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素养稿-老年人心理调整

健康素养稿-老年人心理调整

健康素养稿-老年人心理调整
健康素养稿-老年人心理调整

流均健康素养稿-----老年人心理调整美国学者最近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都与心理上的压抑感有关。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压抑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老年人而言,老化情绪是形成心理压抑的一个重要方面。

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代老年医学研究证实,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

衰者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精神创伤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

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呢?

第一,心明豁达,知足常乐。我们在长期的老年医学考察中发展,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不易动态,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第二,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记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以陶冶情操,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

第三.结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异性朋友),经常谈心。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怀古,有助于心情舒畅,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导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那么,老人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生活才会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们都知道,长期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对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那么,评判老年人心理健康都有些什么标准呢?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界定:

*1、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表现的非常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 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 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纳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问题】 中年人不论在社会、在家庭,都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坚地位。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希望能帮到你。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事业上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负荷工作。成人正处于成家立业、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扮演角色多,易导致紧张。而大多数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的发生考,试大网站收集多与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相关。 2.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家庭稳定、幸福是中年人情绪稳定、乐观、事业成就的基石。医学|教育网搜集所以,要担负好家庭 中的角色,如孝女、贤妻、贤媳、良母的角色并求同存异,以维持家庭和睦的大局,心胸宽大处理好家庭矛盾。 3.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是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关键。所以要保证充足睡眠,

吃好早餐,平衡膳食结构、不吸烟、不酗酒、低盐食,改变A型和C型行为。面对这些问题中年人应注意几个方面 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中年期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加之个体意识到人到中年,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因而常常主动找事情做。但由于中年人生活工作繁忙,常感时间紧迫,又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做不了,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中年期的烦恼也超过其他年龄阶段。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依次排列为:身体不好、社会分配不公、想做的事做不了。此外,还有子女成长不称心、工作不理想、个人价值被否定、人际间的内耗(猜忌与摩擦)、真诚不被人理解等,也是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 紧张感、焦虑和过多的烦恼均容易引起心理和躯体疾病,严重者还可导致自杀。研究表明,30~40岁年龄阶段的个体自杀率明显增高,40~60岁是自杀高峰期。60岁以后即开始下降。尽管自杀者在同龄人中毕竟是极少数,但根据自杀发展的年龄趋势来看,

老年人心理健康安全促进项目

风险辨识部分: 七、老年人安全领域 (一)数据分析法 根据对街道老年人过去三年心理状态的不完全统计,在2011年至2012年,老年人产生孤单感最多,共120起,占所有心理疾病的40.13%。 根据老年人心理状态数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出如下原因:老年人机体老化,身份转化大、行动缓慢、记忆力差、子女陪伴少及其容易产生无助、失落、孤独感等心理状况。 海棠溪街道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情况统计情况表(单位:人) (数据来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座谈会分析法 2013年1月18日,组织9个社区主任、居民代表18人、办事处工作人员5人,共32人召开居民座谈会。认为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一是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老年人易发生伤害却无人帮助产生无助感,应当关注。三是年轻人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与照顾,老人长期生 活单调造成心理上孤独,渴望精神慰藉。 通过以上分析,辖区老年人数量较多,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应

当重点关注。 安全促进项目: 七、老年人安全领域 (一)基本情况分析 海棠溪辖区老年人口众多,根据统计,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019人,占总人口11.56%;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526人(90岁以上200人,100岁以上3人),占老年人口的 10.88%,有残疾人455人,占老年人口3.25%。 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速,老年人生活中易发生精神抑郁等心理问题,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二)日常工作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街道分管社事、安全、文化工作的副主任担任,社事科科长、各社区主任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社事科,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联合辖区社区医院以及社会医疗机构,共同参与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工作。 (2)定期开展义务体检,倡导老年人自主管理。一是辖区医疗机构定期免费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老年人全面体检,并针对老年人因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而产生的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通过发放健康资料和开展讲座的方式,在辖区内的居民小区和楼栋里宣传。二是鼓励老年人自主管理,打破无人帮助的无助心理。 (3)坚持开展趣味活动,培养老年人自信 心理。围绕老年人失落感的心理问题,采取组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二、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的老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 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 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 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 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 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 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 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 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 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 的可能。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 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

