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技术工具应用方法

统计技术工具应用方法

统计技术工具应用方法
统计技术工具应用方法

1 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应用统计技术工具的种类、方法和内容,为统计技术工具的使用提供指导。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统计技术工具的应用。

3 职责

3.1质管部负责统计技术工具应用的归口管理。

3.2质管部质检员和其他现场人员负责统计技术工具的使用。

3.3办公室负责协助质管部组织统计技术培训教育。

4 程序

4.1本公司规定使用的统计技术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排列图、柱状图、推移图、因果图、均值和极差控制图

(X-R图)。

4.2 统计技术工具使用的培训和教育

使用规定的统计技术工具均应由质管部组织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以保证质检员和其他现场人员对该技术能够了解、熟悉并正确地使用,办公室协助进行培训和教育的组织工作。具体按《统计技术控制程序》和《培训控制程序》执行。

4.3 统计技术工具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4.3.1 排列图的使用。

当需要分析问题(如不合格率等)的构成因素并借以了解问题大小的顺序及各构成因素相对于全体的比率(百分比)时,可采用排列图进行统计分析。排列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4.3.1.1 资料收集

a.针对所要分析的问题确定构成的相应项目,选择和确定下来的项目将是分析和排列的对象;

b.决定收集资料的期限。

4.3.1.2 发生次数统计

a.计算各项目的发生次数并依据其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b.合并发生次数少的项目为“其它”项;

c.累加各个项目的发生次数;

d.计算各个项目占总发生次数的比率并依序累加比率;

e.视实际需要,可编制构成项目发生次数的统计表,如下所述。

4.3.1.3 绘制排列图

a.绘制一个X-Y坐标轴,以要分析的问题(如:不合格数)为纵轴,构成因素(项目)为横轴;

b.依据累计的总发生次数,适当地划分纵坐标刻度;

c.将各构成因素(项目)按发生次数多少从左至右排列于横轴上,并将“其它”项置于最右端,并与相应

纵轴刻度绘成柱形;

d.在各项目上点出累计点并连线;

QC/DZ20.01-01 B版统计技术工具的应用方法第3 页共7页

e.在横轴右端绘制平行纵轴的累计比率线。

4.3.1.4 图例

Y

120

%)

100

80

60

40

20

X(构成项目,

0 如不合格项目)

A B C D 其它

4.3.2 直方图的使用

直方图是用一系列等宽不等高的长方形来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一种工具,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数据的分布,变化着的高度形态所表示的就是数据的分布形态。直方图可应用于:

a.显示波动的形态;

b.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

c.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直方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4.3.2.1 收集数据

a.采用抽样法,从某个过程中抽样测量出足够多的(至少50个以上)关于某个质量特性的数据;

b.确定极差:用数据中的最大值(X max)减去最小值(X min),其差就是极差。

4.3.2.2 数据分组

a.将数据分成若干组,通常在6~12之间,以最小测量单位或其倍数为单位分组。可按下表选取组数;

b.确定组距、组界和组中值:

组距:极差除以组数所得到的数据取整后即为组距;

组界:第一组下界= X min—组距/2,

第一组上界= X min+组距/2;

第二组下界=第一组上界,

第二组上界=第二组下界+组距,如此类推,可得各组的上、下界;

组中值:是指各组的中心值,其值为:(下界+上界)/2。

4.3.2.3 做频数分布表

a.频数指每组中数据的个数,它决定了直方图中相应长方形的高度。根据数据的分组情况记录各组的频数;

4.3.2.4 做直方图:

a.画横坐标。横坐标表示测量值,实际上是频数分布表中的组中值。以一定比例画出横坐标,注

意最小值不要定在原点;

b.画纵坐标。纵坐标表示频数,有时也可对应各组中数据在全部数据中的百分数(即频率)。以一定比例画出纵坐标,注意应把频数中的最大值定在适当的高度;

c.画矩形。以组距为底,频数为高,画出各组相应的长方形。最后即可得到描述所收集数据的直方图。4.3.2.5 图例(采用上面频数分布表中的相关数据)见下页

推移图

QC/DZ20.01-01 B 版 统计技术工具的应用方法 第 3 页 共7页

36 28 20 12 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组中值 4.3.3 推移图的使用

4.3.3.1 质管部每月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率建立推移图,以反映其质量状况。

4.3.3.2 上页图为推移图示例。横坐标为日期,纵坐标为不合格品率。对应每个日期可描出不合格品率,连线后得 到推移图;为使推移图能够作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参考,应对推移图建立行动界限值。 4.3.4因果图的运用: 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亦即以图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 的关系。根据它们间的关系,找出造成结果的关键因素,然后采取对策,问题就可以获得解决。此种 方法集科学方法及专业经验,此一方法须配合相关专业经验人员来进行,更易达到效果。 4.3.4.1 因果图制作步骤

4.3.4.1.1先确定要探讨的结果,再由左向右画一条线,箭头指向结果。

4.3.4.1.2找出大方向。大方向通常是5M1E ,即材料、机器、人、方法、环境、管理。 4.3.4.1.3找出大原因形成的小原因。 4.3.4.1.4逐步过滤,找出主要原因。 4.3.4.2 图例

4.3.5 均值和极差图(X -R )

对公司过程的初始能力进行监控,对有规格变异的产品每项进行控制,对涉及到产品特性、过程特性和特殊特性进行控制,对配套的各种“零部件”的尺寸控制,具体做法,按下列方法制作和控制。

4.3.

5.1 数据收集

4.3.

5.1.1 选择合理的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

QC/DZ20.01-01 B 版 统计技术工具的应用方法 第 3 页 共7页

4.3.

5.1.1.1子组大小:子组数据一般由4-5件连续生产的产品组合。他们是在非常相似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 的,并且相互之间不存在着它的系统的关系,因此,每组之间的变差为普通原因造成的,对于所有的 子组的样品应保持恒定。

4.3.

5.1.1.2频率:在过程的初期研究中通常是连续进行分组或很短时间间隔进行分组,检查时间间隔内有否不稳 定的因素存在。当证明过程处于稳定时,子组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增加。

4.3.

5.1.1.3子组数的大小,子组数为25组以上,一般情况,包含100或更多单值读数的25或更多子组数,能更 好的检验过程的稳定性。 4.3.5.1.2 建立控制图及记录原始数据.

