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题A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题A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题A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题A

六年级数学测练题(比的意义和性质A )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填空题。30分

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2、长方形长3分米,宽1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比值是( )。

3、小李5小时加工60个零件,加工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本书读了55页,45页没有读,已读与总数的比是( ),比值是( )。

5、甲数相当于乙数的

9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6、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1,三好学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7、白兔24只,黑兔18只。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黑兔与白兔的比是( )

8、若A ÷B =5(A 、B 都不等于0)则A :B =( ):( ) 若A =B (A 、B 都不等于0) 则A :B =( ):( )

9、汽车商店销售小轿车140辆,面包车40辆。面包车辆数是小轿车的( );小轿车和面包车辆数的比是( ),比值是( )。

10、药和水的比是1:100,药占药水的( ),水占药水的( )。

1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1:2,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和( )。

12、一本书已看10

3,已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是( ),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 ),剩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 )。

13、加工一批零件,按2:3:5分配个甲、乙、丙三人加工。甲完成这批零件的( ),乙完成这批零件的( ),丙完成这批零件的( )。

14、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5:3,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二.计算题: 1、求比值:8分

32:9

4 0.3:0.02 0.21:6.3 48:36 0.5: 52 7:3.

5 3: 11

6 1:0.125 2、化简比: 8分 35:45 360:450 0.3:0.15

18: 32 6:0.36 203:54 0.6:52 3

2:6

三.判断: 8分

1、5

4可以读作“4比5”。 (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3、20厘米:1米的比值是2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5

1。比值不变。( ) 5、男生比女生多52,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6、5

9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 7、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8、3个43和3的4

3计算结果相同。( ) 四、选择:6分

1、比的( )不能为零。 A 前项 B 后项 C 比值 D 无法确定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3

2,比值(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3、32:910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A 2720 B 35 C 5

3 D 3:5 4、在8:9中,如果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 增加16 B 乘2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5、糖占糖水的

51,糖与水的比是( ) A 1:5 B 1:4 C 1:6 D 无法确定 五、应用题: 40分

1、商店六月份与七月份销售额的比是5:6,七月份销售3000万元。六月份销售多少万元?

2、甲工程队有150名工人,甲乙两个工程队人数比是3:2。乙工程队有多少工人?

3、学校航模队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写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再求比值。

4、图书角中文艺书与故事书本数比是3:5,文艺书本数是故事书的几分之几?如果故事书有60本,文艺书有多少本?

5、六年级有250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六年级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6、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米25厘米。写出小红与小明身高的比,并化简。

7、小明体重40千克,相当于小军的

910,小华的体重是小军的65。小华体重多少千克?

8、计划生产1800个零件,第一天生产了计划的

41,第二天生产了计划的61。还剩下计划的几分之几没生产?还剩下多少个没生产?

9、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用了

43小时,返回时只用了85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商店售出2筐橙子,每筐24千克。售出的橙子占水果总数的

116,售出的香蕉占水果总数的41。售出香蕉多少千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使学生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上,尝试化简比,并掌握化简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自主探索新知识和能力。 4、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体会、掌握转化的思想过程。 教学重点: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回顾比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呢?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大家敢于猜想值得表扬,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猜想。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于验证。你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品版

