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三角形,就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在具体处理问题时往往又会出现错误,因此,在求解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分类讨论呢?本文分以下几种情形讲述。

一. 遇角需讨论

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5°则其顶角为( )

A. 30°

B. 75°

C. 105°

D. 30°或75°

简析:75°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当75°是底角时,则顶角的度数为

180°-75°×2=30°;当75°角是顶角时,则顶角的度数就等于75°。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或75°。故应选D 。

说明: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并没有确定顶角或底角时,应注意分情况讨论,先确定这个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再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二. 遇边需讨论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6,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 简析:已知条件中并没有指明5和6谁是腰长谁是底边的长,因此应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类讨论。当5是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时,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就是6,则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6;当6是腰长时,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就是5,则此时周长等于17。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6或17。

说明: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是底哪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三. 遇中线需讨论

例3. 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cm 和12cm 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

简析:已知条件并没有指明哪一部分是9cm ,哪一部分是12cm ,因此,应有两种情形。

若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x cm ,底边长为y cm ,可得???????=+=+,1221,921y x x x 或???????=+=+.92

1,1221y x x x 解

得???==,9,6y x 或?

??==.5,8y x 即当腰长是6cm 时,底边长是9cm ;当腰长是8cm 时,底边长是5cm 。 说明:这里求出来的解应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四. 遇高需讨论

例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角为4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简析:依题意可画出图1和图2两种情形。图1中顶角为45°,图2中顶角为135°。

例5. 为美化环境,计划在某小区内用230m 的草皮铺设一块一边长为10m 的等腰三角形绿地,请你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另两边长。

简析:在等腰ΔABC 中,设AB=10m ,作CD ⊥AB 于D ,由3021=??=

?CD AB S ABC ,可得CD=6m 。如下图,当AB 为底边时,AD=DB=5m ,所以)(6122m AD CD BC AC =+==。

如下图,当AB 为腰且Δ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

m AC AB 10==,所以)(822m CD AC AD =-=,

)(102,222m BD CD BC m BD =+==。

如下图,当AB 为腰且Δ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

m BC AB 10==,)(822m CD BC BD =-=, 所以)(106,1822m AD CD AC m AD =+==。

说明:三角形的高是由三角形的形状决定的,对于等腰三角形,当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内;当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外。

五. 遇中垂线需讨论

例6.在ΔABC 中,AB=AC ,AB 的中垂线与AC 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底角∠B=____________。

简析:按照题意可画出如图1和如图2两种情况的示意图。

如图1,当交点在腰AC 上时,ΔABC 是锐角三角形,此时可求得∠A=40°,所以

∠B=∠C=2

1(180°-40°)=70°。 如图2,当交点在腰CA 的延长线上时,ΔABC 为钝角三有形,此时可求得

∠BAC=140°,所以∠B=∠C=2

1(180°-140°)=20°

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70°或20°。

说明:这里的图2最容易漏掉,求解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这样才能正确解题。

六. 和方程问题的综合讨论

例7. 已知ΔABC 的两边AB ,AC 的长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3)32(22=++++-k k x k x 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 长为5。

(1)k 为何值时,ΔABC 是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2)k 为何值时,ΔABC 是等腰三角形,并求ΔABC 的周长。

简析:(1)经计算,⊿=1,x 1=k+1,x 2=k+2。 由勾股定理得k=2。

(2)若Δ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有AB=AC ,AB=BC ,AC=BC 这三种情形。方程023)32(22=++++-k k x k x 可化为0)1)(2(=----k x k x ,即21+=k x ,12+=k x ,显然21x x ≠,即AC AB ≠。当AB=BC 或AC=BC 时,5是方程023)32(22=++++-k k x k x 的根。当5=x 时,代入原方程可得01272=+-k k ,解得31=k ,42=k 。

当3=k 时,原方程的解为4,521==x x ,等腰Δ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5,5,4,周长为14。当4=k 时,原方程的解为5,621==x x ,等腰Δ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5,5,6,周长为16。