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 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 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 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 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 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 也非常明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 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 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 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 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 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 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 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 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 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 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 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 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 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 “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对策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对策【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龄问题日益增多,其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倍受关注,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几个原因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普遍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问题。现在一般把年龄大于65岁者称为老年人。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据调查60岁以上老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患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疾病的痛苦及活动能力的受限,使许多老年人有消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而老年病人总数日益增加,使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孤独寂寞: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多都已离家独自生活,经常是家里仅剩老夫妻两人,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构成了老人孤独的主要原因。这时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和空虚感,而有的老年患者由于中风后遗症等导致了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会产生自卑感,不愿出门怕见熟人,整天呆在家里与人隔绝,这样为免会从心理上产

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2)失落感: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原工作岗位,开始会感到冷落寂寞,无所事事,时间久了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有的则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凡事都无动于衷。这些现象对于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的老人发生率高,对于无心理准备而突然离退休的人发生率高且症状重,而对于平时活动范围大且爱好广泛的老人则很少患病。 (3)抑郁: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抑郁多是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从而心理上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而老年病人一旦决心自杀往往比成人更坚决,行为更隐蔽,应引起高度重视。 (4)健忘: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变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患者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例如:经常手里拿着东西还东找西找,经常忘记服药,出门忘记带钥匙等等。 (5)疑病:主要表现为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习惯按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患者过分关心自己健康,稍有不适则怀疑自己是否患病。 (6)绝望: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前途渺茫或感到自己在世日子不长。许多想做的事情又力所不及。于是心灰意冷,甚至也不愿接受住院治疗。 2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的关注相对而言比较少。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并运用个案访谈对以不同居住方式划分的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并结合需求层次理论、撤离理论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其关键因素为老年人对生活、人生的态度,即心态。 关键词:老年人影响因素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医疗、经济保障基本健全,老年人物质生活提高,身体健康问题基本可以解决,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老年人安享晚年、家庭发展及社会和谐进步。因此,在如今人口老龄化趋向加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堪忧的情况下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颇为重要。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概念及相关研究 1、相关概念 (1)老年人 所谓老年人,是指其年龄起点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界定。目前国际上对老年人的界定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在1956年联合国推荐的65岁,另一个是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推荐的60岁。前者一般被发达国家所采纳,后者则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接受。我国在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及以上的公民”。此外,学术界一般也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临界点。由此可见,在中国将60岁及以上的人口界定为老年人是较为合适的。因此,本文依据我国界定老年人的标准及相关社会制度,如退休制度等,倾向于将老年人界定为60岁及以上的人口。 (2)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划分 国外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界定有很多角度,至今也都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亦是如此,学者们众说纷纭。国外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界定倾向于人类心理持续状况、适应性及观念态度等。对于心理健康标准划分倾向于多条标准共同满足,多条标准涉及饮食运动、学习能力、社会规范等关于人类全面发展。 我国多数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界定较认同于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够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够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我国也有许多研究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的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如我国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吴振云教授根据以往研究结果,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归纳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理论框架应涉及五个主要方面:性格健全,开朗乐观;情绪稳定,善于调适;社会适应良好,能应对应激事件;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认知功能基本正

《老年护理》第5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5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 B.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 C.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 D.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 E.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 2、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表现需除外( D) A.记忆的广度降低 B.远期记忆下降 C.再认能力减退 D.回忆能力减退 E.机械记忆下降 3、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B.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 C.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 D.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 E.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4、"空巢家庭"的含义是( A ) A.无子女共处,只剩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B.分居老人组成的家庭 C.夫妻一方过世,只剩一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D.无父母,只剩子女单独生活的家庭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容易诱发老年人离退休心理障碍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 A.个人爱好 B.居住环境 C.人际关系 D.职业性质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关于老年期心理-精神障碍的特点,正确的是( A ) A.起病潜隐 B病程进展迅速 C.患者表现出典型的精神症状 D.对服用的精神药物的耐受性较好 E.以上都不是 7、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 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 B. 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 C. 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 D. 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

