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

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专项复习(一)教案

授课人:朱兆玉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准确地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

2.熟练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解方程时所体现出的化归思想方法;

5.使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进一步复习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和解法步骤,

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挑战记忆,复习有关概念

1、下列各式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

(1) 5x=0 (2)1+3x (3)y 2=4+y (4)x+y >5 (5) (6) 3m+2=1–m

2 、若关于x 的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

3、若x =-3是方程x +a =4的解,则a 的值是 .

(通过习题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X X

41=0232=+-m x m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火眼金睛,

下面方程的解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

解方程:

3141136x x --=-

解:去分母(32-x

去括号 14126--=-x x

移 项 1214x 6-+=+x

合 并 210=x

系数化为1 5

1=x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的步骤,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三、解方程

1、解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

2、即学即练(1)2(x+3)-5(1-x)=3(x -1)

(2)3

7524123--=+y y (加强解方程准确率的训练,通过练习,同桌交流总结出有关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3、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1)分母是小数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转化为整数;

(2)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此时不含分母

的项切勿漏乘,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

(3)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4)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

(5)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

(6)不要生搬硬套解方程的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佳解法。

四、勇往直前

1132231的差是与时,代数式、当+-=x x x

=+-x x x 是互为相反数,则与、若代数式2

23122 互为倒数的值与时,代数式、当3313x x x ++=

(设计意图:灵活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际应用

1、我能行

在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的三个连续数字之和能不能是42可以是52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2)设未数(3)找相等关系(4)列方程(5)解方程(6)检验

(7)写出答案

3、一展身手

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是9,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9,则原来的两位数为多少?

(前后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六、感悟与收获

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简单应用

七、作业布置

作业:同位互相出题

1、一道解方程

2、一个填空题

3、一道应用题

课堂练习与作业

1、下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2x+1

B 、x+2y=1

C 、x 2+2=0

D 、x=3

2、解为x=-3的方程是( )

A 、2x-6=0

B 、235+x =6

C 、3(x-2)-2(x-3)=5x

D 、4

562341--=-x x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

a

=

y

a

,则x=y B、若x2=y2,则-4ax2=-4ay2

C、若- 1

4

x=-6,则x=

3

2

D、若1=x,则x=1

5、下列方程由前一方程变到后一方程,正确的是()

A、9x=4,x=- 3

2

B、5x=-

1

2

,x=-

5

2

C、0.2x=1,x=0.2

D、-0.5x=- 1

2

,x=1

6、解方程2(x-2)-3(4x-1)=9,下列解答正确的是()

A、2x-4-12x+3=9,-10x=9+4-3=10,x=1;

B、2x-4-12x+3=9,-10x=10,x=-1

C、2x-4-12x-3=9,-10x=2,x=- 1

5

; D、2x-4-12x-3=9,-10x=10,x=1

8、某书中一道方程题,处在印刷时被墨盖住了,查后

面的答案,这道方程的解为x=-2.5,则处的数字为()

A、-2.5

B、2.5

C、5

D、7

9、已知3x+1=7,则2x+2=_______

10、|3x-2|=4,则x=____________

11、已知2x m-1+4=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_

12、解方程

(1)1+17x=8x+3 (2)2(x+3)-

5(1-x)=3(x-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3890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 教案 2014.9 教师:刘文珊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 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 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 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一元一次方程中考真题汇总

一元一次方程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 1. (2011山东菏泽,7,3分)某种商品的进价为800元,出售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 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则最多可打 A .6折 B .7折 C .8折 D .9折 【答案】B 2. (2011山东日照,4,3分)某道路一侧原有路灯106盏,相邻两盏灯的距离为36米,现计划全部更换为新型的节能灯,且相邻两盏灯的距离变为70米,则需更换的新型节能灯有( ) (A )54盏 (B )55盏 (C )56盏 (D )57盏 【答案】B 3. (2011甘肃兰州,11,4分)某校九年级学生毕业时,每个同学都将自己的相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留作纪念,全班共送了2070张相片,如果全班有x 名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A .(1)2070x x -= B .(1)2070x x += C .2(1)2070x x += D . (1) 20702 x x -= 【答案】A 4. ( 2011重庆江津, 3,4分)已知3是关于x 的方程2x -a=1的解,则a 的值是( ) A.-5 B.5 C.7 D.2 【答案】B · 5. (2011湖北荆州,6,3分)对于非零的两个实数a 、b ,规定a b b a 1 1-= ?,若1)1(1=+?x ,则x 的值为

