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特点分析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特点分析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特点分析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特点分析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26T14:58:06.2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6期作者:林绍云

[导读] 对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特点分析,旨在为甲状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四川省长宁县人民医院四川长宁 644300)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特点分析,旨在为甲状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在2014.1-2015.6月时间段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3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诊,对进行普外科手术的观察组和进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治疗效果上的比较,观察组甲状腺肿瘤患者有效率为80.56%,对照组甲状腺肿瘤患者有效率为65.31%,两组甲状腺肿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保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126-02 甲状腺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甲状腺区肿块,伴有甲状腺功能紊乱症状,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慌、手抖、烦躁等,或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现畏寒、神疲乏力等,肿块较大可出现压迫症状等。甲状腺肿瘤在早期的临床表现可不明显[1]。随着社会的发展,雾霾天气的横行,生活方式的改变,甲状腺肿瘤呈现持续高发的趋势,临床上多见于青年人,以女性患者多见,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是头颈部较为多见的肿瘤之一[2]。为了对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特点进行探讨分析,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时间段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在2015.1-2016.5月时间段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34例,其中男性甲状腺肿瘤患者89例,女性甲状腺肿瘤患者145例,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在(37.1±8.2)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17例,对两组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临床诊断标准

所选患者均符合临床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标准:①主要临床表现:颈部肿块,伴有甲状腺功能紊乱症状,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慌、手抖、烦躁等,或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现畏寒、神疲乏力等,肿块较大可出现压迫症状等。②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颈部B超检查等检查均符合甲状腺肿瘤的诊断[3]。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普外科手术的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甲状腺肿瘤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价

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有无效、有效、显效三个层次。治疗无效是指治疗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症状或体征未见好转或有加重的趋势;有效是指治疗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症状减轻,肿瘤逐渐减小超过510%以上;显效是指治疗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肿块消失,症状痊愈,出院超过1年未见复发情况。计算(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各组人数即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作为研究对象的23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诊,对进行普外科手术的观察组和进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治疗效果上的比较,观察组甲状腺肿瘤患者有效率为80.56%,对照组甲状腺肿瘤患者有效率为65.31%,两组甲状腺肿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3.讨论

甲状腺肿瘤以颈前甲状腺区肿块为主要症状,临床多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甲状腺肿瘤有恶性、良性之分,小部分为恶性肿瘤,大部分以良性肿瘤如腺瘤为主[4]。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早发现,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症状较为隐匿,不易发现,而易延误病情[5]。

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普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具体的如下步骤:①术前准备:对进行手术的片区,从内向外依次进行规范的消毒处理;消毒后铺手术巾,让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是手术部位充分的暴露,进行有效的麻醉。②进行手术:一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对肿瘤进行剥离,针对肿瘤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切除方式:对于甲状腺囊肿的患者,对波及的甲状腺叶进行全部的切除,并按需行颈部清扫术;对于属于低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患者,需进行血道转移治疗方案;对于肿瘤位于局限于单侧的患者,对峡部和腺体进行切除,并按需进行对侧

甲状腺肿瘤术后护理

甲状腺肿瘤术后护理 甲状腺肿瘤,比较常见明显的症状是颈部肿大,经过手术治疗后,可以切除甲状腺肿瘤,但是手术的针对性主要是局部治疗,因此,病人在甲状腺肿瘤手术后,必须要注意好术后护理,谨慎注意才能防微杜渐,避免病情的变化,控制好病情,逐步走向健康。下面是甲状腺肿瘤术后护理的常规注意事项: 1、体位:病人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待其血压平稳后 或全麻清醒后取半卧位(约30度左右),以利呼吸和引流;指 导病人保持头颈部于舒适体位,在改卧位、起身和咳嗽时可用 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和保持舒适。 2、在重视术后病人主诉的同时,通过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呼吸、 抽搐、发音和吞咽状况,及时发现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并 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常规在病床旁放臵无菌气管切开包; 遵医嘱吸氧。 3、饮食:颈丛麻醉者,术后6小时可进少量温或凉流质,禁忌过 热流质,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创口渗血;适当限 制肉类、乳晶和蛋类等含磷较高食品的摄入,以免影响钙的吸 收。 4、对手术时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者,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观察引 流是否有效(包括:是否通畅、引流量及颜色)。 5、加强血钙浓度动态变化的监测。抽搐发作处理:立即遵医嘱静 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

6、心理调适:甲状腺切除病人术后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指 导病人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7、功能锻炼:为促进颈部功能恢复,术后病人在切口愈合后可逐 渐进行颈部活动,直至出院后3个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者, 因斜方肌不同程度受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故在切开愈合后 即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并随时保持患侧上肢高于 键侧的体位,以防肩下垂。 8、治疗:甲状腺全切除者应遵医嘱坚持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以预 防肿瘤复发;术后需行放射治疗者因遵医嘱按时治疗。 甲状腺癌病人术后服用甲状腺片应注意如下几点: (1)、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药物剂量。 (2)、服药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多汗、兴奋及 体重明显减轻等,提示药物剂量过大,应及时就医调整。 (3)、应慎用安眠、镇静、止痛、麻醉药。 (4)、避免感染和创伤,注意保暖,发生应激情况时酌情加药。 9、随访:教会病人颈部自行体检的方法;病人出院后须定期随 访,复诊颈部、肺部和甲状腺功能等。若发现结节、肿块或 异常应及时就诊。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一些术后护理事项,看完后,大家对其 也有一定的了解。病人一定要注意好术后护理事项,细节决 定成败,术后护理不好,会导致病情变化,就浪费了之前的 一切治疗了。