E. 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 8、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E ) A. 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B. 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 C. 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 D. 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 E. 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9、老年人对下列哪种情况记忆力较好( A ) A.理解记忆 B.曾感知过而不在眼前的事物 C.生疏事物的内容 D.与过去有关的事物 E.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10、离退休综合征属于( A) A.适应性障碍 B.文化休克 C.压力源 D.自理缺陷 E.病理改变 11、老年人智力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 A.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B.近事记忆力及注意力逐渐减退 C.词汇理解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D.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E.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 12、下列哪项不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A ) A.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B.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下降 C.以自我为中心 D.遗忘 E.定向力下降 13、老年人对刚感知过的事物有印象,但持续时间较短,这种记忆称为(D ) A.逻辑记忆 B.机械记忆 C.近事记忆 D.初级记忆 E.次级记忆 14、下列有关记忆相关因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生理因素 B. 精神状况 C. 社会环境 D.性格问题 E.记忆的训练 15、老年人最常出现的认知改变是( C ) A.感觉

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2011年04月 学术探讨 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初探 文/冯跃华 摘 要:老年人要保持心理健康,首先,要正确对待退休;其次,要处理好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再次,要正确对待衰老和疾病;最后,要正确对待突发事件。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33-01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心理学家对健康的含义有着更深层次的解释。那就是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的含义是:“一个人除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外,还包括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老年人应该怎样生活的幸福满意、健康愉快呢?老年人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对待退休 根据国家的退休制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退下来,不论是曾经权力在握的国家干部,还是普通的劳动者,退下来总是他生活中的一次重大事件。离退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比如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退休前后心理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充足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社会适应良好。但有些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很不适应,从而出现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这个问题也会依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通过不同途径得到了不同的解决。有的人依靠自己的才能或技艺找到了新的工作,而且工作很有成效,他们的才能和技艺得到了发挥;有的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了更多的贡献;有的人承担了家庭的事务和教养孙辈的责任,虽忙满碌碌但其乐融融;也有的从事体育、文娱等活动增强了体质,活跃了情绪。各有所为、各有所乐。以上这些都符合老年心身健康的规律,都会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处理好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家庭是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组织,个人的生存、种族的繁衍、社会的安定均与家庭密切相关。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和谐、家庭成员健康,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第一,要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退休老人多以夫妻独居较多,退下来的老人不论在综合家庭,还是老夫妻单独过,首先要处理好的是夫妻关系。所谓少年夫妻老年伴,要处理好这个伴的关系,首先,要重温多半辈子的深厚爱情。年老了要更多的关爱,要更多的体贴,身体较好的一方,要更多地照顾体弱的一方。其次,夫妻之间要多一点容忍和体谅。夫妻之间长期存在性情不和、兴趣不同、意见不一,到了老年要多求同存异,多一点容忍和体谅。老年夫妻们一定要珍爱这终生的恩爱和睦之情,使自己生活的安祥、宁静。 第二,要处理好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往往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我国的家庭结构,目前只有两种:一种是综合家庭,即几代同居的家庭;一种是核心家庭,也就是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小家庭。退下来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中要放权尽量少管闲事,过“吃粮不管事”的生活,矛盾会少得多。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这就话对老年人寻求安静愉快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处世之道。家庭矛盾常因家庭琐事引起,老年人应心胸豁达,不为此而烦恼。家庭成员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家庭关系自然融洽和睦。老年人如果身体条件许可,也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家务劳动,比如抚育孙辈,这样既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团结。 三、正确对待衰老和疾病 不少老年人对待疾病常表现出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种是意识不到自己年龄已经大了,还像年轻时那样生活,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不重视防治疾病;另一种态度恰好相反,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异常敏感,常疑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整天忧心忡忡。衰老和疾病都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老年人既服老又不服老。老年人比年轻人容易得病,这是客观事实。人,好比是一架机器,用的时间长了,免不了要出些故障。同时,也应当看到,现在的卫生条件和治疗方法比过去优越和先进得多,有很多保健措施也可以防治疾病,因此不必过于担忧。有了疾病,应既来之,则安之。苏东坡说得好:“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有了疾病,不要紧张,要冷静地面对现实,保持老年的乐观情绪,创造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并积极配合治疗。 四、正确对待突发事件 丧偶,对老年人说来是个极其沉重的精神刺激和打击,往往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严重的会使另一方在短时间内也随之死亡。因此对于遭受这种打击的老人,其他亲人和朋友必须更加关心和照顾他们,在感情上更加体贴和慰籍,并且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其他意料不到的刺激和打击,亦应通过关怀和慰籍等方式安抚老人的情绪,使之少受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老年人除了要处理好以上几方面的关系的同时,社会和家庭应该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离退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肥城矿业中心医院老干部科作者简介:冯跃华(1970.10— ),女,汉族,山东莘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2011.04 333

