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

的物质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

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分析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从世界本质问题

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三、【新课导入】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

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

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四、自主学习,筑牢基础(准确记忆基本概念,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

(一)、关于自然界的物质性的思考

1.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

2.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你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

质概念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

(二)、关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思考

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那么,人

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5.通过以上分析,如果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你认为“世界究竟是什么”?请你总结一下原因。

五、合作探究,提升能力(讨论、展示、点评时记好笔记,完善自己的答案并能结合实际加深理解)

教材P28页探究题问题:

◇课堂探究1: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

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地球在约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

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

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教材P29列举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引导我们探究物质的科学含义。

◇课堂探究2:(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

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

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课堂探究3:(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

转变?

六、总结巩固,深化提高

1.理解并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仍不明白的问题及时问老师

3.请你构建本节知识体系:

七、自主检测,体验成功(单选,必做)

(一)单选

1.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

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2~3题。

2.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3.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

的双层经营体制。”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

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5.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一事实说明(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二)材料分析题[C类,选做]

现在资源、环境方面的许多问题是由人口问题引起的,有些是人口正常的生存和必要的发展需

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引发的环境问题,而更多的问题在于人口素质不高、认为因素造成资源紧张、环

境破坏。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今天人类又不得不高喊:要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

(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思维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

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可见,

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第二,二者

又是有区别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

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

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

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第三,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思维拓展: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

生产力是客观的,任何一代人、一个社会,都只能在前一代人、前一个社会形成的生产力的基础上

向前发展,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问的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

式。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只能由社会生产力来决定。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又不平衡,既有一部分现代化工业,也有大量落后于现代化

水平的工业;既有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又有广大的不发达地区;既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又表现出科学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可见,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 2) 、单项选择题 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题号正确答案 1C 2C 3C 4C 5D 6C 7C 8B 、多项选择题 9.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运动是绝对的 D.时空是相对的 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11.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1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E.重复性 13.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高中政治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美丽中国绿色发展 ①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放眼“十三五”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绿色发展是富国惠民的重大战略,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繁荣、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设问】分析“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如何体现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 第二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分析 答案:(1)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表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

一、选择题 1.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 ) 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不存在共同的属性和特征 C.都具有主动创造性D.不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解析: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不符合题意;D是不可知论,说法错误。 答案:A 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①说法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④说法正确;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说法错误。 答案:C 3.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 A.看到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解析:哲学上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纸箱、树木、家具、纸张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主要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题目并没否认这一点,所以D是错误的。选项A、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2.1《世界的物质性》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四册)

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2.1世界的物质性 必备知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关键能力:能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教学重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教学难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提前熟悉课本知识 1、导入新课 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来的?我们曾经听过很多关于世界怎么来的,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神话故事,有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吗? 1、希腊神话混沌之神卡厄斯(Chaos):在希腊神话中,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卡厄斯并不是创世神,但一切皆从混沌卡厄斯开始。那时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世界处于天地未成的混沌时期,宇宙间的元素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它的形状不可描述;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随后卡厄斯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之神盖亚(Gaia)、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之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尼克斯(Nyx)和爱神厄洛斯(Eros)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 2、希腊神话大地之神盖娅(Gaea),又称大地之母,是众神之母,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亦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在开天辟地时,盖亚由混沌之神(Chaos)所生。盖娅生了生了天空-即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海洋——即海神彭透斯(Pontus);山脉-即山神乌瑞亚(Ourea)。接着盖娅她又和两位儿子天空、海洋结合诞生了第二代神系:和天神生

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世界的物质性讲解

陕科大附中高中部“255自主学习”教案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世界是物质的 【教学难点】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教法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授课课型】新课 【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 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这三者都是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二、新知教学: (一)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物质呢?整个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呢?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哲学所讲的世界包括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本原的物质性 一、物质 (一)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万物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万物的共同本质。但是,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人们对物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凭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自然界本身去解释世界,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它毕竟是一种缺乏科学根据的猜测。 在近代,原子被称为物质基元,认为原子具有不可分、不可入、不可变和质量固定等属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特定结构,进而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等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反映了近代唯物主义突出的形而上学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其意义在于:以一定的科学实验材料为依据,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猜测性、直观性和幼稚性等缺陷,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实证,给神学创世说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本原论以沉重打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辩证的理论思维;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和唯心主义的攻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发现电子和放射性现象,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原子质量不变、不可分割等观念。唯心主义攻击唯物论说:“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被驳倒了”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科学,特别是 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把物质理解为“各种物的总和”。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物质范畴作了深刻的阐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人民出版社,1972。 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第一,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综上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科学地说明了物质范畴,从而为科学地阐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 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 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 唯心主义宿命论 B. 唯物主义决定论 C. 相对主义诡辩论 D. 唯意志论 3.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 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 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 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 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 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