A . 23 B .31 C . 21 D . 2 1 - 【答案】D 二、填空题 1. (2011四川重庆,16,4分)某步行街摆放有若干盆甲、乙、丙三种造型的盆景.甲 种盆景由15朵红花、24朵黄花和25朵紫花搭配而成.乙种盆景由10朵红花、12朵黄花搭配而成.丙种盆景由10朵红花、18朵黄花和25朵紫花搭配而成.这些盆景一共用了2900朵红花,3750朵紫花,则黄花一共用了 朵. 【答案】4380 2. (2011福建泉州,10,4分)已知方程||x 2=,那么方程的解是 . 【答案】1222x x ==-,; 3. (2011湖南邵阳,13,3分)请写出一个解为x=2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 【答案】2x-2=2.(答案不唯一) 4. (2011重庆市潼南,15,4分)某地居民生活用电基本价格为0.50元/度.规定每月基本 用电量为a 度,超过部分电量的毎度电价比基本用电量的毎度电价增加20%收费,某用户在5月份用电100度,共交 电费56元,则a = 度. 【答案】40 5. (2011广东湛江15,4分)若2x =是关于x 的方程2310x m +-=的解,则的值为 . 【答案】1- 6. (2011湖南湘潭市,13,3分)湘潭历史悠久,因盛产湘莲,被誉为“莲城”.李红买了8个莲蓬,付50元,找回38元,设每个莲蓬的价格为x 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刑法 (一)范罪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 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犯罪形式中的第二种形式不作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安静的课堂、井然有序的校园,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2.校门口接送低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在校门口的两侧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等学生?又是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3.我校门口的马路上,有横过马路的斑马线,学生为什么要走他呢? 过渡学校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的井然的秩序;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法律的作用这么大,我们要多学习一些法律,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很好的遵守法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宪法中的刑法。 二、学习刑法; (一)、犯罪的构成

指行为人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行为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1)作为用积极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2)不作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具有履行这种义务的能力,而有意识的不实施该种行为,从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例如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不作为违反的是刑法的命令性规范,即当为而不为。比如,负有扶养义务的行为人对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而情节恶劣的,就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中的由不作为的行为形式实现的犯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遗弃罪等;一种是既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不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故意杀人罪、决水罪等。 3.犯罪主体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是主体 (1)必须是实施犯罪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但主要是自然人)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与知识点

编辑本段 方程简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一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kx+b=O(k,b为常数,且k M 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 (其中x是未知数,a、b 是已知数,并且a M 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是1。 编辑本段 性质 一.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一同一个数,等式两边相等。 二.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 等式两边相等。 三.等式的性质三:两边都可以有未知数编辑本段 ax=b超准确答案! 1,当a M 0,b=0时,方程有唯一解,x=0; 2,当a M0,b M0时,方程有唯一解,x=b/a 3,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解 4,当a=0,b M0时,方程无解 例: (3x+1) 12-2= ( 3x-2 ) /10- (2x+3) /5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5(3x+1)- 10X 2=(3x -2)-2(2x+3) 去括号 15x+5-20=3x-2-4x-6

移项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 16x=7 系数化为1 x=7/16 编辑本段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牵涉到许多的实际问题,例如:工程问题、种植面积问题、比赛比分问题、路程问题。 从算式到方程 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 equatio n)。 1.4x=24 2.1700+150x=2450 3.0.52x-(1-0.52)x=80 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 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lin ear equati on with one unknown )。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编辑本段 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实践 在小学会学习较浅的一元一次方程,到了初中开始深入的了解一元次方程的解法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较难的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含 工程问题 油菜种植问题 相遇问题(路程问题) 牛吃草问题