X -R 通常把X 图画在R 图的上方,下面再接一个数据栏,X 和R 的值为纵坐标,按时间先后的子 组为横坐标,数据值以及极差和均值点纵向对齐,数据栏应记录读数的和均值(X)、极差(R)以及日 期/时间或其它识别子组代码的空间。 4.3.5.1.3 计算每个子组的均值(X )和极差(R ) X 1+X 2+......+Xn

X = ———————————————— n

R=X 最大值-X 最小值

式中:X 1、X 2......Xn

为子组内的每个测量值,n 为子组样本容量。

4.3.

5.1.4 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X 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与最小之差应至少为子组均值X 的最大与最小值差的2倍。R 图;刻 度值应从最低值0开始到最大值之间的差值为初期阶段所遇到最大极差R 的2倍。 4.3.5.1.5

将均值和极差画到控制图上。

4.3.

5.2 计算控制限

4.3.

5.2.1

计算平均极差(R )及过程平均值(X )

。 R 1+R 2+......+Rk

k

X 1+X 2+...... +Xk

k

式中:K 为子组数量,R 1和X 1即为第1个子组的极差和均值,R 2和X 2为第2个子组的极差和均 值,其余类推。 4.3.5.2.2 计算控制限

UCL R =D 4R 极差上限 UCL X = X +A 2R 均值上限

LCL R = D 3R 极差下限 LCL X = X -A 2R 均值下限

QC/DZ20.01-01 B版统计技术工具的应用方法第3 页共7页

4.3.

5.2.3 在控制图上作出平均值和极差控制限的控制线

将平均极差(R)和均值X画成水平线,各控制限UCL R、LCL R、UCL X、LXL X画成水平虚线,把线标

上记号。

4.3.

5.3 过程控制解释

4.3.

5.3.1 分析极差图上的数据点

4.3.

5.3.1.1 超出控制限的点出现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何一个控制限是该点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证明依据。因为

只存在普通原因引起变差的情况下超出控制限的点会很少,我们便假设超出的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

的,给任何超出控制限的点作上标识,以便根据特殊原因实际开始的时间进行调查,采取纠正措施。

4.3.

5.3.1.2 控制限之内的图形或趋势,当出现非随机的图形或趋势时,尽管所有极差都在控制限内,也表明出

现这种图形或趋势的时期内过程失控或过程分布宽度发生变化。

●链-有下列现象之一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这种趋势:

a.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

b. 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

●高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上升1链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

a. 输出值分布宽度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无规律的(例如设备不正常或固定松动),或是由于过程中的

某个要素变化(例如使用新的不是很一的原材料)

b. 测量系统的改变(新的测试员、量具)。

●低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下降链表明下列存在的情况如下之一或全部;

a . 输出值分布宽度减小,这常常是好的状态,应研究以便推广应用和改进过程。

b. 测量系统改变,这样会遮掩过程真实性能的变化。

4.3.

5.3.1.3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除了会出现超过控制界的点或长链之外,数据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的易分辨的由

于特殊原因造面的图形,下列介绍一种验证子组内数据点的总体分布的准则:各点与R的距离:一般地,大约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三分之一的区域内,大约1/3的点落在其外的三分之二的区域。

●如果很明显2/3以上点落在R附近,应对下述情况进行调查。

a. 控制限或描点已计算错或描错。

b. 过程或取样的被分层。

c. 数据已经编辑(极差与均值甚远的几个子组被更改或剔除)。

●如果显著小于2/3以下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的区域(对于25个子组,如果有40%或少于40%点落在中间

1/3的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进行调查。

a.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或描错。

b. 过程或抽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含从两个或多个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化的性过程流的测量值(例

如:输入材料批次混淆)。

4.3.

5.2.2识别并标注特殊原因(极差图)

对极差数据某个特殊原因进行调查,作一个过程操作分析,从而确定该原因并改对程的理解,确定纠正措施并且防止它再发生。

4.3.

5.3.3重新计算控制极限(极差图)

QC/DZ20.01-01 B 版 统计技术工具的应用方法 第 3 页 共7页

在初次过程研究或重新评定过程能力时,失控原因被识别和消除或制度化,应重新计算控制限,排除失控时期的影响, 并画出新的平均极差(R)和控制限,另由于特殊原因从R 图去掉子组也应从X 图中去掉,修改后的R 和X 可用于应重新计算均的试验控制限,X ±A 2

R 。

4.3.

5.3.4分析均值图上的数据点:具体步骤同4.3.5.3.1。 4..3.5.3.5为了继续进行控制延长控制限

当以往或首批数据都在控制限内,延长控制限使之覆盖将来一段时期。这些控制限可用来继续对过程进行监控,子组容量的变化将影响期望均值图的控制限,为了调整新的子组样本容量对应的中心线和控制限,应采取如下措施,对过程进行监控,操作人员和检验员根据 X 或R 图中的失控状态信号采取及时的措施。

4.3.

5.3.5.1估计过程的标准偏差(用δ表示)用现在的子组容量计算。 δ= R/d 2

2

4.3.

5.3.5.2 按照新的子组容量查表得到系数d 2、 D 3D 4和A 2,计算新的极差和控制限

R 新=δd 2 UCL R =D 4R 新 LCL R =D R 新 UCL X = X+AR 新 LCLx = X -A R 新 4.3.5.3.6有关“控制”的最后概念——用于进一步的考虑.

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控制状态,过程控制图的目的不是完美的,而是合理、经济 的控制状态,如果某工序控制图上从来不出现失控点,则需查询该工序是否应画控制图。 5 相关文件

5.1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2培训控制程序 5.3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6 相关记录

