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传播学重点

网络传播学重点

网络传播学重点
网络传播学重点

web2.0:

·其实是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主要的网络应用形式:blog博客、wiki维基百科(百科全书)、RSS简易信息聚合(站点摘要)、BT下载、TAG标签(网摘)、SNS社交网络、微博micro blog等。

·在web2.0中,用户成为信息制造的中心,拥有更多点对点传递信息的渠道,网络个人化、社会化、自组织等新的传播特点。

·web2.0时代借助RSS和XML技术实现网站之间的交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信息。Web2.0倡导的个性化意味着精而专,网站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简而言之,web2.0时代的个性化不是原来的网页个性化,而是服务个性化。

·web2.0的相关技术:①AJAX ②开放API ③内容协同④P2P传输技术

网络传播的基本要素:

1、传播者

2、受传者

3、传播渠道

4、讯息

5、反馈

6、噪音

7、情境

网络传播的基本模式: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网络传播:传播者借助网络终端向受传者发送讯息,编码后的讯息经过服务器的中转解码后由受传者接收,受传者在理解传播者讯息意义后做出反馈,以反向传播的形式与传播者展开互动,实现一次完整的会话,第一轮循环宣告完成,随后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多次循环,将传播引向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噪音的影响,无聊传播者、受传者还是网络技术服务商,都在尽力克服各种噪音的影响,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网络传播的特点:

·互动传播:人际互动、人机互动、人信互动

·节点传播: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每一个网络用户以节点的形式生成、传播、接收其他节点的信息,平等参与并自主控制信息的传播过程。

首先,节点是通过数字互动媒介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用户,具体是指在网状结构的媒介平台上,每一个使用这一媒介并利用媒介本身的互动、联结功能的网络用户,他既是网络媒介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再次传播者,能够按照自己的信息组织、处理和发布方式,遵循网络媒体的技术规则和传播规律参与网络媒介的内容生产过程。以节点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式就是节点传播。在这种传播形态下,传播者和受传者具有平等的地位,二者之间的身份转换极为容易。集传播者和受传者双重身份于一体,这是网络环境下传播节点最为重要的特点。

其次,节点是参与信息互动的用户及其呈现给其他用户的相关信息的结合体。在基于互联网这类可以实现双向传播的技术媒介里,每一个用户既是节点的实体,用户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活每一个节点;同时又是节点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其他节点的互动生产新的信息。

由节点形成的传播网络,是一个无绝对中心的发散网络,即“去中心化”网络。

·界面传播:就是借助网络终端的硬件设备,在互联网软件系统支持下,用户基于互动界面传播、接收信息的行为。

界面传播是充分体现以用户为核心的传播形式;界面传播改变了传统的传受关系。

·人际传播:个人对个人的信息传播,既包括不借助任何物质设备的面对面的交流,也包括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实现的有一定距离的信息交流,如打电话、书信交流等。

·网络人际传播:人们借助互联网更好地进行远距离的人际交流,将信息时代人民高度信赖的信息快速地、批量地进行传播,从而将人际传播带入“屏对面”时代,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面向计算机屏幕进行的,而每个屏幕后面都是操控屏幕的具体的人。

·网络人际传播功能:

1、通过人际传播获得相关信息以辅助决策

2、通过人际传播建立社会协作关系

3、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4、通过人际传播可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及各自优势:

·电子邮件: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迅速到达目的地,准确而便捷;可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传播;便于对信息的管理;便于信息接收者控制传播进程。

·即时通讯工具会话(聊天):打破空间限制的即时性;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渠道实现信息的传递;实现一对多的人际传播。

·博客

·微博

·网络社群:也叫做虚拟社区、虚拟社群。指网络中相当多的人展开长时期的讨论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聚合,他们之间具有充分的人情,并在电脑空间里形成了人际关系网络。

·网络社群所依托的载体主要:

BBS(电子公告板)、聊天室、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等

·网络社群传播的结构:

1、以话题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型信息传播结构

2、以人(节点)为中心的发散型信息传播结构

·网络社群传播的动力(满足网民的哪些需求):

满足兴趣、维系关系、寻求娱乐、商品交易

·意见领袖特征:

1、在显示生活中具有影响力,是大家追随学习的榜样

2、有较强的能力,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内见多识广,比追随者更多地接触媒介

3、意见领袖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广泛分布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阶层或是群体中

4、意见领袖与追随者之间是一张平等的关系

·意见领袖主要来自于以下群体:

网络媒体评选的人物、各种类型的版主、网络名人、网络知识分子

·网络组织传播:组织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工具,面向某一人群传播经过组织把关的特定信息的行为。

·组织内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

1、电子邮件系统通过群发群收保证信息的定性、有效传播

2、公告板和聊天系统可以实现组织成员间多对多的信息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FTP文件传送系统可以方便地传送各种文件,使组织成员可以共享有价值的内容

·组织基于互联网的对外信息传播具备以下优势:

1、组织可以更好地把控信息传播的过程

2、组织可以更好的把控信息传播的效果:(为更好效果把握的策略)