所以当3=k 或4=k 时,ΔABC 是等腰三角形,周长分别为14或16。

七、找点构造等腰三角形需讨论

例8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1,1);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 ,使ΔAOP 为等腰

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

A 、4个

B 、6个

C 、8个

D 、1个

解:(1)、如图一,以OA 为腰,以O 为顶角顶点时,只须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圆,与坐标轴分别交于P 1

)P 2

(P 3

(),P 4

(0,P 1A ,P 2A ,P 3A ,P 4A ,可得到四个等腰三角形ΔOAP 1,ΔOAP 2,ΔOAP 3,ΔOAP 4

(2)、如图二,以OA 为腰,以A 为顶角顶点时,只须以A 为圆心,以AO 为半径作圆,与坐标轴分别交于P5(2,0)P6(0,2),分别连接P 5A ,P 6A ,可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ΔOAP 5,ΔOAP 6,

(3)、如图三,当OA 为底时,作OA 的中垂线分别与坐标轴相交于P 7(1,0),P 8(0,1)。

答案:选C

图图一一

2020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之分类讨论专题复习(含解析)

分类讨论专题复习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本讲主要三个内容: 1、 代数中的分类讨论 2、 几何中的分类讨论 3、 数学综合问题中的分类讨论 代数中的分类讨论 类型一 概念型分类讨论题 有一些中考题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按照分类的方法进行定义的,如a 的定义分a <0、 a =0和a >0三种情况描述的.解决这一类问题,往往需要分类讨论,这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概 念型分类讨论题. 【例1】若,且,,则 . 类型二 性质型分类讨论题 有一些数学定理、公式以及性质等等具有使用范围或者是分类给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它们时一定要分情况讨论.这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性质型分类讨论题. 【例2】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过点A (1,2),B (3,2),C (5,7).若点M (-2,y 1),N (-1,y 2),K (8,y 3)也在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1<y 2 D .y 1<y 3<y 2 m n n m -=-4m =3n =2 ()m n +=

【例3】已知函数 1 y x =的图象如下,当1 x≥-时,y 的取值范围是() A.1 y<- B.1 y≤- C.1 y≤-或0 y> D.1 y<-或0 y≥ 类型三参数型分类讨论题 解答含有字母系数(参数)的题目时,需要根据字母(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这一类分类讨论问题我们称之为参数型分类讨论题. 【例4】若,则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例5】对任意实数,点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例6】关于x的方程ax2-(a+2)x+2=0只有一解(相同解算一解),则a的值为( ) (A)a=0.(B)a=2.(C)a=1.(D)a=0或a=2. 类型四解集型分类讨论题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集时,可以利用有理的乘(除)法法则“两数相乘(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来分类,把它们转化为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求解.我们把这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解集型分类讨论题. 【例7】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 例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 由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有 ab 29(3)(3) x x x -=+-(3)(3)0 x x +-> O -1 -1 X

2018中考数学汇编-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枣庄?3分)如图是由8个全等的矩形组成的大正方形,线段AB 的端点都在小矩形的顶点上,如果点P 是某个小矩形的顶点,连接PA、PB,那么使△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 P 的个数是()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使△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是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的找出符合条件的点 P 是解题的关 键. 2 (2018?山东枣庄?3分)如图,在R 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 平 分 ∠CAB,交C D 于点E,交C B 于点F.若A C=3,AB=5,则C E 的长为() A.B.C.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AF+∠CFA=90°,∠FAD+∠AED=90°,根据角平分线和对顶角相等得出∠CEF=∠CFE,即可得出EC=F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 【解答】解:过点F作F G⊥AB于点G, ∵∠ACB=90°,CD⊥AB,

