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研究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研究

姓名:申广勒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指导教师:陈多璞;石英尧

20080601

水稻防倒伏试验研究

水稻防倒伏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抗倒剂(调环酸钙泡腾片)对晚稻的相关性状影响。结果表明:调环酸钙泡腾片能有效地增加晚稻植株弹性而提高防倒伏能力,同时对晚稻的安全性没有影响。施用调环酸钙泡腾片能够有效降低水稻节间长度,其中以淦鑫203倒4~5节间缩短长度最大,分别比清水对照短1.25、1.00 cm;对株高有一定的影响,淦鑫203株高较清水对照矮11.8 cm;分蘖数、实粒数、结实率都有较明显的增长。 关键词水稻;调环酸钙泡腾片;防倒伏 水稻倒伏使水稻光合产物的形成、运输和储存受阻,结实率明显降低,严重影响产量,对稻米品质产生不良影响[1]。倒伏大多发生在水稻生育的中后期,拔节后倒伏愈早,损失愈大。近年来,由于水稻抗倒伏品种的选育,倒伏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倒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即使是半矮秆耐肥抗倒高产品种,也同样存在倒伏问题[2]。随着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超高产品种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轻型种植方式的应用,水稻倒伏的问题日趋严重。为了有效地防止倒伏,减少产量损失,特进行了本试验,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余干县乌泥镇乌泥村,前茬为水稻。供试水稻为鹰优晚3号、淦鑫203;供试药剂为5%调环酸钙泡腾片(立丰灵,湖北移栽灵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选择2个品种进行大田对比试验,一个是鹰优晚3号,种植方式为抛秧[3],试验面积6.67 hm2;另一个是淦鑫203,种植方式为翻秋直播,试验面积0.2 hm2。同一田块设2个处理,处理间做1个临时田埂,处理A为5%调环酸钙泡腾片处理区,CK为清水对照区,相同种植方式的大田管理措施完全相同。 1.3 试验方法 鹰优晚3号和淦鑫203的用药期分别是拔节前5~7 d[4],具体用药期是8月15日、25日。用5%调环酸钙泡腾片300 g/hm2,对水225~300 kg/hm2。使用电动喷雾器,有稳定压力并带扇形喷嘴,喷药高度50 cm。茎叶均匀喷雾,药液喷洒时处理间用塑料薄膜进行遮挡,防止药液漂移的影响。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土壤抗蚀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土壤抗蚀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土壤抗蚀性的发展现状、主要成果,分析土壤抗蚀性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对土壤抗蚀性研究的不足,并且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字:土壤;抗蚀性;植被 引言: 土壤抗蚀性(soil antierodibility)是指土壤抵抗地表径流机械破坏力和推移力的抵抗力。其中,分散率、侵蚀率、分散系数和分散度等被作为其度量指标,它与土壤内在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结构密切相关。土壤的结构、质地、腐殖质含量、吸收性复合体的组成等是决定土壤抗蚀能力的主要因素。土壤分散性高,团聚力弱,胶体数量少,腐殖质含量低和坚实性大等,是土壤抗蚀能力小的基本标志。 土壤抗蚀性是世界上头号的环境问题,我国是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侵蚀面积达4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51.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88平方千米,冻融侵蚀125平方千米【1】。 由此可见,它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1998年的洪灾便是土壤侵蚀对大自然的最大惩罚,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大土壤抗蚀性研究力度,探索土壤可蚀性的解决措施势在必行。 1我国土壤抗蚀性的研究现状 1.1成果 自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来,我国学者对土壤抗蚀性也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在于土壤抗蚀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和指标体系以及土壤抗蚀性区域变化和垂

直变化规律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地成果。 其中,郭培才于1992年将土壤抗蚀指标划分为五个等级,胡建忠于1998年提出了>0.5mm水稳性团粒含量为沙棘人工林地最佳抗蚀性指标。朱显馍、蒋定生、李勇、高维森等科学家于1991年提出>0.25mm水稳性团粒含量为最佳土壤抗蚀性指标【2】马志尊、吕喜玺等人分别对不同地区土壤的可蚀性因子K进行研究,并给出了K的具体数值。 近年来,黄土高原的土壤抗蚀性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提出了影响其土壤抗蚀性的主导因素并对其土壤抗冲性的实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等等。【3】 1.2研究方法 国外对土壤抗蚀能力一般从土壤可蚀性的角度来研究【4】,而我国对土壤抗蚀性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理化性质、团状结构等方面来研究。 1.2.1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法: 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方法研究土壤的抗蚀能力。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土壤三相的特诊研究和土壤粒径粒形两个方面。土壤三相指土壤的固态、液态以及气态。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土壤通透性、土壤紧实度、土壤导气率、土壤导水率与土壤抗蚀性的强弱密切相关;对土壤粒径粒形研究主要分析土壤的粒径、土壤颗粒的组成以及土壤质地三方面。而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土壤的矿物构成以及土壤中所包含的各类化学元素。 1.2.2流失方程式实验法: 土壤可蚀性指标所表达的是各类土壤与标准小区即通过对土壤侵蚀量(裸地)内单位侵蚀力产生土壤侵蚀量的比率。即说明了土壤侵蚀率与地形因子(坡度、坡长)、土壤特征值(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土壤渗透性)以及片蚀、细沟侵蚀之间的关系 1.2.3野外实地放水法: 实地放水法是研究土壤抗冲性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研究方法对我们研究土壤抗蚀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周佩华,郑世清,吴普特,王占礼,武春龙【5】的实验中可以这种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首先,做好相关实验器材的准备:盛水的仪器,如消防车等,簸箕形水槽,集流槽,分水桶,集流桶。如图进行实验。