①在网站的设计上,应强化组织的CIS形象,这会让网络用户更易于识别

②在通过网络渠道传播信息时,要强化互动功能,尽可能满足外界用户与组织互动的要求,建立起与用户良好的互动关系。

③通过网络优化来增加组织网站被搜索引擎搜索到的机会也是基本策略

④组织要在尽可能多的公共网络平台尤其是免费的公共平台上占有位置,以增加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增加被外界方便找到的机会

·网络大众传播包含的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可以概括为延伸性传播,即网络作为一种传播渠道,是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内容的延伸。

第二个层次可以概括为原生性传播,即传播者视网络为有独立属性的媒介,从生产、传播到反馈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互联网的媒介特性,要围绕网络用户制作并适合在网络上传播的内容。

·基于网络的大众传播的特点: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受众反馈的便捷性

第四章网络新闻传播

·一篇完整的文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标题→内容提要→新闻正文→关键词或背景链接→与新闻相关的延伸性内容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1、兼顾提炼关键要素和增强吸引力两方面诉求

2、标题制作要易于检索

3、新闻标题内容要尽量简洁

4、相关信息手段的适当运用

·用来丰富新闻内容的超链接对象:

1、知识介绍,通过链接解释说明关键词

2、相关报道,通过链接提供一个或一组与当前对象相关的报道

3、相关网站,链接直接将读者带到某个对象的网站

4、相关搜索,一些网站在加入链接的关键词被用户点击后,会通过搜索引擎搜索那些与该关键词相关的文章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1、集中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2、实时性与延时性的结合

3、主动性与互动性的结合

·网络新闻专题对新闻报道的扩展作用:

首先,网络新闻专题使报道内容更为立体化呈现。

其次,网络新闻专题有助于用户对新闻事件的更好把握。

第三,网络新闻专题有助于强化网站的竞争优势。

·按照新闻信息和资料的来源可以将网络新闻专题划分为:

1、采访型专题:由网站针对某一主题组织力量对与主题相关的人员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进行编辑所形成的专题。这类专题会有较大比重的首发和独家的内容,直接体现网站的采访能力和资源运作能力,是网站重要的原创内容。

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政治和时事类专题是这类网站制作较多也是更容易产生影响力的专题;不具备独立采访权的:专注于体育、娱乐、民生、商务等领域。

2、编辑型专题:更为常见、更容易操作的专题类型。是由网站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力量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以多种媒体形式对专题加以丰富和完善的网络报道形式。这类专题是根据专题的需要对已有的资源进行筛选、编辑后呈现给用户的。

原因:①受限于新闻采访的相关政策②受限于相关人才的匮乏③网站意识到专题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有原创性的采访内容。

·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原则:

1、报道主题的鲜明性

2、报道内容的深入性

3、媒介形式的多样性

4、信息呈现的层次性

5、特色资源的优先性

6、用户参与的互动性

·网络新闻专题选题主要来源:

1、重大突发事件

2、非突发性的重大事件

3、具有普遍关注的的社会现象

4、由媒体策划的相关活动

·提升专题内容质量的相关技术环节:

1、增强专题互动性的手段:①网民调查②网民评论

2、丰富专题表现力的手段:①flash信息手段②图片

3、专题模板的设计

第五章网络传播的典型产品形式

·根据网站建设的主体不同,可以对网站进行如下划分:

内容提供商网站、媒体网站、政府网站、一般机构与组织网站、企业网站、个人网站

·门户网站:那些将网络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加以分类整理并提供搜索引擎,让不同的使用者能够快速查询信息的网站。按照通行的解释,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网络应用系统。

被划分为商业性门户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BBS、电子邮箱、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等。

·门户网站发展现状:

1、搜索、即时通讯工具、免费邮箱、论坛等常用服务已然受欢迎

2、影响力日益成为门户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3、多元化发展、差异化竞争成为门户网站的共同选择

·搜索引擎信息传播的特点:

1、以受众为中心的信息反向传播

2、以需求为导向的信息精准传播

·搜索引擎工具的价值开发:

①数据挖掘价值②产品、品牌营销价值

·搜索引擎营销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搜索引擎优化:是对企业网站的网页设计等方面进行优化,以使网页更容易被搜索一起检索到,这样网页在用户搜索排名的页面中会占有更好的位置,从而提高被用户选择点击的几率。这种营销形式因对用户的干扰度小、不易于引起用户的反感而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②搜索引擎广告:

关键词排名广告(即企业通过向网络运营商付费以使产品或品牌名称出现在关键词搜索结果页面的优先位置,具体分为竞价排名广告、固定排名广告)

关键词赞助广告(卖的是关注度较高的搜索结果页面的广告,一般出现在页面的上部或右侧的显著位置。广告与用户的关键词有很高的关联性,与用户需求的匹配程度较高)

地址栏搜索广告(基于网络实名服务的关高形式,企业的公司名、产品名、品牌名)

·即时通讯工具的产品功能:

1、点对点的实时交流

2、有价值信息的共享

3、个人状态的公众展示

·即时通讯工具的传播特点:

1、点对点的交流结构

2、传播同步的时效性

3、交流过程的可控性

4、交流手段的丰富性

·网络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

信息网络,用户每次用于更新的信息通常限定于140个字符以内,因此得名。从信息发送的便捷性而言,微博又可称为即时博客。

·中国的微博网站创始于2007年,饭否网、随心微博、叽歪网等带动了一股微博热潮,同学网、9911网、139说客紧随其后。2009年以来,门户网站和媒体网站也纷纷开展微博业务,除了起步较早的腾讯网推出腾讯滔滔外,新浪、网易、搜狐都推出了微博产品。2010年初,《人民日报》、人民网和大众网页都推出了个子的微博产品。

·微博的本质: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

信息的即时性、信息的共享性、动态信息传播网络

·微博产品的功能:

1、核心功能:即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

2、延伸功能:人际网络的构建与维护

3、附加功能:多样化的网络应用

·微博产品价值开发的空间:

1、对于公众人物而言,可以将微博作为快捷的沟通渠道,满足公众关注的愿望,巩固自身的社会地位。

2、对于新闻每天而言,微博拓宽了媒体的采编渠道和营销渠道。

3、对于商业组织而言,微博是廉价、便捷、有效的营销渠道。

第六章网络广告传播

·网络广告的要素:广告主、广告讯息、广告媒体、广告受众、广告情境、广告目的、广告效果。

·网络广告的特点:

1、信息传受的交互性

2、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3、信息提供的连续性

4、媒介形式的多样性

5、传播目标的指向性

6、管理手段的灵活性

7、用户体验的丰富性

·网络广告类型:

1、文字类广告:文字链接式广告、关键字广告

2、图片类广告:旗帜广告、图标广告、游动浮标广告、弹出式广告、巨幅广告

3、声音类广告

4、富媒体广告:视频类广告、扩展类广告、浮层类广告、游戏广告、三维广告

·网络广告在创意上应突出:

1、强化实效性

2、突出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

3、强调交互性与参与性

·网络广告创意的误区

1、过分追求技术,缺乏必要的产品信息,缺乏广告元素,这种广告看起来很炫,很好看,但没有创意可言,让用户不知道产品的卖点是什么。

2、单纯为“动”而动,想方设法让广告产生动态效果,单纯追求曝光和视觉冲击,其结果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

3、文字过多,广告不以画面取胜,而是通过文字说明来传达意图,引起用户的反感

4、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广告文件太大,用户点击后等待的时间太长,往往选择放弃,这样,广告有再好的效果也出不来

5、对新技术尤其是富媒体、宽频技术一味追捧,以为这些是广告发展的唯一方向,不可避免地走向技术主义的误区

·网络广告传播趋势:

1、体现互动性的创意广告将成为主流

2、植入式广告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广告的匹配度增加,精准性增强

4、广告从单一媒体形式向多媒体形式发展

5、网络广告将成为广告主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环节

6、网络运营商从单纯提供投放媒体到提供解决方案

7、网络广告的传播和监测趋于规范化

第七章网络营销传播

·网络营销:是依托网络工具和网上资源,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构建与消费者间的稳定关系,以实现价值交换而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将传统的营销原理和互联网特有的互动能力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它既包括在网上针对网络虚拟市场开展的营销活动,也包括在网上开展的服务于传统有形市场的营销活动,还包括在网下以传统手段开展的服务于网络虚拟市场的营销活动。

·网络营销已然要以达成交易为目的,但这种交易实现的前提是获得用户的许可,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营销的目标,这是与借助传统媒介所实施的营销最大的区别,后者往往以卖方为中心作为营销的出发点,因为消费者在这种营销模式上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网络营销平台: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互联网络为载体的虚拟交易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一般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营销目标。

在网络营销平台上,网络平台运营方、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互动,共同形成基于平台的营销传播链条。网络平台作为物质中介为营销传播提供载体,企业和消费者在平台上发生交易行为,实现价值交换。

·网络营销平台分类:①沟通交流平台②信息传播平台③在线交易平台

·网络营销职能:

①信息发布②网络品牌营销③网站推广④销售促进⑤网上销售渠道⑥在线服务⑦客

户关系管理⑧网络公关关系⑨网上调研

·网络营销传播实施步骤:

1、识别目标受众

2、确定传播目标

3、制定媒介计划

4、创作在线广告

5、执行营销活动

6、评估营销效果

·网络品牌:在新媒介环境下借助互联网与消费者沟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所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信息和体验的综合并未消费者所感知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以数字化形式呈现的,可以在消费者需要的时候与其互动,通过与消费者建立关联来巩固关系。

简而言之,网络品牌是以互动求认知、以关联促关系、以沟通达成品牌价值、以体验实现品牌增值的形象塑造过程及为消费者所感知的综合性内容。

·网路品牌的特点:

·网络品牌传播方式:

①品牌信息展示②品牌信息扩散③品牌信息沟通④品牌传播调研

·即时通讯工具的品牌传播:

作为品牌传播工具的价值在于:作为桌面工具,即时通讯用户通常在联机之后就能登录,并常常处于用户与电脑界面互动的最显眼的位置,是用户接触率最高的媒介产品,这为网络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接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适合于实施多种传播方式。

在品牌信息展示上,品牌可以借助即时通讯工具运营商在工具界面上提供的信息展示区域,主要以广告发布的形式展示品牌信息。

在品牌信息扩散上,将附有品牌信息的动漫产品提供给用户免费发送给好友,会促进品牌的扩散;让品牌与某一流行趋势产生关联,让用户在参与流行行为过程中持续接触品牌信息。在品牌信息共同环节上,品牌拥有者还可以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让用户和品牌直接对话,真正做到实时的“一对一”传播。