二、多项选择题 1.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 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 运动是绝对的 D. 时空是相对的 E. 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2.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 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 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 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 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3. 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 唯物主义一元论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二元论 D. 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 唯心主义一元论 4. 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 客观性 B. 稳定性 C. 普遍性 D. 随意性 E. 重复性 5. 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静止 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一事物对它事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E. 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6. 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 A.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第四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随堂检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含解析)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随堂检测:世界的物质性 1.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2.科学家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人类打开了“异物质”这扇未知世界的 大门,这些物质拥有假想的奇异特性。从哲学上讲,这里的“异物质”( ) A.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 B.只是一种观念中的存在,并非现实的存在 C.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 D.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3.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5.杭州市委书记赴富阳区督办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重点信访件。他强调,要坚决贯彻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立督立行立改, 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美丽经济,标本兼治解决环保突出问题。其哲学依据是( ) ①人类可以改变和征服自然 ②自然界是物质的,要尊重自然 ③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 ④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人们曾经普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并非自然界的一部分,而是超越了自然。但达尔文指出,人类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偶然产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这给人文领域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是对封建神权的巨大挑战。由此可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①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②佐证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③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 ④是解放人类思想的关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哲学要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就要考察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上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事物、现象是在什么基础上统一起来的,世界以怎样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存在着和发展着。这是一切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本章所要回答的问题。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确立科学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物质、运动、时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 1、物质范畴及其历史演变 (1)物质观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个历史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第二个历史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三个历史阶段: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物质定义)的内容及意义(47正3一49)内容: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无论,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提供了前提,与唯心论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同形而上学物质观划清了界限;它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 (1)运动范畴的涵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位移直到思维,而不局限于某种具体运动形态。 (2)物质与运动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如果设想物质不运动或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另一方面,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凡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如果设想非物质的运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3)关于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涵义:绝对运动指运动是无条件的,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相对静止运动的有条件性,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回。 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运动和静止两者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主要指:就某一物体没有进行机械运动而占:就机械运动的范围内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位置保持不变而言;就某一事物没发生质变而言。 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会出现两种形而上学倾向:把静止绝对化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动论;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第二节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第三节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目的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论,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了解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本章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 本章难点: 1、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讲授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本章的内容将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而展开。主要讲“三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还有意识论,“三观”和意识论共同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看法。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理解物质的,这是首先要搞清的问题。 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体说来,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代表了人类对“物质”的哲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如前所述,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试图用物质的原因来说明世界,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的论证;他们把

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根据当时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成果,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如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这种看法,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传统论,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但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禁锢,把物质同物质的结构混为一谈,也经不住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其缺陷有:第一,不理解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把物质的某种特殊的层次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错看成物质的共性。 第二,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三,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高级阶段。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从而说明“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 列宁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的思想,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要注意四点:一是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哲学范畴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有多方面的特性,而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只有一个特性——客观实在性。三是物质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四是物质可以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正确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重大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的最高程度的哲学概括,它把客观实在性作为一切物质形态的唯一的共同的属性,这就既把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起来,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的物质性(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开始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课堂】同学们,大家知道,咱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咱们的祖先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足以让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我们的祖先除了创造了辉煌的成也创造了很多神话故事(同时展示PPT1)。这是真的吗?(不是)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下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展示PPT2)(同时板书:4.1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展示PPT2) 1. 理解物质的含义 2.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是咱们本框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学生读完)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物质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本框的第二个学习目标: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个学习目标:运用所学