丘陵地带无人机撒播水稻抗倒伏性研究

第52卷一第4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ol.52一No.42018年一一8月Journalof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Aug.一2018收稿日期:2017-11-28 基金项目:国家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课题(2016YFD0300506?2017YFD0301702)?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29)作者简介:周龙(1991 )?男?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智能装备研究? 通信作者:马荣朝(1954 )?男?四川夹江人?教授?研究生导师?文章编号:1000-2340(2018)04-0599-05 丘陵地带无人机撒播水稻抗倒伏性研究 周龙1?李蒙良1?伍志军1?陈勇2?马荣朝1?任万军1 (1.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四川农业大学农业部西南作物 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试验室?四川温江611130) 摘要:为研究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植株抗倒伏特性?以籼稻F优498为研究试材?设置育秧手插二机插二无人机撒播3种方式?与齐穗期后30d?分析3种种植方式水稻植株基部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对抗折力二弯曲力矩二倒伏指数以及茎秆主要物理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基部第1节间外?水稻植株基部第2?3节间的抗折力二弯曲力矩和无人机撒播方式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式?且倒伏指数较高?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株高显著高于手插水稻?与机插水稻差异不明显?水稻重心高度?无人机撒播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式?但相对重心高度高于其他2种方式?差异不明显?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茎秆基部各节间干物质和叶鞘干物质都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式?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植株基部第1?2?3节间长都显著小于其他2种种植方式?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茎秆粗显著低于其他2种种植方式?尤其第1节间粗度的差异已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且各节间茎壁厚度?除第1节间茎壁厚度差异不显著外?无人机撒播方式水稻茎壁厚度都显著高于其他2种种植方式?上述茎秆物理特性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有较大差异?且无人机撒播水稻茎秆抗折力和倒伏指数与水稻茎秆与节间长二茎秆粗等关系较显著?很大程度影响了水稻抗倒伏的能力?无人机撒播方式在茎秆主要物理特性上的显著差异表现为基部第2?3节间茎秆细?且植株较高?抗折力较小?倒伏指数较高?是抗倒伏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无人机撒播?抗倒伏能力?倒伏指数?茎秆物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S511一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Studyonlodgingresistanceofuavseedingriceinhillyareas ZHOULong1?LIMengliang1?WUZhijun1?CHENYong2?MARongchao1?RENWanjun1 (1.CollegeofMechanicalElectricalEngineering?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Yaan625014?China?2.KeyLaboratoryofCropEcophysiologyandFarmingSysteminSouthwestChina?MinistryofAgriculture?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Wenjiang611130?China)Abstract:UsingtheindicariceFYou49830daysafterheadingastheresearchmaterials?threemethodsofseedling?handplanting?machineplantingandaircraftplanting?weresetuptoinvestigatethelodgingresistanceofuavseedingriceplants.Furthermore?thecorrelationanalysisbetweenthelodgingindexandthebreakingresistance?andmainculmphysicalcharacteristicswereconduct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flexuralandflexuralmoment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othertwosectionsexceptthefirstsectionofthebase?whilethelodgingindex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othertwomethods.Theheightofriceplant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hand ̄plan ̄tedrice?andthedifferencewasnotobvious.Theheightofgravityoftherice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othertwomethods?buttherelativecenterofgravitywashigherthantheothertwo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的研究综述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的研究综述 植物保护学院植保0903班 2009034010307 刘旭 摘要:水稻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水稻茎秆结构、株高、例伏类型、机械强度等,以及研究抗倒性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茎秆性状与抗倒之间的关系,试图为增强对水稻抗倒性的认识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茎秆;抗倒性;机械强度 水稻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倒伏是稻体内因和外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品种自身抗倒伏性,抗倒性强弱与茎秆机械组织的强度、茎秆的韧性以及地上各节的长度,特别地表节的长度密切相关。外因是栽培条件。特别是肥水管理不当,如氮素吸收过剩、过度密植、深水灌溉等,都会对水稻抗倒性产生影响。此外,风雨及病虫害等也会引起倒伏。倒伏不仅给产量造成损失,也给收割带来不便。因而倒伏与高产一度成为水稻高产育种的一个“瓶颈”。对此,国内外“' 很早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曾最早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玉米进行抗倒伏强度的定量分析,但该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水稻育种专家们多年来分别从水稻茎秆结构、株高、倒伏类型、机械强度等方面对水稻的抗倒性进行了研究。笔者也从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此进行研究。现将前人有关杂交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 一、水稻茎秆结构与抗倒伏关系 对于水稻茎秆来说,与抗倒伏性有密切关系的是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水稻的茎秆有支持地上部的功能,且有贮藏和运输养料的作用,它由节和节间组成,节可以增加水稻茎秆的刚度,使其抵抗外部的弯曲载荷能力得以提高。节间由表皮、下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及维管束等五个部分组成。表皮细胞的细胞壁部分木质化或硅质化,使其表皮的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薄壁组织中有许多维管束,维管束既是输导组织又是茎秆的增强体;机械组织在维管束韧皮部外侧,是由很发达的厚壁纤维细胞组成的。水稻的茎秆正是由于有如此复杂的多层复合结构才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前人对茎秆抗倒伏性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分析茎秆节间性状间的遗传变异与相关,从遗传生态学角度深入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水稻茎秆的拉伸强度极限和弹性模量比较研究了高秆、中秆、矮秆和杂交稻典型水稻品种茎秆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认为中秆类型水稻茎秆的结构更为合理,在高产抗倒伏品种的选育中应矮中求高,选育中秆和硬秆品种。等以近年来我国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性的关系,认为茎秆较粗能孕育较大穗子,茎秆贮藏物质对籽粒发育有积极作用。茎秆的抗折断力强弱与茎秆贮藏的干物质量和秆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与株高弯曲力矩呈显著正相关,与秆壁厚度和抗折力呈显著负相关。 二、株高与抗倒伏关系 水稻高产育种的发展趋势是适当提高株高,以增加生物学产量从而相应地提高稻谷产量。然而,株高是决定抗倒性的重要因素,因而对于株高与抗倒伏性的关系,不同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研究者认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与株高成反比,与茎粗成正比;大量研究者认为,植株过高是引起倒伏的主要原因;也有研究者认为,株高与抗倒伏能力关系并不明显,即矮秆不一定抗倒伏,高秆不一定不抗倒伏。从利于抗倒伏方面考虑,育种上应选择较粗的茎秆,在栽培上应控制株高但要适度,因为适当增加水稻植株的高度,可以提高水稻的生物学产量,也有利于改善群体的通风。 三、水稻茎秆倒伏类型划分