6.1统计技术年度推广和应用计划 6.2统计技术应用建议表 6.3年度培训计划 6.4控制计划

6.5车间周产品质量统计分析表 6.6车间月产品质量统计分析表 6.7质量分析报告 6.8 X - R 图

张亨整理 四个常用统计软件SAS,STATA,SPSS,R语言分析比较及其他统计软件概述题库

四个常用统计软件SAS,STATA,SPSS,R语言分析比较及其他统计软件概述 一、SAS,STATA,SPSS,R语言简介 (一)SAS简介 SAS(全称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简称SAS,翻译成汉语是统计分析系统)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是由美国NORTH CAROLINA州立大学1966年开发的统计分析软件。1976年SAS软件研究所(SAS INSTITUTE INC)成立,开始进行SAS系统的维护、开发、销售和培训工作。期间经历了许多版本,并经过多年来的完善和发展,SAS系统在国际上已被誉为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网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199029385.html,/ (二)STSTA简介 STATA统计软件由美国计算机资源中心(Computer Resource Center)1985年研制。STATA 是一套提供其使用者数据分析、数据管理以及绘制专业图表的完整及整合性统计软件。它提供许许多多功能,包含线性混合模型、均衡重复反复及多项式普罗比模式。 新版本的STATA采用最具亲和力的窗口接口,使用者自行建立程序时,软件能提供具有直接命令式的语法。STATA提供完整的使用手册,包含统计样本建立、解释、模型与语法、文献等超过一万余页的出版品。 除此之外,STATA软件可以透过网络实时更新每天的最新功能,更可以得知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对于STATA公司提出的问题与解决之道。使用者也可以透过STATA Journal 获得许许多多的相关讯息以及书籍介绍等。另外一个获取庞大资源的管道就是STATAlist,它是一个独立的listserver,每月交替提供使用者超过1000个讯息以及50个程序。 其网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199029385.html,/ (三)SPSS简介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最初软件全称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但是随着SPSS产品服务领域的扩大和服务深度的增加,SPSS公司已于2000年正式将英文全称更改为“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标志着SPSS 的战略方向正在做出重大调整。为IBM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用于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任务的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总称SPSS,有Windows和Mac OS X等版本。 1984年SPSS总部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统计分析软件微机版本SPSS/PC+,开创了SPSS微机系列产品的开发方向,极大地扩充了它的应用范围,并使其能很快地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纷纷就SPSS的自动统计绘图、数据的深入分析、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Norman H. Nie、C. Hadlai (Tex) Hull 和Dale H. Bent于1968年研究开发成功,同时成立了SPSS公司,并于1975年成立法人组织、在芝加哥组建了SPSS总部。

Excel中地描述统计分析报告工具

Excel中的描述统计分析工具 Excel描述统计工具计算与数据的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偏度、峰度等有关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使用:工具--数据分析--描述统计—汇总统计 第一次随堂作业的有关事宜通知 1、作业完成地点:北京大学校内 2、随堂作业时间:本周五下午2:30-4:30 3、作业内容:对10年校园调查的汇总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完成对一个指定主题的深入分析。 4、作业的具体内容:届时参见网络平台的“作业”版块。 5、其他要求:独立完成,不得与别人讨论交流。 第三部分推断统计 第四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1 了解和认识随机事件与概率 北京市天气预报:明天白天降水概率40%,它的含义是: A 明天白天北京地区有40%的地区有降雨; B 明天白天北京地区有40%的时间要下雨;

C 明天白天北京地区下雨的强度有40%; D明天白天北京地区下雨的可能性有40%; E 北京气象局有40%的工程师认为明天会下雨。 一、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 1、必然现象:可事前预言,即在准确地重复某些条件下,它的结果总是可以肯定的。 例: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摄氏度,就必然会沸腾 在欧式几何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在北京大学,不及格科目达到1/3,一定拿不到毕业证 事物间的这种联系是属于必然性的。通常的自然科学各学科就是专门研究和认识这种必然性的,寻求这类必然现象的因果关系,把握它们之间的数量规律。 2、随机现象:一种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发生,也可能那样发生的不确定现象。在随机现象中,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且事前无法预知确切的结果。也称偶然现象。 在自然界,在生产、生活中,随机现象十分普遍,也就是说随机现象是大量存在的。 例: 高考的结果 掷骰子的结果 学生对手机品牌的选择 随机抽取的交作业名单 今天来上统计学课的学生人数 这类现象是即使在一定的相同条件下,它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 举例来说,同一个工人在同一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若干个,它们的尺寸总会有一点差异。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小麦品种的人工催芽试验,各颗种子的发芽情况也不尽相同,有强弱和早晚的分别等等。 3、为什么会有随机现象 在这里,我们说的“相同条件”是指一些主要条件来说的,除了这些主要条件外,还会有许多次要条件和偶然因素又是人们无法事先一一能够掌握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在这一类现象中,就无法用必然性的因果关系,对个别现象的结果事先做出确定的答案。事物间的这种关系是属于偶然性的,随机性的。 在同样条件下,多次进行同一试验或调查同一现象,所的结果不完全一样,而且无法准确地预测下一次所得结果,随机现象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一些次要的、偶然的因素影响所造成的。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排列图 因果图 散布图 直方图 控制图 控制图的重要性 控制图原理 控制图种类及选用 统计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CAQ系统的基础,这里简要介绍制造企业应用最广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与控制图 获得有效的质量数据之后,就可以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控制图对质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成分。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此处介绍的方法是生产现场经常使用,易于掌握的统计方法,包括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等。 排列图 排列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图表工具.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洛特(Pareto)提出的.巴洛特发现人类经济领域中"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的现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理.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成为在质量管理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和确定质量改进方向的有力工具. 1.排列图的画法

排列图制作可分为5步: (1)确定分析的对象 排列图一般用来分析产品或零件的废品件数、吨数、损失金额、消耗工时及不合格项数等. (2)确定问题分类的项目 可按废品项目、缺陷项目、零件项目、不同操作者等进行分类。 (3)收集与整理数据 列表汇总每个项目发生的数量,即频数fi、项目按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最后一项是无法进一步细分或明确划分的项目统一称为“其它”。 (4)计算频数fi、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 首先统计频数fi,然后按(1)、(2)式分别计算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 (1) 式中,f为各项目发生频数之和。 (2)