∴∠CDA=90°, ∴∠CAF+∠CFA=90°,∠FAD+∠AED=90°, ∵AF平分∠CAB, ∴∠CAF=∠FAD, ∴∠CFA=∠AED=∠CEF, ∴CE=CF, ∵AF平分∠CAB,∠ACF=∠AGF=90°, ∴FC=FG, ∵∠B=∠B,∠FGB=∠ACB=90°, ∴△BFG∽△BAC, ∴=, ∵AC=3,AB=5,∠ACB=90°, ∴BC=4, ∴=, ∵FC=FG, ∴=, 解得:FC= , 即 CE .故 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关键是推出∠CEF=∠CFE. 3. (2018?山东淄博?4分)如图,P 为等边三角形A BC 内的一点,且P到三个顶点A,B,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的面积为()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讨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数学题时有时无法用同一种形式去解决,而需要选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 对于分类讨论问题,初中教学阶段虽然没有对此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解决的问题却经常遇见,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典型的分类讨论问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一节中,主要有由于几何图形性质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和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下面举例简要论述这两类问题: 一、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0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周长。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我们在解此题前,必须明确所给的边的定义,在这里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不明确,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前提,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因为8+8>10,10+10>8,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8时,周长为8+8+10=26; 当腰长为10时,周长为10+10+8=28;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8cm。 解(2)当腰长为3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7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形的周 长为:7+7+3=17;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注意: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二、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分析:题目没有指明“顶角是底角的4倍”,还是“底角是顶角的4倍”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第8课时分类讨论题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 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 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B.80°C.65°或50° D.50°或80° 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 (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类型之二 圆中的分类讨论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 4.(湖北罗田)在Rt △ABC 中,∠C =900,AC =3,BC =4.若以C 点为圆心, r 为半径 所作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 5.(上海市)在△ABC 中,AB=AC=5,3cos 5 B .如果圆O 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 6.(?威海市)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 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0). (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

(完整)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G F E D C A 第2章 三角形期中复习 【课前复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6cm ,则它的周长为 。 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 3、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0x ,顶角为0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4、如图,∠A=15°,AB=BC=CD=DE=EF ,则∠GEF= 5、有一个内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为 .若一个角为140°呢,则另外两个角是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10cm ,那么它的 三边长为 7、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 点G 处,若∠CFE=60o ,且DE=1,则边BC 的长为 . 8、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 )。 A 、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 B 、有两边对应相等 C 、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 D 、有两角对应相等 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 A 、顶角 B 、底角 C 、顶角的一半 D 、底角的一半 10、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如果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 C 、如果A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 D 、如果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 11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为中线,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个 A 、4个 B 、6个 C 、3个 D 、5 12、如图,AB =AC ,AE =EC ,∠ACE =280 ,则∠B 的度数是( ) A 、600 B 、700 C 、760 D 、450 13、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式子0)()(22=-+-+-a c c b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14、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 ,使得△PAB 、△PBC 、△PCA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 的P 点有( ) A 1个 B 4个 C 7个 D 10个 E C A E D A Q A 15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含答案)

【中考数学必备专题】分类讨论专题:三 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一、单选题(共1道,每道20分) 1.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A.75°或15° B.36°或60° C.75° D.30° 答案:A 解题思路:①当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内部, ②当等腰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外部,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 二、填空题(共5道,每道20分) 1.(2011四川凉山)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是8,点E在直线AD上,若

DE=3,连接BE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M,则的值是_______. 答案:或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意作图,注意分为:E在线段AD上与E在AD的延长线上,然后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D∥BC,则可证得△MAE∽△MC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M(1,3)与点N(x,3)之间的距离是5,则x的值是________. 答案:-4或6 解题思路:点M、N的纵坐标相等,则直线MN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可列出等式|x-1|=5,从而解得x的值.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 3.如图,Rt△ABC中,已知∠C=90°,∠B=50°,点D在边BC上,BD= 2CD.把△ABC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m(0<m<180)度后,如果点B恰好落在初始Rt△ABC的边上,那么m=______. 答案:80或120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图形的旋转问题转化为点B绕D点逆时针旋转的问