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

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

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护理案例分析 女性患者朱某,56岁,颈部包块四月余,近一月伴疼痛入院。查体:T36.7℃,P89次/分,R20次/分,BP93/65 mmHg,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胸片+颈椎正侧位片示心膈正常,颈椎退行性病变;喉镜示声带运动无异常;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检查均为正常。患者在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术后伤口无渗血,颈部留置引流管一根,术后第一天患者出现音调低顿,呼吸时有高鸣音,考虑喉头水肿,给予静脉激素治疗,术后第3天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入睡,即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期间断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 0.1g,维生素B12 0.5mg,每日两次。 1、甲状腺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处理原则? 分析:原因:(1)手术创伤,伤口渗血压迫气管(2)喉头水肿(3)痰液阻塞(4)双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5)气管塌陷。处理原则:①术后急救物品准备如气管切开包、无菌手套、吸氧、中心吸引器、吸痰管等。②急救配合:对因血肿引起可有颈部增粗肿胀、切口渗血应立即检查伤口,拆除缝线清除血肿;喉头水肿者应用大剂量激素,如呼吸仍无改善应果断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痰多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和帮助咳痰或作雾化吸入;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及气管塌陷行气管切开术。 2、朱某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护理措施? 分析:原因:双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护理措施:(1)观

察呼吸频率、节律,面罩吸氧。(2)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和无菌手套,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3)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呼吸机时注意严格消毒管理,,防止气道粘膜干燥和损伤。④行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 3、朱某术后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分析:(1)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模式,因此病人有自主呼吸,可选择S/T模式;(2)设定合适的呼吸参数;(3)注意应用呼吸机的正确操作;(4)湿化装置应按水位放置蒸馏水;(5)给予适宜的氧流量,可给予次病人3L/分;(6)观察病人在使用呼吸机时有无不适,面罩应遮住口鼻并与口鼻紧贴,防止漏气。

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

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 全网发布:2013-02-17 13:31 发表者:徐辉雄2214人已访问 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60%-70%,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为1:2.7。20岁以后患者明显增多,30-40患病最多,50岁以后明显减少。一般为单发,少数多发,但最小的可为数毫米,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也可学行转移至肺、骨。 临床表现:患者无自觉症状,且癌瘤生长缓慢,故一般就诊较晚,从发病到就诊可达10-30年之久。临床上多缺乏明显的恶性表现,约半数以上误诊为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或双侧发病,半数以上是软胶性硬度,仅1/4较硬,不规则,边沿不清,一般活动度尚好,部分肿物活动较差。瘤体小者可小于1cm,常难以触及,常以颈淋巴结转移为主诉求诊。瘤体较大时直径可达10cm以上或更大,常伴有囊性改变,经常误诊为甲状腺囊肿。晚期可累及四周软组织或气管软骨而肿瘤固定,或累及喉返神经而至声音沙哑。少数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吞咽不适等症状。 2、甲状腺滤泡状腺癌: 较乳头状腺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20%,居第2位。多见于中年人,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发展迅速,属中度恶性肿瘤,多经血液移至肺、骨。 临床表现:一般病程长,生长缓慢,少数近期生长较快,常缺乏明显的局部恶性表现。肿块直径为数厘米或更大,多为单发,少数可多发或双侧发病,实性,硬韧,边界不清。 3、甲状腺未分化癌: 是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发病率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0-15%,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发病迅速,早期可发生全身转移,一般以为多发生自良性肿瘤或低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讲课: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解剖生理 (一)解剖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分左、右两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甲状腺借外层被膜固定于气管和环状软骨上,还借两叶上极内测的悬韧带悬吊于环状软骨上,因此,做吞咽动作的时候,甲状腺随之上下移动,临床上常以此鉴别颈部肿块是否与甲状腺有关。 甲状腺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主要来自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颈外静脉的分支)和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因其有广泛的分支,所以手术结扎两侧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残留腺体和甲状旁腺仍有足够的血液供应。甲状腺有甲状腺上、中、下三条主要静脉。甲状腺的淋巴液汇入颈深淋巴结。 声带的运动由来自迷走神经的喉返神经支配。喉上神经也来自迷走神经,内支(感觉支)分布于喉黏膜,外支(运动支)支配环甲肌,与甲状腺上动脉贴近走行,使声带紧张。(二)生理 甲状腺有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甲状腺素是一类含点酪氨酸的有机结合碘,分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两种,与体内的甲状球蛋白结合,贮存于甲状腺的结构单位——滤泡中。施放入血的甲状腺素与血清蛋白结合,其中90%为T4,10%为T3。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全身组织的氧耗量和热量产生,促进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分解,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分化,并影响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代谢。 甲状腺的功能与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及外环境相互联系,并受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控制系统的调控。 甲状腺良性肿瘤 甲状腺良性肿瘤很常见,在颈部肿块中,甲状腺瘤约占50%。一般无明显症状,当瘤体较大时,会因为压迫气管、食管、神经而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当肿瘤合并出血而迅速增大时会产生局部胀痛。因甲状腺良性肿瘤有恶变可能,一部分虽然是良性,但呈“热结节”(即高功能性),所以需要积极治疗。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T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病理学分为滤泡型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和乳头型腺瘤(papillary thyroid adenoma,PTA)两种,以前者最常见,约占甲状腺腺瘤的70%~80%,后者相对较少见,应与乳头状癌鉴别。腺瘤周围常有完整包膜。其原因不明,可能与性别、遗传因素、射线照射(主要是外放射)及TSH长期过度刺激有关。甲状腺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起病隐匿,以颈部包块为主诉,多无症状,病程中突然增大(出血)者常伴有局部胀痛。查体发现颈前区结节,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局限于一侧腺体,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如伴有囊性变或出血,则结节大多因张力高而“质硬”,可有压痛。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包块边界清楚,血供不丰富,可有囊性变。甲状腺腺瘤有引起甲亢(发生率约20%)和恶变(发生率约10%)的可能,原则上应早期切除。一般应行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腺瘤在内);如腺瘤小,可行单纯腺瘤切除术,但应楔形切除,即腺瘤周围应裹有少量正常甲状腺组

