麓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排除A、C;珠峰峰顶和山麓的自转角速度相同,但珠峰峰顶距地心较远,单位时间自转运动的弧线较长,因此自转线速度略大,B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

【点睛】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是地方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地点早。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相差经度×4分钟。

科学表明,受环境变化影响,L洋流(下图)可能“销声匿迹”,届时整个西欧地区的气候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L洋流的盛行风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4. L洋流可能“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海洋污染

C. 海底火山喷发

D. 飓风频繁

5. 若L洋流“销声匿迹”,西欧气候将趋于()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

【答案】3. C 4. A 5.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判断,L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形成北大西洋暖流的盛行风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北半球中纬西的风向为西南风,C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C。

【4题详解】

L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大量融化,北冰洋南下冷水势力增强,对于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的阻碍作用增强,最终可能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销声匿迹”,A符合题意;海洋污染、海底火山喷发均不可能改变北大西洋暖流的动力状况,从而不可能让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排除B、C;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纬度地区,不可能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频繁,也不可能让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排除D。故选A。

【5题详解】

L洋流(北大西洋暖吸流)对沿岸西欧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是形成西欧终年温和湿润气候的重要原因。若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消失,则西欧气候将趋于冷干,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全球变暖导致北极附近冰川融化,导致大量淡水融入北大西洋,淡水密度小于海水,很难沉入下部水底。北大西洋暖流的补偿流减弱,进而导致洋流循环体系变慢,因此暖流势力减弱,暖流的减弱势将导致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冷。北大西洋暖流是风海流,全球变暖使副极地与副热带地区的温度差变小,副高与副极地低气压间气压差减少,气压梯度力因此减小,西风势力变小,引起北大西洋暖流减弱。

卡卡杜国家公园(下图)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公园,每年在干湿两季的交替中接受着洗礼,更换着自己的“容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卡卡杜国家公园的湿季为()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次年2月

7. 干季游览卡卡杜国家公园时可能见到()

A. 焦黑的树干

B. 滚滚的麦浪

C. 密集的矿车

D. 广阔的沙漠

【答案】6. D 7. A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10°~20°S之间,按照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及季节性移动规律判断,卡卡杜国家公园应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至此,当地盛行由海洋吹向大陆的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因此当地湿季应是南半球的夏季。3~5月、6~8月、9~11月、12~次年2月分别是南半球的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卡卡杜国家公园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干季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空气干燥,枯枝落叶容易自燃,从而形成焦黑的树干,A符合题意;卡卡国家公园禁止开垦,且当地不是澳大利亚的小麦种植区,见到滚滚的麦浪的可能性小,排除B;卡卡国家公园禁止开矿,见到密集的矿车的可能性小,排除C;题意表明,卡卡国家公园有明显干湿两季,应为热带草原景观,加上公园保护措施,因此见到广阔沙漠的可能性小,排除D。故选A。

【点睛】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分布在10~20°之间,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天文)受来自陆地的信风控制,降水较少,形成干季。

泥炭是来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大九湖湿地(下图)平均海拔1730米,泥炭资源丰富,历史上当地农民对其进行了大量的采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大九湖湿地泥炭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湿热,植被覆盖率高

B. 河湖较多,植物残体分解慢

C. 山地地形,植物种类丰富

D. 土壤肥沃,植物生长速度快 9. 历史上当地农民采挖泥炭主要用作( )

A. 沼气原料

B. 牲畜饲料

C. 作物肥料

D. 建筑材料

【答案】8. B 9. 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读图可知,大九湖湿地河湖较多,大量植物残体被水淹没,与外界大气环境隔绝,分解速度较慢,长期积累形成丰富的泥炭资源,B 符合题意;气候湿热,有机质容易分解,不是泥炭丰富的原因,排除A ;山地地形对泥炭形成作用不大,不是泥炭丰富的原因,排除C ;泥炭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堆积而成,与土壤肥沃关系不大,排除D 。故选B 。

