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域使用论证导则

海域使用论证导则

海域使用论证导则
海域使用论证导则

附件2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4.1论证内容 (2)

4.2论证原则 (2)

4.3论证工作程序 (2)

5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划分 (3)

5.1等级划分 (3)

5.2分类等级论证要求 (5)

6 资料收集与处理 (5)

6.1一般要求 (6)

6.2历史资料 (6)

6.3现场勘查资料 (8)

7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13)

7.1社会环境分析 (13)

7.2经济影响分析 (14)

8 自然环境影响分析 (17)

8.1对海洋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17)

8.2对泥沙运移影响分析 (18)

8.3对海水水质的影响分析 (19)

8.4对海底沉积物影响分析 (20)

9 资源与生态影响分析 (20)

9.1资源影响分析 (20)

9.2生态影响分析 (21)

10 项目用海的重点问题专题分析 (22)

10.1渔业用海 (22)

10.2交通运输用海 (22)

10.3工矿用海 (23)

10.4旅游娱乐用海 (24)

10.5海底工程用海 (24)

10.6排污倾倒用海 (24)

10.7围海造地用海 (25)

10.8特殊用海 (25)

10.9其它用海 (25)

11 项目用海与功能区划、相关规划一致性分析 (25)

11.1与功能区划一致性分析 (25)

11.2与相关规划一致性分析 (26)

12 利益相关者分析 (27)

12.1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原则 (27)

12.2利益相关者影响分析 (27)

12.3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方案 (27)

12.4项目用海对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的影响分析 (27)

13 选址、用海方式、面积、期限合理性分析 (28)

13.1选址合理性分析 (28)

13.2项目用海布局比选分析 (29)

13.3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30)

13.4项目用海施工方式比选分析 (30)

13.5面积合理性分析 (31)

13.6期限合理性分析 (32)

13.7填(围)海造地平面设计方案的比选和优化 (32)

14 不利影响分析 (32)

14.1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32)

14.2项目用海对资源生态环境的损耗及影响分析 (35)

15 结论、建议与对策 (36)

15.1结论与建议编写要求 (36)

15.2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 (3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域使用论证的原则、内容、要求及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开展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Z2-200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海籍调查规程

海域勘界技术规程

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海域使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

[ 改写HY 070—2003 定义3.4 ]

3.2 海域使用论证

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预测,对拟开发海域进行用海可行性分析并给出结论报告。

[ 改写GB/T 19834-2005,定义2.3.3 ]

3.3 利益相关者

与项目用海有直接或间接连带关系或者受到项目用海影响的开发利用者。

3.4 界址点

海域使用权属界限的坐标。

3.5 项目用海风险

由于项目用海(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对海域资源环境或用海功能造成损害、破坏乃至毁灭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损害的程度。

4 总则

4.1 论证内容

论证内容应包括:

a) 项目建设和用海的必要性分析;

b) 选址、用海方式、面积、期限合理性分析;

c) 与海洋功能区划、相关规划一致性分析;

d) 项目用海的不利影响分析;

e) 对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分析。

编写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应当在详细了解和勘察项目所在区域海洋资源生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和用海的必要性,项目用海选址、方式、面积、期限的合理性,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一致性,项目用海的不利影响,项目用海对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提出项目用海的对策和建议,并做出论证结论。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包括报告书及资料来源说明等附件。

4.2 论证原则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a) 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b) 与人民群众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 保护海域资源和生态的原则;

d) 节约用海的原则;

e)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的原则;

f)促进海域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4.3 论证工作程序

论证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论证阶段和报告编制阶段(见图1)。

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如下:

a) 准备阶段:论证单位应根据论证任务要求的内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用海类型、用海性质、规模及环境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编制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大纲,确立论证工作等级、论证重点和调查范围,成立项目工作组,落实职责,做好人员、器材、资料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b) 调查阶段:应按照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大纲,开展外业调查,包括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现状调查,进行资料获取、样品分析、数据资料处理等工作。

c) 分析论证阶段:开展项目用海选址、方式、面积、期限的合理性分析,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分析,项目用海的不利影响分析,对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分析;提出项目用海的对策和建议。

d) 报告编制阶段:对收集和外业采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判断,结合分析

论证的内容,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经项目负责人审核后,送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

图1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程序

5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划分

5.1 等级划分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实行论证等级划分制度,按项目的用海类型和用海规模划分为1级、2级、3级(见表5.1)。

1级:论证内容齐全,论证范围应覆盖项目用海所涉及到的全部区域,论证重点突出,应进行详细调查、调访和资料收集,系统分析并形成项目用海各单项影响的定量与定性结论;给出项目用海可行与不可行结论。分析和论证方法科学合理。

2级:论证重点突出,应通过相关调查、调访和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并形成项目用海各单项影响的半定量与定性结论,给出项目用海可行与不可行结论。分析和论证方法科学合理。

3级:论证内容可适当简化,采取资料收集的方式对项目用海所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如项

目用海的必要性、合理性,与功能区划、规划一致性,对资源、生态、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不利影响等进行重点阐述,综合分析给出项目用海可行与不可行结论。

表5.1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划分表

5.2 分类等级论证要求

5.2.1 社会经济论证

社会经济论证应从项目用海的类型、规模、区域特征、影响范围、程度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方面进行论证。

1级和2级论证应对项目用海区域社会经济、海洋产业发展状况、需求等进行详细的微观调查,充分论证用海项目的社会经济功效或可能产生的直接或潜在的不利影响。3级论证可通过资料收集方式对人口、主要产业、用海需求等进行阐述。

5.2.2 自然条件论证等级划分

自然条件论证应从气象与气候条件、海洋水文条件、水深地形、区域地质地貌条件、海水质量状况、沉积物质量状况、海洋生物状况七个方面进行。

1级、2级论证应进行资料收集和现状调查,系统分析用海项目对自然条件产生的不利影响,给出定量与定性结论;提出有针对性保护或处理等方面的措施及建议。3级论证可通过资料收集方式,适当简化论证内容;但在本单元的综合分析中,需给出半定量与定性结论。

5.2.3 海洋资源论证等级划分

海洋资源论证应从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证。

1级和2级论证项目应进行资源现状调查。

3级论证项目在现有历史资料不能详尽全面地表明项目用海区域资源现状时,应对涉及到的相关资源开展现场调查。

5.2.4 项目用海合理性论证等级划分

项目用海合理性论证包括项目选址、用海方式、面积、期限合理性分析。

1级论证应有项目用海选址备选方案和用海方式替代方案。

6 资料收集与处理

6.1 一般要求

6.1.1 资料有效性要求

a) 通过现场调查、勘测、监测等所获取的环境要素数据资料单位,应具有计量认证

(CMA)或实验室认可(CNAS)资格;

b)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资料以所在区域人民政府职能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资料为准;

c) 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应具有合法性;

d)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海域使用现状资料应实地调访、踏勘获取;

e)所有引用资料应说明来源。

6.1.2 资料时效性要求

a) 除长期历史统计数据外,数值模拟计算所使用的海洋水文、气象等实测资料时效不

应超过5年;

b)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等资料时效不应超过3年;

c)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现状和工程地质资料时效不应超过5年;

d)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海洋资源等资料时效不应超过2年;

e)海岸动态采用项目用海论证前2年内的资料(区域构造、岩性等除外)。

6.2 历史资料

6.2.1 社会经济

应详细调查和收集项目用海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包括海洋产业及相关陆域产业发展状况,海洋资源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资料,以满足项目用海的论证要求。