作物抗倒伏性研究方法

作物抗倒伏性研究方法 ·讨论与建议· 作物抗倒伏性研究方法 李得孝1康宏2员海燕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61) 提要介绍了作物倒伏的种类,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特别对抗倒性的力学测 定作了较详细 的说明。 关键词倒伏;抗倒性 作物矮化育种导致的绿色革命使世界作物 产量大幅度提高,密植与高肥水成为作物增产 的重要栽培措施。但高产与倒伏一直是矛盾的, 育种家通过降低株高和增强茎秆强度防止作物 倒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倒伏仍是造成作物减 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物育种目标在强调高产、 大穗、优质、耐密的同时也把抗倒伏性纳入选择 的范围。我国作物抗倒性种质改良落后于发达 国家,种质创新能力不强,多以引入利用为主。 甚至有些育种者仅粗糙地以感官测定评价材料 的倒伏性,还有待在方法上进一步定量化。本文 对国内外有关抗倒伏性研究的方法进行概要介 绍,以供同行借鉴。 1材料倒伏类型的划分 不同的文献对作物倒伏类型划分的理解是

有差异的。Carles等(1960)根据倒伏发生的部位可将倒伏分为茎倒、节倒和根倒。多数研究认为倒伏为茎倒(折)和根倒。将穗以下茎节弯曲、折断称茎倒(折);将植株倾角大于30°或45°,而茎秆维持挺直的倒伏称作根倒伏。还有的文 献[1]将倒伏现象依据倒伏状态不同分为挫折型倒伏、弯曲型倒伏、扭转型倒伏和开张型倒伏4种。开张型倒伏是指分蘖数多,且分蘖具有沿地表而伸长的倒伏。扭转型倒伏是沿地表像用棍 棒打倒一般的倒状,其原因在于根系发育不良, 在水稻直播、纸钵苗播种及小麦(大麦)撒播中 常见。不同作物发生倒伏的类型也有差异:水稻、二棱大麦、小麦和木薯等多发生弯曲型倒伏;六棱大麦、玉米、荞麦、向日葵等常见挫折型倒伏。而且弯曲型倒伏可发展为挫折型倒伏,可以说作物倒伏是一个复合现象的结果。 2作物抗倒伏性研究方法 2.1人工创造条件诱发倒伏现象,调查田间倒 伏株率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增大种植密 度,过量施用氮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在自然发生 倒伏情况下鉴定作物的抗倒性强弱。该方法受 制于气候条件(风、雨等)较大,且只能判断出倒 或不倒,无法对倒伏性不同的材料进行进一步 分析,而且把倒伏性这一数量性状当作质量性 状对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故该法适用于对材