【9题详解】

泥炭是未完全分解的

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泥炭”含丰富的氮、钾、磷、钙、锰等多样元素和有机质,肥力高,所以历史上当地农民大量采挖泥炭用作作物肥料,C 符合题意;历史上还不能使用沼气,排除A ;泥炭不能用作牲畜饲料,排除B ;泥炭富含有机质,不适宜用作建筑材料,排除D 。故选C 。

【点睛】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形成于第四纪,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基本上“泥炭”含丰富的氮、钾、磷、钙、锰等多样元素,是纯天然的有机物质,它是一种无菌、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物质,可作多方用途。

跨省迁入人口缩减指迁入地的省际迁入人口规模减小,是在迁入“汇”(东部沿海)经济增速日落和迁出“源”(中西部)经济崛起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人口迁移现象。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0~202X 年广东跨省迁入人口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2000~2010年,跨省迁人人口对广东省的影响是()

A.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B. 青壮年劳动力增多

C.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D. 不断降低生活成本

11. 2010~202X年,广东跨省迁入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基础设施渐完善

B.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C. 迁出人员资金充足

D.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答案】10. B 11. D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2000~2010年大量人口迁入广东省,为广东省增加了青壮年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B符合题意;跨省迁入人口很少在广东省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且广东省矿产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对当地加快矿产开发影响小,排除A;跨省迁入人口很少在广东省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小,排除C;跨省迁入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会使得生活成本升高,排除D。故选B。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2010~202X年广东省跨省迁入人口年平均增量在许多省份呈负值,即跨省迁入人口大量减少,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广东省的地价和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当地就业机会减少,D符合题意;农村基础设施渐完善、城市环境趋于恶化、迁出人员资金充足,可能会对广东省跨省迁入人口变化有一定影响,但跨省迁入人口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因此这些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他的质量。致力于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采实现“人的城镇化”。下图示意珠三角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转变过程中各要素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甲因素最可能是()

A. 政策

B. 人口

C. 科技

D. 文化

13. 珠三角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其主要目的是()

A.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B. 减轻热岛效应

C. 控制土地粗放利用

D. 扩大土地供给

【答案】12. C 13.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因素在珠江三角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转变过程中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图中显示,制度创新的影响力先降后升,因此甲因素不可能是政策,排除A;人口对传统城镇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影响力下降,排除B;科技进步利于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科技进步提供必需的技术保障,因此科技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影响力迅速上升,C符合题意;文化对城镇化

水平的影响力相对较弱,排除D。故选C。

【13题详解】

传统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盲目扩张,城市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在珠江三角洲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土地粗放和低效利用等问题,利于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C符合题意;珠三角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可能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减轻热岛效应,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珠三角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不是为了扩大土地供给,只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排除D。故选C。

【点睛】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下图为陕南地区年降雨侵蚀力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陕南地区东北部年降雨侵蚀力较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土质较疏松

B. 植被状况好

C. 降雨强度大

D. 地势起伏大

15. 陕南地区南部降低年降雨侵蚀力可采取的措施是()

A. 退耕还湖

B. 实施人工降雨

C. 修建水库

D. 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4. B 15. 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年降雨侵蚀力与土质疏松程度、降雨强度、地势起伏大小呈正相关,因

此土质较疏松、降雨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有利于增强雨水侵蚀力,不是陕南地区东北部年

降雨侵蚀力较小的原因,排除A、C、D;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越不易被侵蚀,因此当地植被

状况好是陕南地区东北部年降雨侵蚀力较小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故选B。

【15题详解】

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地势起伏较大,降水较多且集中,因此年降雨侵蚀力较大。退耕还

湖对降低年降雨侵蚀力影响不大,排除A;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雨量,有可能增强年降雨侵

蚀力,排除B;修建水库降低年降雨侵蚀力影响不大,排除C;陕南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可以

发展立体农业,发展立体农业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可以保护和恢复植被,提高植被

覆盖率,降低年降雨侵蚀力,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1)平整土地,兴修梯田,打坝淤地。(2)兴建防护林

工程,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3)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南方地

区发展立体农业。(4)因地制宜解决农业燃料问题,如发展沼气、水电、太阳能、风能等。(5)

合理开矿和工程建设,开展复垦工作。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罗门群岛是南太平洋岛国,境内多火山,受岩浆活动影响,该国金矿储量丰富。瓜达