由于每一个即时通讯账号都对应了唯一的用户,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界面与品牌发生关联的行为理论上都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的后台技术得以记录和分析。

·博客进行品牌传播的优势:

由于博客内容的真实特性,不但可以为品牌与其用户之间建立品牌关系提供良好的沟通传播工具,适合于品牌的外部营销传播,而且可以被企业用于与品牌的利益关系人如企业内部的员工、投资人、股东等进行内部沟通,达成内部的一致意见,从而更好地对外传递品牌形象。

·搜索引擎更适用于品牌信息展示:

用户通过搜索框提交搜索申请后,网络媒介运营商根据搜索关键词提交到用户界面上的内容,为品牌信息展示创造了条件。这种信息通常都是以广告的形式出现,展现在搜索引擎提交给用户界面上的竞价排名或自然排名的页面区域内,起到品牌信息曝光的目的。

注意力金三角:不惜花费高价,使得品牌信息尽量在竞价排名中获得较好到位置,用户注意力的核心。

由于搜索引擎传播的基本模式是用户点击了品牌信息后才付费,是按效果付费的模式,因此,任何希望大道信息曝光母的的品牌都可以选择使用这种营销传播工具,它大大降低了传播的门槛,这是也搜索引擎对中小企业吸引力更大的原因所在。

为满足企业品牌传播的需要,为一些品牌信息展示提供服务的搜索引擎运营商会提供企业后台管理的密码,让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品牌信息的关键字头发进行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品牌的营销传播效果灵活地进行自我管理,而运营商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客户界面选择传播的时机,这都是在网络媒介出现之前无法做到的。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 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1、关于文化的内涵 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 (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 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 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是交际工具 1、交际媒介 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2、符号功能 符号是用某种能感知的形式来代表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结合体。符号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形式,必须是人们可感知的途径,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另一个是意义,即这个形式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形式和意义结合,就成了“符号”。人类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用声音形式来表示意义,通过听觉途径来感知和理解话语。 (二)语言是思维工具 “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修订版)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修订版) 第一章 1.传播的三种定义 ①共享说 ②劝服说 ③反应说(生理学原理来自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2.信息、符号、媒介的概念 ①信息:产生于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中,如果获悉的某一事物的表征,使人感到对这件事物的不确定性减少了,那么这种表征就是信息。 ②符号:指有意义的代表物或象征形式。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 ③媒介:信息、知识的载体。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 3.媒介技术发展的四个时代 口语媒介→文字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 4.传播的四种类型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印刷术的影响 1、印刷品数量增多,广泛传播、廉价供应 2、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与扩散 3、导致了近代报刊的产生 4、形成生机勃勃、自由平等的公共文化,为民主政治创造了环境。