(完整word版)作物研究方法

作物发育研究法 发育研究法又称生育调查法,此方法的特点是侧重发育器官的观察研究。发育研究法就是在作物生育期间观察生育时期、调查分蘖动态、测量株高变化、叶片数、统计根条数以及收获后进行室内考种,调查的重点是分蘖的消长和穗粒的形成。 这些方法对不同种类的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生育差异均可进行分析研究。操作简便,用途广泛,在实践中已被普遍采用。 一、作物生育时期的观察记载 (一)作物生育时期观察记载的标准 生育时期观测主要是按照统一规定的记载标准,调查记载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生育阶段发生的时间,以及当时环境条件的特点。在实际观测时,必须熟练掌握“物象”标准和“数量”标准。所谓“物象”标准就是植物体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形象表露。“物象”标准因作物而异。“数量”标准是以达到该“物象”标准的株数占全区植株的比率为准。如果每个生育时期只记载一次,应以达到该“物象”标准的植株占全区植株的50%左右为标准。若记载始期、盛期和末期三次,则始期应占20%左右,盛期应在占50%左右,终期应占80%以上。 (二)作物生育时期观察记载的方法 1.目测法 选代表性的样方,对其内的植物进行目测估计; 2.定株法 选出一定数目的代表性植株并标记,然后观察统计达到某一“物象”标准的株数占代表性植株的百分比来定量确定。 二、作物抗逆性的观察记载和测定 作物对逆境抵抗和忍耐的能力叫抗逆性。抗逆性是作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作物的抗逆性包括抗热性、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性、抗病性、抗虫性、抗倒伏等。一般在田间出现某种不适于作物正常生活的不良环境时进行观测记载。 (一)抗旱性 记载:干旱的类型、植株发育的阶段、干旱具体发生的时间及作物的抗旱能力。 干旱的类型: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土壤干旱表现为植株萎蔫、叶片变黄和脱落,这些现象由下向上发展;大气干旱时,叶的萎蔫、青干由顶部开始向下发展。 1.抗旱性的观察测定方法 (1)目测法 目测法是在大田条件下,利用目力估计植物的抗旱能力。一般可分为3—5级: 1级——抗旱能力强,植株完全没有萎蔫现象; 2级——抗旱能力较强,植株上个别叶子发生不严重的萎蔫; 3级——抗旱能力中等,植株上约半数叶子萎蔫者。

土壤抗蚀性研究方法

土壤抗蚀性的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国内对于土壤抗蚀性已经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且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土壤抗蚀性就是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因子,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定量可测定的指标。结合数学方法来量化土壤抗蚀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和评价一个地区土壤抗蚀性及其影响因子,对该地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土地资源的管理起到了指导作用,也是选择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土质退化的重要依据。而土壤抗蚀性研究方法的改善对今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方法 2.1 抗蚀性指标的选取与计算 为了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土壤抗蚀能力,根据前人研究结果,选取了4大类,共14个抗蚀性指标,分别为:(1)土壤容重(X1),土壤有机质(X2),土壤孔隙度(X3);(2)无机粘粒类:<0.05mm 粉粘粒含量(X4),<0.01mm 物理性粘粒含量(X5),<0.001mm 胶粒含量(X6),结构性颗粒指数(X7);(3)水稳性团粒类:<0.25mm 水稳性团粒含量(X8),>0.5mm 水稳性团粒含量(X9),结构破坏率(X10);(4)微团聚体类:土壤团聚状况(X11),团聚度(X12),分散率(X13),分散系数(X14)。 前9项可以通过土壤物理性质测定直接得到相关数据。后6个需要通过公式计算得到: 结构性颗粒指数=<0.001mm 机械组成成分含量/0.001~0.05mm 机械组成成分含量 结构破坏率=>0.25mm 团聚体含量(干筛—湿筛)/>0.25mm 干筛团聚体含量*100% 土壤团聚状况=>0.05mm 微团聚体含量—>0.05mm 机械组成成分含量 团聚度=团聚状况/>0.05微团聚体含量*100% 分散率=<0.05mm 微团聚体含量/<0.05mm 机械组成成分含量*100% 分散系数=<0.001mm 微团聚体含量/<0.001mm 机械组成成分含量*100% 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2.1土壤容重的测定 土壤容重是指土壤在未受到破坏的自然结构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的重量,通常以g/cm 3表示,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很多,如环刀法、蜡封法、水银排开法等。环刀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式中W 指土壤含水量(计算过程见土壤含水量) H 指环刀高度 R 指环刀有刃口一端的内半径 V 指环刀的容积 G 0指铝盒的重量 ?=(G1-G0)100 土壤容重(dv )V(100+W)2r h π环刀容积(V )=