题,故可以D点为圆心,DB长为半径画弧,第一次与原三角形交于斜边AB上的一点B?,第二次交直角边AC于B?,此时DB?=DB,DB?=DB=2C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旋转角∠BDB?的度数,在Rt△B?CD中,解直角三角形求∠CDB?,可得旋转角∠BDB?的度数.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 4.腰长为5,一条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 答案:6或2或4 解题思路:分为①底边上的高,②腰上的高——在内部,③腰上的高——在外部;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勾股定理 5.已知:在△ABC中,AB=AC,∠A=40°,O为边BC的中点,把△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m(0<m<180)度后,如果点B恰好落在初始△ABC的边上,那么m=________, 答案:40或140 解题思路:分为点B落在AB上,点B落在AC上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m的值. ①当△ABC绕O点旋转到△A?B?C?位置时,B?落在AB上, 则OB=OB?,旋转角∠BOB?=m=180°-2∠B=40°, ②当△ABC绕O点旋转到△A?B?C?位置时,B?落在AC上,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专题

分类讨论专题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 思考的方法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就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就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与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 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十分 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就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分类的原则: (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就是相互独立的; (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 (3)分类讨论应逐级有序进行. (4)以性质、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为标准分类的题型、 综合中考的复习规律,分类讨论的知识点可分为三大类: 1. 代数类:代数有绝对值、方程及根的定义,函数的定义以及点(坐标未给定)所在象限等、 2. 几何类:几何有各种图形的位置关系,未明确对应关系的全等或相似的可能对应情况等、 3. 综合类:代数与几何类分类情况的综合运用、 代数类 考点1 与数与式有关的分类讨论 1. 化简:|x-1|+|x-2| 2. 已知α、β就是关于x 的方程x 2+x+a=0的两个实根。 (1)求a 的取值范围; (2)试用a 表示|α|+|β|。 3. 代数式a a b b ab ab |||||| ++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无数个 考点2 与方程有关的分类讨论 4. 解方程:①(a -2)x =b -1 ②试解关于x 的方程111=--x ) x ( 5. 关于x 的方程22(21)10k x k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就是()

A .4k ≤ B 、104 k k ≤≠或 C 、k<14 D 、 k ≥14 6.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4)(4)0kx k x k +++-= (1)若方程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等腰三角形ABC 的边长a=3,另两边b 与c 恰好就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ΔABC 的周 长、 考点3 函数部分 7. 一次函数y kx b x =+-≤≤,当31时,对应的y 值为19≤≤x ,则kb 的值就是( )。 A 、 14 B 、 -6 C 、 -4或21 D 、 -6或14 8. 设一次函数21y ax a =-+-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 9. 比较一次函数12y x =与二次函数2212y x = 的函数值y 1与y 2的大小。 10. 图9就是二次函数k m x y ++=2)(的图象,其顶点坐标为M(1,-4)、 (1)求出图象与x 轴的交点A,B 的坐标; (2)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 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您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1(<+=b b x y 与此图象有两个公 共点时,b 的取值范围、 【变式】就b 的取值范围,讨论、直线)1(<+=b b x y 与此图象有公共点的个数 图9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预习作业 1、在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于A点和B点(点B 在x轴的正半轴上),与y轴交于C点,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点P与B,C 不重合),使得△PBC是以B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 2、已知一次函数y=2x+4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C点,在x轴上找点E,使△ACE为直角三角形.求点E的坐标 3、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1,0),B(3,0),C(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主备:张琳 组长:张琳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直角三角形分类的原因和依据。 2、能够在坐标系中准确运用分类的方法,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求点的坐标。 例题: 如图,四边形AOBC 为矩形,点C 的坐标为(30 ,6),P 为OB 的中 点,在线段AC 上找一点Q ,若△OPQ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Q 的坐标 针对训练: 直线2743+=x y 与抛物线2 17 4132--=x x y 交于A (—2 ,2 )、B ( 6 ,8 ) 两点。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B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拓展)如图,抛物线21392 2 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联结BC 、AC .(1)求AB 和OC 的长; (2)点E 从点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点E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E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D .设AE 的长为m ,△ADE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联结CE ,求△CDE 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 为圆心,与BC 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问题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养成分类讨论思想,并掌握一定的分类技巧,以及常见题型的分类方法。形成一定的分类体系,对待问题能有更严谨、缜密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 对常见题型分类方法的掌握;能够灵活运用一般的分类技巧。 三、教学难点 对于分类的“界点”、“标准”把握不准确,容易出现重复解、漏解等现象。 四、板书设计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4:分类问题在动点问题中的应用; 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4.2组合图形(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平面图形等组合)中动点问题 的分类。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1:(2011武汉) 解:去分母,得: 猜想:把“无解”改为“有增根”如何解? 例题2:(2011郴州) 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3:(2010上海)已知方程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1)当时,即m=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x+1=0,有实数根x= (2)当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有实数根的条件得:,且综(1)(2)得, 常见病症:(很多同学会从(2)直接开始而且会忽略的条件)