根据论证等级,按表6. 1的要求收集不同的海洋社会经济资料。收集的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资源与产业状况以最新资料为准;

——经济和人口以论证工作开始前一年的政府统计资料为准;

——社会经济状况和海洋经济开发以海域论证工作开始前三年内资料为准;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和历史开发过程以1949年10月1日以后资料为准;

——引用项目所在地省、市、县(市、区)政府统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公布的权威性数据,引用时说明资料来源和时间。

表6.1 社会经济调查内容

海域使用现状资料应能真实地反映项目用海的实际状况,应为报告形成时间2年内的调查资料,论证承担单位应到现场收集和核查,以确定资料的准确性。调查底图应收集或使用近2年内分辨率不低于30m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最新地形图或海图、具有现势性的各种专业图(如:海岸带滩地地形图、行政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港口平面图、盐田分布图、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图等)。

6.2.3 海洋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

详细介绍项目所在海域及其毗邻海域海洋功能区划类型、位置与范围。列述与用海项目有关的各功能区的规模、距项目用海区的距离,列出功能区代码。

海洋功能区划需使用最新的有效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经修订后送国务院报批稿亦可作为有效功能区划;对于正在修订的海洋功能区划,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示后可视为有效功能区划。当上下级功能区划存在矛盾、冲突或不一致的情况时,应根据下级功能区划服从上级功能区划的原则确定有效的海洋功能区划。

报告应附有最新的有效的海洋功能区划图件。

6.2.4 水文气象

水文气象要素统计分析应收集能满足标准、规范要求的具有中长期的连续性的历史资料;数值模拟计算所需参数应收集近5年内的实测资料;对于岸线地形地貌改变较大的区域,应收集海流资料和岸线、地形地貌经较大改变后形成的实测资料。

a) 风

收集项目用海区域附近气象台站常年观测的风速、风向、最大风速、瞬时风速、常风向、强风向和大风日数、大风历时等数据资料和按季节、年度以及多年统计绘制各级风的风玫瑰图。

b) 雨

收集项目用海区域附近气象台站长年观测的降雨资料,包括累年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年降雨日数、雨日分布,暴雨日数和强度等数据资料。

c) 雾

收集项目用海区域附近气象台站长年观测的雾和能见度统计资料,包括累年平均、最多、最少雾日;分析项目用海作业天数、工程风险、工程布局合理性等。

6.2.5 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

重点论述项目用海区域与用海项目有关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类型、分布范围以及规模。

海洋资源资料应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的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盐业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主要海洋资源的分布、规模和发展趋势等资料。渔业资源资料包括经济鱼类种类和数量、珍稀渔业物种、鱼类产卵孵化场、索饵场、洄游通道等。

生态环境资料应收集海洋生物要素、海洋环境要素及人类活动要素等资料。

6.2.6 海洋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

海洋地形地貌资料收集应按照GB/T 12763.10有关资料收集的要求执行。

工程地质资料收集应按照GB/T 12763.11有关调查内容的要求执行。

6.2.7 海岸动态

对于岸线变动较大的海域应进行岸线动态分析,提供相应的图件,并收集海岸动态演变资料。

6.2.8 海域环境质量

应收集污染源种类、排放量、污染评价、海水环境质量及沉积物环境质量等资料。

6.2.9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资料应包括有历史记载以来的重大海洋灾害。收集项目用海区域附近气象台站长年统计的灾害性天气资料,包括台风和多年最大风暴潮增水、异常潮位、最大波浪增水、风暴潮出现频率和季节等。

6.3 现场勘查资料

6.3.1 自然环境

6.3.1.1 海洋水文环境

a)调查范围

水文环境调查和论证范围,应符合:

——调查范围大于论证范围;

——垂向(垂直于工程所在海区中心点潮流主流向)距离:一般不小于5公里,3公里和2公里;

——纵向(潮流主流向)距离:1级和2级论证项目不小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3级论证项目不小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1级和2级论证项目应进行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调查;

——3级论证项目在现有历史资料不能详尽全面地表明调查海域水文动力环境现状时,应开展现场调查。

b)调查站位与方法

沿主潮流方向布设断面,调查断面和站位应基本均匀分布于整个论证海域或区域,调查内容及方法应满足表6.2的要求。

表6.2 最少调查站位布设、调查内容及方法

6.3.1.2 水下地形地貌

对于围填海、疏浚倾倒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1级和2级论证项目应开展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调查,包括海洋地形地貌,海岸线、海床、滩涂、海岸等蚀淤,海底沉积环境和腐蚀环境等环境现状调查。3级论证项目以收集历史和现状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现状调查。

6.3.2 生态环境

6.3.2.1 海洋水质调查

按照GB 17378.3中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和GB 12763.4中海水化学要素观测的有关要求执行。

a) 调查范围

应能覆盖项目用海的影响区域,并能充分满足预测的要求。

b) 调查断面和站位

1级论证项目水质调查一般布设5~8条调查断面;2级论证项目水质调查应布设3~5条调查断面;3级论证项目水质调查布设

2~3条调查断面;每条调查断面应设置4~8个测站;调查断面方向大体上应与主潮流方向或海岸垂直,涉及资源保护、资源开发以及沿岸经济热点等区域的调查站位数量应取大值。

项目用海处于以下海域的最少调查站位布设应满足表6.3的要求。

表6.3 最少调查站位数量表

c )调查参数选择

应根据项目用海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论证要求按表6.4进行筛选。

表6.4 水质调查参数表

6.3.2.2 海洋沉积物调查

1)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应与水文动力调查范围保持一致。

2)调查断面和站位

调查断面和站位应均匀分布并覆盖整个论证海域或区域。调查断面方向大体上应与海岸垂直,在影响主方向应设主断面。各论证等级的断面布设与水质调查相同,调查站位数量应不低于水质调查站位的60%,最少调查站位布设应满足表6.5的要求。

表6.5 最少调查站位布设

3)调查参数

应根据项目用海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论证要求按表6.6进行筛选。

表6.6 沉积物调查参数表

按照GB 17378.6、GB 17378.7和GB 12763.6中海洋生物调查的有关要求执行。

1)调查范围

依据论证区域及相邻周边区域的生物完整性确定。1级、2级和3级评价项目,以主要因子受影响方向的扩展距离确定调查范围,扩展距离:1级8~30公里;2级5~8公里;3级3~5公里。

2)调查断面和站位

调查断面和站位应均匀分布和覆盖整个调查论证海域或区域,调查断面方向应大体上与海岸垂直,在影响主方向应设主断面。各论证等级调查断面的布设数量应与水质调查相同,调查站位数量应不低于水质调查站位的60%,最少调查站位数量可参照本标准表6.5取用。