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护理查房

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护理查房 1、病情介绍 女性患者朱某,56岁,颈部包块四月余,近一月伴疼痛入院。查体:T36.7℃,P89次/分,R20次/分,BP93/65 mmHg,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胸片+颈椎正侧位片示心膈正常,颈椎退行性病变;喉镜示声带运动无异常;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检查均为正常。患者在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术后伤口无渗血,颈部留置引流管一根,术后第一天患者出现音调低顿,呼吸时有高鸣音,考虑喉头水肿,给予静脉激素治疗,术后第3天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入睡,即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期间断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 0.1g,维生素B12 0.5mg,每日两次。 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 2、护理问题: (1)疼痛:与疾病及手术创伤有关 (2)焦虑:担心术后恢复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对相关疾病知识 (4)有窒息的危险:与手术神经损伤、血肿压迫及瘢痕组织形成有关 (5)潜在并发症:感染、喉上神经损伤或手足抽搐。 3、护理措施: (1)有效缓解疼痛: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及程度、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详细讲解疼痛的原因,教会病人放松的技巧。 (2)加强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流,加强巡视,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解决病人生活中的困难,鼓励病人多与同病室病友沟通,增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3)告知病人有关甲状腺肿瘤及手术方面的知识,说明手术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意义,并指导病人进行手术体位的练习,术后指导病人保持头颈部于舒适体位。讨论: 护士甲:如何维持有效呼吸? 护生甲: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小时后全麻清醒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严密观察血氧分压变化和氧饱和度情况 护生乙:术后在病人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中心吸引器、吸痰管及无菌手套,并每班检查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一旦发生窒息危险,配合进行抢救及气管切开。 护生丙:观察颈部伤口渗血情况,颈部是否有增粗,观察引流管是否引流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护士乙补充:患者出现呼吸时有高鸣音,给予静脉激素治疗,术后第3天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入睡,即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呼吸机时注意严格消毒管理,防止气道粘膜干燥和损伤,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及呼吸机使用效果。 护士丙:如何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护士甲:①防止感染,做好患者气道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鼓励术后的病人发音,注意有无声调降低或声音嘶哑,以及早发现喉返神经损伤的征象、及早对症处理;③观察患者有无饮水呛咳、误咽。如饮水呛咳、误咽要协助坐起进食或进半流质饮食。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 0.1g,维生素B12 0.5mg,每日两次。

一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的健康教育

一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的健康教育 **大学**外科** 一,病情介绍 221床,xx**,女,49岁。 因“发现甲状腺肿块二十余天”入院。 查体:T:36.5,P:78次/分,R:19次/分。神智清楚,心音未见明显异常,心率78次/分,心率未见明显异常,杂音未见明显异常,胸肺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外形正常,腹部触诊未见明显异常,压痛及反跳痛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包块未见明显异常,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肾脏未触及。 专科情况:右侧甲状腺可及一约2cm大小肿块,质较硬,边界尚清,右颈部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B超示甲状腺右侧叶实行结节并微小钙化,形态不规则,超声造影呈不均匀增强,局部甲状腺被膜浸润性病变,颈部多个淋巴结,VI区,右侧II,III,IV区多个淋巴结肿大,考虑为转移癌。 既往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平素身体良好,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二,主要检查结果: 8月5日: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发现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8月6日:血常规发现甲状旁腺素结果75.3高于正常值15.0-68.3pg/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结果为1000大于正常值<5.61和ANTI-TG值5.60高于正常值<4.11IU/ml。 8月11日:血常规发现钾结果3.3低于正常值3.5-5.3mol/L。 三,治疗方案:

全麻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 四,辅助用药: 清热解毒(xx,喜炎平) xx(参芪xx注射液) 祛痰(痰热清) 增强免疫力(xx) 补钙(葡萄糖酸钙,钙片) 五,健康需求: 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后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不了解,对于术后身体锻炼和饮食不了解,还有药物的注意事项,禁忌症不清楚,易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患者及家属对心电监护报警不了解和恐慌。 六,教学目标: 由于患者刚刚手术,为促进健康,减轻危险,提高患者及家属知识了解,减轻焦虑,提升生命质量,同时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七,教学计划: 内容:手术后的健康教育 时间:2015.8.15 地点: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6楼221床 方法:床边交谈 八,教学实施:(N—护士;P—病人;J—家属。下同) 2015.8.15下午我来到病人床旁,针对其病情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如下沟通。

怎样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

怎样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 <1> 症状及体征:  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肿块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随吞咽上下移动。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个别肿块大者可压迫气管,使气管、食管移位。有时因肿块内出血,瘤体会突然增大,伴有局部胀痛。  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常有颈部胀痛、紧迫感等不适感。肿块一般质硬,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部分患者早期伴颈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还可出现面部潮红、腹泻(1日10余次,水样泻,便前常有腹痛和急迫感,但无脓血便)。肿块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  <2> 彩色B超检查:  不仅可以明显辨别甲状腺肿块属于囊性或为实质性,还可以观察肿块的血流情况,以此为诊断良、恶性肿瘤提供参考,血流丰富者有恶变可能。 桥本氏甲状腺炎 【概述】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又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通常也叫桥甲炎,桥本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多见于30~ 50岁女性,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多数为弥漫性,少数可为局限性,部分以颜面、四肢肿胀感起病。本病可分为八种类型: (一)桥本甲亢:患者有典型甲亢症状及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甲亢与桥本病可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相互并存,相互转化。 (二)假性甲亢:少数可有甲亢的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检查无甲亢证据,TGAb、TMAb阳性。 (三)突眼型:眼球突出,甲功可正常,亢进或减退。 (四)类亚急性甲状腺炎型:发病较急,甲状腺肿痛,伴发热,血沉加快,但摄131碘率正常或增高,甲状腺抗体滴度阳性。 (五)青少年型:占青少年甲状腺肿约40%,甲状腺功能正常,抗体滴度较低。

(完整版)甲状腺疾病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甲状腺疾病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患者及家属您好: 明天就要手术了,在此,请您和您的家人不要紧张,我们今天向您介绍有关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希望您顺利、安全的渡过手术期。术前准备的主要内容: 1 .手术前医生、麻醉医生会找您谈话并且签字。 2.护士为病人做准备。 (1)术前一天我们会为您备皮,也就是术区皮肤的清洁准备。 (2)我们会根据您的手术需要备血、皮试。 (3)术前晚及术晨测量体温血压等。 3.病人的自我准备。 (1)术前一般禁食8个小时,禁饮4小时(一般在晚上10点以后禁食水) (2)保持皮肤清洁,术前晚可沐浴,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不饮浓茶、咖啡等,保证良好的睡眠。 (4)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 手术晨日: 1.如您有月经来潮、体温高于37.5度,请告知医生护士,我们会为您择期手术。 2.如有义齿请取出,并将您随身的贵重物品,眼镜、手表等取出,交与家人保管。

3.检查配给您的腕带,确认腕带上您的个人信息是否准确 4要排空大小便进入手术室,贴身穿手术衣或清洁棉质衣物,等待手术室的人员接您。 5.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病人,术晨请根据医嘱口服降压药。 手术台次安排: 1.手术台次是由手术室统一安排。 2.第一台手术08:30左右接送。 3.接台具体时间不定,请耐心等待。 手术进行中: 1 .请家属在二楼手术等待区等待。 2.在手术过程中若有需要,医生会在那边找您的家属签字谈话。 3.手术后,有手术室的人员陪同您返回病房。 术后护理 1.护士会在第一时间关注您,并为您测量生命体征。 2.检查病人身上的伤口或者各种管道。 3.并同手术室护士交班,了解病人的情况。 4.按医嘱给病人进行护理和治疗。 5.并为你准备吸氧及应用心电监护。 6.体位:全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即可,6小时后可改 为低半卧位。可减轻伤口出血。 7.伤口疼痛: (1)及时告诉护士自己的疼痛感觉。