总结: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否要讨论,要看清题目的条件。一般设置问题的方式有两种(1)前置式,即“二次方程”;(2)后置式,即“两实数根”。这都是表明是二次方程,不需要讨论,但切不可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要求,本题是根据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的。 例题4:(2011益阳)当m是什么整数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的 根都是整数。 解: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 同理,且,又因为m为整数 (1)当m=—1时,第一个方程的根为不是整数,所以m=—1舍去。 (2)当m=1时,方程1、2的根均为整数,所以m=1. 练习: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5:(2011青海)方程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 B 12或15 C 15 D不能确定 例题6:(2011武汉)三角形一边长AB为13cm,另一边AC为 15cm,BC上的高为12cm,求此三角形的面积。(54或84)例题8:(2011四校联考)一条绳子对折后成右图A、B, A.B上一点C,且有BC=2AC,将其从C点剪断,得到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请 问这条绳子的长度为:60cm或120cm A B C 4:动点问题的分类分类讨论问题 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例题9:(2011永州)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匀速运动。如图,回到A点停止,求点P运动t秒时, P,D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形(知识点+题型分类练习)(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三角形章节复习 全章知识点梳理: 一、三角形基本概念 1. 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 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b,c,则a+b>c或c-b<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 解题方法: ①数三角形的个数方法:分类,不要重复或者多余。 ②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或者三条线段的比值,要求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方法:最小边+较小边>最大边不用比较三遍,只需比较一遍即可 ③给出多条线段的长度,要求从中选择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 方法:从所给线段的最大边入手,依次寻找较小边和最小边;直到找完为止,注意不要找重,也不要漏掉。 ④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

方法: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 ⑤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要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 方法:因为不知道这两边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要分类讨论,讨论完后要写“综上”,将上面讨论的结果做个总结。 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 三角形的高 从△ABC的顶点向它的对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那么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2. 三角形的中线 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的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的平分线与对边BC交于点D,那么线段AD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要区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其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条线段;角的平分线是条射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要求会的题型: ①已知三角形中两条高和其所对的底边中的三个长度,求其中未知的高或者底边的长度方法:利用“等积法”,将三角形的面积用两种方式表达,求出未知量。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1.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 四边形及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要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方法是将多边形分成多个三角形,这样多边形就具有稳定性了。 四、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初一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例题分析及练习