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

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 在水稻生产实际中常常会出现倒伏现象,尤其是在大风、大雨作用下,更易导致茎秆倒伏,一般减产1O~3O%。同时给收割脱粒带来不便,增加了稻谷损失率,限制了产量的提高。因此,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 一、倒伏的原因 倒伏的类型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基部倒伏,二是折秆倒伏。倒伏的因素主要有七种:一是品种耐肥与抗倒伏性差,二是移栽密度不合理,三是水肥运筹不当,四是光照不足,五是植株早衰,六是株型不佳,七是病虫害影响,八台风或风暴。 二、防止倒伏的措施 水稻的倒伏与株高、基部节间长度、茎秆材料、穗型、根系、栽培条件等有关。 1、培育矮秆或抗倒伏品种 株高是影响抗倒伏性的主要原因,育种专家从培育矮秆品种出发,培育了矮秆品种。由于矮秆品种耐肥、抗倒伏能力增强,产量潜力迅速提高,在水稻生产上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基本解决水稻倒伏的问题。 2、合理栽培措施 适当增加株高是提高群体物质生产力,增加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方向。现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多是高秆大穗型品种,为了保证

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性状的发挥,一是提倡稀植,合理的稀植可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性;二是适期搁田,提高搁田质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3、科学施肥 合理的N、P、K配比可以增强水稻茎秆韧性。在水稻拔节前期施用硅肥可以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在水稻生育后期叶面喷施硅、钾、钙等肥料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4、化学调控 利用化学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来防止水稻倒伏。主要是改善与倒伏的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性状来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主要产品为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助壮素等,这些产品均是在水稻拔节期施用,从而使水稻基部节间缩短、变粗,提高水稻的抗倒能力。 三、中后期化学调控是防止水稻倒伏的重要措施 1、矮化育种的不足 近年来提高半矮秆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显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随着高产育种的深入开展,人们普遍认识到矮秆品种虽有利抗倒,但不利于丰产性的提高。 2、前期化学调控的不足 水稻前期利用调节剂来防止水稻倒伏得到大量的应用,但在高产与抗倒伏产生了巨大矛盾,水稻拔节期应用主要是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达到抗倒伏目的。同时也影响了水稻的穗发育,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前期化控防倒对产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对照是

玉米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玉米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作者:丰光, Huang Changling, 邢锦丰, Feng Guang, Huang Changling, Xing Jinfeng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00081,北京 刊名: 作物杂志 英文刊名:CROPS 年,卷(期):2008(4) 被引用次数:18次 参考文献(20条) 1.Radu A;Paraschivu U Use.of genetic estimates in breeding maize for resistance to stem breakage 1994(07) 2.R.stojsin;等;边静玉米子粒产量和抗倒伏的重要茎秆性状的遗传 1992(03) 3.Koinyma K Heterotic effect for root lodging resistance in F<,1> hybrids among dent and flint inbred lines of maize 1998 4.Colbert T L L;Darrah;M S.Zuber Effect of recurrent selection for stalk crushing strength o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 and soluble stalk solids in maize 1984 5.北条良夫;星川清亲;等;郑丕尧作物的形态与机能 1983 6.孙世贤;戴俊英氮磷钾肥对玉米倒伏及其产量的影响 1989(03) 7.Zuber M S;M E Michaelson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 of field stalk rotting fungi,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rn 1957 8.温瑞;黄梧芳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1) 9.Martin G C;W A Russell Correlated responses of yield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to recurrent selection for stalk quality in a maize synthetic 1984 10.Ivanovic M查看详情 1985(03) 11.Rim Byong Hwan Study on the estimating method of resistance to lodging of maize,hubrids 1992(04) 12.Martin G C;W A Russell Response of a maize synthetic to recurrent selection for stalk qualituy 1984 13.Zuber M S Evaluation of progress in selection for stalk quality 1953 14.Berzonsky W A;J A Hawk;T D Pizzolato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inbred links and two maize synthetics recurrently selected for high and low stalk crushing strength 1986 15.王群瑛;胡昌浩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的解剖[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1991(01) 16.Hunter J W;N E Dalbey A histological study of stalk breaking in maize 1977 17.贾志森;白永新玉米自交系抗倒伏鉴定研究 1992(03) 18.Smith O S;等;孟宪潜指数选择在玉米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1981(03) 19.Devey M E;W A Russel Evaluation of recurrent selection for stalk quality in a maize cultivar and effects on other agronomic characters 1983 20.Chen S S Reduction of maize lodging by irrigation,tillage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199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程富丽.杜雄.刘梦星.靳小利.崔彦宏.CHENG Fu-li.DU Xiong.LIU Meng-xing.JIN Xiao-li.CUI Yan-hong玉米倒伏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期刊论文]-玉米科学2011,19(1)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_王育荣