甲状腺腺瘤的超声诊断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价值 2011级影像本科1124300051郑璇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下甲状腺腺瘤的声像图特征以及超声对腺瘤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或细针抽吸活检后病理证实的117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将声像图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17例中,超声诊断正确有105例;误诊12例。甲状腺腺瘤的主要超声表现特征为圆形或类圆形的低或等回声团,形态多规则,边缘清晰,内部回声较均匀或有囊性变,团块周围可见晕环,且团块周边有环状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能为甲状腺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提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加强超声大夫诊断的信心。 【关键词】高频超声;甲状腺腺瘤;诊断价值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yroid adenoma 【Abstract】Objective: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thyroid tumor ultrasound images of thyroid tumor characteristic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rate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thyroid tumor disease。Meth-ods:Analysis of117cases of thyroid adenoma patients with sonographic features,by surgery or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and will sonographic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contrast.Results:In the117cases,There are 105cases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s correct,Misdiagnosed12cases;The main features of ultrasound images of thyroid tumors:it is circular or oval hypoechoic mass,Its shape is regular,clear boundary,internal echo uniform,surrounded by a hypoechoic ring surrounding。Surrounded by clumps of blood flow,and low resistance spectrum。Conclusion: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yroid tumors,which improves the ultrasound doctors confidence. 【Key words Thyroid】: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thyroid adenoma;diagnostic value 在甲状腺的所有疾病中,甲状腺腺瘤是较为普遍的疾病,收集了武警医院3年的关于甲状腺超声的检查,共有3088例,其中超声检查诊断结果为甲状腺结节的有1556例,诊断结果为甲状腺腺瘤的有443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有84例(很多病例不只一个诊断结果),其他的有1130例;所以尽早发现和区病灶的分良恶性对临床的治疗及手术选择有重要临床价值。而随着科学发展,我们对甲状腺腺瘤的检查方法也日益增多,例如:实验室检查、CT、MRI、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穿刺活检等等,其中高频超声显像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尤其广泛[1],因为它得到的信息更多价格也合理。

甲状腺腺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甲状腺腺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腺瘤周围有完整包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5。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2)活动与休息:①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可遵医嘱服镇静药或催眠药并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人多嘈杂、情绪刺激等。②术前需戒烟,预防受凉感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术后频繁咳嗽诱发伤口出血。③练习术中颈过伸体位,即仰卧,颈后垫以卷枕抬高10°~20°,尽量显露颈部,持续30min 左右,并逐渐延长时间至1~2h,以耐受手术时的体位。 (3)完善术前各项检查:颈部透视及拍X线片、喉镜检查、胸部拍X线片、心电图。 (4)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清洁切口处皮肤,剪指甲。②术前禁饮食,常规禁食10h、禁饮 4h。 (5)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女患者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6)其他:手术配合知识指导。 2.术后 (1)体位:全身麻醉未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告知患者采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及手术切口的引流。 (2)病情观察:遵医嘱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给予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①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窒息,其是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48h内,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甚至窒息;可能有颈部肿胀,切口渗出鲜血等。②了解患者发音和吞咽情况,判断有无声嘶、声调降低、误咽及饮水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③观察有无头晕、恶心等颈过伸综合征的发生。④观察有无手足抽搐的发生。 (3)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颈部有无肿胀,保持创面敷料清洁无渗出,及时更换潮湿敷料并估计渗血量。 (4)饮食护理:术后6h可进冷开水或冷流食,以利于颈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机会。如果有饮水呛咳,提示有喉上神经损伤,不宜进流食,改为软食或半流食。 (5)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现实,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6)妥善固定颈部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脱出,观察引流液的色、性、量。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3

甲状腺腺瘤题目及答案

甲状腺腺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一、填空 1、甲状腺腺瘤为()肿瘤。病理学分()和()两种,()多见,多见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妇女。 2、甲状腺腺瘤的分类:()、()、()、()、()。()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良性肿瘤。 3、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和()的(),可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4、基础代谢率正常值为();()为轻度甲亢,()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 5、呼吸困难和窒息:多发生于术后()内,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术后()。 二、简答 1、请列出基础代谢率的计算公式。 2、甲状腺腺瘤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3、简述甲状腺危象观察与护理?

甲状腺腺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一、1、最常见良性滤泡状乳头状囊性腺瘤前者 2、滤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不典型腺瘤甲状腺囊肿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滤泡状腺瘤 3、清醒空腹安静无外界环境影响下能量消耗率 4、+10% +20%~+30% +30%~+60% +60% 5、48 h 12 h~36 h 二、1、答:计算公式为: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 6、答:A、呼吸困难和窒息,B、喉返神经损伤,C、喉上神经损伤,D、手足抽搐,F、甲状腺危象 7、答:甲状腺危象的护理: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术后12 h~36 h,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热、脉快、大汗、烦躁不安、澹忘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腹泻。因此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意识的变化。术后早期加强巡视,观察病情,一旦发生危象,及时报告医生立即处理。措施包括:降温、吸氧、按医嘱给予碘剂、激素、镇静剂,冬眠合剂及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补充能量。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甲状腺瘤术后病人的护理查房

甲状腺瘤术后病人的护理查房 概述 甲状腺瘤是以颈前肿块局限于一处,形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的颈部慢性病变。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长期的愤怒或忧郁愁闷而形成。其次,还与水土,饮食、体质等因素有关。本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B超发现,发现后,多数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或不治疗。手术治疗术后极易复发,复发率高达90%以上,难以根治;不治疗,病程一长,可恶化成甲状腺癌。据有关资料显示:甲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10%-20%左右。甲状腺瘤常发生于青年女性最常见。 护理评估 1,病史患者,女,44岁。因发现右侧颈前部无痛性包块半月余要求手术而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半月前发现右侧颈前部有一包块,约鸡蛋黄样大小,局部无明显红肿热痛,无呼吸困难 ,我院门诊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内囊实性不均质包块——腺瘤囊性变?现为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入院查体:T36.2℃ P 63次∕分 R 21次∕分 BP 148∕90mmHg 体重80㎏ .中年女性,来时神清,精神可,甲状腺右叶可触及一包块,约5㎝×4㎝×3㎝.质硬, 无明显触