比的意 义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学过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知道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3、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教学比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2×πr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Sh或πr2×h÷3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四十八页,做一做,练习十二5~8 教学目的:1、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2、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并能熟练判别最简整数比。 3、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的方法。 教学进程: 一、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引入题 一只长颈鹿高7米,一头大象高200厘米。说出这只长颈鹿和这头大象的身高比。 生:7∶2 700∶200 师:哪个比对呢? 这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相反,为什么两个比都对呢?生:7米就是700厘米,2米就是200厘米。 师:对!那你们还能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明这两个比也是对的呢? 生:算比值。 〔生口答教员板书〕 2、出示18∶12与3∶2,请你们判别一下这两个比能否相等,为什么? 生:相等。由于比值相等。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除以了相反的数,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师:你怎样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了相反的数,这两个比就相等了呢? 是依据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判别的。 3、写出与6∶8相等的比。 生写教员巡视,汇报时板书。 6∶8=3∶4=12∶16=24∶32= 这样的比可以写多少个?既然可以写有数个,我们就用省略好来替代。我们写的这些比都与6∶8相等吗?赞同吗? 4、师:请你们观察这三组相等的比,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通知同桌。 汇报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反的数,比值不变。〔板书〕 这就是我们明天所要学的新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5、判别 ① 4∶15 =〔43〕∶〔153〕= 12∶5 ② ∶ =〔 6〕∶〔 6〕= 2∶3 ③ 16∶24 =〔160〕∶〔240 〕=0∶0 在比的基本性质中补充0除外 ④ 1.25∶2.5 =〔1.25100〕∶〔2.51000〕= 125∶2500 二、化简比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方程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是本单元的基础与核心,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节教材,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概念的描述,更重要的是理解概念,而理解概念,关键是要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要素,“比列”的本质是一个等式,描述的是两个比值相等的比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材料,让学生判断、思考并表达思维过程,促进理解,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三幅场景图。 (1)图上描述的是什么情景?这几幅图都与什么有关?

(2)这三面国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你们有见过这样的国旗吗?或者这样的?我们的国旗,不论大小,之所以形状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制作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改变直接复习比的意义导入新课的方法,从生活实际切入,用直观图形形象地呈现比,在此基础上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意义,既复习了旧知,3 / 5 又使比与比例联系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列的特征和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加深学生对比列知识内涵的理解,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再就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明确意义 1、提问:你们知道每一幅图中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 2、谈话:在制作国旗的过程中存在着有趣的比。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自主学习卡,算一算这三幅国旗的长、宽之比,求出比值,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我们以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为例,2.4:1.6= ,60:40=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2.4:1.6=60:40,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还可以写成=。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5、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6、深入探讨:(1)比例有几个比组成?(2)是不是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设计意图:请大家根据图片的数据,写一写,算一算,看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比例?根据前面的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但要找到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组成比例;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组成比例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不同的学生会写出不相同的算式,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三、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教研组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注:“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53×7表示: 求7个53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5 3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注:“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53×61表示: 求53的6 1是多少 9 × 61表示: 求9的61 是多少 A × 61表示: 求a 的6 1 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 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 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细心填写。(每空1分,共24分。) 1.五年级同学植树X棵,六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是五年级的4倍,五、六年级一共植树()棵,五年级比六年级少植树()棵。 2.张村果园的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如果桃树有X棵,那么梨树有()棵;当X=16时,梨树有()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棵。 3.一本数学书有120页,小奇每天看15页,看了y天,还剩()页没有看;当y=6时,还剩()页没有看。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X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5.有三个连续的奇数,如果中间一个数是n,其余两个数分别是()和(),这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 6.用3个边长是a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7.如果3X-1.5=7.5,那么1.5X=( )。 8.根据条件,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⑴男生比女生多8人。 ⑵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6倍。 ⑶一本书,看了5天后还剩30页。 ⑷华氏温度比摄氏温度的1.8倍多32。 9.在括号里填上“>”“<”或“=”。 当x=5时,2.2x-1()10 当x=5时,2.2x-x()10 当x=8时,15x÷2()45 当x=6时,15x÷2()45 10.甲数是乙数的3倍,乙数比甲数少8,甲、乙两数各是多少?下面列出的两个方程中的x分别表示什么? ⑴x÷(x-8)=3中的x表示();⑵(x+8)÷x=3中的x表示()。