怎么促进老人心理健康

怎么促进老人心理健康 怎么促进老人心理健康 据记者了解,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独老、老年夫妻独自居住的比例已趋近总体一半,相比二十年前七成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变化明显。其中辽宁、山东、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六个东部城市的75岁以上独居老人最多。 单身的青年人独居群体日益庞大正随着我国的第四次单身潮的到来而显现。目前,中国如今有超过5800万人一个人生活,我国单身家庭数相当于全国总家庭数的14%,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调查显示,我国30岁以下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好,就越有可能选择独居。我国富裕地区的非丧偶独居者更多,北京有五分之一的家庭仅一个人住。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平均结婚年龄正在上升,离婚率也在增加,导致更多的人一个人生活。 另调查显示20岁到39岁的年轻“一人户”接近2000万户。与中老年“一人户”女性高于男性的情况不同,20岁到64岁的“一人户”中,男性比例要高出女性很多。而与中老龄段因丧偶、空巢而独居不同的是,青壮年的“一人户”更多是因为终身大事尚无着落。 与高涨的城市“一人户”数量相对的是城市青年一年高过一年的初婚年龄。很多年轻人推迟初婚年龄,甚至不婚独居。安徽阜阳的董医生,今年三十五岁依然单身独居。他告诉记者,独居是因为自己目前还不具备结婚的能力。 在不少国家,由于子女独立较早,老年人独居的情况也并不稀奇。不过,由于社会保障到位,在这种情况下的独居,少了一些孤单和无奈,多了一些自在和踏实。 延伸如何促进老年心理健康 一个中心:老年人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心身健康。老年人心身健康了,就不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负担,这本身就是对社会和家庭做贡献。一个心身健康的人,他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才能享受到生活给予的乐趣。 二个要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老年人应该活得更轻松一些、宽容一些。潇洒者,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拘束;糊涂者,大彻大悟,淡泊宁心,不为琐碎事所扰。人生苦短,生命才是第一位的,何必斤斤计较那些生活中的无聊琐事?糊涂一点,宽容一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何乐而不为呢?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老年人不要总担心自己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也不要总回忆过去的恩恩怨怨。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个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恩恩怨怨,没有必要对已经过去的'事情斤斤计较。老年人应该放松自己,乐观地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老: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老年人一定要有个老伴,特别是男性老人。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就是说,老夫老妻在一起生活是最好的,儿女再好也不如夫妻相互照应好,即使是新组合的老夫妻也比子女的照顾要好得多。老夫老妻在精神上相互安慰寄托,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关怀,是其他关系所无法替代的。夫妻间的感情沟通对养生保健非常有益。 五要:要掉、要跳、要笑、要俏、要聊(唠)。 要掉。老年人要放下架子,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对于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讲尤为重要。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要再讲我是某某长、我是老专家、我是老教授、我是着名艺术家,想当初我如何如何等。要把自己放在一名普通老百姓的位置,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问题和处理周围事物,心态才会平和,心身才会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今年确定的“全国老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预防”的调研命题,我们于今年二、三月间组织了对城区老体协,二个居委会和七个村的老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调查中通过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对本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中,我们注意了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有城镇的,有农村的;有较发达地区的,也有中等和较差地区的;有退休人员,也有农民。还注意到了男女比例、文化层次、年龄阶段等。总的调查对象为107人,其中男81人,女26人,基本上能代表xx县的老年状况。本次调查仅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调查,未进行医学方面的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总的认为:xx县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而且随着党的亲民政策的逐步实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好,多数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幸福感,口口声声感谢党的关怀。下面,有一组对107位老人的调查统计数字可以说明xx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统计表可以看出,xx县老年人大多数时候有好心情的有97人,占%;对现在生活感到满意和幸福的有103人,占%;遇到疾病时乐观求医的有79人,占%,着急烦闷的只有4人,占%;夫妻之间有了矛盾时,主动和解的有66人,占%,耐心说服的有37人,占%,争吵和赌气的只有3人,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通过参加老年活动忘掉不愉快的有78人,占%,生闷气、喝闷酒的只有5人,占%;家中受到他人欺侮时,通过有关部门解决的有87人,占%。为了让老人们在毫无顾忌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感受,我们在问卷中采取了不署名的方式,所以以上数据和比例,可以说是真实的。由此,我们可