痛,活动度欠佳,可随吞咽动作移动.气管居中,对侧甲状腺无异常,颈静脉无怒张.实验室检查:WBC 9.93×109/L,RBC 4.13×1012/L,HGB 134g/L,甲功提示:T3 0,76ug/ml,T4 6.5ug/Dl.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现术后一天,呼吸平稳,进食温凉流质,声音无嘶哑。术后查体:T37℃,P104次∕分, R24次∕分,BP,151∕94mmHg.切口辅料清洁固定,无渗血,引流管接负压小球畅,引流出血性液体约55ml.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出血 2.潜在并发症窒息 3.营养失调与机体代谢率增高及手术创伤有关 4.焦虑恐惧与担心治疗效果及花费有关 5.知识缺乏与知识来源受限有关 6.自理缺陷与手术创伤及体质虚弱有关 重点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与措施 一,潜在并发症——出血 1.定义出血是甲状腺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多发生在 甲状腺瘤术后的24~48h之间。

甲状腺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教学提纲

甲状腺手术病人健康 教育

甲状腺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一、疾病知识 甲状腺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常见的有单纯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腺瘤;恶性为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手段。手术的并发症有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和甲状腺危象。 甲亢病人除表现有甲状腺肿大,还有突眼、烦躁易怒、失眠、多汗、两手颤动、食欲亢进及消瘦、脉快等。 二、术前指导 1、饮食: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营养丰富饮食,增加手术的耐受力。甲亢病人代谢旺盛,热量消耗大,易饥饿,更要注意能量的供给,饮食易多样化。 2、活动、休息 (1)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可遵医嘱服镇静剂或安眠药并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人多嘈杂、情绪刺激等。 (2)术前1日戒烟,预防受凉感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术后拼饭咳嗽诱发伤口出血。 (3)练习术中颈过伸体位,即仰卧,颈后垫以卷枕抬高10—20度,尽量暴露颈部,持续30分钟左右,并逐渐延长时间至1—2小时,以耐受手术时的体位。 3、除做好全面体格检查和和化验外,应进行: (1)颈部透视及拍片,以了解气管有无受压或移位。

(2)喉镜检查,确定声带的功能。 (3)测定基础代谢率,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时机。其方法是:测定前1日病人晚餐应较平时进食少,夜间充分睡眠并不服安眠药,测定日晨病人应静卧,不多说话,等待护士前来测定。 (4)用药指导:说明术前服碘的目的是抑制蛋白水解酶,减少甲状腺蛋白的分解,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使腺体血流量减少和缩小变硬,有利于手术切除。口服碘剂一般无任何不适,个别病例服碘后可出现药疹,表现为皮肤轻微痛痒,可继续服碘。对服碘心率较快不能手术者,为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在腹碘的同时需加服心得安。 (5)手术配合知识指导:说明术前要预防感冒,吸烟病人戒烟两周,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术后咳嗽,诱发伤口出血。指导练习术中头颈过伸体位,即嘱病人仰卧颈后垫卷枕抬高10°-20°,尽量暴露颈部,持续30分钟左右,并逐渐延长时间至1—2小时,是病人能耐受手术中体位。告知病人术后避免说话太多而影响伤口愈合,告诉可用写字或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三、术后指导 1、体位:全麻清醒后,告知病人采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及手术切口的引流。(2)饮食:告知术后6h如喉痛不敢吞咽时,可进冷开水或糖水,以利于颈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机会。如果有饮水呛咳,提示有喉上神经损伤,不宜进流质饮食,改为软食或半流饮食。若有甲状旁腺损伤时,应适当限制肉类和蛋类饮食。 (3)病情观察:告知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早期征象,如颈部紧缩、呼吸费力、烦躁不安、伤口敷料渗湿,提示有切口出血压迫倾向;如说话声音嘶哑,