二、谨慎选择。(16分) 11.X=12是方程( )的解。 A .4X-2.4X=6.4 B .20X ÷4=10 C .2X-4=20 12.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有( )。 A .3.6-2×1.3=1 B .75×4<20X C .32-8=2.5X 13.小雨今年X 岁,弟弟X-2岁,再过5年,他们相差( )岁。 A .X -2 B .2 C .5 14.甲、乙两筐苹果,甲筐32千克,乙筐x 千克。从甲筐拿4千克放入乙筐,两筐苹果就一样重。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 A .32-x =4×2 B ..x +4=32 C. x +4=32-4 15.4x +5错写成4(x +5),结果比原来( )。 A .多5 B .多15 C .少15 16.通过对下面三个式子的分析,求出★是( )。 ▲+▲+▲=7.5 ■×▲=10 ★÷■=8 A .200 B .32 C .2 17.梯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已知它的高是6厘米,下底是10厘米,上底是多少厘米?如果设上底是x 厘米,下列方程中,( )是错误的。 A .(x +6)×10÷2=48 B .(x +10)×6=48×2 C .(x +10)×6÷2=48 18.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a 千米,第一天行驶了b 小时,第二天行驶了c 千米。这辆汽车两天共行驶了( )千米。 A .a (b +c ) B .a b +c C .b +ac 三、准确计算。(24分) 19.直接写出得数。(每道0.5分,共5分。) 54+52= 2+2.8= 31-51= 0.12÷0.6= 41+114+43= 2-31= 1.6×0.5= 0.32 = 7.2×0.25×4= 713-54-5 1= 20. 解下列方程。(每道1.5分,共13.5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即S表=S侧+S底×2或2πr×h + 2×πr2 7、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即S侧=Ch 或2πr×h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 Sh 或πr2×h÷3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 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冷静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1.8,-2,+2 ,0,-28,-1.5这些数中,自然数有(),小数有(),正数有(),负数有(),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 2、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意义。 3、如果+50元表示收入50元,那么支出25元记作()元。 4、如果向东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40米表示()。 5、如果+2000元表示收入2000元,那么-1700元表示()。 6、某地昨天气温:-2℃~5℃,那么最大温差是()℃。 7、在数轴上,-2到0距离和()到0的距离一样。 8、小明转动转盘,如果+3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3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2圈表示为()。 9、下表是我国四个城市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把它们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北京哈尔滨广州上海 -5℃-19.8℃17.2℃ 3.8℃ ()<()<()<() 10、下面每格表示2米,小兔的位置在0处。 (1)小兔向西跳了6米,请在小兔现在的位置标出①。 (2)小兔现在-4处,说明它向()跳了()米。 (3)如果小兔先向西跳了2格,又向东跳了10米,小兔现在在()处。 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对的记“√”,错的记“×”,每小题1分共10分)。()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0是正数。()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5、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6、所有的正数都比负数大。 ()7、自然数都是正数。 ()8、-18>-8。 ()9、-1℃=1℃。 ()10、最大的负数是-1。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1、对“0”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0是偶数②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既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④0是自然数 2、下面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①0<-1 ②-3>-2 ③-∏<-3.1 ④-<- 3、点A为数轴上表示-3点,当A点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B点时,点B 表示的数为() ①-7 ② 1 ③ 4 ④1或-7 4、如果规定向南走为正,那么-50米表示的意义是()。 ①向东走50米②向西走50米③向北走50米④向南走50米 5、数轴上,-12 在-18 的()边。 ①、左②、右③、 北④、无法确定 6、若高度升高1000米,相应的气温下降5℃,现在地面气温是6℃,则2000米高空的气温是()。 ①10℃②11℃③-4℃④-10℃ 7、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5cm,记作“0”,那么小华身高144cm,应记作()。 ①+144 cm ②144 cm ③-1cm ④-144cm 8、在数轴上0左边的数是()。 ①负数②可能是正数③正数④不能确定 9、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气温是零上126℃,夜间的平均气温是零下150℃,昼夜温差是()。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41~42页。 [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2.使学生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比的相关知识,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除法、分数有怎样的联系。 2.复习铺垫 ①4÷5=8÷( )=( ) ÷15=20÷( )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填的?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② 34 =( )16 =9( )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填的?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从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为学生类推出比的基本