3)调查内容

1级、2级论证项目的调查内容应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论证要求,选择表6.7中的全部或部分项目,有核素放射性调查要求的项目应对调查海域重要海洋生物进行遗传变异背景调查。

3级论证项目应收集项目所在区域近三年内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料,资料不足时应进行补充调查,调查内容应在表6.7中选择。

表6.7 最少调查站位数量及调查内容

6.3.3 利益相关者

应对项目用海及相邻区域的海洋产业开发利用状况和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内容主要有:

a) 海域使用现状和主要用海类型兼容性与排他性;

b) 项目用海海域及其周边区域排他性、非排他性、开发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用海活动状况;

c) 对于已获确权的用海项目,调查内容包括用海类型、位置、范围(界址)、权属、用海单位、用海年限、审批机关以及相关证书编号等,必要时需对用海项目进行权属核查、实际界址测量和面积核算;

d) 对于未确权或当地居民习惯的开发利用活动,应说明用海性质、涉及人群、活动范围和位置、对当地居民的意义或作用等;

e) 项目用海对毗邻用海者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f) 项目海域及其周边毗邻区海域海洋产业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海籍基础信息;

g) 用海项目与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协调意见、补偿方式和当事双方签订的书面协议;

h) 周边海洋产业对本用海项目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1级论证对a)~h)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论证;2级论证对a)~g)进行较详细的调查与

分析论证;3级论证对a)~g)进行简要的调查与分析论证。

6.3.4 海岸线确定与界址点测量

6.3.4.1 海岸线确定

引用《海域勘界技术规程》、《海籍调查规程》等技术方法进行海岸线确定和界址点测量;一般采用现场测量或通过现场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6.3.4.2 界址点测量

对于海岸及近海有明显固定物的界址点,需要现场测量验证。海域界址点确定可借助项目设计外延线,按《海籍调查规程》确定界址点。

6.3.5 对围海造地等用海项目的现场调查

对于围海造地、人工岛、突堤、丁坝、进海路、海岛与陆地相连的人工坝、海砂开采等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用海项目,除上述现场调查内容外,还应对项目用海区域附近的沉积、地形地貌、岸滩冲淤变化、生物、水动力环境等要素进行现场调查。

6.3.6 其它

对于海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历史资料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应按相应的标准、规程、规范进行,对于年际变化较大的要素应分析其原因。

7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7.1 社会环境分析

7.1.1分析范围

1级论证分析范围为项目用海处于海岸带产业分布密集区;2级论证分析范围为项目用海处于近岸浅海产业分布较密集区或稀疏区;3级论证分析范围为项目用海处于近海以外区域。

7.1.2 分析内容

根据用海项目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环境条件的需求,从区位条件、交通状况、各类群众团体对项目用海包容性等方面分析用海项目建设是否适宜区域社会环境条件。

1 社会经济基本分析

调查分析项目区域行政建制与历史沿革,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地理条件及其演变,海岸带变迁,以及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项目用海区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历程。

2 社会环境基本分析

调查分析人口基本情况与城镇发展,社会服务设施状况等。主要内容包括:

a)人口

项目区域人口的数量与分布,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变化,人口年龄、性别、城乡、文化组成结构等。

B)城乡收入

项目区域人均收入及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变化趋势,现有财富状况和富裕程度等。

C)劳动人口与就业

项目区域劳动力供需状况、劳动人口及总体就业规模及结构等(分城乡)。

D)城镇化和城镇发展

项目区域城镇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城镇化水平和分布,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城区和城市连绵区发展基本状况,城镇化发展的途径和动力,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等。

3 海洋产业发展状况

包括传统海洋产业发展状况、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状况;对项目区域的海洋产业如渔业、海上交通运输、工矿、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7.1.3 分析方法

a)AHP层次分析法

AHP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用来处理一些多因素、多目标、多层次复杂问题。首先,确定各种因素对社会环境的贡献权重作为AHP法的总目标;其次,将影响组合具体要素作为方案层的组成要素;然后,将产生组合影响的直接原因作为准则层的组成元素;最后,在分清了AHP法的三个层次后,可以在相邻层次的各要素间建立联系,完成AHP法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构造。采用AHP法进行社会环境影响评估,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层次单排序);4.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层次总排序)。

该方法主要是对项目用海在对社会环境分析中所产生的难以定量化表述的无形效果进行评价。

b)函询调查法

函询调查法主要是通过直接询问有关专家来评定用海项目在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方面所产生的成效,邀请专家对项目所产生的某一方面社会经济成效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把所得的数据制成表,并把某些偏离的数据请有关专家解释,然后把这些数据重新校正,得到新的数据,通过几轮循环,得到分布比较集中的数据,并以此来评价项目用海与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

7.2 经济影响分析

7.2.1 分析内容

7.2.1.1 适宜性分析

适宜性分析如下:

a)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的适宜性分析

项目用海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一般应符合所在大的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与要求,与所在综合经济区的总体规划具有相容性;用海项目应符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我国沿海11个综合经济区发展方向的规定,应使海洋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稳步、健康的发展。

b)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宜性分析

根据项目用海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述项目用海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针对项目本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评价,通过资料统计以及其它区域同类项目的类比分析,评估其建设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程度。

c) 产业布局的协调性分析

应分析项目归属的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系能否互为依托、相互带动和促进;在开发布局上,应注重开发层次的协调,应以发挥海域资源最大效益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海洋产业,调整海洋开发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当地社会经济需求,因地制宜地分析用海项目与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

7.2.2.2 协调性分析

社会经济协调性分析应着重进行项目与其所在地社会经济的分析,包括区域城镇经济发展对该用海项目所在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海洋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关系,是否符合城镇环境保护目标和海洋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定性识别、分析实施用海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直接影响、累积影响和长期影响的分析,以判断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根据项目用海所属类别,识别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并根据项目所在区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目标和指标,选择有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设计评价指标(表7.1),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海域利用、拆迁就业及居民收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用海项目社会经济协调性分析。

表7.1 项目用海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指标

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从项目的选址、发展规模、产业结构、行业构成、布局、开发速度和强度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等方面对项目与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协调性进行综合论证,逐项分析用海项目与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并从宏观角度上识别、分析实施用海项目可能带来的利弊影响,定性判断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在实际开展评价工作时,宜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各类评价因子,去掉一些轻微影响因子,对中等程度和严重影响因子进行评价,重点是严重影响因子。对评价因子进行识别与筛选时,可以通过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判断,为了避免混乱,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因子。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a)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率=项目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无项目时国内生产总值×100%;

b) 促进区域投资增长:

投资效果系数=项目引起国民收入增量÷总投资

c) 对渔业发展的影响:

渔业商品率= 渔业商品产值÷渔业总产值×100%

d) 促进资源开发利用:

)(=k j 1jt n k t j k i m f Y Q A -K ???∑∑∑β (1)

式中:

A ——项目促进自然资源开发的效益;