分类讨论思想 在数学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唯一确定,有多种可能情况,难以统一解答,就需要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门别类的加以讨论,最后综合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分类讨论。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分阶段学习知识,还要适时的总结一下数学思想方法。初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分类讨论思想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思想方法。特别就中考而言,经常出现带有这种思想的考题。几乎可以这么说:“分类讨论一旦出现,就是中高档次题”。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把初一一年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大致整理一下。 在分类讨论的问题中有三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1. 什么样的题会出现分类讨论思想--往往是在题目中的基本步骤中出现了“条件不确定,无法进行下一步”(如几何中,画图的不确定;代数中,出现字母系数等)。 2. 分类讨论需要注意什么----关键是“不重、不漏”,特别要注意分类标准的统一性。 3. 分类讨论中最容易错的是什么--总是有双重易错点“讨论有重漏,讨论之后不检验是否合题意”。 【例1】解方程:|x-1|=2 分析:绝对值为2 的数有2个 解:x-1=2或x-1=-2, 则x=3或x=-1 说明应该说,绝对值问题是我们在上学期最初见过的“难题”。其实归根究底,一般考察绝对值的问题有三。 1. 化简(如当a<0b即a-b>0 ②a=b即a-b=0 ③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②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③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试讲稿(最新)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初中数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问题导入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并将纸片对折,然后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大家观察一下,看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呢? 师:对,剪出来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课讲授 师:现在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看看什么样的三角形称作等腰三角形呢? 师:生1说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相等的两条边就叫做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叫做三角形的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 师: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请最后一排靠窗的男生回答一下。 师:这位同学说是,大家觉得呢?如果是,大家能找到对称轴吗? 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它的对称轴不是其中线,因为中线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中线所在的直线。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观察一下刚才折的图形。 师:△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ADB≌△ADC,∠B=∠C,∠BAD=∠CAD,∠ADB=∠CDA,BD=CD,这些结论都很正确。我们可以将这些结论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师: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大家能不能将这个性质转化为数学语言呢? 师:生2的回答是:“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B=∠C”。

师:现在条件写出来了,大家试着证明一下。 师:同学们思路很清晰,先作△ABC的中线AD,则BD=CD。 师:大家课后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作底边的高或作顶角的角平分线能不能证明出来呢? 师:等腰三角形还有一个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师:下面大家试着证明一下,先写出已知和求证来。 师:大家写得都不错。 三、巩固练习 师:大家一起来看一道例题: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的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 师:自己动手算一算,等下请一位同学说下他的答案。 师:生3说得完全正确,就是60°。运用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看来,大家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 师:大家完成课后第1题,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证明一下。 六、板书设计 略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初二)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问题是创新性问题之一,此类题综合性强,难题较大,在历年中考试题中多以压轴题出现,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很强的选拔性。综合中考的复习规律,分类讨论的知识点有三大类: 1.代数类:代数有绝对值、方程及根的定义,函数的定义以及点(坐标未给定)所在象限等. 2.几何类:几何有各种图形的位置关系,未明确对应关系的全等或相似的可能对应情况等. 3.综合类:代数与几何类分类情况的综合运用.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 (3)分类讨论应逐级有序进行.(4)以性质、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为标准分类的题型. 题型1.考查数学概念及定义的分类 规律提示:熟练掌握数学中的概念及定义,其中以绝对值、方程及根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尤为重要,必须明确讨论 对象及原因,进而确定其存在的条件和标准。 例题1.方程560x x x ?-+=的最大根与最小根的积为______. 例题2.解关于x 的方程:ax - 1= x 例题3.试解关于x 的方程111=--x ) x ( 例题4. =+=-+-a 349332无解,求x x ax x 例题5.已知四个数:10、10、x 、8,它们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相等,则x=___________ 题型2:考查字母的取值情况或范围的分类. 规律提示:此类问题通常在函数中体现颇多,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分类,解题中应十分注意性质、定理的使用 条件及范围. 例题1.已知2225,7x y x y +=+=,则x y -的值等于_______. 例题2.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4A D cm =,∠A =60°,BD ⊥AD ,一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 1cm 的速度沿A B C →→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 作直线PM ,使PM ⊥AD. (1)当点P 运动2秒时,设直线PM 与AD 相交于点E ,求△APE 的面积;

初三数学等腰三角形存在性专题

【2019·本溪】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5,0)两点,顶点为C,对称轴交x轴于点D,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CD上的一动点(点P不与C,D重合).过点C作直线PB的垂线交PB于点E,交x轴于点F.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PCF的面积为5时,求点P的坐标; (3)当△PC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辽宁·葫芦岛】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 经过B,C两点,与x轴另一交点为A.点P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点P不与点B和点C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x轴垂线交x轴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①,过点P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N,连接MN交BC于点Q,当=时,求t的值; (3)如图②,连接AM交BC于点D,当△PDM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