性质打下基础,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事物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的思维自然随着问题的迁移,将新旧知识连成一片联系在一起。 二、合作探索 1.大胆猜想 师:我们学过除法中的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而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比你有什么联想和猜测呢? 预设:比也可能有比的基本性质。 提问:猜一猜比的性质是什么? 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全班验证 师: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是有待证明。你们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学生分组验证 请几个小组的代表说一说验证过程并板书在黑板上。 ①根据分数、比、除法的关系验证。 ②根据比值验证。 …… 小结:通过验证,刚才大家猜测的规律成立,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再次完善比的基本性质,强调0除外,并让学生讨论0除外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中,应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举例、论证等方法验证。这一环节教师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不断验证,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并使之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这一过程中,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探索“化简比” 师:大家通过猜测、验证后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学来有什么用处呢?回忆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学来作什么用的? (1)小组合作,明确要求:分小组先讨论你们是怎么猜想的,意见一致后,请一个同学把文字叙述记录下来,其余同学想办法举例说明这一猜测是正确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具准备:纸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旗吗?那你了解制作国旗的标准吗?(也就是说国旗的长度和宽度要怎么搭配才是标准的)那么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讲授新课,引出比的意义。 (一)比的意义 1、出示例题:(卡片)一面红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1)同学们能列出算式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吗? 长是宽的几倍? 15÷10=1.5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0÷15=2 3 (2)再举例 请一组的同学起立,快速数出男女生数,并列出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老师板书: (3)请同学们看你们手上的题,考虑怎么列算式。(生读题) 师板书:速度 100÷2 单价 200÷2

师小结:这些题都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通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关系的方法,叫做比。 板书:比的意义 师:在刚才的例子中长是宽的几倍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可以说成是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学生独立说出其它的题。 数量关系式还有: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归纳总结:像刚才的(1)和(2)中的数量比是属于“同类量”比 ,(3)这样的数量比属于不同类量比。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可以用两个数相除的方法,有时也可以说成这两个数的比是几比几。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二)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 师:请同学们快速自学44页的内容。然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生汇报) 例如: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15 ∶ 10 = 15 ÷ 10 = 32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师:我们刚才已经知道了红旗的长宽比,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做更大的红旗了吗?(师引导交流) 2、练习:老师出示卡片,学生很快算出比值。 (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图示“比、除法、分数的异同”) 提问:从上面可以看出,比和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以前我们学过除法和分数有关系,那么比和除法、分数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 1、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几列几行 ↓↓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从前往后看) 2、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 3、图形左、右平移:行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不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知识点。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5表示求5个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表示求的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50、51页及练习十一的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的化简比。 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导学过程】 ⊙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相当于分数、相当于除法;比的前项相当于……可以结合算式或表格回答) 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

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回顾比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因为它们的分数值都是0.75) (3)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它们的大小相等吗?怎样证明?(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都可以化成,所以它们的大小相等;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也可以证明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4)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2.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把改写成比的形式。(引导学生汇报并用课件展示:=3∶4;=6∶8;=12∶16) (2)探讨这三个比之间的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3∶4=6∶8=12∶16,比值都是0.75) (3)观察、比较、发现。 观察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变化过程及规律。(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6÷8=(6×2)÷(8×2)=12÷16 ↓↓↓ 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的意义教案 北京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的意义教案北京版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二、旧知引题 1、出示一面国旗图案,启发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是一面国旗的图案,在今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勇于动脑,让五星国旗在悉尼的上空一次又一次的升起,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习健儿的精神,课堂上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假如我告诉你这个图案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就是比(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1、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学习目标教师指着课题提问:同学们要学习“比”,你想要学习什么呢?(学生有可能说: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无论学生怎么说,教师都要加以肯定,然后从学生所说当中提炼出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板书) 2、比的意义的初步感知(1)师:刚才我们列式可以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指着黑板)追问:53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师:53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5比3。谁愿意再来说一遍(让两至三生学着说)(同样方法教学35)师小结:我们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2)教学例子2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提问: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板书算式和结果)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板书)追问: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概括比的意义启发学生观察板书,相互讨论。学生活动组织:①仔细阅读黑板板书。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 义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学过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知道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3、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教学比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