常用统计工具1

1. np ——在一容量为n 的样本中不合格品的数量,np 图的介绍见第Ⅲ章第2节。 2. P n ——样本容量恒定为n 时,不合格品数的平均数。 3. P ——一个样本中的不合格品率,p 图的介绍如见第Ⅲ单第1节。 4. P ——一系列样本中的平均不合格品率。 5. P P ——性能指数,通常定义为S LSL USL σ?6)(-。 6. PR ——性能比率,通常定义为) (?6LSL USL s -σ。 7. Ppk ——性能指数,通常定义为 S X USL σ?3-或S LSL X σ?3-的最小值。 8. Pz ——输出超过利益点的比例,这种利益点诸如特定的规范限值,与过程均值之差为z 个标准差 单位。 9. R ——子组的极差(最大值减去最小值);R 图的介绍见第Ⅱ章。 10. R ——一系列容量相等子组的平均极差。 11. R ——一系列容量相等子组的平均极差的均值。 12. R ~——一系列容量相等子组的极差的中位数极差。 13. S ——子组的样本标准差,S 图的介绍见第Ⅱ章第2节。 14. s ——过程的样本标准差,s 的介绍见第Ⅱ章第5节。 15. S ——一系列子组的平均样本标准差,如有必要可以按样本容量加权。 16. SL ——单边工程规范极限。 17. u ——一个样本中每单元不合格数,这个样本可能含有一个以上单位,u 图的介绍见第Ⅲ章第4节。 18. u ——样本中单位不合格数的平均值,样本的容量不必相等。 19. UCL ——上控制限,P R X UCL UCL UCL ,,等分别是均值、极差、不合格品率等的上控制限。 20. USL ——工程规范的上限。 21. X ——一个单值,是其它子组统计值的基础,单值图的讨论见第Ⅱ章第4节。 22. X ——一个子组内数值的平均数,X 图的讨论见第Ⅱ章第1节。 23. LCL ——下控制限。P R LCL LCL 、、X LCL 等分别是均值、极差、不合格品率等的下控制限。 24. LSL ——工程规范的下限。 25. MR ——主要用于单值图的一系列点的移动极差。 26. n ——一个子组内的单值的个数;子组的样本容量。 27. n ——平均子组样本容量。 28. X ——子组均值的均值(如有必要可按样本容量加权);测得的过程均值。 注:在本手册中,X 用作单值图的过程均值(第Ⅱ章第4节)尽管它仅代表一个水平的平均(单值点),以便避免与通常代表子组均值的X 相混淆。 29. X ~ ——一个子组的数值的中位数;中位数图的讨论见第Ⅱ章第3节。

常用统计软件介绍

常用统计软件介绍

常用统计软件介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目前在国内,大多侧重基本方法的介绍,而忽视了统计实验的教学。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显得枯燥无味。为此,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以使学生对统计软件有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初步的基础。 一、统计软件的种类 1.SAS 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一种大型统计分析系统,被誉为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尽管价格不菲,SAS已被广泛应用于政府行政管理,科研,教育,生产和金融等不同领域,并且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SAS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9000多个客户群,直接用户超过300万人。在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卫生部,中国科学院等都是SAS系统的大用户。尽管现在已经尽量“傻瓜化”,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训练才可以使用。因此,该统计软件主要适合于统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使用。 2.SPSS SPSS作为仅次于SAS的统计软件工具包,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由于SPSS容易操作,输出漂亮,功能齐全,价格合理,所以很快地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纷纷就SPSS 的自动统计绘图、数据的深入分析、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称赞。迄今SPSS软件已有30余年的成长历史。全球

约有25万家产品用户,它们分布于通讯、医疗、银行、证券、保险、制造、商业、市场研究、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在国际学术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凡是用SPSS软件完成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可以不必说明算法,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和信誉之高。因此,对于非统计工作者是很好的选择。 3.Excel 它严格说来并不是统计软件,但作为数据表格软件,必然有一定统计计算功能。而且凡是有Microsoft Office的计算机,基本上都装有Excel。但要注意,有时在装 Office时没有装数据分析的功能,那就必须装了才行。当然,画图功能是都具备的。对于简单分析,Excel 还算方便,但随着问题的深入,Excel就不那么“傻瓜”,需要使用函数,甚至根本没有相应的方法了。多数专门一些的统计推断问题还需要其他专门的统计软件来处理。 4.S-plus 这是统计学家喜爱的软件。不仅由于其功能齐全,而且由于其强大的编程功能,使得研究人员可以编制自己的程序来实现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它也在进行“傻瓜化”,以争取顾客。但仍然以编程方便为顾客所青睐。 5.Minitab 这个软件是很方便的功能强大而又齐全的软件,也已经“傻瓜化”,在我国用的不如SPSS与SAS那么普遍。

什么软件可以统计数据

什么软件可以统计数据 【篇一:什么软件可以统计数据】 用replace pioneer,简单极了。注意是英文版,但是处理中文文档没有任何问题。 1. 按ctrl-o打开要统计的文件 2. 按ctrl-h打开replace对话框,设置如下: 1) 把replace unit设置成 line ,表示按行处理 2)在 search for pattern 下面填.*(注 .* 表示所有行): 3)在 replace with pattern 下 面填: $match count($match, [12345] ) n 注:$match表示匹配的原文,count($match, [12345] )表示 计算12345出现的次数, n表示回车符 3. 点击 replace ,完成!处理结果如下: 14793685 4 2586973 3 369258 4 4 7894563 3 replace pioneer下载:注意安装时不要装在中文路径下参考资料: 【篇二:什么软件可以统计数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目前在国内, 大多侧重基本方法的介绍,而忽视了统计实验的教学。这样既不利于 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显得枯燥无味。为此,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以使学生对统计软件有初步的 认识,为以后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初步的基础。 一、统计软件的种类 1.sas 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一种大型统计分析系统,被誉为统计分析 的标准软件。尽管价格不菲,sas已被广泛应用于政府行政管理,科研,教育,生产和金融等不同领域,并且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sas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9000多个客户群,直 接用户超过300万人。在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卫生部,中国科学院等都是sas系统的大用户。尽管现在已经尽量“傻瓜化”,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训练才可以使用。因此,该统计软件主要适 合于统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使用。 2.spss spss作为仅次于sas的统计软件工具包,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 的应用。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三位研究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由于spss容易操作,输出漂亮,功能齐全,价格合理,所以很快地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 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纷纷就spss的 自动统计绘图、数据的深入分析、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等方面给予 了高度的评价与称赞。迄今spss软件已有30余年的成长历史。全 球约有25万家产品用户,它们分布于通讯、医疗、银行、证券、保险、制造、商业、市场研究、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是世界