尔卡纳尔岛位于所罗门群岛的东南端。2021年9月,中国中铁公司中标该岛金岭金矿项目。

项目将分两期进行,一期将进行露天剥采工程和采矿活动,二期将进行深部开拓、地下采矿

等工程。下图为瓜达尔卡纳尔岛地形与水系图。

(l )分析所罗门群岛金矿储量丰富的原因。

(2)阐释瓜达尔卡纳尔岛金岭金矿开采的优势条件。

(3)说明瓜达尔卡纳尔岛金岭金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的

不利影响。

【答案】(1)地处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剧烈频发。

(2)金岭金矿埋藏浅,储量大,可露天开采;瓜达尔卡纳尔岛四周临海,海运便利;所罗门群岛经济欠发达,瓜达尔卡纳尔岛地租水平低、劳动力廉价;所罗门群岛政策的大力支持。

(3)金矿开采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渣,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破坏地表结构和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所罗门群岛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矿产成因、矿产开采条件、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l )所罗门群岛金矿储量丰富的原因应从板块运动、岩浆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所罗门群岛地处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材料信息表明,所罗门群岛境内多火山,受岩浆活动影响,容易形成各类金属矿产。 (2)瓜达尔卡纳尔岛金岭金矿开采的优势条件应从资源、交通、生产成本、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公司建设的金岭金矿一期将进行露天剥采工程和采矿活动,二期将进行深部开拓、地下采矿等工程,表明当地金矿埋藏浅,储量大;图中显示,瓜达尔卡纳尔岛四周临海,海运便利,有利于矿产产品和设备运输;所罗门群岛经济欠发达,瓜达尔卡纳尔岛地租水平低、劳动力廉价,金矿开采的成本较低;为了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所罗门群岛政策的大力支持金岭金矿开采。 (3)瓜达尔卡纳尔岛金岭金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应从三废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说明。瓜达尔卡纳尔岛金岭金矿开采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渣,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瓜达尔卡纳尔岛金岭金矿开采会破坏地表结构和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开采直接破坏植被和其它生物的栖息地,从而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点睛】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L 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下游发育大面积的湿地。流域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

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L河下游河段多年断流。近年来,当地科研人员加强了L河流域湿地的监测研究。图8为L河流域2000年与2012年的湿地分布图。

(1)推测L河多年断流的原因。

(2)分析L河断流对流域内湿地的影响。

(3)说明加强L河流域湿地监测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1)L河流域地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全球气候变暖,河水蒸发量增大;流域人口增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

(2)湿地补给水量减少,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干;降解污染的功能减弱,水质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3)分析流域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利于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利于促进湿地景观恢复,维系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掌握湿地变化的时空特征,为区域科学规划与合理安排产业活动提供依据。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我国东北某河流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河流断流成因、河流断流对湿地的影响、湿地监测研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L河多年断流的原因应从径流量及变化、气候变化、用水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L河流域地处农牧交错带,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年降水量少,河流的雨水补给量不大,河流径流量小,沿途消耗较多,容易断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流域内蒸发量增大,径流量变小,河流容易断流;随着流域内经济的发展,流域内人口增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使得河流容易断流。

(2)L河断流对流域内湿地的影响应补给量减少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当地湿地主要由L河补给水源,L河断流使得湿地补给水量减少,湿地面积缩小,湿地的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空气

变得干燥;湿地水量减少,湿地面积缩小,湿地降解污染的功能减弱,水质变差;湿地提供的生态用水减少,使得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荒漠化;河流淡水注入减少,蒸发加剧,使得湿地水体盐度上升,湿地周边及出露的浅滩盐碱化加剧;湿地面积减小,依靠湿地生存生物的栖息地减少,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3)加强L河流域湿地监测研究的重要性应从抗灾能力、维护生态安全、规划生产等方面说明。加强L河流域湿地监测研究,可以分析流域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利于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加强L河流域湿地监测研究,利于促进湿地景观恢复,维系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L河流域湿地监测研究,可以掌握湿地变化的时空特征,为区域科学规划与合理安排产业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碛湖是指冰川消退时,冰碛物形成的凹地,或冰碛物阻塞河床、冰川谷蓄水而成的湖泊。当不稳定冰体脱落入水后,冰碛湖可能溃决导致泥石流灾害。下图示意冰碛湖溃决。