病理学理论指导:甲状腺肿瘤概述

(一)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 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多见于青、中年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病理诊断标准: 1)有完整的纤维包膜; 2)包膜内外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同; 3)包膜内组织结构相对一致; 4)包膜内瘤组织压迫包膜外甲状腺组织; 5)常为单发孤立性结节。 组织学类型: 1)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adenoma) 根据分化程度和特征分为几种亚型 ①胎儿型腺瘤(fetal adenoma),本型最易发生囊性变或出血。 ②胚胎性腺瘤(embryonal adenoma) ③单纯型腺瘤(simple adenoma) ④胶样腺瘤(colloid adenoma) ⑤嗜酸性细胞腺瘤(acidophilic cell adenoma,亦称Hurthle cell adenoma)。 2)乳头状腺瘤(papillary adenoma) 多为囊性,又称囊性乳头状瘤,肿瘤常并发出血、坏死。 2.甲状腺癌(Carcinoma of thyroid) 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50岁,女多于男。 甲状腺癌的特点: 1)甲状腺癌的病程自然经过差异很大: 隐性癌:体积小,生长慢,无症状。 未分化癌:属高度恶性肿瘤,病程短。 2)甲状腺癌组织学表现差异很大: 分化好的有时与良性肿瘤或增生性病变难以鉴别。 3)甲状腺癌的组织学表现和生物学特征不一致: 乳头状腺癌:形态学恶性,但生长慢,转移晚。 滤泡性腺癌:分化较成熟,但转移早。 组织学类型及特点 1)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①最常见(40-60%),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 ②生长缓慢,转移发生晚; ③肉眼:为孤立无包膜的肿块,直径多为1-2cm,1/3病例直径<1cm,切面灰白,质硬。 ④镜下:癌细胞排列形成乳头状。特点是细胞核染色质少,呈毛玻璃样,无核仁,间质常有砂粒体形成。 2)滤泡性腺癌(follicular adenocarcinoma) ①发病率占10-15%,常见于女性; ②早期可发生血道转移; ③肉眼:孤立结节,少数多发,结节状,直径多为2~4cm,部分可侵犯气管壁,颈部血管,肌肉及喉返神经; ④镜下:由分化不同程度滤泡构成,常侵犯血管或包膜。

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2019年文档

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5人,其中女32人,男3人。年龄20-62 岁,平均住院天数10 天。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都康复出院。现将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2术前护理 2.1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术前检查。颈部透视或摄片,了解气管有无受压或移位,电子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了解心脏检查做心电图检查,测定血清钙磷,了解甲状腺功能。 2.2做好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谈,消除其顾虑和手术恐惧,告知有关甲状腺肿瘤及手术有关方面的知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患者结识同类手术康复者,使病人通过后者的现身说法,体会成功的经验。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或安眠药,使其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身心状态。女性病人应避开月经期。 2.3体能训练及体位准备。让病人仰卧、伸颈、垫高肩背部,头后仰,尽量使下颌、气管、胸骨处于同同一水平线,充分暴露于手术野部位。若病人缺乏有效的体位训练,术中颈过伸可能压迫颈部神经及血管,使颈椎周围组织疲劳而引起病人烦躁不安,既影响术中操作又易误伤周围组织、神经及血管,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应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学会有效咳嗽及咳痰。 2.4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胃肠道准备。手术前皮肤准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术前患者应剪短指甲、理发、沐浴,剃出手术区皮肤周围的毛发,同时告知患者禁食12 小时,禁水6

小时。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告知病人去枕平卧 6 小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并记录。病人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高坡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切口内积血。指导患者深呼吸,协助患者有效咳嗽,预防肺部并发症。告诉患者24 小时卧床休息,减少颈部活动,指导患者在床上变换体位,起床活动时,可用手置于颈后以支撑头部,以免被牵拉,减轻疼痛。 3.2切口引流管的护理手术野会常规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引流一般持续24-48 小时,以利于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并及时引流切口内的积血,预防术后气管受压。因此我们要妥善固定引流管,不可扭曲、反折,并防止脱落。引流袋每天更换,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一般24 小时不超过50 毫升。以后逐渐减少。如出血新鲜量多且有凝块,应立即报告医生,拆开切口重新止血,必要时再次手术。病人床边必常规防止无菌气管切开包、无菌手套、吸引器等物。以备急用。如无异常,引流管一般于两天后拔出。

甲状腺结节健康宣教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甲状腺结节健康宣教 1、甲状腺结节基本知识 甲状腺是长在人体气管前面一个蝴蝶形状的器官,和神经、血管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对人体生长发育及能量代谢等起重要作用。甲状腺结节就是发生在这个重要腺体上的疾病。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各个年龄段的男女人群中均可见到,但在中年女性中较多,男女之比约1:4。甲状腺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触诊发现的结节约占人群3-7%,而超声检查可发现20-76%的受检者有结节。甲状腺结节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而是肿瘤、囊肿、炎性团块或其它疾病引起的甲状腺肿物的一种形态描述。 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但很少有特异性表现,有些良性结节生长很快似乎像恶性肿瘤,有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又类似良性结节。因此,结节良恶性的判断需要专科医师结合患者病史、体检、化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才能确定。当然,客观而言,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仅占5-15%。且即使是恶性病变,其多数侵袭性也比其它癌症小得多。但良好的预后依然需要专业正规的治疗以及患者本身的积极配合。2、怎样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