收稿日期:2010-03-15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自0991038) 作者简介:王育荣(1982- ),女,海南屯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为通信作者。植株倒伏在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一般发生在抽穗后谷粒灌浆期,是水稻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指水稻品种自身的抗倒伏性,其与植株高度、茎秆组织机械强度、茎秆韧性以及地上部各节间的长度密切相关;外因主要指栽培条件,如氮肥施用过多、种植过密、长期深水灌溉等。据报道,每年因水稻倒伏引起的减产量约10%~30%,甚至绝收[1~3]。水稻倒伏导致产量下降,而且会引起稻谷品质变劣,因此,深入开展水稻抗倒伏研究,对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优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影响水稻倒伏的因素 1.1品种差异和种植条件对水稻倒伏的影响 1.1.1品种差异水稻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对倒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品种间抗倒伏性差异较大,株型偏矮、节间短、茎秆粗壮、穗颈节紧凑、根系 发达的水稻品种不易倒伏,反之则为易倒伏品种。1.1.2栽培条件一是土壤环境:根系长势与土壤质地、耕作层的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耕作层太浅、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沙化易导致水稻根部生长环境恶化,致使水稻根系长势差、地上部支持力弱,易引起倒伏。二是栽培密度:水稻移栽密度过高,会加剧群体内个体间水、肥、光、气的竞争,致使个体发育不良、茎秆纤细、基部节间增长、茎秆抗折能力下降、易倒伏。三是肥水管理:氮肥施用过量会引起植株疯长、茎秆纤细、茎壁薄、茎秆韧性小,使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下降,易倒伏。长时间的深水灌溉会使水稻茎秆节间徒长,同时因供氧不足导致根系生长受阻、长势不发达、扎根不深,一旦遇到风雨极易倒伏。四是病虫害方面:水稻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会使茎秆组织被破坏,茎秆抗折力下降,导致倒伏。常见的致水稻倒伏的病虫害有稻飞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王育荣,王福军,于 洁,李 杨,刘丕庆*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 摘要:水稻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水稻倒伏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差异、栽培条件及水稻植株高度等,而秆壁厚度和茎粗与抗倒伏性密切相关,茎秆中贮藏物质含量的多少及组成成分决定其抗倒性能,此外,钾、硅等元素与水稻茎秆的抗倒伏性也密切相关。文章在阐述水稻倒伏的遗传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在育种上应选择倒伏指数低的品种(系)作为亲本,尤其应采用以亲本倒伏指数低×低的组配育种方式,并指出应从改善水稻栽培条件和加强抗倒伏品种培育等方面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性。 关键词:水稻;品种特性;栽培措施;抗倒伏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61(2010)06-0545-03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Gu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545-547Research progress on lodging resistance in rice WANG Yu-rong ,WANG Fu-jun ,YU Jie ,LI Yang ,LIU Pi-qing *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China) Abstract:Rice lodg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has serious impact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rice lodging are varietal differences,cultivation conditions,plant height and others.Thickness of stem wall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lodging resistance,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storage substances in stem plays decisive role in imparting rice lodging resistance.In addition,potassium,silicon and other ele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lodging resistance.Genetics research on rice lodging resistance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rice variety (line)with low lodging index should be selected as parents,especially hybrid combinations of two low lodging index coordinate parents and rice lodging resistance should be enhanced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cultivation condition and strengthening variety breeding for lodging resistance. Key words:rice;variety characteristic;cultivation measures;lodging resistance;research progress 545··