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

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 现代人才测评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采用的测评技术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笔试、面试、心理测验、情景模拟、评定等五大类,在实际测评中往往是以某种方法为主或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下面分别作一简要介绍。 1、笔试法 在分析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中,笔试法是指测评前由专家命题制卷,以纸笔为测评材料的测评方法,如高考、自学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中的理论考试等所采用的都是笔试法。 一般认为笔试法特别擅长于知识的测评,对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等要素的测评也是十分有效的。 应用笔试法应重点抓好试卷设计、测试和阅卷评分三个环节的工作。在分析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中,试卷的设计应做到取样合理,即试卷所含的试题应是所测内容的代表性样本,全面反映欲测的内容,而且要做到结构合理,各种试题应符合相应题型的规范,试卷的排版、印刷应符合阅读心理学规律。测试过程应做到实施规范,测试场地应选择安静、通风、光线明亮的地方,主试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掌握测试的基本原理、要求、方法和程序。应使测评对象明确测试的目的、方法和要求,积极配合主试人员,尽最大努力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阅卷评分应制定统一评分标准,采取分项流水作业、复核等方式,减少评分误差,使测试结果真实可靠。 笔试能够在统一时限内以团体方式对所有测评对象同时进行测试,所有的测评对象都使用同一份试卷(或等值复本试卷),测试的程序和规则相同,应试环境大体一致,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测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误差。因此,笔试具有实施简便、经济、易于接受等优点而在现代人才测评中广泛采用。其缺点是难于检测出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等。 2、面试法 在分析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中,面试是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一种人才评价选拔方法,在现代企业的人员招聘选拔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使用面试方法,有的兼有笔试,多数只使用面试一种方法来决定取舍。在国外一次调查中,5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人才的选拔过程中面试是最重要的,90%的组织在他们的人员选拔中使用了面试的方法。 郝泽霖——思维管理专家!原西门子高级讲师! 10余年中外企业管理实战经历,曾在中国人保、西门子、加 多宝、大田、茹梦等多家中外知名企业担当HR经理、营销总 监、大区经理、高级讲师等不同职位! 在某种意义上,面试与笔试是互补的,即面试能够对笔试 不能有效测评的一些要素进行有效的测评,反之亦然。面试主 要用于测评被试如下方面的素质与特点:仪表举止,动机与态 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变反应能力,综合 分析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面谈

世界三大统计分析软件比较

世界三大统计分析软件的比较: 2007-04-10 SAS(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与统计软件) SAS是美国SAS(赛仕)软件研究所研制的一套大型集成应用软件系统,具有比较完备的数据存取、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的系列功能。尤其是它的创业产品—统计分析系统部分,由于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一直是业界中比较著名的应用软件,在数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领域,被誉为国际上的标准软件和最具权威的优秀统计软件包,SAS系统中提供的主要分析功能包括统计分析、经济计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决策分析、财务分析和全面质量管理工具等。 SAS系统是一个组合的软件系统,它由多个功能模块配合而成,其基本部分是BASE SAS模块。BASE SAS模块是SAS系统的核心,承担着主要的数据管理任务,并管理着用户使用环境,进行用户语言的处理,调用其他SAS模块和产品。也就是说,SAS系统的运行,首先必须启动BASE SAS模块,它除了本身所具有数据管理、程序设计及描述统计计算功能以外,还是SAS系统的中央调度室。它除了可单独存在外,也可与其他产品或模块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模块的安装及更新都可通过其安装程序比较方便地进行。 SAS系统具有比较灵活的功能扩展接口和强大的功能模块,在BASE SAS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如下不同的模块而增加不同的功能:SAS/STAT(统计分析模块)、SAS/GRAPH (绘图模块)、SAS/QC(质量控制模块)、SAS/ETS(经济计量学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块)、SAS/OR(运筹学模块)、SAS/IML(交互式矩阵程序设计语言模块)、SAS/FSP

(快速数据处理的交互式菜单系统模块)、SAS/AF(交互式全屏幕软件应用系统模块)等等。 SAS提供的绘图系统,不仅能绘各种统计图,还能绘出地图。SAS提供多个统计过程,每个过程均含有极丰富的任选项。用户还可以通过对数据集的一连串加工,实现更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此外,SAS还提供了各类概率分析函数、分位数函数、样本统计函数和随机数生成函数,使用户能方便地实现特殊统计要求。 目前SAS软件对Windows和Unix两种平台都提供支持,最新版本分别为8.X和6.X。与以往的版本比较,6.X版的SAS系统除了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得到增加和提高外,GUI界面也进一步加强。在6.12版中,SAS系统增加了一个PC平台和三个新的UNIX平台,使SAS 系统这一支持多硬件厂商,跨平台的大家族又增加了新成员。SAS 6.12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对ODBC、OLE和MailAPIs等业界标准的支持,大大加强了SAS系统和其它软件厂商的应用系统之间相互操作的能力,为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在我国SAS的逐步应用还是近几年的事,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信息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采用了SAS软件。尤其在教育、科研领域等大型机构,SAS软件已成为专业研究人员实用的进行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 然而,由于SAS系统是从大型机上的系统发展而来,其操作至今仍以编程为主,人机对话界面不太友好,系统地学习和掌握SAS,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而对大多数实际部门工作者而言,需要掌握的仅是如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因此往往会与大型SAS软件系统失之交臂。但不管怎样,SAS作为专业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巨无霸,现在鲜有软件在规模系列上与之抗衡。

七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异同点讲解

七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的异同点 初中物理共有七个直接测量型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在这七个实验中,分别是用刻度尺、量筒、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这七种基本测量工具测出了长度、体积、质量、温度、力、电流、电压这七个物理量的值。 这七种基本测量工具虽然在原理、构造、用途上各不相同,但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上却存在不少共同之处: 1、使用前都要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的使用: 测量窗帘的尺寸,我们用能准确到厘米的刻度尺就够了,而给窗户安装玻璃,我们就必须选用能准确到毫米的刻度尺;再如温度的测量:测较低的温度,应选用酒精温度计, 而测高温,要选用沸点较高的水银温度计,测体温,则要选用更准确的体温计。 2、使用前都要观察所选工具的单位、分度值和量程,确定这种仪器(或仪表是 否适合使用,观察分度值就是认清它们刻度的每一小格代表的值,目的是测量时会读数。对于一个给定的刻度尺、量筒、温度计、弹簧测力计,每一小格表示的值是一定的,而电流表和电压表,因它们一般有两个量程,对于不同的量程,每一小格表示的值是不同的,因而要先观察选用的量程,再读数,对于天平,则要认清标尺上的最大值和每一小格表示的值。 3、使用前一定要注意零点和调整(校零,目的是为了测量的准确。如刻度尺,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有磨损;天平要先进行调节,即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指针掼在刻度盘的中央,这时横梁平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都要先把指针调到零点上。