βk ——项目对区域k 自然资源开发影响的可实现系数;

kt Q n

——项目建成后第t 年区域k 可开发自然资源的经济效益;

Y jt ——项目建成后第t 年影响范围内区域j 的经济效益;

-1kj f (m )——区域k,j 之间的可达性函数。

e) 促进海域开发和海域增值:海域等级与海域价格的函数关系,

nt Y Y(1)n

γ=+ (2)

式中: Y nt ——第t 年第n 等级海域的价格;

Y ——基准价格;

γ——海域的级差价格系数;

n ——海域的等级。

模型中的参数可以根据现状的海域价格与海域等级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然后,根据各等级海域在项目建成前后的利用面积,采用有无对比法计算海域增值的效益,即:

nt nt nt nt i n B Y S'-Y S =∑∑(’) (3)

式中:

B ——项目促进海域增值的效益;

Y ′nt ——项目建成后第t 年第n 等级海域的价格;

S ′nt ——项目建成后第t 年第n 等级海域的开发面积;

Y nt ——无此项目时,第t 年第n 等级海域的价格;

S nt ——无此项目时,第t 年第n 等级海域的开发面积。

f) 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y i y j

i j C G R G R =+?∑∑ (4)

式中:

C ——项目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效益;

G y ——旅游部门上缴利税率;

R i ——新开发旅游景点i 的年利润;

⊿R j ——原有旅游景点的利润扣除自然增长后的年利润增值。

g) 促进区域生活水平改善:

城镇化水平增长效果=有项目时城镇化水平÷无项目时城镇化水平×100%;

收入水平增长效果=人均新增收入额÷人均原有收入额×100%。

h) 对人口结构与就业的影响:

——单位投资就业人数=新增就业人数(人)÷项目投资(万元);

——单位投资新增的直接就业人数=本项目新增就业人数(人)÷本项目直接投资(万元);

——单位投资新增的间接就业人数=相关项目新增就业人数(人)÷相关项目直接投资(万元)。

i)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发展:

吸引外资效果=新增外资额÷原有外资额×100%;

外贸效果=新增外贸收入÷原有外贸收入×100%。

7.2.2 分析方法

采用层析法与函询调查法对用海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8 自然环境影响分析

8.1 对海洋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8.1.1 对潮流场的影响分析

分析潮汐性质及类型;潮流、余流性质及类型;涨、落潮流和余流的最大值及方向,涨、落潮流和余流历时及其随潮位变化的运动规律、旋转方向;设计工程水位。

海洋构筑物一般对潮流都有影响,填海、堤坝、桩柱、人工岛都会改变构筑物周边的流场,漂浮构筑物也对附近表层流产生影响;大型围海或大面积的填海还可以改变局部区域的

纳潮量。海洋构筑物对潮流的影响可以通过工程前后流速流向的观测获得变化量,论证主要是通过工程前流场数值模拟预测工程对流场的影响。流场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要通过项目用海海域附近的实测潮位资料和实测流速流向比对验证。

8.1.2 对波浪的影响分析

推算工程引起项目用海区波要素的变化;分析工程布局的合理性、工程风险;分析波浪条件对施工和造价的影响;分析工程对周边用海项目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港口、围堰、堤坝、人工岛等项目用海都会引起波浪要素改变,港口防波堤、沿岸堤坝、人工岛等都会阻挡波浪传播,造成波影区波浪减小;波浪反射、折射或绕射作用会导致外侧部分区域波浪能量汇聚加大。

1级、2级论证项目用海对波浪的影响可通过波浪推算、数值模拟预测用海工程附近波浪的变化,计算用海工程附近波高分布或波浪绕射系数Kd分布。

8.1.3 分析结果

分析工程对海流的影响,包括流速、流向的变化,纳潮量的减小。

分析潮流场改变对施工和工程造价的不利影响。

分析潮流场和波浪的改变可能造成构筑物附近冲淤变化的范围和程度,进而确定可能受其不利影响的利益相关者。

8.2 对泥沙运移影响分析

8.2.1 分析范围

围填海项目区域周边2km范围;离岸构筑物周边1km范围;管线、航道轴线两侧各1km 范围;包括弯曲岸段至两侧反弯岸段或沿岸输沙局部反向段。有多种地貌单元存在时应加大分析范围,如浅滩~水道、沙嘴~沿岸沙堤~水下沙堤、拦门沙、海底沙波沙脊、冲刷沟槽等地貌类型。

8.2.2 分析内容

按项目用海对所在海域及相邻区域的不同影响,有针对性地定量分析项目对泥沙运移路径、岸滩及海床冲淤特性和底质质量等诸方面的正负面影响。

分析内容如下:

a) 沿岸输沙与岸滩冲淤变化影响分析

利用波浪或风的统计资料,依据海岸走向、岸滩坡度、底质、项目用海布局数据资料,计算各岸段沿岸输沙量、横向输沙量、破波水深和破波带宽度,预测各岸段冲淤量,分析项目用海造成的岸滩冲淤变化;利用水深地形测量资料、不同年代地形图、遥感资料,对比近期和历史上海底、岸滩的变化情况;预测岸线及海底冲淤变化趋势;分析项目用海对岸滩地形地貌的影响。

b) 泥沙运移与海底地形地貌变化影响分析

根据水深、底质、潮流、波浪、悬沙和海底沉积物Pb210沉积速率测定等实测资料,计算全潮输沙方向,分析项目用海区域悬浮泥沙输运趋势;推算水道、浅滩的冲淤变化、沉积

海域使用论证

海域使用论证大纲答案整理(一) 一、海籍调查规范 1.术语和定义 (1)掌握宗海、界址点和界址线的概念; 3.2 宗海 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同类型用海单元。 3.4 界址点 指用于界定宗海及其内部单元范围和界线的拐点。 3.5 界址线 指由界址点连接而成的线。 (2)熟悉海籍、宗海内部单元的概念。 3.1 海籍 指记载各项目用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类型、用途、用海方式、使用期限、海域等级、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等基本情况的簿册和图件。 3.3 宗海内部单元 指宗海内部按用海方式划分的海域。 2.总则 (1)掌握宗海界址界定的基本原则; 5.1 宗海界址界定的基本原则 5.1.1 尊重用海事实原则 根据用海事实,针对海域使用的排他性及安全用海需要,参照本规范所列宗海界址界定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方法,界定宗海界址。 5.1.2 用海范围适度原则 宗海界址界定应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海域所有权,有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国家海域的合理利用,防止海域空间资源的浪费。 5.1.3 节约岸线原则 宗海界址界定应有利于岸线和近岸水域的节约利用。在界定宗海范围时应将实际无需占用的岸线和近岸水域排除在外。 5.1.4 避免权属争议原则 宗海界址界定应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正常生产活动,避免毗连宗海之间的相互穿插和干扰,避免将宗海范围界定至公共使用的海域内,避免海域使用权属争议。 5.1.5 方便行政管理原则 宗海界址界定应有利于海域使用行政管理,在保证满足实际用海需要和无权属争议的前提下,对过于复杂和琐碎的界址线应进行适当的归整处理。