随着检查器械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B超分辨率可达到1-2mm,足以发现绝大多数甲状腺疾患并鉴别其良恶性。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方便及价廉等优点,使其成为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甲状腺疾病首选检查手段。由于甲状腺癌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加,故我们建议当您计划体检时,最好将甲状腺超声列为检查项目。甲状腺结节多数为良性,而甲状腺癌多数为低度恶性,具有所谓的“惰性”,发展很缓慢,故除了少数高危人群如家族性甲状腺癌及头颈部有辐射史等外,不必每年都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我们建议如无特殊异常2-3年检查一次是安全和合理的。如果您的甲状腺“结节”是自己或别人无意中发现的,不必自己直接行甲状腺B超检查,而是最好去正规医院甲状腺专科就诊,以明确:a.有没有甲状腺结节;b.结节是否与甲状腺有关系。 3、甲状腺结节的处理 对于多数考虑良性而又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可以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临床观察。而如果高度怀疑恶性/已证实恶性、良性肿块有压迫表现、增长较快的肿块、胸骨后肿块及多发肿块伴有甲亢等,则需要手术治疗。虽然也有诸如无水酒精注射、射频治疗、微波治疗等手段,但目前均存在争议,只有手术具有专家共识。中医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也有较好的效果,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延缓/停止病程,使结节缩小甚至消失。 4、甲状腺的保健措施 a.尽量避免儿童期头颈部X线照射 b.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方面 c.针对水土因素适度摄入含碘饮食

甲状腺结节健康宣教

甲状腺结节健康宣教 1、甲状腺结节基本知识 甲状腺是长在人体气管前面一个蝴蝶形状的器官,和神经、血管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对人体生长发育及能量代谢等起重要作用。甲状腺结节就是发生在这个重要腺体上的疾病。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各个年龄段的男女人群中均可见到,但在中年女性中较多,男女之比约1:4。甲状腺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触诊发现的结节约占人群3-7%,而超声检查可发现20-76%的受检者有结节。甲状腺结节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而是肿瘤、囊肿、炎性团块或其它疾病引起的甲状腺肿物的一种形态描述。 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但很少有特异性表现,有些良性结节生长很快似乎像恶性肿瘤,有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又类似良性结节。因此,结节良恶性的判断需要专科医师结合患者病史、体检、化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才能确定。当然,客观而言,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仅占5-15%。且即使是恶性病变,其多数侵袭性也比其它癌症小得多。但良好的预后依然需要专业正规的治疗以及患者本身的积极配合。 2、怎样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 随着检查器械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B超分辨率可达到1-2mm,足以发现绝大多数甲状腺疾患并鉴别其良恶性。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方便及价廉等优点,使其成为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甲状腺疾病首选检查手段。由于甲状腺癌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加,故我们建议当您计划体检时,最好将甲状腺超声列为检查项目。甲状腺结节多数为良性,而甲状腺癌多数为低度恶性,具有所谓的“惰性”,发展很缓慢,故除了少数高危人群如家族性甲状腺癌及头颈部有辐射史等外,不必每年都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我们建议如无特殊异常2-3年检查一次是安全和合理的。如果您的甲状腺“结节”是自己或别人无意中发现的,不必自己直接行甲状腺B超检查,而是最好去正规医院甲状腺专科就诊,以明确:a.有没有甲状腺结节;b.结节是否与甲状腺有关系。

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与分析

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与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分布特征,评价不同免疫组化定性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效用。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扫查、穿刺活检诊断,术后获取标本,进行镜检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病理科医师与超声医师共同进行病理诊断。结果:良性肿瘤占24.74%,甲状腺结节肿瘤占57.45%,甲状腺腺瘤42.55%,恶性肿瘤占75.26%,其中乳头癌占83.92%,滤泡癌占11.89%,髓样癌占0.70%,未分化癌占3.50%,其中乳头癌中经典型占55.00%,滤泡型占16.67%,隐匿型占27.50%,嗜酸细胞性0.83%;乳头癌CK19表达阳性率高于其他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hTERT、Ki67、VEG、Ret、P53表达阳性率低于恶性肿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恶性肿瘤比重较高,其中多见乳头癌,乳头癌中不经典类型比重较高,免疫组化是定性诊断甲状腺肿瘤的重要方法,采用多种恶性肿瘤基因组化可提高诊断效用。 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无论良恶性病变均可表现为甲状腺结节,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高达50%[1]。约5%的甲状腺结节是恶性肿瘤,其余多为良性肿瘤或过度增生。我国甲状腺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为3.1/10万,居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因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增多,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2]。约90%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其生长缓慢、淋巴转移率较高、多分布于颈前部两侧软组织内不易诊断发现,但其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3]。甲状腺良性结节可以向恶性转变,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甲状腺肿瘤特别是甲状腺癌病理类型趋于复杂,诊断难度上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但因良恶性细胞分布不均衡,定性诊断符合率仍较低,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仍主要依赖于手术,而在未获得明确诊断的条件下,患者对手术可能存在抵触情绪,限制了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4]。为此,本研究试分析甲状腺肿瘤病理特征,并与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总结病理诊断经验,现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90例(190个结节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具有完整的彩超、相关生化指标、术中以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2)单发;(3)符合手术治疗标准;(4)无颈部手术历史;(5)诊断为甲状腺肿瘤。所选患者中男80例,女110例,年龄33~69岁,,平均(46.1±3.5)岁。就诊原因:甲状腺肿块139例,体检51例。 1.2 方法体检主要通过手触及,若触及新的结节或甲状腺明显增大,则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测仪器选用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对于符合手术治疗标准者,给予甲状腺患侧腺叶全切和/或峡部切除、预防性淋巴结清扫,获取甲状腺切除标本,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然后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对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处理,给予冷冻病理标本OC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