老年人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老年期也称为成年晚期,指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 (一)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1、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处于程度不等的全面衰退状态,既有形态上的改变,又有功能上的下降,既有随年龄逐步出现生理衰老的特点,又有可能因老年疾病影响而出现病理性衰变。有的衰老直接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身体上的不适,有的则带来了心理上的不安。各大系统的衰退使身体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下降,自我修复的能力也减退,身体容易患上多种疾病,患病后的治疗康复变得比较困难。 2、心理特点 老年期心理特点通常包括:①感知觉能力减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能力减退,皮肤的冷、热、触、痛觉下降,而听力的失真又影响了对外的言语交流和对外界的信息交流,给生活带来不便。②记忆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近期记忆保持效果差,远期记忆保持效果好一些,对往事的回忆准确而生动。从记忆的类型而言,老人机械记忆下降明显,速记、强记困难,但理解性记忆相对保持。③智力的发展与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高,智力出现了发展与衰退两种对立的倾向。人老未必智衰,智力和体力一样,用则进,不用则退。老年人具有前半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如果他们坚持学习新的知识,用心思考问题,运用心智技能从事某些脑力创造活动,他们的智力仍会有所发展。否则,智力逐渐衰退。老年人的液态智力下降明显,晶体智力相对稳定易保持。老年人概念学习的能力下降,推理能力下降,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

性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迹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④情绪变化:老年人的情绪趋向不稳定,常表现为易兴奋、易激怒、喜欢唠叨,常与人争论,情绪激动后恢复平静需要较长时间。常感到寂寞、孤独、郁闷。⑤人格特征相对稳定:许多研究结果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人格特征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生活经历对一个人的人格是有影响的。每个人都经历的常规事件对人格变化影响不大。但非常规事件可直接导致老年人人格特征的改变。如容易多疑,办事固执、刻板,缺少灵活性。有些老人变得自我中心、不合群、懒散、保守。 (二)老年期心理发展的常见问题 1、权威心理 离退休是一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从一线变为二线,从上级变为“闲人”,从命令指挥别人到被人指挥,从有职有权到平民百姓等,这种转变令不少老年人不适应。个人的经历和功绩,易使某些老年人尤其是男性产生权威思想,要求小辈听他们的话,尊重他们,否则就生气、发牢骚,常因此造成矛盾和冲突。 2、孤独心理 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生活学习一下子从紧张有序转向自由松散状态,子女离家(或称“空巢现象”),亲友来往减少,门庭冷落,信息不灵,出现与世隔绝的感觉,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很伤感。尤其是独居的老年人这种心理更加明显。 3、恐惧心理 老年期最大的恐惧是面对死亡。老年人常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注老人,不能只关注他们的物质方面。实际上,老人的心理健康才是关键。了解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之后,才能及时找准 治疗方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那么,你知道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对于老人 的照顾,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最好的。作为晚辈,照顾家中的老人应该 及时注意到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根据老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疏导老人的心理,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据了解,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心理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生理 上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 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2、保持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能否对自己的能力 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否正确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 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 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抑郁情绪。心理健康