寒地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防倒伏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c11912684.html, 寒地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防倒伏措施 作者:倪峰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3期 寒地水稻栽培过程中,由于种植管理不善,再加上恶劣天气的影响,经常会发生倒伏,严重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寒地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防倒伏措施进行了分析。 寒地水稻出现大面积倒伏,不仅会降低水稻产量,还会对水稻的品质造成影响,从而大幅减少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水稻发生倒伏后,由于光合作用严重缺乏,再加上积水的浸泡,不仅影响产量,甚至会导致绝产。水稻倒伏问题是水稻栽培中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对水稻倒伏问题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1、寒地水稻发生倒伏的主要原因 水稻发生倒伏的原因比较多,一是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差。植株高、节间长、叶面大并平展的品种易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发生倒伏。二是施肥不合理。施肥中氮肥所占比例高,使水稻生長过旺、节间增长、株身细高,都是引起倒伏的因素。三是栽培的密度过大。插秧的数量多、密度大,使田间的通风不畅,光照不佳,植株纤细羸弱,易发生倒伏。四是土壤的耕层浅,插秧的深度不够。五是病虫害影响。六是大风暴雨天气的影响。极端天气是造成寒地水稻倒伏的最主要因素,当其它条件具备以后,强风和暴雨往往成为最后、最直接的原因。 2、防范寒地水稻倒伏的措施 在对寒地水稻倒伏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发生倒伏的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是控制倒伏的主要手段。应从选择栽培抗倒伏品种入手,进行合理施肥、保持合理的栽培密度、深耕土壤、插秧时要保证合理的深度、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等,通过多种措施综合利用,可以极大地缓解寒地水稻倒伏现象,大幅减少因此造成的损失。 防止寒地水稻倒伏的具体措施如下: (1)选择栽培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 不同的水稻品种,发生倒伏的程度也会不同,经过实际观察,栽培抗倒伏品种,其倒伏的发生率极低,而普通的水稻品种,只要倒伏的条件具备,就极易发生倒伏。抗倒伏品种的主要特征是植株矮,节间短,茎秆组织韧性强,叶片窄而直立,根系发达等。与之相反的品种则容易发生倒伏。因此,选择栽培抗倒品种是防范倒伏的最有效措施。 (2)合理施肥

实验二 土壤抗蚀性的测定

实验二土壤抗蚀性的测定 目的要求 表示土壤抗蚀性大小的指标很多,如分散率、侵蚀率等。根据《水土保持试验规范》,土壤抗蚀性可用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指数(K)表示,通过本次实验,初步掌握测定土壤抗蚀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仪器:金属网(口径:5mm),玻璃容器(口径:60cm) 方法步骤: 将风干土进行筛分,选取0.7~1.0cm直径的土粒50颗,均匀放在0.5cm的金属网格上,然后置静水中进行观测.以1min为间隔分别记下分散土粒的数量,连续10min,其总和即为在10min内完全分散的(含半分散)的土粒总数,土壤抗蚀性测定装置如图: 由于土粒分散的时间不同,鉴定其水稳性程度需要采用校正系数,每分钟的校正系数如下: 在10min内没有分散的土粒的水稳性指数为100%。水稳性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i——第i分钟分散的土粒数量; Pj——10分钟内未分散的土粒数; Ki——第i分钟校正系数 A——供试土粒总数,一般为50粒。 实验资料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水稳性指数高,抗蚀性强,反之则小。 作业: 1.每组采一份土样进行测定 2.将试验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结果

表土壤抗蚀性记录表 实验分析: 从最后的结果进行大致的判断林地的抗蚀性稍大于草地的抗蚀性,可以推测出林地在护土保土的方面中比草地好。土壤的抗蚀性主要与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有关,因为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孔隙有直接的关系,林地中存在着许多植被,植被的根系会在土壤中穿插生长,从而增多土壤孔隙,林地中还分布着许多的动物和微生物i,其活动会使林地土壤具有更多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的抗蚀性增加。而草地中也存在着草的根系,也具有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但是没有林地的大,所以略低于林地。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饶玉春1,★李跃2,★董国军1曾大力1*钱前1* (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2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通讯联系人,E-mail:qianqian188@https://www.doczj.com/doc/1c11912684.html,,dalizeng@https://www.doczj.com/doc/1c11912684.html,;★共同第一作者) 抗倒耐肥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基本要求。倒伏使得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产量严重受损,据李文熙等[1]测算,水稻乳熟期发生倒伏,会减产34%,蜡熟期与黄熟期发生倒伏则分别会减产21%与20%。随着现代栽培技术中氮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和农民对品种特性缺乏了解,部分大穗型品种在多肥条件下很容易发生倒伏,使倒伏日益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倒伏还使稻米的品质和食味变差,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升高等[2]。 水稻倒伏的最主要原因是茎秆机械强度不足。在水稻灌浆的后期,营养物质均从“源”转移到“库”,即光合产物和茎秆、叶鞘中贮藏的营养物质(同化物)向籽粒中转移,水稻茎秆由于营养不足而引起机械强度下降,加上穗重的不断增加,从而引起茎秆的倒伏。另外,栽培措施的不合理,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病虫的危害也会增加水稻倒伏的风险。根据倒伏的状态,水稻倒伏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即:挫折型、弯曲型和扭转型[3]。挫折型倒伏是地上部分的茎秆折断造成的倒伏;弯曲型倒伏是指作用于茎秆的负荷尚未折断茎秆,在穗重或风雨作用下持续保持弯曲的状态;扭转型倒伏是根从土壤中拔出后从茎秆基部的倒伏,多发生在直播稻中。本文将就水稻倒伏的成因及其防治作简单的综述。 1水稻倒伏的主要影响因子 影响水稻倒伏的因素有很多,水稻品种的遗传特性和生理性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栽培条件、病虫害状况、气象环境以及土壤特性等也影响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1.1植株高度 株高是影响水稻倒伏的最重要因素。杨守仁等[4]认为,茎秆的抗折断能力与株高的平方成反比,显而易见,株高的降低能有效提高茎秆的抗倒能力。20世纪50年代的矮化育种就是用带半矮秆基因的矮化品种替代了传统的高秆品种,从而降低了茎秆的高度,同时也提高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和经济收获指数。然而,株高越矮,其生物量也就越小,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库源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性状。而且,若植株过于矮小,会使得叶片密集而影响整个群体的通风透光,从而降低了光能的利用效率,很难获得比较高的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水稻产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超高产水稻品种必须首先在生物产量上有所突破[5-6]。而实现生物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增加株高,也就是说,要在不倒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株高,通过提高生物学产量来获得水稻产量的突破[7-9]。 株高过高特别是下部2节间过长是倒伏的主要原因[10]。矮化育种也就是将半矮基因sd-1导入到高秆品种中,水稻半矮基因sd-1在典型粳稻的遗传背景中主要通过缩短地上部节间长度降低水稻株高[11]。株高对倒伏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843,相关系数为0.788。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都表明,株高对倒伏指数有很大的正向效应。在对育种材料的选取过程中,适当的降低株高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段传人等[12]通过比较高、中、矮秆和杂交稻典型水稻品种茎秆的微观结构,测定水稻茎秆的拉伸强度极限和弹性模量,分析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秆、矮秆均不是太合理,中秆类型水稻茎秆的结构更为合理,拉伸强度极限和弹性模量在多个供试品种中是最高的,其大、小维管束数目最多,茎粗、茎壁厚中等,抗倒伏能力 摘要: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本文从水稻的植株形态,茎秆的组织结构以及茎秆的生化特征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水稻倒伏的相关防治策略。 关键词: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专论与研究2009年第6期 收稿日期:2009-09-18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转基因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资助 15 ··