中考专题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

一次方程(组) 【基础知识回顾】 一、等式的概念及性质: 1、等式:用“=”连接表示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 ①、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若a=b,那么a±c= ②、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 若a=b,那么a c= ,若a=b(c≠o)那么a c = 【名师提醒:①用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必须注意“都”,不能漏项 ②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数或式时必须保证它的值】 二、方程的有关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的值,叫做方程的组 3、叫做解方程 4、一个方程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 三、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可以化成的形式。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 2。 3。 4。 5。 【名师提醒: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各个步骤的依据分别是等式的性质和合并同类法则,要注意灵活准确运用;2、特别提醒:去分母时应注意不要漏乘项,移项时要注意。 】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 1、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是常数,a≠0,b≠0); 2、由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 合在一起,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 ; 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① 消元法 ② 消元法 【名师提醒:1、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 组,我们通常在实际应用中要求其正整数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应写成 五、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般步骤:1、审:弄清题意,分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2、设:直接或间接设未知数 3、列: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名师提醒: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 2 、几个常用的等量关系:①x=a y=b 的形式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第1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第3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 1 .1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 2、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实际中得到等量关系,含有字母的整式的书写规范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知识储备】 一、温故知新: 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 大5的数: ; ②b 的一半与8的差: ; ③x 的3倍减去5: ; ④a 的3倍与b 的2倍的商: ;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 千米,行驶t 小时后的路程为 千米; 二、预习指要: 1: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含有_____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_____,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解方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__. ①412=-x ; ②0=x ; ③ 151 -=-x ; ④963-=+x x . 【教学过程】 探究1: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列方程得: 。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解:设x 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列方程得:_____ 。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 ,则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依题意得方程: 。 探究2:(1)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三课时一元一次方程 廖雅欣2月3日 1、从算式到方程 ①一元一次方程 ⑴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列方程式,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写出等式。 注:Ⅰ、方程有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含有“=”,二者缺一不可。如 都是方程。 Ⅱ、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6+2=8,又如a+b=b+a,a+2a=3a,它们是表示运算律的恒等式,其中的字母不是未知数而是任意数,故他们也不是方程。 ⑵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包含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方程。 注:Ⅰ、一元一次方程中分母不含未知数,即方程是由整式组成的,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Ⅱ、一元一次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含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Ⅲ、一元一次方程化简以后未知数的次数为1,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为1,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而可以化简为,故是一元一次方程。 Ⅳ、注意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与恒等式(式中的字母取任意值等式都恒成立)。 ⑶解方程: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归纳: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②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同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 如果a=b且c不等于0,那么a÷c=b÷c 掌握关键:<1>“两边”“同一个数(或式子) ” <2>“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补充性质:③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由a=b可以推得b=a. ④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质就是将方程转化为x=a(a是常数)的形式。 3、解一元一次方程 最简方程? 形如ax=b(a、b都是已知数,a≠0)的方程,我们称为最简方程.它的解是x=b÷a. 将方程化为最简方程: ①去括号:用分配律,去括号解决关于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②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在一起。

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基本题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y x -=-5 4121 B. 835-=-- C. 3+x D. 1465 34+=-+x x x 2、方程x x 23 1=+-的解是( ) A. 31- B. 3 1 C. 1 D. -1 3、若关于x 的方程m x 342=-的解满足方程m x =+2,则m 的值为( ) A. 10 B. 8 C. 10- D. 8- 4、下列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的是( ) A. 由y x 3 231=- ,得y x 2= B. 由2223+=-x x ,得4=x C. 由x x 332=-,得3=x D. 由753=-x ,得573-=x 5、解方程16 110312=+-+x x 时,去分母后,正确结果是( ) A. 111014=+-+x x B. 111024=--+x x C. 611024=--+x x C. 611024=+-+x x 6、电视机售价连续两次降价10%,降价后每台电视机的售价为a 元,则该电视机的原价为( ) A. 0.81a 元 B. 1.21a 元 C. 21 .1a 元 D. 81.0a 元 8、某商店卖出两件衣服,每件60元,其中一件赚25%,另一件亏25%,那么这两件衣服卖出后,商店是 ( ) A .不赚不亏 B .赚8元 C .亏8元 D . 赚8元 9、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42=-x x (B );0=x (C );12=+y x (D ).11x x =- 10、方程212= -x 的解是( ) (A );41-=x (B );4-=x (C );4 1=x (D ).4-=x 11、已知等式523+=b a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 成立的是( ) (A );253b a =- (B );6213+=+b a (C );523+=bc ac (D ).3 532+=b a 12、方程042=-+a x 的解是2-=x ,则a 等于( ) (A );8- (B );0 (C );2 (D ).8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班级:四年级 班主任:胥海清 2014年秋季

平昌县元沱小学四年级 1 班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第 1 周时间: 201 4 年 9 月 3 日教师:胥海清 一、本周主题: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 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 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 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 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黄姑初中数学公开课 教案 执教人:洪波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 地点:多媒体教室 时间:2010-10-27第6节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过程与方法: 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 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有趣问题。有一个人赶着一群羊在前面走,另一个人牵着一头羊跟在后面。后面的人问赶羊的人说:“你这群羊有一百只吗?”赶羊的人回答:“我如果再得这么一群羊,再得这么一群羊的一半,又再得这群羊的四分之一,把你牵的羊也给我,我恰好有一百只。”请问这群羊有多少头? 这是一个方程问题,学习本章知识后,你就会解答. (二)新授 Ⅰ.方程的概念 师:本节叫一元一次方程,那么什么是方程呢?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正确打“√”,错误打“x ”. (1) 1+2=3 ( ) (4)x+2≥1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 利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简单 问题如图,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幻 灯片放映) 通过分析,设未知数,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先看例题:(幻灯片)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解:(1)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2450小时,那么x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即150乘x)小时。 列方程 1700+150x=2450。 (2)设长方形的宽为xcm,那么长为1.5x cm。 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组知识要点