【2019·白银】 如图,抛物线y=ax2+bx+4交x轴于A(﹣3,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AC,BC.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的横坐标为m.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PM交BC于点Q.试探究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过点P作PN⊥BC,垂足为点N.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N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PN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2019·菏泽】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2),点A 的坐标是(2,0),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D⊥x轴于点D,交直线BC于点E,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P在第二象限内,且PE=OD,求△PBE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若M为直线BC上一点,在x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M,使△BDM 是以B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讨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数学题时有时无法用同一种形式去解决,而需要选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 对于分类讨论问题,初中教学阶段虽然没有对此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解决的问题却经常遇见,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典型的分类讨论问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一节中,主要有由于几何图形性质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和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下面举例简要论述这两类问题: 一、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 和10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周长。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我们在解此题前,必须明确所给的边的定义,在这里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不明确,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前提,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因为8+8>10,10+10>8,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8时,周长为8+8+10=26; 当腰长为10时,周长为10+10+8=28;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8cm。 解(2)当腰长为3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7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 形的周长为:7+7+3=17;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注意: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 否能构成三角形。 二、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分析:题目没有指明“顶角是底角的4倍”,还是“底角是顶角的4倍”因此必 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当底角是顶角的4倍时,设顶角为x,则底角为4x, ∴ 4x+4x+x=1800,∴ x=200,∴ 4x=800, 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0,800,800。 (2)当顶角是底角的4倍时,设底角为x,则顶角为4x, ∴ x+x+4x=1800,∴ x=300,∴ 4x=1200, 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300,300,1200。 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0,800,800或300,300,1200。 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求它的各个内角。 分析: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有两种情况:与一个底角相邻的 外角等于1500;与顶角相邻的外角等于1500。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解:(1)当顶角的外角等于1500时,则顶角=1800-1500=300, ∴每个底角=(1800-顶角)÷2=750; (2)当底角的外角等于1500时,则每个底角=1800-1500=300; ∴顶角=1800-底角?2=1800-300?2=1200; 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300,750,750或1200,300,300。 三、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必须分类讨论 例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0,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 的度数。 分析:由于题目中的“另一边”没有指明是“腰”还是“底边”,因此必须进行 分类讨论,另外,还要结合图形,分高在三角形内还是在三角形外。 解:设AB=AC,BD⊥AC; A (1)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50时,高一定在△ABC的内部, 如图1,∵∠DBC=250,∴∠C=900-∠DBC=900-250=650, D B C

初中数学中的分类讨论解题法

初中数学中的分类讨论解题法 数学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中得出的有关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结构等科学意识的反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数学思想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发展,帮助人类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提供最优质的解决方案,常见的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思想、函数与方程、等效思想等等。本文就以分类讨论思想为例,探讨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分类讨论思想的意义 分类讨论思想其最主要本质就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解题策略。当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当所面对的问题不能进行整体统一的研究时,根据数学的本质属性需进行分类讨论和研究,这种逻辑思维解决方法就是“分类讨论思想”。 而分类讨论思想在中学数学中,历年是考试的侧重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知识面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思路技巧,分类讨论思想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广泛兴趣,还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的条理性和缜密性。学生可以通过分类讨论思想掌握数学当中分类方法、一题多解和对知识结构认知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分类讨论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种合作交流积极应变的氛围。因此,分类讨论思想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题思路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解题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分类讨论思想具体解题步骤探讨 在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解题思路,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一是要认真仔细阅读题目,明白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二是要明确分类讨论的对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不可以遗漏,不可以重复;三是要讨论出所有列举问题的结论;四是要认真总结归纳,对于做过的题目要能够总结出规律和解题思路。对于数学问题的研究要有效针对各种属性的对象,研究的结果也自然会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思想,又或者说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状况,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分类研究的思想。 三、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运用实例分析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_答题技巧 10.3等腰三角形(3) 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难点: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正确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二、新课 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这一节,我们再学习另一种识别方法。 我们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是否重合? 问题2:本实验的条件与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来源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就是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1.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 问题4: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各角的大小吗? 问题5:请你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C=90,CD是底边上的高,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 练习l、2、3。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此条件可以做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它。 五、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