第二章 一、施拉姆 1、创立传播学博士课程的时间:1943 2、传播研究所的时间:1947 二、拉斯韦尔 1.5W模式 传者(控制分析) 内容(内容分析) 媒介(媒介分析) 受者(受众分析) 效果(效果分析) 2.传播三功能说 社会雷达(环境监视)、使社会各部分适应、环境传承社会遗产 三、拉扎斯菲尔德 1.伊利县研究 背景:伊利县位于大城市克利夫兰和托莱多之间,人口4.3万,主要为工人和农民。居民多阅读克利夫兰日报、收听克利夫兰、托莱多及全国广播公司的节目;在历届总统选举中,此县投票结果与全国大选结果相近,具有典型性;调查从5月开始,到11月罗斯福击败威尔基结束。 调查结果:大众传播对改变选民投票意向并没有什么用。 2.二级传播论 选民中存在一些意见领袖,大众传播内容基本上是从大众传媒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他们传给他们想要影响的人们,即人际传播扩大了大众传播内容的传播范围,且比大众传播更有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屈光度检测、眼镜定配、眼镜检测、眼科基本病理咨询等方面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眼科、眼镜店等第一线工作,从事眼镜行业验配,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面向岗位(群):眼镜验配、眼镜营销和管理岗位。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见附表1)。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掌握眼视光学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营销和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医学和眼视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基础理论;熟悉有关法规和管理。 (3)社会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 2.能力结构 (1)职业技术能力 具有眼视光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及营销,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职业关键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知识和眼视光营销学基础知识,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阅读一般英文专业技术资料。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忠于职守,以人民健康为先。 (2)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3)业务素质: 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营销、眼镜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通过各项课程和健康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及从事眼视光工作的良好作风、仪容仪表等。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职业技能考核要求 经过三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考核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参加社会劳动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考试,掌握眼视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五、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眼应用光学》课程 《眼应用光学》是视光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眼应用光学基础》的基本规律,掌握和处理几何光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继课程眼睛光学和眼屈光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部课程均为理论课。 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2、《眼镜技术》课程 课程性质:眼镜是现代屈光矫正临床三大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矫正眼睛屈光不正、保护眼睛健康和提高视觉功能的一种特殊医疗器具,因为眼睛的生物特性,所以眼镜的校正功能相对眼睛的医疗健康而言,被称为“光学药物”,它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并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总学时:138学时;理论学时:106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适用专业:眼视光技术;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3、《眼科学》课程 本课程是供三年制专科眼视光学专业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眼的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理论,眼科检查法等基本技能,以及眼科用药等基本知识。 眼科学基础是将眼睛作为研究对象,将恢复或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作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术、药物、光学器具等达到理想视觉状态。视光学是眼科学的起点,也是眼科学的终点。学好眼科学基础对于眼病防治和视光医疗保健都有重要意义。眼视光师对眼科学要有所了解,才能提高眼科学与屈光不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掌握眼科学知识也有助于眼视光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中文摘要》 平面广告设计或商业广告影片(CF)除了造形的技巧外,首重创意。但是广告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仍然常停留在造形技巧上,或是视创意为〞黑箱〞,或是视创作为文、图分论。如此一来往往不能精确的分析广告设计的巧妙之处。事实上,广告设计受传播学科、造形艺术的影响甚巨,到底是怎么影响?要如何分析? 本研究主要由探传播学的发展,来讨这种广告设计创意方法上的转变,期望能建构一套能圆满诠释广告设计〞创意所由〞的理论。 论文分四部份: 第一部份:传播学发展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第二部份:提出设计创意模式与类型 第三部份:广告设计案例分析 第四部份:结论 我们国内对广告设计实务的重视由来已久,但是对广告设计学术的重视则仍待加强。至今,我们广告设计界所引用的学术成果,往往还停留于原则、常识阶段,否则即为跨国公司的作业模板所规范,乃至广告设计的评论,多半文、图分论,连广告设计人才培育也都呈现文案升至创意总监,美工升至美术设计或是艺术指导。总不见兼通文、图的人才与作品。 事实上,广告设计的发展早已不只文、图之事,更包括了:影片制作、配音、市场规划、促销活动、、、怎么在90年代还以这般分科来培养广告人才? 本研究体认广告设计的跨学科性,试图从与广告设计最为密切相关的近代传播学科,来分析这些学科对广告设计的影响,并建构初步的广告设计作品分析模式,进一步更以近期广告实例,进行〞整体的〞分析(而不是片面的、单一学科的评论)。期望这样的广告广告设计作品分析模式,能带给国内广告设计创作者更大、更真、更有利的挥洒空间。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创意、理论 国内近期广告设计的创意分析:兼论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一,传播学发展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 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 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 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 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 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 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 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 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 “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 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 二、网络传播 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低成本全球传播 4、检索便捷 5、多媒体 6、超文本 7、互动性 三、“新媒体”的界定P10 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 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 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类似“150”法则(MSN) 三、公共领域理论:通俗地说,它是一个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民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发表言论,而不受国家的干涉。在这个空间内,公民间的交往是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以公共事务为话题的“公共交往”。 人类活动的现实世界区分为三个领域: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 网络论坛、博客、贴吧等都是构成网络公共领域的具体形式。 例如: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美国总统的政治营销手段。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与收音机; 60年代约翰.肯尼迪与电视; 2008年的奥巴马与Web2.0。 四、后现代主义思潮: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媒介主导传播、消费主义蔓延、大众文化盛行。90年代以后,网络大规模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使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全球主导的文化模式。非中心性、平面性、无深度性、商品性和大众化是这种文化模式的主要形式。 在其功用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个认为其专讲摧毁和否定;另一个认为其还蕴含着积极、肯定、建构性的内涵。 其建设性功用表现为: 1.倡导创造性, 2.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重构世界的多样性; 3.倡导对世界的关爱; 4.主张建立关于生活世界的生命哲学,真正关心人,教化人。 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有着鲜明的后现代性,其社会意义也体现出多重性。 第一,表现形态的虚拟性与“超现实” 第二,传播主体的个人化与“去中心化” 第三,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内爆 第四,传播语境的“超时空” 第五,表现形态的多媒体化与“视觉快感” 第四课、网络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组织传播、网络大众传播) 一、网络人际传播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 1.L.S.Ha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20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交际为特征的。 2.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3.Edwar Hall《无声的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奠基之作。 4.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5.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 6.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是《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7.Jenny Thomas《跨文化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8.前苏联的跨文化交际学主要表现在国情语言学方面。 9.传播种类:(1)人类传播①社会传播A交集传播B组织传播C大众传播②非社会传播(2)非人类传播 10.早期影响最大的传播模式是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即who、say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rffects。 11.1949年Claude Shannon和Warren Weaver共同提出了线性模式,增加了“噪音”(干扰因素),把媒介分解。 12.50年代,Charles Osgood和Wilbur Schramm提出循环式的模式,加入“反馈”。 13.社会学家Jack Lyle与M.Lyle把传播过程看作是社会过程之一,特点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 14.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 15.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基于对印第安语的研究。 16.red caipet treatment用红毯接待red-light district红灯区red flags提高警惕预防出事的状况in the red赤字 17.politics—“中性”含贬义,为争权夺利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的意思;政治—“中性”,实际用时有褒义。 18.intellectual—致力于研究的人,衍生出纸上谈兵的贬义;知识分子—受过大学教育的脑力劳动者。 19.peasant—没有受过教育,举止粗鲁、思想狭隘的人;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 20.dragon—表示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战争的旗帜,形容人指飞扬跋扈令人讨厌;龙—用于好的意思。 21.phoenix—“再生”、“复活”;凤凰—天下太平,有圣德的人。 22.owl—智慧的鸟,比喻人聪明;猫头鹰—不详之鸟。 23.peacock—通常是贬义,含有骄傲、炫耀、洋洋得意的意思;孔雀—吉祥的象征,大吉大利。 24.dog—中性褒义的情况多;狗—一般用于贬义。 25.Cinderella(灰姑娘)泛指不受重视的人或部门或指有才干但一时未被赏识的人。 26.Shylock(夏洛克)指心肠狠毒唯利是图的小人。 27.to meet one’s Waterloo遭到决定性失败 28.Catch-22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29.韩国人写文章—归纳法;美国人写文章—演绎法。 30.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桥式”,直接明白地传达给对方。 31.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是“垫脚石式”,采取迂回、隐含的手法。 32.非语言交际的特点:(1)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2)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3)有连续性的(4)一部分是本能,一部分是后天习得(5)信息右脑处理 33.阿拉伯人在讲话时总是盯着对方的眼睛。 34.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中国指杀头,英国指吃饱了。 35.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广东指感谢,北方表示不耐烦。 36.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伸出拇指(thunb a ride)表示希望搭车。 37.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let’s keep our fingers crossed.)表示希望某事成功。 38.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