(2)掌握用海类型与用海方式的界定; 5.2.2 用海类型与方式确定 按照海域使用分类相关规定,确定宗海的海域使用一级和二级类型,判定宗海内部存在的用海方式。 (3)熟悉海籍调查的内容、海籍调查的单元; 4.2 海籍调查的内容 海籍调查的内容包括权属核查、宗海界址界定、海籍测量、面积量算,以及宗海图和海籍图绘制等。 4.4 海籍调查的单元 海籍调查的单元是宗海。同一权属项目用海中的填海造地用海应独立分宗。 (4)掌握宗海内部单元划分和宗海界址界定; 5.2.3 宗海内部单元划分 在宗海内部,按不同用海方式的用海范围划分内部单元。用海方式相同但范围不相接的海域应划分为不同的内部单元。内部单元界线按照本规范5.3和5.4的要求界定。 5.2.4 宗海平面界址界定 综合宗海内部各单元所占的范围,以全部用海的最外围界线确定宗海的平面界址。 5.2.5 宗海垂向范围界定 遇特殊需要时,应根据项目用海占用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的实际情况,界定宗海的垂向使用范围。 (5)了解海籍调查的目的、海籍调查的成果。 4.1 海籍调查的目的 海籍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与勘测工作获取并描述宗海的位置、界址、形状、权属、面积、用途和用海方式等有关信息。 4.3 海籍调查的成果 海籍调查的成果包括海籍测量数据、海籍调查报告(含宗海图)和海籍图。 3.宗海界址界定 (1)掌握填海造地、非透水构筑物、透水构筑物用海范围界定方法; 5.3.1 填海造地用海 岸边以填海造地前的海岸线为界,水中以围堰、堤坝基床或回填物倾埋水下的外缘线为界。 5.3.2 构筑物用海 5.3.2.1 非透水构筑物用海 岸边以海岸线为界,水中以非透水构筑物及其防护设施的水下外缘线为界。 5.3.2.2 透水构筑物用海 安全防护要求较低的透水构筑物用海以构筑物及其防护设施垂直投影的外缘线为界。其它透水构筑物用海在透水构筑物及其防护设施垂直投影的外缘线基础上,根据安全防护要求的程度,外扩不小于10m保护距离为界。 (2)掌握港池用海范围界定方法; b) 有防浪设施圈围的港池,外侧以围堰、堤坝基床的外缘线及口门连线为界,内侧以海岸线及构筑物用海界线为界,参见附录C.6中的港池部分;开敞式码头港池(船舶靠泊和回旋水域),以码头前沿线起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组 2011 年10 月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沿海各地陆续实施了大规模的围填海造工程,来缓解工业及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矛盾。由于在项目用海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论证过程中通常是就事论事,缺乏用海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论证,对区域内多个项目用海的累积效应未能进行充分考虑,即当一个区域内出现多个项目的大规模围填用海时,就出现了“单个项目用海可行而整体用海不可行”的问题,这造成了海域资源未能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也造成了对海洋环境的逐步破坏。国家海洋局2006 年4 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海发〔2006〕14 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就区域建设用海管理有关问题提出了编制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严格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审查以及做好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论证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工作,由于尚未出台完整的技术编制规范,不同的规划编制单位对《若干意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用海规划报告的编写格式、技术要求、审查要求等方面都无章可循,致使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报告缺乏规范性和一致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审核也缺少技术审查依据。因此,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区域建设用海布局,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规范,以期进一步提高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和论证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关于下达2009 年第一批海洋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海环字[2009]510 号), 项目编号为国海环字[2006]510 号。该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海院”)负责起草,国家海洋局海域和海岛管理司(以下简称“海域司”)参与编写和技术指导。

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考试大纲

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考试大纲 国家海洋局 2015年6月

前言 为指导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复习备考,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紧扣现行有效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注重考察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大纲中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程度,掌握是要求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熟悉是要求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是要求具有海域使用论证相关的知识。本大纲是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复习备考的依据。

第一部分海域管理法律法规 考试目的 通过海域管理法律法规考试,检验海域使用论证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海域使用论证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海域使用论证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理解、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法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1.总则 (1)掌握海域、内水的含义; (2)掌握海域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海域所有权、使用权的规定; (4)掌握对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用海活动的管理要求; (5)熟悉海域使用统计制度、海域使用监督管理以及海域使用监视、监测的有关规定。 2.海洋功能区划 掌握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有关规定。 3.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 掌握海域使用申请与审批的有关规定。 4.海域使用权 (1)熟悉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 (2)熟悉海域使用权获取方式的有关规定; (3)熟悉海域使用权人权益的有关规定; (4)掌握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的有关规定; (5)熟悉海域使用权期满后的有关规定; (6)了解海域使用权变更的有关规定; (7)了解海域使用权收回的有关规定;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

关于印发《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海管字[2003]110号 颁布时间:2003-3-31发文单位:国家海洋局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对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管理,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执业市场秩序,保证海域使用论证质量,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经与国家计委协商,我局拟定了《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现下发试行。 各有关单位在试行《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的工作中,请及时将有关意见反馈给我局。 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试行) 目录 1、总则 2、海域使用现状调查 3、海洋勘测 4、海洋生物调查 5、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 6、论证分析和报告编写 1、总则 1.1 本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配套制度之一。

1.2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的项目根据《海域使用论证大纲》的要求设立。海域使用论证收费系指论证方根据委托方的委托,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大纲编制、测绘、勘探、取样、试验、测试、检测、模拟计算及编写报告等收取的费用。 1.3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计算公式为: 海域使用论证总费用=调查项目总费用+数值计算费用+报告编写费用; 调查项目总费用=各单项调查费用总和; 单项调查收费=野外调查(或取样)费+测试分析费; 各单项调查、分析、计算费=收费基价×附加调整系数。 1.4 以下各项费用未列入本标准收费项目,应由委托方负责支付。具体经费额度由委托方和论证方根据各分项目的市场价格协商确定。包括项目如下: 1.4.1 勘察队伍调遣费:包括仪器设备运输费、装卸费及人员差旅费等; 1.4.2 临时基础设施及现场准备费:勘测现场的搭建路桥、清除障碍、接通电源、水源等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费,与勘测有关的青苗补偿费、海上养殖赔偿费和土地占用费等; 1.4.3 测量标志材料费:包括原材料费、加工费及运杂费等; 1.4 4 冬季作业的取暖设施及燃料费; 1.4.5 租船费及其它设施的租用费; 1.4.6 专家评审会议费用。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

编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 理工作的意见》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国家海洋局发布了《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这意味着国家海洋局放开了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资质,原本甲乙丙等级资质限制的规定成为历史,下面是意见的详细内容。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国海规范〔20xx〕10号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北海、东海、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局属各单位,各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国办发〔20xx〕31号)和《国务院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192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xx〕11号)要求,提高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就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决定 (一)国家海洋局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自本意见印发之日起,不得承接国务院审批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工作,需要开展的应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 (二)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不再进行资质要求,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用海申请人必须委托具有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的单位提供海域使用论证技术服务。用海申请人可自行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也可委托其他单位编制。 (三)已取得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的单位,其业务范围不再受资质等级限制。 (四)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评审的管理权限不变。 (五)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按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执行。 二、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写大纲