一元一次方程组知识要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要点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 (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0=+b ax (其中x 是未知数,b a ,是已知数,且0≠a ) 要点诠释:一元一次方程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3)整式方程。 3、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求出使该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将其代入方程两边,看两边是否相等。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b a =,那么c b c a ±=±。(c 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b a =,那么bc ac =;如果b a =(0≠c ),那么 c b c a =。 要点诠释: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即:)其中0(≠÷÷==m m b m a bm am b a 特别注意:分数的基本性质主要是用于将方程中的小数系数(特别是分母中的小数)化

为整数,如方程:6.12 .045.03=+--x x ,将其化为:6.12401053010=+=-x x 。方程的右边没有变化,这要与“去分母”区别开。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⑴去分母时:①不含有分母的项也要乘以最小公分母;②区别于利用分数的性质将方程简化,此时不含分母的项不用扩大和缩小;③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掉分母要将分子用括号括起来。 ⑵去括号时:与整式中去括号法则相同,注意括号外面的符号。 ⑶移项时:①区别于去括号,不论正负移项都要变号;②没有移项时不要误以为有移项,如x =-5得到5=x ,是错误的。 ⑷合并同类项时:把方程化成()0≠=a b ax 的形式。 ⑸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a b x =。 要点诠释: 理解方程b ax =在不同条件下解的各种情况,并进行简单应用: ①0≠a 时,方程有唯一解a b x =; ②0,0==b a 时,方程有无数个解; ③0,0≠=b a 时,方程无解。 知识点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

2017秋季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有关概念 夯实基础 一.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温馨提示 ①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运算律、运算法则等,所以等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②不能将等式与代数式混淆,等式含有等号,是表示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而代数式不含等号,它只能作为等式的一边。如x x 2735-=+才是等式。 二.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 b a =,那么b c ac =;如果b a =()0≠c ,那么 c b c a =。 温馨提示 ①等式类似天平,当天平两端放有相同质量的物体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在天平的两端各加(或减)相同质量的物体,则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运用等式性质1时,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时,才能保证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应特别注意“都”和“同一个”。如31=+x ,左边加2,右边也加2,则有2321+=++x 。 ②运用等式的性质2时,等式两边不能同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③等式性质的延伸:a.对称性:等式左、右两边互换,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b a =,

那么a b =。b.传递性:如果c b b a ==,,那么c a =(也叫等量代换)。 例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 (1)如果 51134=-x ,那么+=53 4 x ; (2)如果c by ax -=+,那么+-=c ax ; (3)如果4 3 34=-t ,那么=t 。 三.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温馨提示 方程有两层含义: ①方程必须是一个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②方程中必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这个字母就是未知数。如12=+x 。 四.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五.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中考试题

七年级(上)中考试题---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1. (02河南)某种收音机,原来每台售价48元,降价后每台售价42元,则降价的百分数为 . 2.(02杭州)在时刻 8:30,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为( ) (A )85° (B )75° (C )70° (D )60° 3.(01荆州)某商品的进价是1000元.售价为1500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商店最多降_________元出售此商品. 4.(08广东)已知某种商品的售价为204元,即使促销降价20%仍有20%的利润,则该商品的成本价是( ) A .133 B .134 C .135 D .136 5.(06仙桃)小龙和小刚两人玩“打弹珠”游戏,小龙对小刚说:“把你珠子的一半给我,我就有10颗珠子”.小刚却说:“只要把你的 3 1 给我,我就有10颗”,那么小刚的弹珠颗数是 . 6.(06陕西)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再打8折(标价的80%)销售,售价为 240元,设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x 元,根据题意,下面所列的方程正确的是( ) A 、x ·40%×80%=240 B 、x (1+40%)×80%=240 C 、240×40%×80%=x D 、x ·40%=240×80% 7.(06黑龙江)A 、B 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经过t 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 的值是( ) A 、2或2.5 B 、2或10 C 、10或12.5 D 、2或12.5 8.(06绵阳)我市某县城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分段计费方式收取水费:若每月用水不超过7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1元收费;若每月用水超过7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2元收费,如果某居民户今年5月缴纳了17元水费,那么这户居民今年5月的用水量为________立方米。 9.(06荆门)在一次主题为“学会生存”的中学生社会实践生活中,春华同学为了锻炼自己,他通过了解市场行情,以每件6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件印有2008北京奥运标志的文化衫到自由市场去推销,当销售完30件之后,销售金额达到300元,余下的每件降价2元,很快推销完毕,此时销售金额达到380元,春华同学在这次活动中获得纯收入__________元。 10. (06枣庄)某原料供应商对购买其原料的顾客实行如下优惠:(1)一次购买金额不超过1万元,不予优惠;(2)一次购买金额超过1万元,但不超过3万元给九折优惠;(3)一次购买超过3万元,其中3万元九折优惠,超过3万元的部分八折优惠.某厂因库容原因,第一次在供应商购买原料付款7800元,第二次购买付款26100元,如果他是一次购买同样数量的原料,可少付金额为( )元. A.1460 B.1540 C.1560 D.2000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篇一小学法制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