传播学专业 各方向介绍

传播学专业(050302) 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跨文化沟通》作业评讲

《跨文化沟通》作业评讲 根据重庆电大制定的教学实施意见和本课程考试要求,为帮助同学们学习和跨文化沟通的理论知识、培养沟通能力和技巧,本课程的作业都采用主观性问题。下面就作业要求作一些简单提示提示内容来自重庆电大),供同学们完成作业时参考。 跨文化沟通作业(1)讲评 论述分析:请看下面的一段话,并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在奥地利工作的美国子公司人员有时误认为奥地利人不喜欢他们,因为奥地利人对他们总是一本正经。殊不知,奥地利人不象美国人那样随便,待人直呼其名。由于文化习俗不同,海外子公司人员之间产生误解在所难免。许多美国人不理解,为什么法国人和德国人午餐时喝酒?为什么许多欧洲人不愿意上夜班?为什么海外子公司要赞助企业内的职工委员会或向当地幼儿园教师捐款?对美国人来说,这些活动纯粹是浪费,但对于熟悉当地文化的人来说,这些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在不同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会由于以下两个因素而受到阻碍。 一、人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有句古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之所以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的文化,也是因为他们总是身处于自己的文化之中。由于从小受到特定文化的熏陶,使其认为在其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是一种世人皆知的道理。当问起他所处的文化有何特征,有何优缺点时,从未接触过其他文化的人是回答不出来的。他们只能说,从来都是这样。并且,当遇到文化差异时,他们就会用自己认为正常的标准去判断,而对其他的文化标准大惑不解。 如果把其他的文化拿来做比较时,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没有比较就没有不同。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也就无所谓进化。因为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无视其他文化的优势之处。因而也就不能从其他的文化吸取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 二、对其他的文化认识不够。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对其他的文化不能很好的理解时,也会对文化的融合造成障碍。如前所述,当外来文化有利于本土文化发展时就会被吸收。要想达到文化融合就要首先发现外来文化有无有利之处。如果对外来文化的理解上发生扭曲,或者了解片面,就不能公正地判断其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如果一种优势文化被理解为对其有威胁,它很可能就会被拒之门外。 但是由于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审视其他的文化就不会很全面。所以在理解其他文化时应该换个角度,从另一个不同的参照系去理解,并且要对其他文化采取一种超然独立的立场,给与足够的重视认识。 问题: 1、为什么会存在文化差异? 2、文化差异对于沟通有何影响?

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专题整理——舆论

专题:舆论 舆论: 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物为指向,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许多独特个性。它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 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一)本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 (二)特点: ①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②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③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舆论的急迫性 ④广泛性,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⑤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舆论的功能和主要目的: 一功能 (一)、主要功能: 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其主要表现为:1、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2、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 控制作用体现在: 1、体现在: (1)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制约。表现为监督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程度;是否符合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范。最主要的是监督决策目的的朝向是否在于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 (2)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表现为实践过程是否遵从国家既定的法律和制度,是否伤害公民正当权益,实践结果是否维护或促进了社会公益。 (3)对决策和执行人物的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限制和约束,促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正当地、规范地形式权力,履行职责。2、体现在: (1)鼓舞公众或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行为的发生。 (2)鼓舞公众或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或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二)、社会功能: 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三)、舆论常常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作用,为改革和革命赢得人心,获取正确的社会评价铺路,这时它又成为先行者和启蒙者。 二、目的: 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两面性:

双眼视觉学重点内容

1.眼位视觉中心方向:以中心凹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2.偏心注视:若是以中心凹之外的点作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3.Hering第三法则:当两眼对称集合时,在各眼视轴上重叠的物体看起来位于头的中间平面上。 4.视网膜对应点: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视网膜上的某一点对应,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5.理论单视圆:通过注视点和两眼入瞳中心的几何圆。 6.运动融像:两眼的聚散运动,以使两眼的对应点重合。 7.感觉融像:视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和心里过程,联合两眼各自获得的图像而对视觉空间形成统一的感知。 8.Panum区: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时受刺激时,将产生双眼单视。 9.Panum空间:是Panum区在外界空间的投射,其范围包括单视圆的前后区域。 10.双眼视差: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 11.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内,看起来近于注视点。 12.非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外,看起来远于注视点。 13.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上的外物令眼看清它所需要的调节量。 14.聚散需求:两眼转动中心连线,即基线至外物距离之倒数,单位为米,与瞳距大小无关。 15.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16.视觉混淆:两个不同物体成像于两眼的视网膜对应点上,被看成在一个视觉方向上,造成视觉混淆。 17.隐斜:在无需融像时,两眼视线不对准视标的眼位。 18.双眼单视清晰区:BO模糊线,BI模糊线与调节幅度水平线及远距水平线所成的平行四边形。 19.负相对调节:在双眼付出一定量调节和集合的基础上,保持集合不变,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即在全矫的基础上加正镜至模糊,所增加的正镜量。 20.正相对调节:在集合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能调动的最大调节量,即在远距矫正的基础上加负镜至模糊,所增加的负镜量。 21.图形分析法:将调节和聚散测量结果在x、y轴坐标绘制出,已确定患者是否具有清晰舒适的双眼单视或有双眼视觉问题。 22.集合不足:远距隐斜正常而近距高度外隐斜。 23.散开不足:远距内隐斜而近距眼位在正常范围,AC/A比率低。 24.集合过度:远距隐斜正常,近距内隐斜,AC/A比率高。 25.散开过度:远距高度外隐斜,近距隐斜在正常范围,AC/A比率高。 26.调节滞后:调节反映趋向少于调节刺激。 27.正融像性集合:BO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8.负融像性集合:BI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9.Sheard准则:要求融合储备应该至少为需求的两倍。 30.Percival准则:将双眼单视清晰区的中间1/3宽度与调节刺激在零至3D之间的范围确定为舒适区,需求线应通过舒适区,否则就不符合Percival准则。 31.1:1准则: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同内隐斜一样大。 简答 1.相比较单眼视觉,双眼视觉的优势有哪些? 答:增加了人眼的视觉分辨率、扩大视野、消除单眼的生理盲点,并提供了三维的立体视觉。

网络新闻传播复习提纲(题型版)

网络新闻传播复习提纲 一、填空 1. 新闻传播学一般划分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2. 1.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开发出一个运用包交换技术的网络,称为ARPANET 3.互联网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 (1)略具雏形的ARPANET(1969-1986) (2)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1986-1992) (3)在商业化运做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 4.世界上第一家报纸网络版: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中国第一家网络电子日报:《中国贸易报》 5.新闻价值的要素及各要素的含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6.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传播职能、出发点、归宿点传播方式均不同 7.网络新闻价值判断的新标准是:实时性、重要性、趣味性、实用性。 8.记者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信息获取型、人际联络型、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 9.新闻工作者需要经常访问的网站:权威传媒网站、商业综合门户网站、与自己的报道领域有关的网站一些政府和机构网站 10.搜索引擎的种类:严格意义上的搜索引擎、目录索引引擎、元搜索引擎 我国新闻工作者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Google搜索、百度、雅虎中国、新浪网搜索引擎、搜狐、网易搜索、天网中英文搜索 11.新闻工作者常用的数据库:文献摘要数据库、书籍与名录数据库、法规与政府文件数据库、人物查询与公众记录数据库 我国的数据库存在问题:资源缺乏保证,更新频率低,服务范围窄。 12. 电子邮件采访的局限性:互动性较差、采访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安全性较差 13.网络寻呼机即ICQ,以及由此衍生的OICQ,CICQ,PICQ等。网络寻呼机的功能:在线提醒、网上闲聊、发送消息 13.网络BBS的分类(六种):校园BBS,商业产品BBS,小型局域BBS,兴趣BBS,商业网站BBS,网络新闻媒体建立的BBS 14.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人类处理的信息分为五种形式: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 15. 新闻报道策划的要求:创新性、动态程序和稳定性、适应性与反馈性 16. 新闻的筛选:标准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全面性与平衡性 二、名词解释 1. 网络新闻传播 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广义上,互联网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较笼统的称为“网络媒体”。严格来说,网络媒体是指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 2. 多媒体 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两大领域。这种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录像、动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教程考试复习资料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教程考试 ?名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6-06-09 23:59 ?题目数35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总分数 120 ?说明: ?评语: ?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20 ? 1 【单选题】(3分) 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 中性文化 B. 感性文化 C. 高情境文化 D. 低情境文化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3分)

对新语言的理解总是受限制于我们原有的知识,而知识又可以被我们的语言所反映。 A. 对 B. 错 C. 无法判断 D. 视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3分) 下面描述的是哪种时间观的特点?时间是为关系服务的,不按时间表做事也是可以接受的,或者在一个时间段里可能会同时做几件事情,多头并进是正常的。 A. 轮回时间观 B. 线性时间观 C. 灵活时间观 D. 短期导向 正确答案是:C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3分) 在哪个国家的餐厅就餐时给服务员小费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A.