附件2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写大纲一、概述 (一)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二)项目用海必要性 (三)论证依据 (四)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五)论证重点 二、项目所在海域概况及分析 (一)自然、社会概况 (二)资源、生态、环境概况及简要分析 (三)重点问题专题分析 三、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一)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二)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四、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利益相关者分析(一)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二)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影响分析 (三)项目用海对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的影响分析 五、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一)选址合理性分析 (二)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三)面积合理性分析 (四)期限合理性分析 六、项目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一)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二)项目用海对资源、生态的损耗及影响分析 七、结论、建议与对策 (一)结论与建议 1 (二)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 附件:资料来源说明 2 附件 资料来源说明 资料来源说明附件是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出现的所有数据和资料,都必须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具体说明。 1.引用资料 对于引用的资料,要详细说明资料出处、资料形成时间等,关键数据和资料还需要提供来源说明材料。 按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引用资料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顺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放右上角。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按引用的顺序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加方括号,不用标点。 各类引用资料的编排格式如下:

(1)引用的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序号]编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3)报告[序号]编者(或编写单位).题名.编写年.起止页码(任选).(4)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现场勘查资料 3 现场勘查应当填写海域使用论证现场勘查记录,记录事项包括勘查时间、内容、主要参与人员、使用设备和勘查情况等,并由论证项目负责人、论证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现场勘查记录,按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顺序号置于圆括号中,放右上角。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现场勘查记录目录按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加圆括号,不用标点,如(1)…(10)等。目录后按目录顺序附具原始的现场勘查纪录。 现场勘查记录目录编排格式如下: (序号)勘查人员(前2人).勘查责任单位.勘查时间.勘查地点.勘查内容简述. 4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写大纲

附件2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写大纲 一、概述 (一)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二)项目用海必要性 (三)论证依据 (四)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五)论证重点 二、项目所在海域概况及分析 (一)自然、社会概况 (二)资源、生态、环境概况及简要分析 (三)重点问题专题分析 三、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一)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二)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四、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二)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影响分析 (三)项目用海对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的影响分析五、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一)选址合理性分析 (二)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三)面积合理性分析 (四)期限合理性分析 六、项目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一)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二)项目用海对资源、生态的损耗及影响分析七、结论、建议与对策 (一)结论与建议

(二)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附件:资料来源说明

附件 资料来源说明 资料来源说明附件是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出现的所有数据和资料,都必须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具体说明。 1.引用资料 对于引用的资料,要详细说明资料出处、资料形成时间等,关键数据和资料还需要提供来源说明材料。 按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引用资料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顺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放右上角。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按引用的顺序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加方括号,不用标点。 各类引用资料的编排格式如下: (1)引用的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序号]编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3)报告 [序号]编者(或编写单位).题名.编写年.起止页码(任选). (4)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 现场勘查资料

龙源江苏大丰H4#300MW海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龙源江苏大丰H4#300MW海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简本) 委托单位:龙源盐城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论证单位:江苏中信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8月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项目位置与建设内容 龙源江苏大丰H4#300MW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大丰港水域港界外,太平沙北侧,辐射沙洲北端。场址区位于规划中的大丰H4#风电场,场区中心离岸距离约为55km。风电场区域海底地形变化较大,局部有沟槽,具有典型的辐射沙洲地形特征,水深在6~18m之间。风电场形状呈矩形,东西长约7.3km,南北宽约7km。本项目包括48台单机容量6.3MW的风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及生活平台、长度共计282.02km的海底电缆(35kV海缆长度为90.02km,220kV海缆长度为192km)。其中陆上集控中心拟在龙源江苏大丰200MW海上风电项目集控中心西北侧预留综合楼内进行电气设备扩建。工程总投资为546592.61万元,工程施工期24个月。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平面布置 本工程共布置48台单机6.3MW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302.4MW。本项目场区内主要风能方向为SE、SSE、N,风电场南北向的行间距需取较大值,东西向的行内间距取值可相对较小。经综合比选推荐方案成东西向布置,共布置5排风机,风机行内间距为787~885m,行间距为1574~1774m。风电场共设置

12回35kV集电线路,各联合单元由1回35kV集电线路接至升压站35kV配电装置。 海上升压站设置于31号风电机组附近南侧的海域上,并以三回220kV海缆送出;由于本项目海上升压站设计为无人值守变电站,临时避难人员不能在海上升压站内过夜,为了施工期和运行维护期临时海上避难,本风电场须配套建设一座海上生活平台布置在海上升压站西侧约15m处,海上生活平台和海上升压站用钢结构栈桥连接。 陆上集控中心拟在龙源江苏大丰200MW海上风电项目集控中心西北侧预留生产综合楼内扩建电气设备。海缆登陆点位于大丰竹港河口以北的海堤上、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0MW海上风电示范工程登陆点南侧约43m。 图1-2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附件1: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目录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总则 (5) 4.1论证原则 (5) 4.2论证内容 (5) 4.3论证工作程序 (6) 5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划分 (6) 5.1等级划分 (6) 5.2分级论证要求 (8) 6 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查 (8) 6.1基本要求 (8) 6.2资料收集 (8) 6.3现场勘查 (9) 7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分析 (10) 7.1资源影响简要分析 (10) 7.2生态影响简要分析 (10) 7.3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1) 7.4重点问题专题分析 (11) 8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1) 8.1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11) 8.2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1) 9 利益相关者分析 (12) 9.1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12) 9.2利益相关者影响分析 (12) 9.3项目用海对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的影响分析 (12) 10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12) 10.1选址合理性分析 (12)

10.2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13) 10.3面积合理性分析 (14) 10.4期限合理性分析 (14) 11 项目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14) 11.1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14) 11.2项目用海对资源、生态的损耗及影响分析 (15) 12 结论、建议与对策 (15) 12.1结论与建议编写要求 (15) 12.2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 (16)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开展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108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HY070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技术规范 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海籍调查规程 海域勘界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海域使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 3.2 利益相关者 与项目用海有直接或间接连带关系或者受到项目用海影响的开发、利用者。 3.3 用海风险 项目用海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意外事故,对海域功能或相邻开发利用活动可能造成损害、破坏乃至毁灭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损害的程度。 4 总则 4.1论证原则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a) 科学、公正、客观; b) 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c) 与人民群众利益相一致; d) 保护海域资源和生态,促进海域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e) 节约用海; f)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 4.2论证内容 论证内容包括: a) 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文档

2020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文档 Document Writing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近日,《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不再进行资质要求,业务范围 也不再受资质等级限制,下面是相关内容。 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 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 评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旨在提高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质量,促进依法治海、生态用海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意见》包括6个部分,共19条。在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 决定方面,要求国家海洋局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 企业,自《意见》印发之日起不得承接由国务院审批的项目用海 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工作。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不 再进行资质要求,业务范围也不再受资质等级限制。