不同栽培方式对免耕水稻茎鞘物质转运与抗倒伏的研究解析

开题报告 不同栽培方式对免耕水稻茎鞘物质转运与抗倒伏的研究 杨志远 指导教师:马均教授 学科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011年3月

目录 1文献综述 (2) 1.1国内外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2) 1.1.1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 1.1.2 免耕对水稻植株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 (4) 1.1.3 免耕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5) 1.1.4免耕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6) 1.1.5 免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6) 1.2国内外水稻栽培方式的研究与进展 (7) 1.1.1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植株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 (8) 1.1.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9) 1.1.3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10) 1.1.4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茎鞘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10) 1.1.4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1) 1.1.4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12)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3 研究方案 (14) 3.1 材料与方法 (14) 3.2 调查测定项目 (15) 4 预期结果 (18) 5 创新之处 (18) 6 经费概算 (18) 参考文献 (18)

1 文献综述 1.1国内外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免耕法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不用犁或拖拉机翻耕,以耙或旋耕机或开沟犁代整土地亦或人工起垄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或移栽,或撬窝栽秧,采取化学除草或生物防草的一种耕作方法。这种新的耕作方法的具体步骤各国都不尽相同,称呼也不一样,有的叫免耕法(no-tillage),有的叫最少耕作法(reduced-tillage)、零耕法(zero-tillage),也有的叫直接播种法(direct drilling)、保护耕作法(reserved-tillage)、留茬播种法(stubble mulch-ing)等[1,2]。国际上现在按作业量的多少划分为少耕法和免耕法两大类,少耕法是指将连年翻耕改为隔1~3年翻耕一次,降低耕作频率。免耕法则是在少耕法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耕作频率。 免耕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更充分的利用水分[3,4];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的投入,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农业高效、低碳、环保的目的[5]。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免耕栽培研究的国家,这与20世纪30年代席卷美国的黑风暴带来的警示密不可分。50年代,机械化免耕技术逐步完善。60年代免耕播种机械和除草剂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免耕技术的发展应用。美国应用免耕技术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从1963年的不足1%发展到2002年的60%,达到6769万公顷,基本接近适宜区域总面积,除了收获时必须翻耕土壤的马铃薯、甜菜以及无法保留秸秆覆盖的蔬菜等作物之外,所有的谷物生产都采用了免耕技术。加拿大从60年代开始引进、试验免耕技术,70~80年代研制成功配套机具和除草剂,1985年,开始在三个农业省大面积推广,截止2002年,免耕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3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30%。巴西与1971年引进并试验成功免耕技术,由于缺少免耕播种机具,4年多的时间应用面积不足1000公顷。1975年开发成功免耕播种机后,应用面积逐步扩大,1985年达到40万公顷,1995年达到650万公顷,2002年达到1700多万公顷,17年的时间内,免耕技术应用面积增加40多倍,是世界上免耕技术应用面积增长最快的国家,截止2004年,巴西免耕技术应用面积达231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近60%[6]。澳大利亚是在土壤翻耕造成水土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