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是咱们本框的重点。【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难点:物质的含义及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课堂精讲】同学们,这是什么?(手里拿个棒棒糖)(学生说:棒棒糖)大家都认识。这就说明棒棒糖是能被人认识的,也就是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点一下PPT4)。(把棒棒糖放进手心里)现在你还能看见它了吗?(学生说:看不见。)你看不见它是不是它就不存在了呢?(学生说:不是。)所以不管你看的见他还看不见它都存在,它的存在是不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学生说:是。)(点一下PPT4)棒棒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它是客观实在的。(点一下PPT4)好,同学们放眼望去,你还能看到哪些东西是客观实在的?(学生四处张望)好,同学们一块说一下。(学生各说各的)那么,你看不到的东西它是否就不存在呢?(稍停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地球起源与演变的探索 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 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 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 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岀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岀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一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岀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4.1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物质的含义 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从世界本质总是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教学重点】 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难点】 物质的含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示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师:提问 生:答略 导入新课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福祈祷后,说:“诸位兄弟姐妹,你们对于上帝还有什么怀疑之处吗?”一名学生举手问道:“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为什么我们教堂顶上要装避雷针呢?” 提问思考:假如你是那个牧师你怎么回答? 生:答略 讲授新课: 师: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西方也有上帝创世的故事。是上帝或是其他的神灵造出了天地万物吗? 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师:地球演化史和生物的进化史已经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各种各样的神灵创世说都是站不住脚的。 设疑: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码头……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谈你的观点。 生:思考回答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比赛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二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中的第二框《世界的物质性》一框内容。从内容上来看,主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知识构成上看,它是既对第一单元中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学习本单元后面一框中运动、规律等知识点的基础,起中介作用。从地位上看,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起到基础性作用,也为本单元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主题服务。 【学情分析】 从现有的知识水平看,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采用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和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树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本框乃至必修4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了解和识记物质的概念对本单元的学习具有深远影响。 突破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和学生举例,由学生概括得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通过学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才能完整理解世界的物质性,从而得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突破方法:分别播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频,学生从中得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而非神作。 2.教学难点: ·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的意识的物质性:相比自然界的物质性,学生在学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时容易扩大认得主观能动性,误认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 这一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要求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深刻认识实践是人把握世界的环节;懂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提高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具有特定的哲学含义,要深入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内涵以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对旧哲学实践观点的真正超越。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列宁总结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新成就和人类实践的新经验,给哲学物质范畴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他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被意识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既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又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

出发点。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同物质一样,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它既包括物体位置的移动,也包括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还包括人类的思维运动。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础;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也承认物质也具有某种静止的状态。但是,这种静止不是绝对不动,永恒不变,而是指物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状态,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过程。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只有以时间和空间为形式才能存在和进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任何事物自身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展现为事物的时间持续性和发展的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体积、规模,展现为事物的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就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它与其它物体都有前后、左右、上下的排列次序。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四、现代自然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丰富 1、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同一,而是多样性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分为两个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讲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重点讲了真理是客观的;第二目是讲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第三目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认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知识结构: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圣才出品】

第2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考点归纳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以及自然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对“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1.物质的根本特征: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阶段: (1)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古代哲学家们从世界的“本原”“基质”“统一性”问题,引出了物质概念,并认为水、火、气、原子等构成了世界的本原。 (2)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近代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不变的属性,从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并得出原子是世界本原的结论。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基本思想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2.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现实中千差万别的物质存在,归根到底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客观事物,包括无机界、有机界和生物界;社会存在是指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1)现代科学为合理地划分物质存在形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划分物质存在形态的依据是物质的运动形式。 ①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一般说来,物质运动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形式。在这五种运动形式中,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又可归结为无机界的运动。这样,物质运动可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即无机界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②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也可划分为无机物质、生物物质与社会物质或社会存在。如果进一步把无机物质与生命物质归结为自然物质或自然存在,那么,全部物质世界则可划分为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两种基本形态。 (2)物质运动的五种形式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等级阶梯 ①低级运动形式构成较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 ②高级运动形式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不能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 从无机物质到生命物质,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一次重大的飞跃;从自然存在到社会存在,则是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在运动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构成了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之间深刻的差异。

马克思教案-第二章 在茫茫的宇宙中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在茫茫的宇宙中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问题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石。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万物始基是火。 古印度则有地、水、火、风构成万物之说。 《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也。” 古代中国“五行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古代朴素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论”。德谟克里特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论尝试从物质内部组成的结构方式去把握其外部可感觉的形态和属性,是现代物质层次结构论的思想渊源。汉代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天地和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元气自然构成的,元气是自然界原始的物质基础。 评价古代朴素物质观。 一方面,都是从物质本身来说明物质,而不是把物质看成是精神或神所创造的,因而从总体上说是正确的,是唯物主义的。 另一方面,这种物质观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朴素的,没有揭示物质的真正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物质观的唯物论传统,在自然科学实证基础上又克服了古代物质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 从牛顿“微粒说”在经典物理学中的支配地位,到道尔顿化学原子论在实验基础上的创立,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成就和方法给近代唯物论物质观以重大影响。它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原子是世界的本质。 近代唯物论物质观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把原子这一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看作一切物质的属性。这就必然经受不住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 另外,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不能解释社会的物质性。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能科学地说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在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千差万别,纷繁多样,却都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当然,有些事物,如夸克以及更小的微观粒子,是我们感官不能直接感觉到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手段,通过人们理性思维去认识它,把握它。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因此,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辨证性。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自然科学物质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