产品质量控制常用的七种统计分析工具

产品质量控制常用的七种统计分析工具chinawoodmen,2010-04-18 14:51:35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1、 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2、 数据分层法 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数据分层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科学管理强调的是以管理的技法来弥补以往靠经验靠视觉判断的管理的不足。而此管理技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理念外,更需要有数据的运用,才有办法进行工作解析及采取正确的措施。 如何建立原始的数据及将这些数据依据所需要的目的进行集计,也是诸多品管手法的最基础工作。 举个例子:我国航空市场近几年随着开放而竞争日趋激烈,航空公司为了争取市场除了加强各种措施外,也在服务品质方面下功夫。我们也可以经常在航机上看到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此调查是通过调查表来进行的。调查表的设计通常分为地面的服务品质及航机上的服务品质。地面

excel统计分析工具

excel统计分析工具 Microsoft Excel 提供了一组数据分析工具,称为“分析工具库”,在建立复杂统计或工程分析时可节省步骤。只需为每一个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该工具就会使用适当的统计或工程宏函数,在输出表格中显示相应的结果。其中有些工具在生成输出表格时还能同时生成图表。 相关的工作表函数 Excel 还提供了许多其他统计、财务和工程工作表函数。某些统计函数是内置函数,而其他函数只有在安装了“分析工具库”之后才能使用。 访问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工具库”包括下述工具。要使用这些工具,请单击“工具”菜单上的“数据分析”。如果没有显示“数据分析”命令,则需要加载“分析工具库”加载项(加载项:为 Microsoft Office 提供自定义命令或自定义功能的补充程序。)程序。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工具提供了几种方差分析工具。具体使用哪一种工具则根据因素的个数以及待检验样本总体中所含样本的个数而定。 方差分析:单因素此工具可对两个或更多样本的数据执行简单的方差分析。此分析可提供一种假设测试,该假设的内容是:每个样本都取自相同基础概率分布,而不是对所有样本来说基础概率分布都不相同。如果只有两个样本,则工作表函数 TTEST 可被平等使用。如果有两个以上样本,则没有合适的 TTEST 归纳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可被调用。 方差分析:包含重复的双因素此分析工具可用于当数据按照二维进行分类时的情况。例如,在测量植物高度的实验中,植物可能使用不同品牌的化肥(例如 A、B 和 C),并且也可能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例如高和低)。对于这 6 对可能的组合 {化肥,温度},我们有相同数量的植物高度观察值。使用此方差分析工具,我们可检验: 1.使用不同品牌化肥的植物的高度是否取自相同的基础总体;在此分析中, 温度可以被忽略。 2.不同温度下的植物的高度是否取自相同的基础总体;在此分析中,化肥可 以被忽略。 3.是否考虑到在第 1 步中发现的不同品牌化肥之间的差异以及第 2 步中 不同温度之间差异的影响,代表所有 {化肥,温度} 值的 6 个样本取自 相同的样本总体。另一种假设是仅基于化肥或温度来说,这些差异会对特 定的 {化肥,温度} 值有影响。

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哪些

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哪些 测量工具:是具有固定形态,可直接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的计量器具。量具可分为:(1)单值量具(2)多值量具(3)成套量具。如:直尺、线纹尺、砝码、量块等。 常用测量工具介绍 1 钢直尺、内外卡钳及塞尺 钢直尺是基本的长度量具,它的长度有 150,300,500 和1000mm 内外卡钳是基本的比较量具,外卡钳是用来测量外径和平面的,内卡钳是 用来测量内径和凹槽的。测量零件直径或孔的尺寸,可以利用钢直尺和内外卡 钳配合起来进行。 塞尺测量时,根据结合面间隙的大小,用一片或数片重迭在一起塞进间隙内。例如用0.03mm的一片能插入间隙,而0.04mm的一片不能插入间隙,这说 明间隙在0.03~0.04mm之间,所以塞尺也是一种界限量规。 2 游标卡尺 (1)握尺方法:用手握住主尺,四个手指抓紧,大姆指按在游标尺的右下侧半圆轮上,并用大姆指轻轻移动游标使活动量爪能卡紧被测物体,略旋紧固定螺钉,再进行读数。 (2)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及读数公式 从游标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的主尺位置,读出主尺毫米刻度值(取整毫米为 整数X) 找出游标尺的第几(n)刻线和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则游标读数为:n×精 度(精度由游标尺的分度决定) 总测量长度为:L=X+n×精度 3 螺旋测微量具

应用螺旋测微原理制成的量具,称为螺旋测微量具。它们的测量精度比游 标卡尺高,并且测量比较灵活,常用的螺旋读数量具有百分尺和千分尺。百分 尺的读数值为0.01mm,千分尺的读数值为0.001mm。习惯上把百分尺和千分尺 统称为百分尺或分厘卡。 4 百分表 百分表和千分表,都是用来校正零件或夹具的安装位置,检验零件的形状 精度或相互位置精度的。它们的结构原理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就是千分表的读 数精度比较高,即千分表的读数值为0.001mm,而百分表的读数值为0.01mm。 本节主要是介绍百分表。 5 水平仪 水平仪是测量角度变化的一种常用量具,主要用于测量机件相互位置的水 平位置和设备安装时的平面度、直线度和垂直度,也可测量零件的微小倾角。 常用的水平仪有条式水平仪、框式水平仪和数字式光学合象水平仪等。 6 牙规 牙规即内外螺纹大小的标准测量工具,分为螺纹塞规(栓规)及螺纹环规。 (1)螺纹塞规 1、检测前先戴手套 2、以大姆指及食指紧握住牙规握柄 3、另一手持待牙孔的产品? 4、待测的牙孔向上 5、先以牙规通端,垂直放于牙孔上 6、以大姆指及食指轻轻的转动牙规将通端旋入牙孔中 (2)螺纹环规 螺纹环规,也是两件作为一套使用,通规和止规。