在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方面,提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必须按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并重点对用海可行性、面积合理性、生态用海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证。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对其所使用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用海申请人亦应对其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意见》还明确了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的责任。 在加强对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和论证报告质量的监管方面,提出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淘汰机制,逐步构建海域使用论证信用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在规范论证报告评审程序和标准方面,提出制订完善评审程序和评审技术标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评审专家随机抽取机制。评审过程中,不得向用海申请人或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收取或摊派评审费用。 在加强对评审专家的管理方面,提出建立完善评审专家行为准则和终身责任制,增强评审专家的责任心。同时完善全国评审专家库体系,要求各省按期上报本省专家库到国家海洋局备案。 在加快配套措施及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对现行的海域使用论证管理文件进行清理规范,对不符合国务院决定精神的文件和规定一律修订或废止,要求各省加大海域使用论证信息公开,研究制定本地区配套改革和相关工作方案。 附: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海规范〔20xx〕10号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简本)

徐圩新区达标尾水排海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 论证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证书编号:甲级国海论字第0218号 2017年12月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徐圩新区达标尾水排海工程拟建于埒子口西侧岸外海域。本项目海域管道先平行防波堤铺设,在东防波堤北端折转,延伸至排放口;排放口位于徐圩港区东北侧海域水深-8.5m处。本项目设计规模为11.83 万m3/d,包括调压泵站、陆域管线、海域管线和扩散器四部分。其中调压泵站位于徐圩新区东港污水处理厂南侧用地;排放管道全长20.632km,包括 3.876km陆域管道和16.756km海域管道(含300m扩散器母管)。本项目需申请用海的工程内容包括现状海堤外侧海域范围内的排放管道、排水口(扩散管)以及污水混合区用海。海域管线在水深<3m 近岸段浅水区海域,采用顶管施工,管道埋深6m;在水深≥3m 离岸海域,采用铺管船铺管冲射法后开沟埋管施工,管道埋深1.5m。工程总投资约88994.08万元。施工时间为25个月。

图1 工程地理位置图

图2 平面布置图

二、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本项目涉及的用海类型包括海底工程用海和排污倾倒用海,用海方式包括海底电缆管道用海、污水达标排放用海及取、排水口用海。本项目申请排海管道和污水混合区用海面积145.0761公顷,用海期限为50年;申请施工平台用海面积1.2112公顷,用海期限为2年。 三、项目用海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为管道工程,在工程建设前后基本不会改变原来海底地形地貌,因此工程建设前后对海域水动力条件基本没有影响,另外根据排海口附近流态矢量图、海底管道、扩散器与海床关系剖面图,排海口附近为旋转流,平均流速约为0.4m/s,水动力条件较强,因此污染物排放后受水流和水深地形的综合影响扩散充分,降低达标尾水对近岸区域对水环境的影响。 由于排放口工程的尺度较小,其建设不会对整个海域的泥沙运动、冲淤变化带来影响。由于管线沉于海床之下,其出水口与海床基本齐平,因此排放口对周边地形影响较小。在排放口周边流速略有增大,在工程结构附近小范围内应有一定的局部冲刷,不会对周边海洋环境敏感区造成地形冲淤的影响。 本工程悬浮泥沙影响范围主要位于管道周边100~1000m 的范围内,影响范围由岸向海逐渐减小,泥沙高浓度区位于离岸较近的浅水区。在管道施工位置处悬浮物浓度较高,超四类水质(>150mg/L)面积为2.3km2,浓度超三类水质(>100mg/L)面积为4.27km2,超一、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word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1 使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 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书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专项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 环境要素 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也叫环境基质,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气、声与振动、生物、土壤、岩石、日照、放射性、电磁辐射、人群健康等。 2.3 累积影响 指当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及将来可预见活动的影响叠加时,造成环境影响的后果。 2.4 环境敏感区 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b)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c)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2.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本标准中所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不包括环境影响登记表。 3 总则 3.1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图1: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 (试行) 国家海洋局 2017年10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海湾海域 (2) 3.2河口海域 (2) 3.3开阔海域 (2) 4总则 (2) 4.1目的 (2) 4.2原则 (2) 4.3主要内容 (4) 5技术要求 (4) 5.1生态化平面设计 (4) 5.2公众亲海空间设计 (5) 5.3生态化海堤建设 (5) 5.4生态化岸滩建设 (6) 5.5污水排放与控制 (7) 5.6长期监测与评估 (7) 6分类技术要求 (8) 6.1位于海湾、河口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 6.2位于滩涂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 6.3位于开阔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9) 6.4港口码头以及特殊用途等的围填海工程 (9) 附录A (10) 附录B (11)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为指导围填海工程设计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生态建设方案专章的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围填海管控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制订本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和领海范围内涉及围填海工程的生态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GB/T18190海洋学术语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51015-2014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HY/T123海域使用分类 LY/T1938-2011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海办发〔2017〕2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浙江省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办法10页word

浙江省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办法 浙海渔发〔2006〕9号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地使用海域,保障海域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提高海域使用论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家海洋局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开展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及与此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从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从事海籍测量活动的单位,必须取得《测绘资质证书》。 从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及从事海籍测量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四条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监督。 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及证书由国家海洋局统一管理,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做好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监督管理工作。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由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 资质单位应从内部加强对海域使用论证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审核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条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 (一)甲级资质可承担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批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承担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二)乙级资质可承担省级以下(含省级)人民政府审批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三)丙级资质可承担县级人民政府审批、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第六条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实行年审制度。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范围内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的年度审核工作。

审核根据国家及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内容及标准进行,并根据需要对资质单位进行抽查。 审核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档。审核结果报国家海洋局,由国家海洋局作出年审结论。 第七条论证单位向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年度审核材料时,除国家海洋局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本单位建立的论证工作质量审核、质量保证的相关文件;质量把关审核机构人员名单、论证报告书(表)审核责任人名单。 (二)当年完成的海域使用论证项目名称及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复印件)。 第八条论证单位在承接项目论证业务时,应按市场规则,公开、公平竞争。不得通过商业贿赂或向项目建设单位承诺弄虚作假等手段获得论证业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用海申请人指定论证单位。 第九条海域使用论证实行分类管理。根据项目用海对海洋资源、环境以及对其他用海活动的影响程度,分别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下列用海项目必须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一)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 (二)需要依法修改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 (三)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用海项目; (四)在重点养殖区、海水浴场等区域附近的非同类用海项目; (五)围海、港口码头、建筑堤坝(不包括纯海塘建设)、设置海底构筑物等严重改变海床地貌或海水流场的用海项目。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可填报《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除下列项目外的养殖用海不再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材料: (一)围海养殖; (二)建设人工鱼礁;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试行) 来源:国家海洋局【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03-04-07 目录 1、总则 2、海域使用现状调查 3、海洋勘测 4、海洋生物调查 5、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 6、论证分析和报告编写 1、总则 1.1 本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配套制度之一。 1.2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的项目根据《海域使用论证大纲》的要求设立。海域使用论证收费系指论证方根据委托方的委托,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大纲编制、测绘、勘探、取样、试验、测试、检测、模拟计算及编写报告等收取的费用。 1.3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计算公式为: 海域使用论证总费用=调查项目总费用+数值计算费用+报告编写费用; 调查项目总费用=各单项调查费用总和; 单项调查收费=野外调查(或取样)费+测试分析费; 各单项调查、分析、计算费=收费基价×附加调整系数。 1.4 以下各项费用未列入本标准收费项目,应由委托方负责支付。具体经费额度由委托方和论证方根据各分项目的市场价格协商确定。

