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5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可研报告20120723

年产5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可研报告20120723

20131012

年产5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南海协建设项目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1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概况 .................................................... - 1 -第二节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主要研究范围 .................................... - 6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 - 8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 .................................................................... - 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14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 - 19 -第一节市场分析 .............................................................................. - 19 -第二节市场预测 ................................................................................ - 22 -第四章建设方案与产品方案 .......................................................... - 27 -第一节建设方案 ................................................................................ - 27 -第二节产品方案 ................................................................................ - 28 -第五章总图运输................................................................................. - 29 -第一节总图布局 ................................................................................ - 29 -第二节运输 .......................................................................................... - 30 -第六章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 - 32 -第一节选址原则 ................................................................................ - 32 -第二节建设条件 ................................................................................ - 33 -第七章技术方案与设备方案 ........................................................ - 37 -第一节工艺技术和设备选择原则 .................................................. - 37 -第二节工艺流程 .............................................................................. - 38 -第三节设备方案 .............................................................................. - 40 -第八章原料供给............................................................................... - 43 -第九章公用辅助工程......................................................................... - 50 -第一节电力与照明 ........................................................................ - 50 -第十章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节能和消防 .................................. - 54 -

第一节环境保护 .............................................................................. - 54 -第二节劳动安全 .............................................................................. - 56 -第三节节能 ...................................................................................... - 58 -第四节消防 ...................................................................................... - 62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 - 64 -第一节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 - 64 -第二节经营管理 ................................................................................ - 65 -第三节劳动定员 .............................................................................. - 66 -第十二章项目建设的实施计划 ........................................................ - 67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69 -第一节投资估算 .............................................................................. - 69 -第二节资金筹措 .............................................................................. - 71 -第十四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 - 72 -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概况

一.项目名称

年产5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

二.项目承建单位

海南宝岛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三.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简介

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加工项目由海南宝岛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投资承建,该公司是专业投资兴建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商务性企业,建立有外资及技术专利和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及权威科研机构为支撑的专用技术团队。为了加速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系列化,使我国在此领域出现的无序化得以改善。公司与日本、美国相关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与央企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布点多个生产加工基地,使生物颗粒燃料的生产尽快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并迅速推广到工业生产,服务领域和民用方面。

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煤燃烧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低碳研究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标准制定、生产、应用和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公司拥有一些高层次的技术专家、顾问。因此,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研发拥有知识产权。

公司现有员工28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5%,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8人,高级经济师、经济师、工程师15人,其他工作人员5人。

四.项目性质

新建

五.建设地点

该项目选址在琼中县湾岭镇海榆中线113.8处西侧,具体位置见图1-1。

六.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背景

1、生物质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生物质能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3、木质颗粒作为生物质颗粒燃料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木质颗粒的发展由于受到原料、气候、生产成本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政府出台鼓励其发展的力度不够大,发展速度一直不快。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人们对“低碳、环保”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日益青睐。尤其是木质颗粒燃料,凭借其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密度大、发热量高、燃烧效率高、环保等特点,使得人们对能源需求的目光进一步对准了木质颗粒。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能源消费不断增长,资源危机日益加剧

2、结构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我国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在煎受着生存环境恶劣的危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由于能源结构的不合理而受到严峻挑战。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

3、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波动剧烈,风险因素不断增加

4、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节能降耗任务不容忽视

5、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自主创新任重道远

6、农村能源问题突出,滞后面貌极待改善

七.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项目拟建规模为年产5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设计由两条2.5万吨的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项目占地面积为50861.6m2,总建筑面积为6610m2,分四大功能区,即:原料收集堆放区,生产加工区、产品存储区和管理配套区。主要建设原料粉碎车间、挤压车间、原料堆放车间、产品存储车间、生产办公用房及辅助设施。以及供水供电用房及设施,产品展示销售用房等。

八.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358.63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812.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18.11万元,预备费151.5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76.21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由业主自筹解决。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十.研究结论