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文章目录*一、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三、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1、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看书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而人的年龄有限,而知识领域无限。老年人学习看书学习,可以提高老人的记忆力,提高老人的思维能力,丰富老人的见识,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2、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保持乐观情绪 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4.学会摆脱烦恼 生活既丰富多彩,同时也充满坎坷和烦恼,人生本来如此。大风大浪已经经过,不必为小事烦恼,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保持一份好心情。 3、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加强自我调节 3.1、遇有矛盾挫折,主动尽快摆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任消极情绪折磨并摧残自己。要想到“利与身孰重?”要做到“转念冰解”。 3.2、做情绪的主人,在生活中尽力培养积极情绪,尽力减少消极情绪的发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不无道理。古人卫生歌诀:“世人欲知卫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

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看来,今日尚可借鉴。 4、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趣味盎然 老年人平时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像养鱼、养花、绘画、书法甚至是收听广播,都是不错的兴趣。老年人还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对身体不会产生压力的有趣的体力劳动,这些兴趣会让你的生活被填满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让你的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调节,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孤独感 老年人退休后,平时的交际和工作没有了,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更甚至有些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心情无法倾诉,很多事情也没人帮忙,就会有种被遗弃的感觉。 所以老人要建立自己的交际圈,虽然没有了工作,但还是可 以跟同龄的朋友一起聊天,没事串串门、踏踏青,日子充实了,自然也就不胡思乱想了。再者,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班或者参加一些志愿工作,能交到各种朋友,有益身心。 2、心病 随着老人身体机能减退,有时候一句话会重复讲,这样老人 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 这时候家人就起很大的作用,需要不时的宽慰老人,让老人

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护理现状

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护理现状 【摘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2.1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2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2.3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2.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对策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龄问题日益增多,其中老年人的心理 健康倍受关注,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几 个原因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普遍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问题。现在一般把年龄大于65岁者 称为老年人。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 特点。据调查60岁以上老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患 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疾病的痛苦及活动能力的受限,使许多老年人有消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 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 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而老年病人总数日益增加,使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工作面 临新的挑战。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孤独寂寞: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多都已离家独自生活,经常是家里仅剩老夫妻两人,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构成了老人孤独的主要原因。 这时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和空虚感,而有的老年患者由于中风后遗症等导致了 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会产生自卑感,不愿出门怕见熟人,整天呆在家里与人隔绝,这样为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2)失落感: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原工作岗位,开始会感到冷落寂寞,无所事事,时间久了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急躁 易怒,易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有的则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凡 事都无动于衷。这些现象对于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的老人发生率高,对于无心理准备而突然离退休的人发生率高且症状重,而对于平时活动范围 大且爱好广泛的老人则很少患病。 (3)抑郁: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抑郁多是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从而心理上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 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而老年病人一旦决心自杀往往比成人更坚决,行为更隐蔽,应引起高度重视。 (4)健忘: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变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患者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例如:经常手里拿着东西还东找西找,经常 忘记服药,出门忘记带钥匙等等。 (5)疑病:主要表现为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习惯按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患 者过分关心自己健康,稍有不适则怀疑自己是否患病。 (6)绝望: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前途渺茫或感到自己在世日子不长。许多想做的事情又力所不及。于是心灰意冷,甚至也不愿接受住院治疗。 2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定期开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教会老年人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要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及对不良情绪的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 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如起居,饮食,戒烟,节酒等。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是很有道理的。对于患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