ArcGIS空间分析工具

ArcGIS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 Tools)1空间分析之常用工具 空间分析扩展模块中提供了很多方便栅格处理的工具。其中提取(Extraction)、综合(Generalization)等工具集中提供的功能是在分析处理数据中经常会用到的。 1.1提取(Extraction) 顾名思义,这组工具就是方便我们将栅格数据按照某种条件来筛选提取。 工具集中提供了如下工具: Extract by Attributes:按属性提取,按照SQL表达式筛选像元值。 Extract by Circle:按圆形提取,定义圆心和半径,按圆形提取栅格。 Extract by Mask:按掩膜提取,按指定的栅格数据或矢量数据的形状提取像元。 Extract by Points:按点提取,按给定坐标值列表进行提取。 Extract by Polygon Extract by Rectangle Extract Values to Points:按照点要素的位置提取对应的(一个/多个)栅格数据的像元值,其中,提取的Value可以使用像元中心值或者选择进行双线性插值提取。 Sample:采样,根据给定的栅格或者矢量数据的位置提取像元值,采样方法可选:最邻近分配法(Nearest)、双线性插值法(Bilinear)、三次卷积插值法(Cubic)。 以上工具用来提取栅格中的有效值、兴趣区域\点等很有用。

1.2综合 这组工具主要用来清理栅格数据,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的功能:更改数据的分辨率、对区域进行概化、对区域边缘进行平滑。 这些工具的输入都要求为整型栅格。 1.更改数据分辨率 Aggregate:聚合,生成降低分辨率的栅格。其中,Cell Factor需要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表示生成栅格的像元大小是原来的几倍。 生成新栅格的像元值可选:新的大像元所覆盖的输入像元的总和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间值。 2.对区域进行概化 Expand:扩展,按指定的像元数目扩展指定的栅格区域。 Shrink:收缩,按指定的像元数目收缩所选区域,方法是用邻域中出现最频繁的像元值替换该区域的值。 Nibble:用最邻近点的值来替换掩膜范围内的栅格像元的值。 Thin:细化,通过减少表示要素宽度的像元数来对栅格化的线状对象进行细化。 Region Group:区域合并,记录输出中每个像元所属的连接区域的标识。每个区域都将被分配给唯一编号。 3.对区域边缘进行平滑 Boundary Clean:边界清理,通过扩展和收缩来平滑区域间的边界。该工具会去更改X 或Y方向上所有少于三个像元的位置。 Majority Filter:众数滤波,根据相邻像元数据值的众数替换栅格中的像元。可以认为是“少数服从多数”,太突兀的像元被周围的大部队干掉了。其中“大部队”的参数可设置,相邻像元可以4邻域或者8邻域,众数可选,需要大部分(3 /4、5/8)还是过半数即可。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一塞尺的使用 塞尺可以单片使用,也可以多片使用。但是,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联合使用的尺片数越少越好。由于每把塞尺的片数和尺片厚度不一样,所以要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尺组及级别。使用前要检查尺片的外观,塞尺片与保护板的连接应可靠,围绕回转轴心的转动应平稳、灵活,不得有卡住或松动现象,尺片不应有毛刺、锈迹、划痕及明显的外观缺陷。经检查如符合要求即可用于测量。 使用塞尺时以“恰好塞进去为止”来判断所选取的塞尺尺片的恰好程度。在实际使用测量中往往得不到这种理想情况。 用塞尺测量是凭手感判断所选尺片是否合适。没有操作经验的人,使用塞尺测量造成的测量误差较大,所以要多加练习。 二卡钳的使用 使用内卡钳的方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卡钳轴销的两头,将卡钳的两个量爪(斜着)送入孔内,然后是使一个量爪的爪尖与孔壁接触,另一个量爪在径向平面内左右轻轻摆动,并调整量爪,一直找到最大值为止。 使用外卡钳的方法:右手的中指从卡钳的两个量爪之间挑起卡钳,拇指与食指握住卡钳的轴销两头,卡钳在自身的重量下使两个量爪滑过被测表面。 使用大卡钳时,要用两只手操作,右手握住卡钳轴销的两头,

左手扶住卡钳的一只量爪进行测量。 在测量中,卡钳量爪爪尖与被测表面的接触情况,是凭手的感觉来判断的。只要手有轻微感觉即可,不宜过松,也不要用力使劲卡卡钳。卡钳卡完被测件,然后再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或钢直尺校对卡钳,得到测量结果。 使用卡钳时应注意:校对好尺寸后的卡钳要轻拿轻放,防止尺寸变化;轴销松动应及时修好再用。 使用卡钳测量结果的精度,与使用卡钳的经验有关,因为是凭手的感觉判定卡钳量爪与工件被测表面的接触情况。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多练习操作卡钳,积累经验。 三游标卡尺的使用 读数:游标卡尺固定不动的直尺称为主尺,沿主尺滑动的直尺称为游标尺(简称游标)。游标尺能对主尺进行准确的读数。 读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1、读整数。游标尺的“0”线是读整数的基准。看游标尺“0”线的左边,主尺上挨近“0”线最近的那根刻线的数字就是主尺的整数值。 2、读小数。看游标尺“0”线右边是哪一根线与主尺上的刻线对齐(重合),将该线的序号乘游标分度值所得的积,就是主尺的小数值。 3、求和。将上述两次读数相加,就是所求的数值。 上面的三个步骤可用下列公式概括:

常用的机械测量工具

一、测量器具的分类 测量器具是一种具有固定形态、用以复现或提供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的器具。按用途的不同量具可分为以下几类: 1、单值量具 只能体现一个单一量值的量具。可用来校对和调整其它测量器具或作为标准量与被测量直接进行比较,如量块、角度量块等。 2、多值量具 可体现一组同类量值的量具。同样能校对和调整其它测量器具或作为标准量与被测量直接进行比较,如线纹尺。 3、专用量具 专门用来检验某种特定参数的量具。常见的有:检验光滑圆柱孔或轴的光滑极限量规,判断内螺纹或外螺纹合格性的螺纹量规,判断复杂形状的表面轮廓合格性的检验样板,用模拟装配通过性来检验装配精度的功能量规等等。 4、通用量具 我国习惯上将结构比较简单的测量仪器称为通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等。 二、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1. 量具的标称值