包括项目如下: 1.4.1 勘察队伍调遣费:包括仪器设备运输费、装卸费及人员差旅费等; 1.4.2 临时基础设施及现场准备费:勘测现场的搭建路桥、清除障碍、接通电源、水源等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费,与勘测有关的青苗补偿费、海上养殖赔偿费和土地占用费等; 1.4.3 测量标志材料费:包括原材料费、加工费及运杂费等; 1.4 4 冬季作业的取暖设施及燃料费; 1.4.5 租船费及其它设施的租用费; 1.4.6 专家评审会议费用。 1.5 本标准未规定,但具体论证项目又涉及到的工作内容的收费标准,国家有相关收费标准的,参照执行;国家没有收费标准的,由委托方和论证方协商确定。 2、海域使用现状调查 2.1 说明 指通过现场踏勘、调查访问、资料搜集等途径获取拟使用海域及周边区域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区划规划、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本项工作中的海域基础资料,系指可通过公开途径获取的一般性资料。如需购买专项资料,所需费用,不包括在本收费标准中。 2.2 收费标准 本项目收费按拟使用海域面积分级计算。 表2-1 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收费价格表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doc

《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 作的意见》出台 近日,《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不再进行资质要求,业务范围也不再受资质等级限制,下面是相关内容。 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评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旨在提高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质量,促进依法治海、生态用海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意见》包括6个部分,共19条。在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决定方面,要求国家海洋局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企业,自《意见》印发之日起不得承接由国务院审批的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工作。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不再进行资质要求,业务范围也不再受资质等级限制。 在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方面,提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必须按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并重点对用海可行性、面积合理性、生态用海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证。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对其所使用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用海申请人亦应对其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意见》还明确了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的责任。 在加强对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和论证报告质量的监管方面,提出

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淘汰机制,逐步构建海域使用论证信用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在规范论证报告评审程序和标准方面,提出制订完善评审程序和评审技术标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评审专家随机抽取机制。评审过程中,不得向用海申请人或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收取或摊派评审费用。 在加强对评审专家的管理方面,提出建立完善评审专家行为准则和终身责任制,增强评审专家的责任心。同时完善全国评审专家库体系,要求各省按期上报本省专家库到国家海洋局备案。 在加快配套措施及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对现行的海域使用论证管理文件进行清理规范,对不符合国务院决定精神的文件和规定一律修订或废止,要求各省加大海域使用论证信息公开,研究制定本地区配套改革和相关工作方案。 附: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海规范〔20xx〕10号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北海、东海、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局属各单位,各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国办发〔20xx〕31号)和《国务院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192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 〔20xx〕11号)要求,提高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试行)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试行)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试行) 国家海洋局二??三年三月 1、总则 1.1 本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配套制度之一。 1.2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标准》的项目根据《海域使用论证大纲》的要求设立。海域使用论证收费系指论证方根据委托方的委托,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大纲编制、测绘、勘探、取样、试验、测试、检测、模拟计算及编写报告等收取的费用。 1.3 海域使用论证收费计算公式为: 海域使用论证总费用=调查项目总费用+数值计算费用+报告编写费用; 调查项目总费用=各单项调查费用总和; 单项调查收费=野外调查(或取样)费+测试分析费; 各单项调查、分析、计算费=收费基价×附加调整系数。 1.4 以下各项费用未列入本标准收费项目,应由委托方负责支付。具体经费额度由委托方和论证方根据各分项目的市场价格协商确定。包括项目如下: 1.4.1 勘察队伍调遣费:包括仪器设备运输费、装卸费及人员差旅费等; 1.4.2 临时基础设施及现场准备费:勘测现场的搭建路桥、清除障碍、接通电源、水源等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费,与勘测有关的青苗补偿费、海上养殖赔偿费和土地占用费等; 1.4.3 测量标志材料费:包括原材料费、加工费及运杂费等; 1.4 4 冬季作业的取暖设施及燃料费; 1.4.5 租船费及其它设施的租用费; 1.4.6 专家评审会议费用。 1.5 本标准未规定,但具体论证项目又涉及到的工作内容的收费标准,国家有相关收费标准的,参照执行;国家没有收费标准的,由委托方和论证方协商确定。

2、海域使用现状调查 2.1 说明 指通过现场踏勘、调查访问、资料搜集等途径获取拟使用海域及周边区域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区划规划、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本项工作中的海域基础资料,系指可通过公开途径获取的一般性资料。如需购买专项资料,所需费用,不包括在本收费标准中。 2.2 收费标准 本项目收费按拟使用海域面积分级计算。 表2-1 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收费价格表 用海面积(公顷) 万元 <50 1.0,2.5 50~100 1.2~3.0 100~700 1.4~3.5 >700 1.6~4.0 注:收费基价根据项目涉及海域的复杂和敏感程度在规定范围内浮动。 3、海洋勘测 3.1 说明 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域使用面积及边界测量、地质和地球物理勘察、海洋动力环境调查、海洋环境化学调查。 3.1.1 海域使用面积及边界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海域使用范围的陆域和海域边界点的测量和使用海域面积的测算。 3.1.2 地质和地球物理勘察

海湾大桥工程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编制合同

合同编号:0001 技术服务合同 项目名称:《海湾大桥工程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编制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时间:年月日 签订地点: 有效期限: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 填写说明

一、本合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技术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可推介技术合同当事人参照使用。 二、本合同书适用于一方当事人(受托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委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 三、签约一方为多个当事人的,可按各自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等,在“委托方”、“受托方”项下(增页)分别排列为共同委托人或共同受托人。 四、本合同书未尽事项,可由当事人附页另行约定,并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五、当事人使用本合同书时约定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处注明“无”等字样。 技术服务合同

委托方(甲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受托方(乙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电话: 电子信箱: 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就《海湾大桥工程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编制项目进行的专项技术服务,并支付相应的技术服务报酬。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甲方委托受托方进行技术服务的内容如下: 1.技术服务的目的:根据甲方提供的南珠观海栈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2.技术服务的内容:乙方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的要求进行现场踏勘、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社会经济等资料收集整理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的编制。 3.技术服务的方式:编制本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第二条受托方应按下列要求完成技术服务工作: 1.技术服务地点:广东。 2.技术服务进度要求:自签订合同和甲方提供完所需相关资料(见第三条款)后,受托方在60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交本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一式10份。 3.技术服务质量要求: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的要求进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咨询和编制报告表,并通过相应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 第三条为保证受托方有效进行技术服务工作,甲方应当向受托方提供下列协作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