1、海南宝岛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是专业投资兴建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商务性企业,具有专用技术团队和生物质颗粒燃料研发的知识产权。该项目的建设为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和使用奠定了基础。

2、海南宝岛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拟建年产5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生产所需木质原料主要来自木材采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根据对原料需求量和来源调查,该项目的建设原料是充足的。

3、海南宝岛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具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作为本项目的骨干力量,促进本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本项目选址在海南省琼中县湾岭镇海榆中线113.8m处西侧,该区域交通方便,属于规划中的主要工业区,既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又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

5、本项目拟采用选用德国研发的多层气流干燥工艺系统,在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节约能源,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再加上全自动控制系统可有效使用夜间低谷电力,是绿色节能产业。在原料压缩成型的过程中,备有先进的环保节能型颗粒燃料燃烧提供热能,助燃空气容易调节,燃烧效率高。由于生产过程中利用碳化过程产生的能源进行自我加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外来能源的使用,技术领先,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

6、本项目重视能源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与国家的节能与节水政策相一致。

7、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能满足国家清洁生产的要求。

8、本项目通过采取可靠的消防、安全、卫生及劳动保护,确保生命及财产安全,提高劳动卫生质量。

9、财务评价表明,本工程经济效益良好。本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为59.05%,年平均税后利润总额为1904.08万元,总投资收益率

67.34%,投资回收期3.13年。说明本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因此应抓住机遇,尽快实施项目。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技术进步,其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较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对节约资源、促进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建议尽快投资实施。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建议采购已存放3-6个月的原料作为本项目的原材料。

(2)本项目的环保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

(3)企业在搞好生产经营管理的同时,应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本项目的生产安全。

第二节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主要研究范围

一.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10年4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3、《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财建[2006]702号);

4、《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7号);

5、《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年9月);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如快推进农业作物桔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

7、《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5年11月29日);

8、《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8]735号);

9、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关于印发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378号);

10、《关于印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9〕45号);

11、国家其他相关能源方面的法律规定。

二.研究范围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是: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市场分析、厂址与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节能与消防、项目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项目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生物质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质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生物质能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能源之一。目前,作为能源的生物质主要是指农业、林业及其它废弃物,如各种农作物秸秆、糖类作物、淀粉作物和油料作物,林业及木材加工废弃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以及动物粪便等的一次加工生产的燃料(例如,颗粒)或者二次加工产生的能源(例如,沼气,微藻油)。生物质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且前三位的能源都是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由此更加凸显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现阶段生物质作为能源被利用的部分还不到其年能量储存总量的l%。这些未加以利用的生物质,绝大部分自然腐解将能量释放到自然界中。生物质能源是人类利用最早、最多、最直接的能源,至今世界上仍有15亿以上的人口以生物质作为生活能源。据估计,未来的十年里将是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生物质能的关键时期,国际上发达国家主要把目标集中在大型生物质颗粒燃料发电技术上,美国生物质发电量以每7%的速度增长,欧盟生物质能源消耗占能源总消耗将增加至15%,

英国预计到2010年前生物质能源可满足能源总需求量的19%。专家认为,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重要部分,到 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

由于生物质替代燃料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等显著特点,因此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显得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等,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国外很多生物质能源技术和装置已经达到商业化应用的程度。

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源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生物质能源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技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和垃圾填埋发电技术等项目,对于生物质能源颗粒产品的加工与燃烧利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物质能源颗粒产品在我国也已经开始推广应用。

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源示范基地,部分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范围和规模明显扩大,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明显优化,农民从农业生物质能产业中获得的收益不断提高,农业生物质能在国家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和地位不断上

升。到2015年,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基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初步实现农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市场化”。

对于生物质燃料的发展,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也明确了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按照这一思路,以木质材料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应该是当前发展的重点。