标注在量具上用以标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如标在量块上的尺寸,标在刻线 尺上的尺寸,标在角度量块上的角度等。 2. 分度值 测量器具的标尺上,相邻两刻线(最小单位量值)所代表的量值之差。如一外径千分 尺的微分筒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为0.01mm,则该测量器具的分度值为0.01mm。分度值是一种测量器具所能直接读出的最小单位量值,它反映了读数精度 的高低,也说明了该测量器具的测量精度高低。 3. 测量范围 在允许不确定度内,测量器具所能测量的被测量值的下限值至上限值的范围。例如, 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25mm、25~50mm等,机械式比较仪的测量范围为0~180mm。 4. 测量力 在接触式测量过程中,测量器具测头与被测量面间的接触压力。测量力太大会引起弹 性变形,测量力太小会影响接触的稳定性。 5. 示值误差 测量仪器的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本身各种误差的综合反映。因此,仪器示值范围内的不同工作点,示值误差是不相同的。一般可用适当精度的量 块或其它计量标准器,来检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三、测量工具的选定 每次测量前,需要根据被测零件的特殊特性选择测量工具,比如,长、宽、高、深、外径、段差等可选用卡尺、高度尺、千分尺、深度尺;轴类直径可选用千分尺、卡尺;孔、槽类可选用塞规、块规、塞尺;测量零件的直角度选用直角尺;测量R值选用R规;测量配合公差小,精度要求高或要求计算形位公差时可选用三次元、二次元;测量钢材硬度选用硬度计。 1. 卡尺的应用 卡尺可测量物体的内径、外径、长度、宽度、厚度、段差、高度、深度;卡尺是最常用、使用最方便的量具,在加工现场使用频率最高的量具。 数显卡尺:分辩力0.01mm,用于配合公差小(精度高)的尺寸测量。

测量工具方法

1 基本工作原理 GPS RTK(Real Time Kinematic)~tJ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实时动态测量定位系统。RTK系统采用差分法降低了载波相位测量改正后的残余误差及接收机钟差和卫星改正后的残余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 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在基准站上安置1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的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流动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和转换参数,然后根据GPS相对定位的原理,即时解算出相对基准站的基线向量,解算出基准站的WGS一84坐标;再通过预设的wGS一84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实时地计算并显示出用户需要的三维坐标及精度。 2 仪器设备的发展 2.1 国外的主要进展90年代后,GPS仪器又有了一些新发展。相继推出了多态雷达系统、层析雷达系统。三维雷达技术具有明显提高解决浅层地质问题的能力,但却因耗时费力得不到普遍的应用。为此,Frank Lehman等研制出空自动的组合地质雷达激光经纬仪系统。利用该系统,一人可在2h内完成25m×25m范围的三维数据采集。三个方向上的定位精度为士2.5cm。数据处理、成图可在lh内完成,比传统方法的效率提高5~10倍。 2.2 国内的进展90年代我国引进了一批地质雷达仪器并将它]用于工程和灾害地质调查。近年来,国内地质雷达仪器的研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物探所研制成功了适用于矿山防爆要求的DVL防爆型矿井雷达系列。原电子工业部第二十二研究所相继研究成功了LT一1,2,3型GPS。航天工业总公司爱迪尔国际探测技末公司推出了商品化的撂地雷达系列产品。国内外生产的多种类型的GPS仪器,一般都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供不同探测目标选用。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3.1 90年代初,GPS资料由单点采集过渡到连续采集。使GPS 技术的应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2 地震资料处理的方式基本适用于GPS资料的处理。为了更好地将石油地震的先连技术;进到GPS 领域,一些公司之间开展了合作。比如,1990年后SSI公司与地震图像软件公司(SISL)达成协议,SSI公司按地震资料输出格式设计Pulse EKKO GPS系统,将SISL 公司开发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用于GPS资料的处理。这些软件包括各类滤波、反褶积及资料显示等。 3.3 据SSI公司1998年底披露,该公司即将发行改进软件一EKKO 三维2型软件。采用2型三维软件,用户可以在方便的条件下试验下述不同软件的组台处理,以便提高数据的立体特征。该三维软件包括去频率颤动、噪声滤波、背景清除、包络线和偏移。 3.4 透射法取得的资料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显示成解释所需的资料。SSI公司于1997年开发出可用于将GPS透射资料变换成可用于解释图像的软件。实施步骤包括:原始资料编辑和归类、采集波至、利用美国矿业局的地震层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层析成像处理,绘制速度、衰减及波傲图件以及图像处理等。 3.5 针对当前GPS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只侧重探测能力试验和数字模拟研究而对GPS 资料解释研究不够的现状,雷林源提出了与GPS资料解释工作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一些基本问题的求解。提出的基本问题包括电磁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波阻抗;地层分界面上电磁波场强的反射与透射系数;地层中电磁波速度和反射波的相位以及GPS 探测深度等。 4 应用实例 GPS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证明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国内刊物对一些普通的应用已给予了较多的介绍。这些应用包括:在水文地质方面可以用于浅部地下环境调查;在工程地质勘察

统计工具、方法与应用

统计工具、方法与应用 本章介绍了统计基本知识、处理数据的常用工具(Browser、SQL-PLUS)、主要统计业务。通过掌握这些内容,读者就具备了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问题分析能力、决策的支持能力。 第一节常用统计工具与方法介绍 本节介绍统计基本知识、华为公司统计人员在数据提取与处理方面的常用工具:Query Builder(BROWSER) 和SQL-PLUS。 一、统计基本知识 1、统计基本概念 统计学作为应用科学,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已经自成一个学科体系。由于统计学的提出与发展历史同数学密不可分,同时要学好统计必须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国内学术界仍把统计学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根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又将统计学分为数理统计、经济统计等分支。 统计学用统计模型、统计量来描述研究的对象,常用正态分布来进行探索研究,然后将结论推广到其他分布(如泊洼松分布、t-分布、F-分布等)。视分析研究的对象不同,确定不同的收集数据方式:试验设计、抽样调查等,进行探索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验证统计模型的正确性。 在实际工作中,也常使用业务数据,运用统计的基本方法来进行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目标/经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与工作改进提供参考。 2、应用简介 这里是华为公司计调业务方面的统计简介。 ?指标体系:分析供应链中各业务流程,建立监控点,通过定期统计KPI、WCM完成情况,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 ?统计分析:随着公司运作日益规范化、IT化,业务的运作将产生大家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有助我们做正确的判断、做正确的事,提高工作效率。 ?SPC:统计的质量观。将生产数据通过控制图监控设备、产品质量是否正常,有没有异常的趋势,确保生产处于受控状态。 3、常用的专业统计工具 ?描述性统计 ?抽样调查 ?分布检验 ?方差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