(1)指出冰碛湖溃决灾害的特点。

(2)分析冰碛湖渍决形成泥石流的原因。

(3)为减轻冰碛湖溃决灾害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突发性大;破坏力强。

(2)不稳定冰体挤压和冲击水面,形成涌浪,导致冰碛湖溃决;冰碛湖所在地区通常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导致溃决形成的洪水与地表碎屑物质混合形成泥石流。

(3)利用科学技术,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固冰碛湖堤防,防止溃决;修建疏排水T程,减轻泥石流危害。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冰碛湖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冰碛湖溃决灾害的特点及缓解措施、泥石流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材料信息表明,当不稳定冰体脱落入水后,冰碛湖可能溃决导致泥石流灾害,由此可知,冰碛湖溃决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征。

(2)冰碛湖渍决形成泥石流的原因应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当不稳定冰体脱落入水后,冰体会挤压和冲击水面,形成涌浪,涌浪冲击不稳定的冰碛湖堤,导致湖岸溃决;图中显示,该冰碛湖位于近代冰川附近,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冲出的洪水侵蚀力强,冰碛湖外围大大小小的沉积物多,几乎没有植被覆盖,因此洪水与大量地表碎屑物质混合形成泥石流。

(3)为减轻冰碛湖溃决灾害的合理措施应从湖堤、排水工程、监测、应急预案、意识等方面提出。为减轻冰碛湖溃决灾害,首先减少冰碛湖溃决可能性,可以加固冰碛湖堤防;修建疏排水工程,让溃决的洪水顺排水渠道流动,从而减少洪水漫流对地表的侵蚀,从而减轻泥石流危害;利用科学技术,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及时了解可能发生的灾情,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从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从而减轻灾害的损失。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以生产标准化、蔬菜品牌化、农业园区化、农民职业化等为发展方向,全力助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有大量农民蔬菜科技人员,其中高级技师38人,中级技师401人,助理技师486人,初级技师12286人。如今,“寿光蔬菜”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产品销往国内300多个大中城市和美国、日本等2个国家。下图为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结构图。

(1)根据材料绘制寿光市农民蔬菜科技人员比例构成图。

(2)说明中介服务组织对蔬菜生产基地的作用。

(3)为寿光市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见下图。

(2)中介服务组织能够加强市场调研,利于选择种植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的菜种;能够开拓市场,完善蔬菜销售网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能够提升市场认同度,打造蔬菜品牌。

(3)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蔬菜外运效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蔬菜稳产高产;加强环境保护,生产绿色有机蔬菜;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析】

【分析】

【详解】(1)材料信息表明,寿光市有大量农民蔬菜科技人员,其中高级技师38人,中级技师401人,助理技师486人,初级技师12286人,经计算,寿光农民蔬菜科技人员共有13211人,其中高级技师、中级技师、助理技师、初级技师分别约占总科技人员的0.3%、3%、3.7%、93%,由此绘制寿光市农民蔬菜科技人员比例构成图,见下图。

(2)中介服务组织对蔬菜生产基地的作用应从市场信息、开拓市场、交易成本、宣传等方面进行说明。中介服务组织能够通过市场调研准确获取市场信息,从而帮助蔬菜生产基地选择种植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的菜种,促进蔬菜基地发展;中介服务组织能够通过专业渠道开拓市场,完善蔬菜销售网络,有利于蔬菜基地发展;中介服务组织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蔬菜基地的经济效益;中介服务组织通过市场宣传手段,能够提升蔬菜基地产品的市场认同度,有利于打造蔬菜品牌,提高蔬菜基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为寿光市蔬菜产业的

进一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应从流通、生产条件、生态保护、适应市场、多远化等方面提出。为了更好地与市场对接,应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蔬菜外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寿光降水季节变化大,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蔬菜稳产高产;为了当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环境保护,适应市场需求,扩大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利用温室等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提高经济效益;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增强市场适应性,提高经济效益。

【点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