国家发改委2007年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称,预计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任务,将需总投资约2万亿元。《规划》指出,要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同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我国将采取强制性市场份额、优惠电价和费用分摊、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建立产业服务体系等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步、产业发展和开发利用。二、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生物质能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生物质颗粒原料主要是玉米杆、水稻杆、木屑、稻壳、花生壳、瓜子壳、树皮等所有农林剩余物,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最后制成颗粒状的燃料。它的原材料分布广泛,加工工艺简便,成品颗粒即可直接燃烧。生物质颗粒燃料以绿色煤炭而

著称,是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可替代煤、油、气,是高效且节能的环保产品。

国家林业局于2008年1月22日发布了《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表示中国将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公报》说,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主要是通过工业化利用途径,将富含油脂、木质纤维及非食物类果实淀粉的林木生物质材料,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基产品,包括液体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固体成型燃料、气体燃料、直燃发电以及生物塑料等。

中国现有灌木林、薪炭林、林业剩余物,每年可提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量为3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如全部得到利用,能够减少十分之一的化石能源消耗;如刺槐、柠条、沙棘、柽柳等资源,通过平茬收割可作为燃料用于生物发电或加工固体成型燃料。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国能生物发电公司,在山东省建立的以林木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发电厂已投产运行,并着手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建设林木质生物发电厂。此外,国家林业局成立林业生物质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将规模化培育能源林列入“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

三、木质颗粒作为生物质颗粒燃料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木质颗粒的生产方法与其他生物质能相比较,具有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生产设备对原料的适应性强,固化成型的燃料易于贮运(可长时间存贮和长途运输),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和大规模使用等特点。我国在《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1996-2010]》

中提出要把发展"高效的直接燃烧技术、致密固化成型技术、气化技术",作为今后能源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来抓。

木质颗粒燃料是清洁环保的能源。据测定,含硫量仅占0.01%,燃烧后产生的灰分仅占1.5%,燃烧后烟气中CO、CO2、SO2、NO2等成分的排放,均低于目前燃煤锅炉规定的排放标准。木质颗粒燃料在使用中不会带有灰尘或脏物,从而保证场所清洁,减少清洁打扫的工作量。木质颗粒燃料是一种全天然的燃料,一经压缩和干燥后,将保持其天然木质素,不需要胶水和粘合剂。木质颗粒燃料已被证实是一种完全燃烧的固体燃料,使用该燃料的炉体平均排放量为每小时1.2克,低于目前燃煤锅炉规定的排放标准,达到了国家的环保要求,生态优势明显。

在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木质能源约占生活用能的70%,占整个用能的50%。但木质能源的利用仍以直接燃烧的柴灶方式为主,这种燃烧方式热利用效率很低,只有10%-15%左右。而使用木质颗粒燃料却能大大提高这些木质材料的燃烧效率。由于这些材料原始状态是很松散的,在其燃烧过程当中80%到90%的能量随着烟气和灰分的散失而流失浪费了。如果将它们的物理状况加以改变,变成一定的密集形态粒状或块状,可以将热效率提高到80%以上。

木质颗粒热效率高。木质颗粒燃料的热值约为标准煤的0.7-0.8倍,即1.25吨的木质颗粒燃料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热值,但木质颗粒燃料在配套的燃烧炉中燃烧,其燃烧效率是现有燃煤锅炉的1.3—1.5倍,因此1吨木质颗粒燃料的热量利用率与1吨标准煤的热量利用率基本相当。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作为供热锅炉、茶水炉、发电燃料等是具备相当的市场前景的。

所占空间小。由于木质颗粒燃料经过高温压缩,很大程度上节约储存空间,同时更便于调动运输。

安全的能源。木质颗粒燃料由于取自于自然状态生物废料,不含有裂变爆炸等化学物质,故不会发生其他能源所造成的中毒、爆炸、泄漏等事故,使用起来安全放心。

有可持续性。木质颗粒燃料来自于废料,是由废弃品或残余原料转化来的产品,燃烧后的炉灰可以作为肥料,促进新的植物生长,只要有阳光、水、二氧化碳,木质颗粒燃料所需要的生物资源将源源不断。