意大利 B. 新加坡 C. 法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5 【单选题】(3分) 在典型的美国文化中,沟通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要沟通的信息用明白无误的可编码的文字语言传达出去,常常没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 A. 对 B. 错 C. 无法判断 D. 视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6 【单选题】(3分)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跨文化适应的特点: A. 和其他文化必须直接并且第一手接触 B. 和其他文化的接触短时间即可 C.

论网络传播学(一)

论网络传播学(一)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传播史,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概述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前瞻。 〔关键词〕因特网/网络传播/网络媒体 Abstract:Thisthesisdiscussesthecharacteristicofnetworkcommunication.Theauthorpointsoutthatthetraditio nalcommunicationtheorycan'tproperlyexplainthenetworkcommunicationphenomenonandtheref oreanewnetworkcommunicationmustbefounded.Theresearchobject,researchactualityandfutureof thenetworkcommunicationtheoryhavebeendiscussedinthisarticle. Keyword:Networkcommunication,Internet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信息技术强而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集中反映的标志就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如虎添翼。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然而,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所有这些,都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因此,建立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并加快培养网络传播方面的人才,以加快中国网络传播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传播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的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又突破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 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临床视光学基础教学大纲指南

温州医学院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0年6月 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2011.9.5 日期: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clinical vision optic)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101389 课程总学时 40(理论总学时24/实践总学时1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5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临床视觉光学基础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人眼基本光 学结构、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视觉光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 屈光不正以及矫正方法等的新进展。 学习本科目的目的是掌握视觉光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人眼基本功能,了解屈光 不正以及其他视功能障碍的矫正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临床视觉光学是研究人眼视觉光学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生理物理学、生物化

学,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眼镜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主导教材: 《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眼视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瞿佳主编,2011年8月第4次印刷 (2)参考资料: 《Clinical Optics》Troy E. Fannin 第二版 《primary eye care》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结合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考核体系包括理论、实践与平时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理论考核严格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实践技能考核分站限时,现场打分,既考核熟练程度又考核心理素质。平时考核除涉及参与和作业情况,还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传播学课程论文.

目录 一、摘要―――――――――――――2 二、关键词――――――――――――2 三、发展史―――――――――――2 四、影视传播的概要―――――――――――8 五、结束语――――――――――――11 六、参考文献―――――――――――12 影视与传播 一、摘要: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而在这个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描绘美好爱情的琼瑶剧,或是俊男美女的偶像剧、综艺节目,还是记录客观生活的纪录片、引人深思的文艺片,甚至是天真可爱的动画片、令人恐惧的惊悚片等等,这些集结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各门艺术的影视都可以在人们放松休闲的同时进行传播。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社会活动。而影视传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快最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领域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特别是伴随着国际互联网、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视频技术、交互电视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影视艺术更是如虎添翼,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艺术魅力和传播能力。二、关键词: 传播学(Communication science 、影视传播(Television transmission、电视(Television、传播(Communication、历史(History、发展(Development、诞生(Birth、发明(Invention三、发展史:

人类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影视传播作为人类传播 活动发展的产物,其自身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那么接下来,就由我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来介绍一下影视传播的发展史。 迄今为止,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符号和信息传播时期,语言文字时期,大众传播时期。而影视传播就属于大众传播时期。 (一影视的诞生: 1.电影的发明: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可以说没有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电影的产生。而电影的产生则是以视觉暂留为物质基础、以摄影与放映为科技基础而诞生的。 电影史前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们的执着追求,创造出了符合这一新的科学观念的形象的媒介语言——运动的光学幻觉,而从19世纪20年代初,科学家、发明家们把这一现象与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暂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会立即消失,而会继续停留一段时间。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又出现了供绘画时成像用的透镜暗箱。以后又出现了氯化银、硝酸银等具有感旋光性能的感光物,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为摄影 术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949年爱迪生实验室发明了“电影视镜”后,电影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电影视镜”是一个可放50英尺胶片的大柜子,影片首尾连接成环,用马达驱动后循环放映,里面装有放大镜,人凑在窥孔上就可以看到放大了的影片画面,中国人称为“西洋镜”。 中国对电影的认识和实践也有比较早的记载。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亡”的学说,是人类对“光影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010122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 1.网络传播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新闻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新闻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院文学与新闻系新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2.开设、教课时间及学分:第三年级开设,本课程学习一学期。总时数为36课时(周2课时,18周)。每学期2学分。 3.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 4.课程教材:《网络传播学概论》.匡文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开设系(部):文学与新闻系。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网络传播学认识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现代网络传 播学的特点,基础理论,传播模式等,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传播活动中,分析网络传者、受 众的点面关系,行为模式,基本规律等问题。通过学习,从多元视角探索网络传者和受众关系的变化,掌 握网络议程设置,推广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业对现代人素质的全面要求,同时还应努力实践网络 内容传播,提高实际网络传播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网络传播学的发展(4课时) 第一节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介绍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了解互联网的发展,介 绍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理解)。 第二节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介绍网络传播的模式和其对传统理论的挑战(理解),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难点,重点讲述),网络传播的界限,面临的新问题和其对新闻价值实现的影响(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