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

一元一次方程总结

一元一次方程济宁学院附中李涛 1.等式与方程 (1)等式: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的值不变。 符号语言若a=b那么a+c=b+c 基本性质2: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的值不变。 符号语言若a=b那么有a·c=b·c或a/c=b/c (c≠0)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说明:①⒈方程中一定有含一个或一个以上未知数;2.方程是等式,两者缺一不可。 ②未知数:通常设x.y.z为未知数,也可以设别的字母,全部小写字母都可以。未知数称为元, 有几个未知数就叫几元方程。一道题中设两个方程未知数不能一样! ③“次”:方程中次的概念和整式的“次”的概念相似。指的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中,未知数次数最 高的项。而次数最高的项,就是方程的次数。未知数次数最高是几就叫几次方程。 ④方程有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 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

1. 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逆向思维----代入法 2.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 3. 移项:定义从方程等号的一边移到等号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说明:①移项标准:看是否跨过等号,跨过“=”号才称为移项。移项一定改变符号,不移项的不变。 ②移项的依据:移项实际上就是对方程两边进行同时加减,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③移项的作用原则:移项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向左移,常数项往右移,使左边对含未知数的 项合并,右边对常数项合并,方便求解。 4.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根据: 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 2.去括号——分配律 3.移项——等式的性质1 4.合并——合并同类项法则 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6.验根——把根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边看求得的值是否相等(在草纸上) 5. 一般方法: (1)去分母,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本质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 (3)移项,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一般都是这样:(比方)从5x=4x+8 得到5x - 4x=8 ;把未知数移到一起! (4)合并同类项,并的是系数,将原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1,两边都乘以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 (6)检验,用代入法,在草纸上算。 重点一次方程的注意点: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要熟练掌握,更要观察所求方程的形式,特点,灵活变化解题步骤。 (1)分母是小数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转化为整数,局部变形; (2)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①此时不含分母的项切勿漏乘,即每一项都要乘②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整体思想); (3)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4)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 (5)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打草认真计算。 (6)不要生搬硬套解方程的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佳解法。 (7)分、小数运算时不能嫌麻烦。(8)不要跳步,一步步仔细算。 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2不同。 分数的分子分母两个整体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 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 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 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授课章节: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授课日期: 课题:3.1.1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方程解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能力: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列出该问题的方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已知条件,设未知数,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会估计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估计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 问题1.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一小时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1)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列式试试. (2)如果设A,B两地相距x km,你能分别列式表示客车与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吗?客车时间,货车时间 . (3)如何用式子表示两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 问题2:对于上述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的方程吗? 问题3: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个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问题4:你能归纳出方程的概念么?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典型例题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了1700h,预计每月再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小结:列方程时,要先设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写出方程. 问题5:观察上面的例题,列出的三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 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21x +;(2)2153m +=;(3)3554x x -=+;(4)2260x x +-=;(5)3 1.83x y -+=; (6)3915a +>;(7) 15 13 x =-; (8)231x -+≠ 问题6:能满足方程4x=24的未知数的值是多少? 可以发现,当x=6时,4x 的值是24,这时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x=6叫做方程4x=24的解. 练习: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课堂练习 依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 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 ,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 (2) (3) 甲铅笔每支0.3元,乙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20支,两种铅笔 各买了多少支? (4) 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 ,高是5cm ,面积是402cm ,求上底. (5) 用买10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5个小水杯,大水杯比小水杯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 的单价各是多少? 四、小结: (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各指什么? (3)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课后反思: 授课章节: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