四、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发展的概况。

《可再生能源法》的有效实施,以两大《规划》制定的近阶段和远景目标作为推动力,国家相关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能源局、林业局等,纷纷发布与生物质能源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当前,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呈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在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发展中,秸秆颗粒燃料占的比重比较大。由于秸秆颗粒制作工艺简单;原材料分布较广;可以实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近销售等特点,特别是秸秆发电,电价补贴的优惠政策,使得其发展的较快。

国家先后两次采取电价补贴政策,支持生物质发电的发展。第一次为2006年1月4日,由国家发改委以委颁文件形式下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实行政府定价,具体是:“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分地区制定标杆电价,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组成。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

0.25元。发电项目自投产之日起,15年内享受补贴电价;运行满15年后,取消补贴电价。”第二次为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的《关于2007年1-9月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随后公布了《关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两个《通知》称,纳入补贴范围内的秸秆直燃发电亏损项目按上网电量给予临时电价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1元。

与秸秆颗粒相比,木质颗粒的发展由于受到原料、气候、生产成本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政府出台鼓励其发展的力度不够大,发展速度一直不快。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人们对“低碳、环保”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日益青睐。尤其是木质颗粒燃料,凭借其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密度大、发热量高、燃烧效率高、环保等特点,使得人们对能源需求的目光进一步对准了木质颗粒。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能源消费不断增长,资源危机日益加剧

经过长期不断努力,我国在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应该是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能源发展比较迅速稳健,为“十二五”及更长时期的能源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规划将单位GDP能耗五年降低20%,每万元GDP能耗控制在0.98吨标煤,作为约束性指标,对节约能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增强了大家的节能意识。但是,实践证明,只控制单位GDP能耗,而不控制消费总量,难以约束地方的超高速增长追求,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敞开大口消耗能源的状态。

在“十一五”批准的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到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应控制在27亿吨标准煤矿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30亿吨左右标准煤。由于地方的超高速增长远远超出国家的预期目标,尽管单位GDP能耗有所降低,单位GDP能耗达到了1.077吨标准煤,但能源消费总量大大突破国家控制的目标,2010年能源消费达32亿吨标准煤,比国家规定的控制目标超出5亿吨。这些都是在向我们提出警示,如果我们对此没有觉悟,依然在能源消费上敞开大口,那么“十二五”规划制定得再好,口号提得再响,“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仍将停滞。如果在控制能源消费问题的同时,不强调和切实寻求新的替代能源,GDP的增长势必会受影响。

据统计,“十五”到“十一五”的十年内,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平均每年增加1.7亿吨标煤,即便把每年新增量降低到1.0亿吨以下,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也将在36亿吨标煤左右;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也只能控制在40亿吨标煤左右,比2010年增加8亿吨标煤,如果稍有放松,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能源总量达到40—50亿吨。照此推算,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4亿吨左右,比2005年的55亿吨增加50%左右,甚至会达到90亿吨并接近100亿吨,这将承受国际社会的压力,也然将给自身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害。

二、结构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消费约21.1%,比世界平均水平35.8%,低14.67%;天然气消费约3%,比世界平均水平23.7%低20.7%;

核能0.7%,比世界平均水平5.8%低5.1%;水能消费约5.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0.8%;而煤炭消费约占69.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在煎受着生存环境恶劣的危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由于能源结构的不合理而受到严峻挑战。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

三、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波动剧烈,风险因素不断增加

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振荡,价格不断攀升,而我国石油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因此,价格的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多方面影响。在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应对中断能力相对较弱,相信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二年前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造成的影响。另外,影响天然气,电力供应的因素趋多,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维护能源安全任务十分艰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四、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节能降耗任务不容忽视

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不但可以衡量国家整体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也可衡量经济发展模式是不是合理可行和进步。就煤炭这一主要能源物质而言,用来进行热交换的装备,其燃烧使用效率普遍只有30~50%,若进一步创新改造,就煤炭一项,“十二五”期间就可把消费增量控制在0.7~0.9亿吨标煤,节约能源3.6-10.8亿吨标煤。

由于我国尚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高耗能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将占较大比重,要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不是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